❶ 我國農村信用社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我國農村信用社在50多年的發展中,大體經歷了4個階段:
1、1951-1959年,是新中國農村信用社組建和發展的第一階段。1951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召開了第一次全國農村金融工作會議,決定大力發展農村信用社。到1957年底,全國共有農村信用社88368個。這一時期的農村信用社,資本金由農民入股,幹部由社員選舉,通過信貸活動為社員的生產生活服務,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質。
2、1959-1979年,這一階段由於極左路線的影響,農村信用社曾先後下放給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管理,後來又交給貧下中農管理,農村信用社基本成為基層社隊的金融工具。
3、1979-1996年,農村信用社由農業銀行進行管理。1984年,國務院批轉了中國農業銀行《關於改革信用社管理體制的報告》,提出把農村信用社真正辦成群眾性的合作金融組織,在遵守國家金融政策和接受農業銀行領導、監督下,獨立自主地開展存貸業務。成立了縣級聯社。這段時期農村信用社成了農業銀行的「基層機構」,走上了「官辦」的道路,貸款大量投放鄉鎮企業,農民對信用社的經營活動失去監督。
4、1996年至今,農村信用社由中國人民銀行託管。幾年來,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整頓和規范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人民銀行對農村信用社既是金融監管機構,又是行業管理機構的雙重身份,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這樣對農村信用社的長遠發展是不利的,所以2000年開始在江蘇進行農信社的試點改革,試圖為農信社的發展趟出一條新路來。2003年6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於印發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8月,國務院確定浙江、江蘇、四川、貴州、山東、吉林、重慶、陝西和江西等為8個改革試點省(市)。
❷ 關於某縣農村信用社發展現狀及分析的畢業論文的提綱
2013商丘農信社弘新二期班經濟法知識二
根據《稅收徵收管理法》的規定,稅務行政機關可以專採取稅收保屬全措施。稅收保全措施適用於以下哪種納稅義務人?
A.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
B.非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
C.扣繳義務人和納稅擔保人
D.所有應履行納稅義務的納稅人
弘新答案及解析:A 《稅收徵收管理法》第38條規定:「稅 務機關有根據認為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有逃避納稅義務行為的,可以在規定的納稅期之前,責令限期繳納應納稅款;在限期內發現納稅人有明顯的轉移、隱匿其 應納稅的商品、貨物以及其他財產或者應納稅的收入的跡象的,稅務機關可以責成納稅人提供納稅擔保。如果納稅人不能提供納稅擔保,經縣以上稅務局(分局)局 長批准,稅務機關可以採取下列稅收保全措施:(一)書面通知納稅人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凍結納稅人的金額相當於應納稅款的存款;(二)扣押、查封納稅 人的價值相當於應納稅款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所以答案是A「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
更多信息請登錄弘新官網查看
河南農信社論壇
商丘二期班 咨詢
❸ 目前形勢下,我國「三農」的基本狀況政策,分析
目前的金融體制對農業的支持、對縣域經濟的支持相對來講嚴重不足,那麼,從金融的角度看,如何解決「三農」的問題?
(一)要盡快恢復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支農業務,同時運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既想發展農村經濟、啟動農村市場,又不想付出代價,這是不現實的,只不過我們如果對政策性金融管理好一點,減少人為的失誤和腐敗,我們的損失就會少一點,以最少的代價獲取最大的社會效益。對支持「三農」的政策性投入,國家要建立政策性金融的財政補償機制,在國家的財力允許的情況下,要及時向政策性金融提供貼息資金和呆賬損失的彌補,以及時化解政策性金融的風險,不要讓風險積聚過大。
(二)在政策性金融的帶動下,積極引導商業金融加大支農力度。一些農業高科技、規模化、產業化和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在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下形成一定生產能力以後,商業金融要及時給予配套資金。對於長期只存不貸或達不到存貸比例的商業金融營業網點,要強行退出市場,遏制從農村大量抽走資金的做法。
(三)扶持農村信用社建康發展,提高支農能力。對農村信用社的歷史包袱,應實事求是地加以解決,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負責。那些認為農村信用社不是國營的金融機構,就不能享受同樣待遇的思想是對農村信用社的歷史不了解,其結果是導致農村信用社的風險越來越大,不但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極為不利,而且導致農村金融體系崩潰,甚至出現全國性的金融災難。
(四)郵政儲蓄組織的資金,大部分應通過政策性金融反哺「三農」。由於郵政儲蓄的存款大部分來自縣以下,主要是農村,這部分資金應通過政策性金融用於支持縣域經濟,特別是農村經濟。同時增加農村信用社的支農再貸款,提高其支農能力。這樣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縮小貧富差距,擴大內需,進而有利於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五)適當改變目前的農業生產模式,進行大規模的產業化生產,這樣才能吸納較多的資金,並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目前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對於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解放生產力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農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只能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而不能解決農民的小康問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以下弊端:一是不利於機械化生產,影響勞動生產率的進一步提高;二是不利於科學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生產,沒有資金投入搞科研,即使有科研機構研究出新的技術,推廣也困難;三是難於適應市場變化的需要。現在農民的生產往往是生產出產品找不到市場,雖然有公司加農戶這樣的模式,但畢竟多了一個環節。當市場出現變化時,要麼是公司不講信用,要麼是農戶不講信用;四是不利於農副產品的深加工。一些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為什麼發展不起來,主要原因是難於有穩定的質量和數量的原料來源,一家一戶的農戶來生產,要麼是質量難於保證,要麼是數量難於保證。上述的四個問題,都是在市場經濟中生產遇到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農村經濟是不可能有質的突破,即使金融的改革能重構農村金融體系,加大對農村經濟的支持力度,農村也沒有很好的投資環境吸納較多的資金。硬性地加大對農村的投入也只是沒有多大效益的投入,最終又形成更多的不良資產。因此,要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通過土地的再承包,使土地集中在懂經營的農業企業家手中,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的大生產。農民既得到一定土地承包費,又可以干其他的副業,可以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低生產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❹ 能幫我寫個關於某縣農村信用社發展現狀及分析的畢業論文的提綱
提綱:1:農村信用社概況及發展現狀; 2: 農村信用社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3:探索農村信用社發展思路及措施;
❺ 我國農戶小額信貸的發展狀況及前景如何
我國自1993年試辦小額信貸以來,至今已有1多年的歷史,經歷了從國際捐助、政府補貼支持到商業化運作的過程。目前,我國由民間組織主導的小額信貸開始發展。目前,我國小額信貸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大銀行提供的下崗失業擔保貸款、助學貸款和扶貧貸款,總計有幾千億元的貸款額度;二是農村信用社的小額貸款。有61萬農戶享受到1927億元貸款,覆蓋面佔到全部農戶的27.3%;還有一部分農戶聯保貸款,約有12萬戶享受到141億元的貸款;三是目前存在的1多個非政府小額信貸組織,提供了約1億元的貸款。
盡管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小額貸款的前景依然是非常廣闊的,在央行全面放開貸款規模限制的政策號召下,小額貸款公司正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涌現。這些困境中的中小企業,在初冬的清寒中感受到了春意。
據統計,截至28年1月底,全國已經批准大約1家小額貸款公司試點,這些公司發放貸款總額大約相當於一家股份制銀行。繼浙江、江蘇、上海和福建等沿海地區的小額貸款公司上馬之後,北京、重慶、河北和山東等地的試點工作也在積極籌備中。
28年5月,央行和銀監會批准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其目的是彌補銀行在當地中小企業客戶群的「盲區」。根據央行的規定,小額貸款公司的利率上限不得高於央行基準利率的4倍,下限不得低於基準利率的.9倍。
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中小企業被認為是中國經濟最靈動的群體,當它們最先受到全球金融海嘯沖擊倒下的時候,「救中小企業即救中國經濟」的呼聲日漸強烈。事實上,以中小企業為主要客戶的小額貸款公司,在雪中送炭的同時也迎來了自己茁壯成長的商業機會。盡管初期得不到投資回報,但小額貸款公司為實業資本合法地進入金融領域提供了通道。
❻ 請介紹一下農村信用社的概況
目前,農村信用社經營困難、效益低下、虧損面大。究其原因,除了金融體制等外部條件的制約之外,財務管理工作沒有規范化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如何加強農村信用社的財務管理是一個現實而迫切的問題。
一、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的現狀分析
從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的現狀來看,其正處在從傳統的財務管理向現代財務管理轉型的階段,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依法穩健經營,建立了科學的財務管理分析指標。農村信用社引進開發了一些現代化管理手段,通過建立「存貸款業務統計分析表」、「經營指標考核情況表」、「營業費用情況表」、「財務收支分析表」等一系列財務報表,採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計算、分析、預測和決策,對信用社籌資管理和資金運用起到了有效的調節和引導作用。其中,固定資產的指令性計劃管理保證了農村信用社的固定資產保持在上級主管部門控制的指標之內,有效控制了固定資產規模不斷擴大的趨勢。引進的綜合費用率管理將費用與財務收入掛鉤,費用額較有彈性,較之不管信用社是盈是虧、財務收入是多是少的「費用定額管理」更靈活、有效。
2.以財務決策為中心的現代財務管理機制還沒有形成,財務管理仍然屬於以計劃為中心的傳統管理。目前,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主要圍繞存貸款、財務收支、利潤三個方面的計劃展開,側重於事後核算,而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很少涉及。即使涉及,也往往由於缺乏科學的方法,造成計算結果與實際誤差太大,因而不能追蹤千變萬化的實際業務發展情況,達不到動態管理的目的。而且,數量指標分析運用相對較少,主要是針對人民銀行監管辦下達的五項指標進行考核,尤其是費用支出的考核指標單一,僅有「綜合費用率」一項。雖然它比費用定額管理前進了一步,但仍不夠科學。
3.內部財務管理不嚴格,體現為有章不循、違章不糾、管理鬆懈。這主要表現在對《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實施辦法》執行不到位上。目前,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對抵貸資產處理不當。近年來,隨著經營業務不斷擴大,借款人或擔保人因無力以貨幣資金償還貸款而以資產抵償貸款本息的情況大量增加,農村信用社由此取得的抵貸資產也就增多。農村信用社在取得抵貸資產時,往往賬務處理不當,使「待處理抵貸資產」科目成為農村信用社轉移不良貸款的「避風港」。《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實施辦法》第五十三條規定:「信用社取得的不能當即變現的抵貸資產,應根據其計價價值的大小,沖減貸款本金與應收利息。其中,沖減貸款本息不足的,不足部分作為呆賬或壞賬按規定進行核銷;沖減貸款本息有結余的,結余部分暫作為信用社的負債,待抵貸資產變現後再按借貸雙方事前簽定的合同或協議的有關約定,作為信用社的當期收入或退還借款人。」但在實際工作中,信用社在取得抵貸資產時,都是以本金全額計入「待處理抵貸資產」科目,而沒有把不足以抵償本金部分沖減貸款呆賬准備金、所欠利息部分沖減壞賬准備金。這樣做的結果是使抵貸資產名不符實,價值相差甚遠,使當前利潤反映不真實,增加了信用社的稅費開支,形成了信用社新的風險源。
二、農村信用社財務管理問題的成因
1.觀念滯後,未能建立起以利潤為目標的財務管理機制。時至今日,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中心地位還沒有確立,我國農村信用社也是如此。勤儉辦社的思想較為淡漠,鋪張浪費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使本來就很困難的信用社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同時,目前信用社的職工絕大多數是農行和農村信用社的「子弟兵」,受傳統觀念影響,人員只能進不能出,不論盈虧,工資比照農行執行,獎金福利攀比商業銀行,這種狀況大大降低了信用社的活力。
2.農村信用社內部財務制度不健全。農村信用社現行財務制度亟待改進與創新之處有:第一,農村信用社職工教育經費計提,管理辦法的改革與創新;第二,農村信用社業務宣傳費計提比例欠合理;第三,由於農村信用社機構數量較多,粗放經營,佔用了大量不生息資產,並且這些不生息資產大部分是信貸資金,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信用社盈利水平的提高。
3.財務管理的基礎工作薄弱。會計信息是財務管理的基礎,信用社的會計信息(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附註提供的信息)披露結構的不完備,使得財務制度或多或少地存在缺陷。會萍嘍餃鮮恫壞轎唬
❼ 關於農村信用合作社存在與發展的論文『『『跪求『『『『
農村信用合作社的概念
農村信用合作社是銀行類金融機構,所謂銀行類金融機構又叫做存款機構和存款貨幣銀行,其共同特徵是以吸收存款為主要負債,以發放貸款為主要資產,以辦理轉帳結算為主要中間業務,直接參與存款貨幣的創造過程。
農村信用合作社又是信用合作機構,所謂信用合作機構是由個人集資聯合組成的以互助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機構,簡稱「信用社」, 以互助、自助為目的,在社員中開展存款、放款業務。信用社的建立與自然經濟、小商品經濟發展直接相關。由於農業生產者和小商品生產者對資金需要存在季節性、零散、小數額、小規模的特點,使得小生產者和農民很難得到銀行貸款的支持,但客觀上生產和流通的發展又必須解決資本不足的困難,於是就出現了這種以繳納股金和存款方式建立的互助、自助的信用組織。
農村信用合作社作為銀行類金融機構有其自身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1、農民和農村的其他個人集資聯合組成,以互助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組織,其業務經營是在民主選舉基礎上由社員指定人員管理經營,並對社員負責。其最高權利機構是社員代表大會,負責具體事務的管理和業務經營的執行機構是理事會。
2、主要資金來源是合作社成員繳納的股金、留存的公積金和吸收的存款;貸款主要用於解決其成員的資金需求。起初主要發放短期生產生活貸款和消費貸款,後隨著經濟發展,漸漸擴寬放款渠道,現在和商業銀行貸款沒有區別。
3、由於業務對象是合作社成員,因此業務手續簡便靈活。
農村信用合作社的主要任務是:依照國家法律和金融政策的規定,組織和調節農村基金,支持農業生產和農村綜合發展,支持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和社員家庭經濟,限制和打擊高利貸。
農村信用合作社的歷史沿革
合作金融組織在我國有悠久歷史,在共和國建立以前合作金融在實踐中得到一定的發展。但在建國初期的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個人對生產資料所有權被取消,隨著共公有化程度的提高,農村信用合作社的合作性質被淡化,並被轉化成國家銀行在 農村的基層機構。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這種「官辦」的制度安排已不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變化。1984年我國農村信用合作社開始推行以恢復組織上的群眾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經營上的靈活性為基本內容的體制改革。1996年農村信用合作社與國有商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脫鉤,受人民銀行代管,並開始按合作性原則於作。2003年,8個省開始進行推行改革試點,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2004年,在全國范圍那進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並持續至今。
❽ 農村信用社發展研究的目錄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選題目的、意義)
1.2 研究進展
1.3 研究目標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4 研究方法及內容框架
2 農村信用杜發展現狀分析
2.1 福建省農村信用社發展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2.2 福建省農村信用社支農貸款對農村經濟的貢獻分析
2.3 影響農村信用社盈利能力的因素分析
2.4 福建省農村信用社經營風險評價
3 農村信用社經營能力建設的方向
3.1 農村信用社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分析
3.2 農村信用社持續經營能力的界定
3.3 農村信用社持續經營能力的整合模型
4 福建省農村信用社經營能力評價
4.1 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
4.2 指標體系構建
4.3 各指標數據的無量綱化處理
4.4 確定各層次指標權重
4.5 綜合評價值的演算法及結果分析
4.6 福建省九地市農村信用社持續經營能力評價
5 農村信用社經營能力建設體系
5.1 農村信用社的制度能力建設
5.2 農村信用社持續經營的科技能力建設
5.3 農村信用社人力資源能力建設
5.4 農村信用社持續經營外部環境基礎
6 福建省農村信用社綜合發展能力建設的實施途徑
6.1 農村信用社的戰略管理
6.2 培育和提升農村信用社的核心競爭力
6.3 新時期福建省農村信用社發展道路選擇
6.4 福建省農村信用社發展能力提升的實施途徑
7 農村信用杜經營能力建設的區域案例分析
7.1 石獅市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業績改善能力分析
7.2 延平區信用聯社實施金融助理制度提升自我發展能力
7.3 長汀縣農村信用聯社的改革與發展實踐
7.4 漳州市薌城區北斗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實踐分析
7.5 連江縣農村信用聯社改革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
8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2004年福建省27個縣級市農村信用社17個指標原始數據表(1)
附錄1 2004年福建省27個縣級市農村信用社17個指標原始數據表(2)
附錄2 2004年福建省27個縣級市農村信用社17個指標原始數標准化(1)
附錄2 2004年福建省27個縣級市農村信用社17個指標原始數標准化(2)
附錄3 2004-2005年福建省農村信用社風險評價指標數據表
附錄4 福建省農村信用社經營風險評價指標說明
附錄5 2004-2005年福建省農村信用社風險評價指標原始數據
附錄6 農村信用社經營能力評價指標權重的一致性檢驗
附錄7 2004-2005年福建省九地農村信用社經營能力評價指標原始數據
專題
專題一 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創新文獻綜述
專題二 農村信用社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文獻綜述
專題三 關於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和強化管理的思考
專題四 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探討
專題五 論農村信用社構建面向「三農」的金融服務體系
專題六 農村信用社擺脫經營困境的出路選擇
專題七 論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的形成及防範措施
專題八 農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結構改革探討
作者2000年以來發表的論文及參與的科研項目
後記
❾ 湖南農村信用社的發展情況
湖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是省人民政府直接領導和管理的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的省級地方金融機構。其主要職能是:督促農村信用社貫徹執行國家金融方針政策,落實支農工作;制定行業自律管理制度並督促執行;指導農村信用社健全法人治理機構,完善內控制度;對農村信用社業務經營、財務活動、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障及內部管理等工作進行輔導和審計;督促農村信用社依法選舉理事和監事,選舉、聘用高級管理人員;指導防範和處置農村信用社的金融風險;指導、協調電子化建設;指導員工培訓教育;協調有關方面關系,維護農村信用社合法權益;組織農村信用社之間的資金調劑;參加資金市場,為農村信用社融通資金;辦理或代理農村信用社的資金清算和結算業務;提供信息咨詢服務。省聯社不對公眾辦理存、貸款業務。
湖南省農村信用社經過50多年的發展壯大,已成為農村金融主力軍與聯系農民的金融紐帶,在支持我省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發揮了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至2011年末,全省農村信用社機構網點達到4086家,法人機構135個,市級聯社1家,辦事處13家,縣級行社(含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121個,有正式員工三萬七千多人。全省農村信用社資產總額3924億元,其中各項貸款余額1895億元;負債總額3761億元,其中各項存款余額3231億元;2011年全省農村信用社實現整體盈利32.99億元。
湖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成立於2005年5月,她的成立是我省農村信用社發展史上又一塊重要里程碑。通過深化改革,我省農村信用社的地位、作用和社會形象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並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和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一是產權關系明晰,改革順利推進。到2011年末,全省統一法人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已組建農村商業銀行12家、農村合作銀行6家,全省農村信用社產權改革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二是內控管理加強,風險有效防化。通過深化改革,我省農村信用社內控管理機制逐步完善,風險防控處置機制逐步建立,歷史包袱得到消化,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農村金融保持穩定。三是服務手段完善,服務功能增強。2007年建成全省農村信用社綜合業務網路系統,實現全省通存通兌,並開辦銀行卡業務。成功與中國銀聯、人民銀行大額支付系統聯網,開辦農信銀業務,發行福祥貸記卡,自助服務終端迅速推廣運用。四是經營狀況良好,業務全面發展。省聯社成立六年來,全省農村信用社各項存款年均增長22%,是2005年末的3.4倍;各項貸款年均增長18.5%,是2005年末的2.8倍;六年累計實現經營利潤216億元;不良貸款佔比大幅下降,資本充足率大幅上升,綜合競爭實力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