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農村發展 > 如何新農村建設

如何新農村建設

發布時間:2021-03-14 22:03:09

Ⅰ 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新農村建設,主體是農民。廣大農民群眾既是新農村建設的建設主體,更是新農村建設的受益主體。黨委、政府的努力,在於配置好公共資源,創造條件、營造環境,讓農民群眾用智慧的大腦去謀劃新農村,用勤勞的雙手去建設新家園。

反之,不管你有多少理由,不管你的理由多麼動聽,違背農民意願的做法都是錯誤的。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關鍵在把握好「尊重、引導、激勵、支持」這八個字。

一是尊重。新農村建設說到底是農民群眾自己的事,我們必須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意願,讓農民群眾自己去做主。這些年,無論產業發展、新村建設,還是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配套,各級黨委、政府都堅持讓農民群眾自主選擇、自主參與、自主評判,最終讓農民群眾得實惠、說滿意。比如,在開展新農村示範片建設中,從申報到建設,都先由村支部、村委會組織民意調查,讓每家每戶充分發表意見,並且白紙黑字,看絕大多數農民願不願意干。這正是衡量新農村建設成功與否的重要尺碼。

二是引導。目前,農民群眾的建設熱情高漲,但熱情容易盲目,必須切實加強引導。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注重教育引導,並且用農民易於接受、樂於參與的方式教育農民,讓新思想、新知識在農民群眾那裡入腦入心,培育他們自立、合作、奮進的精神,提升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

我們要注重用規劃去引導,強調規劃先行,既編制總規、專規,還編制詳規,講究科學規范,照圖施工。通過教育和規劃,把農民群眾的滿腔熱情引導到新農村建設上來,引導到農民自由全面的發展上來。

三是激勵。當然,也要看到農民自身的局限性。受地理環境、二元體制、農耕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制約,農民相對保守,需要政府激勵。對農民群眾最有效的激勵,莫過於制定並實施符合市場經濟法則的政策措施。

進入新世紀以來,黨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農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群眾建設美好新家園的積極性。在認真落實惠農政策的基礎上,許多地方結合實際,研究新問題,拿出了成片推進新農村建設、分類推進新村建設、積極探索建設新農村綜合體等新舉措、新辦法,實施效果越來越好。

四是支持。應當看到,農業是弱質產業,農村是薄弱地區,農民群眾的生活相對困難。新農村建設離不開工業反哺、社會關注、政府支持。我們各級公務員要重視農村工作,深入農村調查研究,掌握實情,急農民之所急,想農民之所想,給予農民以必要的支持。

同時,我們要積極引導金融單位在信貸資金投入上給予新農村建設必要的傾斜,動員科研機構、社會團體和各界人士發揮優勢積極獻策、出力。在支持新農村建設上,我們不應該做旁觀者。

正是尊重、引導、激勵和支持,有效調動了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我國新農村建設才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可以斷言,只要堅持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今後幾年,我國新農村建設就一定會取得更加可喜的成就。

Ⅱ 如何進行"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是我國農村發展的新階段,是實現我國城鄉一體化的必由之路。新農村建設要實現既定目標,就必須發動多方面的力量,採取綜合措施,從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科學的規劃,整體的協調,有步驟、有計劃、有重點地推進。 結合遠景設計研究院多年新農村規劃建設經驗,新農村規劃可按以下幾點進行:
1、先規劃後行動
新農村建設要求加強規劃管理,杜絕違規建設。只有進行合理的農村建設規劃,才能較好的控制農村的規模和發展方向,保證農村整潔、文明,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因地制宜,分類指導
從實際情況出發,有的地方自然條件好,有的地方工業基礎好,有的地方交通便利,有的地方文化底蘊深,有的地方經濟比較發達,因此,要因地制宜,結合自身的發展優勢,積極探索,確定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進行分類指導,動態管理。
3、利用自然人文資源,突出地域特色
根據村莊的整體風格、農民的生活習慣、傳統文化、地形、地貌特點,確定具體的布局形式和建築風格。利用能夠反映地域特色的地方材料,保存並維護村莊中具有一定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的傳統建築。
4、改善村莊環境,完善配套設施
農村基礎設施的類型、規模、經營模式,要適應農村人口規模、結構和生活方式,基礎設施的選址、布局要科學、集中,既要充分利用本地資源,達到改善條件的目的,又要節約資金,減輕負擔。

Ⅲ 新農村規劃怎樣進行

新農村建設是我國農村發展的新階段,是實現我國城鄉一體化的必由之路。新農村建設要實現既定目標,就必須發動多方面的力量,採取綜合措施,從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科學的規劃,整體的協調,有步驟、有計劃、有重點地推進。 結合遠景設計研究院多年新農村規劃建設經驗,新農村規劃可按以下幾點進行:
1、先規劃後行動
新農村建設要求加強規劃管理,杜絕違規建設。只有進行合理的農村建設規劃,才能較好的控制農村的規模和發展方向,保證農村整潔、文明,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因地制宜,分類指導
從實際情況出發,有的地方自然條件好,有的地方工業基礎好,有的地方交通便利,有的地方文化底蘊深,有的地方經濟比較發達,因此,要因地制宜,結合自身的發展優勢,積極探索,確定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進行分類指導,動態管理。
3、利用自然人文資源,突出地域特色
根據村莊的整體風格、農民的生活習慣、傳統文化、地形、地貌特點,確定具體的布局形式和建築風格。利用能夠反映地域特色的地方材料,保存並維護村莊中具有一定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的傳統建築。

Ⅳ 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今後五年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激發農村自身活力,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加快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
建設新農村的首要任務,就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我國農業的發展始終承擔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雙重任務。因此,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加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出發點和基本目標。在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健全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市場、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動植物病蟲害防控體系;在完善現有農業補貼政策的基礎上,逐步建立符合國情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在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功能的同時,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

新農村建設必須伴隨一系列體制創新,其中一大任務就是推進以鞏固稅費改革成果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今年是「十一五」時期的第一年,全國將全面免徵農業稅,這是國家、集體與農民三者利益關系的一次重大調整,由此必然提出加快推進涉及面更廣、層次更深的農村綜合改革的任務。取消農業稅的積極意義顯而易見,但也使農村原有的深層次矛盾凸顯,並引發了大量的新情況、新問題,如全部取消農業稅後,如何遏止各種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卷土重來,避免農民負擔反彈;怎樣從財力上保證基層組織正常運轉。圍繞鞏固農村稅費改革的成果,推動農村綜合改革,是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部署的重點之一。中央已經明確,2006年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將著力推進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幹高效的農村基層行政管理體制和覆蓋城鄉的公共財政制度。統籌推進農村金融等其他各項改革。同時,加大對農民負擔的監督管理力度。只有下決心深化改革,推進體制創新,才能鞏固和發展農村稅費改革已經取得的成果,才能保證農村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順利推進。

要在著力解決直接關系農民切身利益的各類生產生活問題的基礎上,切實加強鄉村規劃,使鄉村的建設和管理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鄉村建設規劃的實施是一項長期任務,既要著眼於改善村容村貌,又要從當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的意願,充分考慮農民的承受能力;既要堅持節約和集約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則,又要便於農民生產生活,體現地方特色。建設新農村,農民是主體,要在符合農民意願、帶給農民實惠、得到農民擁護的基礎上扎實穩步地向前推進。

建設新農村,離不開新型的農民,良好的社會風貌,完善的村民自治機制。要通過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把農村巨大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轉化為持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力量源泉;要通過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活躍農村健康的文體活動、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完善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等措施,在農村形成良好的社會風貌,使新一代農民有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要發展基層民主,通過完善「一事一議」和村務公開等制度,保障農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可靠的組織保障。

正如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的那樣:「中國的國情決定了農業和農村的發展事關全局,只有真正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把握住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權。」我們要在中央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和農村改革的推動下,在2006年以至未來五年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好,把握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的主動權。

Ⅳ 新農村,建設,農村如何發展。

1、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持續較快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客觀分析地區的現狀,努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積極探索建立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2、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物質條件。 盡快改變農村基礎設施滯後狀況,是廣大農民群眾的迫切要求,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 務。要按照村莊總體規劃,切實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使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1)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要加大農村水利重點工程的實施力度,組織實施好中低產田的改造、河流的疏浚整治工作及其配套設施和綠化工程建設。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資金投入,探索建立長效的管養機制。
(2)繼續推進農村公路建設。 要繼續抓好農村公路建設,逐步把鄉村公路延伸到規劃的農民集中居住點。要廣開資金渠道,採取向上級爭取、利用「一事一議」籌集、能人大戶捐助等多種形式,切實解決農村公路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
(3)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 要做好農村改水工作,優先解決農民飲水安全問題,讓農民都能飲用上清潔、安全的自來水。四是加強農村能源建設。要積極推廣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以民用沼氣帶動農村改圈、改廁、改廚,切實改善農民群眾的生活和居住環境。

3、培養新型農民,不斷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 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力軍,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將農村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根本途徑。
(1)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 抓好教育是建設新農村的基礎,要大力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建立健全農村義務教育的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改善農村辦學條件;要穩定農村教師隊伍,注意調動和保護長期在農村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的積極性,促進城鄉教育事業均衡協調發展。
(2)加強農民的技能培訓。 要充分發揮基層農技部門和科技人員的作用,分期分批對農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等的培訓,促進科學種田;要大力發展農村成人教育,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增強農民就業創業的能力。
(3)加強農村的思想道德建設和文化建設。要認真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積極開展「文明家庭」、「和諧村組」等的創建活動,提倡移風易俗,反對封建迷信,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風尚;要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辦好農民圖書館、文化館、老年活動室等,滿足農民群眾多方面、多層次的文化需求。

4、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農村富餘勞動力進城務工就業,是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要切實保護好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免費為外出務工農民提供政策咨詢和就業服務。要完善農民工勞動合同制度,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建立農民工工資合理 增長和工資支付保障制度,使外出務工農民的付出能夠得到合理回報。

Ⅵ 新農村應該如何建設

官方的發言已經被樓上說了。如果真的如樓上說的,那倒是一件好事。問題是會不會按照這些程式來。
確實,新農村建設全國各地都在試點,但是每個地方的zhengfu有每個地方的對策。比如我們那邊的某個鄉鎮的做法是,找幾個2b代表簽名,然後就說絕大多數同意。其實這幾個2b都是家裡是破房子,沒翻建的。要是拆遷肯定佔便宜啊。房子無論好壞平房的每家6萬,樓房的兩層的萬。然而如今有幾家沒建新房的呢?6萬,8萬哪裡夠?都是些想政績的腦子裝了shi的人想出的辦法。
國務院明文規定,搬遷要先安置,後拆遷,根本沒做到。為這事,我們那兒前幾年都鬧出人命了。
和房地產開發性質應該一樣的,你擁有的也就是最多70年的產權。地基不再是你的財產了。房子的規劃是zhengfu相關部門唄,你以為還要徵求你的意見啊?
就是城鎮化,設小區。你可以不同意啊。但是,不同意不代表你就一定能勝利啊,前幾天你沒看到車輪下血淋淋的事實啊?萬一走正規途徑沒辦法了,就從了吧,犯不上搭上性命。

Ⅶ 如何展開新農村建設工作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持續較快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客觀分析地區的現狀,努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積極探索建立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2、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物質條件。 盡快改變農村基礎設施滯後狀況,是廣大農民群眾的迫切要求,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 務。要按照村莊總體規劃,切實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使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1)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要加大農村水利重點工程的實施力度,組織實施好中低產田的改造、河流的疏浚整治工作及其配套設施和綠化工程建設。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資金投入,探索建立長效的管養機制。(2)繼續推進農村公路建設。 要繼續抓好農村公路建設,逐步把鄉村公路延伸到規劃的農民集中居住點。要廣開資金渠道,採取向上級爭取、利用「一事一議」籌集、能人大戶捐助等多種形式,切實解決農村公路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3)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 要做好農村改水工作,優先解決農民飲水安全問題,讓農民都能飲用上清潔、安全的自來水。四是加強農村能源建設。要積極推廣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以民用沼氣帶動農村改圈、改廁、改廚,切實改善農民群眾的生活和居住環境。3、培養新型農民,不斷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 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力軍,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將農村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根本途徑。

Ⅷ 如何建設好新農村

如何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提出積極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余、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十六屆六中全會指出,建設新農村是落實科學發展觀重要內容,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是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新農村建設需要社會多方主體的參與。一、政府主導作用1、抓好規劃,本著方便農民生產生活需要,因地制宜,保護生態自然環境等方面編制規劃,突出農村特色,做到新農村規劃與生產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相統一,不是單一的村莊建設規劃。2、抓好投資,對各項紙農政策要研究透,爭取夠,使用足,更多的把投資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中去,加強資金的整合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應採用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機制,如:以物代資、以獎代補的方式。政府根據規劃發放一包水泥,群眾必須用一車沙石,兩個工作日進行配套,讓群眾見到上面政策真實性,思想也隨之積極起來,這樣政府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克服了群眾對政府的觀望懷疑態度,加快了建設的步伐。3、重點扶持,新農村建設中,各村基層組織積極性不一樣,應把重點項目和資金放在力度強大的村,讓想幹事的村委有事干,形成村班子與項目建設的聯合效應,建成高質量項目建設的示範點,以點帶面,逐步推開。如:盧村石峻村支部,大力的實施項目建設,計劃修建8公里村級道路,徹底的解決群眾出行難,經濟發展受制約的問題,短短兩月既07年2月底,收群眾集資款30萬元,為整條「同——田路」爭取「村村通」建設項目打下良好的基礎,也為其它的兄弟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象這樣班子活力強,工作作風正,群眾積極性高的村,應得到重點扶持。4、政府領導聯系及幫扶單位幫扶制度真正落實,領導幹部及幫扶單位要抓好聯系點發展這一要務,盡心盡力,立足聯系村區位特點,資源優勢,產業基礎,立清思路,尋求符合村情的發展路子,解決聯系村在項目建設缺資金,缺技術的難題,盡力的給予協調扶持,做到聯系幫扶「見人見物」。5、加大對黨員幹部、農民的培訓力度,政府的基層組織要搞好對黨員幹部的教育培訓,提高農村黨員幹部的整體素質,提高他們帶動群眾致富能力,也要搞好對廣大群眾的教育培訓,搞好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廣泛普及農村實用技術和文化知識,大力培養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二、農民主體的表現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主體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他們是受益者,又是建設者。1、充分發揮好,調動好,保護好廣大農民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農民把建設新農村的熱切期望轉化為實際行動,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家園。2、鼓勵農民創業,不斷激發農民幹事創業的巨大潛力,大力倡導崇尚創業,自主創業的精神,拓寬農民增收的外部空間。3、還權於民,在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建設中讓農民自己成立農民理事會,理事會在村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營造干群的和諧關系,能解決建設中的若干問題,減輕村委的工作壓力。4、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要鼓勵發展各種類型的新型的經濟組織,把農民和市場聯系在一起,使農民企業做大做強,提高經濟組織(協會)抵禦市場競爭風險的能力。三、基層黨組織堡壘作用1、要做新農村建設的宣傳發動者。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新的事業,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總要求,堅持尊重實際、尊重群眾的原則,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根本要求,充分認識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基本依靠力量,基層黨組織是我們黨聯系、動員和組織農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有責任做好新農村建設的宣傳發動工作。要積極營造濃厚氛圍,採取張貼標語、標牌、召開會議多種形式,廣泛宣傳使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產生濃厚的興趣。2、要做新農村建設的組織指導者。建設新農村任重道遠,基層黨組織必須堅持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認真做好規劃,認真組織實施,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建立一整套長效的工作機制,使整個新農村建設過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3、要做新農村建設的引導者。新農村建設首要任務是發展農業生產,振興農村經濟,基層組織發揮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核心引導作用,抓品牌,拓市場,建協會,注重科技,強化技能,提高素質。四、社會各界力量,建設新農村是全社會的事業,須社會各方力量廣泛參與,要採取多種有效方式,積極向農村引導人才、技術、資金等資源,支持農業,服務農民。

閱讀全文

與如何新農村建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