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農村發展 > 新農村建設類型

新農村建設類型

發布時間:2021-03-15 04:35:24

『壹』 新農村建設國家到底是怎樣規定的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理論背景編輯本段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決定,提出實施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為內容的新農村建設戰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統籌城鄉發展和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基本途徑,是縮小城鄉差距、擴大農村市場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
要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落實科學發展觀,明確任務、科學規劃、分步實施、強力推進,用科學規劃引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近年已經成為國家公務員考試中申論寫作的熱點之一,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重點問題之一。 二、用全新視角看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編輯本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重大決策,位列我國未來五年科學規劃的十大方略之首,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方方面面,必須以全新的視角、系統的思維審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背景、新內涵和新特徵。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背景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是一個新概念,上世紀50年代以來曾多次使用過類似提法,但在新的歷史背景下,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農村建設是在我國總體上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新階段後面臨的嶄新課題,是時代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在農村,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世界上許多國家在工業化有了一定發展基礎之後都採取了工業支持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發展戰略。目前,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已由農業轉變為非農產業,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非農產業,根據國際經驗,我國現在已經跨入工業反哺農業的新階段。因此,我國新農村建設重大戰略性舉措的實施正當其時。
(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內涵
十六屆五中全會對新農村建設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描繪出一幅新農村的美好藍圖。這20字方針,既是我國新農村建設長期的奮斗目標,也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由之路,各個方面相互聯系、互為因果,主要包括發展新產業、建設新村鎮、構築新設施、培育新農民、樹立新風尚等方面的豐富內涵。發展新產業,就是要打牢物質基礎,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這是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著力點。建設新村鎮,就是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使農村的發展得到合理規劃。構築新設施,就是要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包括清潔安全飲水、道路交通、電力、信息網路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培育新農民,就是要加強基礎教育和職業培訓,推進農村科技推廣和醫療衛生體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守法紀、講文明」的新型農民。樹立新風尚,就是要加強和完善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創造和諧的發展環境,倡導新風尚。我們必須全面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新農村之「新」的內涵,切實做好「新」的文章。

『貳』 新農村建設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科學地規范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涵:「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是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五位一體的系統工程,是黨中央統攬全局、著眼長遠、與時俱進做出的重大決策,是新階段「三農」工作指導思想的深化、升華和發展。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農業哺育工業的歷史階段已基本結束,工業反哺農業條件已經成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然選擇。

(一)農業支持工業、為工業提供積累的歷史任務已經完成

改革開放前,農業支持工業、為工業提供積累主要是通過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實現的。改革開放後,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逐漸縮小,農業支持工業的方式主要表現在新的「三個剪刀差」:

1.金融存貸剪刀差。目前,在農村吸收資金的正規金融機構很少在農村地區發放貸款,農村資金大部分流向城市。據國家統計局資料表明,2003年,農戶儲蓄占城鄉儲蓄比重為18%,農業貸款僅占各項貸款總和的5%,農業貸款僅占農戶儲蓄總額的46%。

2.征地價格剪刀差。按照土地政策規定,建設開發區和房地產用地,必須先由政府徵用,然後才能進入一級市場,征地價格低,出售開發價格高。據專家估計,通過「征地價格剪刀差」又從農民手中拿走2萬億以上。

3.工資剪刀差。農民工與城市職工同工不同酬,據有關單位調查,農民工月平均工資與相類同城鎮職工月平均工資比較,2004年相差500~800元,進城務工農民按1.2億人計算,僅「工資剪刀差」一項社會一年就節省一萬多億元,近兩年總和可達2萬多億元,而且城市職工享受的福利待遇還未包括在內。

同時,國家在財政、金融等方面對農業的支持與農業的貢獻很不相稱。2004年,各級財政支農資金僅占財政總支出的5.9%;農業貸款余額僅占社會總貸款的5%,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僅佔全社會的16.3%。

(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條件已經成熟

1.農業和農村發展進入重要轉變時期,迫切需要工業反哺農業和城市支持農村。傳統農業出現了四大分化和演變:一是產業的分化,由傳統的種養業向產前、產中和產後三大產業部門演變;二是農業富餘勞動力就業的分化,由原來主要集中在農業產中就業,向產前和產後部門演變;三是農業經營方式的分化,由傳統的以生產初級產品為主向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演變;四是農業就業者收入來源的分化,由原來單純依靠種養業獲得收入向依靠農業外部收入演變。

2.我國處於工業化中期,工業有能力支持農業。從2000年到2005年,我國GDP由89404億元增長到182321億元,增長1.04倍;人均GDP由880美元增長到1703美元,增長1.94倍,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近幾年,財政收入增加幅度每年在20%左右,2005年二三產業增加值占整個

GDP的87.5%,這表明我國現代工業體系已初步建成,先進工業裝備農業的能力已初步形成,二三產業勞動力就業人員占社會就業人數的比重已超過50%以上,城鎮化水平已達到40%,工業和城市發展水平大幅度提升,國家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國家完全有條件通過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進一步加大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支持力度。

新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特點與原則

(一)新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特點

一是鮮明的時代性。我國總體上已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發展階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歷史性的必然選擇。

二是內涵的全面性。「二十字」要求是對新農村全景式的描述,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方位規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五位一體的系統工程。

三是影響的全局性。這一重大戰略舉措將影響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和全局。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堅持的原則

1.必須以堅持兩個「不動搖」為前提:一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動搖,這是我國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完善。二是確保糧食安全不動搖,這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任務。

2.統籌城鄉發展,搞好建設規劃。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扎實推進。

3.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要充分發揮農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按照農民的需要,尊重農民的意願;政府引導扶持,不搞包辦代替;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形成合力。

4.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立足鄉村實際,突出地方特色,根據農民群眾最迫切需要,尊重各地傳統、習慣、風格,不搞固定模式。

5.量力而行。各地按照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農民群眾現實需求,根據實際可能,合理確定目標任務,不搞統一標准。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思路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要求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是物質基礎,「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是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沒有「生產發展」和「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就無從談起,「二十字」要求是一個系統工程。當前,重點要抓好現代農業建設、增加農民收入、工業反哺農業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

(一)以科技進步為手段,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

農業現代化建設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以科技進步為手段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競爭力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根本。

1.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除了加強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外,重點應抓三方面工作:

——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傳統的農業增長方式已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它不僅浪費資源,增加生產成本,而且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當前要從五個方面轉變傳統的農業增長方式:從主要重視農產品產量和質量轉向產量、質量、安全、生態和效益並重;從主要依靠傳統技術轉向傳統技術和現代技術相結合,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從勞動密集型轉向勞動密集、資本密集和知識密集相結合;從主要依靠資源消耗型轉向可持續發展型;從農業自我發展轉向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發展。

——提高農業科技水平。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是農業發展能力的集中表現,從根本上來說,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靠農業科技進步。實踐表明,推廣農業良種化、測土配方施肥和節水農業,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最有效的舉措。

(1)推廣農業良種化。良種是增加糧食生產、提高質量、提升農業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其他生產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更換一次良種,可增產5%~10%,如果將我國15.6億畝糧食播種面積按80%計算,實行良種化,每更換一次良種,增產水平按7%計算,可增產538億斤。

(2)逐漸全面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測土配方施肥是實現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是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重要措施。實踐表明,測土配方施肥每畝費用3元,可節本增效25元,投入產出比為1∶8,同時,可減少不合理施肥5公斤。目前測土配方施肥面積僅佔耕地面積30%,潛力很大。

(3)發展節水農業。我國水資源不足、利用效率偏低,節約潛力巨大,實踐證明,在不增加農業用水總量的前提下,通過合理使用自然降水和灌溉水資源,我國農田灌溉水的利用率和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可提高10個百分點,可節約水資源為1130~1180億立方米。同時,通過全面普及灌溉節水、旱作節水和生物性節水技術,每年可節水1300億~1550億立方米。按畝均水資源量470立方米計算,相當於新增灌溉面積5.17~5.81億畝。

——加快農技推廣改革。農技推廣工作是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農技推廣目前的狀況遠不能滿足建設現代農業的需要,必須加快改革步伐,將農技推廣工作列為公益性事業,為鄉鎮站配備必要的設備,加強技術人員知識更新。

2.提高農業競爭力。農業競爭力集中表現在產品的數量、質量、安全、效益和生態等五個方面,是一個國家農業發展和科技進步水平的重要標志。入世後,我國農產品平均關稅低,農業市場開放程度高,國內市場國際化,提高農業競爭能力是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當前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1)農業產品出口的主要目標要由創匯轉變為提高農業的整體素質和擴大勞動力就業;(2)出口結構要由初級產品轉變為初級產品、特色產品、加工品並重;(3)質量控制要由單純的質量認證轉變為全過程的產品質量體系認證;(4)強化政府服務職能,為農業產品出口創造便利條件,為農業產品出口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必要資金;(5)培育壯大農業產品出口企業,加快培育農業產品行業協會。

(二)以新思路、新舉措,促進農民增收

生活寬裕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體現。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面小康社會指標,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要達到8000元,年均須增長6.8%,而近20年平均遞增不到4%,中西部地區更低。因此,加快農民增收形勢嚴峻,必須採取新思路、新舉措。當前重點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第一,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設施農業包括設施種養業、設施漁業,如設施蔬菜、水果、水產、特色農產品,畜禽養殖小區等生產方式。實踐表明,設施農業是高效農業,是農民增收的新亮點;是解決「靠天吃飯」、避免自然風險的根本途徑;能夠提高土地、水等資源利用率;既適合分散經營又適合規模經營;有利於提高農業綜合素質和綜合效益。

在種植業方面:設施農業已經成為農民發家致富的重要渠道。標准化日光溫室畝均收益相當於大田作物的18倍,比大水漫灌的水澆地節水38%,還能避免水、旱、蟲、雹、風等自然災害。遼寧省凌源市過去是個貧困市,通過發展設施蔬菜,每戶大棚面積為0.6~0.8畝,僅這一項,年純收入就超過萬元。

在畜牧業方面: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蛋雞產蛋量可提高18%,奶牛產奶量可提高12%。據調查,約有64%養殖小區對糞便和廢棄物進行了無害化處理,有76%養殖小區能夠規范使用飼料、獸葯等投入品。目前,全國有各類畜牧小區4萬多個。

在漁業方面:以工廠化養殖、網箱養殖為主的設施漁業,單位水體產量和效益大大高於池塘等傳統養殖方式。目前,全國設施漁業養殖水體近5000萬立方米,年產優質魚40萬噸。

第二,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化經營能夠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業抵禦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據統計,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戶35%,平均每戶增收1200元。農產品加工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一個重要環節,2004年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38322億元,是農業總產值的1.06倍;「十五」期間,農產品加工產值增加了0.4個百分點,據專家測算,產值每增加0.1個百分點,可吸納230萬人就業,每個農民可增收190元。應積極鼓勵、扶持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類型的產業化經營,這兩種類型農民能夠真正得到農產品加工、銷售增值的利潤,目前已佔農業產業化組織的26%。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民增收新亮點,國家應給予重點扶持。

第三,大規模開展農民技能培訓。「知識就是財富」在農民身上同樣表現得非常明顯。據有些省統計,在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中,受過農業科技培訓的比未培訓的平均收入高出30%;在外出務工農民中,受過打工培訓的比未培訓的不但就業機會多,而且月平均工資高出200元。給農民培訓知識,就等於給農民錢。目前,農民培訓迫切需要由常規性的知識和技術培訓向提高農民綜合素質轉變;由過去主要培訓骨幹農民向骨幹農民與一般農戶並重轉變;由單一培訓農民向多元培訓對象轉變。

(三)認真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戰略方針

要從資金反哺、科技反哺、政策支持三個方面入手。

1.資金反哺。主要是國家在進行國民收入再分配時向農村和農民傾斜,重點投入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生產和生活基礎設施,如水、路、電、通訊等;二是社會事業,包括教育、衛生、文化等;三是公共服務,如農村流通體系、金融服務等;四是社會保障,如養老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在這些方面,僅靠農民自身努力是難以縮小的,主要靠政府調節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農村。

2.科技反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迫切要求完善農業科研、教育和技術推廣體系,增加農業科研投入,加快成果轉化。目前,我國農業科技投入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極不相稱。如2003年全國科研政府投入強度為1.21%,而農業科研僅為0.31%,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4,2003年國家對農業科研投入僅為全國科研撥款的一半左右。國家應加大資金和政策支持,使農業「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3.政策支持。要圍繞保障農業的再生產活動和穩定增加農民收入這個中心,從農業支持與保護、農村稅收、農業基礎設施和技術推廣、農民就業等方面,建立健全一整套工業反哺農業的政策體系。原有惠農惠民政策要認真落實。產業化龍頭企業和鄉鎮企業在反哺農業和安置農民就業方面做出巨大貢獻,「十五」期間每年補農資金156億元,安置農民就業272萬人。國家對產業化龍頭企業和鄉鎮企業補農資金應稅前列支,對安排農民就業應比照「國有企業安排下崗工人」政策。

(四)全面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

1.鄉風文明,積極倡導新風尚。要大力發展農村文化,加強治安管理,加大科學普及力度,建立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村容整潔,使鄉村面貌呈現新變化。要努力實現農村基礎設施根本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人居環境和村容村貌明顯改觀,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得到妥善處置,農業面源污染和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水平顯著提高,村鎮規劃科學、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突出特色,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3.管理民主,健全鄉村治理新機制。要努力實現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明顯加強,民主政治建設水平全面提高。各項民主制度健全,黨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充滿活力,村民民主權利得到充分尊重,村民自治組織決策實現科學化、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

『叄』 新農村規劃中農村按職能等級分類依據

是根據農村規模大小和公共設施齊全程度進行分類的。

中心村的概念,被認為是由若干行政村組成的,具有一定人口規模和較為齊全的公共設施的農村社區,它介於鄉鎮與行政村之間,是城鄉居民點最基層的完整的規劃單元。可見,中心村是一個規劃概念,是指在城鎮建設空間布局時,能達到支撐最基本的生活服務設施所要求的最小規模的點。從規劃角度看,中心村是城鎮體系的基本單元的一種稱呼,也是我們進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主要選擇和建設對象。
基層村和自然村是在規模和公共設施上都比中心村第一個或若干個等級的村莊。

三者的行政關系是:中心村——基層村——自然村。

『肆』 求 關於新農村建設的要求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1.「生產發展」——新農村的物質基礎
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生產發展。「十一五」時期,農業要加大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在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的過程中,一方面協調糧食與其他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國的糧食安全;另一方面協調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系。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家一戶的農民由於生產生活分散,信息不靈,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帶領農民致富過程中有很大優勢,要鼓勵發展各種類型的新經濟組織,提升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要達到生產發展的目的,就要激活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勞動力。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把培育新農民作為一項根本措施來抓,通過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致富能力,為增產增收和改變鄉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首要的是加快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其次,培養新型產業農民和務工農民,大力實施以農村實用技術、務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要內容的「陽光工程」,有針對性地舉辦相關技術培訓。
非農產業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空間,也包含在「生產發展」的要求之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拉長產業鏈,可以使農民在加工增值的過程中增加收入。在非農產業不發達的地區,要進一步加快農村工業化的進程。
城市發展吸納農村勞動力,也是「生產發展」的渠道之一。要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的有序轉移,就要對現行的一些政策措施進行清理,疏通農民進城的渠道。
2.「生活寬裕」——新農村建設的核心目標
要達到生活寬裕的目標,首先要通過開辟各種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從宏觀層面來講,農民增收可以激發廣大農村的巨大消費潛力,使農民的需求成為一種有效需求,從而增強消費對國民經濟的拉動力。
建設與改善農民生活直接相關的基礎設施,是農民生活寬裕的條件之一。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一半的行政村沒有通自來水,60%以上的農戶還沒有用上衛生廁所。水、電、道路、信息通訊等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需要發揮各方面積極性,引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
目前城鄉社會保障覆蓋率之比高達22∶1,佔全國總人口近60%的農村居民僅享用了20%左右的醫療衛生資源,九成左右農民是無保障的自費醫療群體。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農村公共事業滯後的現狀。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政府要通過公共財政補貼,幫助農民建立起包括合作醫療、農村養老保障等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目前,農村商品市場總量不足,分布不盡合理,同時假冒偽劣產品較多,這給農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專家指出,建立健全農村市場體系,形成現代流通方式下的農村消費經營網路,是新農村建設中不可或缺的方面。
3.「鄉風文明」——提高農民整體素質
鄉風文明本質上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問題,內容包括文化、風俗、法制、社會治安等諸多方面。
近年來,雖然一些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較快,但文化生活卻單調乏味,同時一些不良文化有所抬頭。農村文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還不適應,與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適應,主要問題是文化基礎設施落後,現有資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廣大農民過上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
移風易俗是鄉風文明的表現之一。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城市中出現的人情淡漠等現象,在農村地區已經有出現的苗頭;另一方面,傳統的陋習在一些農村地區還廣泛存在。一些地方攀比修造墳墓,甚至出現豪華的活人墓。這些都與新農村「鄉風文明」的要求格格不入,亟待改變。
4.「村容整潔」——改善農民生存狀態
新農村建設中「村容整潔」的要求,最主要的是為農村地區提供更好的生產、生活、生態條件。
長期以來,大部分農村地區的人居環境不能令人滿意。「露天廁、泥水街、壓水井、雞鴨院」,是對農民生活居住環境的形象描述。農村的房舍、街道建設缺乏規劃,浪費大量土地;通行條件差,給農民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由於缺少硬體設施,加上農民的不良生活習慣,垃圾污染嚴重。另外,隨著一些農村地區非農產業的發展,工業污染問題凸顯,亟待改變。因此,在新村鎮建設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兩點:一是要尊重農民意願,在國家、社會力量的支持下,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量力而行,避免搞成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二是要根據當地的文化傳統等,做一個長期規劃,在規劃過程中不能搞一刀切。
5.「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實行村民自治制度。從全國來看,各地具體情況差別比較大,但基本制度已經確立起來。完善農村基層民主自治制度是實現鄉村管理民主的關鍵所在。
2006年我國已全面取消農業稅,在「後農業稅」時代,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是「管理民主」的要求之一。鄉鎮政府要為本地經濟發展創造條件,要擔負起社會管理的職責,為鄉村提供公共服務。同時,鄉鎮政府要對村民自治進行正確引導。另外,農村基層黨組織要緊緊圍繞服務群眾這個中心,切實發揮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幹部耗費的精力經常得不到應有的回報,這嚴重影響了基層幹部帶動農民致富的積極性,因此,基層民主建設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是新農村建設中一個很大的課題。
五、把握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走出四個誤區 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總體要求,走出「四個」誤區。
1.拆舊建新的思想認識誤區。不能簡單地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理解為就是村莊建設,那種認為新農村建設就是造房子建新村,修大路排店面的認識是片面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個系統工程,涵蓋到農村的各個領域和諸多方面,規劃新村建設必須建立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
2.招商引資急功近利的誤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主體是農民,而不是外商或企業家。要堅持基層組織民主決策,農民群眾自願的原則,保障農民的民主權利。不能採取招商引資或以小團體組織以盈利為目的的拆舊造房建新,切勿搞企業發財、幹部收益、百姓埋單的做法。
3.無資金搞建設慢慢來的誤區。財力短缺使新農村建設面臨難題,村幹部壓力加大。存在著「等觀望」和「慢慢來」的思想。建設新農村需「破冰」前行,因地制宜,先抓籌劃,先易後難,量力而行,穩步推進。目前要著眼於解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農民群眾急需且最盼解決的熱點問題,一件件地抓好落實。
4.一哄而上搞運動的誤區。建設新農村要順應經濟發展規律,尊重農民意願,不斷滿足農民群眾對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講,建設新農村是與時俱進的,沒有具體標准。因此,應避免搞不切實際的大拆大建,一哄而上搞運動。各村要在城市總體規劃指導下抓好村建規劃,適宜舊村改造的就重點抓舊村改造,適宜新村建設的就抓新村建設,需要環境整治的就從「臟、亂、差」入手。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穩定推進建設新農村。

『伍』 農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有哪些類型

農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是指建築物、構築物佔用的所有權屬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包括鄉(鎮)農民集體、村農民集體及村內兩個以上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三部分。
農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鄉(鎮)企業用地。包括鄉(鎮)辦的、村辦的、農民駐戶辦的及農民個體辦的企業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也包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與本集體之外的單位和個人的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共同興辦企業使用的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2)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
(3)農村村民建住宅使用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

『陸』 新農村建設的標準是什麼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穩妥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素質,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並進。

(6)新農村建設類型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法制建設,主要指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同時大力做好法律宣傳工作,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念完善我國的法律制度。

進一步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提高農民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的覺悟和能力,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整體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依法進行,因此把保障農民利益和維護農民權利的相關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

是依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盡管憲法和法律對公民的權利和利益作了許多規定,但是在具體的法律制度方面,尤其是涉及農民切身利益法律制度方面還多有不完善之處而仍需大力加強,所以國家高度重視農村的法制教育與宣傳工作,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的法律認知。

『柒』 關於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新農村建設一般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中國大地上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把祖國大地建設得無比美好,隨著許多新農村建設改造工作的完成,農村的面貌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仍然存在一些因素制約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1 勞力缺失

現在農村的經濟模式大多數是:留守老人和兒童在家,年輕人出外打工,而且越有文化的年輕人,越是選擇留在外面,好像無工不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現有的農村經濟發展狀況還不足以提供足夠多的崗位來滿足年輕勞動力的就業需求,農村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也不足以讓許多的年輕一代在農業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很多年輕人選擇外出工作,所以,現階段著力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勢在必行。

2 重工輕農

農村的一個主要體現,就在於一個「農」字,農業為本的思想古已有之,現狀則是嚴重的重工、商,輕農業。甚至,所謂的新農村改造,農村城鎮化,更使人們逐步脫離土地,驅使勞動力思想上的對農業的輕視,加速務農人員的流失。

3 觀念落後

在農村,由於農村的特性,人老後不能像城市職工一樣,有退休金、保險等保障,只能靠兒女的孝心來維持老後的生活,使老人不能保證生活的穩定及質量,更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不得不生,生了也不一定會養。

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的事實無疑是一個隱形的強大的社會地雷。這些都制約了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減慢了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些具體的問題,並想辦法解決好這些矛盾,為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7)新農村建設類型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穩妥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素質,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並進。

『捌』 新農村建設規劃

堅持以人為本,農民主體。始終把維護農民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農民意願,把群眾認同、群眾參與、群眾滿意作為根本要求,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依靠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建設美好家園。
堅持城鄉一體,統籌發展。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覆蓋,著力構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堅持規劃引領,示範帶動。強化規劃的引領和指導作用,科學編制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切實做到先規劃後建設、不規劃不建設。按照統一規劃、集中投入、分批實施的思路,堅持試點先行、量力而為,逐村整體推進,逐步配套完善,確保建一個成一個,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推進。
堅持生態優先,彰顯特色。把農村生態建設作為生態強市建設的重點,大力開展農村植樹造林,加強以森林為主的農村生態屏障的保護和修復,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規劃建設要適應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突出鄉村特色,保持田園風貌,體現地域文化風格,注重農村文化傳承,不能照搬城市建設模式,防止「千村一面」。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針對各地發展基礎、人口規模、資源稟賦、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切實加強分類指導,注重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現階段應以舊村改造和環境整治為主,不搞大拆大建,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防止中心村建設佔用基本農田。
堅持以縣(區)為主,合力推進。縣(區)級黨委、政府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承擔主要職責,以縣(區)為單位整體謀劃、整合資源、統籌推進。市、縣(區)、鄉(鎮)各級加強政策扶持和指導督查,形成上下聯動、分工負責的工作格局。(規劃建設科)
質優價廉太陽能路燈廠家,你可以到潢川利民科技一對一根據你們當地的情況,專門定製生產適合你們當地情況的太陽能路燈。這樣不僅大大的提高了利用率,也節省了不少的金錢和人力。當然你如果感興趣,也可以申請潢川利民科技的代理,技術方面廠家會全程負責,你只需要跑單子就行,賺錢也非常容易。個人代理的就是潢川利民科技的產品,一年跑兩三個單子,就生活富裕。

閱讀全文

與新農村建設類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