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農村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內容介紹:
(1)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建設,主要指在全面發展農村生產的基礎上,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2)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治建設,主要指在加強農民民主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切實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制度建設和農村法制建設,引導農民依法實行自己的民主權利。
(3)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建設,主要指在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體現農村地方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4)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社會建設,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公共事業投入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農村的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加強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以期實現農村幼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願望。
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中心環節,是實現其他目標的物質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廈,經濟就是這幢大廈的基礎。如果基礎不牢固,大廈就無從建起。如果經濟不發展,再美好的藍圖也無法變成現實。
生活寬裕,是新農村建設的目的,也是衡量我們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農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農村建設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
鄉風文明,是農民素質的反映,體現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只有農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學,形成家庭和睦、民風淳樸、互助合作、穩定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新農村建設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潔,是展現農村新貌的窗口,是實現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應該是臟亂差狀況從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民安居樂業的景象。這是新農村建設最直觀的體現。
管理民主,是新農村建設的政治保證,顯示了對農民群眾政治權利的尊重和維護。只有進一步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讓農民群眾當家做主,才能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真正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
(1)新農村建設知識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實質: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質是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全面進步,以推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
1.農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2.農村要從實際情況出發,採取符合自身發展的措施,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
3.堅持對內進行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外堅持開放,充分吸收和利用外來的資金、人才以及一切可利用的先進文明成果來發展自己;
4.要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
❷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知識問答
1、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要求是什麼?
答: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原則:一是必須堅持把培育和發展農村先進生產力放在優先位置,促進農村經濟快速健康協調發展;二是必須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尊重農民主體地位;三是必須著力解決農民最關心、最急需、最受益的實際問題,讓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四是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實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步驟有計劃有重點地逐步推進;五是必須堅持發揮各方面積極性,依靠農民辛勤勞動,加大扶持力度,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
3、「多予、少取、放活」的含義是什麼?
答:多予,就是要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少取,就是要在鞏固現有稅費改革成果的基礎上,逐步取消不應由農民承擔的稅費負擔,創造條件最終實現城鄉稅制的統一;放活,就是要放開農民手腳,搞活農村經濟,通過深化農村經營體制改革,激發農民自主創業增收的積極性。
4、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注意哪些問題?
答: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注意的問題有: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議,不搞強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律;要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
5、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什麼?
答: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廣大農民群眾,廣大農民要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建設自己的家園,對直接受益的公益設施建設投工投勞。
6、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是什麼?
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是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具體講就是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村產業的發展。
7、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政府應在哪幾方面發揮引導作用?
答: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政府應在以下四個方面發揮引導作用。一是要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建立政府對農業農村增加投入的機制,重點抓公共財政覆蓋農村,主要包括義務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綜合服務五大領域。二是黨和政府所有的工作部門都要相互協調,形成合力,去推動新農村建設。三是要調動農民積極投身建設自已美好家園,政府給予適當扶助引導,形成「多干多補助,少干少補助,不幹不補助」的激勵機制。四是要形成一個引導全社會廣泛參與新農村建設的參與機制。
8、「1860」新農村建設示範工程的主要內容和目標是什麼?
答:「1860」新農村建設示範工程的主要內容是在全市選擇1個縣(區)、8個鄉鎮、60個村為全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以編制新農村建設規劃為龍頭,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治理農村 「臟、亂、差、散」為重點,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達到「產業發展形成新格局,農民生活實現新提高,鄉風民俗倡導新風尚,鄉村面貌呈現新變化,鄉村治理健全新機制」的目標,創造典型,以點帶面,帶動和推進全市新農村建設扎實健康發展。
9、「1860」新農村建設示範工程的建設重點是什麼?
答:「1860」新農村建設示範工程的建設重點:一是培育特色經濟,發展現代農業;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三是推進人居環境建設,改變村容鎮貌;四是發展公共事業,培育新型農民;五是加強組織建設,推進民主管理。
10、市領導新農村建設聯系點和市直、駐淮單位新農村建設幫扶點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答:市領導新農村建設聯系點和市直、駐淮單位新農村建設幫扶點的主要任務:一是宣傳黨的農村工作方針、政策,重點宣傳新農村建設的意義、目標、任務和要求,使聯系幫扶的村鎮幹部群眾思想認識進一步提高。二是指導村鎮搞好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選准切入點,組織開展村鎮環境整治。三是協助村鎮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主導產業,培育龍頭企業,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增加農民收入。四是幫助村鎮解決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建立完善村規民約,成立新農村建設理事會,提高村民自治水平。五是圍繞新農村建設,重點在政策、資金、技術、物資、信息等方面,向聯系幫扶的村鎮傾斜。六是總結新農村建設的成功經驗,推廣新農村建設先進典型。
❸ 農村文明知識有哪些。比如新農村建設中生活文明、道德文明等等
植根沃土 傳承文明
——賞讀《新農村文化知識手冊》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深深植根於廣袤的農村大地,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創造的精神成果,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具有悠久歷史的農村文化,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以其鮮明的地域色彩、宗教色彩、民族色彩形成了群星燦爛的文明景觀。在新時期,繼承和發揚優秀的農村文化,顯得尤為必要。近日,品讀老朋友吳磬軍、胡敬先生主編的《新農村文化知識手冊》,感慨頗多。
毋庸諱言,與城市的整體文化水平相比,如今農村的整體文化水平亟待提高。在新農村建設中,農民是主導力量,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在鼓勵農民不斷致富的同時,還應下大力量提高他們的整體文化水平,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上進心,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農村廣闊天地得以發揚光大,從而鼓動新農村建設經濟發展和文化振興的雙翼,在農村希望的田野上自由飛翔。目前,有些地方倡導「全民閱讀」運動,建議全社會尤其要重視農民閱讀。因為近幾年來的經濟發展和生活實際表明,農民肯把投資用於致富信息和孩子教育問題上,而個人文化閱讀則明顯投入不足,乃至成為閱讀的盲點。農村文化的先進性,不僅僅是反映在對文化的認識和應用上,更多體現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上。繼承中國優秀文化傳統,保持農村文化的先進性,提高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水平,是出版《新農村文化知識手冊》的初衷,是編者們的共同努力,也是全社會的殷切期望。
編者站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選擇不同的角度,擷取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現象,去表現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農村文化,展示農村文化的風雅,認識農村作為中國文化發祥地的重要意義,這是一次有益的嘗試。編者試圖從文學和語言的角度,引領讀者認識農村文化的創造性和影響力;從和諧的角度,認識人和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的關系;從知識性、實用性、趣味性的角度,收錄了若干對聯、諺語、名言名句,記述了諸多傳統節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國人的動物情結,介紹了各地常見的、具有代表性的曲藝戲劇樣式,介紹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學名著。《新農村文化知識手冊》突出知識性、實用性和可讀性,能夠在尺幅之間展現農村廣闊的文化天地,使讀者得到知識的積累,得到文化藝術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
中國書面文學來源於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以至後來發展名目繁多,爛若晨星。民間文學是在人民群眾中間廣泛流傳的文學,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底色,是我們豐富而珍貴的思想資源、精神資源和文化資源。民間文學的作者由於生活在底層,他們能夠更廣泛、更深切、更精確地反映社會生活。因此,民間文學是發自社會最底層、最具有人民性的「心聲」。「女媧補天」可加深我們對中華始祖的認識和理解、強化「始祖意識」和「文學意識」以及「補天精神」。誇父逐日,重在顯示古代英雄的一種追求和先人奇特的想像力,從而認識文學的特徵和創造性。一些通過百姓想像創作的諸如「牛郎織女」、「天理良心」的民間故事,則是人民群眾生活現實和願望的反映,代表著人民群眾「善」和「美」的永恆的追求,更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像明珠一般閃爍在詩文的大海中。這些雖時過境遷,但對現代人來說,尋找蒼茫久遠的一點回憶,認識女媧、認識誇父、認識牛郎織女,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諺語是民族語言的精華,是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完美融合,是我們學習語言的樣板。它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包含著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和教訓。同時還有對自然、社會的思考和人生的認識。作為從詩詞中演變而來的對聯,應該說是文學的一種高級形式,也是農村最熟悉、應用最廣的一種形式,可以說印在了許多人的靈魂深處,且日常生活不可或缺,如婚聯、春聯、輓聯等等。說起中國的生肖文化,大家都知道,生肖給每個國人都留下了一個深深的印記,伴人走過一生。從生肖成語、生肖對聯以及一些生肖故事中,我們都可以發現人和動物的這種生死情節,展現出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的發展趨勢。在生肖的排序中,也充滿著想像和情趣,能給人以啟迪和快樂。
書中還較為系統地介紹了各地常見的、具有代表性的曲藝戲劇樣式,介紹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學名著、名言,因是農村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旨在拋磚引玉,引發人們對名著、詩詞的興趣。同時,許多人或許沒上過大學,也無暇讀很多書,但只記取其中一句話,就能影響他一輩子,甚或成為一生的座右銘。
《新農村文化知識手冊》
❹ 我要關於新農村建設的最詳細的資料。
新農村建設目錄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理論背景
二、用全新視角看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三、對社會主義新農村評價標準的建議
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
[編輯本段]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理論背景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決定,提出實施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為內容的新農村建設戰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統籌城鄉發展和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基本途徑,是縮小城鄉差距、擴大農村市場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
要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落實科學發展觀,明確任務、科學規劃、分步實施、強力推進,用科學規劃引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近年已經成為國家公務員考試中申論寫作的熱點之一,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重點問題之一。
[編輯本段]二、用全新視角看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重大決策,位列我國未來五年科學規劃的十大方略之首,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方方面面,必須以全新的視角、系統的思維審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背景、新內涵和新特徵。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背景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是一個新概念,上世紀50年代以來曾多次使用過類似提法,但在新的歷史背景下,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農村建設是在我國總體上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新階段後面臨的嶄新課題,是時代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在農村,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世界上許多國家在工業化有了一定發展基礎之後都採取了工業支持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發展戰略。目前,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已由農業轉變為非農產業,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非農產業,根據國際經驗,我國現在已經跨入工業反哺農業的新階段。因此,我國新農村建設重大戰略性舉措的實施正當其時。
(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內涵
十六屆五中全會對新農村建設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描繪出一幅新農村的美好藍圖。這20字方針,既是我國新農村建設長期的奮斗目標,也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由之路,各個方面相互聯系、互為因果,主要包括發展新產業、建設新村鎮、構築新設施、培育新農民、樹立新風尚等方面的豐富內涵。發展新產業,就是要打牢物質基礎,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這是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著力點。建設新村鎮,就是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使農村的發展得到合理規劃。構築新設施,就是要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包括清潔安全飲水、道路交通、電力、信息網路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培育新農民,就是要加強基礎教育和職業培訓,推進農村科技推廣和醫療衛生體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守法紀、講文明」的新型農民。樹立新風尚,就是要加強和完善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創造和諧的發展環境,倡導新風尚。我們必須全面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新農村之「新」的內涵,切實做好「新」的文章。
(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特徵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具有五個鮮明的特徵。一是時代特徵。這次新農村概念的提出,是在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三大理念引領下的創新,是新農村最富時代特色的標志。二是綜合特徵。新農村不僅僅局限於某個生產領域或者某個環節,而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綜合協調的發展。三是聯動特徵。新農村建設的含義和工作部署,是城鄉融為一體、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考慮的,而不是就農村論農村、就農業抓農業。四是漸進特徵。新農村的建設決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的情況和狀況都不一樣,新農村建設必須通過科學制定規劃來推進永續實施,有效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連續性和持續性。五是動態特徵。新農村建設立意十分高遠、內容非常豐富,隨著時代的發展,還將不斷賦予新的內涵和新的內容,還要在實踐中不斷拓寬新的思路和新的眼界。
[編輯本段]三、對社會主義新農村評價標準的建議
社會主義新農村評價標准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評價,即新型農民、發達的農業、和諧的農村。
社會主義新農村,首先要有新型的農民。
新型農民的特徵,一是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農民。二是思想觀念不斷更新的農民。三是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的農民。要鼓勵和引導農民加快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不斷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四是生活寬裕的農民。必須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不斷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使農民過上寬裕的生活。五是就業充分的農民。在就業問題上農民得到與市民相同的「國民待遇」,逐步建立城鄉平等的就業制度,實現城鄉勞動力市場的一體化。
其次要有發達的農業。
一是建設現代農業。建設現代農業,就是要實現農業生產手段的機械化、農業生產技術的科學化、農業生產分工的專業化與社會化。二是發展持續農業。在統籌、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基礎上,實現環境的良性循環與生態平衡,並通過技術變革和體制性變革,確保當代人類及其後代對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得到滿足。三是經營產業一體化農業。通過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將農業再生產過程的產前、產中、產後諸環節聯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形成高效的農業綜合生產經營體系。
最後要有和諧的農村。
和諧農村的標志,一是經濟上繁榮,農村經濟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持續、快速、穩定增長,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通過戰略性調整不斷優化和升級。二是政治上管理民主,依法推進村民自治建設,落實和完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機制,逐步健全以財務公開為重點的村務公開制度,民事民議、民財民理,集思廣益搞好農村各項建設。三是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健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繼續加強農村文化建設。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多方面、多層次滿足。總之,通過農村社會事業的大力發展,使得農民的生活條件和農村的整體面貌明顯改善,社會環境安定樣和。四是鄉風文明,要形成健康向上的社會新風尚。通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爭創文明家庭、農民普遍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生活方式科學健康,農村社會風貌文明向上。五是村容整潔。鄉村面貌要呈現新變化,新農村不再是垃圾成堆、蚊蠅亂飛、污水橫流、村舍亂建、設施簡陋,而應通過搞好鄉村建設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農村道路硬化、衛生潔化、家庭美化、設施完備化,營造出整潔、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
[編輯本段]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既是中央對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也是其總體目標。這20個字包含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管理等方方面面。
1.「生產發展」——新農村的物質基礎
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生產發展。「十一五」時期,農業要加大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在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的過程中,一方面協調糧食與其他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國的糧食安全;另一方面協調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系。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家一戶的農民由於生產生活分散,信息不靈,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帶領農民致富過程中有很大優勢,要鼓勵發展各種類型的新經濟組織,提升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要達到生產發展的目的,就要激活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勞動力。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把培育新農民作為一項根本措施來抓,通過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致富能力,為增產增收和改變鄉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首要的是加快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其次,培養新型產業農民和務工農民,大力實施以農村實用技術、務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要內容的「陽光工程」,有針對性地舉辦相關技術培訓。
非農產業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空間,也包含在「生產發展」的要求之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拉長產業鏈,可以使農民在加工增值的過程中增加收入。在非農產業不發達的地區,要進一步加快農村工業化的進程。
城市發展吸納農村勞動力,也是「生產發展」的渠道之一。要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的有序轉移,就要對現行的一些政策措施進行清理,疏通農民進城的渠道。
2.「生活寬裕」——新農村建設的核心目標
要達到生活寬裕的目標,首先要通過開辟各種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從宏觀層面來講,農民增收可以激發廣大農村的巨大消費潛力,使農民的需求成為一種有效需求,從而增強消費對國民經濟的拉動力。
建設與改善農民生活直接相關的基礎設施,是農民生活寬裕的條件之一。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一半的行政村沒有通自來水,60%以上的農戶還沒有用上衛生廁所。水、電、道路、信息通訊等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需要發揮各方面積極性,引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
目前城鄉社會保障覆蓋率之比高達22∶1,佔全國總人口近60%的農村居民僅享用了20%左右的醫療衛生資源,九成左右農民是無保障的自費醫療群體。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農村公共事業滯後的現狀。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政府要通過公共財政補貼,幫助農民建立起包括合作醫療、農村養老保障等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目前,農村商品市場總量不足,分布不盡合理,同時假冒偽劣產品較多,這給農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專家指出,建立健全農村市場體系,形成現代流通方式下的農村消費經營網路,是新農村建設中不可或缺的方面。
3.「鄉風文明」——提高農民整體素質
鄉風文明本質上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問題,內容包括文化、風俗、法制、社會治安等諸多方面。
近年來,雖然一些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較快,但文化生活卻單調乏味,同時一些不良文化有所抬頭。農村文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還不適應,與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適應,主要問題是文化基礎設施落後,現有資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廣大農民過上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
移風易俗是鄉風文明的表現之一。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城市中出現的人情淡漠等現象,在農村地區已經有出現的苗頭;另一方面,傳統的陋習在一些農村地區還廣泛存在。一些地方攀比修造墳墓,甚至出現豪華的活人墓。這些都與新農村「鄉風文明」的要求格格不入,亟待改變。
4.「村容整潔」——改善農民生存狀態
新農村建設中「村容整潔」的要求,最主要的是為農村地區提供更好的生產、生活、生態條件。
長期以來,大部分農村地區的人居環境不能令人滿意。「露天廁、泥水街、壓水井、雞鴨院」,是對農民生活居住環境的形象描述。農村的房舍、街道建設缺乏規劃,浪費大量土地;通行條件差,給農民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由於缺少硬體設施,加上農民的不良生活習慣,垃圾污染嚴重。另外,隨著一些農村地區非農產業的發展,工業污染問題凸顯,亟待改變。因此,在新村鎮建設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兩點:一是要尊重農民意願,在國家、社會力量的支持下,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量力而行,避免搞成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二是要根據當地的文化傳統等,做一個長期規劃,在規劃過程中不能搞一刀切。
5.「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實行村民自治制度。從全國來看,各地具體情況差別比較大,但基本制度已經確立起來。完善農村基層民主自治制度是實現鄉村管理民主的關鍵所在。
2006年我國已全面取消農業稅,在「後農業稅」時代,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是「管理民主」的要求之一。鄉鎮政府要為本地經濟發展創造條件,要擔負起社會管理的職責,為鄉村提供公共服務。同時,鄉鎮政府要對村民自治進行正確引導。另外,農村基層黨組織要緊緊圍繞服務群眾這個中心,切實發揮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幹部耗費的精力經常得不到應有的回報,這嚴重影響了基層幹部帶動農民致富的積極性,因此,基層民主建設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是新農村建設中一個很大的課題。
五、把握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走出四個誤區 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總體要求,走出「四個」誤區。
1.拆舊建新的思想認識誤區。不能簡單地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理解為就是村莊建設,那種認為新農村建設就是造房子建新村,修大路排店面的認識是片面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個系統工程,涵蓋到農村的各個領域和諸多方面,規劃新村建設必須建立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
2.招商引資急功近利的誤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主體是農民,而不是外商或企業家。要堅持基層組織民主決策,農民群眾自願的原則,保障農民的民主權利。不能採取招商引資或以小團體組織以盈利為目的的拆舊造房建新,切勿搞企業發財、幹部收益、百姓埋單的做法。
3.無資金搞建設慢慢來的誤區。財力短缺使新農村建設面臨難題,村幹部壓力加大。存在著「等觀望」和「慢慢來」的思想。建設新農村需「破冰」前行,因地制宜,先抓籌劃,先易後難,量力而行,穩步推進。目前要著眼於解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農民群眾急需且最盼解決的熱點問題,一件件地抓好落實。
4.一哄而上搞運動的誤區。建設新農村要順應經濟發展規律,尊重農民意願,不斷滿足農民群眾對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講,建設新農村是與時俱進的,沒有具體標准。因此,應避免搞不切實際的大拆大建,一哄而上搞運動。各村要在城市總體規劃指導下抓好村建規劃,適宜舊村改造的就重點抓舊村改造,適宜新村建設的就抓新村建設,需要環境整治的就從「臟、亂、差」入手。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穩定推進建設新農村。
❺ 新農村建設的標準是什麼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穩妥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素質,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並進。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法制建設,主要指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同時大力做好法律宣傳工作,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念完善我國的法律制度。
進一步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提高農民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的覺悟和能力,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整體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依法進行,因此把保障農民利益和維護農民權利的相關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
是依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盡管憲法和法律對公民的權利和利益作了許多規定,但是在具體的法律制度方面,尤其是涉及農民切身利益法律制度方面還多有不完善之處而仍需大力加強,所以國家高度重視農村的法制教育與宣傳工作,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的法律認知。
❻ 農村文明知識有哪些.比如新農村建設中生活文明,道德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深深植根於廣袤的農村大地,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創造的精神成果,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具有悠久歷史的農村文化,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以其鮮明的地域色彩、宗教色彩、民族色彩形成了群星燦爛的文明景觀。在新時期,繼承和發揚優秀的農村文化,顯得尤為必要。近日,品讀老朋友吳磬軍、胡敬先生主編的《新農村文化知識手冊》,感慨頗多。
毋庸諱言,與城市的整體文化水平相比,如今農村的整體文化水平亟待提高。在新農村建設中,農民是主導力量,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在鼓勵農民不斷致富的同時,還應下大力量提高他們的整體文化水平,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上進心,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農村廣闊天地得以發揚光大,從而鼓動新農村建設經濟發展和文化振興的雙翼,在農村希望的田野上自由飛翔。目前,有些地方倡導「全民閱讀」運動,建議全社會尤其要重視農民閱讀。因為近幾年來的經濟發展和生活實際表明,農民肯把投資用於致富信息和孩子教育問題上,而個人文化閱讀則明顯投入不足,乃至成為閱讀的盲點。農村文化的先進性,不僅僅是反映在對文化的認識和應用上,更多體現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上。繼承中國優秀文化傳統,保持農村文化的先進性,提高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水平,是出版《新農村文化知識手冊》的初衷,是編者們的共同努力,也是全社會的殷切期望。
編者站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選擇不同的角度,擷取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現象,去表現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農村文化,展示農村文化的風雅,認識農村作為中國文化發祥地的重要意義,這是一次有益的嘗試。編者試圖從文學和語言的角度,引領讀者認識農村文化的創造性和影響力;從和諧的角度,認識人和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的關系;從知識性、實用性、趣味性的角度,收錄了若干對聯、諺語、名言名句,記述了諸多傳統節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國人的動物情結,介紹了各地常見的、具有代表性的曲藝戲劇樣式,介紹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學名著。《新農村文化知識手冊》突出知識性、實用性和可讀性,能夠在尺幅之間展現農村廣闊的文化天地,使讀者得到知識的積累,得到文化藝術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
中國書面文學來源於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以至後來發展名目繁多,爛若晨星。民間文學是在人民群眾中間廣泛流傳的文學,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底色,是我們豐富而珍貴的思想資源、精神資源和文化資源。民間文學的作者由於生活在底層,他們能夠更廣泛、更深切、更精確地反映社會生活。因此,民間文學是發自社會最底層、最具有人民性的「心聲」。「女媧補天」可加深我們對中華始祖的認識和理解、強化「始祖意識」和「文學意識」以及「補天精神」。誇父逐日,重在顯示古代英雄的一種追求和先人奇特的想像力,從而認識文學的特徵和創造性。一些通過百姓想像創作的諸如「牛郎織女」、「天理良心」的民間故事,則是人民群眾生活現實和願望的反映,代表著人民群眾「善」和「美」的永恆的追求,更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像明珠一般閃爍在詩文的大海中。這些雖時過境遷,但對現代人來說,尋找蒼茫久遠的一點回憶,認識女媧、認識誇父、認識牛郎織女,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諺語是民族語言的精華,是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完美融合,是我們學習語言的樣板。它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包含著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和教訓。同時還有對自然、社會的思考和人生的認識。作為從詩詞中演變而來的對聯,應該說是文學的一種高級形式,也是農村最熟悉、應用最廣的一種形式,可以說印在了許多人的靈魂深處,且日常生活不可或缺,如婚聯、春聯、輓聯等等。說起中國的生肖文化,大家都知道,生肖給每個國人都留下了一個深深的印記,伴人走過一生。從生肖成語、生肖對聯以及一些生肖故事中,我們都可以發現人和動物的這種生死情節,展現出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的發展趨勢。在生肖的排序中,也充滿著想像和情趣,能給人以啟迪和快樂。
書中還較為系統地介紹了各地常見的、具有代表性的曲藝戲劇樣式,介紹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學名著、名言,因是農村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旨在拋磚引玉,引發人們對名著、詩詞的興趣。同時,許多人或許沒上過大學,也無暇讀很多書,但只記取其中一句話,就能影響他一輩子,甚或成為一生的座右銘。
❼ 請告訴我「新農村建設的含義」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決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統籌城鄉發展和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基本途徑,是縮小城鄉差距、擴大農村市場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要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落實科學發展觀,明確任務、科學規劃、分步實施、強力推進,用科學規劃引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用全新視角看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重大決策,位列我國未來五年科學規劃的十大方略之首,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方方面面,必須以全新的視角、系統的思維審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背景、新內涵和新特徵。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背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是一個新概念,上世紀50年代以來曾多次使用過類似提法,但在新的歷史背景下,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農村建設是在我國總體上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新階段後面臨的嶄新課題,是時代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在農村,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世界上許多國家在工業化有了一定發展基礎之後都採取了工業支持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發展戰略。目前,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已由農業轉變為非農產業,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非農產業,根據國際經驗,我國現在已經跨入工業反哺農業的新階段。因此,我國新農村建設重大戰略性舉措的實施正當其時。 (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內涵。十六屆五中全會對新農村建設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描繪出一幅新農村的美好藍圖。這20字方針,既是我國新農村建設長期的奮斗目標,也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由之路,各個方面相互聯系、互為因果,主要包括發展新產業、建設新村鎮、構築新設施、培育新農民、樹立新風尚等方面的豐富內涵。發展新產業,就是要打牢物質基礎,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這是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著力點。建設新村鎮,就是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使農村的發展得到合理規劃。構築新設施,就是要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包括清潔安全飲水、道路交通、電力、信息網路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培育新農民,就是要加強基礎教育和職業培訓,推進農村科技推廣和醫療衛生體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守法紀、講文明」的新型農民。樹立新風尚,就是要加強和完善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創造和諧的發展環境,倡導新風尚。我們必須全面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新農村之「新」的內涵,切實做好「新」的文章。 (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特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具有五個鮮明的特徵。一是時代特徵。這次新農村概念的提出,是在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三大理念引領下的創新,是新農村最富時代特色的標志。二是綜合特徵。新農村不僅僅局限於某個生產領域或者某個環節,而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綜合協調的發展。三是聯動特徵。新農村建設的含義和工作部署,是城鄉融為一體、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考慮的,而不是就農村論農村、就農業抓農業。四是漸進特徵。新農村的建設決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的情況和狀況都不一樣,新農村建設必須通過科學制定規劃來推進永續實施,有效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連續性和持續性。五是動態特徵。新農村建設立意十分高遠、內容非常豐富,隨著時代的發展,還將不斷賦予新的內涵和新的內容,還要在實踐中不斷拓寬新的思路和新的眼界。 二、充分認識科學規劃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極端重要性 科學規劃是經濟社會發展和任何重大建設事項的前提和基礎。城市的發展離不開科學合理系統的規劃,農村的發展更離不開規劃的指導。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首先必須充分認識科學規劃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極端重要性。 (一)規劃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的一項重要公共政策作用越來越重要。規劃是政府指導調控城鄉建設和發展的法律依據及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手段,具有配置空間資源、保護公共利益和協調社會利益的重要職能,關繫到整體國民經濟與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大局,具有綜合性、全局性和戰略性的影響作用。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健康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城鄉規劃宏觀調控引導各項建設、保障城市和區域健康快速發展的職能作用越來越重要,黨中央和國務院對城鄉規劃給予了高度重視,對規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胡錦濤總書記最近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和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一再強調,推進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必須堅持以規劃為依據,以制度創新為動力,以功能完善為基礎,以加強管理為保證。曾培炎副總理在講城鄉規劃時指出,「規劃的節約是最大的節約,規劃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規劃的失誤是最大的失誤」。促進城鄉健康發展,必須充分發揮規劃的引導和調控作用。可以說,規劃就是生產力,規劃已成為國家加強宏觀調控關鍵而重要的手段,是國家重要的公共政策和實施項目的依據,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越來越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規劃的引領作用為國內外的成功實踐經驗所證明。作為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城鄉規劃的主要職能是培育和促進生產力的可持續發展,構築和諧公正的社會環境,營造良好的景觀和文化氛圍,代表和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追求。科學到位的城鄉規劃工作,是指導城鄉建設,推動社會、經濟、資源和環境健康協調發展的基礎,規劃的引領作用為國內外無數成功的實踐經驗所證明。例如:韓國的新村運動取得了很好的預期效果,成為不少國家學習和借鑒的典範,其成功經驗之一就在於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上世紀60年代,在重點扶持產業發展和擴大出口政策的作用下,韓國工業獲得了快速發展,然而在其整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的同時卻引發了城鄉之間發展嚴重失衡、城鄉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等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在這種社會背景下,韓國通過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有序推進新村運動,在最近30多年的城市化、工業化過程中,實現了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和城鄉居民收入的同步提高,這為緩和社會矛盾,促進經濟長足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我國也有大量生動實例,如新疆的抗震安居工程、江西省的村莊整治試點、浙江省的「千村示範、萬村整治」活動、廣東省的建設生態文明村試點等,由於堅持規劃先行,典型引路,投入資金和勞力雖然不多,但成效卻很顯著,受到農民廣泛擁護,這些都彰顯出科學規劃的顯著功能作用,也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三)規劃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龍頭和先導。城鄉規劃是城鄉發展的藍圖,是城鄉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要有統一的科學規劃,有全面系統的整體規劃,有科學具體的建設規劃,用科學規劃引領和指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起點低甚至嚴重滯後,就無法改變「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的現狀,無法改變「走進房內過城市生活、走出屋外是農村環境」的現狀,無法改變「走進去是城市、走出來是農村」的現狀,甚至會陷入建了拆、拆了建的不良循環怪圈,過去是一代人建房三代人住,現在一代人建三次房,造成重復建設、反復建設和社會財富的巨大浪費,引起了社會不滿,留下了歷史遺憾。這種情況近年來我國不少地方都曾出現,教訓十分深刻。因此,在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發揮規劃的龍頭和先導作用,統籌規劃城鄉建設,協調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要素市場;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科學預測規劃期內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要站在農村自然和文化發展脈絡的角度,尊重農村的實際和特點,因地制宜,突出農村特點和地方特色,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農村可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給南陽市農村發展帶來大好發展機遇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重大而長遠的歷史任務,也是加強「三農」工作的重大戰略舉措,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我們一定要准確把握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來的重大歷史機遇,吃透中央精神,用足用好政策,順應南陽發展的潮流,乘勢而上,實現新農村建設新突破。 (一)正確看待南陽市新農村建設的成效。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中央實施了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惠農富民政策,特別是近年來,隨著農村稅費改革,取消農業稅,免交提留款,擴大內需等一系列政策的實施,南陽市農村經濟發展迅猛,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總體上看,南陽市農村建設呈現以下幾個主要特點:一是中心村地位日益凸現。隨著鎮、村合並,行政區劃的不斷調整及地方經濟的發展,一些鄉鎮政府所在地村及經濟強村因基礎條件較好,正越來越多地集聚村民,凸現出中心村的明顯地位,成為人們安居樂業的理想場所。二是農村面貌迅速變化。南陽市村級經濟逐步增長,農村綜合經濟實力日漸增強,帶動了農村建設的發展,農村面貌大為改觀。三是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事業成為近年來南陽市村級建設的重點,村級主幹道路修建、農村有線電視入戶、電網改造等有了新的進展。四是農民參與熱情高漲。廣大農民對黨的農村政策衷心擁護,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農村生產和各項社會事業建設中來,農村形勢一片大好,這些都為南陽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注入了強大活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南陽市農村建設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南陽市農村建設,縱向比,成績很大;但橫向比,尤其與先進地方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突出表現:一是村莊布局不盡合理,規模小、建設亂,土地資源使用粗放;二是村級建設無序,空間布局雜亂無章,造成社會資源和個人財產的巨大浪費;三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公共服務設施不健全,各項管理很難有序推進;四是建築品位普遍不高,缺乏人文內涵,沒有地方特色;五是人居環境不優,農村生活質量欠佳,臟、亂、差狀況亟待改變。應當說,這些都是由於沒有很好地發揮規劃的指導作用,致使農村建設到處是「只見新房,不見新村」,「只見新村,不見新貌」。因此,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迫切需要規劃的引導和帶動。 (三)南陽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面臨空前機遇。南陽市作為一個農業大市,2.6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擁有鄉鎮總數212個、行政村4651個、自然村40131個,農村人口、農村經濟所佔比重很大,「農」字的分量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舉足輕重。近年來,經過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南陽經濟社會發展已經躍上一個新的戰略起點,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去年全市人均生產總值已突破1000美元,城鎮化率已超過30%,已經初步具備「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條件,進入了全面提升產業層次、加快經濟轉型、統籌城鄉發展的新階段,建設新農村的條件日臻成熟。同時,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已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現在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關心、謀劃和加強「三農」工作。從全國宏觀環境看,中央明確把「三農」工作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進一步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實行了一系列更加有力的扶持政策措施,並在宏觀調控中把「三農」作為重點加強的環節,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惠農政策,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三農」,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政策機遇。機遇稍縱即逝,我們越是面臨千載難逢的黃金發展機遇期,越要更加重視搞好規劃,用科學規劃統領新農村建設,全力開創新農村建設新局面。 四、搞好科學規劃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中之重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的系統工程,涉及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等各個方面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我們必須堅持規劃先行,按照適度超前、城鄉統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分步實施的原則,積極主動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科學制定鎮(鄉)域規劃,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鎮(鄉)域規劃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應著重從區域規劃角度出發,對鎮(鄉)域村莊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進行戰略研究和合理布局,科學制定鎮(鄉)域規劃。要根據鎮(鄉)域村莊分布狀況和相互依存關系,預測合理的農村人口容量,通過改造鎮中村、拆除空心村、撤並行政村、合並自然村,建立合理的鎮、中心村、基層村體系,引導農民向城鎮和農村新型社區集中;分析研究本地域經濟發展條件,制定切實可行的產業發展規劃,引導農業向適度規模經營集中,引導鄉村工業向開發區和工業區集中;合理確定鎮(鄉)域道路交通、電力通信體系和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布局,明確功能分工,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共建共享,引導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健康發展。各類建設活動都要納入鎮(鄉)域規劃統籌安排,通過科學的鎮(鄉)域規劃,形成分工明確、功能互補、配套完善、環境優美、協調發展的鎮村發展體系,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 (二)統籌制定村莊建設規劃,凸現新農村發展特色。科學的村莊規劃是改善農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的前提。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根據村莊的不同類型,在鎮(鄉)域規劃的指導下,綜合考慮人口的自然增長,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和村莊分布的調整以及自然地理條件、耕作半徑等因素,合理確定村莊規模;以布局優化、道路硬化、村莊綠化、住宅美化、過道凈化、路燈亮化、環境潔化、服務強化為主要內容,統籌規劃村莊布局;根據村莊規模與等級,統籌安排村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住宅布點,凸現新農村建設特色。通過統籌制定村莊建設規劃,因地制宜,依山傍水,依山就勢,突出地方特色,創造體現農村建設特色的村莊空間形態。 (三)合理制定配套設施規劃,努力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應有內容,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農村的重要保證。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主要是規劃和建設好「三大中心」、「三大場所」和「六條管線」。「三大中心」是指文化活動中心、村民休閑中心和醫療衛生服務中心,以豐富農民業余文化生活,提高農民醫療保障水平,推進農村文化體育衛生事業健康發展。「三大場所」是指托兒所、敬老院和超市市場,通過教育、養老、購物進村,以滿足農民生活需要,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社會保障體系與商貿物流業的發展。「六大管線」是指公交線、寬頻線、電話線、有線電視線、自來水管、排水管,做到適度超前,預埋鋪設,以保證農村可持續發展。通過高水平制定配套設施規劃,促進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讓農民分享現代文明成果,實現城市與鄉村發展的良性互動。 (四)強化居住建築設計,優化鄉村人居環境。「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個突出重點就是要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在鎮(鄉)域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的指導下,根據農村的自然地理條件以及傳統習俗,結合不同村莊的實際情況,因勢就利,合理布局宅基地,使農民新居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相映成趣;農居建築設計要符合現代住宅理念,大小高低、內部結構、光照、保暖、通風等方面都要實用;要突出地方民居特色,充分體現地域風情,按高中低檔為農民免費設計各種戶型的住宅,滿足不同類型農民的建房需要,同時注意保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村落和古住宅。通過強化居住建築設計,提高建築藝術水平,優化鄉村人居面貌和環境。 (五)注重搞好生態規劃,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經濟增長和城鄉發展的基礎和條件。進行生態規劃,要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必須進一步強化可持續發展意識,妥善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和環境的關系,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尊重和悉心呵護自然環境,繼承村民們尊重周邊生態環境、與之共存的傳統思想,突出保護歷史風貌和自然生態,嚴格控制村莊周邊土地使用與開發強度,形成農田、林地、山體、河流池塘等生態復合系統。加強環境整治,實施「三改三清」工程,加快普及農村沼氣,帶動農村改圈、改廁、改廚;動員農民治理臟亂差,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改善人居生態環境。要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高效集約利用資源,大力普及農村沼氣,積極發展適合農村特點的清潔能源,努力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可持續發展。 五、強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持續健康發展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遵循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政府引導、依靠群眾,試點示範、逐步推進的原則,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強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持續健康發展。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開創性、探索性的宏偉事業,是為廣大農民謀利造福的千秋功業。我們要深入領會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實質,正確理解和把握新農村建設的方針政策,統一提高思想認識,勇於探索實踐。要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堅持從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堅持以人為本,切實讓農民得到實惠;堅持科學規劃、分類指導,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堅持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行動。 (二)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南陽市農村地廣人眾,自然條件、經濟基礎、生活習俗千差萬別,新農村規劃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重點、注重實效;要堅持為民服務的思想,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要區分經濟發展水平、區位布局、地形地貌、鄉土風情、歷史文化、產業結構、自然資源、發展前景,立足適度聚集,突出特色,有利農業生產,方便農民生活。要區分輕重緩急,從解決農民最急迫、最直接、最關心的住宅與畜禽圈舍混雜、供水、安全、環境衛生、污水與垃圾處理等實際問題入手,讓農民得到實惠。 (三)以人為本,尊重民意。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牢固樹立群眾觀點,相信群眾、尊重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造福群眾,使新農村建設成為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幫助農民改變那些農村最基本的、最基礎的、最急需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要充分尊重農民選擇,制定農民參與的途徑,以農民願意不願意、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作為衡量開展工作的主要標准;要通過村莊建設規劃與行動計劃的編制予以引導和規范,防止簡單粗暴、強迫命令,層層下指標,浪費財力物力。 (四)典型引路,示範帶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必須先行試點,典型引路,示範帶動,逐步推進。要選擇一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村、移民村、新建村、近郊村和一些富裕戶先行試點,集中規劃新建一批高標準的小康新村示範點,引導農民有序建設美好家園;要積極開展「百村示範、千村整治」活動,不斷優化農村人居環境;要根據新農村建設的實踐,通過分析對比,探索新農村建設的新方法新途徑,通過抓點帶面,創造模式,逐步推開。 (五)加強領導,常抓不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億萬農民的迫切願望,也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職責,必須超前謀劃,統籌安排,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堅持狠抓落實。要正確處理立足當前和著眼長遠的關系,客觀條件和建設目標的關系,政府主導和市場機制的關系,農民參與和農民受益的關系,硬體建設與軟體建設的關系,確立長期行動計劃,明確建設的重點、時序和組織領導方式。要堅持全市一盤棋,各級各部門都要積極跟進,凝心聚力,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場重大活動中去。各級政府要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規劃投入,抓緊組織編制科學、規范、合理、操作性較強的新農村建設規劃,有效指導全市新農村建設。各級規劃部門要站在全局高度切實發揮職能作用,研究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導則》和《農村住宅通用圖集》,積極開展農村規劃培訓,普及農村規劃知識,啟動實施「千人千村工程」,組織廣大規劃建築設計人員入駐廣大農村,宣傳、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具體指導新農村建設。要通過堅強有力的措施,組織動員全市上下迅即行動,扎實推進,努力譜寫南陽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篇章。
❽ 新農村建設主要有什麼
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描繪出一幅新農村的美好藍圖。這20字方針,既是我國新農村建設長期的奮斗目標,也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由之路,各個方面相互聯系、互為因果,主要包括發展新產業、建設新村鎮、構築新設施、培育新農民、樹立新風尚等方面的豐富內涵。發展新產業,就是要打牢物質基礎,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這是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著力點。建設新村鎮,就是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使農村的發展得到合理規劃。構築新設施,就是要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包括清潔安全飲水、道路交通、電力、信息網路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培育新農民,就是要加強基礎教育和職業培訓,推進農村科技推廣和醫療衛生體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守法紀、講文明」的新型農民。樹立新風尚,就是要加強和完善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創造和諧的發展環境,倡導新風尚。我們必須全面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新農村之「新」的內涵,切實做好「新」的文章。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特徵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具有五個鮮明的特徵。一是時代特徵。這次新農村概念的提出,是在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三大理念引領下的創新,是新農村最富時代特色的標志。二是綜合特徵。新農村不僅僅局限於某個生產領域或者某個環節,而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綜合協調的發展。三是聯動特徵。新農村建設的含義和工作部署,是城鄉融為一體、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考慮的,而不是就農村論農村、就農業抓農業。四是漸進特徵。新農村的建設決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的情況和狀況都不一樣,新農村建設必須通過科學制定規劃來推進永續實施,有效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連續性和持續性。五是動態特徵。新農村建設立意十分高遠、內容非常豐富,隨著時代的發展,還將不斷賦予新的內涵和新的內容,還要在實踐中不斷拓寬新的思路和新的眼界。 新農村建設-對社會主義新農村評價標準的建議 社會主義新農村評價標准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評價,即新型農民、發達的農業、和諧的農村。 社會主義新農村,首先要有新型的農民。 新型農民的特徵,一是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農民。二是思想觀念不斷更新的農民。三是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的農民。要鼓勵和引導農民加快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不斷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四是生活寬裕的農民。必須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不斷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使農民過上寬裕的生活。五是就業充分的農民。在就業問題上農民得到與市民相同的「國民待遇」,逐步建立城鄉平等的就業制度,實現城鄉勞動力市場的一體化。 其次要有發達的農業。 一是建設現代農業。建設現代農業,就是要實現農業生產手段的機械化、農業生產技術的科學化、農業生產分工的專業化與社會化。二是發展持續農業。在統籌、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基礎上,實現環境的良性循環與生態平衡,並通過技術變革和體制性變革,確保當代人類及其後代對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得到滿足。三是經營產業一體化農業。通過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將農業再生產過程的產前、產中、產後諸環節聯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形成高效的農業綜合生產經營體系。 最後要有和諧的農村。 和諧農村的標志,一是經濟上繁榮,農村經濟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持續、快速、穩定增長,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通過戰略性調整不斷優化和升級。二是政治上管理民主,依法推進村民自治建設,落實和完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機制,逐步健全以財務公開為重點的村務公開制度,民事民議、民財民理,集思廣益搞好農村各項建設。三是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健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繼續加強農村文化建設。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多方面、多層次滿足。總之,通過農村社會事業的大力發展,使得農民的生活條件和農村的整體面貌明顯改善,社會環境安定祥和。四是鄉風文明,要形成健康向上的社會新風尚。通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爭創文明家庭、農民普遍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生活方式科學健康,農村社會風貌文明向上。五是村容整潔。鄉村面貌要呈現新變化,新農村不再是垃圾成堆、蚊蠅亂飛、污水橫流、村舍亂建、設施簡陋,而應通過搞好鄉村建設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農村道路硬化、衛生潔化、家庭美化、設施完備化,營造出整潔、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 新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既是中央對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也是其總體目標。這20個字包含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管理等方方面面。 1.「生產發展」——新農村的物質基礎 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生產發展。「十一五」時期,農業要加大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在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的過程中,一方面協調糧食與其他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國的糧食安全;另一方面協調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系。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家一戶的農民由於生產生活分散,信息不靈,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帶領農民致富過程中有很大優勢,要鼓勵發展各種類型的新經濟組織,提升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要達到生產發展的目的,就要激活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勞動力。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把培育新農民作為一項根本措施來抓,通過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致富能力,為增產增收和改變鄉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首要的是加快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其次,培養新型產業農民和務工農民,大力實施以農村實用技術、務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要內容的「陽光工程」,有針對性地舉辦相關技術培訓。 非農產業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空間,也包含在「生產發展」的要求之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拉長產業鏈,可以使農民在加工增值的過程中增加收入。在非農產業不發達的地區,要進一步加快農村工業化的進程。 城市發展吸納農村勞動力,也是「生產發展」的渠道之一。要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的有序轉移,就要對現行的一些政策措施進行清理,疏通農民進城的渠道。 2.「生活寬裕」——新農村建設的核心目標 要達到生活寬裕的目標,首先要通過開辟各種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從宏觀層面來講,農民增收可以激發廣大農村的巨大消費潛力,使農民的需求成為一種有效需求,從而增強消費對國民經濟的拉動力。 建設與改善農民生活直接相關的基礎設施,是農民生活寬裕的條件之一。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一半的行政村沒有通自來水,60%以上的農戶還沒有用上衛生廁所。水、電、道路、信息通訊等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需要發揮各方面積極性,引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 目前城鄉社會保障覆蓋率之比高達22∶1,佔全國總人口近60%的農村居民僅享用了20%左右的醫療衛生資源,九成左右農民是無保障的自費醫療群體。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農村公共事業滯後的現狀。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政府要通過公共財政補貼,幫助農民建立起包括合作醫療、農村養老保障等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目前,農村商品市場總量不足,分布不盡合理,同時假冒偽劣產品較多,這給農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專家指出,建立健全農村市場體系,形成現代流通方式下的農村消費經營網路,是新農村建設中不可或缺的方面。 3.「鄉風文明」——提高農民整體素質 鄉風文明本質上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問題,內容包括文化、風俗、法制、社會治安等諸多方面。 近年來,雖然一些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較快,但文化生活卻單調乏味,同時一些不良文化有所抬頭。農村文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還不適應,與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適應,主要問題是文化基礎設施落後,現有資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廣大農民過上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 移風易俗是鄉風文明的表現之一。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城市中出現的人情淡漠等現象,在農村地區已經有出現的苗頭;另一方面,傳統的陋習在一些農村地區還廣泛存在。一些地方攀比修造墳墓,甚至出現豪華的活人墓。這些都與新農村「鄉風文明」的要求格格不入,亟待改變。 4.「村容整潔」——改善農民生存狀態 新農村建設中「村容整潔」的要求,最主要的是為農村地區提供更好的生產、生活、生態條件。 長期以來,大部分農村地區的人居環境不能令人滿意。「露天廁、泥水街、壓水井、雞鴨院」,是對農民生活居住環境的形象描述。農村的房舍、街道建設缺乏規劃,浪費大量土地;通行條件差,給農民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由於缺少硬體設施,加上農民的不良生活習慣,垃圾污染嚴重。另外,隨著一些農村地區非農產業的發展,工業污染問題凸顯,亟待改變。因此,在新村鎮建設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兩點:一是要尊重農民意願,在國家、社會力量的支持下,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量力而行,避免搞成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二是要根據當地的文化傳統等,做一個長期規劃,在規劃過程中不能搞一刀切。 5.「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實行村民自治制度。從全國來看,各地具體情況差別比較大,但基本制度已經確立起來。完善農村基層民主自治制度是實現鄉村管理民主的關鍵所在。 2006年我國已全面取消農業稅,在「後農業稅」時代,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是「管理民主」的要求之一。鄉鎮政府要為本地經濟發展創造條件,要擔負起社會管理的職責,為鄉村提供公共服務。同時,鄉鎮政府要對村民自治進行正確引導。另外,農村基層黨組織要緊緊圍繞服務群眾這個中心,切實發揮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幹部耗費的精力經常得不到應有的回報,這嚴重影響了基層幹部帶動農民致富的積極性,因此,基層民主建設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是新農村建設中一個很大的課題。 新農村建設-把握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走出四個誤區 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總體要求,走出「四個」誤區。 1.拆舊建新的思想認識誤區。不能簡單地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理解為就是村莊建設,那種認為新農村建設就是造房子建新村,修大路排店面的認識是片面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個系統工程,涵蓋到農村的各個領域和諸多方面,規劃新村建設必須建立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 2.招商引資急功近利的誤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主體是農民,而不是外商或企業家。要堅持基層組織民主決策,農民群眾自願的原則,保障農民的民主權利。不能採取招商引資或以小團體組織以盈利為目的的拆舊造房建新,切勿搞企業發財、幹部收益、百姓埋單的做法。 3.無資金搞建設慢慢來的誤區。財力短缺使新農村建設面臨難題,村幹部壓力加大。存在著「等觀望」和「慢慢來」的思想。建設新農村需「破冰」前行,因地制宜,先抓籌劃,先易後難,量力而行,穩步推進。目前要著眼於解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農民群眾急需且最盼解決的熱點問題,一件件地抓好落實。 4.一哄而上搞運動的誤區。建設新農村要順應經濟發展規律,尊重農民意願,不斷滿足農民群眾對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講,建設新農村是與時俱進的,沒有具體標准。因此,應避免搞不切實際的大拆大建,一哄而上搞運動。各村要在城市總體規劃指導下抓好村建規劃,適宜舊村改造的就重點抓舊村改造,適宜新村建設的就抓新村建設,需要環境整治的就從「臟、亂、差」入手。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穩定推進建設新農村。
❾ 關於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新農村建設一般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中國大地上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把祖國大地建設得無比美好,隨著許多新農村建設改造工作的完成,農村的面貌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仍然存在一些因素制約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1 勞力缺失
現在農村的經濟模式大多數是:留守老人和兒童在家,年輕人出外打工,而且越有文化的年輕人,越是選擇留在外面,好像無工不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現有的農村經濟發展狀況還不足以提供足夠多的崗位來滿足年輕勞動力的就業需求,農村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也不足以讓許多的年輕一代在農業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很多年輕人選擇外出工作,所以,現階段著力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勢在必行。
2 重工輕農
農村的一個主要體現,就在於一個「農」字,農業為本的思想古已有之,現狀則是嚴重的重工、商,輕農業。甚至,所謂的新農村改造,農村城鎮化,更使人們逐步脫離土地,驅使勞動力思想上的對農業的輕視,加速務農人員的流失。
3 觀念落後
在農村,由於農村的特性,人老後不能像城市職工一樣,有退休金、保險等保障,只能靠兒女的孝心來維持老後的生活,使老人不能保證生活的穩定及質量,更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不得不生,生了也不一定會養。
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的事實無疑是一個隱形的強大的社會地雷。這些都制約了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減慢了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些具體的問題,並想辦法解決好這些矛盾,為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9)新農村建設知識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穩妥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素質,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