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暑期社會實踐日誌應該怎麼寫關於新農村文化建設的。。
實踐報告格式
系部名稱:
專業: ______
年級______ 班級:_________ 姓名: _____ 學號:____ 實踐單位:
實踐時間: 2012年--月--日 至 2012 年--月--日
一、實踐目的:介紹實踐的目的,意義, 實踐單位或部門的概況及發展情況, 實踐要求等內容。這部分內容通常以前言或引言形式,不單列標題及序號。
二、實踐內容:先介紹實踐安排概況,包括時間,內容,地點等,然後按照安排順序逐項介紹具體實踐流程與實踐工作內容、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在實踐過程中的應用。以記敘或白描手法為基調,在完整介紹實踐內容基礎上,對自己認為有重要意義或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重點介紹,其它一般內容則簡述。
三、實踐結果:圍繞實踐目的要求,重點介紹對實踐中發現的問題的分析,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等。分析討論及對策建議要有依據,有參考文獻,並在正文後附錄。分析討論的內容及推理過程是實踐報告的重要內容之一,包括所提出的對策建議,是反映或評價實習報告水平的重要依據。
四、實踐總結或體會:用自己的語言對實踐的效果進行評價,著重介紹自己的收獲體會,內容較多時可列出小標題,逐一匯報。總結或體會的最後部分,應針對實踐中發現的自身不足之處,簡要地提出今後學習,鍛煉的努力方向。
Ⅱ 急求一片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暑假社會實踐報告!~~~~~~~~~
現在能發給我嗎???[email protected]謝了。。
Ⅲ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日記
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研 新農村建設是農村第二次飛躍式發展的基礎和關鍵。新農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統籌城鄉經濟與社會發展,推進農村全面小康。農業的弱質性,人口的眾多性,農村地域的廣闊性是中國"三農"問題的根本特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新農村建設關鍵在農村和諧,難點在農民增收。近年來在市委、政府及上級各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作為典型鄉區鄉鎮,農村經濟在糧煙支柱的推動下,基本實現了長足、快速、穩步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經調查表明,制約全鎮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以及影響農村穩定和持續繁榮的因素依然很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還有許多新的問題和情況亟待解決,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 一、農民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期望和要求 1、迫切希望有新的支柱產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更有效地解決「三農」問題。XX鎮作為農業鄉鎮,目前農民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是靠烤煙和糧食,但調查表明,不少煙農從成本、風險等來考慮,其實不太情願栽煙或只種點玉米,因為不少農民表示:一株煙從每11月就得開始操勞,要用近1xxxx月的時間才能變成經濟收入,除了生產成本和勞務成本外,其實所得到的利潤實在少得可憐,但除了烤煙和核桃外,又一時無法找到更好的產業來發展。為此,不少農民都懷著一種「不得已而為之」想法來抓這一棵煙,其實都迫切希望各級政府能夠多發展一些適合農村發展的新產業來推動經濟發展,通過更多新產業的發展,以此來促進新經濟組織組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村抵禦市場風險能力,促進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 2、希望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綜合效益。(1)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實現農業兩個根本性轉變的有效途徑,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希望各級在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方面有更多扶持政策,以推動農村結構調整既要有量的擴張,更要抓質的提高。(2)希望加快對農業龍頭企業培育發展。龍頭企業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重要載體。希望各級部門能夠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集中人力、財力,對有一定規模且科技含量高、牽動力大的龍頭企業進行扶強扶壯,盡快培植起一批以主導產業和骨幹農產品為基礎原料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盡快改變目前這種「種菜無法賣,種糧無法加工」的局面。
Ⅳ 急求一片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寒假社會實踐報告!~~~~~~~~~ 急!!謝謝啦!!手寫。不要網上的。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踐服務活動
社會實踐是學校教育向課堂外的一種延伸,是作為一位知識青年的至關重要的人生歷程。進入新世紀以來,黨和國家號召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績。然兒事物的發展都具有兩面性,我們要對其進行全面的認識就對其進行全面的實踐調查。因此進行社會實踐調查對我們當代大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新農村建設對我家鄉的變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國家出台的「三農」政策讓人民的生活變的更加舒適,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要做的就是根據社會的需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盡自己應盡的力量。
我是一名在農村長大的大學生,雖說我學的專業可能對新農村建設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我卻不能不去關心新農村建設,因為那是撫育我長大的地方。當國人在沐浴著社會新風尚的陽光,那麼建設怎麼樣的新農村、怎麼樣建設好新農村是我們大家必須思考的問題。十分高興,我能夠在寒假進行相關的實踐調查。然兒經過我的一番調查之後卻發現了一些問題,我不禁產生了這樣一個問題;這樣一種已有的村莊發展模式是否正確?是否真是中國
新農村未來建設的整體框架?中國的新農村建設是否有走形式主義的危險?
我的有關新農村與我家鄉的變化調查主要體現在下面的方面:
目前,農民增收困難伴隨著一系列負面影響,尤其是醫療保障方面顯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現了農民看病難,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絕境的現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新農村建設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的籌集標准為每人每年55元,主要由農民個人自願繳納、地方財政補助、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三部分組成。
建國後,中國政府十分重視農村衛生工作,農村逐步建立了三級(縣醫院、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所、室)衛生服務網路,基本解決了農村「缺醫少葯」的問題。另外,從50年代中期開始,部分農村開展了合作醫療。合作醫療指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個人共同籌資,為農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療和預防的一種社區型醫療保障制度。合作醫療和三級衛生服務網路相互配合,在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條件下,基本上解決了農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問題。中國人口的預期壽命由建國前的35歲迅速上升到1996年的71歲,①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為占總人口80%的農村居民提供健康保障的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衛生服務網路功不可沒。
然而,從80年代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以來,農村醫療保障發生了嚴重的衰退。隨著集體經濟的削弱,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發生了大幅度的滑坡,到1996年,全國農村參加合作醫療的人口由1976年的90%銳減到5%左右。②絕大部分農民失去了醫療保障,退回到家庭保障。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村級衛生所、室或不復存在,或者轉化為私人診所。
合作醫療的衰退和農村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消亡或市場化,導致農民醫療費用的急速攀升,大大越出了農民的承受能力。從1990年至199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由686.31增至2210.34,增長了3.2倍;而同期每人次均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分別增長了6.2倍、5.1倍,③醫療費用的增長大大超過農民收入的增長。在農村最貧困的農戶(佔4%)中,有一半屬於因病致貧或因病返貧。
政府投入不足。1998年政府投入的衛生費用為587.2元,其中用於農村的92.5億元。僅占政府投入的15.9%。④政府投入不足不僅導致農村基層醫療服務機構的市場化和服務提供不足,由此增加了農民的醫療費用負擔,而且也限制了公共預防保健機構的能力。因為投入不足,使衛生防疫站、保健站等機構把主要精力用於門診,住院等有償服務的開展,預防保健服務有所削弱。一些傳染病(如肝炎)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一些地方病(血吸蟲病,碘缺乏等)又死灰復燃。
新世紀,政府應該通過加大投入,合理規劃,提供幫助等多方面措施,切切實實把醫療衛生的重點重新放回到農村。(1)真正增加政府對農村的衛生投入,加強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醫療醫務人員的培訓,提高衛生服務質量。(2)加強農村公共預防保健工作。公共預防保健具有投入低、效益高的優點。必須改變目前基層政府忽視預防保健的現狀,要明確公共預防保健是政府的職能,政府應該加強這方面的財力、人力投入。尤其是在一些傳染病,慢性非傳染病、地方病等方面,預防保健尤其重要。(3)繼續發展和完善合作醫療 (4)、積極探索其他形式的農村醫療保障形式。
還有就是新農村建設的鄉村公路硬化情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特點,為解決「三農」問題而做出的重大決策。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通過綜合建設,最終目標是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重大決策為「十一五」時期的農村公路建設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
農村公路是公路網的基礎,是農村地區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區惟一的運輸方式,是關繫到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關繫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關繫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設施。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總體規劃的有機組成部分,農村公路建設規劃是很重要的。農村公路發展了,可以改善農村運輸條件和投資環境,促進農村「生產發展」;可以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民就業,促進農民「生活寬裕」;可以加快農村信息傳播和對外交流,改變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激發農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進取精神,促進「鄉風文明」;可以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改善村容村貌,促進「村容整潔」。當我還在讀高一的時候,聽家人說會修水泥路,那時候可讓我高興壞了!終於可以擺脫泥巴路了,天晴時漫天塵土,下雨時泥濘不堪,而且經常是坑坑窪窪的,真不爽啊! 當我踏在新鋪的水泥路上時,我的心情是多麼激動啊!雖然鋪的不是很好看,但路面還是蠻平整的!有條水泥路就是好啊!進進出出方便多了,我也不時可以飆下車了!修路的錢有一部分需要農民出錢,但卻沒有一戶沒交的,這足以說明農民對修公路的渴望!我們不是天天說在嘴上嗎?要致富先修路嗎!農村公路建設繁榮了農村經濟、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是根本上減輕農民負擔、維護農民根本利益的大好事。
農村教育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科學技術是先進的生產力,有了先進的生產力農民就更容易致富。但是,至少在我們村,我好象沒看見過什麼發展農業生產的相關書籍,也沒有看見過村裡請過哪位技術人員來我們村指導農業生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怎麼能沒有教育呢?沒有書籍就會缺少知識,農民的素質的提高就會受到阻礙,有了現代化的新農村怎麼能沒有具有素質較高的現代化村民呢?在農村也沒有什麼文化活動,最多是舞一下龍。但我隱約記得上一次舞龍還是六、七年前的事。舞龍是一件好活動,在這一個星期里,全村人的積極性都調動了。年輕的由幾個中年的師傅帶著,到了晚上整個村都沉靜在春節的喜慶中。爆竹聲幾乎就沒斷過,都在忙著接龍。我們的這條龍有十五節,前面兩個打燈籠的和一個打鑼的,接下來有四個人輪流舉龍頭,後面還有兩個打鑼的,四個打鼓的,反正總共有三十二個成員。在這個星期里,舞龍的大概內容是穿屋、賀壽、賀新房子等節目。
新農村的建設還存在這樣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青少年太少,他們都跑到外面去打工,所以村裡平時是以老年人和留守兒童為主。這也是為什麼隔這么多年才舞一次龍的原因。在外面打工的一般都是不等過完春節就要出去工作,所以找不到這么多人來舞龍。由於缺少青壯年,所以有不少土地被荒廢了,不少田都只種一季晚稻,大大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當然,我的意思也不是說年輕人就得在家種田,在外面然夠找到好的謀生之路自然是好事,畢竟在外面的機會多點。但錢是世上的,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多留一點時間和家人呆在一起還是比較好的,因為有一個美好的家庭也是判定是否是合格新農村的一個方面。所以,在外的人兒記得多給家裡打個電話,有機會就回家看看。同時如何使這些主力軍回鄉是政府所要努力的方向,畢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落在年輕人的肩上。
通過調查,給了我不少啟發:社會實踐調查對我們當代知識青年必須掌握的本領,任何事情在沒有經過調查之後請不要輕易下定論。這就好比那些從未到過中國卻天天在大談特談中國的軍事、政治、經濟等問題的外國專家們。,僅憑看到的幾篇文章或聽到的新聞。不搞社會實踐調查,就不能更好的了解我們周圍的世界,就不能發現我們平常看不到的問題,就不能解決問題,就不能找到正確的方向。我相信我們的祖國一定會建設的更加美好!!!!!
解讀「十二五」規劃建議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在人們的期盼中,《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公布了。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十二五」規劃建議,對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促進長期平穩較快發展有重要意義。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我國「十二五」時期經濟建設的重要任務。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十二五」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我們要科學把握發展規律,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與前兩次規劃相比,「十二五」規劃建議中關於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重要性沒發生改變,但所要努力的內容發生了一些變化。
一個堅持。「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必須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強調「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這反映了我國是農村人口大國的基本國情。我國是在一個農村人口大國中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的同時,必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沒有農民全面小康就沒有我國全面小康,沒有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我國現代化。
三個推進。首先,「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了「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力。與「十一五」規劃相比,「十二五」規劃建議不僅提出了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還提出了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我國這幾年自然災害頻發,農產品價格劇烈波動,影響了農民收入水平提高。農業具有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所以必須提高農業抗自然和市場風險能力。
其次,「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了「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農民增收難,主要在外出就業難、務農效益低,必須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鼓勵農民優化種養結構、提高效益,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和價格形成機制」,而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擴大養殖、園藝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和綠色食品的生產,努力開拓農產品市場。」從開拓農產品市場到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和價格形成機制,體現了農產品市場化的方向,體現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作用。
第三,「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了「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與「十一五」相比,「十一五」規劃僅是提出了新農村建設的任務和目標,而「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按照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要求,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加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這體現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規劃先行,而且指出了要按照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要求進行,既在城鄉統一規劃中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
兩個亮點。在完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部分中,有兩個亮點。第一,關於農村土地改革。「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了「現有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在依法自願有償和加強服務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並且指出「完善城鄉平等的要素交換關系,促進土地增值收益和農村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土地是農村最主要的生產要素。在市場經濟中,生產要素必須是流動的。農村土地必須流動起來,而且城市和農村要建立平等的要素交換關系,這些標示著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十二五」規劃建議中還指出「按照節約用地、保障農民權益的要求推進征地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機制。」在征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中更加重視農民的利益。
第二,關於農村金融改革。「十二五」規劃建議中提出「農村信用社改革,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以縣為單位建立社區銀行,發展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和小額信貸,健全農業保險制度,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凡是資產規模較小、主要為經營區域內中小企業和居民家庭服務的地方性小型商業銀行都可稱為社區銀行。2007年在我國開始村鎮銀行的試點。「十二五」規劃建議中提出以縣為單位建立社區銀行。這說明我國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更好地為農戶和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除一個堅持,三個推進,兩個亮點外,「十二五」規劃建議還提出了「必須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建立多層級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破解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重要對策。
2010年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外匯和財政收入位居世界前例。我國更有能力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十二五」規劃建議指出「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同時,農業和農村也發生了變化。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農村經濟持續發展,但是,盡管國家實施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還在不斷拉大,2009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與農民純收入比值達到3.33:1。在外部環境和自身條件發生變化的前提下,農業和農村必須藉助農村體制機制完善實現新的發展,這對於我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作者為中央黨校經濟學部發展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Ⅳ 求一篇關於新農村建設的暑期社會實踐報告、不少於3000字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
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關系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始終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加快推進現代化,必須妥善處理工農城鄉關系。「十一五」時期是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一個重要機遇期,我們必須下更大的決心、拿出更多的投入、進行更扎實的努力,推動現代農業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在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堅實基礎。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僅關繫到農業、農村的發展和農民的富裕,而且關繫到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和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我們在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項重要歷史使命,使之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認識和共同行動。同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國總體上經濟發展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以人為本與構建和諧社會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勢下,中央作出的又一個重大決策,是統籌城鄉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方針的具體化。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定要把農民作為主體,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要大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培育主導產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首先,選准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對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進行全面的優化升級。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遵循廣開思路、廣辟渠道、多種經營、突出特色、搞活經濟、提高效益的原則,按照調高、調優、調出質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區內、區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通過區域布局調整,優化資源配量,發揮資源優勢,盡快形成優勢產區和產業帶;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加快實現農產品由產量型向質量型、專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報率型發展;通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服務業,加速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城市轉移,廣泛合理地利用農業資源,促進農業內部結構的合理化和產業化的良性循環。
其次,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尤其是鄉鎮企業中的農產品加工業。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努力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是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也是農業發展的一大優勢和潛力所在。今後,我們應該以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積極發展民營企業、非公有制經濟,按照多層次、多樣化的原則,適應市場的不同需求,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既要面向城市市場,又要注意滿足農民要求;既要發展大規模的加工業,又要發展具有地方風味和特色產品的小企業,使農產品加工業真正成為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導產業之一。
2、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促進優勢農產品的區域化、規模化發展。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把優勢農產品做大做強,集中力量培植名優品牌,以增強農業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3、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多渠道轉移,擴大農民就業和增收空間。
多年的實踐證明,把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拴在土地上,農民難以富裕起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減少農民,要繁榮農村必須推進城鎮化。因此,必須盡快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鎮化步伐,使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鄉鎮企業、小城鎮和城市轉移,逐步減少農民,增加農民的就業機會,增加農村人均資源佔有量,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發展的良性互動。一要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以縣城和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心建制鎮為重點,健全小城鎮的居住服務、公共服務和社區服務功能,增強小城鎮吸納勞動力就業的能力,正確引導鄉鎮企業向城鎮集聚、農村勞動力向城鎮有序流動和到城鎮就業,注重發揮小城鎮帶動經濟發展的功能;二是以農產品加工、儲藏、運輸等農村服務業為重點,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實現農民就地轉移;三要組織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建立健全保障農民利益的法律法規體系,如防止拖欠工資,改善勞動環境,保障農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視性和限制政策。在長期內,要竭盡全力搞好農村教育事業,一則要大力加強農村基礎教育,使更多的農民子弟盡快通過高考升學實現高層次的轉移;二則通過職業教育培養更多社會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為實現農村勞動力第二層次轉移創造良好的條件。
4、加大對「三農」投入和服務,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條件。要求進一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不斷加大農業投入,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重點加強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灌區改造和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依法有償合理有序開發水資源。大力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和「村村通電話」工程。抓好農村基礎設施、整村推進項目建設,推進以特色種養和龍頭企業帶動為主的產業化扶貧開發,改善貧困村群眾基本生產和生活條件。全面整合農業、科技、教育等部門的培訓資源,提高培訓能力,加大服務力度,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
5、加快農村通訊及信息設施建設,健全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努力開拓農產品市場。
加快農村通訊及信息設施建設,特別是互聯網的建設,通過互聯網搜集現代農業科技和國內外農產品市場供求、價格變動趨勢的信息,建立相應的預測預報系統,定期向農民發布相關的信息,真正使農民的農業生產與國內外的市場緊密聯系起來,使農產品的生產更好地適應區內外市場的消費需要。鼓勵龍頭企業和營銷大戶拓展經營網路和銷售空間。實施能人帶動戰略,加強農民經紀人隊伍建設,培育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切實加強動物防疫工作,整頓和規范農資市場,保障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安全。
6、協調發展,走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道路。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堅持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要切實搞好退耕還林工作,加大林業綜合開發力度,促進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和諧。要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進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加強對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堅持資源合理開發與節約並重,增強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
7、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建設。
一是盡快建立農村醫療保險、農村養老保險、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規。這是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關鍵,功能就是穩定農村社會和經濟、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緩和農村的各種社會矛盾,使農村社會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進行,為農村人口提供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籌措農村統籌基金及養老基金。切實改善農村居民生存狀況,使城鄉更加協調發展。三是對農村統籌基金及養老基金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及使用。
8、擴大基層民主,推進農村民主法制建設
一是加強黨的領導,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二是狠抓農村普法教育,不斷提高農民法律素質,培育農民的民主法制意識。充分利用骨幹培訓、新聞媒體、法律工作者以案說法等多種形式和途徑廣泛宣傳,提高農民的法律素質,增強依法辦事和參與村務管理和監督的能力。三是實行村民自治,規范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原則,讓群眾自我教育,幹部自我約束。以村務大事民主決策制度為突破口,解決農村熱點、難點問題,從而提高農民參與村務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規賦予的民主權利,制定出切合實際、操作性強的工作規范。四是加強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經濟穩定。要加大對農村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打擊力度。要齊抓共管,共創共建,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搞好農村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經濟穩定。五是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作用,強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功能。把階段性集中整治與日常性管理結合起來,建立健全村規民約,開展各項積極向上的群眾評比活動,激勵先進,鞭策後進,促進新農村建設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9、加強培訓教育工作,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提高農民素質。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教育工作的資金投入,對農民進行多方面的培訓,一是面對市場為農民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使他們能夠掌握新技術,了解新信息,增強致富發展的本領;二是法律知識培訓,通過學習法律知識,真正達到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總之,建設新農村要求我們千方百計切切實實地提高農民的素質。我們要增加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重點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和技能培訓。要著力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要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
Ⅵ 社會實踐關於新農村建設問題,內容包括 活動內容,活動目的,過程報告,
走進農村,全面了解新農村建設現狀;深入分析,為新農村建設出謀劃策。山大2009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關注新農村建設,8支校級示範團隊,14支校級重點團隊,以及來自10個學院的多支院級團隊都將目光投向農村,通過開展專題調研、支農、支教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樹立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齊進步、與農村共發展的新認識。 多角度,科學化,調研農村實際情況。多支實踐團隊分別圍繞農村土地改革、鄉鎮企業發展、農村社區建設等方面開展專題調研。7月6日-12日,葯學院在德州市陵縣鎮將軍寨進行了為期七天的支農調研宣講系列活動。15-22日,法學院「守望者」社會實踐團隊通過走訪土地流轉工作最具成效的鄉鎮,深入村委會、農戶、大棚基地等進行調查訪談,開展土地流轉模式調研,將壽光市的「專業合作服務」模式,膠州市「股份合作流轉型」模式以及萊蕪市「龍頭企業經營型」模式的調查結果分析整理,最終形成《山東省土地流轉模式調研報告》,對今後土地流轉工作的完善具有借鑒意義。7月8日-8月3日,信息學院「信息化下鄉」政策宣講及專題調研實踐團通過「擴大內需+發展信息產業」的調研實踐,探索出利用信息化轉「危」為「機」、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為廣大農民盡快實現由「勤勞致富」向「信息致富」轉變盡自己的一份力。自8月1日起,外國語學院「心系農貸」團隊在調研小額信貸在農村的實施狀況的同時,進行國家惠農政策宣講,以此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全方位,重實效,關注農民生產生活。實踐團隊深入調研農村實際情況的同時,還積極進行支農活動,將自己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困難。7月5日-11日,由山東大學數學學院和生命學院的11名08級學生組成的「堅守耕地,情系農村」社會實踐小組在聊城市的部分農村進行了為期7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7月6日,機械工程學院「相約山大教育·放飛求學夢想」主題社會實踐團隊與仁風鎮區管委劉書記座談,了解了該鎮「西瓜經濟」,並在劉書記的帶領下與東街村高中應屆畢業生及部分高中家長座談,解答有關高考和大學的問題。7月7日,山東大學思源社走進山東大學東風教師家屬院為即將成立的鄉村圖書館募捐圖書,得到了山大老師的大力支持。7-14日,法學院「心心之火」實踐團隊通過派發維權手冊、律師現場咨詢會等活動為農民提供法律咨詢,解決法律問題。8日-22日,「寧夏之光」赴寧夏海原縣支農支教服務團也在寧夏海原縣開展了科學種植硒砂瓜、採摘枸杞等與農民生產息息相關的支農活動。支農團隊不僅為農民送去的農科知識,在支農生產之餘,還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豐富當地業余文化生活。9日-12日,電氣學院「全民全運農村體育調研團隊」赴山東五地進行調研,促進農村體育設施建設,推廣全民健身。7月22日,生命科學院「生命彩虹」支農團隊在為期一周的支農活動中,向當地居民發放由隊員自己編寫的有關作物種植、傳染病預防等科學知識的手冊,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夯基礎,獻愛心,開展農村支教活動。面對農村教育水平相對落後,教育資源相對睏乏的現狀,山東大學多支學生支教團隊深入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進行支教活動,為農村地區教育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7月8-16日,生命學院「愛的力量」在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雁鳴湖鄉韓寨村開展為期八天的支教活動;6日-23日,文學院「夢之翼」支教團在青海省西寧市的漢水溝穆斯林村進行了調研和支教活動,為漢水溝小學的學生進行課程輔導,並開展特色授課和勵志教育。此外,支教團還采訪了包括2007年「感動中國人物」馬復興在內的西部教育工作者,了解到西部農村教育所面臨的困境。7月7日起,「西部陽光」支教團秉承「因為愛,我們存在」「我們用愛折射陽光」理念第三次走進貴州進行支教活動,幫助當地孩子解決學習生活上的困難。8日-23日,「一米陽光」實踐團走進舜玉小區採取「一對一」的方式輔導孩子學習。
Ⅶ 關於新農村建設暑期實踐報告
你可以參考一下 走進農村,全面了解新農村建設現狀;深入分析,為新農村建設出謀劃策。山大2009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關注新農村建設,8支校級示範團隊,14支校級重點團隊,以及來自10個學院的多支院級團隊都將目光投向農村,通過開展專題調研、支農、支教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樹立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齊進步、與農村共發展的新認識。 多角度,科學化,調研農村實際情況。多支實踐團隊分別圍繞農村土地改革、鄉鎮企業發展、農村社區建設等方面開展專題調研。7月6日-12日,葯學院在德州市陵縣鎮將軍寨進行了為期七天的支農調研宣講系列活動。15-22日,法學院「守望者」社會實踐團隊通過走訪土地流轉工作最具成效的鄉鎮,深入村委會、農戶、大棚基地等進行調查訪談,開展土地流轉模式調研,將壽光市的「專業合作服務」模式,膠州市「股份合作流轉型」模式以及萊蕪市「龍頭企業經營型」模式的調查結果分析整理,最終形成《山東省土地流轉模式調研報告》,對今後土地流轉工作的完善具有借鑒意義。7月8日-8月3日,信息學院「信息化下鄉」政策宣講及專題調研實踐團通過「擴大內需+發展信息產業」的調研實踐,探索出利用信息化轉「危」為「機」、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為廣大農民盡快實現由「勤勞致富」向「信息致富」轉變盡自己的一份力。自8月1日起,外國語學院「心系農貸」團隊在調研小額信貸在農村的實施狀況的同時,進行國家惠農政策宣講,以此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全方位,重實效,關注農民生產生活。實踐團隊深入調研農村實際情況的同時,還積極進行支農活動,將自己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困難。7月5日-11日,由山東大學數學學院和生命學院的11名08級學生組成的「堅守耕地,情系農村」社會實踐小組在聊城市的部分農村進行了為期7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7月6日,機械工程學院「相約山大教育·放飛求學夢想」主題社會實踐團隊與仁風鎮區管委劉書記座談,了解了該鎮「西瓜經濟」,並在劉書記的帶領下與東街村高中應屆畢業生及部分高中家長座談,解答有關高考和大學的問題。7月7日,山東大學思源社走進山東大學東風教師家屬院為即將成立的鄉村圖書館募捐圖書,得到了山大老師的大力支持。7-14日,法學院「心心之火」實踐團隊通過派發維權手冊、律師現場咨詢會等活動為農民提供法律咨詢,解決法律問題。8日-22日,「寧夏之光」赴寧夏海原縣支農支教服務團也在寧夏海原縣開展了科學種植硒砂瓜、採摘枸杞等與農民生產息息相關的支農活動。支農團隊不僅為農民送去的農科知識,在支農生產之餘,還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豐富當地業余文化生活。9日-12日,電氣學院「全民全運農村體育調研團隊」赴山東五地進行調研,促進農村體育設施建設,推廣全民健身。7月22日,生命科學院「生命彩虹」支農團隊在為期一周的支農活動中,向當地居民發放由隊員自己編寫的有關作物種植、傳染病預防等科學知識的手冊,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夯基礎,獻愛心,開展農村支教活動。面對農村教育水平相對落後,教育資源相對睏乏的現狀,山東大學多支學生支教團隊深入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進行支教活動,為農村地區教育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7月8-16日,生命學院「愛的力量」在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雁鳴湖鄉韓寨村開展為期八天的支教活動;6日-23日,文學院「夢之翼」支教團在青海省西寧市的漢水溝穆斯林村進行了調研和支教活動,為漢水溝小學的學生進行課程輔導,並開展特色授課和勵志教育。此外,支教團還采訪了包括2007年「感動中國人物」馬復興在內的西部教育工作者,了解到西部農村教育所面臨的困境。7月7日起,「西部陽光」支教團秉承「因為愛,我們存在」「我們用愛折射陽光」理念第三次走進貴州進行支教活動,幫助當地孩子解決學習生活上的困難。8日-23日,「一米陽光」實踐團走進舜玉小區採取「一對一」的方式輔導孩子學習。
Ⅷ 求 農村 社會實踐 日記
不支持你 問這種問題
會回答你的人是 沖你分來的 不負責
希望你能夠自己體驗一下
回答完畢
Ⅸ 新農村建設盛況作文600
又一次來到鄉下,突然就覺得多了什麼東西,看不到寬廣的原野。哦,原來政府拆遷的破舊房屋的那一塊地,豎起了一幢幢整齊的別墅,變成了一個嶄新的農村!
門口的一條橫幅,讓所有的人感到欣慰,「歡迎你回家」,人們忍不住自發感慨:這是我們的家,我們等的幾年,沒有白費。我們終於回來了!是呀,原本貧窮的人們,家家都有了新車,一輛比一輛氣派。擺酒慶賀,一家比一家大方。外婆、外公笑彎了眉毛,整天對我說:「寶貝喲,新房子裝修好了,你一定要常來住住啊!」
如果你看到它的話,它已不再坑坑窪窪,呈現一副衰老的面孔,而是寬闊平整;它不再像以前那樣沉寂,而是喧鬧繁華;它不再土裡土氣,而是綠樹相映。我相信當你看到這一切後,就一定能領略到「綠樹村邊」。那一棵棵高大的楊樹、柳樹、松樹……都深深地彎著腰,向黨和人民深深致謝;又像一個個士兵,站在路旁,歡迎來這觀景的人們!
這里的新農村,雖說滿地都是泥土,房門前堆滿了垃圾,可我相信,這里的人們裝修好了,就會成為一個又干凈又漂亮的新房啦!
建設美麗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都是黨的政策好。我現在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為新農村的建設添磚加瓦,獻上自己的一份力,爭取把新農村建設得更加美好!
Ⅹ 速求一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面的假期實踐報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踐服務活動
社會實踐是學校教育向課堂外的一種延伸,是作為一位知識青年的至關重要的人生歷程。進入新世紀以來,黨和國家號召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績。然兒事物的發展都具有兩面性,我們要對其進行全面的認識就對其進行全面的實踐調查。因此進行社會實踐調查對我們當代大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新農村建設對我家鄉的變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國家出台的「三農」政策讓人民的生活變的更加舒適,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要做的就是根據社會的需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盡自己應盡的力量。
我是一名在農村長大的大學生,雖說我學的專業可能對新農村建設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我卻不能不去關心新農村建設,因為那是撫育我長大的地方。當國人在沐浴著社會新風尚的陽光,那麼建設怎麼樣的新農村、怎麼樣建設好新農村是我們大家必須思考的問題。十分高興,我能夠在寒假進行相關的實踐調查。然兒經過我的一番調查之後卻發現了一些問題,我不禁產生了這樣一個問題;這樣一種已有的村莊發展模式是否正確?是否真是中國
新農村未來建設的整體框架?中國的新農村建設是否有走形式主義的危險?
我的有關新農村與我家鄉的變化調查主要體現在下面的方面:
目前,農民增收困難伴隨著一系列負面影響,尤其是醫療保障方面顯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現了農民看病難,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絕境的現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新農村建設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的籌集標准為每人每年55元,主要由農民個人自願繳納、地方財政補助、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三部分組成。
建國後,中國政府十分重視農村衛生工作,農村逐步建立了三級(縣醫院、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所、室)衛生服務網路,基本解決了農村「缺醫少葯」的問題。另外,從50年代中期開始,部分農村開展了合作醫療。合作醫療指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個人共同籌資,為農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療和預防的一種社區型醫療保障制度。合作醫療和三級衛生服務網路相互配合,在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條件下,基本上解決了農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問題。中國人口的預期壽命由建國前的35歲迅速上升到1996年的71歲,①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為占總人口80%的農村居民提供健康保障的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衛生服務網路功不可沒。
然而,從80年代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以來,農村醫療保障發生了嚴重的衰退。隨著集體經濟的削弱,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發生了大幅度的滑坡,到1996年,全國農村參加合作醫療的人口由1976年的90%銳減到5%左右。②絕大部分農民失去了醫療保障,退回到家庭保障。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村級衛生所、室或不復存在,或者轉化為私人診所。
合作醫療的衰退和農村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消亡或市場化,導致農民醫療費用的急速攀升,大大越出了農民的承受能力。從1990年至199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由686.31增至2210.34,增長了3.2倍;而同期每人次均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分別增長了6.2倍、5.1倍,③醫療費用的增長大大超過農民收入的增長。在農村最貧困的農戶(佔4%)中,有一半屬於因病致貧或因病返貧。
政府投入不足。1998年政府投入的衛生費用為587.2元,其中用於農村的92.5億元。僅占政府投入的15.9%。④政府投入不足不僅導致農村基層醫療服務機構的市場化和服務提供不足,由此增加了農民的醫療費用負擔,而且也限制了公共預防保健機構的能力。因為投入不足,使衛生防疫站、保健站等機構把主要精力用於門診,住院等有償服務的開展,預防保健服務有所削弱。一些傳染病(如肝炎)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一些地方病(血吸蟲病,碘缺乏等)又死灰復燃。
新世紀,政府應該通過加大投入,合理規劃,提供幫助等多方面措施,切切實實把醫療衛生的重點重新放回到農村。(1)真正增加政府對農村的衛生投入,加強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醫療醫務人員的培訓,提高衛生服務質量。(2)加強農村公共預防保健工作。公共預防保健具有投入低、效益高的優點。必須改變目前基層政府忽視預防保健的現狀,要明確公共預防保健是政府的職能,政府應該加強這方面的財力、人力投入。尤其是在一些傳染病,慢性非傳染病、地方病等方面,預防保健尤其重要。(3)繼續發展和完善合作醫療 (4)、積極探索其他形式的農村醫療保障形式。
還有就是新農村建設的鄉村公路硬化情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特點,為解決「三農」問題而做出的重大決策。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通過綜合建設,最終目標是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重大決策為「十一五」時期的農村公路建設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
農村公路是公路網的基礎,是農村地區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區惟一的運輸方式,是關繫到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關繫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關繫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設施。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總體規劃的有機組成部分,農村公路建設規劃是很重要的。農村公路發展了,可以改善農村運輸條件和投資環境,促進農村「生產發展」;可以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民就業,促進農民「生活寬裕」;可以加快農村信息傳播和對外交流,改變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激發農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進取精神,促進「鄉風文明」;可以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改善村容村貌,促進「村容整潔」。當我還在讀高一的時候,聽家人說會修水泥路,那時候可讓我高興壞了!終於可以擺脫泥巴路了,天晴時漫天塵土,下雨時泥濘不堪,而且經常是坑坑窪窪的,真不爽啊! 當我踏在新鋪的水泥路上時,我的心情是多麼激動啊!雖然鋪的不是很好看,但路面還是蠻平整的!有條水泥路就是好啊!進進出出方便多了,我也不時可以飆下車了!修路的錢有一部分需要農民出錢,但卻沒有一戶沒交的,這足以說明農民對修公路的渴望!我們不是天天說在嘴上嗎?要致富先修路嗎!農村公路建設繁榮了農村經濟、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是根本上減輕農民負擔、維護農民根本利益的大好事。
農村教育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科學技術是先進的生產力,有了先進的生產力農民就更容易致富。但是,至少在我們村,我好象沒看見過什麼發展農業生產的相關書籍,也沒有看見過村裡請過哪位技術人員來我們村指導農業生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怎麼能沒有教育呢?沒有書籍就會缺少知識,農民的素質的提高就會受到阻礙,有了現代化的新農村怎麼能沒有具有素質較高的現代化村民呢?在農村也沒有什麼文化活動,最多是舞一下龍。但我隱約記得上一次舞龍還是六、七年前的事。舞龍是一件好活動,在這一個星期里,全村人的積極性都調動了。年輕的由幾個中年的師傅帶著,到了晚上整個村都沉靜在春節的喜慶中。爆竹聲幾乎就沒斷過,都在忙著接龍。我們的這條龍有十五節,前面兩個打燈籠的和一個打鑼的,接下來有四個人輪流舉龍頭,後面還有兩個打鑼的,四個打鼓的,反正總共有三十二個成員。在這個星期里,舞龍的大概內容是穿屋、賀壽、賀新房子等節目。
新農村的建設還存在這樣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青少年太少,他們都跑到外面去打工,所以村裡平時是以老年人和留守兒童為主。這也是為什麼隔這么多年才舞一次龍的原因。在外面打工的一般都是不等過完春節就要出去工作,所以找不到這么多人來舞龍。由於缺少青壯年,所以有不少土地被荒廢了,不少田都只種一季晚稻,大大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當然,我的意思也不是說年輕人就得在家種田,在外面然夠找到好的謀生之路自然是好事,畢竟在外面的機會多點。但錢是世上的,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多留一點時間和家人呆在一起還是比較好的,因為有一個美好的家庭也是判定是否是合格新農村的一個方面。所以,在外的人兒記得多給家裡打個電話,有機會就回家看看。同時如何使這些主力軍回鄉是政府所要努力的方向,畢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落在年輕人的肩上。
通過調查,給了我不少啟發:社會實踐調查對我們當代知識青年必須掌握的本領,任何事情在沒有經過調查之後請不要輕易下定論。這就好比那些從未到過中國卻天天在大談特談中國的軍事、政治、經濟等問題的外國專家們。,僅憑看到的幾篇文章或聽到的新聞。不搞社會實踐調查,就不能更好的了解我們周圍的世界,就不能發現我們平常看不到的問題,就不能解決問題,就不能找到正確的方向。我相信我們的祖國一定會建設的更加美好!!!!!
解讀「十二五」規劃建議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在人們的期盼中,《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公布了。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十二五」規劃建議,對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促進長期平穩較快發展有重要意義。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我國「十二五」時期經濟建設的重要任務。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十二五」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我們要科學把握發展規律,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與前兩次規劃相比,「十二五」規劃建議中關於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重要性沒發生改變,但所要努力的內容發生了一些變化。
一個堅持。「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必須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強調「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這反映了我國是農村人口大國的基本國情。我國是在一個農村人口大國中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的同時,必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沒有農民全面小康就沒有我國全面小康,沒有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我國現代化。
三個推進。首先,「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了「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力。與「十一五」規劃相比,「十二五」規劃建議不僅提出了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還提出了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我國這幾年自然災害頻發,農產品價格劇烈波動,影響了農民收入水平提高。農業具有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所以必須提高農業抗自然和市場風險能力。
其次,「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了「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農民增收難,主要在外出就業難、務農效益低,必須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鼓勵農民優化種養結構、提高效益,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和價格形成機制」,而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擴大養殖、園藝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和綠色食品的生產,努力開拓農產品市場。」從開拓農產品市場到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和價格形成機制,體現了農產品市場化的方向,體現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作用。
第三,「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了「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與「十一五」相比,「十一五」規劃僅是提出了新農村建設的任務和目標,而「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按照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要求,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加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這體現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規劃先行,而且指出了要按照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要求進行,既在城鄉統一規劃中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
兩個亮點。在完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部分中,有兩個亮點。第一,關於農村土地改革。「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了「現有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在依法自願有償和加強服務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並且指出「完善城鄉平等的要素交換關系,促進土地增值收益和農村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土地是農村最主要的生產要素。在市場經濟中,生產要素必須是流動的。農村土地必須流動起來,而且城市和農村要建立平等的要素交換關系,這些標示著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十二五」規劃建議中還指出「按照節約用地、保障農民權益的要求推進征地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機制。」在征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中更加重視農民的利益。
第二,關於農村金融改革。「十二五」規劃建議中提出「農村信用社改革,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以縣為單位建立社區銀行,發展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和小額信貸,健全農業保險制度,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凡是資產規模較小、主要為經營區域內中小企業和居民家庭服務的地方性小型商業銀行都可稱為社區銀行。2007年在我國開始村鎮銀行的試點。「十二五」規劃建議中提出以縣為單位建立社區銀行。這說明我國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更好地為農戶和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除一個堅持,三個推進,兩個亮點外,「十二五」規劃建議還提出了「必須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建立多層級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破解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重要對策。
2010年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外匯和財政收入位居世界前例。我國更有能力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十二五」規劃建議指出「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同時,農業和農村也發生了變化。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農村經濟持續發展,但是,盡管國家實施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還在不斷拉大,2009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與農民純收入比值達到3.33:1。在外部環境和自身條件發生變化的前提下,農業和農村必須藉助農村體制機制完善實現新的發展,這對於我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