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農村發展 > 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

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

發布時間:2020-11-25 08:00:07

1. 河南省沈丘縣新農村建設啥時候開始

近年來,沈丘縣委、縣政府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結合縣域實際,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目標,以新農村建設為抓手,把新農村建設與村鎮環保工作有機結合。按照「整體推進,協調發展」的工作思路,突出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環境建設三個重點。強化措施,明確責任,分解任務,狠抓落實,使我縣農村基礎設施不斷改善,人居環境逐步優化,村容村貌和村鎮環境整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具體做法是:
一、制定發展規劃 整體推進實施
遵循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總體指導方針,在分類推進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中,為重點解決農村面源污染、環境衛生臟亂差、環保基礎設施滯後現象,縣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及時制定了《沈丘縣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編制了《沈丘縣農村污染防治規劃》等專項文件。為切實加強對分類工作的領導,使各級領導同志真正負起主要責任,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抓好示範,以點帶面,推動全縣新農村建設和村鎮環保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示範鄉鎮還制訂了未來10年沈丘縣村鎮環保工作規劃,並出台了領導班子抓點帶面實施方案,切實做到整體推進實施。
我縣共有22個鄉鎮(辦事處)、558個行政村。列為新農村建設和村鎮環保治理的一類村莊14個,二類村莊378個,三類村莊166個。縣政府以文件形式明確規定縣、鄉兩級主要領導率先分包行政村;按照上級「每人要在一、二、三類村莊中各選擇一個村作為自己的示範點」的要求,全縣22個鄉鎮(辦事處)的主要領導分包行政村數累計210個,佔全縣行政村總數的百分之三十五以上。其中:一類行政村13個,二類行政村140個,三類行政村57個。列為新農村建設和村鎮環保工作的一類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齊全配套,村莊區劃科學合理,建築美觀有序,綠化美化水平較高,居住環境良好,村莊管理水平較高,推動有條件的村莊發展成為新農村和村鎮環保工作的樣板);二類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配套、村莊區劃合理、建築整齊有序、綠化水平較高、環境衛生狀況較好、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建成一批新農村和村鎮環保工作的村莊);在三類村莊:(急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基本配套,對符合條件的貧困村,結合整村推進的扶貧措施,使其基礎設施狀況水平整體明顯提高,綠化、環境衛生狀況明顯改善,村舍環保工作規范整體面貌煥然一新)。縣委、縣政府、縣人大主要領導包村12個;四個鄉鎮共計104個行政村(其中:一類村莊7個;二類村62個;三類村35個)。
通過分類實施、整體推進,實現二類村莊上台階,三類村莊變面貌,從根本上解決一些地方嚴重存在的房屋亂搭亂建、垃圾亂堆亂放、污水亂排亂流等問題,使多數村莊隨著環保工作的不斷提高,逐步發展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生態良好、環境優美、文明進步的新農村。
二、採取得力措施 加強飲水安全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在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同時,由於農村受生活污水、工業污染帶來的河流污染、垃圾排放量增大、城市工業污染逐步向農村轉移等原因,給農民飲水安全帶來了隱患。該縣以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為突破口,帶動農村污水治理工作。
首先是以解決農村飲水安全為重點,加大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投入力度,進一步改善農村飲水條件。2008年我縣計劃投資5561萬元打深水井144眼,解決40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目前已投資1319萬元打深水井13眼,解決26000人安全飲水;全縣規劃投資5561萬元,解決39.9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投資17606萬元,修建鄉村道路966.4公里;規劃投資837萬元,建立分類垃圾池404個。縣委、政府、人大主要領導分包的鄉村,規劃修建村內公路36公里,建立分類垃圾池 20 多個。其中:付井鎮的郭崗新村,計劃修「一縱八橫」九條路;范營鄉的老唐庄、孫庄、鄭營規劃投資100多萬元,硬化村內道路;紙店鎮的潘營、程營、潘董庄各打深水井一眼,解決安全飲水問題;周營鄉的劉集、趙庄、孟寨,2008年安全飲水用戶率規劃達到100%。
通過近幾年來的努力,根據國家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的統一安排,我縣實施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涉及全縣18個鄉鎮,大邢庄鄉、周營鄉、付井鎮、紙店鎮、北城辦事處的供水廠相繼投入使用,解決了65個村莊14萬人口的安全飲用水。
三、縣鄉合力運作 治理垃圾污水
在村鎮垃圾和污水的治理上我縣主要採取實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加大投入、示範推動的工作方針。認真落實新農村建設的「20」字方針,圍繞「六通、五改、四建設」(六通:通水、通路、通電、通廣播、通電話、通寬頻;五改:改房、改圈、改廁、改灶、改院;四建設:建設主要優勢產業、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社會保障體系)對村鎮環境進行治理。
一是以沼氣建設帶動村鎮生態環保。大力推進農戶用沼氣建設,逐步完善農村沼氣服務體系,保障已建沼氣池正常發揮效用。加大「一池三改」實施力度,支持以沼氣為紐帶建設生態示範村。2008年計劃投入7706萬元,新增沼氣池11000個;目前完成5264個,占計劃任務的47.8%。我縣還積極推進農村太陽能工程,今年上半年,農村新安裝太陽能2800台。至目前,農村沼氣池建設已有3.9萬個。
二是以環境衛生整治月活動帶動村鎮環保。結合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月活動,狠抓了對村內垃圾、秸稈亂堆亂放、污水亂排亂流現象的治理,基本實現了建設生活垃圾集中堆放設施,就地進行分類。能利用的進行資源化處理,不能利用的進行安全填埋,垃圾不亂堆亂放,秸桿統一有序堆放,污水不亂排亂流;有條件的村建設了垃圾站,實行定點存放、統一收集、定時清運、集中處理;積極規劃完善村莊排水設施,積極進行農村河道、溝渠、坑塘綜合清理,確保汛期河道、溝渠、排水通暢,坑塘蓄水功能完善。全面實施秸稈禁燒工作,成效明顯。2008年,計劃在800個自然村,建設1200個(3m×6m)或(3m×8m)的垃圾堆放池,目前完成212個,占計劃任務的17.6%。
三是以規模化畜禽生物養殖帶動村鎮環保。該縣在發展養殖的同時,為防止養殖業給村鎮帶來的污染,採取「三進三退」即:退出散養,退出庭院,退出村莊,進入小區,進入規模,進入市場循環的「三退三進」發展戰略。大力推行生物發酵養豬污染零排放技術,為加快零排放技術的推廣,縣政府拿出20萬元,培植典型的點帶面。該零排放技術是由日本60年代研究推廣的一項生物養豬技術。將有益微生物群體,按一定比例摻欄到鋸末、稻殼、谷糠中,調如溫度,以此混合物作豬舍墊料,這些墊料的微生物群體,能迅速降解、消化豬排泄的糞、尿,並且不產生臭味,不滋生蚊蟲,不污染環境,可連續使用2—3年,不用更換。為防止污染,豬舍不用每天清理糞便,省工30—50%;省水,豬舍不沖圈,節水達到90%。畜禽養殖堅持做到三個「必須」:一是新、改、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必須堅持環評和「三同時」制度。二是選址時必須在禁止以外遠離主要道路、村莊、居民飲水源地。三是在設計和施工時必須有沼氣池,污水沉澱池,達不到要實行限期治理。對使用生物環保養豬技術的優先扶持、重點扶持。積極搞好畜禽糞便綜合利用。首先是利用畜禽糞便處理後,直接為種植業提供有機肥;其次利用工業化手段,生產復合肥有機肥料;最後是利用牛糞生產食用菌。生豬發酵豬舍已投入使用。目前已有6個老豬場准備改造。計劃建發酵舍2萬平方米。到年底新建和改建生物發酵舍將達到10萬平方米。確保所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在2008年底全部改成生物養殖。至目前,我縣新建標准化養殖場(小區)33個。其中:奶牛小區1個,肉牛養殖4個,生豬規模場21個,家禽規模場6個,槐山羊繁育基地1個。新建大中型沼氣池12個,生物發酵床墊8600平方米,沉澱池10個500平方米,在生態養殖上全部實現了零排放。
四是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帶動村鎮環保。農業生產中過量使用化肥、高毒農葯、農膜以及污水灌溉造成土壤污染,已不同程度地影響農產品質量的提高,甚至威脅食品安全。我縣上下深深地認識到:化肥、農葯施用過量,不僅容易造成植物變異和農作物質量下降,造成經濟損失,而且容易通過食物鏈聚集到人體和動物體中引發疾病,威脅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還會導致大氣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態系統退化等其他次生態環境問題。在全縣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基礎上,選擇對食品安全和環境安全有重要意義的1個地方,由環保部門會同農業部門組織,委託專業機構實施,採取生物修復、施加抑制劑、客土、淋洗等措施,建設土壤污染綜合治理與修復示範工程。由農業部門組織實施在全縣推廣測土施肥技術,在全縣主要糧食生產基地和主要耕地上建設沃土工程綜合示範基地。在使用的化肥、高殘留農葯上進行全方位的控制。
與些同時,為改善這種現狀,我縣從2005年起開始實施無公害食品、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由環保部門組織,在全縣選擇2個地方,開展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環境調查與評估,編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發展規劃,制定有機食品生產基地技術規范和管理辦法,開展產地水、土壤、大氣環境質量定期監測,進行有機食品基地認證工作。由農業部門組織開展無公害產品生產基地建設。目前,全縣有市級無公害標准農業生產基地8個,省級標准化農產品無公害生產基地8個,預計到2015年,全縣建設10個無公害規模化農產品生產基地。
五是開展「三清兩改一建」村鎮環保。集中精力,積極開展了「三清兩改一建」(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廁,建立一個長效機制)活動,在全縣范圍內迅速掀起了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活動高潮,通過活動基本達到了無垃圾成片暴露、無污泥和路障、無污水亂排亂流、無秸桿亂堆亂放等整治目標,徹底改變了農村「臟、亂、差」現象,使農民在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觀念現代化上取得了明顯提高。對長期困擾農村的垃圾問題,做到一清二運三埋;對污水排放,堅持一疏通二入池;對農村生態綠化,突出抓好村莊、道路、農田林網的綠化。在環境整治的工作方法上,以抓點促線帶面為突破口,強化落實。抓點就是抓好14個示範村和重點整治村的整治,促線就是抓好一批有潛力的行政村整治,帶面就是通過示範村輻射帶動,推動全縣所有行政村的整治。目前,全縣14個示範村、重點整治村已按照「八個必須」標准基本完成整治任務,378個有潛力的行政村已基本完成整治任務,166個普通村的環境整治已全面鋪開。為了保證新農村建設工作取得真正效果,在具體工作中,各鄉鎮、辦事處主要領導都紛紛新臨一線,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迅速在全縣掀起新一輪整治熱潮。在環境整治的資金投入上,縣財政在十分困難情況下,撤出600萬元支持新農村建設,其中200萬元用於村容村貌和長效機制建立。
四、建立長效機制 推進村鎮環保
在整體推進全縣村鎮環保工作的同時,我縣還結合縣情,建立完善了縣、鄉、村、戶四級長效保潔投入機制。縣財政對農村保潔人員經費、垃圾填埋場和秸桿推放點投入專項獎補資金。對保潔人員經費縣財政按3000人以上(含3000人)的行政村補助4000元、2000人以上(含2000人)的行政村補助3000元、2000人以下的行政村補助2000元的標准予以補助。對標準的垃圾填埋場和秸稈堆放點縣財政分別按1000元標准予以補助。配置專職保潔人員,保潔人數的配備按照行政村人口和自然村情況確定;人口較集中的行政村原則上按每500人配備一名保潔員;人口較分散的自然村按每300人配備一名保潔員。目前,全縣的保潔隊伍人數達1674人。每個行政村設置垃圾填埋場和秸桿堆放點等保潔場地,要求垃圾填埋必須距村莊300米以外,要盡可能選擇村外大坑、大溝或廢舊池塘等。周圍護砌外牆、栽植樹木、有明顯標志且注意風向,從根本上解決垃圾出路問題。為確保全縣新農村建設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建設制度化、規范化,建立健全了保潔資金管理制度、保潔人員管理制度、垃圾清運制度。

2. 農村自家宅基地建房批地多少錢一平方

1、 農村宅基地是村集體免費提供給本集體成員建房居住用的,一戶只能有一塊。所以宅基地不能買賣,所以不存在購買手續。

2、如果在村裡沒有宅基地,單獨立戶的話你可以向村裡申請要一塊宅基地。

3、宅基地是農村的農戶或個人用作住宅基地而佔有、利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包括建了房屋、建過房屋或者決定用於建造房屋的土地,建了房屋的土地、建過房屋但已無上蓋物或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准備建房用的規劃地三種類型。

(2)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擴展閱讀

農村宅基地的申請流程:

一、申請條件:

1、年齡滿18周歲;

2、分戶前人均住宅建築面積未超過60平方米;

3、符合鎮鄉、村莊規劃和鎮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4、未將原住宅出賣、出租、贈與或改作生產經營用途;

5、符合「一戶一宅」政策規定。

二、所需材料:

1、申請人需提交用地建房申請報告;

2、戶口簿及家庭成年成員的身份證影印件;

3、申請人同意退出原舊宅基地並交由村集體經濟組織重新安排使用的承諾書(承諾書)中應註明:新批住宅建設用地如政府徵收需要將無條件配合徵收安置;

4、村(居)兩委會議或村(居)民代表會議紀要及簽到表;公示情況及公示照片。

3. 我要關於新農村建設的最詳細的資料。

新農村建設目錄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理論背景
二、用全新視角看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三、對社會主義新農村評價標準的建議
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

[編輯本段]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理論背景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決定,提出實施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為內容的新農村建設戰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統籌城鄉發展和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基本途徑,是縮小城鄉差距、擴大農村市場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
要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落實科學發展觀,明確任務、科學規劃、分步實施、強力推進,用科學規劃引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近年已經成為國家公務員考試中申論寫作的熱點之一,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重點問題之一。
[編輯本段]二、用全新視角看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央對「三農」問題的重大決策,位列我國未來五年科學規劃的十大方略之首,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方方面面,必須以全新的視角、系統的思維審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背景、新內涵和新特徵。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背景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是一個新概念,上世紀50年代以來曾多次使用過類似提法,但在新的歷史背景下,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農村建設是在我國總體上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新階段後面臨的嶄新課題,是時代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在農村,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世界上許多國家在工業化有了一定發展基礎之後都採取了工業支持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發展戰略。目前,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已由農業轉變為非農產業,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非農產業,根據國際經驗,我國現在已經跨入工業反哺農業的新階段。因此,我國新農村建設重大戰略性舉措的實施正當其時。
(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內涵
十六屆五中全會對新農村建設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描繪出一幅新農村的美好藍圖。這20字方針,既是我國新農村建設長期的奮斗目標,也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由之路,各個方面相互聯系、互為因果,主要包括發展新產業、建設新村鎮、構築新設施、培育新農民、樹立新風尚等方面的豐富內涵。發展新產業,就是要打牢物質基礎,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這是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著力點。建設新村鎮,就是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使農村的發展得到合理規劃。構築新設施,就是要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包括清潔安全飲水、道路交通、電力、信息網路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培育新農民,就是要加強基礎教育和職業培訓,推進農村科技推廣和醫療衛生體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守法紀、講文明」的新型農民。樹立新風尚,就是要加強和完善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創造和諧的發展環境,倡導新風尚。我們必須全面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新農村之「新」的內涵,切實做好「新」的文章。
(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特徵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具有五個鮮明的特徵。一是時代特徵。這次新農村概念的提出,是在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三大理念引領下的創新,是新農村最富時代特色的標志。二是綜合特徵。新農村不僅僅局限於某個生產領域或者某個環節,而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綜合協調的發展。三是聯動特徵。新農村建設的含義和工作部署,是城鄉融為一體、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考慮的,而不是就農村論農村、就農業抓農業。四是漸進特徵。新農村的建設決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地的情況和狀況都不一樣,新農村建設必須通過科學制定規劃來推進永續實施,有效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連續性和持續性。五是動態特徵。新農村建設立意十分高遠、內容非常豐富,隨著時代的發展,還將不斷賦予新的內涵和新的內容,還要在實踐中不斷拓寬新的思路和新的眼界。
[編輯本段]三、對社會主義新農村評價標準的建議
社會主義新農村評價標准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評價,即新型農民、發達的農業、和諧的農村。
社會主義新農村,首先要有新型的農民。
新型農民的特徵,一是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農民。二是思想觀念不斷更新的農民。三是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的農民。要鼓勵和引導農民加快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不斷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四是生活寬裕的農民。必須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不斷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使農民過上寬裕的生活。五是就業充分的農民。在就業問題上農民得到與市民相同的「國民待遇」,逐步建立城鄉平等的就業制度,實現城鄉勞動力市場的一體化。
其次要有發達的農業。
一是建設現代農業。建設現代農業,就是要實現農業生產手段的機械化、農業生產技術的科學化、農業生產分工的專業化與社會化。二是發展持續農業。在統籌、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基礎上,實現環境的良性循環與生態平衡,並通過技術變革和體制性變革,確保當代人類及其後代對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得到滿足。三是經營產業一體化農業。通過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將農業再生產過程的產前、產中、產後諸環節聯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形成高效的農業綜合生產經營體系。
最後要有和諧的農村。
和諧農村的標志,一是經濟上繁榮,農村經濟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持續、快速、穩定增長,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通過戰略性調整不斷優化和升級。二是政治上管理民主,依法推進村民自治建設,落實和完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機制,逐步健全以財務公開為重點的村務公開制度,民事民議、民財民理,集思廣益搞好農村各項建設。三是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健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繼續加強農村文化建設。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多方面、多層次滿足。總之,通過農村社會事業的大力發展,使得農民的生活條件和農村的整體面貌明顯改善,社會環境安定樣和。四是鄉風文明,要形成健康向上的社會新風尚。通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爭創文明家庭、農民普遍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生活方式科學健康,農村社會風貌文明向上。五是村容整潔。鄉村面貌要呈現新變化,新農村不再是垃圾成堆、蚊蠅亂飛、污水橫流、村舍亂建、設施簡陋,而應通過搞好鄉村建設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農村道路硬化、衛生潔化、家庭美化、設施完備化,營造出整潔、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
[編輯本段]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既是中央對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也是其總體目標。這20個字包含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管理等方方面面。
1.「生產發展」——新農村的物質基礎
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生產發展。「十一五」時期,農業要加大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在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的過程中,一方面協調糧食與其他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國的糧食安全;另一方面協調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系。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家一戶的農民由於生產生活分散,信息不靈,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帶領農民致富過程中有很大優勢,要鼓勵發展各種類型的新經濟組織,提升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要達到生產發展的目的,就要激活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勞動力。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把培育新農民作為一項根本措施來抓,通過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致富能力,為增產增收和改變鄉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首要的是加快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其次,培養新型產業農民和務工農民,大力實施以農村實用技術、務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要內容的「陽光工程」,有針對性地舉辦相關技術培訓。
非農產業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空間,也包含在「生產發展」的要求之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拉長產業鏈,可以使農民在加工增值的過程中增加收入。在非農產業不發達的地區,要進一步加快農村工業化的進程。
城市發展吸納農村勞動力,也是「生產發展」的渠道之一。要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的有序轉移,就要對現行的一些政策措施進行清理,疏通農民進城的渠道。
2.「生活寬裕」——新農村建設的核心目標
要達到生活寬裕的目標,首先要通過開辟各種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從宏觀層面來講,農民增收可以激發廣大農村的巨大消費潛力,使農民的需求成為一種有效需求,從而增強消費對國民經濟的拉動力。
建設與改善農民生活直接相關的基礎設施,是農民生活寬裕的條件之一。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一半的行政村沒有通自來水,60%以上的農戶還沒有用上衛生廁所。水、電、道路、信息通訊等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需要發揮各方面積極性,引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
目前城鄉社會保障覆蓋率之比高達22∶1,佔全國總人口近60%的農村居民僅享用了20%左右的醫療衛生資源,九成左右農民是無保障的自費醫療群體。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農村公共事業滯後的現狀。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政府要通過公共財政補貼,幫助農民建立起包括合作醫療、農村養老保障等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目前,農村商品市場總量不足,分布不盡合理,同時假冒偽劣產品較多,這給農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專家指出,建立健全農村市場體系,形成現代流通方式下的農村消費經營網路,是新農村建設中不可或缺的方面。
3.「鄉風文明」——提高農民整體素質
鄉風文明本質上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問題,內容包括文化、風俗、法制、社會治安等諸多方面。
近年來,雖然一些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較快,但文化生活卻單調乏味,同時一些不良文化有所抬頭。農村文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還不適應,與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適應,主要問題是文化基礎設施落後,現有資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廣大農民過上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
移風易俗是鄉風文明的表現之一。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城市中出現的人情淡漠等現象,在農村地區已經有出現的苗頭;另一方面,傳統的陋習在一些農村地區還廣泛存在。一些地方攀比修造墳墓,甚至出現豪華的活人墓。這些都與新農村「鄉風文明」的要求格格不入,亟待改變。
4.「村容整潔」——改善農民生存狀態
新農村建設中「村容整潔」的要求,最主要的是為農村地區提供更好的生產、生活、生態條件。
長期以來,大部分農村地區的人居環境不能令人滿意。「露天廁、泥水街、壓水井、雞鴨院」,是對農民生活居住環境的形象描述。農村的房舍、街道建設缺乏規劃,浪費大量土地;通行條件差,給農民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由於缺少硬體設施,加上農民的不良生活習慣,垃圾污染嚴重。另外,隨著一些農村地區非農產業的發展,工業污染問題凸顯,亟待改變。因此,在新村鎮建設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兩點:一是要尊重農民意願,在國家、社會力量的支持下,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量力而行,避免搞成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二是要根據當地的文化傳統等,做一個長期規劃,在規劃過程中不能搞一刀切。
5.「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實行村民自治制度。從全國來看,各地具體情況差別比較大,但基本制度已經確立起來。完善農村基層民主自治制度是實現鄉村管理民主的關鍵所在。
2006年我國已全面取消農業稅,在「後農業稅」時代,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是「管理民主」的要求之一。鄉鎮政府要為本地經濟發展創造條件,要擔負起社會管理的職責,為鄉村提供公共服務。同時,鄉鎮政府要對村民自治進行正確引導。另外,農村基層黨組織要緊緊圍繞服務群眾這個中心,切實發揮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幹部耗費的精力經常得不到應有的回報,這嚴重影響了基層幹部帶動農民致富的積極性,因此,基層民主建設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是新農村建設中一個很大的課題。
五、把握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走出四個誤區 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總體要求,走出「四個」誤區。
1.拆舊建新的思想認識誤區。不能簡單地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理解為就是村莊建設,那種認為新農村建設就是造房子建新村,修大路排店面的認識是片面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個系統工程,涵蓋到農村的各個領域和諸多方面,規劃新村建設必須建立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
2.招商引資急功近利的誤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主體是農民,而不是外商或企業家。要堅持基層組織民主決策,農民群眾自願的原則,保障農民的民主權利。不能採取招商引資或以小團體組織以盈利為目的的拆舊造房建新,切勿搞企業發財、幹部收益、百姓埋單的做法。
3.無資金搞建設慢慢來的誤區。財力短缺使新農村建設面臨難題,村幹部壓力加大。存在著「等觀望」和「慢慢來」的思想。建設新農村需「破冰」前行,因地制宜,先抓籌劃,先易後難,量力而行,穩步推進。目前要著眼於解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農民群眾急需且最盼解決的熱點問題,一件件地抓好落實。
4.一哄而上搞運動的誤區。建設新農村要順應經濟發展規律,尊重農民意願,不斷滿足農民群眾對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講,建設新農村是與時俱進的,沒有具體標准。因此,應避免搞不切實際的大拆大建,一哄而上搞運動。各村要在城市總體規劃指導下抓好村建規劃,適宜舊村改造的就重點抓舊村改造,適宜新村建設的就抓新村建設,需要環境整治的就從「臟、亂、差」入手。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穩定推進建設新農村。

4. 應該如何發展鄉村旅遊

(一)增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
在鄉村旅遊開發中,要通過系統規劃,有機整合鄉村旅遊資源,認真科學地策劃好旅遊開發項目。同時還要加強文化內涵建設,以鄉土文化為核心,提高鄉村旅遊產品的品味和檔次。加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挖掘有利於改變目前中國鄉村旅遊產品結構雷同、檔次低的狀況。在鄉村旅遊產品項目的開發和設計中,要在鄉村民俗、民族風情和鄉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鄉村旅遊產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品味和較高的藝術格調。
(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
對鄉村旅遊的開發,要注意保持鄉土本色,突出田園特色,避免城市化傾向。鄉村旅遊的投資商在開發中要注重對原汁原味的鄉村本色進行保護。因而對鄉村旅遊開發要加強科學引導和專業指導,強化經營的特色和差異性,突出農村的天然、純朴、綠色、清新的環境氛圍,強調天然、閑情和野趣,努力展現鄉村旅遊的魅力。
(三)政府主導,聯合經營,共樹品牌
目前全國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氣發展鄉村旅遊,爭奪客源的競爭非常激烈。鄉村旅遊要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實現聯合經營,以群體的力量形成規模效應,創立品牌,增加市場競爭力,走規模化和產業化的道路,實現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
(四)鄉村旅遊的開發要做好幾個結合
1、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其它旅遊開發相結合
鄉村旅遊不能理解為是一種純粹的農業資源開發,而要與區域內其它旅遊資源和旅遊景點的開發結合起來,藉助已有旅遊景點的吸引力,爭取客源,以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格局。
2. 與農村扶貧相結合
據估算中國農村目前大約有1.5億剩餘勞動力,到2010年還將至少新增勞動力6350萬人左右。從中短期看,中國的就業壓力有增無減,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開發鄉村旅遊可增加旅遊就業機會,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問題,緩解農村剩餘勞動力對城市的壓力。
3、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
2001年中國的小城鎮已突破2萬個,城鎮化率達37.66%,最近10年期間,中國平均每年新增小城鎮約800個,10年中有1億農村人口落戶小城鎮。鄉村旅遊開發可能牽涉到移民問題,小城鎮是比較理想的接納場所。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小城鎮的建設要按旅遊城鎮的風貌進行控制,使小城鎮本身就成為旅遊吸引物之一,也可以依託小城鎮發展鄉鎮企業、旅遊商業,如農副產品的深加工、旅遊紀念品的生產等。
4.與資源保護和打造生態個性相結合
在鄉村旅遊開發中要注意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的問題,防止旅遊開發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加強與生態資源的有機結合,堅持在旅遊資源開發中「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五)給予長期的政策、經濟和技術支持
國家要對鄉村旅遊業長期的政策、經濟和技術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許多研究表明一般鄉村旅遊很難帶來高收益,因此國家除給鄉村旅遊開發長期的經濟和技術上的支持外,還要制定對鄉村旅遊開發傾向性的政策,並將鄉村旅遊的開發納入到各級旅遊總體開發規劃中。
(六)加強社區參與和對農民的培訓引導
鄉村旅遊開發要將農業、農民和鄉村發展高度結合起來,使旅遊業成為鄉村社區重要的產業。在鄉村旅遊開發中農民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要把鄉村旅遊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區參與力度,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和引導工作,激發農民辦旅遊的積極性和提高農民辦旅遊的能力,努力開拓鄉村旅遊的本土特色,增加旅遊收益,使廣大農民真正受益。 總之發展鄉村旅遊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保護鄉村的自然生態環境為重點,維護鄉村性和地方特色,走特色化、規范化、規模化和品牌化一體化的道路,實現鄉村旅遊產業化的基本目標,最終實現鄉村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5. 農村房屋國家規定一個人多少平方

農村村民宅基地標准:每人20至30平方米,3人以下戶按3人計算,4人戶按4人計算,5人以上戶按5人計算,擴建住宅新占的土地面積應連同原有宅基地面積一並計算。移民宅基地標准按區的有關文件執行。

農村村民每人可以建多少平方的房子或宅基地的佔地面標,須遵守各省、市、自治區的規定,各省、市、自治區都會有本各省、市、自治區的土地管理法實施細則或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六十二條:農村居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結合當地情況,制定與完善相關的農村宅基地管理的具體辦法,總體上要求從嚴管理:嚴格執行「一戶一宅」政策;嚴格規定相關宅基地面積標准;閹割對於宅基地的批准條件。

(5)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擴展閱讀:

其中新農村建設中對農村房屋要求保障每個人的合理居住條件與大小,滿足正常生活需求,但是要求合理利用農村土地,進行有效利用。

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地方政府不得強制農民拆房重建。政府在新農村建設中只是指導和合理引導,農民才是新農村建設的主人,應當尊重農民意願,不得強行拆建或強制農民拆建房屋。

對一些農村公共設施建設中需要的集資問題,也必須堅持農民自願原則。 目前還沒有對農民平常意義上自建房屋的補貼政策,只限於農村危房改造項目的補貼,而且有嚴格的限制條件。

6. 為什麼我在網上查一下山東冠縣新農村到底什麼時候開始,每個鎮具體什麼時間,以及什麼樣的房子,還有補貼

各地暴力強拆:

·成都自焚拆遷戶唐福珍死亡 2009.12.02

·農民學「阿凡達」自製土炮轟退百人強拆隊(圖) 2010.06.07

·新疆12戶居民遭強拆 深夜被人持棍棒趕出家門

7. 河北農村整體規劃

不是全國性的 只是開發幾個典型的新農村建設試點,當然有官方信息文件。如下: 於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村莊規劃工作的指導意見
(河北省建設廳)

為貫徹落實《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指導意見》(冀發〔2006〕10號)精神,進一步完善村鎮體系,優化空間布局,科學制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村莊規劃,指導村莊各項建設,促進我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健康發展,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增強新農村建設村莊規劃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一)村莊規劃是指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的綜合性規劃,是政府指導調控村莊建設和發展的基本依據,必須堅持規劃先行,確保村莊各項建設在規劃指導下有序進行。加強村莊規劃工作,有利於明確農村經濟發展定位和產業布局,促進經濟發展;有利於引導村莊布局的優化和人口集聚,促進城市化健康發展;有利於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服務設施的統籌配置,改善人居環境;有利於農村住宅的集中建設和有序改造,節約土地資源。

(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村經濟水平的提高,我省村莊建設工作迅速發展,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農村建設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但我省村莊規劃總體上相對滯後,編制水平不高,村鎮規劃體系尚不完善,村莊建設和發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有些村莊規模小、布局散,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無法按合理規模配置;有些村莊生態環境惡化,存在生存安全隱患;有些地方「空心村」問題較為突出,無序擴張十分嚴重;相當多的鄉鎮和村莊規劃管理薄弱,各項建設處於無序狀態。因此,要高度重視村莊規劃工作,採取有力措施,大力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完善村鎮規劃體系,促進我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

二、新農村建設村莊規劃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一)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目標,堅持城鄉統籌、整體推進,完善體系、優化布局,分類指導、典型示範,加快村莊規劃編制步伐,提高規劃編制水平,強化對規劃實施監督,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村莊規劃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優化村莊空間布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統籌配置空間資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目標任務。2006年完成縣域城鎮體系規劃的深化完善和省級重點鎮總體規劃修編;2008年完成縣域城鎮體系規劃確定的中心鎮總體規劃及其鎮域內村莊規劃編制;2010年完成所有鄉鎮總體規劃和保留的村莊規劃編制,基本形成以縣域城鎮體系規劃、鄉鎮總體規劃、村莊規劃為主體的村鎮規劃體系。

三、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村莊規劃各項工作

(一)深化完善縣域城鎮體系規劃。要結合縣級市、縣城總體規劃修編,深化完善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工作。綜合評價發展條件,提出縣域城鄉統籌和城鎮化發展戰略,明確產業結構、發展方向和空間布局方案。根據資源環境承載力、自然和歷史文化保護、防災減災等要求,劃定縣域空間管制分區,提出各類空間資源有效利用措施。確定縣域村鎮體系布局,明確重點發展的中心鎮、中心村,提出村莊布局基本原則,制定村莊整治與建設的分類管理策略。統籌配置區域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服務設施,研究制定各類設施的共建、共享方案。

(二)全面開展新一輪鄉鎮總體規劃修編。要按照《河北省建制鎮總體規劃編制導則(試行)》要求,做好鄉鎮總體規劃修編的安排部署。凡規劃期限不到2020年的均要進行修編;已經批准且規劃期限到2020年,但規劃發展目標、規模和布局等明顯不適應發展需要的,規劃內容達不到深度要求的,也要進行修編或調整。鄉鎮總體規劃要在縣域城鎮體系規劃指導下,與縣、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合理確定城鎮性質、發展目標、村鎮體系和村鎮建設用地規模。強化對鄉鎮域范圍的全覆蓋,統籌安排村莊居民點、工礦企業、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等布局,提出空間管制的具體措施。優化村莊空間布局,提出城鄉居民點集中建設、協調發展的總體方案,明確保留和需要遷並的村莊,選擇重點建設的中心村,制定村莊建設與整治分類管理的具體措施。

2010-6-1 00:11 回復 azhao1158 0位粉絲 2樓
(三)認真做好村莊規劃的編制工作。要按照《河北省新農村建設村莊規劃編制導則》要求,做好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村莊規劃編制要與鄉鎮總體規劃修編統一組織、同步開展、整體推進。積極創新不同類型示範點村莊規劃編制,發揮典型示範作用。2006年完成新農村建設「十縣百村」聯系點村莊規劃編制,2007年完成「百個鄉村旅遊示範村」和「百個強鎮帶百村」的村莊規劃編制。村莊規劃編制要因地制宜、區別對待,中心村和保留村莊要編制新農村建設村莊規劃,確定經濟社會發展方向和村莊發展規模,具體安排各項建設的用地布局;規劃需要遷並的村莊,要編制村莊環境整治規劃,既要滿足農民群眾的基本生產生活環境需要,也要有計劃、有步驟地落實村莊空間布局調整規劃,提出村莊近期改善容貌環境的具體方案和控制村莊發展、引導村莊遷並的具體措施。

四、發揮規劃對村莊發展的綜合指導作用

(一)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村莊規劃要樹立為農村生產發展服務的思想,立足現有經濟社會和自然環境狀況,制定村莊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產業定位,發展現代農業和特色農業,確定「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產業格局。科學安排村莊產業發展的空間布局,界定不同類型產業用地的范圍、規模,提出不同分區空間資源有效利用的限制和引導措施,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合理配置村莊基礎設施。優先安排道路交通、農村供水、污水排放、電力通訊、垃圾處理等關系農民群眾日常生產生活的重要基礎設施。根據當地經濟社會實際和發展目標,按照區域統籌配置、村莊共建共享的原則,合理確定基礎設施布局、規模,既要滿足當前生產生活需要,又要充分考慮未來發展需要,留出彈性空間。

(三)完善村莊社會公共服務設施。注重農村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明確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體育健身、社會保障等社會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目標和措施。合理確定各項設施布局,集中布置村委會、黨員活動室、圖書閱覽室、老年活動室、衛生室、健身場所、信息服務站、露天劇場和農村超市等設施,與公共活動空間相結合,形成村民活動中心,方便農民群眾日常生活。

(四)加強古村落和傳統民居保護。充分挖掘和保護好鄉村歷史文化遺產資源,摸清古村落內歷史街巷、傳統民居、文物古跡的布局、規模和保存狀況。劃定古村落核心保護區,提出建築高度控制及保護修繕措施,加強新建建築與傳統建築的風格協調,保持和延續地方特色傳統建築風貌。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整理,提供系統保存和展示的物質環境條件,促進鄉村民俗文化的傳承。處理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關系,積極發展古村落旅遊,活躍地方經濟。

(五)科學指導村莊人居環境治理工作。根據村莊經濟發展水平和建設實際,編制村莊近期建設整治規劃,確定村莊建設和人居環境治理的具體內容,提出具體項目、投資估算、整治時序和村莊整治行動計劃表。要將治理「空心村」、道路建設、污水和垃圾處理等確定為近期建設和環境整治的重點內容,優化調整村莊建設用地布局,對農民住宅、公共建築、生產建築、基礎設施、綠化等作出具體安排,提出各類建築的建設控制要求。

(六)注重綜合防災與村莊安全。合理確定綜合防災與安全保障體系,提出防洪、消防、抗震、地質災害保護等設防標准及防治措施。對位於行洪區、蓄滯洪區、礦產采空區和泥石流、滑坡、塌陷高易發區以及環境惡劣、不適宜人群居住的村莊,提出搬遷實施方案;新建和遷建村莊應開展建設用地工程地質評價。重視村莊飲水安全,劃定村莊水源地保護范圍,提出保護與污染防治措施。

2010-6-1 00:11 回復 azhao1158 0位粉絲 3樓
(七)加強農村資源節約利用。充分體現節地、節水、節能、節材的指導思想,發揮規劃對農村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的調控作用。合理安排村莊各類建設用地,指導農村住宅集中建設和改造,集中布置住宅小區,引導建設單元式多層住宅,逐步改變農村住宅傳統建設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生態庭院,提出村莊使用沼氣、秸稈氣化、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以及沼氣池建設帶動村莊改圈、改廁的具體措施。

(八)加強村莊規劃的實施與監督管理。鄉鎮政府要加強村莊規劃的統一組織實施,確保農村住宅、鄉鎮企業及各類設施按規劃建設。農村住宅建設要立足現有基礎,充分利用閑置土地,在村莊規劃指導下進行集中建設,有條件的要逐步向小城鎮和中心村轉移。在規劃近期遷並的村莊范圍內,除危房改造外,停止審批新建、重建和改建住宅。按照規劃合理安排鄉鎮企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項目建設,凡未按規定取得規劃選址意見書的,一律不得進行建設。縣(市、區)、鄉鎮政府及建設(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對村莊規劃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建立健全村莊規劃實施的信息反饋制度,在村莊顯著位置設立規劃公示牌,公布舉報電話,及時查處各類違法建設行為。

(九)建立健全村莊規劃的民主參與機制。村莊規劃要採取鄉鎮政府主導、相關部門配合、村民積極參與、民主科學決策的方式組織編制,廣泛吸收包括地方政府、企業單位、農民群眾的意見,採用座談、走訪、公示等多種形式,促進公眾對村莊規劃編制的參與。組織農村「老黨員、老幹部、老軍人、老工人、老教師」等有威望、辦事公道的人員,加強對村莊規劃實施的民主參與和監督管理。

五、完善新農村建設村莊規劃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要把加強村莊規劃作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內容,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要建立村莊規劃分級責任制,設區市要做好行政區域內村莊規劃編制的督導工作,縣(市、區)要做好村莊規劃審批和實施監督檢查,鄉鎮要組織好村莊規劃的制定與實施,行政村抓好村莊規劃的具體落實。要加強對村莊規劃的組織領導和技術指導,配備必要的管理和技術人員,切實保障日常規劃管理工作的開展。

(二)保障村莊規劃編制工作資金需要。各級政府要按照責任分工,根據財力狀況,安排資金保障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的開展。各市、縣(市、區)要統籌開展縣域城鎮體系規劃、鄉鎮總體規劃、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制定編制計劃,確保各項規劃按時完成。

(三)加強分類指導和典型示範。各市、縣(市、區)要結合新農村建設「十縣百村」、鄉村旅遊「百村示範、千村創建」、文明生態村創建、「百個強鎮帶百村」等活動,抓好村莊規劃示範工作,樹立規劃樣板,探索我省不同地形地貌、經濟水平、發展類型的村莊規劃特點,不斷提高村莊規劃的水平。

(四)加強培訓教育和宣傳工作。要把村鎮規劃法規和基本知識作為各級領導幹部、管理和技術人員培訓的重要內容,定期舉辦村莊規劃專題學習班,有計劃地對縣(市、區)長、鄉鎮長、村委會主任和規劃編制單位開展培訓教育。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等新聞媒體,加強村莊規劃的宣傳,提高全社會的關注程度。充分利用農村廣播、壁畫板報、宣傳冊等多種形式,向廣大農民群眾宣傳普及村莊規劃知識,增強履行規劃的自覺性。

8. 瓦房店農村整體搬遷如何賠償

農村建設重點推進村有哪些補助政策?

答:對每年確定的2000個新農村建設重點推進村,省、市財政主要在七個方面給予資金補助:一是規劃編制補助,由省財政每年對試點村和重點推進村村級規劃編制每村補助3萬元。

二是街巷硬化補助,每村省級補助10萬元,市級配套補助5萬元。三是村莊綠化補助,由省里給予大村5萬元,小村3萬元的綠化苗木補助。四是環境凈化補助,由省里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給予垃圾清運工人適當工資補助。五是路燈亮化補助,由各級電力部門按照隸屬關系扶持解決,試點村和重點推進村平均每村投資5萬元左右,每50米左右有一盞路燈。六是飲水安全補助,對於飲水問題尚未解決的重點推進村,水利部門要全部列入當年規劃予以解決。七是沼氣建設補助,沼氣適宜農戶全部列入補貼范圍,每個沼氣建設戶中央和省給予1000元補助、市補助250元、縣補助150元。此外,對於重點推進村的特色產業發展項目、農村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基礎設施建設優先納入各業務部門安排支持項目。

縣域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縣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是全省新農村規劃體系中承上啟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導縣域新農村建設的綱領性文件,也是編制鄉鎮、村級新農村建設規劃的重要依據。編制縣域新農村建設規劃的基本原則是:統籌城鄉、整體規劃,立足現實、面向未來,注重銜接、體現特色,節約資源、持續發展的原則。基本要求是:在規劃設計上,要突出具體的建設項目和建設內容,提出指導性的要求、標准、模式,防止將規劃局限於政策層面上的解釋,或過於宏觀的概括性表述;近期規劃要目標具體,突出可操作性,中遠期規劃要思路清晰,方向明確,突出前瞻性和戰略性,提出長遠戰略目標及相應對策。在指標體繫上,目標要明確,指標體系要科學合理,規劃指標要定性、量化,充分反映所規劃縣新農村建設的現實情況、發展趨勢和發展要求。此外,編制規劃要嚴格程序步驟,豐富規劃內容,突出地方特色,確保規劃編制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新農村建設重點推進村的建設目標要求有哪些?

答:一是編制好村莊建設規劃。二是把生產發展放在首位,發展「一村一品」,培育形成明顯的主導產業。三是治理村容村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進行「四化四改」(街道硬化、村莊綠化、環境凈化、路燈亮化,改水、改廚、改圈、改廁)工程。四是開展公益設施建設「五個一工程」(即每個村有一個科技文化活動室、一個標准化衛生計生所、一個休閑健身活動場所、一個便民連鎖店,每個中心村有一所標准化小學)。基礎條件好的地方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建設檔次,充實建設內容。

9. 浙江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目標是什麼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政策問答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目標是什麼?
答: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既是中央對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也是其總體目標。這20個字包含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管理等方方面面。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涵蓋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全面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實現這五句話提出的要求,就是農村各方面實現協調、全面發展的過程。
「生產發展」,新農村的物質基礎。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生產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
「生活寬裕,新農村建設的核心目標。要達到生活寬裕的目標,就是要千方百計開辟各種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鄉風文明」,提高農民整體素質。鄉風文明本質上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問題,內容包括文化、風俗、法制、社會治安等諸多方面。
「村容整潔」,改善農民生存狀態 ,新農村建設中「村容整潔」的要求,最主要的是為農村地區提供更好的生產、生活、生態條件。
「管理民主」,完善農村基層民主自治制度是實現鄉村管理民主的關鍵所在。
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把握的原則是什麼?
答:要把握好五個「堅持」原則:一是堅持發展經濟,富裕農民;二是堅持政府引導,農民主體;三是堅持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四是堅持循序漸進,務求實效;五是堅持節余資源,持續發展。

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內涵是什麼?
答:十六屆五中全會對新農村建設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描繪出一幅新農村的美好藍圖。這20字方針,既是我國新農村建設長期的奮斗目標,也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由之路,各個方面相互聯系、互為因果,主要包括發展新產業、建設新村鎮、構築新設施、培育新農民、樹立新風尚等方面的豐富內涵。發展新產業,就是要打牢物質基礎,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這是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著力點。建設新村鎮,就是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使農村的發展得到合理規劃。構築新設施,就是要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包括清潔安全飲水、道路交通、電力、信息網路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培育新農民,就是要加強基礎教育和職業培訓,推進農村科技推廣和醫療衛生體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守法紀、講文明」的新型農民。樹立新風尚,就是要加強和完善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創造和諧的發展環境,倡導新風尚。
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思路是什麼?
答:在指導思想上,明確了一個基本認識,即新農村建設的中心任務是發展農村生產力,不能把新農村建設簡單地理解為新村莊建設;強調必須堅持統籌城鄉發展這個根本指導方針,在符合農民意願、帶給農民實惠、得到農民擁護的基礎上扎實穩步地推進。在具體工作思路上,不僅注重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改變村容村貌,而且注重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不僅重視在經濟上保障農民的物質利益,而且重視在政治上尊重農民的民主權利,強調繼續推進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不僅強調立足於促進農業和農村自身的改革與發展,而且重視工業支持農業、城市帶動農村;不僅強調政府的支持和引導,而且注重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提倡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不僅立足於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而且謀劃長遠,提出了保障新農村建設持續進行的政策框架。
五、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什麼?
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依靠農民辛勤勞動、國家扶持和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使新農村建設成為全黨全國的共同行動。但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廣大農民群眾,要引導農民通過勤勞的雙手,創造自己美好的家園。

六、農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能得到哪些實惠和好處?
一是可以享受到完全取消農業「三稅」的實惠。在全國范圍內將全面取消農業特產稅、牧業稅和農業稅,使農業「三稅」劃上了歷史的句號。
二是可以更多地享受到國家財政的直接補貼。國家繼續強化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力度;加大中央財政對糧食主產縣和財政困難縣的獎勵補助力度;加大農業綜合支持和服務能力建設力度,增加農田水利、農業科技、扶貧開發和農業投入,完善減災防災體系、動物防疫體系和農村流通體系,加強飲水安全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三是可以在教育、醫療、保障和文化服務上得到直接好處。國家實行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免費提供課本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政策,同時,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中央和地方財政將較大幅度提高補助標准,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加快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和農村醫療求助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五保戶」供養、特困戶生活救助、農村災民補助等社會救助體系,積極探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繼續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和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工程,加快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基層服務點建設,逐步做到縣有文化館、圖書館,鄉鎮有綜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動室,滿足農民的文化需求。
四是可以享受到國家公共財政對農村的更多支持。2006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國家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於上年,國債和預算內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於上年,其中直接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要高於上年。廣大農民都可以從中央的這些惠農政策中得到更多的好處。
七、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如何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
答:一是認真組織學習,不斷激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熱情。黨組織要帶領村「兩委」成員和廣大黨員認真學習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七屆九次全會精神,做到先學一步,學深一點,同時幫助廣大農民搞好學習,深刻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意義、總體要求、主要措施,以及給廣大農民帶來的實惠,深刻認識農民自己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進而把廣大農民動員起來、組織起來,積極投身到建設新農村的偉大實踐中來。
二是增強創業能力,不斷提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本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是要努力實現生產發展,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廣大農村黨員、幹部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骨幹力量。因此,要選好配強農村基層幹部,積極發展新黨員。選拔農村基層幹部要突出「發展能力強、奉獻精神強和公道正派理念強」的要求,發展農村黨員要在堅持黨員標準的前提下,突出「帶頭致富能力強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能力強」的要求。同時,加強對現有農村基層幹部和黨員的培訓,努力使他們掌握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以過硬的本領積極投身到全民創業行動中來,以實際行動促進新農村建設。
三是發揮示範作用,不斷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開路先鋒。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帶領黨員幹部,組織農民深入討論研究,制定好新農村建設的規劃。要動員廣大黨員幹部當好新農村建設的開路者,要求農民做的,自己先走一步、先做一點,要求農民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當好幫帶者,積極參加「雙培雙帶」先鋒工程,帶領群眾共同創業;當好保護者,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讓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首先得到實惠;當好調解者,積極化解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出現的新矛盾和新問題,維護農村社會的穩定。

10. 結合整體人文生態系統的內涵,談談你對新農村規劃的看法

新農村建設的現狀及思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目前正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時期,如何發揮優勢,積極穩妥地推進新農村建設,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已經成為我們當前急需探索和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新農村建設中遇到的實際困難

改革開放以來,安塞縣沿河灣鎮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特別是近幾年來,黨和政府在農村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農民收入穩步提高,農村各項建設事業都有較大發展。但是,目前農業、農村的總體發展情況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相比、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相比,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和困難。
1、農民增收壓力仍然很大。農民收入的增長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但農業生產有著諸多的不確定因素,如旱澇、冰雹、凍害、蟲災、動物疫情等自然災害,這些不確定因素決定農民的增收壓力和產業風險比較大。
2、沿河灣鎮目前還基本沒有農業產業化企業,無法與農戶建立緊密的聯結機制,對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制約很大。
3、農村勞動力轉移難度較大。外輸的勞動力以初中以上文化的青壯年為主,在家勞動力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低,又沒有專業技能,向二、三產業轉移較難。
4、農村基礎設施相當薄弱,信息比較閉塞。沿河灣鎮近幾年雖然重視農村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基本達到了村村通油路,但由於地處山區,有的拐溝村的交通仍然不方便,不利於報紙,雜志等信息媒體傳播;電話的普及率雖然很高,但是當前信息傳播最豐富,最快捷的互聯網的普及率還很低,基本處於空白和半空白的狀況,農村基礎設施的落後,信息的閉塞,嚴重影響農民的生產生活。
5、部分村莊基本沒有進行科學的建設規劃,農戶住宅位置沿襲歷史,隨處而建,比較凌亂。農戶住宅有的是普通石窯,有的是年久的土窯,安全系數不高。同時農戶環境意識較低,隨意堆放農作物副產品、肥料等,村巷衛生較差,居住環境較差。
6、農村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建設滯後,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民生一場大病往往意味返貧。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較低,醫療衛生狀況也令人擔憂。
7、農民綜合素質有待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但由於長期受社會經濟條件影響,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後,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而且從現狀上看,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壯年大部分外出從事二、三產業,正常留在農村的大部分是兒童、老人和婦女。相對來說,農民文化程度低,缺乏專業技能,法律、科技、市場經濟知識不足,農村中封建迷信、賭博、毀壞資源、早育超生、宗族勢力、社會矛盾等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現象還較普遍。

二、新農村建設的思路和對策

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從沿河灣鎮實際出發,今後一個時期內,新農村建設的總體思路為:以果畜棚栽復合型現代農業和傳統農耕為支撐,以水電路通信等農村基礎設施,公益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為重點,以適合農民生產生活的人居環境優化改造為切入點,以村級組織建設和農民培育為抓手,以群眾性的和諧文化,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載體,著力推進全鎮農村社會穩步達到「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圍繞這一思路,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1、從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入手,增加農民收入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是基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的核心是要培育特色產業,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促進優勢農產品的區域化、規模化發展。沿河灣由於獨特的地理生態環境、許多農產品如蘋果、大棚菜、葡萄、西瓜等產品在全縣乃至全市都極具優勢。因此,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把優勢農產品做大做強,盡快形成區域性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集中力量培植農業品牌,以增強沿河灣農業生產的市場競爭能力,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2、從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入手,著力改善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滯後,已經成為制約當前新農村建設的最大瓶頸,必須加大投入和建設力度,推動社會公眾資源向農村傾斜,公益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為農民群眾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條件,讓農民直接享受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實惠。碟子溝村地理位置優越,包茂高速,省道206線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地理優勢得天獨厚,但近年來由於基礎設施滯後,嚴重的制約著經濟和各項事業的發展。2007年,碟子溝村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來抓,先後投資369.82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建設。同時在舊村改造中扎實穩步推進村莊整治工作,實行四改,即:「改路,改廁,改房,改圈」,使農民「走平坦路,上衛生廁,住整潔房」。並積極開展環境綜合整治,使農村逐步達到「五化標准」,即「道路硬化,村莊綠化,院落凈化,環境美化,生態優化」。並新建了文化廣場,購置了健身器材,也帶動了該村運輸業,餐飲服務業等二三產業的發展,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3、從提高農民群眾綜合素質入手,在塑造新型農民和倡導和諧文明村風尚下功夫
在普及農村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根據特色產業開發要求,利用專家培訓,技術員上門指導,黨員電教等多種有效形式,加強對農民的致富技能培訓及市場經濟知識和政策法規教育,特別是在大棚栽種,果樹種植等生態農業技術上加強培訓,使其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要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不斷革除千百年來留下來的封建迷信、家族觀念、不思進取、小富則安等思想,整合各種資源,大力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應用多種載體,暢開渠道,傳播先進文化,用健康向上的群眾性文體活動佔領農村文化陣地,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質量;健全村規民約,深入開展以社會主義榮辱觀,誠信守法,文明友愛為主要內容的公民道德教育,著力提高農民群眾的道德水平,文明程度和綜合素質,在農村逐步形成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家庭和睦、鄰里和諧的文化新風尚。
4、從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入手,切實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農村基層黨支部在新農村建設中要積極發揮作用,要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領導核心。所以首先要狠抓村級班子建設。按照「五個好」標准,在選好配好村級班子上狠下功夫。鼓勵優秀黨員和科學致富帶頭人依法競選村幹部,以增強黨員和村幹部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要狠抓基層組織活動陣地建設。搶抓機遇,精心實施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堅持建管並舉,注重發揮實效,使其成為政策宣傳,黨性教育的課堂,調整矛盾,維護穩定的場所,科技培訓,信息傳遞的中心,培養典型,交流經驗的平台,休閑娛樂,服務群眾的廣場,決策議事,凝聚班子的陣地,真正起到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理順農村基層組織決策議事機制。建立健全黨支部決策,村民代表大會決定,村委會具體實施的決策程序;全面推行村務公開和陽光財務公示制度,對於群眾關心的如宅基地審批,低保,退耕還林等定期公開,接受群眾監督,保障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嚴考細核,獎罰分明,達到激勵先進,鞭策後進,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目的;要大力開展「築防線,保廉潔,樹形象」主題教育活動,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作者簡介:康琪延安市委黨校副教授)

閱讀全文

與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