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農村建房補貼政策有哪些要求,湖南嶽陽有過政策嗎
1、無建房能力的分散供養五保戶,每戶補助2萬元。2、農村低保戶新建房屋,每戶補助1萬元。3、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新建房屋,每戶補助8000元。4、其他貧困戶新建房屋,每戶補助3000元。5、修繕加固的,根據房屋破損修繕程度每戶補助2000—5000元。6、因災倒房戶新建房屋的,根據貧困類型參照上述1-3類標准執行。
⑵ 農村房屋國家規定一個人多少平方
農村村民宅基地標准:每人20至30平方米,3人以下戶按3人計算,4人戶按4人計算,5人以上戶按5人計算,擴建住宅新占的土地面積應連同原有宅基地面積一並計算。移民宅基地標准按區的有關文件執行。
農村村民每人可以建多少平方的房子或宅基地的佔地面標,須遵守各省、市、自治區的規定,各省、市、自治區都會有本各省、市、自治區的土地管理法實施細則或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六十二條:農村居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結合當地情況,制定與完善相關的農村宅基地管理的具體辦法,總體上要求從嚴管理:嚴格執行「一戶一宅」政策;嚴格規定相關宅基地面積標准;閹割對於宅基地的批准條件。
(2)岳陽農村建房擴展閱讀:
其中新農村建設中對農村房屋要求保障每個人的合理居住條件與大小,滿足正常生活需求,但是要求合理利用農村土地,進行有效利用。
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地方政府不得強制農民拆房重建。政府在新農村建設中只是指導和合理引導,農民才是新農村建設的主人,應當尊重農民意願,不得強行拆建或強制農民拆建房屋。
對一些農村公共設施建設中需要的集資問題,也必須堅持農民自願原則。 目前還沒有對農民平常意義上自建房屋的補貼政策,只限於農村危房改造項目的補貼,而且有嚴格的限制條件。
⑶ 岳陽市湘陰縣發改委,農村危房改造建兩層有補助嗎
農村居住在危房中的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和其他貧困農戶,補貼標準是:分散供養五保戶和低保戶新建房屋每戶補助15000元,其他貧困農戶新房屋每戶補助10000至15000元,維修住房補助標准根據房屋破損程序實施分檔補助,最高不超過1500元。看看
⑷ 我湖南嶽陽平江的,如果到岳陽市旁邊的農村建一個房子,這宅基地能批給我嗎,我情況是農村戶口,外地人
農村宅基地屬於集體所有,不得向非同一集體經濟組織之外的人轉讓。所以,你要想在該村建房,首先得取得該村的戶籍,成為該村集體成員。否則,想要建房也是空談。
⑸ 岳陽縣農村五保戶無房建房補肋是多少
沒有,五保戶如果沒有房子住的話,應該屬於集中供養,肯定沒有可能給內五保戶容建房,現在的國家財力有限,哪有這等好事喲。
現在農村確實有個危房改造的補貼政策,主要是針對農村的五保戶、低保戶,殘疾人困難家庭以及其他貧困家庭。他們的房子快要倒了,又沒有錢或能力來修。因此,國家出台了這個政策,補助也少的很,最高是2萬元,正常是幾千元。這點錢,能幹什麼呀!
⑹ 岳陽自建房改造屋頂,能做多高要走什麼程序
岳陽自建房改造屋頂是沒有高度規定的,只要建設管理部門的批准。
岳陽農村居民如何申請辦理宅基地及建房手續。
(一)農村居民申請宅基地的條件
農村居民申請宅基地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是農村居民年齡必須年滿十八周歲且符合分家條件;
2、是農村居民建房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及村鎮建設規劃;
3、是農村居民建房限額標准,使用原有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的限額面積為180平方米,使用農用地的限額面積為140平方米;
4、是農村居民建房必須「一戶一基」;
5、是農村村民在出租,出賣原有的宅基地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6、是嚴禁非農戶和其他人員在本村購買宅基地。
(二)農民建房應當遵循的原則
農村居民建房應當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能夠利用劣地的不得佔用好地,能夠佔用荒地的不得佔用耕地,使用國有土地的必須辦理出讓手續。
(三)農民建房申請宅基地的審批程序新
1、農村村民建住宅,首先向集體經濟組織提出申請;
2、村集體經濟組織對申請建房戶在醒目的地方進行張榜公示(15個工作日以上);
3、國土資源管理所及鎮社會事務辦公室到實地對申請人是否符合條件,擬用地是否符合規劃等進行初審;
4、公布期滿無異議後,將符合「一戶一基」條件的用地戶按規定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後,報縣人民政府審批(佔用農用地的按規定報市政府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5、宅基地批准後,國土資源所及鎮社會事務辦公室到實地批放宅基地,並發放選址意見書,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一書兩證」)。
6、村民住宅建成後,國土資源所到實地檢查是否按批准面積和要求使用土地,對符合要求的建房戶核發集體土地使用證書。
7、村民憑土地使用證及規劃許可證申請辦理房屋所有權證
⑺ 湖南嶽陽房屋拆遷補償標准
2017岳陽市拆遷補償標准,經依法批準的有養殖用房的農業設施用地,按養殖用房合法建築面積給予不超過200元/平方米的補償(含轉移費、停產損失和設施補償等)。未經依法批準的有養殖用房的農業設施用地,其房屋及設施不予補償,但在規定期限內搬遷騰地的,可按養殖用房實際建築面積給予不超過200元/平方米的搬遷補貼。拆遷學校、醫院、寺廟、教堂等公益事業用房,按《住宅房屋結構、設施、裝飾(修)要求及補償標准》同等結構住宅房屋主體征購標準的1.5倍予以補償。拆遷從事農業的合法生產性用房,參照《住宅房屋結構、設施、裝飾(修)要求及補償標准》同等結構住宅房屋主體征購標準的60%予以補償(缺項不扣)。
如果遇到補償不合理或者暴力拆遷等情況,可找我哦們律師進行維權
⑻ 關於改革開放30年,岳陽社會生活的變遷的資料,感激不盡,急需!!!1
相關資料:
改革開放30年 岳陽農村的變化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算起,中國農村改革已經走過了30年的歷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下面結合統計調查資料,從四個主要方面,對我市30年來農村改革發展進行回顧。以期揭示我市農村社會發展的變化。
(一)農村經濟發展水平
1978年到2007年,我市主要農產品總量:糧食產量從186.77萬噸到309.7萬噸,肉產量(豬、牛、羊)從6.45萬噸到60.5萬噸,水產品從1.91萬噸到39.31萬噸,棉花從1.47萬噸到5.11萬噸,油菜從1.47萬噸到12.11萬噸,水果從0.17萬噸到59.03萬噸。下面分三期展示在國家政策情況下,我市農村發展過程。
1、1978—1988年是農村改革的起步階段,農業的發展出現第一個「黃金發展期」。
這10年來,伴隨農村改革歷程,農業的發展又可具體劃分為兩個小階段。
一是從1978年到1984年,是農村改革的艱難起步階段,改革的重點是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第一步農村改革的巨大成功,使我國農村經濟開始復甦並走上健康快速的發展道路。我市的農業總產值從78年的8.8億元增加到84年的14.29億元,增長61.57%;糧食總產量,從78年的186.77萬噸,迅猛增至84年的247.06萬噸,增加了32.3%;棉花總產量增加了122.1%;糖料總產量增加了195%。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則由81元增加到355元,驟增3.4倍。
二是從1984年到1988年,是農村改革的第二階段。第一階段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是一次性的突發效應。到1984年全國范圍內都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這種制度變遷的沖擊已經釋放完畢。進入第二階段的改革,農村改革核心內容是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其實質是從計劃經濟體制轉變到市場經濟體制上來,逐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相適應的農村經濟體制和基層社會管理體制。在這段時期里,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速度逐步下降,在1984年,是11.8%,而到了1988年則出現為負數,增長速度-4%。然而與此同時,農民的人均純收入,由355元增加到了527元,增加了將近一半。這說明,在這個時期,農業市場化進程對糧食主產區農民收入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農村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適應了經濟發展要求,帶活了農民的經濟頭腦,為農村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在總產值增長速度下降的情況下,我市農民收入卻逐步提高。
2、1988—1998年,是農村制度改革的步子減緩,我市農村的經濟發展開始走一條技術進步的路子。
這是一條「機械化服務-規模經濟-高產高效」的路子,這類型的發展道路,有學者概括為農機經營與農業經營分工、專業化的農機服務產業化,並認為是解決我國小農經濟結構與機械化大生產的矛盾、加快農業轉型的帕累托最優制度安排。這一時期黨中央、國務院就如何搞活農村經濟、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發展農業產業化,增加農民收入、減輕農民負擔等問題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對於我市的農村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作為科技力量指標的我市農業機械總動力,由1988年的113.72萬千瓦時增加到了1998年的226.41萬千瓦時,增長了一倍,可見農業機械化水平有大幅提高。同一時期,糧食的總產量增長不明顯,而油料總產量和水果總產量增長了四倍,糖料總產量增長了兩倍,水產品產量增長了三倍余。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由28.97億元,增至了81.66億元,增加181.9%。在科技成為第一生產力的情況下,農民的人均純收入由527元增至2071元,增長近四倍。改革開放之初,我市農村人口吃不飽肚子的情況比比皆是,而到八十年代中期尤其是九十年代以來,我市就已徹底告別了農產品供給絕對短缺時代,而農村居民也穩定地越過了溫飽線。
3、1998年10月至今,是農村改革的快速推進階段,出現第二個「黃金發展期」。
1998年10月,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深刻總結了我國農村改革20年的基本經驗,首次提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系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制定了「從現在起到2010年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斗目標」,標志著農村改革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而從2002年10月黨的十六大召開到2006年10月召開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這4年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解決「三農」問題重視程度最高、改革力度最大、投入資金最多、效果最明顯的一個「黃金時期」。
這一時期我市的農村經濟發展呈現一日千里的趨勢。從1998至2007,種植業總產值由38.24億元增至111.45億元,林業總產值由1.52億元增至7.25億元,牧業總產值由32.17億元增至119.6億元,漁業總產值由9.73億元增至38.59億元,每項總產值的增長值都在三倍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由98年的2071元增到2007年的4324.6元,增長了一倍多。肉類和奶類製品總產量也分別增長了52.6%和6倍,充分說明了在非常有利的政策支撐下,我市農民無論是生活水平還是生活品質都有了驚人的提高。多數農民正由溫飽向小康邁進。
(二)農村的現代化建設
1、農村農業產業化程度逐步提高
我市農村發展到了今天,產業化程度已經達到了一個比較高的程度。其取得了一系列可見的成果。一是龍頭企業數量增加。我市大力實施「十百千」工程,抓好糧食龍頭企業、生產基地和一村一品示範建設,以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為基礎,培植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糧食加工龍頭企業2個,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糧油產業化龍頭企業30個,建設相對集中連片糧油生產基地12個,建設「一村一品」示範村17個;年出欄生豬1萬頭以上的有20家,出欄5000—9999頭的有18家,3000—5000頭的有41家,共有生豬養殖大戶3341戶;二是農產品品牌化、標准化程度不斷提高。全市已創建國家級農產品名牌1個,省級農產品名牌2個,認定無公害產地430萬畝,通過國家認證無公害農產品達470個,制訂市農業地方標准15項,創建國家級農業標准化示範區1個。岳陽市農產品品牌形象正逐步樹立。
2、農村的現代化,還包括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鄉村的工業化
鄉村工業化在人民公社時期,就有了一定的基礎。而其健康迅速的發展,也是從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伴隨經濟結構的調整,我市農村的工業化程度在逐步提高。1985年,農業總產值在農村社會總產值中的比重是72.6%,工業總產值在農村社會總產值中的比重只有15.5%。而到了2007年,農業總產值在農村社會總產值中的比重是29.1%,工業總產值在農村社會總產值中的比重則上升到了46.1%。可見工業對農村社會總產值的貢獻已經非常突出。從農村用電量變化也可以窺視鄉村工業化程度的變化。1978年,我市農村用電總量是12638萬千瓦時,2007年為47122.68萬千瓦時,用電量增長了3.7倍。這也說明了我市的鄉村工業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
3、農業作業機械化
1978年農用機械總動力為52.47萬千瓦,2007年為394.99萬千瓦。增長7.5倍。拖拉機從5193台到18919台,增長3.6倍。聯合收割機從18台到5494台,增長305倍。農業機械化作業,大大減輕了農民勞動強度,也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富餘勞動力。
(三)收入來源的變化
從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伴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農民收入結構也在隨之變化。家庭經營收入不斷增加,而所佔農民純收入的比重則緩慢下降;工資性收入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所佔比重也快速提高。
1、家庭經營收入仍是農民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其重要性趨弱,比重下降。1985年人均家庭經營收入為535.89元,2007年上升為3653.7元,占農民人均全年總收入的比重則由92.8%下降為62.3%,年均下降1.3個百分點。
2、工資性收入所佔比重快速提高,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人均工資性收人由1985年的45.32元提高到2007年的1747.37元,占人均收入的比重由7.9%提高到30%。工資性收人已成為農民增收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動力。
由此兩點可知,農民收人增長越來越主要依賴於農民工資性收入的增長,收入增長的非農化趨勢十分明顯,盡管家庭經營性收人仍是當前農民收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對農民收入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小。這項研究表明,改革為我市農民收入帶來高速增長。農民收入的貨幣化說明本市農民已經融入了市場經濟的大潮,農民收入來源的非農化,說明我市農民收人渠道不斷拓寬。
(四)消費結構的變化
從總體來說,我市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已由溫飽型向小康型過渡,由追求數量消費向追求質量消費轉變,消費品種也日趨多樣化。從現階段農村居民的衣、食、住、交通、文化教育、娛樂、醫療保險等方面反映。
1、衣著消費。1985年我市農村居民的衣著消費是人均32.98元,約占生活消費品支出的10%,到2007年這一數字則增至188.64元,占生活消費品支出的5.2%。從支出比重來看,衣著消費支出增幅並不大。而從衣著消費質量檔次上來看,農村居民的衣著消費在轉變過程中,總體上仍以中低檔為主,注重衣著的結實和耐用。
2、食品消費。隨著農村居民家庭收入的增加,對於食品方面的消費支出,出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在1985年,食品支出在生活消費品支出中的比重為62.7%,而到了2007年,這一比例下降到42%。說明恩格爾系數是呈現下降的趨勢,作為國際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項重要指標,恩格爾系數的下降,也意味我市農村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3、居住消費。農村居民消費結構中居住比重較高。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對擴大宅基地的沖動使農村「建房熱」經久不衰,居住消費地位一直比較高。1985年居住消費在生活消費品支出中的比重為9%,2007年這一比重更是高達18.5%。可見,居住消費在農村一直處於比較穩定的重要地位。而從居住質量來看,農村居民開始追求住房內部的裝飾考究、舒適、美觀等。
4、交通通訊消費。隨著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由溫飽型向小康型過渡,交通通訊消費的比重不斷上升,由1985年的0.7%增至2007年的8.2%。我市農村已基本做到村村通公路,戶戶安裝電話,既方便了農村居民進城消費,也為農村居民在交通通訊創造了好的消費條件。
5、文化教育、娛樂消費。由於近年來市場經濟的發展速度較快,農村居民對子女教育和自身的繼續教育的重視程序不斷提高,教育收費體制改革使城鄉居民教育費用支出大幅度上升,農村居民對子女的教育投入不斷增加。同時由於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彩電、VCD等文教娛樂類耐用消費品不僅成為娛樂工具,更重要的成為居民接受信息主要媒介,這類耐用消費品不斷更新和價格下降,使其家庭普及率迅速上升,更刺激農民的消費需求。因而文教娛樂方面的消費,比重由1985年的3%增加到了2007年的13.5%。
6、醫療保險。1978-2002年農村居民沒有醫療保險,從2003年華容縣試點起,到2008年我市農村全民實行了醫療保險,每人每年交10元,就可以享受國家醫療保險,農村居民住院可以按比例報銷醫葯費。
綜上,從我市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化來看,農村居民對「吃、穿」等必需品的消費比重在逐年下降,在文化、教育、娛樂等享受性、發展性、資料消費的比重逐年提高,農民更加追求消費的多樣化、消費品的質量、檔次等。經濟的高速發展、消費信息的快速傳遞,農村居民不再盲目消費,而是消費心理更加成熟,消費行為更趨於理性。這充分說明了我市農村居民生活品質的飛速提升。
自從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任務,並作為「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主要目標以來,我市農村的經濟發展面臨一個更好的機遇,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浩大工程,將把我市農村社會帶上一個更高台階。
其他資料:
http://www.moc.gov.cn/zhuantizhuanlan/qita/gaigekaifang/wokanjiaotong/200810/t20081027_531397.html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⑼ 湖南省岳陽市經開區三荷鄉巴山村白屋組是農村戶口嗎
岳陽三荷鄉的土地已經完全被封了。
是禁止買賣與新建房屋的。
原因就是您所說的。修建飛機場
預計2012年開工。4C建設,預計投資6-7億
⑽ 岳陽農村紅白喜事一條龍服務價格比如每人每頓飯多少錢
岳陽農村紅白喜事一條龍服務價格應該是每個人100以上,因為現在的物價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