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經濟學最基本的假設是什麼包括那些含義
經濟學最基本的假設是(理性人)。
含義如下:
1. 經濟人假設:經濟人假設又被稱為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設經濟人被視為經濟生活中一般的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設為利己的。即在一切經濟生活中的行為都是合乎所謂的理性的,力圖以最小的經濟代價去追逐和獲得自身的最大的經濟利益。
2.資源稀缺性假設:是指相對於人們無窮多樣的需要,資源總是不夠的。學習經濟學首先必須承認資源稀缺性假定,因為如果資源是足夠的,那就不需要選擇,也就不必考慮成本,當然就不會有經濟學存在和發展的必要。
3.多元經濟主體假設:居民、企業、政府的經濟利益主體多元化。
供參考。
B. 簡述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條件
微觀經復濟學有三個基本前提假制設:第一個基本前提假設是理性人假設,又稱經濟人假設,或最大化原則,是西方經濟學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設。第二個基本前提假設是信息完全假設。價格機制是傳遞供求信息的經濟機制,信息完全假設具體體現在自由波動的價格上。最大化原則加上完全競爭假設才能推導出信息完全假設。第三個基本前提假設是市場出清假設,它與前兩個基本前提假設具有明確的因果關系,是前兩者的邏輯推論。現代經濟學的發展圍繞著對這三個基本前提假設的反思而展開。西方經濟學從以上三個基本前提假設出發,通過數學演繹推理,得出結論
C. 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什麼
整個微觀經濟學的論證都是建立在三個基本的假設條件之上的,即完全理性內、完全容競爭、完全信息。而這三大假設都與事實難以相符。
D. 經濟學的兩個基本假設及其內涵
1、理性經濟人的假設。沒錯這里它包含了兩個意思,人是自立的,人又是理性的。每個人都知道做什麼事情和如何做事情有利於自己你追求和滿足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2、資源稀缺假設。學習經濟學就必須要認可資源的稀缺性,不考慮成本的選擇,這是沒有意義的,從另個角度來看,資源的稀缺性是人類發展自我製造出來的,由於人類需求慾望的追求,資源的稀缺性不僅僅是假設,更是符合現實的事實。
經濟學內涵就是研究所有的人類行為。經濟學不僅研究個人選擇,還研究人與人之間的博弈,研究人的集體行為,以及研究人類作為一個整體的歷史變遷等。
可見,從個人的一生,到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人與人之間的博弈與合作,人類經濟的增長和制度的變遷等等,都在經濟學關注范圍內。
(4)經濟學基本假設擴展閱讀:
從經濟學所用的工具和所涉及的學科上來看,為了研究人類行為,經濟學幾乎無所不用。經濟學要研究人的選擇,就要研究人做選擇的動機,研究動機就要追溯人的心理和需求,研究人的心理和需求就要追溯到人性,研究人性就要追溯到人的生物構成,包括大腦的神經系統等,
未來,經濟學的研究肯定是各種學科的交叉應用,比如,中國的經濟學狂人汪丁丁就是一個多學科的專家,他即是史學家,又是生理學家,生物學家,神經學家,數學家,以及哲學家。經濟學涉及的知識之廣深,使用的工具之繁多,確實是大多數學科所不能比擬的。
E.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什麼
一、宏觀經濟學基本假設不同學派基本假設是不同的。
現在主要兩大流派是新古典綜合學派和新凱恩斯學派。
新古典理論的基本假設:
(1)個體利益最大化,即宏觀經濟學要具有微觀基礎。
(2)理性預期,簡單說就是人們能夠預期到將來的經濟變化,不會產生系統性錯誤。
(3)市場出清,即價格和工資可以迅速變化。這一假設是造成新古典理論和新凱恩斯理論結論不同的最大原因。
(4)自然率假說,主要指自然失業率。
新凱恩斯主義的主要假設只有在市場出清上不同,這一學派認為市場不出請,因為工資和價格不能立刻變化,工資和價格粘性的解釋有長期合同論和菜單成本論。
即人們簽的是長期合同,工資在合同期內不會隨市場需求隨時變化,這不現實。菜單成本指變動產品價格是要花成本的,例如通知顧客價格變化了,要重新列印價格表等,因此價格不會隨著商品需求隨時變化。
二、微觀經濟學基本假設
整個微觀經濟學的論證都是建立在三個基本的假設條件之上的,即完全理性、完全競爭、完全信息。而這三大假設都與事實難以相符。
首先,完全理性不可能。對於微觀經濟學研究的兩大行為主體:居民戶和廠商,雖然他們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追求自身最大化的效用和利潤,但在現實經濟生活中,他們的理性都只是有限的。居民戶在日常的消費活動中難以實現效用的最大化;廠商也不可能把生產活動總是安排在利潤最大化點上進行。其次,完全競爭不現實。西方經濟學對完全競爭具有嚴格的限定,包括市場上有大量的買者和賣者;市場上每個廠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質的;所有的資源具有完全流動性;信息是完全的。條件如此之苛刻,以致很多西方經濟學家也坦言: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真正符合這四個條件的市場是不存在的。再次,完全信息不成立。完全信息假設在微觀經濟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如果信息是完全的,那麼市場價格機制才會是有效的,資源就能實現最優配置。但是,現實經濟生活中的各種信息往往卻是不完全、不對稱的。在這種情況下,信息經濟學家們預言,價格機制的作用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結局,市場就會是無效率的。可見,假設不同,結論就完全不同了。西方經濟學精緻的理論大廈卻是建立在這樣一些脆弱的假設基礎之上,它的科學性自然就會遭到嚴重的損害。以上供參考。
F. 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
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1)市場機制是不完整的;2)政府有能力調節經濟,糾正市版場機制的缺點權。
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國民收入核算理論;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失業理論和就業政策;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宏觀經濟學流派。
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來說明資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宏觀經濟學的中心內容是:國民收入理論;國民收入的核算也成為宏觀經濟學的重要內容。
宏觀經濟目標:充分就業;穩定物價;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
宏觀經濟政策工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G. 微觀經濟學的兩個基本假設條件
第一,理性人假定。
消費者與廠商都是以利己為目的的經濟人,他們自覺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
第二,完全信息假定。
消費者和廠商可以免費而迅速的獲得各種市場信息。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7)經濟學基本假設擴展閱讀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只是研究對象有所分工,兩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無根本分歧。兩者均使用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在理論體繫上,它們相互補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構成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
1、基本假設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認為市場經濟通過「看不見的手」能自由調節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宏觀經濟學則假定市場機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調節經濟,通過「看得見的手」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
2、中心理論不同
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還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市場理論、產權理論、福利經濟學、管理理論等。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則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還包括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等。
H. 微觀經濟學的三大基本假設條件是
1、第一個基本前提假設是理性人假設,又稱經濟人假設,或最大化原則,是西方經濟學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設。
2、第二個基本前提假設是信息完全假設。價格機制是傳遞供求信息的經濟機制,信息完全假設具體體現在自由波動的價格上。最大化原則加上完全競爭假設才能推導出信息完全假設。
3、第三個基本前提假設是市場出清假設,它與前兩個基本前提假設具有明確的因果關系,是前兩者的邏輯推論。
現代經濟學的發展圍繞著對這三個基本前提假設的反思而展開。西方經濟學從以上三個基本前提假設出發,通過數學演繹推理,得出結論。
(8)經濟學基本假設擴展閱讀:
一、產生與發展
微觀經濟學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20世紀30年代以後,英國的羅賓遜和美國的張伯倫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廠商均衡理論。
標志著微觀經濟學體系的最終確立它的體系主要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
微觀經濟學的發展,迄今為止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微觀經濟學階段,或者說是微觀經濟學的萌芽階段。
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也是微觀經濟學的奠定階段。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觀經濟學的完成階段。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微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擴充和演變階段。
二、方法發展
20世紀西方經濟學的長足發展,還集中體現在其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的巨大變化方面。分析方法的變化帶來的是西方經濟學研究深度的推進和廣度的拓展。
可以說,20世紀西方經濟學之所以產生諸多「革命」和理論創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研究方法和角度的巨大變化。
方法論的變化對20世紀西方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從而使其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研究方法的演變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講體現了西方經濟學的發展脈絡。
I. 微觀經濟學的兩個基本假設條件是什麼
第一、理性人假定。
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設條件(經濟人)。以利己為動機,力圖以最小的經濟代價去追逐和獲取自身的最大的經濟利益。
第二、完全信息假定。
完全信息。市場上每一個從事經濟活動的個體(即買者和賣者)都對有關的經濟情況具有完全的信息。
(9)經濟學基本假設擴展閱讀:
假設條件的缺陷:
假設條件是微觀經濟學中的基本假設條件。但是學界同時承認,上述兩個基本假設條件未必完全合乎事實,他們是為了理論分析的方便而設立的。在此條件下通過模型推演出來的實驗結果,會和事實產生一定的差距。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
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微觀經濟學的發展,迄今為止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微觀經濟學階段,或者說是微觀經濟學的萌芽階段。
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也是微觀經濟學的奠定階段。
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觀經濟學的完成階段。
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微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擴充和演變階段。
J. 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
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失靈。
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認為「看不見的手」能自由調節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
宏觀經濟學則假定市場機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調節經濟,通過「看得見的手」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
宏觀經濟學,英文名稱Macroeconomics,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宏觀經濟學是相對於微觀經濟學而言的。
新古典理論的基本假設:
(1)個體利益最大化,即宏觀經濟學要具有微觀基礎。
(2)理性預期,簡單說就是人們能夠預期到將來的經濟變化,不會產生系統性錯誤。
(3)市場出清,即價格和工資可以迅速變化。這一假設是造成新古典理論和新凱恩斯理論結論不同的最大原因。
(4)自然率假說,主要指自然失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