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概論答案

經濟學概論答案

發布時間:2020-11-25 10:27:39

⑴ 哪位高手有黨校《公共經濟學概論》作業答案

一、單選
1、第一次引用「公共經濟學」概念的經典是:《財政學原理:公共經濟研究》
2、公共經濟學的規范研究是:對政府經濟活動和政策的合理性進行的評估和評價
3、政府幹預經濟最早開始於:市場經濟萌牙時期
4、交換和生產同時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的條件是:任何兩種商品的產品轉換率等於它們的商品替代率
5、市場機制的自我調節是一種:事後調節
6、造成風險和不確定性市場失靈的原因是:信息不完全性
7、公共部門的收入分配職能解決的是「為誰生產」的問題
8、政府促進西部大開發總體上屬於:資源配置功能
9、不能夠對宏觀經濟穩定生產影響的公共財政活動是:推行最低工資標准
10、社會經濟生活中,總有一些物品隨著消費者數量的增加,其邊際成本為零,這種特性可稱作:非競爭性
1、對於公共產品的概念,以下表述正確的是:不因消費者人數增加而導致其他人消費的減少
2、產品達到庇古均衡,是指:社會從公共產品消費中獲得的邊際等於為獲得該公共產品而繳納的邊際稅收
3、對不同類型公共產品分類的判斷,首先看它:是否具有非競爭性
4、在俱樂部產品均衡的布坎南模型中,對一定消費者規模,隨著俱樂部產品數量增加其結果是:人均收益遞增,但邊際人均收益遞減
5、在俱樂部產品均衡的布坎南模型中,對俱樂部產品的一定產出,隨俱樂部消費者規模擴大,人均收益會出現遞減的現象,其原因是:擁擠的緣故
6、在混合產品的均衡分析中,可以分別分析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的需求函數,然後用某種方式把疊加起來,求得混合產品的需求曲線。為此,正確的方法是:對混合產品中私人產品部分的需求曲線進行橫向相加,再對混合產品中公共產品部分的需求曲線進行縱向相加,最後對混合產品私人產品部分的需求曲線和公共產品部分的需求曲線進行縱向相加,便可取得對混合產品的需求曲線
7、在混合產品的均衡分析中,求得了混合產品的需求曲線,並且如果邊際成本曲線MC給定,則其與混合產品需求曲線的交點E為均衡點,此時,均衡產出為Q※,均衡價格為P※,則下列關於P※的表述正確的是:由混合產品中私人產品部分市場價格PX和消費者對公共產品部分的支付意願r共同組成
8、下列關於威克塞爾-林達爾均衡的表述中,正確的是:由於是兩個政黨討價還價的結果,因此,威克塞爾-林達爾均衡是帕累托最佳配置
9、在威克塞爾-林達爾均衡中,消費者A和B最後都同意公共產品的產出水平為G*,消費者A願意承擔的稅收份額為h*,假設消費者A原來只願得到公共產品G1,承擔稅收份額為h1;而消費者B只願得到公共產品G2,承擔稅收份額為1-h1。現在的均衡只不過是一個妥協的結果,則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消費者A和消費者B都得到公共產品G*,消費者A承擔稅收份額為h*,消費者承擔稅收份額為1-h*
1、公共支出是下面哪一項的成本:政府行為
2、公共支出的首要原則是:量入為出原則
3、下列不屬於無償性公共支出的是:公用基礎設施建設
4、下列支出形式中,不以利於有償性公共支出的是:教育部門支出
5、下列支出不屬於消耗性公共支出的是:財政補貼
6、下列選項中,屬於可控性支出的是:國防支出
7、按支出的性質可將公共支出分為:消耗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
8、在預算管理的編制階段,應著重考慮的是:穩定
9、國民經濟預算收入部分除下述哪一項外採用權責發生制:個人所得稅
10、國民經濟預算的支出項目除下述哪一項外,按照權責發生制計列:轉移支出
1、公共收入按照管理許可權可分為: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
2、提出稅收具有再分配經濟性質的經濟學家是:薩繆爾森
3、設計稅收制度最重要原則是:公平原則
4、下列屬於間接稅的是:增值稅
5、內債和外債的區分標準是:發行的地域
6、下列公債中屬於不完全的國家信用活動是:強制性公債
7、下列不以利於公債發行條件的是:發行時間
8、公債利率的高低不受下列哪一項影響:發行的時間
9、下列哪項不是制約公債發行理的因素:公債發行方式
10、下列不屬於行政規費的是:結婚登記費 >結婚登記費
1、財政宏觀調控的目標就是實現:經濟穩定增長
2、財政需求調控過程中,主要運用的是:財政收支
3、在財政宏觀調控中財政增加或減少總需求會導致企業或居民減少或增加總需求的相反結果,這叫做:擠出效應
4、邊際傾向與邊際儲蓄傾向之和為:1
5、平衡預算乘數:恆等於1
6、下述不屬於經濟效應的是:乘數效應
7、下述不屬於財政政策工具的是:投資
8、財政政策用於減輕或消除通貨膨脹時,通常稱為:緊縮性財政政策
9、從各國的經濟實踐來看,特別是60年代以來,實現微觀財政政策目標的政策的措施主要有:稅收支出政策
10、調整微觀經濟活動的地 :財政補貼
1、因對公共選擇理論的傑出貢獻而獲得1986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是:布坎南
2、如果一個社會的人們根據既定的規則,就一種或多種公共產品的供給問題(以及相關的資源配置)達成協議,就取得了:政治均衡
3、為了從政府手中得到壟斷利益而從事和採取的活動稱為:尋租
4、在西方政治制度下,經濟學家認為政黨追求的是:選票最大化
5、公共選擇理論中,把對提案持中間立場的投票人,稱為:中間投票人
6、投票悖論又稱為:阿羅悖論
7、全體一致同意規則的優點在於它能夠實現同:帕累托最優
8、公共選擇理論是對下述何種決策活動的經濟學研究:非市場決策
9、下面哪一個因素不是導致公共機構提供公共產品低效率的因素:缺乏市場競爭約束
10、下面哪一個因素不是政府擴張的原因:經濟迅速增長的需要
二、多選
1、現代市場經濟中,對資源配置具有調節作用的有:A市場 D政府
2、公共部門的介入對經濟運行: B有消極作用 C有積極作用
3、公共經濟學的理論方法和分析工具包括:A官僚政治政府的分析方法 B公共選擇理論的分析工具 C帕累托原理 D數理經濟學分析技術
4、要達到怕累托標准,必須滿足的條件有:A交換和生產的總體效率條件 B交換效率條件 C邊際產品條件 D生產效率條件
5、主張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均為福利經濟學研究內容的本文經濟學家有:B庇古 D薩繆爾森
6、人們可以用來衡量社會不公平程度的工具有: B洛倫茨曲線 D基尼系數
7、下列有助於外部效應內部化的有:A出台專利制度 B界定產權 C對造成環境污染的工廠課以一定的稅收 D提高耗資巨大的公路收費標准
8、下列敘述正確的有: C交易過程中,如果交易雙方所掌握的各種信息的不對稱狀況出現在交易行為之前,則往往產生逆向選擇問題 D交易過程中,如果交易雙方所掌握的各種信息的不對稱狀況出現在交易行為之後,則往往產生道德風險問題。
9、對經濟波動具有自動調節作用的財政政策工具有: B社會保障支出 D累進所得稅
10、為適應混合經濟的發展,蒺繆爾森對下述哪些理論進行了綜合:A新古典經濟學 D凱恩斯經濟學
1、公共產品的特徵包括:A非排他性 D非競爭性
2、公共產品消費的非排他性包括:B在技術上不能把其他消費者排除在外 C在技術上能把其他消費者排除在外,但在經濟上不可行
3、公共產品的非競爭性是指任何人對公共產品消費者不影響其他人,其原因有:A消費者的增加不增加提供公式產品的生產成本 B消費者的增加不對其他消費者產生擁擠
4、純粹公共產品在現實中很少見,在純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之間,還可分為擁擠性公共產品、俱樂部公共產品、准公共產品、公共資源,其分類的標准有:C產品消費的非排他性 D公共產品消費的非競爭性
5、如某產品沒有非競爭性,但有非排他性,則該產品為:A公共資源 B擁擠性公共產品 C俱樂部產品 D准公共產品
6、如某產品具有非競爭笥,但具有排他性,則該產品為:C俱樂部產品 D准公共產品
7、關於擁擠性公共產品隨著消費者人數增加的結果,下述表述正確的有:A人均收益遞減 D人均成本下降
8、在公共產品均衡的布坎南模型中,對一定消費者規模,隨俱樂部產品數量增加的結果,下述表述正確的是:A人均收益遞增,邊際人均收益遞減 B人均收益遞增,人均也遞增 D邊際人均收益遞減,邊際人均成本不變
9、關於准公共產品均衡的結果,下述表述正確的有: B當具有正外部性時,邊際社會收益大於邊際私人收益 C當具有負外部性時,邊際社會收益小於邊際私人收益
10、在公共產品的一般均衡中,要在消費者A的可能性曲線TT上找到一點M,使其達到效用最大化,則關於這一點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確的有::A既是曲線TT與消費者A無差異曲線睥切點,也是曲線TT的最大值 B既不是曲線TT與消費者A無捲曲曲線的切點,也不是曲線TT的最大值 D不是曲線TT與消費者A無差異曲線的切點,但是曲線TT的最大值
1、公共支出的分析有:A結構分析 B總量分析
2、公共支出的原則有:A公平原則 B效益原則 C量入為出原則 D統籌兼顧原則
3、下列屬於積累性公共支出的有:A基本建設支出 B科技三項費
4、按價值構成可以將公共支出分為:A補償性支出 C積累性支出
5、影響公共分類支出的因素主要有:A、GDP總量 B公共收入總量 C社會經濟制度 D經濟發展水平
6、影響公共分類的因素有:A國家職能的擴大 B社會福利事業的擴大
7、衡量公共支出規模的指標主要有: B絕對量指標 C相對量指標
8、下列屬於專用基金資金來源渠道的是:A特別捐稅的徵收 B自願繳款 C預算的撥款和補貼 D發行公債
9、加強預算管理的預算編制形式主要有:A零基預算 B專用基金 C業績預算 D復式預算
10、專用基金按照其用途進行分類,主要有:A經濟調節基金 D社會保障基金
1、公共收入的具體形式包括:A稅收收入 B債務收入 C國有資產收益 D公共收費收入
2、公共收入的原則主要有:A受益原則 D支付能力原則
3、根據徵收對象,稅收分為:A所得稅 B商品稅 C財產稅
4、下面屬於課稅權主體的有:A本國政府 B外國政府 C中央政府 D地方政府
5、從本質上看公債和稅收有如下哪幾個區別:A包含的交易成分不同 B負擔的歸宿時期不同 C經濟效應不同
6、按照發行的性質不同,公債可分為: B強制性公債 D自願性公債
7、根據債務本位的不同,可將公債分為: B貨幣公債 C實物公債 D折實公債
8、公債的下列發行方式中,能引起通貨膨脹的有: C央行購買 D商業銀行利用創造信用方式購買
9、下列不易引起通貨膨脹的公債種類有: B不可交易公債 C長期公債
10、公債發行的原則有:A景氣發行原則 B穩定市場秩序原則 D節約便利原則
1、財政乘數包括:A政府支出乘數 C政府稅收乘數 D平衡預算乘數
2、課征關稅的目的有: B籌集財政收入 C保護民族經濟 D促進對外貿易
3、公債的特點包括:A有償性 B靈活性 D自願性
4、財政政策的目標包括下面哪幾項:A國際收支平衡 B收入均等 C物價穩定 D經濟增長
5、外債的功能包括:A平衡國際收支 D經濟增長
6、能主要起到內在穩定功能的稅種有: C個人所得稅 D公司所得稅
7、開放經濟條件下的宏觀調控手段有:A關稅 C外債 D對跨國所得和財產的課稅
8、能主要起到內在穩定功能的公共支出項目有: B失業救濟金 C農產品支持價格 D各種福利支出
9、在三元經濟下國民收入決定模型中,從總供給角度看,國民收入是下列哪幾項的和: B消費 C稅收 D儲蓄
10、非自決財政政策的內在穩定程度或對經濟的控制力量於下述哪幾個因素: B個人所得稅和公司所得稅的起征點 C稅率的累進程度 D轉移性支出的規定條件
1、選民是否投票,主要取決於下面哪向個密切相關的因素:A其參加投票的收益與成本 B利益集團的壓力 C通過投標獲得一種履行義務和責任的心理滿足 D其投標對公共選擇發生影響的可能性
2、阿羅的假設不包括下面哪幾個選項: B隱瞞偏好 D穩定偏好
3、以生活在同一個社區內的公民為例,用腳投票原理中哪幾個假設在各自目標不相抵觸的地區有意義:A所有公民具有完全的流動性
4、公共機構的制度設計中存在難以避免缺陷,主要表現在:A無產權約束 B調度壟斷 C考核指標模糊 D監督困難
5、尋租的社會成本包括:A降低資源的配置效率 B尋租活動中浪費的資源 D由經濟尋租引起的政治尋租而浪費掉的資源
6、人們在投標過程中經常不能真實地反映自己的偏好,這可能有下述哪幾種情況:A隱瞞偏好 B策略性投資 C無意參與投標 D偏好的強度差異
7、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存在兩種基本的決策類型分配是:A市場決策 C公共決策
8、現代國家中,國家機構及其職能膨脹的原因是:A公共行動費用的分散性 B利益分配的集中性
9、尼斯卡寧提出的引入市場力量,提高政府效率的幾個措施分別是:A在地方政府將引入競爭機制 B在政府內部重新確定競爭機制 C在高層行政管理者中實行發揮個人利益積極性的制度
10、繆勒將尋租分為三種類型,它們分別是:A通過政府管制的尋租 B通過關積和進出口配額的尋租 D在政府合同中的尋租
三、判斷。
1、100多年前,麗格納預言:在政府執掌的國家公共部門在工業化完成之後,其數量和比例都會出現內在擴大趨勢,公共支出不斷膨脹。×
2、當前,亞當斯密抽崇尚的自由市場競爭配置資源的經濟形態完全發生了變化。
3、傳統財政學主要研究政府財政收支本身的問題,而公共經濟學主要研究政府財政收支對資源配置效率和社會福利變化的問題。√
4、根據社會福利的確定值和總效用可能性曲線,可以求解出現有生產技術能力條件下的最大社會福利。×
5、壟斷的形成必定會對市場經濟運動的效率產生損害。×
6、每人部門不可能參與公共物品的生產。×
7、在運用洛倫茨曲線測度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時,如果出現兩個不同的分配所對應的曲線,且兩條曲線相交,那麼很難對這兩個分配的不遠行程度做出比較。√
8、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以來,干預主義理論一直在政府經濟政策的指導思想中占據著主導的地位。×
9、公共支出不僅能夠對資源配置產生影響,也能夠調節收入分配和促進穩定。√
10、在一種狀態下,任何人都能在不使另外一個人的境遇變壞的情況下,使自己的境況變好,那麼這種狀態就是帕累托最優狀態。×
1、根據公共產品的特徵,可對不同公共產品進行分類,如果一看就知道它具有非競爭性,則該產品肯定不是純公共產品。√
2、根據公共產品的特徵,可對不同公共產品進行分類,如果一看就知道它不具有非競爭性,則該產品肯定是純私人產品。×
3、如某產品既沒有非競爭性,又沒有非排他性,則該產品肯定是純私人產品。√
4、如某產品既沒有非競爭性,又沒有排他性,則該產品肯定是純私人產品。×
5、如某產品有非生,且排他在技術不可行或產品分割不綠洲,則該產品是純公共產品√
6、地方性公共產品對公共產品的消費者來說都能夠得到相同的滿足。×
7、公共產品的庇古均衡是指每人從公共產品中獲得的邊際收益等於為獲得該公共產品而繳納的邊際稅收。×
8、在公共產品局部均衡中要得到公共產品的市場需求曲線,只需把一定價格下個人需求的數量進行加總。×
9、在公共產品達到一般均衡時,社會生產可能性曲線FF的斜率等於消費者B給定無差異的斜率與消費者A消費可能性曲線的斜率之和。√
10、公共產品的威克塞爾-林達爾均衡是一個納什均衡。√
1、公共支出就是政府行為的成本。√
2、公共支出按照經濟性質可分為有償性支出和無償性支出。×
3、公共支出按照價值構成可分為消耗性支出與轉移性支出。×
4、轉移性公共支出並不反映公共部門佔用社會經濟資源的要求。√
5、可控性支出不受法律和契約的約束,可由政府部門根據需要分別加以決定和增減。√
6、政府采購也具有商業性的特點。×
7、公共支出規模的絕對量指標反映了在全社會創造的財富中由政府直接支配的數額。×
8、成本效益分析法最關鍵的步驟就是准確地測算各備選方案的成本和收益。√
9、中央專用基金歷史、數量和種類都遠超過地方專用基金。×
10、多年預算一般不經過立法機關批准通過,因而沒有法律性。√
1、公共收入是指政府為履行公共職能,滿足公共支出的需要,依據一定的權力原則,通過國家財政籌措的所有資金的總和。×
2、公共收入按管理許可權可分為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按收入的穩定程度可分為預算內收入和預算外收入。×
3、公共經濟則以政府對資源為主要特徵,受制於政府的財政收支活動和市場主體相應的博弈活動。√
4、負稅人就是納稅人。×
5、稅種是稅制設計的中心環節。×
6、累進稅率優點是能夠適應納稅人的負擔能力,稅收負擔較為合理。√
7、瓦格納的稅收原則是在側重於財政政策需要的同時,特別強調社會政策性稅收在改變財產、所得分配不公平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8、征稅對象是稅制的核心要素,是區分不同稅種的主要標准。√
9、稅收與價格的關系,稅收可分從量稅和從價稅。×
10、征稅對低收入階層消費的影響比對高收入階層的影響較大。√
1、財政是一種政府行為,在調節社會總供給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2、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主要通過政府支出和稅收即政府預算來實現。√
3、適度增加公債發行是好的,但是公債發行規模過大也會產生消極後果。√
4、公債的發行可以為民間部門投資提供更多的機會並引導資金流向,這叫做公倆的「擠出效應」。×
5、中國鏡條件改善,說明該國在國際貿易中獲得的利益比例增加。√
6、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內容是:增加政府支出和政府稅收。×
7、消除經濟周期波動需要依靠非自決財政政策的內在穩定作用和強有力的自決財政政策的緊密配合。√
8、微觀財政政策是指通過調節微觀經濟主體的行為,解決微觀經濟行為主體的刺激總量和資源配置問題。√
9、邊際稅率越低,累進程度越大,稅收對收入的抵制就越強,穩定的作用敢就越大。×
10、取得轉移性支出的規定條件越高,轉移性支出水平越高,穩定的作用就越大。×
1、帕金森定律指出:當政府的工作量增加昌,政府機構及其人員的數量總是按同一速度增長。×
2、公共選擇理論的淵源是義大利財政學派和英國經濟學家庇古的福利經濟學。×
3、公共選擇理論是從實施政分析的角度出發,以經濟人為基本的假設前提,基本分析方法是微觀經濟學的成本效率分析法。√
4、與私人部門相比,官僚在追求個人利益的自製程度和所受到的制度約束都高於前者×
5、公共選擇理論認為,官僚行為結果的最突出表現是個人利益最大化。×
6、利益集團是指一些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組成的、對政府決策能夠施加影響的團體。√
7、尋租的政治效應表現在:尋租不令會和詣,還會引起收入差距擴大。×
8、政府創造壟斷會造成社會損失,但只要撤消,就會及時挽回損失。×
9、有如外部性被看成是市場失靈的一個重要原因一樣,內部性被認為是政府失靈的一個基本原因。√
10、設置過多的企業管理許可權(如政府審批)導致市場失靈。×

⑵ 譚崇台《發展經濟學概論》課後習題答案

現代的經濟發展理論,興起於20世紀40年代末,以後逐漸形成一門學科,稱為發展經濟學,它以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問題為研究對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殖民體系趨於瓦解,亞、非、拉美三洲廣大地區的殖民地和附屬國紛紛在政治上走向獨立,在經濟上各自選擇不同的道路和方式謀求發展,因而在世界上出現了眾多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的自然、社會和經濟條件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它們原有的社會經濟特徵基本相似,經濟上所顯示的殖民地烙印大致相同,所處的國際環境無大差異。因此,它們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必然面臨著許多共同的問題,得到許多類似的經驗和教訓。如何從這些問題、經驗和教動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使復雜的現象得到理論的解釋,使政策措施得到理論的指導,是發展中國家提交給經濟學界的任務。

⑶ 誰有技術經濟學概論第三版的答案

技術經濟學概論(第三版)(吳添祖)習題答案.pdf

我已經下載。請告知郵箱。

⑷ 陳立文,陳敬武主編《技術經濟學概論》課後題答案誰有

第三章的答案

⑸ 技術經濟學概論 陳立文 第二版 答案 急

主要內容相差不太大的,看你需要規定讀哪本書,就讀哪個了。

⑹ 技術經濟學概論課後答案(第三版).p

某公司有四個相互獨立的技術改造方案。i。為10%, 有關參數列於下表,假定資金限額為400萬元,應選擇哪些方案?

⑺ 求助:誰有仰恩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系《世界經濟概論》精品課程組《世界經濟概論》習題的答案啊急需!!

第1章 世界經濟形成的基礎與歷史沿革
1.怎樣認識世界經濟與國際經濟的聯系與區別?
答:(1)世界經濟的含義
世界經濟(World Economy)是各國(地區)經濟走向市場化、國際化和全球化過程中形成的、在世界范圍內進行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的體系。或者說,世界經濟是指世界各國和地區經濟在國際分工、世界市場的基礎上,通過商品和各種生產要素的國際流動而相互聯結、相互依賴和相互滲透的有機整體,是超越於民族國家界限的全球經濟體系。
(2)國際經濟的含義
國際經濟(International Economy)是指各國之間發生的經濟關系。國際經濟以國家為出發點和單位,體現國與國之間的分工,商品交換,資本、技術和勞務交流等的經濟關系。
(3)世界經濟與國際經濟的聯系
①歷史同步性。兩者都要求國與國的聯系密切,都以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為前提。
②共同主體。兩者都以國家為共同主體。
③兩者都超越單一國家之上,受到如國際價值/價格規律等共同經濟規律的支配。
(4)世界經濟與國際經濟的區別
①主體不同。相對於國際經濟,世界經濟主體還包括民族國家、跨國公司、國際經濟組織等。
②對象不同。世界經濟研究對象為全球性經濟問題;國際經濟研究對象為國際經濟關系。
③抽象層次不同。相對於國際經濟,世界經濟更為抽象。
④存在的歷史時期不同。國際經濟是以民族國家國民經濟的存在為前提的,沒有國家關系就沒有國際經濟關系,國際經濟將隨著國家的消亡而消亡;世界經濟作為全球性的經濟實體,即使在國家消亡之後,仍將繼續存在和發展下去,所改變的只是這一經濟實體的性質、形態和結構。
……
4.戰前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答:17世紀以來,世界經濟格局不斷發生變化,世界經濟中心不斷轉移。其中,世界經濟格局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各類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力量對比關系和利益制衡狀態;世界經濟中心是指在世界經濟發展和運行中具有核心地位和火車頭作用的國家或國家集團。戰前世界經濟格局發生的變化主要有:
(1)英國取代荷蘭成為世界經濟中心
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第一個稱雄世界的是荷蘭。在17世紀中葉,荷蘭成為當時歐洲最大的殖民強國。然而,依靠商業資本建立起來的經濟優勢和世界霸權地位是不牢靠的,很快荷蘭讓位於繼起的工業資本強大的英國。
從15世紀末到18世紀末這300年間,英國的社會經濟經歷了深刻的變化,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通過「圈地運動」實現了對農民的徹底剝奪,從而基本上消除了農業中的封建制度和小農經濟,為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勞動力和國內市場。
②以毛紡織業為主的工場手工業得到了大力的發展,為過渡到機器大生產准備了必要的物質技術條件。
③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為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前提。
④英國先後戰勝荷蘭等競爭者,取得了海上霸權和世界貿易中心的地位。
⑤以印度和北美為中心的殖民擴張、殖民掠奪和奴隸貿易開辟了國外市場,掠取了巨額財富,積累了為發展資本主義大工業所必需的充足的貨幣資本。
盡管從19世紀後半葉起美國、德國和日本等後起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發展速度上已超過英國,英國在世界工業中的比重不斷下降,並在工業生產總值和一些主要工業品產量上被美國和德國所超過,但其在世界金融、貿易、海運以及傳統出口工業品生產方面,仍處於領先地位,仍是世界金融中心。英國的世界經濟中心地位,維持了18世紀到19世紀兩個世紀之久。
……
第2章 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與世界經濟的新發展
1.怎樣理解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和內涵?
答:(1)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的一個過程和一種狀態。經濟全球化是以當代科技革命、市場經濟和跨國公司的大發展為驅動力,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投資、國際交通和通信的大發展,以及國際間人口的遷移,使生產要素在世界范圍內大規模流動,使企業生產的內部分工擴展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優化組合和優化配置,從而使各國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狀態和過程。
(2)經濟全球化的內涵
經濟全球化的內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①經濟全球化是經濟范疇和歷史范疇的統一;②經濟全球化是一個與時空相聯系的概念;③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資本及其載體擴張的全球化;④經濟全球化是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其結構中存在著多種不對稱。
……
5.經濟全球化對國家主權和世界格局發生了什麼影響?
答:(1)經濟全球化對國家主權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使國家主權受到沖擊,相互協調成為時代主旋律。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傳統的國家主權內容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原本是一國獨有的權利,日益成為國際社會共同擁有的權力。各國的經濟活動越來越多地遵循國際條約、協定、規范和慣例來運作;跨國公司在各國經濟生活中地位的提高,使國家對產業政策的干預作用在減弱。在國家存在的情況下,出現了主權讓與,但是它是以對等為原則的。當今世界各國都是擁有主權的獨立國家。共享是讓與的前提,沒有共享也就不會有讓與。經濟全球化迫使各國把二者結合起來,出現了相互協調,使它逐步成為各國處理對外經濟貿易關系的基石。隨著烏拉圭回合談判的結束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和運行,協調管理貿易政策在國際上和各國貿易政策中開始成為主流。
……
第12章 中國的經濟改革與發展
1.中國為什麼將對外開放定為基本國策?
答:中國將對外開放,利用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定位為基本國策。這是由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徵和中國的國情決定的。
社會主義不論是作為一種科學的先進的思想體系,還是作為一種超越於資本主義的先進的社會制度,其本質特徵之一是開放性。從經濟上說,社會主義是建築在現代機器大工業的先進生產力基礎上的,而現代機器大工業本身是超越國界的社會化大生產,是面向世界的;從文化上說,社會主義是建築在吸納世界上一切先進文化和文明基礎上的,是開放的。因此,社會主義國家決不能自我封閉,封閉是與社會主義的本質不相容的。
像我國這種在經濟比較落後的基礎上誕生的社會主義國家,最根本的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為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發展和社會主義原則的實現奠定物質基礎,更不能自我封閉,更需要對外開放,向先進的國家學習,吸納他們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我國雖然地大物博,但在經濟發展上面臨著人口和資源的巨大壓力。中國是個資源短缺的國家,需要利用國外資源。因此,從各個角度來說,中國必須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大力發展和拓寬對外經濟關系,融入世界經濟之中。
……
5.試述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答:(1)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這種歷史趨勢,給後進的中國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和充分利用後發優勢提供了歷史性機遇。中國改革開放30餘年來的歷史充分的證明了這一點。今後,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更加充分地利用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的機遇,為經濟現代化建設事業營造更加寬廣的外部空間和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經濟全球化給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是貿易、金融自由化的過程,從而是國際競爭加劇的過程。中國在國際競爭的一些領域和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在總體上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還將處於劣勢,這使得中國在發展經濟和提高國際競爭力上比其他國家面臨更為嚴峻的形勢和更為艱巨的任務。

⑻ 急求(資源經濟學概論) 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有一個正確的答案,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寫在題乾的括弧內。每小題1分,共10分)
1.魏晉南北朝佛家教義的流行前期為主的是( )
A.般若學 B.涅盤學
C.禪宗 D.密宗
2.中國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礎是( )
A.血緣 B.地緣
C.親親 D.同門
3.中國古代專制時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層的組織形式是( )
A.什伍里甲制度 B.郡縣制度
C.戶籍制度 D.宗法制
4.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初具規模的封建法典為( )
A.《刑書》 B.《法經》
C.《秦律》 D.《湯刑》
5."以物比德"屬於( )
A.整體思維 B.倫理思維
C.辨證思維 D.類比思維
6.佛教的創始人是( )
A.張道陵 B.葛洪
C.釋迦牟尼 D.孔子
7.中國封建倫理規范的最高法則為( )
A.三綱 B.五常
C.五倫 D.十教
8.在現代中國的56個民族中,除漢族外,有代表自己語言文字的民族有( )
A.24個 B.25個
C.26個 D.27個
9.有歷史記載的從事漢字規范的第一人是( )
A.炎帝 B.黃帝
C.倉頡 D.孔子
10.歷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領導的正字運動是秦代的( )
A.《說文解字》 B."書同文"
C."文字神賜" D."聖人造字"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有二個至五個正確的答案,將所有正確答案的序號寫在題乾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漏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16分)
1.在商代,宗教崇拜的對象大體有( )
A.佛 B.上帝 C.超自然神
D.天地神祗 E.祖先神
2.察舉是一種由下向上選拔官吏人才的制度,其中最著名的三科為( )
A.孝廉 B.茂才 C.秀才
D.賢良方正文學 E.探花
3.古代中國政治生活中的頭等大事是( )
A.嫡長子繼承製 B.宗族祭祀 C.軍事討伐
D.宗法體系 E.家族血緣
4.下列屬於庶族平民禮俗的有( )
A.三月三 B.七月七 C.春節
D.清明 E.端午
5.古代關於天人關系的觀點有( )
A."天人合一" B."天人感應" C."天人交勝"
D."天人之分" E."重天輕人"
6.中國戲曲的角色分為( )
A.生 B.旦 C.凈
D.末 E.丑
7.唐代最盛行的舞蹈為( )
A.健舞 B.軟舞 C.字舞
D.花舞 E.馬舞
8.下列觀點中,反映中國古代審美觀念的是( )
A.詩言志 B.尚意追求 C.中和之美
D.尊崇自然 E.樂以教化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6分,共24分) 1.文化現象
2.《神滅論》
3.本草之學
4.中體西用論
四、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1.簡述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發展的大勢。
2.簡述傳統儒家倫理學說對法律制度的影響。
3.簡述中國日常生活的文化習慣。
五、論述題(每小題13分,共26分)
1.試述中國古代科舉制的特點及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2.試述中國古代藝術致用精神的內涵及具體表現。

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中國文化概論試題參考答案
課程代碼:10007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A 2.C 3.A 4.B 5.D
6.C 7.A 8.A 9.C 10.B
二、多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6分) 1.CDE 2.ABD 3.BC 4.ABCDE 5.ACDE
6.ABCE 7.AB 8.BCD
三、名詞解釋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1.指人類文化發展過程中呈現出的某種外部狀態和聯系。具有個別、具體、可直接觀察和經驗性等特點。
2.佛教在中國的流行,必然地與中國固有的社會秩序、文化倫理產生矛盾和沖突。南朝時最富有觀念論色彩的是神滅論的爭論。這場爭論以范縝的《神滅論》最著名。范縝本著道家自然主義的哲學觀反駁佛教,主張形盡神滅的理論,具有深遠的影響。
3.我國葯學理論的出現是在西漢時期,當時出現"本草"一詞,將葯學作為醫學的一個分支,所以,中國古代的葯學,又稱"本草"之學。其主要內容為記述各種葯物的名稱、性狀、功能、主治、產地及採集、加工、保存等知識。著名的有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4.這是19世紀末以來中國文化發展中具有影響力的思潮。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縮略,是中國近現代洋務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張和基本理論。"中體西用"論主張以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為"本",吸收西方科學技術和具體文化為"用",從而達到復興中華的目的,但在中西文化沖突中力圖保持中國傳統文化的本體或主導地位,這是它的失誤。
四、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1.(1)北方民族大舉的內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規模南移,其結果是民族的大融合。(2)對南方大規模的開發。(3)佛教的廣泛傳播,給固有的中國文化注入了許多新的精神因素。
2.以儒家倫理學說作為立法的指導思想。具體表現為一是以"三綱"為核心的封建禮教作為立法指導;二是貫穿"德主刑輔"、"明刑弼教"的精神,以德為主,德刑並用是統治者所倡導的統治方法;三是通過引經斷獄、引經注律等方式使儒家經典法典化。
3.(1)血緣社會的禮俗美德。以血緣家族共同體為基礎,結合地緣關系和社緣關系,形成集體觀念和行為事象,營造親睦祥和的氣氛。
(2)人情社會的公益傳統。如富有同情心和犧牲精神、樂善好施等。
(3)耕讀社會的奮斗精神。由於適應中國農業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水平,在社會各基層中,耕讀成了一種社會理想,也成了一種進己途徑。
五、論述題(每小題13分,共26分)
1.科舉制是由皇帝親自主持,以分科考試形式錄用人才的取士制度。一般以大業三年(607年)進士科的設置作為科舉制的開始。其特點有:一是士人自由報名應試,應考者不論出身、地位、家業,不必由官員舉薦;二是考試定期舉行;三是嚴格考試 ,錄取與否以考試成績為標准。
影響:(1)科舉制培育與維系了中國傳統文化。科舉制將儒家思想全面推進到社會各層面,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核心;科舉制強化了讀書尚文的文化傳統,促進了學校教育的發展。造就了大批優秀的文化人才。(2)科舉制也制約和局限了中國文化的發展。科舉制耗費了士人幾乎全部的精力,讀書作官成為知識階層的最終目標,造成傳統文化畸形發展;科舉制極端維護了專制王權。在專制王權的高壓下,科舉制蛻變為扼殺人才的工具。
2.在儒家思想的哺育下,中國古代藝術中的不少藝術形式都有著深厚的現實主義傳統,帶有鮮明的服務於現實的致用精神。詩歌、文章、音樂等把道德教化作為重要的審美標准和價值尺度。主要的觀念有:
(1)"詩言志",基本含義是說詩歌是用來表達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種藝術形式。這一命題強調的是詩歌的社會功用,特別在儒家的詩教觀念中,詩歌對社會政治的干預更重於個人情感的表達。如《詩經》。
(2)"文以載道"是宋代古文家周敦頤提出來的,認為寫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揚儒家的仁義道德和倫理綱常,為封建統治的政治教化服務,強調文章要服務於社會。
(3)樂以教化。中國古代音樂歷史悠久,並且很早就與道德教化聯系在一起。孔子認為,樂和禮一樣,都具有一定的道德規范作用,只有加強禮樂教化才能使百姓有規可依。這種功利主義音樂觀對後世儒家的音樂思想具有重要影響。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後的括弧內。

1.進到「文化」,人們常常引用「聖人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語出自( )
A.《論語》 B.《易》
C.《荀子》 D.《禮記》

2.在中國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國處於世界最大的歐亞大陸的東部,東臨浩翰的( )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3.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個條件是( )
A.人文環境 B.地理環境
C.生活環境 D.自然環境

4.重農主義是為保護小農而打擊工商業的一種國家觀念。我國重農主義觀念起於( )
A.西周 B.東周
C.漢朝 D.明朝

5.中國文化的鼎盛時代是在( )
A.先秦時期 B.秦漢時期
C.魏晉南北朝 D.隋唐兩宋

6.傳說車的發明者是( )
A.黃帝 B.高車部
C.魯班 D.伏羲

7.我國古代著名的法醫專著《洗冤錄》的成書時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中國傳統政治制度中,將郡縣制度推向全國的是( )
A.西周 B.戰國
C.秦朝 D.唐朝

9.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初具體系的封建法典是( )
A.鄭國子產《刑書》 B.魏國李悝《法經》
C.《秦律》 D.漢《九章律》

10.中國傳統的哲學觀念中,提出「中庸」這一價值原則的是( )
A.老子 B.莊子
C.墨子 D.孔子

11.中國古代教育的總體目標集中反映在( )
A.《論語》 B.《孟子》
C.《禮記·大學》 D.《荀子·勸學》

12.在現代中國的56個民族中,除漢族外,有代表本民族語言的文字的少數民族達到( )
A.24個 B.20個
C.16個 D.12個

13.在近代否定漢字的主潮中,明確提出漢字與拼音文字優劣互補主張的學者是( )
A.章炳麟 B.吳稚暉
C.魯迅 D.錢玄同

14.「五四」以後的20年代,主張「儒學復興論」的代表人物是( )
A.賀麟和馮友蘭 B.梁賴溟和熊十力
C.唐君毅和牟宗三 D.余英時和杜維明

15.對西方文官制度產生過很大影響的中國古代制度是( )
A.宗法制 B.監察制度
C.科舉制度 D.法律制度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選項中有二至四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乾的括弧內。多選、少選、錯選均無分。

16.中國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文化成就表現在( )
A.土地的開墾 B.水利的興修
C.運河的開鑿 D.沙漠的治理

17.秦朝統一王朝政治下,最高統治者稱皇帝,其下有「三公」,即( )
A.丞相 B.太尉
C.尚書 D.御史大夫

18.下列選項中,體現魏晉南北朝文化大勢的有( )
A.文化的動盪與混亂
B.民族大融合的「漢化」與「胡化」
C.南方的開發與新的經濟文化區的出現
D.三教鼎立互相激盪

19.在中國古代科技文化瑰寶中,孫思邈編寫的醫學著作有( )
A.《針炙甲乙經》 B.《千金要方》
C.《千金翼方》 D.《傷寒雜病論》

20.下列選項中,體現中國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倫理學說作為立法指導思想這一文化特色的有( )
A.天人合一,觀物比德
B.以「三綱」為核心的封建禮教指導立法、司法
C.以德為主、德刑並用
D.引經斷獄、引經注律

21.中國傳統禮俗規約的特點有( )
A.等差性 B.調和性
C.規范性 D.唯一性

22.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 )
A.仁愛孝梯 B.謙和禮讓
C.重義輕利 D.真誠有信

23.下列哪些方言屬於現代漢語七大方言之一( )
A.北方話 B.南方話
C.客家話 D.吳語

24.傳統的漢字教學包括( )
A.識字教學 B.寫字教學
C.句子訓練 D.作文訓練

25.下列選項中,與漢語漢字有關的民俗事象有( )
A.對聯 B.字謎
C.預言 D.姓名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26.廣義文化

27.新石器時代

28.攤丁入畝

29.宗法制

30.語言崇拜

四、判斷改錯題(本大共題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判斷下列命題正誤,正確的在其題乾的括弧內打「√」,錯誤的打「╳」,並改正。

31.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是上層文化精華的薈萃。( )

32.夏是我國第一個皇朝,時間約從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7世紀。( )

33.科舉制是由宰相主持,以分科形式錄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

34.語言文字的文化特徵表現為:語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載體。( )

35.漢字藝術的中和之美就是將各種變化的因素協調於一個圓圈之內,達到穩定而又不失靈活的表觀形態。( )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36.簡述中國地理的整體性特徵。

37.簡述清朝時期文學巨大成就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8.簡述我國傳統的市商貿易活動的四種模式。

39.科舉制在中國歷史上的作用有哪些?

40.簡述20世紀中國文化三大主要思潮。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1.試論西周分封制實施的特點及其文化意義。

42.論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特徵。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概論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