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虧損

經濟學虧損

發布時間:2020-11-24 22:25:29

『壹』 微觀經濟學,壟斷性競爭在短期內虧損,長期應不應該繼續經營

首先,微觀經濟學按照競爭特性分為完全競爭和壟斷競爭,其中完全競爭的結果是價格等於成本;壟斷競爭指雖然具有大量的潛在廠商,但彼此提供的產品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對某一特定類別的消費者而言具有壟斷性,那麼針對這一部分消費者,廠商可以適當提高價格來賺取更多利潤,因此壟斷競爭產生的市場價格會高於成本。廠商應不應該繼續經營的問題不是由競爭決定的,而是由價格和企業成本決定的:如果價格大於平均可變成本但小於平均總成本,應該繼續生產,因為此時雖然虧損,但能彌補一部分固定成本;如果價格小於平均可變成本,則應該停止生產,因為每一單位的生產都帶來虧損;如果價格大於平均總成本,繼續生產會帶來利潤增加。

『貳』 虧損不低於折舊的經濟學觀點

經濟學中平均收益MR應不得高於平均可變成本AVC

解釋:

在如下的圖中,市場價格P1低於均衡價格P2,企業有虧損。這時,企業是否生產取決於平均可變成本AVC的狀況。價格P1所決定的需求曲線dd與AVC相交於E1,E1就是停止營業點。這就是說,當價格為P1時,所得到的收益正好抵償平均可變成本。因為短期中固定成本是不變的,無論是否生產都要支出,所以,只要收益可以彌補可變成本,企業就要生產。但如果價格低於P1,企業連可變成本也無法彌補,它就無論如何不生產了。這就是E1作為停止營業點的意義。停止營業點是由平均可變成本與價格水平決定的,在這一點上平均可變成本等於價格水平。在停止營業點有 P =MC=AVC。

『叄』 企業一旦出現虧損,是否意味著應當停產的問題為什麼(管理經濟學)

這個不是一虧損就停產的,具體可以參看下微觀經濟學/會計學給出的解釋。

虧損產品是指銷售收入不能補償生產成本的產品。虧損產品按其虧損性質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實虧產品,即銷售收入低於變動成本,貢獻邊際亦為負數。另一種是虛虧損產品,即銷售收入高於變動成本,能提供貢獻邊際。

虧損產品是否應當停產呢?如果是政策性的虧損產品,當然就不應停產;如果是營利性的產品,按照傳統的財務會計觀點: 既然是虧損產品(無論是實虧產品還是虛虧損產品),就應當毫不猶豫地停止生產。但是,依照現代管理會計的觀點,實虧產品不應繼續生產,因為這種產品的銷售收入低於變動成本,貢獻邊際為負數,生產越多,虧損就越多;而虛虧損產品之所以虧本,是因為提供的貢獻邊際還不足以彌補全部固定成本,如果停止生產,由於固定成本不變,虧損不僅不能減少,反而會增加,因此應當進行實證分析後,再做出決策。

例如:某企業2000年3月生產甲、乙、丙三種產品,其有關資料如損益表1。

可以看出丙產品虧損50000元,屬於虛虧產品(貢獻毛益為正數)。如該企業計劃當年要使月稅前利潤達到300000元,有人提出停產丙產品即可實現當年目標利潤,那麼事實是否如此呢?

一、差量分析法

差量分析法就是通過對兩個備選方案預期的差量收入與差量成本的比較,來確定方案的優劣的決策方法。當差量收入大於差量成本時,前一個方案優於後一方案;反之,後一個方案優於前一個方案;當差量收入等於差量成本時,兩方案在經濟上是等效的。

方案一:不停產丙產品。

方案二:停產丙產品。

差量分析如下:

不停產丙產品的銷售收入為4000000元;

停產丙產品的銷售收入為2200000元(即甲產品的銷售收入1000000+乙產品的銷售收入1200000)。

差量收入=不停產丙產品的銷售收入-停產丙產品的銷售收入=4000000—2200000=1800000元

不停產丙產品的總成本=甲、乙、丙三種產品的變動成本之和+甲、乙、丙三種產品固定成本之和=(600000+750000+1400000)+(250000+300000+450000)=3750000

停產丙產品的總成本=甲、乙產品的變動成本+甲、乙、丙三種產品固定成本之和=(600000+750000)+(250000+300000+450000)=2350000

差量成本=不停產丙產品的總成本-停產丙產品的總成本=3750000—2350000=1400000

差量收入—差量成本=1800000—1400000=400000>0

即:差量收入大於差量成本。

因此,應該以不停產丙產品的方案為決策方案,可以多為企業創造利潤400000元,若停產丙產品,會使企業減少利潤400000元,造成企業月全面虧損150000元。從損益表2可以分析看出。

是什麼原因造成企業全面虧損呢?是由於停產了丙產品,因為即使停止丙產品的生產,也並不能減少企業的固定成本,企業的1000000元固定成本照樣發生,它是企業的約束性固定成本,屬於不可避免成本,而且原來由丙產品負擔的固定成本450000元也轉嫁到甲、乙產品上,使得甲產品負擔的固定成本由原來的250000增加到454545元,乙產品負擔的固定成本由原來的300000增加到545455元,從而造成甲、乙產品分別虧損54545和95455元。造成整個企業虧損150000元。如果停止丙產品的生產,就會失去丙產品提供的400000元的貢獻邊際(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因而使企業的利潤減少400000元,因此,按照管理會計的觀點:只要虧損產品提供的貢獻邊際大於零且有銷路,就不應輕易停止生產,否則不但不能減少虧損,反而還會失去這種產品所提供的貢獻邊際,從而使企業利潤減少,甚至造成整個企業的全面虧損。(如果虧損產品的貢獻邊際小於或等於零,那麼就應該堅決停止生產)。如果不停止生產丙產品,雖然不能實現目標利潤300000元,但企業還是能實現利潤250000元(見損益表1)。故不應停產。

那麼,又怎樣才能實現目標利潤300000元呢?

二、保本銷售量分析法

如果丙產品的銷路不受限制,且有足夠的生產能力,那麼只要增產丙產品,使其達到保本銷售量,企業即可實現目標利潤。

保本銷售量是指企業在一定條件下處於不盈不虧時的銷售量。是固定成本與貢獻邊際的比率。

丙產品的保本銷售量=固定成本/單價-單位變動成本=450000/90-70=225000件

只要丙產品的產銷量達到22500件時,就可實現目標利潤300000元。可以通過損益表3予以證明。

如果丙產品盈利能力小而需要停產,空出的生產能力可用來生產其他產品,該方案是否可行呢?

三、機會成本分析法

在實際工作中,企業有限的資源不能同時用在多個方面,在決策時,只有把已失去的「機會」所能產生的收益(即機會成本)考慮進去,才能對所選方案進行全面評價,作出正確的決策。

例如:如果上例中丙產品停產,將閑置生產能力轉為丁產品。按生產能力看,可以年生產丁產品300000件,單價10元,單位變動成本7元。如果轉產丁產品,每年需要發生專屬固定成本150000元。根據市場預測,生產丁產品銷路不成問題。

生產丁產品每年可獲利的情況分析:

上面的機會成本是指選擇生產丁產品、而放棄丙產品的生產,所喪失的丙產品的貢獻邊際400000元。在決策分析時必須考慮進去。

可以看出,轉產丁產品,停止生產丙產品是可行的,它比生產丙產品每年可多創造350000元的利潤。轉產丁產品後,甲乙產品有關因素不變,企業的凈收益如損益表4。

因此丙產品停止生產,空出的生產能力可用來生產丁產品,只要該產品提供的貢獻邊際大於丙產品提供的貢獻邊際,則停產後轉產是可行的,從損益表4可以看出,轉產丁產品可使整個企業的稅前利潤達到600000元;否則,停產不可行。

(此答案系轉載,寫的很詳細,向原作者致敬!會計學解釋的很清楚,但有些不足就是對微觀經濟學的解釋不足,具體可以看高老先生的微觀經濟學,那裡有詳細的圖釋)

『肆』 為什麼企業虧損還要營業經濟學知識解答。急!!!

根據持續經營的基本前提,不能虧損就關著,營利就開著

『伍』 為什麼從財務會計角度看企業既不盈利也不虧損,經濟學家卻認為企業是虧損的

因為財務會計的角度是不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的,他是以歷史成本、公允價專值、重置成本來核算的,而屬資金的的時間價值是必然存在的,隨著時間的前進,資金如果他在面值沒有增加,說明他們就沒有投放到最合適的地方,那怕是存銀行活期還有個活期利率呢。光從這點看企業是不是就虧了活期利率呢

『陸』 微觀經濟學的完全競爭市場的生產決策問題,有關於利潤最大化點與虧損最小化均衡點的問題,急求答案

前兩個問題就是停業點的問題,平均變動成本等於價格時為停業點(相當於分界線)。價格高於平均變動成本時,不停業要好一些。
至於你之後問的那個問題,值得注意的是,該點的確是不停業(就是要生產),但此處生產就是指生產該點的產量,不是增加產量。根據你的表述,你錯在認為繼續生產能減小虧損,繼續生產是使你虧得能夠比你停業要少一點,根本不會減少虧損。生產和停業都要虧,只是生產虧得少一些。

基本步驟應該是:根據P=MR=MC決定產量,再觀察該點P與AVC(就是你們說的SVC)的關系。到目前為止,你就只有兩個選擇:生產P=MR=MC時的這個產量,或者不生產。這個題目中,P>AVC,所以生產損失小於停業損失。

『柒』 經濟學中虧損是否要停業

虧損不代表一定要停業,虧損也是一個企業發展中經常出現的現象就像盈利是一樣的,如果出現資不抵債的現象,項目轉移,接近破產的情況下有些企業可能會選擇停業或者申請破產等程序來結束正常經營。

『捌』 經濟學企業虧損的最小產量怎麼計算

規模報酬(Returnstoscale)變化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內部各種生產要素按相同比例變化時所帶來的產量變化。企業的規模報酬變化可以分規模報酬遞增、規模報酬不變和規模報酬遞減三種情況。例如,假設一座月產量化肥10萬噸的工廠所使用的資本為10個單位,勞動為5個單位.現在將企業的生產規模擴大一倍,即使用20個單位的資本,10個單位的勞動,由於這種生產規模的變化所帶來的收益變化可能有如下三種情形:(1)產量增加的比例大於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即產量為20噸以上,這種情形叫做規模收益遞增.(2)產量增加的比例小於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即產量為小於20噸,這種情形稱為規模收益遞減.(3)產量增加的比例等於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即產量為20噸,這種情形稱為規模收益不變.

『玖』 為什麼企業虧損還要營業經濟學知識解答。急!!!

這裡面關鍵的是對於虧損的概念理解,在西方微觀經濟學里,一個企業的成本是以機會成本計算的,你題中的虧損的意思是平均收益小於平均成本,而成本中有一部分是沉沒成本(會計賬戶里的固定資產或者長期股權投資什麼的),是企業建立伊始就投入的,這部分成本被一直計算在平均成本裡面。有的企業平均收益雖小於平均成本但是大於平均可變成本(就是扣除了沉沒成本的、後期投入的成本),所以企業現在雖然虧,但是有機會在幾年以後實現盈利。
舉個例子,小明買台機器壓面條花一萬元,第一個月買原料1000元,每包面條賣10元,賣了500包,收益5000元,。所以,小明第一個月虧了6000元(平均一包面條虧12元,平均收益小於平均成本),但是如果第二,三個月小明還是能達到同樣的收益,那麼在第三個月小明就可以實現當月盈餘。

『拾』 作業西方經濟學中為什麼完全競爭企業短期虧損時還要生產

全競爭條件下,短期生產可以看作是市場上有固定數量的企業,這些企業在既定價格下如何尋求他們的利潤最大化。在既定的生產規模下,不同市場的價格水平對產業的影響:

1.市場價格很高,並且平均收益大於平均總成本時,企業獲得超額利潤。如:當市場上雞蛋價格高於一斤5元,而養雞專業戶這時生產一斤雞蛋的平均成本為2元,他的平均收益也為一斤5元,根據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的利潤最大化原則,假設他選擇的最優產量為500斤,因為在這個產量上,他的邊際成本正好5元。所以,他的企業地短期均衡價格就為5元,短期均衡產量為500斤,他所獲得的超額利潤=(5-2)*500=1500元。這時若他的產量大於或小於500斤,他所獲得的利潤就都小於1500元,所以,1500是他在價格為5原始的最大利潤。
2.市場價格較高,並且平均收益等於平均總成本時,企業的經濟利潤為玲,只能獲得正常利潤。

3.市場價格下降,平均收益小於平均總成本,但仍大於平均總成本時,企業虧損,但還可以繼續生產。
4.當市場價格繼續下降,平均收益等於平均可變成本時,企業虧損處於生產與不生產的臨界點,即停止營業點。(若繼續生產。企業的全部收益你不全部的可變成本,而不能你不 任何固定成本。若不生產,他雖不必支付可變經濟成本,但固定成本仍然是存在的。所以,平均收益等於平均可變成本是企業生產與不生產的臨界點。
5當市場上價格下降為更低時,企業的虧損更大,作為理性的生產者,他將停止生產。

由上可知:完全競爭行業的短期均衡條件是:邊際收益=平均收益=價格=短期邊際成本。供參考。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虧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