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方經濟學作業答案
《西方經濟學》作業及答案
第一章 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與方法
1.1.下列學科哪個是西方經濟學的分支:( B ) A. 政治經濟學 B.微觀經濟學 C.國民經濟管理學 D.財務管理學 1.2.經濟學可以定義為:( D )
A. 政府如何干預市場 B.消費者如何獲得收入C.企業如何管理 D.研究如何有效地配置稀缺資源 1.3.經濟物品是指( B )
A. 有用物品 B.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B. 必須用貨幣購買的物品 D.稀有的物品 1.4.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有( D )
A. 生產什麼 B.如何生產 C.為誰生產 D. A.B.C都正確
詳情請見:http://wenku..com/link?url=16SBVMbB3GCvbRwbY1G__-w90L7-e-k1UGSzEzLV-5DFkTqOoxTBLNeBYwyVUFK
❷ 西方經濟學作業
解:1)把原函數變為:
公司X:Qx=200-(1/5)Px ; 公司Y:Qy=400-(1/4)Py
當銷售量Qx為100時,Px=500;當銷售量Qy為250時,Py=600
Ex= lim-(△Q/△P) *(P/Q)=-(dQ/dP)*(P/Q)=-(-1/5)*(500/100)=1
△P→0
同樣求得:Ey=3/5
2)當Qy為300時,Py=400
X的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為:
eXY=(△Qx/Qx)/(△Py/Py)=(△Qx/△Py)*(Py/Qx)
=[(100-75)/(600-400)]*(400/75)=2/3
3)設銷售收入函數為f(y),則:
f(y)=Py*Qy=Py*[400-(1/4)Py]=400Py-(1/4)Py^2
當f(y)達到最大時,Py=800,Qy=200
而800>600,因此Y公司降價在經濟上不合理。
❸ 西方經濟學第一次作業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 3.0 分,共30.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經濟學中所說的長期與短期的劃分依據是
( B )
時間的長短
以所有生產要素能否得到調整為界限
以實際產量能否達到計劃產量為界限
以兩年為界限
隨著產量的增加,固定成本
( C )
始終保持不變
在開始時下降,然後上升
在開始時上升,然後下降
在開始時保持不變,然後下降
對化妝品需求的減少是指
( B )
收入減少引起的減少
價格上升而引起的減少
與需求量減少含義相同
價格下降而引起的減少
在計算國民生產總值時
( B )
包括物品和勞務的價值,包括中間產品的價值
包括物品和勞務的價值,不包括中間產品的價值
只包括物品的價值,不包括勞務和中間產品的價值
只包括勞務的價值,不包括物品和中間產品的價值
在以下三種情況中,貨幣乘數最大的是
( D )
法定準備率為0.06
法定準備率為0.05
法定準備率為0.04
法定準備率為0.03
中央銀行提高貼現率會導致
( C )
貨幣供給量的增加和利息率的提高
貨幣供給量的增加和利息率的降低
貨幣供給量的減少和利息率的提高
貨幣供給量的減少和利息率的降低
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問題是
( C )
資源配置
資源利用
單個經濟單位如何實現利益最大化
國民收入的決定
當汽油的價格上升時,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對小汽車的需求量將
( A )
減少
不變
增加
難以確定
均衡價格是
( A )
供給與需求相等時的價格
固定不變的價格
支持價格
限制價格
下列各種商品中價格彈性最大的是
( D )
麵粉
大米
住房
化妝品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每小題 5.0 分,共20.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選項中,有一項或多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富有價格彈性,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CD )
價格上升,總收益減少
不管價格怎麼變化,總需求量不變
價格下降,總收益增加
總收益與數量沿同方向變化
2. 假如黃瓜是蕃茄的替代產品,若黃瓜價格上升,則
( ACD )
黃瓜的需求曲線左移
黃瓜的供給量上升
農民會種更多的蕃茄
蕃茄的需求曲線右移
3. 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BC )
廠房設備投資的利息是可變成本
商標注冊費是可變成本
購買原材料的支出為不變成本和可變成本
補償機器設備無形損耗的折舊費是不變成本
下列有可能會導致均衡價格下降的有
( ABC )
需求和供給都增加
需求和供給都減少
需求減少,供給增加
需求增加,供給減少
三、判斷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 5.0 分,共50.0分。
兩種生產要素最適組合點就是無差異曲線與消費可能線的切點。
(正確)
在任何投資決策中都要應該考慮機會成本。
(正確)
在短期內,所有生產要素均不能調整。
(錯誤)
產品有差別就會存在就會一定程度的壟斷。
(正確)
在一個較為完善的市場經濟中,價格的調節可以使資源配置達到最優狀態。
(正確)
在無差異曲線與消費可能線的交點上,消費者所得到的效用達到最大化
(錯誤)
農產品的需求一般來說是缺乏彈性的,所以當農產品價格上升時,農民總收益將增加。
(正確)
一件商品的效用就是它的使用價值,所以是可以客觀評價的
(錯誤)
只要總產量減少,邊際產量一定是負數。
(正確)
壟斷因素對市場只會存在不利,所以我們要盡量消除
(錯誤)
❹ 西方經濟學作業一
1、政府為了扶持農業,對農產品規定高於均衡價格的支持價格。政府要維持支持價格,應該採取下面的相應措施: (c )
支持價格,所以價格上升,所以市場供應量大於需求量,此時政府就採取收購過剩商品,或用於儲備,或用於出口。
A. 增加對農產品的稅收。 B.實行農產品配給制。
C.收購過剩的農產品 D. 以上都正確
2、假定羊肉供給不變,豬肉供給減少,這將導致 (B)
豬肉供給減少,價格自然會上升,因此導致它的需求量也會隨之降低,此時人們就會轉向豬肉市場,所以豬肉的需求量會上升,所以豬肉的供應曲線會向右移動。
A. 羊肉的需求曲線右移;
B. 豬肉的需求曲線右移;
C. 豬肉的需求曲線左移;
D. 羊肉降價。
3、假定生產某種商品的原料價格上升,那麼該商品的 (D)
首先成本會上升,價格上升,所以導致其需求量相對減少,所以需求曲線會向左移動
A.供給曲線朝右方移動,
B.供給曲線朝左方移動,
C. 需求曲線朝右方移動;
D. 需求曲線朝左方移動
4..無差異曲線的坐標分別為: (A)
定義:無差異曲線是表示能給消費者帶來同等效用的兩種商品的不同組合的曲線
A.兩種消費品 B.消費品的價格
C.兩種生產要素 D.生產要素及其產出
5、預算線向右上方平行移動的原因是(C )
實質是表示消費者的收入增加了,所以他等同於XY商品同比例貶值了
A. 商品X的價格下降了。
B. 商品Y的價格下降了。
C. 商品X和Y的價格按同樣的比率下降。
D.商品X和Y的價格按同樣的比率上升
6、預算線的位置和斜率取決於 (D)
不用說了,想像一下就可以得出結論了,消費的偏好表示消費者會買哪種商品,收入直接影響了他能夠買多少,商品價格也是同理。
A.消費者的收入, B.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價格;
C.消費者的偏好; D.消費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價格。
7、消費者購買每單位物品所支付的價格一定等於 (D)
我想這道題考的應該是邊際效用的另一種理解方式吧。用價格來表示消費者所感到的滿足變化
A. 消費者從消費第一單位的這種物品中獲取的邊際效用;
B. 消費者從消費這種物品中獲得的總效用,
C. 消費者從平均每單位物品的消費中獲得的效用;
D. 消費者從消費最後一單位物品中獲得的邊際效用。
8、無差異曲線的位置和形狀取決於(C )
同題6
A. 消費者的偏好
B. 消費者的偏好和收入
C. 消費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商品的價格。
D. 以上都不是
9、如果某種商品的邊際效用降為零,這意味著這種商品的 (A)
邊際效用實質是總效用曲線上每一點的斜率,當他為零時意味著斜率為零所以達到最大
A.總效用達到最大化 B.總效用降到最小 C.總效用為零 D. 總效用較小
10、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假定生產要素X、Y、Z的價格分別為6、4、l元,邊際產出分別是12、8、2單位,每單位產量的價格是1元,意味著 (C)
TR=P*Q
註:TR不等於利潤
所以X=12 Y=8 Z=2
A. X、Y、Z的邊際收益分別小於各自的價格,
B. X、Y、Z的邊際收益分別等於各自的價格;
C. X、Y、Z的邊際收益分別大於各自的價格;
D. 上述B和C。
11、邊際成本是指 (D)
定義:是每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總成本
A.總成本除以產量; B.平均成本除以產量;
C.投入的生產要素每增加一個單位所增加的產量,
D.增加生產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成本。
12、當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發生作用時,總成本曲線開始: (D)
他表示總的成本還是上升的只是增加的量開始減少罷了,類似於數學圖像里的開口向上的拋物線遞增的那一段,再增加但是斜率在減小
A.以遞增的速率下降; B.以遞增的速率上升;
C.以遞減的速率下降; D.以遞減的速率上升。
13、無論一個競爭性廠商還是一個壟斷廠商,當其利潤最大化時,總能滿足的條件是 (C)
這個是書中強調的,MR=MC
A.價格等於長期平均成本的最低點;
B.價格等於邊際成本;
C.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
D.價格等於平均成本。
14、完全競爭的市場是指 (D)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點
1 該產品在市場上有大量的買主,從而單個廠商價格既定
2 產品同質
3 投入要素可以自由流動
4 信息充分
A,市場參與者的購銷量只佔整個市場交易量的極小一部分;
B.市場參與者只能接受價格,而不能影響價格;
C.交易的商品是同質的;
D. 以上全對。
15、對於一個競爭性廠商而言,實現均衡應使 (B)
這里的均衡應該是既不虧損也不盈利吧?所以主要是滿足P=AC
因為不管如何MR=MC這個是在虧損下也應該遵循的,他能保證即使是虧損也是虧損最小。
A,P=MC B.P=MR=AC;
C.P=AR=MC; D.P=AR=MR。
這僅是我個人解題思路,當做參考答案吧,請樓主再自己取捨。。
❺ 西方經濟學作業
一、單項選擇題1. 根據消費函數,引致消費增加的因素是( )A. 價格水平下降B. 收入水平增加C. 儲蓄增加D. 利率增加2. 可以稱為溫和的通貨膨脹的情況是指( ) A. 通貨膨脹率在10%以上,並且有加劇的趨勢B. 通貨膨脹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長C. 在數年之內,通貨膨脹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D. 通貨膨脹率每月都在50%以上3. 總需求曲線( ) A. 當其他條件不變時,政府支出減少時會右移B. 當其他條件不變時,價格水平上升時會左移C. 在其他條件不變時,稅收減少會左移D. 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名義貨幣供給增加會右移4. 屬於擴張性財政政策工具的是( ) A. 減少政府支出和減少稅收 B. 減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稅收C. 增加政府支出和減少稅收 D. 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稅收5.如果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大量購買政府債券,下面哪一種情況不可能發生( )A. 利息率下降 B. 國民收入增加C. 儲蓄減少 D. 以上答案都不對6. 決定國際間資本流動的主要因素是各國的( ) A. 收入水平B. 利率水平C. 價格水平D. 進出口差額7. 三部門均衡的條件是( )A. I=S B. I+G=S+T C. I+G+X=S+T+MD. AD=AS8. 如果邊際消費傾向等於0.8,政府減少100萬元稅收將使國民收入增加( ) A. 500萬元 B. 80萬元C. 400萬元 D. 100萬元9. 在總需求不變時,短期總供給的增加會引起( )A. 國民收入增加,價格水平下降B. 國民收入增加,價格水平上升C. 國民收入減少,價格水平上升 D. 國民收入減少,價格水平下降10.在IS曲線不變的情況下,LM曲線的彈性大,則( ) A. 財政政策的效果好 B. 貨幣政策效果差C.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效果一樣差 D. 無法確定11. 今年的物價指數是180,通貨膨脹率為20%,去年的物價指數是( )A. 144 B. 150C. 160D. 21612. 失業率是指( ) A. 失業人口與全部人口之比 B. 失業人口與全部就業人口之比C. 失業人口與全部勞動人口之比D. 失業人口占就業人口與失業人口之和的百分比13. 政府實行出口補貼,會使總供給曲線( )A. 不動 B. 上移C. 下移 D. 轉動14. 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與政府轉移支付的減少相同時,收入水平會( ) A. 增加 B. 減少C. 不變D. 不相關15. 各國之間經濟影響程度較小的因素是( )A. 邊際消費傾向B. 邊際進口傾向C. 國家的大小D. 開放程度16. 成本推動通貨膨脹( )A. 通常用於描述某種供給因素所引起的價格波動B. 通常用於描述某種總需求的增長所引起的價格波動C. 表示經濟制度已調整過的預期通貨膨脹率D. 以上均不是17. 在下列情況下,乘數最大的是( )A. 封閉型國家的邊際消費傾向是0.6B. 封閉型國家的邊際儲蓄傾向是0.3C. 開放型國家的邊際消費傾向是0.8,邊際進口傾向是0.2D. 開放型國家的邊際儲蓄傾向是0.3,邊際進口傾向是0.218. 由於工資提高而引起的通貨膨脹( ) A. 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B. 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C. 需求拉動和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 D. 結構性通貨膨脹19. 下列選項中是貨幣的() A. 支票存款B. 銀行的支票C. 信用卡D. 大額定期存款20. 國際收支平衡表是編制的原則( )A. 平衡預算 B. 凈出口C.國際貿易原理 D.復式記帳原理二、多項選擇題1. 引起總供給曲線向右下方移動的因素有() A. 在資源沒有充分利用的情況下,整個社會的投資增加B. 在資源沒有充分利用的情況下,整個社會的投資減少C. 在資源沒有充分利用的情況下,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D. 在資源沒有充分利用的情況下,工資率下降E. 在資源沒有充分利用的情況下,進口商品價格上升2.中央銀行再貼現率的變動成了貨幣當局給銀行界和公眾的重要信號( ) A. 再貼現率下降表示貨幣當局擴大貨幣和信貸供給B. 再貼現率下降表示貨幣當局減少貨幣和信貸供給C. 再貼現率上升表示貨幣當局擴大貨幣和信貸供給D. 再貼現率上升表示貨幣當局減少貨幣和信貸供給E. 表示政府採取旨在使收入分配公平的政策3. 要提高國民收入增長率,就要( )A. 提高邊際消費傾向 B. 降低邊際消費傾向C. 提高邊際進口傾向 D. 降低邊際進口傾向E. 提高邊際儲蓄傾向4. 引起總需求曲線向右上方移動的因素有() A. 政府採取措施允許分期付款購買住房 B. 政府決定緊縮開支,減少政府購買C. 政府決定增加開支,增加政府購買 D. 政府決定增加開支,增加政府購買 E. 消費和投資的減少5.資源稟賦理論與相對優勢理論的差別是強調( )A. 勞動價值理論 B. 一般均衡理論C. 相對優勢 D. 比較優勢E. 序數效用三、判斷題(共 10 道試題,共 20 分。)1. 在開放經濟中,國民收入因為邊際進口傾向的存在而變小了,進口傾向越大,乘數越小。 A. 錯誤B. 正確 2. 在開放經濟的條件下,匯率與國內利率有直接的相關關系,提高國內利率會吸引國際資本流入本國,從而有望縮小國際收支逆差。A. 錯誤B. 正確3. 從經濟政策的角度來看,政府的購買性支出對經濟運行產生的影響大。A. 錯誤B. 正確4. 由物價水平變動所引起的總需求變動與由政府支出所引起的總需求變動在總需求曲線上是不同的。A. 錯誤B. 正確5. 國民收入調節的最終目的是達到社會總需求等於社會總供給。A. 錯誤B. 正確6. 西方經濟學家在消費理論中,是從不同角度研究收入和消費的關系。A. 錯誤B. 正確7. 在LM曲線不變的情況下,IS曲線的彈性小,則財政政策的效果好。A. 錯誤B. 正確8. 一個國家進出口貿易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高,則國外通貨膨脹對本國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影響就越大。 A. 錯誤B. 正確9. 在LM曲線不變的情況下,政府支出的增加會引起收入增加,利率上升。A. 錯誤B. 正確10. 物價上升就是通貨膨脹。 A. 錯誤B. 正確四、概念連線題(共 10 道試題,共 20 分。)1. 總需求曲線:( )A. 一般是指全社會在一定價格水平條件下,對產品和勞務的需求總量。B. 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C. 一般是指全社會在一定時間內,在一定價格水平條件下的總產出或總產量。D. 是一條先平行於橫軸、後向右上方傾斜、最後垂直於橫軸的曲線。E. 把總需求曲線和總供給曲線放在一個坐標圖上,用以解釋國民收入和價格水平的決定。 2.存款乘數:( )A. 是指把派生存款D為原始存款的倍數。B. 一般是指由基礎貨幣創造的貨幣供給。C. 是指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來調節貨幣供給量以實現經濟發展既定目標的經濟政策手段的總和。D. 是指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購買或售賣政府債券,以增加或減少商業銀行准備金,從而影響利率和貨幣供給量達到既定目標的一種政策措施。3. 貨幣供給:( ) A. 是指人們在不同條件下,出於各種考慮對持有貨幣的需要。B. 是一個存量指標,它表明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某一時點上所擁有的貨幣數量。 C. 是指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通貨總和,即公眾、廠商與銀行的現金總額和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准備金之和。 D. 是指銀行之間的存貸款活動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額。4. 平均消費傾向:( )A. 一般是指消費與收入之間的數量關系。B. 是指消費占收入的比例。 C. 是指增加的消費在增加的收入中所佔的比例。 D. 一般是指儲蓄和收入之間的數量關系。E. 是指儲蓄占收入的比例。 5. 自然失業率:( )A. 是指失業人數占就業人數與失業人數之和的百分比。B. 是指勞動者正常流動過程產生的失業。C. 是指由於經濟結構的變化,勞動力的供給和需求在職業、技能、產業、地區分布等方面的不協調所引起的失業。 D. 是指因勞動力總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業。E. 是指由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形成的失業率。6. 結構性失業:( )A. 是指失業人數占就業人數與失業人數之和的百分比。B. 是指勞動者正常流動過程產生的失業。C. 是指由於經濟結構的變化,勞動力的供給和需求在職業、技能、產業、地區分布等方面的不協調所引起的失業。D. 是指因勞動力總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業。 E. 是指由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形成的失業率。7. 基礎貨幣:( )A. 是指人們在不同條件下,出於各種考慮對持有貨幣的需要。B. 是一個存量指標,它表明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某一時點上所擁有的貨幣數量。 C. 是指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通貨總和,即公眾、廠商與銀行的現金總額和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准備金之和D. 是指銀行之間的存貸款活動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額。8. 貨幣乘數:( )A. 是指把派生存款D為原始存款的倍數。B. 一般是指由基礎貨幣創造的貨幣供給。 C. 是指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來調節貨幣供給量以實現經濟發展既定目標的經濟政策手段的總和。 D. 是指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購買或售賣政府債券,以增加或減少商業銀行准備金,從而影響利率和貨幣供給量達到既定目標的一種政策措施。 9. 總供給—總需求模型:( )A. 一般是指全社會在一定價格水平條件下,對產品和勞務的需求總量。B. 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C. 一般是指全社會在一定時間內,在一定價格水平條件下的總產出或總產量。D. 是一條先平行於橫軸、後向右上方傾斜、最後垂直於橫軸的曲線。E. 把總需求曲線和總供給曲線放在一個坐標圖上,用以解釋國民收入和價格水平的決定。10. 稅收:()A. 是指政府通過改變財政收入和支出來影響社會總需求,以便最終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 B. 是指政府為實現其職能按照法律規定的標准,強制地無償地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手段。C. 是政府對公眾的債務,或公眾對政府的債權。D. 是指國民收入變化量與引起這種變化量的最初政府購買支出變化量的倍數關系,或者說是國民收入變化量與促成這種量變的最初政府購買支出變化量之間的比例。 E. 是指國民收入的變動量與引起這種量變的轉移支付變動量之間的倍數關系,或者說是國民收入變化量與促成這種量變的政府轉移支付變化量之間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