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們身邊的的經濟學現象
通脹時期物價上漲,「錢不值錢」;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人人受益,「人人可以搭便車」
存款利率上調,流通資金收緊;人在最餓的時候往往第一個饅頭帶給他的邊際效用最大,這是經濟學里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給別人借錢,尤其是在通脹時期,有利於債務人而不利於債權人,債權人有可能虧本
B. 身邊的經濟學現象
通脹時期物價上漲,「錢不值錢」;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人人受益,「人人可以搭便車」
存款利率上調,流通資金收緊;人在最餓的時候往往第一個饅頭帶給他的邊際效用最大,這是經濟學里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給別人借錢,尤其是在通脹時期,有利於債務人而不利於債權人,債權人有可能虧本
C. 請運用我們學過的經濟學知識來解釋我們身邊某個現象,並談談給我們帶來的啟示300字
為什麼飛機要分經濟艙和商務艙?因為消費者剩餘,和效用,還有價格歧視。
D. 觀察身邊的春節,尋找一個經濟現象,並利用《經濟學是什麼》里的知識點進行初步
觀察身邊的春節,尋找一個經濟現象,並利用《經濟學是什麼》里的知識點進行初步
E. 大學生身邊的經濟現象原理
一種東西的機會成本是為了得到這種東西所放棄的東西。當做出任何一項決策,例如,是否上大學時,決策者應該認識到伴隨著每一種可能的選擇而來的機會成本。實際上,決策者通常是知道這一點的。那些到了上大學的年齡的運動員如果退學,轉而從事職業運動就能賺幾百萬美元,他們深深認識到,他們上大學的機會成本極高。他們往往如此決定:不值得花費這種成本來獲得上大學的利益,這一點也不奇怪。
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邊際量」是指某個經濟變數在一定的影響因素下發生的變動量。經濟學家用邊際變動這個術語來描述對現有行動計劃的微小增量調整,邊際變動是圍繞你所做的事的邊緣的調整。個人和企業通過考慮邊際量,將會做出更好的決策。而且,只有一種行動的邊際利益大於邊際成本,一個理性決策者才會採取這項行動。
四、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由於人們通過比較成本與利益做出決策,所以,當成本或利益變動時,人們的行為也會改變。這就是說,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然而,政策有時也會有事先並不明顯的影響。在分析任何一種政策時,我們不僅應該考慮直接影響,而且還應該考慮通過激勵發生的間接影響。如果政策改變了激勵,那就會使人們改變自己的行為。
五、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也許你在新聞中聽到過,實際上,兩國之間的貿易可以使兩個國家的狀況都變得更好。從某種意義上說,經濟中每個家庭都與所有其他家庭競爭。盡管有這種競爭,但把你的家庭與所有其他家庭隔絕開來並不會使大家過得更好。通過與其他人交易,人們可以按較低的成本獲得各種各樣的物品與勞務。
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2014年之前大部分曾經是中央計劃經濟的國家已經放棄了這種制度,並努力發展市場經濟。在一個市場經濟)中,中央計劃者的決策被千百萬企業和家庭的決策所取代。這些企業和家庭在市場上相互交易,價格和個人利益引導著他們的決策。
F. 觀察身邊的經濟生活現象,舉例闡明哪些具有外部不經濟
環境污染
「環境」作為一種公共產品,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兩個特點。非競爭性是指不會因為消費人數的增加而引起生產成本的增加,即消費者人數的增加所引起的社會邊際成本等於零。而非排他性則指產品一旦提供,就不能排除社會中的任何一個人免費享受它所帶來的利益。就比如說,採取措施使某個城市的空氣沒有了污染,某人呼吸了清新的空氣,並不能制止他人呼吸。環境問題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告訴我們,「環境」這種公共產品無法通過等價交換的機制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聯系,假如採用市場資源配置的方式進行環境供應,無疑就會發生「市場失靈」。這是在經濟發展中產生環境污染問題的根本原因。
G. 身邊的哪些事情屬於經濟學現象
1、酒與污水定律
意思是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里,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
顯而易見,污水和酒的比例並不能決定這桶東西的性質,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酒與污水定律說明對於壞的組員或東西,要在其開始破壞之前及時處理掉。
案例:
一個正直能乾的人進入一個各方面混亂的單位,盡管他始終保持「英雄本色」,但終究會被其周圍的環境所吞沒,起碼會被那些「污水」染上些「雜色」。
相反,如果一個無德無才的多事者,他能將一個團結、高效的單位很快地變成一盤散沙。
分析其原因大概有兩方面:一是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的名利心理,工作中當集體利益、公共利益、他人利益與自己的利益發生沖撞時,當自己的願望未得到滿足時;
當與別人相比較無論在仕途的提拔、職稱的晉升、榮譽的表彰和福利的待遇等方面得失不當而造成心理的不平衡時,難免要發泄,要向領導討個說法,要鬧個天翻地覆、甚至魚死網破。
二是我們的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我們的組織原則是建立在「能上不能下,能官不能民,能進不能出,不能用也得用」的基礎上的。
即使明知他是「害群之馬」,也無法將之分離「馬群」之外,即使明知「這條魚腥了一鍋湯」,也沒辦法撈出這條「魚」去保持「湯鮮」。
處理解決這類現象的辦法只能是相互理解、相互妥協和最終容忍。因此,原有的那種理性的凝聚力、團結、向上進取的工作作風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被腐蝕,最終被瓦解。
2、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
案例:
越是教授、專家,得到的科研經費多,社會兼職越多,各種名目的評獎似乎就是為他們設立的。在科研領域存在這樣一種怪現象:科研經費的使用基本被壟斷,從立項、評選、經費分配基本由少數專家控制。
盡管某些項目從立題到完成與一些專家沒任何關系,但是,無論立項書還是最終成果也必須將某些知名專家的大名冠於首位。這樣一來,一般學者的勞動果實都成了專家的「成果」,使少數專家成了科研寡頭。
3、木桶效應
是講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一隻木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只桶就無法盛滿水。
案例:
有一個華訊公司員工,由於與主管的關系不太好,工作時的一些想法不能被肯定,從而憂心忡忡、興致不高。剛巧,摩托羅拉公司需要從華訊借調一名技術人員去協助他們搞市場服務。
於是,華訊的總經理在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派這位員工去。這位員工很高興,覺得有了一個施展自己拳腳的機會。
去之前,總經理只對那位員工簡單交待了幾句:「出去工作,既代表公司,也代表我們個人。怎樣做,不用我教。如果覺得頂不住了,打個電話回來。」
一個月後,摩托羅拉公司打來電話:「你派出的兵還真棒!」「我還有更好的呢!」華訊的總經理在不忘推銷公司的同時,著實鬆了一口氣。
這位員工回來後,部門主管也對他另眼相看,他自己也增添了自信。後來,這位員工對華訊的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4、手錶定律
手錶定律是指擁有兩塊以上的手錶並不能幫人更准確的判斷時間,反而會製造混亂,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時間的判斷。
案例:
森林裡生活著一群猴子,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它們外出覓食,太陽落山的時候回去休息,日子過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遊客穿越森林,把手錶落在了樹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聰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錶的用途,於是,猛可成了整個猴群的明星,每隻猴子都向猛可請教確切的時間,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由猛可來規劃。猛可逐漸建立起威望,當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猛可認為是手錶給自己帶來了好運,於是它每天在森林裡尋找,希望能夠拾到更多的表。功夫不負有心人,猛可又擁有了第二塊、第三塊表。
但出乎猛可的意料,得到了三塊手錶的猛可有了新的麻煩,因為每塊手錶的時間顯示的都不相同,猛可不能確定哪塊手錶上顯示的時間是正確的。群猴也發現,每當有猴子來問時間時,猛可總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來。猛可的威望大降,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變得一塌糊塗。
只有一塊手錶,可以知道時間;擁有兩塊或兩塊以上的手錶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准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准確時間的信心。
5、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這個定律反映出人們的一種心理,一個人如果從事的是一份自認為不值得的事情,往往會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僅成功率小,即使成功,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同樣一份工作,在不同的處境下去做,給我們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雜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認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為領班或部門經理,你就不會這樣認為了。
總結一下,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適合我們的個性與氣質,並能讓我們看到期望。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備這三個因素,你就要考慮換一個更合適的工作,並努力做好它。
因此,對個人來說,應在多種可供選擇的奮斗目標及價值觀中挑選一種 ,然後為之奮斗。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才可能激發我們的鬥志,也可以心安理得。
而對一個企業或組織來說,則要很好地分析員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如讓成就欲較強的職工單獨或牽頭完成具有一定風險和難度的工作,並在其完成時,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贊揚;
讓依附欲較強的職工,更多地參加到某個團體中共同工作;讓權力欲較強的職工,擔任一個與之能力相適應的主管。
同時要加強員工對企業目標的認同感,讓員工感覺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這樣才能激發職工的熱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學十大定律
H. 用微觀經濟學解釋生活中的經濟現象
例如:谷賤傷農,薄利多銷、多銷不一定多得——需求價格彈性
需求價格彈性的含義:需求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因為我的家在農村,所以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在豐收的季節的農民的收入反而卻下降了,這就是經濟學里的一個經典的問題——「谷賤傷農」。
對於糧食來說,能賣多少錢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糧食的產量,另一個是糧食的價格。糧食所取得收入為產量與收入的乘積表示。
這兩個因素並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由一條價格需求曲線所決定的。
即價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少。在生活中,糧食是一種必須品,其彈性系數較小,也就是說需求量對價格變化並不明顯;
當糧價下跌時,對糧食的需求量會增加,但是增加的比例會小於價格的變化量。
原因在於,糧食的彈性系數小於一,因為對糧食的需求量是由人的生理需求決定。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糧食上的花費所佔的比例已經越來越少了,這也就導致了人們對糧食價格變化的不敏感。
看到這一現象,我們也大致就可以理解上述問題了,當糧食產量大幅度增長時,農民就會競相降價去賣掉手中的糧食。
而由於糧食的彈性系數很小,農民如果想把手中的糧食全部都賣掉的話,那麼他們就會大幅度地降低價格,所降價格的的幅度一定會大於糧食產量增加的幅度。
這就出現了糧食產量增加卻收入不增加的現象,這也正是經濟學上的「谷賤傷農」現象。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存在經濟學的現象,所以,我們更應該練就一雙火眼去發現它們。
同時,更應該學以致用,學有所用,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自己做一個好的理財,去真正地成為一個「理性人」。
拓展資料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
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
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
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
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有效的。
I. 舉一個生活中的經濟現象,用經濟學的原理進行解釋並詳細闡述,談談自己的感想和得到的啟發。
當生活遇見經濟學
幾個有意思的經濟學案例
第一個案例
牛和小麥的沖突。左邊農場養的是牛,右邊農場種的是小麥,牛要跨過護欄去吃小麥,是阻止牛還是不阻止牛?
第二個案例
爭奪陽光。有一個酒店有一個陽光游泳池,吸引了很多客人。但是另外一個酒店要在那裡再蓋一幢高樓,如果蓋高樓會擋住游泳池的陽光,進而影響收入,這個酒店就起訴了另外一個酒店。
第三個案例
誰的責任。美國很多新修的鐵路,是徵用農民的土地而來的,農民們認為鐵道旁邊的土地也是屬於自己的,所以就在鐵道邊上曬小麥,當火車開過去的時候,火車輪與鐵軌擦出的火星,燒毀了這些小麥,於是農民們就起訴了這個火車公司。
這三個案例如果你是法官,你會怎麼來判斷?
這其中涉及到很多問題,我們可以用經濟學的一個理論來解決這個問題,即科斯社會成本理論。
科斯的理論:在這么多看似很復雜的案子里,做一個最簡單的假設,假如這兩個東西都屬於同一個人的情況,下面這個人會干什麼?
第一個案例:當牛和小麥屬於同一個人的時候,他會不會讓牛去吃這個小麥?這就變成一個很簡單的經濟學問題,計算牛吃了小麥以後,牛能賣多少錢?小麥不被吃掉,小麥可以賣多少錢?算清楚這個也就很容易得出答案了。
第二個案例:游泳池與高樓的這個沖突,只要計算蓋了高樓能夠帶來多少收益,遮擋游泳池的陽光會對酒店產生多大影響?
第三個案例:處理的方式更簡單,想辦法說服農民不要在鐵路邊上曬小麥了,對於已經燒毀的小麥協商處理。
如果從社會成本的理論來看,把所有的人都看成是大社會整體利益,所有的案例,就會變成很簡單的經濟案件。
在交易費用為零或者足夠低的情況下面,所有的產權都歸屬於同一個人的假設的前提下,或者是說他們之間的交易費用特別低,比如把牛賣給那個小麥的主人,或者把小麥賣給牛的主人,不管資源最初的主人是誰,資源都會流到價值最高的用途上面去。
有關戰俘營的故事
在戰俘營,有很多經濟學的現象和理論會完全顯現出來,會產生非常市場化的現象。
一個最極端的例子,有一個牧師他手裡面拿了一個乳酪、五根香煙,然後他在戰俘營裡面轉了一圈,手中多了一個麵包,其他東西都沒有少。這個就是典型的商人在社會中的一個作用。
比如在戰俘營中,會在一些固定的地方進行交易,然後價格會寫在一個公告板上,縮短是由於時間或者地理的因素導致的價格扭曲。
然後就會呈現出很意思的價格波動,比如麵包,一星期發兩次麵包,周一周四發,然後到了每次發麵包的前一天晚上麵包的價格就會飛漲,因為前一晚大家基本都把麵包吃完了。所以麵包的價格高點是在周三和周日的晚上。然後到周一和周四新的麵包來了以後,麵包的價格又會下降。
戰俘營中,還會自發的產生的貨幣,比如剛剛說的香煙。用香煙來計量每一個東西的價值,比如一個麵包價值兩個香煙。
產生了貨幣以後,就會對應產生了服務,很多人會提供洗衣服的服務、畫肖像的服務等,在這個戰俘營里慢慢形成了一個比較有效的經濟體,同時還會有劣幣驅逐良幣的事情。
比如香煙,有些人會拿比較殘次的香煙來冒充好的香煙,逐漸越來越多的人也會用劣質的香煙來進行交易。
同時,戰俘營裡面也會有通脹、通縮,當你發生空襲的時候,大家把香煙抽完了,就會產生通貨緊縮。然後,如果傳說外面會有一批新的香煙來的情況下,就會產生通脹,相應的價格也會大幅度下降。
在戰俘營這樣的一個集中化管控的大背景下,其實還是產生了一些新的市場制度,符合經濟學產生的一些體制,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其實經濟學就是來源於生活,很多理論也可以生活中各方面被應用,希望每一個人都能體驗經濟學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