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制度經濟學與新制度主義有何區別
(1)定義:老制度學派指以凡勃倫、康芒斯、米歇爾等為代表的美國舊制度經濟學(OIE)。新制度學派一般指以科斯、威廉姆森、諾思、張五常等為代表的新制度經濟學(NIE),主要包括產權經濟學、交易費用經濟學、新經濟史以及契約經濟學等分支,更廣義的新制度經濟學還包括奧地利學派和演化制度學派。
(2)相同點:都以制度為主要分析對象,都認為「制度是重要的」,都對新古典經濟學忽略制度的非中性以及過分的形式化表示不滿。
(3)不同點:OIE和NIE的差別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i)OIE幾乎完全忽略形式化,反對使用數學建模,並且沒有系統的理論,更多的是對制度的歷史性和材料性描述;NIE吸取了新古典的一些分析方法,比如理性人、最大化和邊際替代等,並且有自己系統的理論和假設檢驗。(ii)OIE更強調方法論的整體主義,強調社會制度對個人行為的影響,這點在凡勃倫和米歇爾的著作中表現得非常明顯;NIE更強調方法論的個體主義,這點與新古典經濟學是一致的。(iii)對待理性主義的態度不同。OIE始終把批評理性最大化行為假設作為其主要任務,更強調規范、習俗、文化的作用;NIE一方面部分接受新古典的技術方法,但是另一方面又對其有所排斥,比如以威廉姆森為代表的交易費用經濟學就拒絕完全理性的假設。
天下滔滔,我看到象牙塔一座一座倒掉, 不禁為那些被囚禁的普通靈魂感到慶幸, 然而,當我看到, 還有少數幾座依然不倒, 不禁對它們肅然起敬, 不知堅守其中的, 是怎樣一些靈魂?
⑵ 新制度經濟學與新制度主義有何區別
新制度經濟需與新制度主義的區別有以下幾個:
1.新制度經濟學:
新制度經濟學是一個側重於交易成本的經濟學研究領域,交易成本是指在建立商品交易過程中,沒有被易主考慮到而損耗掉的成本,譬如討價還價花去的精力與時間,為防止受騙而採取的保險措施等,這些舉動花費的成本都是交易成本,因為其范圍涵蓋太廣泛,至今具體的定義仍有很多說法。
2.新制度主義:
20世紀70、80年代,西方社會科學領域「重新發現」了制度分析在解釋現實問題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而形成了新制度主義分析範式。
制度一直是政治學的主要研究對象,但是,在20世紀50、60年代,受科學主義思潮和反理性思潮的影響,傳統政治學開始向現代政治學轉變。行為主義逐漸成為政治學的主流理論。制度被排除在主流政治學研究視野之外。
⑶ 新制度經濟學與近代制度學派的區別和聯系
新制度學派與早期制度學派的區別,只是時代的差別。早期制度學派處在壟斷資回本主義答發展階段,他們根據當時比較低的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
新制度學派在政策目標和價值准則問題上所涉及的范圍也要廣泛得多。新制度學派是在凱恩斯主義已成為資產階級經濟學的新正統派,但卻無法解釋資本主義的多種社會經濟問題的原因,並且提不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的情況下,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分析和提出論點的。這是新制度學派不同於過去的制度學派的新特點。
現代制度學派是在舊制度學派(19世紀的30年代)基礎上產生的。由於理論發展的歷史久遠,加之該學派以獨特的制度結構的研究方法區別於理論經濟學,所以,它是值得人們十分重視的經濟學學派。特別是近幾年來,現代制度學派的經濟學家又以歷史分析的方法,探討產權制度變遷的理論,所以,該派至今仍然是西方經濟學界和中國經濟學派熱衷於研究的一個學派。
⑷ 制度經濟學和新制度經濟學的區別於聯系
新制度經濟學(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新制度學派(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s)兩者雖然都是研究制度與經濟但是前者脫胎於新古典經濟學,後者脫胎於制度學派。這兩者完全是不同的派別,新制度經濟學強調價格、產權、交易成本,新制度學派強調文化、過程、演化、整體。雲南大學張林教授的《新制度主義》這本書講的不錯,如果想全面了解,可以參考閱讀。
⑸ 新制度經濟學對人的行為提出了什麼假定
新制度經濟學對人的行為特徵有三個假設,即非財富最大化動機、有限理性、機會主義行為傾向。
新制度經濟學對人的行為特徵的這三個假設是對傳統經濟學思想的補充和完善,使經濟學理論更加貼近現實,更加符合現實世界中人的行為特徵。
首先從非財富最大化動機假設來看。傳統經濟學假設所有經濟人都是理性的,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這里所說的利益就指財富的最大化。這里的利益最大化指的就是財富的最大化。但是關於理性人假設的不能解釋的一些現象只能說是特例,然而這種的說法其實是很缺乏說服性的。現實世界中人的行為是復雜的,人的行為動機也是復雜的,有的是出於自己良好的素質,有的則出於社會道德規則或者法律規則的約束,因此單純的理性人假設不能完全解釋現實生活中的人的行為。正如新制度經濟學的非財富最大化動機的假設所表達的,人的行為可能還有一些非財富的動機的需求,如名利,地位,榮譽等,有的僅僅是滿足自己心理需求,比如有些人幫助了別人不為什麼,就是覺得心裡舒服,滿足自己樂於助人的心理需求。但是現實生活中的人最終還是要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這里所說的利益不同於之前所說的利益,這里的利益包括財富和非財富,人們追求利益最大化其實就是在財富和非財富之間尋求一個最優組合比例,即尋求兩者之間的一個均衡,而這個均衡就使的其所得的滿足程度最大。舉個微觀經濟學上的例子,廠商生產一方面追求產量最大化,另一方面追求成本最大化,但是單純的產量最大化或者單純的成本最大化不能使廠商獲得最大的收益,必須尋求產量和成本的一個最優組合才能使得收益最大,即利潤最大。對於產量來說,單純的多投入勞動或者單純的多投入資本都不能使產量最大化,只有勞動和資本以一個最優比例組合起來投入才能獲得最大的產量。
⑹ 新制度經濟學研究的是什麼
所謂新制度經濟學,正如科斯所說,就是用主流經濟學的方法分析制度的經濟學。迄今為止,新制度經濟學的發展初具規模,已形成交易費用經濟學、產權經濟學、委託—代理理論、公共選擇理論、新經濟史學等幾個支流。新制度經濟學包括四個基本理論:
(一)交易費用理論
交易費用是新制度經濟學最基本的概念。交易費用思想是科斯在1937年的論文《企業的性質》一文中提出的,科斯認為,交易費用應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產權的費用,發現交易對象和交易價格的費用,討價還價、訂立合同的費用,督促契約條款嚴格履行的費用等等。
交易費用的提出,對於新制度經濟學具有重要意義。由於經濟學是研究稀缺資源配置的,交易費用理論表明交易活動是稀缺的,市場的不確定性導致交易也是冒風險的,因而交易也有代價,從而也就有如何配置的問題。資源配置問題就是經濟效率問題。所以,一定的制度必須提高經濟效率,否則舊的制度將會被新的制度所取代。這樣,制度分析才被認為真正納入了經濟學分析之中。
(二)產權理論
新制度經濟學家一般都認為,產權是一種權利,是一種社會關系,是規定人們相互行為關系的一種規則,並且是社會的基礎性規則。產權經濟學大師阿爾欽認為:「產權是一個社會所強制實施的選擇一種經濟物品的使用的權利。」這揭示了產權的本質是社會關系。在魯賓遜一個人的世界裡,產權是不起作用的。只有在相互交往的人類社會中,人們才必須相互尊重產權。
產權是一個權利束,是一個復數概念,包括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置權等。當一種交易在市場中發生時,就發生了兩束權利的交換。交易中的產權束所包含的內容影響物品的交換價值,這是新制度經濟學的一個基本觀點之一。
產權實質上是一套激勵與約束機制。影響和激勵行為,是產權的一個基本功能。新制度經濟學認為,產權安排直接影響資源配置效率,一個社會的經濟績效如何,最終取決於產權安排對個人行為所提供的激勵。
(三)企業理論
科斯運用其首創的交易費用分析工具,對企業的性質以及企業與市場並存於現實經濟世界這一事實做出了先驅性的解釋,將新古典經濟學的單一生產制度體系————市場機制,拓展為彼此之間存在替代關系的、包括企業與市場的二重生產制度體系。
科斯認為,市場機制是一種配置資源的手段,企業也是一種配置資源的手段,二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在科斯看來,市場機制的運行是有成本的,通過形成一個組織,並允許某個權威(企業家)來支配資源,就能節約某些市場運行成本。交易費用的節省是企業產生、存在以及替代市場機制的惟一動力。
而企業與市場的邊界在哪裡呢?科斯認為,由於企業管理也是有費用的,企業規模不可能無限擴大,其限度在於:利用企業方式組織交易的成本等於通過市場交易的成本。
(四)制度變遷理論
制度變遷理論是新制度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其代表人物是諾斯,他強調,技術的革新固然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活力,但人們如果沒有制度創新和制度變遷的沖動,並通過一系列制度(包括產權制度、法律制度等)構建把技術創新的成果鞏固下來,那麼人類社會長期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是不可設想的。總之,諾斯認為,在決定一個國家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面,制度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制度變遷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對節約交易費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所以,制度變遷可以理解為一種收益更高的制度對另一種收益較低的制度的替代過程。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構成制度變遷理論的三塊基石。制度變遷理論涉及制度變遷的原因或制度的起源問題、制度變遷的動力、制度變遷的過程、制度變遷的形式、制度移植、路徑依賴等。
科斯的原創性貢獻,使經濟學從零交易費用的新古典世界走向正交易費用的現實世界,從而獲得了對現實世界較強的解釋力。經過威廉姆遜等人的發揮和傳播,交易費用理論已經成為新制度經濟學中極富擴張力的理論框架。引入交易費用進行各種經濟學的分析是新制度經濟學對經濟學理論的一個重要貢獻,目前,正交易費用及其相關假定已經構成了可能替代新古典環境的新制度環境,正在影響許多經濟學家的思維和信念。
一般認為,新制度經濟學是由科斯的《企業的性質》這篇文章所開創的。
http://202.116.24.205/blog/more.asp?name=bally&id=1318
⑺ 新制度經濟學與新制度主義有何區別
其實他們無法放在一起比較。新制度主義是橫跨多個人文學科的思潮和分析路徑,而經濟學是應用這一路徑的其中一個學科。NIE之所以是N,主要是與古典制度主義有定義上的巨大分歧。經濟學的傳統制度理論分為德國經濟學歷史學派和美國老制度經濟學派。德國經濟學歷史學派主張經濟過程是在由文化與歷史因素塑造的社會框架中展開的,因此只有進行歷史的比較研究才可以洞悉某一經濟系統的獨特性,有了對比才有不同。此外,Gustav Schmoller還認為理性人假設是不合理的假設,而應該改進為更為現實的人類行為模型,可以看到,這一論斷實際上是在試圖動搖新古典主義的根基。美國老制度經濟學派的Thorstein Veblen則把制度界定為「常人共有的、固定的習慣性思維方式」這已經跟新制度主義有些神似了,但是老制度經濟學的研究低估理論分析的價值,因此一直沒有成為經濟學的主流。
有些人把科斯在1937年的研究作為新制度主義的起源。他在「公司的本質」中對新古典主義進行了批判,認為其太重視邏輯演繹而忽略了經驗世界,以至於偏離了價值體系本身。其中對市場交易成本的論述簡明易懂,是新制度主義初學者的入門概念。實際上Coase在提出交易成本理念之後,並沒有引起重視。直到Oliver Williamson提出交易成本的前提條件——有限理性與機會主義——之後,交易成本理論才得以復興。
新制度主義在後來進一步改變了對制度的最初理解。原本學界只是將其看成是一系列的規則、組織和規范等。但是後來諾斯在《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中將其定義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來的規則、守法程序和行為的道德倫理規范,它旨在約束追求主體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個人行為。」「制度提供了人類相互影響的框架,它們建立了構成一個社會,或更確切地說,構成一種經濟秩序的合作與競爭關系。」這種制度定義強調的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協議或是約束。比如婚姻是一種制度的約束、貨幣、公司、合作社、遺產法和學校等都是制度。作為一種規則,制度通常被用於支配特定的行為模式與相互關系。而社會學中的制度主義更是打破了制度與文化概念之間的界限,把它擴展為廣泛的意義上界定製度,融入了人的行動提供「意義框架」的象徵系統、認知模式和道德模塊。至此,就連文化本身也被界定為一種制度。價值、意識形態和習慣等就是成了制度。也就是說,尊老愛幼,父慈子孝,男上女下也都是制度的規范。
⑻ 新制度經濟學主要講什麼,意義何在
新制度經濟學(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就是用主流經濟學的方法分析制度的經濟學。迄今為止,新制度經濟學的發展初具規模,已形成交易費用經濟學、產權經濟學、委託—代理理論、公共選擇理論、新經濟史學等幾個支流。
這學派是在20世紀70年代凱恩斯經濟學對經濟現象喪失解釋力之後興起的。一般認為,新制度經濟學是由科斯的《企業的性質》這篇文章所開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