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通俗的語言解釋下經濟學中的資源配置是什麼意思
政府但當管理員使資源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 請問怎麼個利用發 你說的到最後專資源利用就是合理的資源分配了屬 這里我想問的是 這個資源利用是什麼意思 按照劃分資源利用應該和資源分配是不同吧 可你說的資源利用是和資源分配重疊了吧 畢竟市場調節的資源配置就包含了資源的合理最佳配置 難道這個利用是具體到了某中資源上了嗎?這不可能吧 政府不可能做到具體去管這些資源的每個怎麼合理利用吧 政府是統籌大局 可對於資源方面除了配置還有什麼政府可以做呢?
2. 經濟學和金融學有什麼區別 說的通俗點
通俗說
金融學是經濟學這個皇冠上的明珠
經濟學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柴米油鹽
所有稀缺用品,比如水、油、糧食等的分配
生產活動,消費活動
金融學只關心一樣東西:貨幣
它的流動、增殖、儲存和在生活中的作用
3. 推薦幾本比較通俗的經濟學教材
《經濟學原理》 曼昆版、貨幣戰爭、5小時熟知金融常識、經濟學的真相:13個嚴重的經濟學謬誤、石油戰。重點推薦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有趣簡單,應該是入門最好的教材。
《經濟學原理》於1998年由美國德賴登(Dryden)出版社初版,作者是哈佛大學的一位青年經濟學教授格里高利·曼昆(N. Gregory Mankiw)。這本書1998年在美國出版時創造了兩項吉尼斯世界記錄:一是這本書還沒有完稿時,出版商就出價250萬美元買下版權,從而創下經濟學著作賣價的吉尼斯世界記錄;二是這本書一出版便很快風行美國,當年銷售量就達到了20萬冊。其暢銷速度和暢銷數量又創下吉尼斯世界記錄。
《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早在1998年4月6日就報道說,格里高利·曼昆《經濟學原理》已經被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等美國大約350所大學用作經濟學教科書。這時這本書問世還不到3個月。 這本書之所以迅速火暴,其主要原因是這本書從內容、體系結構到表述、體例都體現了「經濟學學生的入門教科書」的定位。作者說,在寫這本書時,極力把自己放在一個經濟學初學者的位置上,強調的重點是學生學習經濟學時感興趣的那些材料。
4. 怎樣通俗的理解經濟學
經濟危機是指經濟系統沒有產生足夠的消費價值。也就是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通俗來講,就是說消費能力或者說購買力的下降導致產品供小於求,生產資料無法被使用搜索從而引起生產過剩和通貨膨脹,失業大量增加,社會崩潰。
5. 通俗易懂的經濟學書籍 商品經濟是什麼通俗
商品經濟——「自然經濟」的對稱,是商品的生產、交換、出售的總和,即為商品經濟。
商品經濟的發展是人類歷史進程的普遍規律。只有充分發展商品經濟,才能實現生產的社會化和現代化。但是,商品經濟是一個歷史的范疇,它將會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和共產主義生產關系的成熟而逐步消亡。
6. 宏觀經濟學有哪些比較好的,通俗易懂的書籍麻煩推薦一下。謝謝。
薩繆爾森的經濟學不適合初學者的,也不通俗,是用數學的語言解釋並歸納經濟現象。涉及多元微分,級數,多維概率,矩陣代數,數理統計中的參數、回歸、和假設檢驗。是一本非常適合理論研究的人(學生)仔細閱讀的。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包括宏觀和微觀兩部分)又太通俗簡單,旨在課余作為非學術性的讀物看看,因為裡面的現實例子很有趣。論難易,沒有比曼昆的更簡單的了,但是由於裡面的例子很多,很多東西需要你有了一定的經濟學弟子以後才能更深的體會。作為初級的非專業讀物很適合
高鴻業的書是國內權威教材,每章後面對於西方經濟學的批判是很值得看的。但是比較好的版本是第四本,第五版改動較大(引入博弈論但是論述得非常粗俗),已經非高老本人意願了。
另外,卡爾 凱斯的微觀經濟學的難度不大,涉及數理知識但是不深,適合初學者閱讀。有了微觀的基礎以後,宏觀的很多東西其實是很好理解的。
反對不懂裝懂的2樓,完全的說反了。
7. 經濟學和金融學有什麼區別,說通俗一點,哪個比較好就業
從比較廣泛的意義上來說,金融學屬於經濟學研究領域,金融學是專對金融貨幣流通市場上的經濟活動的研究(如期貨 股票 債券 保險 銀行 風險投資等等)。
大學里所見的一般性經濟學專業主要偏向學術研究,其研究的面很廣,課題很大,所以一般不針對具體實用的經濟學科領域。 但是從經濟學基本理論研究衍生出了很多新的經濟學分支,比如信息經濟學,環境經濟學(non-market methods分析方法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擴展)等等.
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 金融學發端於經濟學,但如今已經從經濟學中相對獨立出來,有了比較系統的研究方法.
同時,現代金融學依然停留在現代經濟學的新古典分析框架內. 其特點是從微觀主體的理性行為入手(行為金融學考也慮了非理性行為,比如錨定效應), 構建考慮時間和不確定因素的市場均衡體系, 考察金融系統在資源跨期配置中的機制和作用.
金融學開創了經濟學中比較獨特的研究方法,比如說金融資產定價中常用的無套利分析, 實際上比經濟學中的供求分析更specific,在市場中更容易實現.
(7)通俗經濟學擴展閱讀:
金融、金融學均為現代經濟產物。古代主要是農耕、農業經濟,主要是易貨和簡單的貨幣流通,根本不存在金融和金融學。如在中國,一些金融理論觀點散見在論述「財貨」問題的各種典籍中。它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最早形成於西方,叫「貨幣銀行學」。近代中國的金融學,是從西方介紹來的,有從古典經濟學直到現代經濟學的各派貨幣銀行學說。
金融學研究的內容極其豐富。它不僅限於金融理論方面的研究,還包括金融史、金融學說史、當代東西方各派金融學說,以及對各國金融體制、金融政策的分別研究和比較研究,證券、信託、保險等理論也在金融學的研究范圍內。
在金融理論方面主要研究課題有:貨幣的本質、職能及其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信用的形式、銀行的職能以及它們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利息的性質和作用;在現代銀行信用基礎上組織起來的貨幣流通的特點和規律;通過貨幣對經濟生活進行宏觀控制的理論等等。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在對稱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
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科學的對稱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1.經濟就是生產或生活上的節約、節儉,前者包括節約資金、物質資料和勞動等,歸根結底是勞動時間的節約,即用盡可能少的勞動消耗生產出盡可能多的社會所需要的成果。後者指個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費上精打細算,用消耗較少的消費品來滿足最大的需要。
總之,經濟就是用較少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空間獲取較大的成果或收益;
2.經濟就是國家或企業、個人的收支狀況,如國民生產總值、社會總產值、企業的產量與效益、個人的收入與支出等;
3.經濟就是經邦濟世、經國濟世或經世濟民等詞的綜合和簡化。(如「識局經濟」(《晉書紀瞻》)、「皆有經濟之道而位不逢」(隋王通《文中子中說》卷六)。它的含義包括國家如何理財,如何管理各種經濟活動,如何處理政治、法律、軍事、教育等方面的問題,即治理國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4. 經濟就是家庭管理(見[古希臘]色諾芬著:《經濟論》);
5.經濟就是一種謀生術,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並且對家庭和國家有用的具有使用價值的物品(見[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著:《政治學》)。
8. 金融學和經濟學有什麼區別(通俗點)
一般來說,我們習慣把經濟學分成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兩個一級學科,金融學往往劃分在應用經濟學下,是二級學科。往往認為經濟學是金融學的基礎,金融學是經濟學在金融市場的具體應用。
1. 經濟學是解決在「物力有限而人慾無窮」時如何使兩者達到均衡。可以看到經濟學更宏觀,也更社科,在美國很多大學經濟學系是放在社科院下而非商學院下(btw這就是說有的大學經濟學可以不考gmat)。主幹學科宏微觀經濟學基礎模型都是從「需求——供給」模型中尋找均衡點出發的,結構較金融學中的簡單。後期需要依賴計量手段對這些模型提出宏觀關系進行佐證,否則不過是空中樓閣。
2.金融學是解決在「收益越大則風險越大」時如何在風險一定的情況下提高收益或者在收益一定的情況下降低風險。可以看到金融學的視角較經濟學更微觀,且金融學必在商學院內。金融學的主幹學科非常多,但學習目標無非是如何衡量一個投資組合或者一種金融產品的盈利能力是否與其帶來的風險匹配,從而尋找投資甚至投機的機會。金融學使用的基礎模型紛繁復雜,有簡單的(例如資產=負債+權益這種恆等式以及一系列收益公式),也有復雜的,如最基礎的CAPM。
聯系:
兩者互為表裡,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學經濟學的本科肯定也會學財務管理課程,學金融學的本科肯定也會學宏微觀經濟學。
9. 通俗易懂的解釋「什麼是經濟學」
研究價值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規律的理論
就是研究錢去哪裡,錢怎麼來的,錢該怎麼用,錢應該怎麼用的理論
10. 經濟學有沒有更通俗的解釋
從人人都在談論經濟的中國到經濟學脫離人間煙火的歐美,這就是經濟學與現實生活的距離。經濟學研究看上去越來越深奧,卻離人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遠。採用抽象數學工具來解釋經濟現象,並沒有取得比經濟學原理更理想的結果。反而加深了人們對經濟學的疏離感。中國的經濟學家大多隻是使用一些西方經濟學原理級別的理論來對復雜的中國經濟問題發表意見,這在西方那些動輒使用數理經濟模型和計量經濟方法的學者們視為不入流。這里固然存在對於數學工具掌握不足的問題,但根源在於,中國經濟還處在轉型階段,算不上是純粹的市場經濟,那些用在研究競爭性較充分的市場經濟的數學工具,都無法徹底解決問題的模型,如果用在二元經濟的中國,幾乎完全缺乏應用的前提條件。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工具對於解釋中國經濟現象,不是太復雜而是過於簡單到無法使用了。如果生搬硬套,將會把研究對象的真實面貌徹底扭曲變形,而得出的結果也必然是不可信的。在應用西方經濟學模型的時候,很難採用其完整的理論體系,更多的是借鑒一些分析工具,使用在較微觀問題的分析中。經濟學家嘗試用數學、社會實驗的方法來模擬更為復雜的經濟現象,形成了一些理論體系,但在經濟學界內部也未完全達成一致看法。那些模型看上去更像是精巧的玩具。書中「海盜分金」的例子很說明問題:5個海盜准備分100兩黃金的贓物,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盡可能多得,他們確定了一個規則,5個海盜按順序依次說出自己的分贓建議,如果多數人同意,就按其建議分,否則,這個海盜就要被殺死。如果你是第1個提出建議的海盜,你的建議是什麼。按照博弈論的模型,這個問題的正確解決方法是倒推,即先考慮最後一個海盜的反應是什麼。那麼按照理論的推演,第5個海盜必然希望最後留下的人越少越對自己有利,因此,他對第1個海盜的建議的反應必然是「反對」。再往前推,第4個海盜會考慮清楚,當輪到他提建議時,第5個海盜一定會反對,他就只能去死,所以他一定要避免輪到自己提建議,所以他對其他人的建議就只能是「同意」。那麼,第3個海盜會想,輪到他的時候,第4個人會同意,第5個人反對,那麼加上自己,就是2:1,所以,他會提出100兩黃金全部歸自己。再往前推,第2個海盜提建議時,第1個海盜已經死了,剩下4個人,他知道第4和第5個人的立場,而第3個人想獨吞黃金,一定會反對,這樣就是2:2,沒達到多數票,自己還得死,所以他也會做出避免輪到自己提建議的決定,也就是他會同意第1個人的建議,這時,第1個海盜該提什麼樣的建議就很明顯了,他一定會要求100兩黃金歸自己,而這時的投票必然是3:2,達到多數票,通過。這個結論看似很精妙,但在現實中出現時,卻不一定就是這樣的結果。如果每個海盜都具有如此嚴謹的思維模式,利弊計算得如此精確,那麼當第1個海盜在琢磨其他人可能的對策時,其他人也同樣能知道他的對策。我們可以設想一下,當第1個海盜提出全部拿走黃金時,除了第2個海盜,其他三個人必然是一致反對的。接著是第2個海盜被犧牲,這是必然結果,第3個海盜如願以償拿走了全部黃金,游戲結束。這就是現實結果和理論推導的結論的差異,根源在於,第4個海盜並不一定總是說YES,再者,其實在實際生活中,沒有誰會像經濟學家那樣用理論模型把收益和損失算得清清楚楚,更常見的是感情沖動、文化習俗等方面的因素在主導人們的決策和行為。經濟學家滿足於找到適當的模型來解釋一個現象,對此,有一個笑話似乎很貼切:「成為優秀經濟學家的秘籍說起來一點不復雜,你要牢牢地抓住顯而易見的東西,並且有意識地對它們進行復雜而深奧的闡述。」很多經濟學的研究成果看上去就是這樣。但是,經濟學畢竟教給我們分析現實生活的框架和思路,幫助我們找到大致正確的方向。經濟學是什麼?也許這個問題並不重要。那些經濟學模型只是分析經濟問題的結果,本身未必能作為解決另外一個經濟問題的工具。我們在學習這些模型的過程,實際上只是學習經濟學的數學解決方法。除了抽象的數學方法,還存在其他的經濟學思維方式,一旦掌握了這些方法,人們就會剋制不住地想要利用它去洞查這個世界的所有真相。這才是經濟學的樂趣和終極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