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用經濟學原理分析麥當勞折扣券
一種容易想到的解釋是:吸引更多的顧客,擴大銷售量。但如果是這樣的目的,那麼為什麼不直接降價呢?可見,這個解釋不對。
另一種解釋是:麥當勞想藉此進行價格歧視——把顧客分開。請讀者注意,要獲取麥當勞的優惠券,總是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成本的,而不是隨手可得——上麥當勞的網站瀏覽尋找優惠券,列印優惠券,或者閱讀麥當勞的宣傳報紙,或者到路邊索取,都是需要花費少許成本,主要是時間成本。通常是什麼人才願意花費這些成本呢?是時間成本比較便宜的人。能上麥當勞的人中,什麼人時間比較便宜呢?顯然是一些收入偏低的人——工薪階層。
另外,優惠券能夠購買的通常是某種指定的商品組合,而不是隨意購買。也就是說,使用優惠券的顧客,是要付出代價——不能隨意挑選商品的代價。這也是一種成本。
總而言之,使用優惠券,是要付出代價的——代價者成本也。
通過上述種種方式,麥當勞成功地把麥當勞的顧客中的富人和窮人分開,然後,對於富人——不持有優惠券的人,麥當勞供給他們的商品就比較貴(沒有優惠),而對於窮人——持有優惠券的人,麥當勞給他們打折。時間地點商品相同但價格不同,這就是典型的價格歧視。通過價格歧視,麥當勞向消費者榨取了更多的消費者剩餘,增加了利潤。
如何驗證上述理論解釋呢?
首先,我們需要由上述理論解釋出發,推出可以驗證的含義:按照上述理論解釋,窮人應該消費額低一些,而富人消費額高一些,所以,拿優惠券的人消費總額必定低一些,而那些不拿優惠券的人,必定買的東西更多更貴一些。這顯然是可觀察的一個含義。
其次,觀察事實是否與推出來的可觀察含義相符。這一步驟不難:只要找一個好位置,仔細觀察麥當勞的銷售情況就可以知道驗證結果是否與理論的推測是否一致了。
⑵ 肯德基麥當勞發放優惠卷,當中的經濟學原理,求解釋
經濟學的解釋就是:麥當勞發放優惠卷,相當於對其產品降價。從經濟學的角度,降價之後總收益會不會增加,需要考慮該產品價格的需求彈性。通過回收優惠卷的數量,可以知道降價後,消費者對某產品的需求。再結合降價前的銷量。可以求得該產品的弧彈性或者大致的需求曲線。從而制定出合適的價格,也就是均衡價格。這個價格可以使麥當勞利潤最大化。
⑶ 能否用經濟學原理分析麥當勞和肯德基總在一起
目標客類型相似, 產品類型相似, 那當然選鋪位置要求相同.
那你為什麼不問姿生堂和dior, 門市都在附近?
香港的化妝品店: 莎莎和卓悅; 金飾店: 周生生, 周大福, 謝瑞麟, 六福; 也都是在對方附近, 道理也一樣.
來不到香港的話, 問牛肉檔和豬肉檔, 也都是在貼著開?
⑷ 麥當勞和可口可樂在中國成功的因素(從經濟學角度講~)
1市場,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合理調查市場環境是最重要的因素。2快餐文化,企業文化導向作用,任何文化都有強大的生命力和不足之處,快餐文化的優勢在於邊際效用遞減原則。吃多嫌不好吃,偶爾覺得很有味道的感觸3體系。一套完整的體系。他們不缺少合作夥伴,他們有一套屬於自己的體系,不怕合作夥伴找上門。就比如原料進口,肯德基有一套流程,保證原料的安全。想到只有那麼多
⑸ 為什麼麥當勞旁邊一般會有一個肯德基有經濟學依據嗎
真正的答案其實就是霍泰林空間競爭模型(hotelling)
這個問題很多網友已經有詳細解答,復制粘貼如下: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朱聿欣
鏈接:http://www.hu.com/question/20050968/answer/47086382
來源:知乎
最先回答的知友提到了商圈效應的解釋,其實不僅僅這么簡單,如果從game theory(博弈論)的角度來看,這里存在著一個類似於海灘佔位博弈的問題。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同一條街上兩家超市經常會開在一起,你在沙灘遊玩的時候,也往往能發現兩家冷飲店相依為鄰——這跟肯德基麥當勞經常比鄰開店的道理其實是一樣的。
當肯德基首先在市中心某條街的某位置布下它的商業網點時,所選定的位置一定是經過周密的人流量計算和目標市場精心調研後的結果,所以這個網點是選址上的最優解。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接下來開店的麥當勞,它如果想設立新的網點,它的最優結果就一定是肯德基的那個位置——離肯德基的店面越近,則結果越接近最優解。
我們假設某條1000m長的街道為AB,街道的最左端的起始點是A,最右端的終結點是B,那麼對顧客而言最理想的商店位置是怎麼樣的呢?以街道1/2處為中心點,顯然是麥當勞和肯德基其中一家在街道1/4 處開店,另一家在街道3/4處開店,這樣既方便了這條街上任何一個地點的顧客,又能確保麥、肯各自包攬一半顧客的生意。
但事情沒有這么簡單——麥、肯兩家的產品存在一定的同質性,兩者之間存在競爭,它們都不會甘心這種平均主義,他們都想比對手得到更多客流量,一旦其中一方先擴張,另一方勢必會做出應對策略——這就構成了一個博弈問題。
我們假設麥當勞和肯德基一開始選址的距離是1000m,即為他們分別在街道兩端A、B設店。為了方便分析,我們同時假設顧客均勻分布在這長約1000m的線性空間上,而且顧客是理性人,他們的選擇是沒有偏好的,也就是說他距離哪家店近就選擇哪家。
第一次博弈:
最開始麥當勞和肯德基都能分得(1000 ÷ 2=) 500m范圍的顧客。 這個時候,麥當勞發現如果它向中點移動100m,即從最開始的A點向右挪100m,他就能夠獨得100m范圍的顧客,並且同時能跟肯德基瓜分剩下的(1000-100=)900m,這時麥當勞的顧客范圍就變成了(100+ 900÷ 2=)550m.肯德基也馬上發現了這個規律,於是它也從B點向左也移動100m,這樣結果是雙方都還是只能分到500m的顧客范圍(自己獨占的100m,共同分享中間剩下的800m,100+800 ÷ 2=500m)。
第二次博弈:
麥當勞繼續朝右挪動100m,這時它離最左端的A點已經距離200m了,此時它可以分得550m的顧客(自己的200m,和KFC分700m,200+700÷ 2=550m),肯德基像上次那樣做出了再次左移100m的應對策略,這樣一來,雙方還是只能分得各自的500m(自己獨佔200m,共同分享中間剩下的600m,200+600 ÷ 2=500m).
第N次博弈:
以此類推,最後的情況就是雙方都到了中點處,都分得了500m范圍的顧客。
拓展延伸
實際上不僅僅是商業活動中有這類現象,政治生活中也很常見。麥當勞和肯德基為了爭取更多的中間客戶最終選址越來越趨同,就像民主黨和共和黨為了拉攏中間選民而最終導致政治政策越來越趨同一樣。20世紀50年代英國的保守黨看到工黨的某些主張為人們所認可,在重新執政後便把工黨大搞國有化和社會福利的主張接手了過來。同樣,工黨對保守黨那些飽受中間選民支持的主張也毫不客氣地實行「拿來主義」。為反映這一特點,人們索性把保守黨理論家巴菲勒和工黨領導人蓋茨克爾的名字拼在了一起,稱為「巴茨克爾主義」。
《孫子兵法》有一句話叫「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誠然,先一步下手固然可以獲得一定的優勢,但在現實世界的博弈游戲里,搶佔先機並不總是好事,因為你一旦率先出手,你也就有了被對手觀察和效仿甚至找出破綻的可能。每次博弈都是驚心動魄的較量,最終的結果可能是納什均衡里的雙贏,當然也有可能是賣力不討好的兩敗俱傷。
最後,如果沒學過game theory的知友有需要,我明日再把我寫的博弈模型中的數學收益函數以及用到的參考文獻po上來。
⑹ 肯德基與麥當勞面對面開店體現了什麼經濟學原理
供需關系原理。共用市場資源類型的型產業集聚原理。
⑺ 用微觀經濟學解釋為什麼車站附近都有麥當勞
好賣
⑻ 這對麥當勞有什麼好處從經濟學和心理學或社會學角度解答
一般這些來活動都是源麥當勞的品牌傳播campaign。好處:
1.最主要的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給人感覺麥當勞是有愛的品牌,讓人產生美好的聯想,提升品牌價值,最終還是促進經濟效益的提升。
2.讓孩子們喜歡麥當勞。這個和上一條其實很像,也是在消費者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
3.直接促進人們進店消費。活動的本質其實還是變相在打折。
⑼ 麥當勞可樂第二杯半價中都有什麼經濟學原理
麥當勞從消費者喝的第一杯飲料中賺得最多。當然麥當勞不滿足於只賺第一杯的錢,對它來說,能多賺一點是一點。但是消費者已經不肯為第二杯飲料付同樣多的錢,因此麥當勞採取了差別定價的策略,這個價格歧視對麥當勞和消費者都是有好處的:消費者以更低的價格享受到了第二杯飲料,麥當勞也多賺了錢,雙方都獲得了剩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