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結合經濟實例說明建立與應用計量經濟學模型的主要步驟
先要取得數據,然後根據公式擬合方程,然後是對方程進行檢驗(包括統計檢驗和計量經濟學檢驗),如果有異方差,序列相關,自相關。。。。。。先要剔除,讓後再擬合,得到一個好的模型,最後是預測
⑵ 計量經濟學模型建立的五個步驟
貌似只有四個步驟吧,,模型設定,模型估計,模型檢驗,模型應用。
⑶ 計量經濟學有哪些模型
今天有專業的數據和附註,也有專業的尺子和專業的物料,對車輛數據流程都有幫助行
⑷ 簡答題 如何建立計量經濟學模型,其基本步驟有哪些
1秒前 我的回答 1、經濟學理論分析,提出可能存在影響的變數
2、建立模型,模型選版擇,是線性還是非線性?還權是用Log?
3、找數據
4、用計量軟體回歸分析(回歸方法選擇,OLS?還是MLE?)
5、檢驗結果分析
⑸ 論述計量經濟學建立模型的基本步驟
一、理論模型的建立
⑴ 確定模型包含的變數
1.根據經濟學理論和經濟行為分析。
例如:同樣是生產方程,電力工業和紡織工業應該選擇不同的變數,為什麼?
2.在時間序列數據樣本下可以應用Grange統計檢驗等方法。
例如,消費和GDP之間的因果關系。
3.考慮數據的可得性。
注意因素和變數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4.考慮入選變數之間的關系。
要求變數間互相獨立。
⑵ 確定模型的數學形式
利用經濟學和數理經濟學的成果
根據樣本數據作出的變數關系圖
選擇可能的形式試模擬
⑶ 擬定模型中待估計參數的理論期望值區間(符號、大小、 關系)
例如:ln(人均食品需求量)=α+βln(人均收入)+γln(食品價格) +δln(其它商品價格)+ε
其中α 、β、γ、δ的符號、大小、 關系
二、樣本數據的收集
⑴ 幾類常用的樣本數據
時間序列數據
截面數據
虛變數離散數據
聯合應用
⑵ 數據質量
完整性
准確性
可比性
一致性
三、模型參數的估計
⑴ 各種模型參數估計方法
⑵ 如何選擇模型參數估計方法
⑶ 關於應用軟體的使用
四、模型的檢驗
⑴ 經濟意義檢驗
根據擬定的符號、大小、關系
例如:ln(人均食品需求量)=-2.0-0.5ln(人均收入)-4.5ln(食品價格) +0.8ln(其它商品價格)
ln(人均食品需求量)=-2.0+0.5ln(人均收入)-4.5ln(食品價格)+0.8ln(其它商品價格)
ln(人均食品需求量)=-2.0+0.5ln(人均收入)-0.8ln(食品價格) +0.8ln(其它商品價格)
⑵ 統計檢驗
由數理統計理論決定,包括擬合優度檢驗、總體顯著性檢驗、變數顯著性檢驗
⑶ 計量經濟學檢驗
由計量經濟學理論決定,包括異方差性檢驗、序列相關性檢驗、共線性檢驗
⑷ 模型預測檢驗
由模型的應用要求決定,包括穩定性檢驗(擴大樣本重新估計)、預測性能檢驗(對樣本外一點進行實際預測)
五、計量經濟學模型成功的三要素:理論、數據、方法
⑹ 如何用情景分析法建立計量經濟學模型
石油與石油產量,固定資產原值,職工人數,電力消耗量有關.可能是對數模型,也有可能是線性模型.(自己沒做關於這個方面的統計)
檢驗則包括經濟檢驗,統計檢驗,計量經濟學檢驗和模型預測檢驗.經濟檢驗就是根據實際情況看你建立模型後得到的方程是否符合原理,其餘的檢驗可以都用EVIWS軟體來做.
⑺ 計量經濟學都有哪些模型啊,具體怎樣運用
#計量經濟學的定義
計量經濟學是以一定的經濟理論和統計資料為基礎,運用數學、統計學方法與電腦技術,以建立經濟計量模型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隨機性特性的經濟變數關系。主要內容包括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經濟計量學。
#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步驟和方法
確定變數和數學關系式-模型設定;分析變數間具體的數量關系-估計參數;檢驗所得結論的可靠性-模型檢驗;經濟分析和預測-模型應用
#分布滯後模型估計的困難有哪幾個
A.自由度問題。自由度過分損失,到時估計偏差增大,顯著性檢驗失效。
B.多重共線性問題。滯後變數常存在多重共線性。
C.滯後長度難以確定。
#工具變數法
1.與所代替的解釋變數高度相關
2.與隨機擾動項不相關
3.與其他解釋變數不相關,以免出現多重共線性
#虛擬變數的基本概念
虛擬變數是人工構造的取值為0和1的作為屬性變數代表的變數
#聯立方程模型的區別
A.聯立方程組模型由幾個單一方程組成。被解釋變數不只一個。
B.模型里有隨機方程,也有確定性方程,但必含有隨機方程。
C.被解釋變數和解釋變數之間不僅是單向因果關系,也可能互為因果。
D.解釋變數可能與隨機擾動項相關。
#非完全多重共線性後果:
1.參數估計量方差增大
2.對參數區間估計時,置信區間趨於變大
3.嚴重時,假設檢驗容易作出錯誤判斷
4.嚴重時,可能r2較大和f檢驗顯著性高,但t檢驗可能不顯著,得出錯誤結論
#多重共線性檢驗:
1.簡單相關系數檢驗
2.方差擴大因子法
3.直觀判斷,如回歸系數標准差大,或與經濟理論背離
4.逐步回歸法
#自相關:
經濟系統的慣性。經濟活動滯後效應。數據處理造成的相關。蛛網現象。模型設定偏誤。零均值,低估參數估計值的方差,對模型預測的影響,高估t,f,r2不可靠,對模型影響,降低預測精度。
#異方差:
模型中省略某些重要解釋變數。模型設定誤差。測量誤差的變化。截面數據中總體各單位的差異。無偏,一致,非有效,誇大估計參數的統計顯著性,對預測影響,Y的預測非有效。
⑻ 計量經濟學模型 如何建立
大致分為四個步驟:1. 理論模型的設定
2.變數數據的搜集和整理
3.模型參數的估計版
4.模型的檢驗權
可以參考計量經濟學書進行詳細的掌握,希望對你有用
⑼ 急求一個計量經濟學模型案例思路。
這個裡面那個城鎮居民的數據不平穩,因為是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單位根檢驗後,二階差分都平穩,而且汽車產量也是不平穩的,是一階單整,就連因變數私家車數也是二階單整,所以直接建模得出的是偽回歸,需要用修正後的數據建模。最後建模後再進行經典假設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