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凱恩斯宏觀經濟學漏洞

凱恩斯宏觀經濟學漏洞

發布時間:2021-01-20 06:44:45

A. 宏觀經濟學中凱恩斯區域 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效果是什麼原因還有在古典區域呢

1、LM曲線上凱恩斯區域實行擴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效果及原因

效果: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無效,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有很大的效果,收入水平在利率不發生變化情況下提高。

原因:

凱恩斯區域的利率降到很低,貨幣的投機需求趨於無限大,貨幣投機需求曲線會成為一條水平線,相對應的LM曲線上也有一段水平狀態的區域。

因為較低的利率水平,假設政府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給,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因而貨幣政策在這時無效。相反,擴張性財政政策,可以使收入水平在利率不發生變化情況下提高,因而財政政策有很大的效果。

2、LM曲線上古典區域實行擴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效果及原因

效果: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完全失效;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十分有效。

原因:

如果利率上升到很高水平時候,貨幣的投機需求量將等於零,這時候人們除了為完成交易還必須持有一部分貨幣外,不會為投機而持有貨幣。

貨幣投機需求曲線表現為一條與縱軸相重合的垂直線,LM曲線也開始成為一條垂直線。此時當利率很高時,人們除了完成交易必須持有一些貨幣外,再不會為投機而持有貨幣,即貨幣的投機需求彈性為0。

(1)凱恩斯宏觀經濟學漏洞擴展閱讀

LM曲線把平面圖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凱恩斯區域、中間區域和古典區域。LM曲線還具有以下特徵:

1、它的斜率為正,這表明LM曲線一般是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

一般來說,在貨幣市場上,位於LM曲線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都是貨幣需求大於貨幣供給的非均衡組合;位於LM曲線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都是貨幣需求小於貨幣供給的非均衡組合。只有位於LM曲線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才是貨幣需求等於貨幣供給的均衡組合。

2、貨幣供給變動將會引起LM曲線左右移動。

當貨幣供給增加時,要使貨幣需求等於供給,需求也要增加;貨幣需求增加的前提是收入增加或者利率下降。如果利率不變,則收入增加;如收入不變,則利率下降。這都意味著LM曲線右移。

3、價格水平的變動也會引起LM曲線移動。

因為價格水平變化導致真實貨幣存量變化。價格水平上升意味著真實貨幣量減少,導致LM曲線將會左移,反之則右移。

B. 宏觀經濟學問題 關於凱恩斯經濟模型

即價格水平P下降-實際貨幣供應(M/P)增加-利率r下降-支出(投資)I增加-產出版Y增加。 在IS-LM模型權中價格不是整個經濟商品需求的決定量,因此價格變化對於商品需求沒有直接的影響。但是價格變化對金融市場有影響。出於金融市場平衡的條件價格提高會導致實際貨幣數量縮小。這導致在金融市場上對貨幣的需求提高。由此經濟參加人願意出售證券。在證券交易所上產生供應多餘,這導致證券價格下跌和利率提高。 利率對於整個經濟中的貨物需求有決定性作用,它導致私人凈投資的降低。這導致對於貨物需求的降低,因為商品供應相對商品需求反應,整個經濟中的平衡收入的降低。

C. 凱恩斯宏觀經濟學中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組合搭配適用的不同經濟情境

運用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自調控經濟周期的理論,是新古典綜合派的核心理論,該理論由凱恩斯理論起始,由薩繆爾森發揚光大,成為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來西方經濟學的最主流學派。所以就目前看,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運用恰當的情況下,還是有效的。但是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美國大滯漲以來,西方經濟學中又涌現了一些學派在不同程度上否定貨幣、財政政策打搭配的宏觀調控的有效性,比如貨幣主義,奧地利學派和供給學派。

D. 誰能幫我論述下凱恩斯得宏觀經濟理論

凱恩斯主義認為,通過利率把儲蓄轉化為投資和藉助於工資的變化來調節勞動供求的自發市場機制,並不能自動地創造出充分就業所需要的那種有效需求水平;在競爭性私人體制中,「三大心理規律」使有效需求往往低於社會的總供給水平,從而導致就業水平總是處於非充分就業的均衡狀態。因此,要實現充分就業,就必須拋棄自由放任的傳統政策,政府必須運用積極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以確保足夠水平的有效需求。凱恩斯最根本的理論創新就在於為國家干預經濟的合理性提供了一整套經濟學的證明,這是凱恩斯主義出現以前任何經濟學都根本做不到的。

凱恩斯理論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認為國民收入決定於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以及心理上的流動偏好這三個心理規律的作用,這三個心理規律涉及四個變數:邊際消費傾向、資水邊際效率、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在這里,凱恩斯通過利率把貨幣經濟和實物經濟聯系起來,打破了新古典學派把實物經濟和貨幣經濟分開的兩分法,認為貨幣不是中性的,貨幣幣場上的均衡利率要影響投資和收入,而產品市場上的均衡收入又會影響貨幣需求和利率,這就是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相互聯系和作用。但凱恩斯本人並沒有用一種模型把上述四個變數聯系在一起。漢森、希克斯這兩位經濟學家則用IS-LM模型把這四個變數放在一起構成一個產品市場和貨幣幣場之間相互作用如何共同決定國民收入與利率的理論框架,從而使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論得到了較為完善的表述。不僅如此,凱恩斯主義的經濟政策即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分析,也是圍
繞IS一LM模型而展開的。因此可以說,IS-LM模型是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核心。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在宏觀經濟理論中的歷史地位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在宏觀經濟理論中的歷史地位應該是承上啟下,舉足輕重的,請參考以下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或凱恩斯主義是根據凱恩斯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凱恩斯,1936)的思想基礎上的經濟理論,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凱恩斯的經濟理論認為,宏觀的經濟趨向會制約個人的特定行為。18世紀晚期以來的「政治經濟學」或者「經濟學」建立在不斷發展生產從而增加經濟產出,而凱恩斯則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發,他認為維持整體經濟活動數據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觀上平衡供給和需求。因此,凱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凱恩斯理論基礎上的經濟學理論被稱為宏觀經濟學,以與注重研究個人行為的微觀經濟學相區別。
凱恩斯經濟理論的主要結論是經濟中不存在生產和就業向完全就業方向發展的強大的自動機制。這與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所謂的薩伊法則相對,後者認為價格和利息率的自動調整會趨向於創造完全就業。試圖將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聯系起來的努力成了凱恩斯《通論》以後經濟學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領域,一方面微觀經濟學家試圖找他他們思想的宏觀表達,另一方面,例如貨幣主義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試圖為凱恩斯經濟理論找到扎實的微觀基礎。二戰以後,這一趨勢發展成為新古典主義綜合學派。
歷史背景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是對當時感受到占支配地位的假設和理論越來越受到沖擊的思想家,作家和藝術家之一。當物理學開始質疑絕對時間的必要性,作家們開始質疑敘事結構,作曲家開始質疑調性的和諧是否必須的時候,凱恩斯開始質疑當時經濟學上的兩大支柱:首先是貨幣是否必須要有一個牢固的基礎,一般用的是金本位,其次就是薩伊法則所認定的,如果需求減少,則供給或者價格也會相應減少,從而重新達到平衡。
凱恩斯自己與倫敦的布盧姆茨伯里區有著緊密的聯系,而且陶醉於改變人們思想的氛圍。正是這一經歷和凡爾賽條約的簽訂使他最終決定與傳統理論決裂。1920年他寫出了《和平的經濟後果》這篇文章,文中他不光闡述了他認為的凡爾賽條約的整體經濟後果,而且確立了他作為一個有可以影響國家決策的實際從政經驗的經濟學家的地位。
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發表了一系列關於國家權力和整體經濟趨勢的效果的文章,發展了貨幣政策不僅僅是一個固定的參照物的理論,他越來越相信經濟系統不會自動地沿著一個曲線即經濟學叫所謂的最優生產水平前進。可是他既沒有找到證據,也沒有找到一個形式來表達這些思想。
30年代晚期,全球化的經濟系統開始沖擊英國——當時居於中心地位的國家。為了利用競爭優勢,英國按照自由貿易政策,從其它地方進口食品和其他低價值商品,並用節約出來的勞動製造高價值的商品用於出口。這一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的應用使英國達到了帝國的顛峰,並控制了包括印度、埃及和廣闊的殖民地以及其經濟和軍事上不同英國的盟國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亞。
隨著德國經濟的崩潰和超通貨膨脹的來臨以及後來被稱為大蕭條的全球生產衰退的到來,對金本位,經濟自動調整的特性以及以生產帶動經濟的模式的批評開始浮出水面。數十個不同的學派爭奇斗艷。凱恩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傳播著一個簡單的觀點:大蕭條之所以產生是因為三十年代的時候在生產和投資領域有一股投機的風潮——當時的工廠和運輸網路遠遠超出了當時個人的支付能力。對「需求不足」的重視和他創造的允許政府能夠調控經濟中的關鍵組成部分的形式使當時的眾多年輕經濟學家接受他的理論和方法。
也有眾多的經濟學家反對他的理論,認為導致蕭條的根源不是需求的缺乏,而是對商業的信心;所以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削減政府開支,從而恢復對重返金本位的信心。
凱恩斯的理論
凱恩斯認為生產和就業的水平決定於總需求的水平。總需求是整個經濟系統里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的總量。在微觀經濟理論中,價格、工資和利息率的自動調整會自動地使總需求趨向於充分就業的水平。凱恩斯指出當時生產和就業情況迅速惡化的現實,指出理論說得再好,事實上這個自動調節機制沒有起作用。問題的關鍵在於「需求不足」是否存在。根據古典主義經濟理論——《通論》以前實踐中常用的說法——需求不足只是衰退和經濟混亂的症狀而不是原因,因而在一個正常運行的市場中是不會出現的。
古典經濟學理論認為在一個經濟體系中達到充分就業的關鍵是兩點:一是供給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決定商品的價格,價格的不斷變動反過來導致供給和需求的平衡;二是這個系統創造的新的財富可能會被保存起來用於將來消費或者用於投資將來的生產,同樣有一個供求機制決定著這個選擇。存款的利息率遵循同價格一樣的機制,即它是貨幣的價格。
即使是在「大蕭條」最嚴重的年份,這一理論仍然把經濟的崩潰解釋為缺乏有力的刺激生產的機制。所以合適的辦法是將勞動的價格降低到維持生存的水平,導致價格下降,從而購買力(就業)就會回升。沒有作為工資付出的資金將會轉化為投資,也許是在其它的產業。關閉工廠和解僱工人也是必須採取的辦法。其它關鍵的政策措施就是平衡國家預算,或者通過增加稅率,或者通過削減財政支出

凱恩斯經濟思想對我國宏觀經濟調控的意義
凱恩斯主義是隨著資本主義「自由放任」市場經濟的沒落應運而生的,它的理論主張和政策思想立足於對社會經濟總量的分析,著眼於國家宏觀經濟的發展,從而成為宏觀經濟學的開創者。20世紀70年代後,凱恩斯的理論主張和政策思想雖然受到了貨幣主義、新自由主義和新制度學派的抨擊,但他的弟子們在新形勢下發展的新凱恩斯主義仍然占據西方經濟學的主流地位。應該指出,凱恩斯主義雖然從本質上是為壟斷資產階級服務的,但它首先是屬於市場經濟的宏觀理論,是人類文明寶庫中的一顆珍珠,因此,它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特別是宏觀經濟調控有著較強的指導和借鑒作用。

E. 宏觀經濟學 凱恩斯 工資剛性 的重要性 在這段話中有什麼體現誰懂理論呢

LZ~要想當老闆就要學會換位思考

工資對於員工是向下剛性,對於老闆是向上剛性 ^_^

F. 有關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的幾個問題

hehe,宏觀經濟學裡面最主要是弄明白總供給和總需求了,反復看,反復琢磨.

1,你這個題目回是三部門的均衡收入決定答模型,
直接套用模型就可以了
Y=C+I+G
C=100+0.8Yd
Yd=Y-Tn
Tn=T-Tr
I=50
G=200
所以,Y=100+0.8(Y-T+Tr)+50+200
Y=1000

(2)投資乘數ki=1/(1-c)
c=0.8
所以k=5
稅收乘數kt=-c/1-c(1-t)
c=0.8,t=0
kt=-4
政府開支乘數kg=1/1-c(1-t)=5
轉移支付乘數ktr=c/1-c(1-t)=4
平衡預算乘數kb=1

換個條件你應該也會套公式了吧,呵呵,自己套一下試試看
很容易的

G. 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第六章,投資和儲蓄,消費和儲蓄的關系是怎樣的可

凱恩來斯認為利率的自由變源動可以確保儲蓄等於投資稅收政策對宏觀經濟產生影響。其一,稅收對人們的收入產生直接影響,進而會影響到人們的消費和儲蓄決策,其二,政府對企業征稅會影響到商品和生產要素的價格,進而影響企業的激勵機制和行為方向貨幣政策,它是通過政府藉助中央銀行對一國的貨幣、信貸及銀行體制的管理來實施的。中央銀行通過改變貨幣供給量能夠影響到許多金融變數和經濟變數,如利率、股價、房地產價格、匯率等等。參考高鴻業的宏觀經濟學分冊吧

H. 宏觀經濟學考試題:凱恩斯三大心理規律是什麼,分別對有效需求的影響。

凱恩斯指出,之所以出現嚴重的經濟危機,主要是由於社會上對生產資料和消費品的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則是由三條基本規律造成的: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流動性偏好。
凱恩斯指出,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是由人類的天性所決定的。由於這個規律的作用,增加的產量在除去個人消費增加以後,就留下了一缺口。假如沒有相應的投資來填補這個缺口,產品就會有一部分無法銷售出去,於是就出現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生產緊縮和失業。為了避免生產下降和失業增加,就必須相應增加投資。但凱恩斯認為,在生產過剩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僅消費不足,投資也是不足的。而投資不足是由資本邊際效率規律和流動偏好規律引起的。
資本邊際效率規律與有效需求不足理論的關系。資本邊際效率規律表明,投資的多寡,取決於資本邊際效率與利率的對比。一般說來,投資需求與資本邊際效率呈同方向變化,而與利率水平呈反方向變動。如果投資成本既定,資本邊際效率就取決於投資者的預期收益。因心理、生理和環境因素的影響,資本邊際效率短期內波動不定。考慮到資本成本隨投資增加而不斷增加;投資的預期收益隨產品供給增加而下降,資本邊際效率就出現了隨投資增加而趨於遞減的趨勢,即資本邊際效率遞減,這種情況使投資的增加受到了嚴重限制。
流動偏好規律與有效需求不足理論的關系。流動偏好又稱靈活偏好,指人們為應付日常開支、意外支出和進行投機活動而願意持有現金的一種偏好。該理論根源於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流動偏好規律使人們必須得到利息才肯放棄貨幣,因而使利率總維持在較高的水平,這也會妨礙投資的增加。這樣投資和消費不足,導致社會有效需求不足,從而產生非自願失業。要消除這一狀態,政府必須干預經濟,通過宏觀經濟政策,實現充分就業。

I. [宏觀經濟學]凱恩斯主義者認為貨幣政策發揮作用的最主要傳播途徑是什麼

凱恩斯提出的理論並沒有明確地給出IS-LM,這是後人在他的基礎上總結出IS-LM和AD-AS模型,基於IS-LM模型是可以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可能是你看到的書沒有講而已。我們經常看到的是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比較少看到貨幣政策的「引致效應」。 引致效應是指: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降低利率時所引起的投資增加 在第一種特殊情況下,(dI/di)/(dL/di)→0(即dI/di→0 ̄或dL/di→-∞),也就是企業投資對利率的變化毫不敏感,或者經濟中出現「流動性陷阱」,或者貨幣需求對利率變動十分敏感的時候,dY/dM→0,此時不存在任何「引致效應」,貨幣政策對產出也沒有影響,貨幣政策是實效的。在另一種極端情況下,(dI/di)/(dL/di)→+∞(即dI/di→-∞或dL/di→0 ̄),將出現完全的「引致效應」,此時實施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效果最為明顯,政策乘數達到最大值。 比方說分析一項增加貨幣供給的擴張性貨幣政策效果時,如果增加一筆貨幣供給會使利率下降很多(這在LM曲線陡峭時就會是這樣),或利率上升一定幅度會使私人部門投資增加很多(這在IS曲線比較平坦時就會是這樣),則貨幣政策效果就會很明顯。可見,通過分析IS和LM曲線的斜率以及它們的決定因素就可以比較直觀地了解貨幣政策效果的決定因素;使IS曲線斜率較小的因素以及使LM曲線斜率較大的因素,都是使貨幣政策效果較大的因素。我個人認為之所以貨幣政策的有效性被淡化,是因為我們學習的是新凱恩斯主義,跟原本的凱恩斯主義以及有了挺大的差距。眾所周知,貨幣政策是有時滯的,可能傳導到整體經濟時,反而有可能會扭曲資源的配置,實際上存在貨幣政策的時間不一致性問題。所以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往往是獨立出來討論,不與IS-LM模型一起討論。

J. 簡要解釋凱恩斯對宏觀經濟學所作的貢獻

凱恩斯對經濟學由非常多的貢獻。
第一,突破了傳統的就業均衡理論,建立了一種以存在失業為特點的經濟均衡理論

傳統的新古典經濟學以薩伊法則為核心提出了充分就業的假設。認為可以通過價格
調節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從而把研究資源利用的宏觀經濟問題排除在經濟學研究的范
圍之外。〈〈通論〉〉批判薩伊法則,承認資本主義社會中非自願失業的存在,正式把
資源利用的宏觀經濟問題提到日程上來。
第二,把國民收入作為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中心問題。
凱恩斯〈〈通論〉〉的中心是研究總就業量的決定,進而研究失業存在的原因。認
為總就業量和總產量關系密切,而這些正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特點。
第三,用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均衡來分析國民收入的決定。
凱恩斯〈〈通論〉〉中認為有效需求決定總產量和總就業量,又用總供給與總需求
函數來說明有效需求的決定。在此基礎上,他說明了如何將整個經濟的均衡用一組方程
式表達出來,如何能通過檢驗方程組參數的變動對解方程組的影響來說明比較靜態的結
果。即,他總是利用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均衡關系來說明國民收入的決定和其他宏觀經濟
問題。
第四,建立了以總需求為核心的宏觀經濟學體系。
凱恩斯採用了短期分析,即,假定生產設備、資金、技術等是不變的,從而總供給
是不變的。在此基礎上來分析總需求如何決定國民收入。把存在失業的原因歸結為總需
求的不足。
第五,對實物經濟和貨幣進行分析的貨幣理論。
傳統的經濟學家把經濟分為實物經濟和貨幣經濟兩部分,其中,經濟理論分析實際
變數的決定,而貨幣理論分析價格的決定,兩者之間並沒有多大的關系,這就是所謂的
二分法。凱恩斯通過總量分析的方法把經濟理論和貨幣理論結合起來,建立了一套生產
貨幣理論。用這種方法分析了貨幣、利率的關系及其對整個宏觀經濟的影響,從而把兩
個理論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經濟理論。
第六,批判了「薩伊法則」,反對放任自流的經濟政策,明確提出國家直接干預經
濟的主張。
古典經濟學家和新古典經濟學家都贊同放任自流的經濟政策,而凱恩斯卻反對這些
,提倡國家直接干預經濟。他論證了國家直接干預經濟的必要性,提出了比較具體的目
標;他的這種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核心的思想後來成整個宏觀經濟學的核心,甚至
可以說後來的宏觀經濟學都是建立在凱恩斯的《〈通論〉》的基礎之上的。

閱讀全文

與凱恩斯宏觀經濟學漏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