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經濟學上認為 委託人——代理人關系往往是() A 經理欺騙股東 B 股東欺騙經理 C 經理迴避沖突
經濟學認為,在委託人——代理人關繫上,往往是(B )。
A. 股東欺騙經理
B. 經理欺騙股東
C. 經理迴避沖突,抱負變得保守。
D. 經理大刀闊斧地拚命經營
㈡ 利用經濟學原理,為什麼代理記賬愈發火熱
因為沒有規范,沒有門檻,阿貓阿狗都可以做。你會發現,只要哪個行業是可以賺錢,門檻低這種情況的,競爭絕對是激烈的。很多代理記賬公司做賬的文員借貸都沒有搞清楚,還不是在做,反正客戶也不懂。
㈢ 求經濟學中關於委託代理模型的著作
看這些吧。都是Principal-Agent Theory 的經典。
Eisenhardt, K. (1989). "Agency theory: An assessment and review".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4 (1): 57–74. JSTOR258191.
Green, J. R.; Stokey, N. L. (1983). "A Comparison of Tournaments and Contract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1: 349–364. JSTOR1837093.
IEA (2007) Mind the Gap—Quantifying Principal–Agent Problems in Energy Efficiency Murtishaw, S. and J. Sathaye, 2006. Quantifying the Effect of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on US Residential Use, Report LBNL-59773
Li, Hongxia (2011). "Capital Structure on Agency Costs in Chinese Listed Fir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overnance 1 (2): 26–39.
Nikkinen, Jussi; Sahlström, Petri (2004). "Does agency theory provide a general framework for audit pric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 8 (3): 253–262. doi:10.1111/j.1099-1123.2004.00094.x.
Rosen, S. (1986). "Prizes and Incentives in Elimination Tournamen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6 (4): 701–715. JSTOR1806068.
Sappington, David E. M. (1991). "Incentives in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5 (2): 45–66. JSTOR1942685.
Stiglitz, Joseph E. (1987). "Principal and agent, The New Palgrave: A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v. 3, pp.966–71.
Rees, R., 1985. The Theory of Principal and Agent—Part I. Bulletin of Economic Research, 37(1), 3-26
Rees, R., 1985. The Theory of Principal and Agent—Part II. Bulletin of Economic Research, 37(2), 75-97
㈣ 經濟學學位是否有資格報考專利代理人
經濟學學位有資格報考專利代理人。
專利代理人資格必須是理工科專業。
㈤ 西方經濟學當中,委託代理問題的三個特徵
1、委託人利益的實現取決於代理人的行為
2、委託人的目標不同於代理人的目標
3、委託人和代理人行為的信息是不對稱的,代理人的信息明顯要多於委託人的信息
㈥ 本科經濟學專業可以考專利代理人嗎
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的要求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專業畢業或者具有同等學力,高等院校理工科專業畢業是指取得國家承認的理工科大專以上學歷,並獲得畢業文憑或者學位證書。
如果經濟學專業函授的是理科的學位,就可以去考,如果函授的是文科的學位,就不能考。
㈦ 西方經濟學-關於「委託代理」的問題
C.由於經濟不斷發展引起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使廠商內部各經濟行為主體之間產生目標差異,不把追求利潤最大化作為目標,於是產生委託代理問題
㈧ 利用經濟學原理,解釋「為什麼代理記賬愈發火熱」
利用經濟學原理,解釋「為什麼代理記賬愈發火熱」?我覺得你這個問題應該屬於經濟學方面的一個問題吧 問一下專業人員吧
㈨ 委託代理理論究竟屬於經濟學中的哪個領域
委託代理理論是制度經濟學契約理論的主要內容之一,主要研究的委託代理關系是指一個或多個行為主體根據一種明示或隱含的契約,指定、僱傭另一些行為主體為其服務,同時授予後者一定的決策權利,並根據後者提供的服務數量和質量對其支付相應的報酬。授權者就是委託人,被授權者就是代理人。
委託代理關系起源於「專業化」的存在。當存在「專業化」時就可能出現一種關系,在這種關系中,代理人由於相對優勢而代表委託人行動。現代意義的委託代理的概念最早是由羅斯提出的:「如果當事人雙方,其中代理人一方代表委託人一方的利益行使某些決策權,則代理關系就隨之產生。」委託代理理論從不同於傳統微觀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企業內部、企業之間的委託代理關系,它在解釋一些組織現象時,優於一般的微觀經濟學。
委託代理理論是過去30多年裡契約理論最重要的發展之一。它是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經濟學家深入研究企業內部信息不對稱和激勵問題發展起來的。委託代理理論的中心任務是研究在利益相沖突和信息不對稱的環境下,委託人如何設計最優契約激勵代理人。
委託代理理論的主要觀點認為:委託代理關系是隨著生產力大發展和規模化大生產的出現而產生的。其原因一方面是生產力發展使得分工進一步細化,權利的所有者由於知識、能力和精力的原因不能行使所有的權利了;另一方面專業化分工產生了一大批具有專業知識的代理人,他們有精力、有能力代理行使好被委託的權利。但在委託代理的關系當中,由於委託人與代理人的效用函數不一樣,委託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財富更大,而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工資津貼收入、奢侈消費和閑暇時間最大化,這必然導致兩者的利益沖突。在沒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下代理人的行為很可能最終損害委託人的利益。而世界——不管是經濟領域還是社會領域——都普遍存在委託代理關系。
㈩ 委託代理理論究竟屬於經濟學中的哪個領域
授權者就是委託人,被授權者就是代理人。 委託代理關系起源於「專業化」的存在。當存在「專業化」時就可能出現一種關系,在這種關系中,代理人由於相對優勢而代表委託人行動。現代意義的委託代理的概念最早是由羅斯提出的:「如果當事人雙方,其中代理人一方代表委託人一方的利益行使某些決策權,則代理關系就隨之產生。」委託代理理論從不同於傳統微觀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企業內部、企業之間的委託代理關系,它在解釋一些組織現象時,優於一般的微觀經濟學。 委託代理理論的主要觀點認為:委託代理關系是隨著生產力大發展和規模化大生產的出現而產生的。其原因一方面是生產力發展使得分工進一步細化,權利的所有者由於知識、能力和精力的原因不能行使所有的權利了;另一方面專業化分工產生了一大批具有專業知識的代理人,他們有精力、有能力代理行使好被委託的權利。但在委託代理的關系當中,由於委託人與代理人的效用函數不一樣,委託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財富更大,而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工資津貼收入、奢侈消費和閑暇時間最大化,這必然導致兩者的利益沖突。在沒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下代理人的行為很可能最終損害委託人的利益。而世界——不管是經濟領域還是社會領域——都普遍存在委託代理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