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經濟法的章節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經濟法概述
第一節 經濟法的概念與調整對象
第二節 經濟法的體系
第三節 經濟法律關系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 內資企業法律制度
第一節 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
第二節 集體所有制企業法
第三節 第三節私營企業法
第四節 合夥企業法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 外商投資企業法律制度
第 一節 外商投資企業法概述
第二節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第三節 第三節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
第四節 第四節外資企業法
復習思考題
第四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一節 公司法概述
第二節 有限責任公司
第三節 股份有限公司
復習思考題
第五章 合同法律制度
第一節 合同法概述
第二節 合同的訂立
第三節 合同的效力
第四節 合同的履行
第五節鄭絕 合同的變更、轉讓和終止
第五節 違約責任
復習思考題
第六章 工業產權法律制度
第一節 工業產權法概述
第二節 專利法
第三節 商標法
復習思考題
第七章 競爭法律制度
第一節競爭法概述
第二節反不正辯叢歷當競爭法
第三節反壟斷法
復習思考題
第八章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制度
第一節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概述
第二節 消費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第三節 國家、社會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
第四節 消費者權益爭議的解決
第五節 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法律責任
復習思考題
第九章 產品質量法律制度
第一節 產品質量法概述
第二節 產品質量的監督
第三節 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
第四節 損害賠償
第五節違反產品質量的罰則
復習思考題
第十章 稅收法律制度
第一節 稅收和稅法
第二節 流轉稅法律制度
第三節 所得稅法律制度
第四節 稅收徵收管理法律制度
復習思考題
第十一章 會計、審計法律攜搜制度
第一節 會計法律制度
第二節 審計法律制度
復習思考題
第十二章 證券法律制度
第一節 證券法概述
第二節 證券發行制度
第三節 證券交易制度
第四節 證券業有關機構
第五節 違反證券法的法律責任
復習思考題
第十三章 經濟仲裁和經濟司法
第一節 經濟仲裁
第二節 經濟司法
第三節 法律文書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㈡ 求助寫<經濟法概論> 論文 2500字 誰幫忙啊
你的經濟法概論論文准備往什麼方向寫,選題老師審核通過了沒,有沒有列個大綱讓迅散帶老師看一下寫作方向?
老師有沒有和你說論文往哪個方向寫比較好?寫論文之前,一定要寫個大綱,這樣老師,好確定了框架,避免以後論文修改過程中出現大改的情況!!
學校的格式要求、寫作規范要注意,否則很可能發回來重新改,你要還有什麼不明白或不懂可以問我,希望你能夠順利畢業,邁向新的人生。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掘腔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a.提出-論點;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1)所畝蘆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㈢ 經濟法有關企業的論文怎麼寫
以下是我的畢業論文要求,全國各個學校其實都是一樣的. 一、內容要求 畢業設計報告正文要求: (一)理、工科類專業畢業設計報告正文內容應包括:問題的提出;設計的指導思想;方案的選擇和比較論證;根據任務書指出的內容和指標要求寫出設計過程、課題所涉及元件結構和相關參數的設計計算,有關基本原理的說明與理論分析;給出所設計課題實際運行的數據或參數,並與理論設計參數進行比較和分析,說明產生誤差的原因。最後要對所設計課題實用價值做出評估說明;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意見或其它更好的方案設想及未能採納的原因等。 (二)經濟、管理類專業畢業設計報告或論文正文應包括:問題的提出、設計的指導思想;設計方案提出的依據,設計方案的選擇和比較;設計過程;所運用的技術經濟分析指標和方法;數學模型及其依據,數據計算方法;對設計方案的實用性和經濟效益等方面做出評估;對設計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 或可能發生的問題 ) 提出合理化建議。畢業論文的基本論點、主要論據;根據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及規定聯系實際展開理論分析。 (三)文科類專業畢業設計報告或論文正文應包括:問題的提出、解決問題的指導思想;解決方案提出的依據,解決方案的選擇和比較,結論。 二、論文印裝 畢業論文用畢業設計專用紙列印。正文用宋體小四號字,行間距為24磅;版面頁邊距上3cm,下、左2.5cm,右2cm。 三、論文結構、裝訂順序及要求 畢業論文由以下部分組成: (一)封面。論文題目不得超過20個字,要簡練、准確,可分為兩行。 (二)內容。 1、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任務書由指導教師填寫,經系主任、教務部審查簽字後生效。 2、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3、畢業設計(論文)學生申請答辯表與指導教師畢業設計(論文)評審表; 4、畢業設計(論文)評閱人評審表; 5、畢業設計(論文)答辯表; 6、畢業設計(論文)成績評定總表; 7、中英文內容摘要和關鍵詞。 (1)摘要是論文內容的簡要陳述,應盡量反映論文的主要信息,內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結論,不含圖表,不加註釋,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一般為200-400字左右,英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內容完全相同。「摘要」字樣位置居中。 (2)關鍵詞是反映畢業設計(論文)主題內容的名詞,是供檢索使用的。主題詞條應為通用技術詞彙,不得自造關鍵詞。關鍵詞一般為3-5個,按詞條外延層次(學科目錄分類),由高至低順序排列。關鍵詞排在摘要正文部分下方。 (3)中文摘要與關鍵詞在前,英文的在後。 8、目錄。 目錄按三級標題編寫,要求層次清晰,且要與正文標題一致。主要包括緒論、正文主體、結論、致謝、主要參考文獻及附錄等。 9、正文。論文正文部分包括:緒論(或前言、序言)、論文主體及結論。 (1)緒論。綜合評述前人工作,說明論文工作的選題目的和意義,國內外文獻綜述,以及論文所要研究的內容。 (2)論文主體。論文的主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選題背景、方案論證、過程論述、結果分析、結論或總結等內容。要求層次清楚,文字簡練、通順,重點突出,畢業設計(論文)文字數,一般應不少於8000字(或20個頁碼)。外文翻譯不少於3000字元,外文參考資料閱讀量不少於3萬字元。 中文論文撰寫通行的題序層次採用以下格式: 1 1.1 1.1.1 1.1.1.1 格式是保證文章結構清晰、綱目分明的編輯手段,畢業論文所採用的格式必須符合上表規定,並前後統一,不得混雜使用。格式除題序層次外,還應包括分段、行距、字體和字型大小等。 第一層次(章)題序和標題居中放置,其餘各層次(節、條、款)題序和標題一律沿版面左側邊線頂格安排。第一層次(章)題序和標題距下文雙倍行距。段落開始後縮兩個字。行與行之間,段落和層次標題以及各段落之間均為24磅行間距。 第一層次(章)題序和標題用小二號黑體字。題序和標題之間空兩個字,不加標點,下同。 第二層次(節)題序和標題用小三號黑體字。 第三層次(條)題序和標題用四號黑體字。 第四層次及以下各層次題序及標題一律用小四號黑體字。 (3)結論(或結束語)。作為單獨一章排列,但標題前不加「第XXX章」字樣。結論是整個論文的總結,應以簡練的文字說明論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過兩頁。 10、致謝。對導師和給予指導或協助完成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組織和個人表示感謝。文字要簡潔、實事求是,切忌浮誇和庸俗之詞。 11、參考文獻及引用資料目錄(規范格式見附文)。 12、附錄。 13、實驗數據表、有關圖紙(大於3#圖幅時單獨裝訂)。 (三)封底。 附:規范的參考文獻格式 參考文獻(即引文出處)的類型以單字母方式標識:M——專著,C——論文集,N——報紙文章,J——期刊文章,D——學位論文,R——報告,S——標准,P——專利;對於不屬於上述的文獻類型,採用字母「Z」標識。 參考文獻一律置於文末。其格式為: 1、專著 示例[1] 張志建.嚴復思想研究[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 [英]藹理士.性心理學[M]. 潘光旦譯注.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2、論文集 示例[1] 伍蠡甫.西方文論選[C].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 [2] 別林斯基.論俄國中篇小說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說[A]. 伍蠡甫.西方文論選:下冊[C].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 凡引專著的頁碼,加圓括弧置於文中序號之後。 3、報紙文章 示例[1] 李大倫.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報,1998-12-27,(3) 4、期刊文章 示例[1] 郭英德.元明文學史觀散論[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3). 5、學位論文 示例[1] 劉偉.漢字不同視覺識別方式的理論和實證研究[D].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1998. 6、報告 示例[1] 白秀水,劉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術三大要素市場培育與發展研究[R]. 西安:陝西師范大學西北經濟發展研究中心,1998. 7、對論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性的注釋,置於本頁地腳,前面用圈碼標識。 8、其他要求 (1)文字 論文中漢字應採用嚴格執行漢字的規范。所有文字字面清晰,不得塗改。 (2)表格 論文的表格可以統一編序,也可以逐章單獨編序,採用哪種方式應和插圖及公式的編序方式統一。表序必須連續,不得重復或跳躍。表格的結構應簡潔。 表格中各欄都應標注量和相應的單位。表格內數字須上下對齊,相鄰欄內的數值相同時,不能用『同上』、『同左』和其它類似用詞,應一一重新標注。 表序和表題置於表格上方中間位置,無表題的表序置於表格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同一篇論文位置應一致)。 (3)插圖 插圖要精選。圖序可以連續編序,也可以逐章單獨編序,採用哪種方式應與表格、公式的編序方式統一,圖序必須連續,不得重復或跳躍。僅有一圖時,在圖題前加『附圖』字樣。畢業設計(論文)中的插圖以及圖中文字元號應列印,無法列印時一律用鋼筆繪制和標出。 由若干個分圖組成的插圖,分圖用a,b,c,……標出。 圖序和圖題置於圖下方中間位置。 (4)公式 論文中重要的或者後文中須重新提及的公式應注序號並加圓括弧,序號一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序,或逐章編序,序號排在版面右側,且距右邊距離相等。公式與序號之間不加虛線。 (5)數字用法 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間和各種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年份不能簡寫。數值的有效數字應全部寫出。 (6)軟體 軟體流程圖和源程序清單要按軟體文檔格式附在論文後面,特殊情況可在答辯時展示,不附在論文內。 (7)工程圖按國標規定裝訂 圖幅小於或等於3#圖幅時應裝訂在論文內,大於3#圖幅時按國標規定單獨裝訂作為附圖。 (8)藝術設計作品 無法用紙質文檔保存的藝術設計作品應用光碟或照片保存。 (9)計量單位的定義和使用方法按國家計量局規定執行。 回答完畢.
麻煩採納,謝謝!
㈣ 經濟法考研
2015年福州大學經濟法學考研參考書
一、經濟法學參考資料 1)《刑法學》高銘暄、馬克昌主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 2)《民法原論》馬俊駒、余延滿著 法律出版社 3)《民法學》馬俊駒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 4)《法理學》張文顯主編 法律出版社 5)《經濟法學》 漆多俊 復旦大學出版社 6)《2014福州大學法律綜合考試考研復習精編》(含真題與答案解析)碩考網 二、學習方法解讀 1、參考書的閱讀方法
(1)目錄法:先通所選擇復慣用書的前言和目錄,對前言中一般會給出的本書特點和學習指導進行了解,以便加強學習;對目錄的了解,在於從整體上對整本書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做到初步了解,然後再深入研讀書的內容。
(2)體系法:為自己所學的知識建立起框架,否則知識內容浩繁,容易遺忘,最好能夠閉上眼睛的時候,眼前出現完整的知識體系。這與前面整理在一頁紙上的內容是一致的,就是為了形成一個很好的知識框架。 2、學習計劃法
對於復習期間要學習的內容,要作學習計劃,並嚴格實施。具體的學習計劃分兩個層面:一是同一期間不同復習科目或圖書之間的時間分配,比如,本期要復習四本圖書,則每本圖書在每天要佔用的時間約為幾個小時;二是同一本圖書在某一階段的進行分配,如一本32開本280頁左右的圖書。 3、學會做筆記
這個筆記並不是簡單的把課本上的內容抄在筆記本上,而是通過自己的復習,將章節的內容有了大致的掌握之後,默寫出來的,這樣一方面檢驗自己的復習效果,一方面查漏補缺。千萬不要認為這樣會影響復習進度,浪費時間,反而這種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考研復習是一項相對艱辛的任務,經濟法學又是一門記憶的東西比較多的科目,因此考生要結合實際,制定出一份合理科學的復習計劃並且落實到位顯得非常重要。思遠福大考研網考研復習輔導老師建議考生,在了解清楚自己考研所的復習參考書後盡快制定一份最新的復習計劃,確保計劃的可行性和科學有效性。
㈤ 經濟法學小論文誰有哦。。。急需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碼兆辯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遲缺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猜租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㈥ 中級會計經濟法簡單嗎中級會計師經濟法怎麼學
【導讀】2020年中級會計師報名已經結束,相信大家已經在緊張的備考之中,那麼中級會計經濟法簡單嗎?中級會計師經濟法怎麼學?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中級會計師經濟法考試科目備考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教材前言
《經濟法》這門科目其實並不難,難度就在於需要識記很多知識點,如果不是記憶力超強的考生,光看一遍教材或者是只看講義,是不可能通過考試的,預習的時候,要大概了解這門科目的主要知識點在哪裡,一般都會有一個前言概論,這時候就能大概的把教材的整個框架列出來,小編自己就是這么做的。
2、結合習題
包括教材的課後習題和歷年真題,只看書不檢測,是不會知道自己哪裡做得不夠的,所以這就需要習題加上課本知識,對知識點的理解更有幫助,也更能加深記憶,還能檢驗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不足的地方,哪些知識是自己沒有掌握好的,。
3、錯題整理
做完習題和試卷後,要及時做好整理,小編自己的親身體會,其實整理習題的時間比做題的時間要長很多,主要還是知識掌握不好,錯題比較多,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能夠比較快的掌握知識點,可能錯題就不會太多,就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在整理錯題上。
但是每一位普通的考生都是這么過來的,只有不斷的練習,不斷的學習,才能夠不斷的把模糊的知識點記在腦海里,做題最重要就是要學會總結,把自己經常錯的地方記住,下次就不會再錯了。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整理發布的關於「中級會計經濟法簡單嗎?中級會計師經濟法怎麼學?」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關於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各科目復習建議的相關資訊,關注小編,持續更新。
㈦ 急!清末變法與中國近代經濟法的發展
清末經濟立法與近代經濟制度在中國的奠基
武 乾*
中國古代的經濟制度在農業方面以農民一家一戶自給自足的個體小農經濟為主;在工商業方面以事關國計民生的鹽鐵酒茶官營專賣和一切礦藏國家壟斷開發為主,限制私營工商業(因此私營資本規模分散而弱小,其最高組織形式為個人合夥制);財稅體制上則表現為國家統收統支的中央集權模式,以及皇權對財政的無限支配;金融方面則以規模小而分散的高利貸為主要經營方式。整個經濟體製表現出明顯的封閉、分散、狹隘與落後的特徵。鴉片戰爭以來,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優勢打破了中國固有的經濟結構與傳統經濟制度,使中國不得不按照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模式重新構建近代經濟制度體系,即以市場經濟制度為主體,政府調控為輔助的制度體系。在甲午戰爭前,經濟制度的這一變化主要是通過朝野的實際的經濟活動局部或個別進行的;在甲午戰爭尤其是庚子事變以後,這一變化則主要是通過大規模的經濟立法來進行的。本文擬對清末的經濟立法對中國經濟體制、經濟制度近代化的建構或奠基作用作一個初步的探討。
一、清末經濟立法的產生及發展階段(一)甲午戰爭後到清末"新政"前的經濟立法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洋務運動開始了中國近代機器工業,但此時的工業尤其是采礦、航運、鐵路等大型產業部門仍然是由政府以官辦的形式壟斷經營。這些官辦企業的組織形式、管理及經營方法與古代官營手工業作坊或官辦礦場並無質的分別。除工業、運輸業有一定的發展外,其他近代經濟部門如銀行業還尚未萌芽,因而以調整近代經濟胡粗岩活動為主要內容的近代經濟立法當然也沒有發生。到七十年代,繼承了古代官辦手工業的一切弊端的官辦企業陷入了困境,再加上政府委派的企業管理人員對近代機器工業的無知,它們幾乎已經無法進行再生產。甲午戰敗以後,清政府財政更加困難,對官辦企業不可能繼續投資。這一局勢迫使清朝政府改變原來完全由國家壟斷一切重要產業的經濟體制,迫使其允許私商參與上述產業的興辦,因而具有近代化色彩的經濟管理法規應運而生。
這一時期制定頒布的主要經濟法規有:1898年公布的《內港行船章程》、1898年8月頒行的《礦務鐵路公共章程》以及1897年頒布的《振興工藝給獎章程》。上述法規分別對私商開放了新式輪船在內河的自由營運與貿易凳前,以及采礦、鐵路運輸的經營。
(二)清末"新政"時期的經濟立法
庚子變亂後,清政府為應付政治與財政危機,宣布實行"新政"。因經濟體制的改革較之於政治體制的改革相對安全些,因而"新政"首先是從經濟體制的改革開始。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是改革傳統的工商管理體制,進一步放寬對私人資本參與近代工商業的限制,制定法律鼓勵私人資本投資並保障其利益,興辦近代金融業等等。其主要的經濟立法如下表:
1903--1911年清末公布的主要經濟法規一覽表類別法規名稱公布時間綜合性法規《商人通例》與《公司律》1904年1月21日《破產律》1906年4月25日部門經濟法規商標與專利法規《呈請專利辦法》1904年6月23日《改訂商標條例》1904年財政法規《試辦全國預算暫行章程》1911年2月12日《清理財政辦法》1908年12月21日《清理財政章程》1909年1月11日金融法規《試辦銀行章程》1904年3月《通用銀錢票暫行章程》1909年7月23日《大清銀行則例》1908年2月17日《交通銀行則例》1907年12月8日《銀行通行則例》1908年2月17日《幣制則例》1910年5月23日《兌換紙幣則例》1910年6月16日礦業法規《褲御籌辦礦務章程》1902年3月17日《礦務暫行章程》1904年3月17日《大清國礦務正章》1907年9月20日交通運輸法規《重訂鐵路簡明章程》1903年12月2日社團法規《商會簡明章程》1904年1月11日《商船公會章程》1906年2月11日《農會簡明章程》1907年10月20日
二、清末經濟立法初步構建了中國近代化的經濟制度體系(一)工商管理體制的近代化
19世紀60年代以前,清政府掌管全國工商與財經事務的職能機構分為三大系統:管理全國官營手工業的工部系統、管理全國稅收及專賣的戶部系統以及負責宮廷、皇族工商及財經事務的內務府系統。這種工商管理體制的弊端在於:其一,工部與戶部對官營手工業的管理採用的完全是行政的方法,對工商資源的配置完全基於國家的需要而不是從社會利益,更不是順應市場的需要安排;其二,戶部對私營工商業所關心的只是收取稅款,以及盡可能的限制,以保證國營手工業與專賣利潤,而完全缺乏服務的職能;其三,內務府的設置不僅使工商管理機構重疊設置,而且使工商行政管理與市場需要更趨背離;其四,工部與戶部都缺乏從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系統,如戶部內部不是依經濟管理的職能部門為單元分司,而是以省為單元分設14清吏司,從而形成了以分散管理地方為主的管理模式,而各地方的經濟管理權主要掌握在督撫手中,不利於經濟的統一,因而也就不利於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而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又是近代資本主義經濟形態形成的重要前提。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清政府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掌管一切洋務包括通商事務。後來,總理衙門的職掌逐漸擴張,凡有關鐵路、電報、關稅、礦務、製造、貿易等近代工商事務均由其掌管。但這一體制具有很明顯的弊端。首先,總理衙門對近代工商經濟的管理只是兼職而並非專門機構;其次,其下所設南、北洋通商事務大臣仍以地域而不是以經濟部門為單元進行管理,比如對鐵路、通訊等事務,還是由南洋大臣、北洋大臣分別在所轄區域內行使管理權,事權仍無法統一。
甲午戰爭以後,在維新派的促動下,清朝政府對工商管理體制進行了有限的改革,開始根據近代經濟部門的分類設立礦務鐵路總局,管理礦務和鐵路;設立農工商總局,管理農工商事務;各省設立商務局管理本省商務。這一次改革初步改變了經濟管理主要以地域為單元的模式,開始嘗試以經濟部門為單元實行系統管理,並從單純的行政型控制漸變為含服務性的管理。根據總理衙門奏請在各省設立商務局的奏摺所言,商務局的職責是"將該省物產行情,綜其損益,逐細講求。其與洋商關涉者,絲茶為大宗,近則織布、紡紗、製糖、造紙、自來水、洋胰子諸業,考其利病,何者可以敵洋商,何者可以廣銷路,……經督撫為之提倡" 。但這一改革是有限的。首先,上述機構在職能上很不明確,還未能完全擺脫古代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兼行政與經營於一體的模式。光緒皇帝在頒發成立礦務鐵路總局的上諭時,只是籠統地說"所有各省開礦築路一切公司事宜,俱歸管理",其後頒布的《礦務鐵路公共章程》也沒有就鐵路總公司、礦務局與礦務鐵路總局的關系作出明確規定。從各省商務局的實際活動看,商務局既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職能,同時又可從事經營活動。1896年初,張之洞奏准用息借商款60萬兩,另加息借官款,作為設立蘇州商務局的股本,從事商業經營。山西商務局根據它的集股章程,負責"一切招商集股事宜"。這樣的商務局,更象是一個官督商辦的公司,而不是政府管理商務的機關。其次,新體制也並未能完全打破經濟管理以地方為主的傳統格局。如在關於設立農工商總局的上諭中沒有說明總局與各省由督撫設立的農工商分局之間的隸屬關系,各省農工商分局被控制在督撫手中。最後,新的經濟管理機關的權力非常有限。如各省商務局的職能性質主要還不是行政機構,而只是向督撫提供信息的咨詢機構;關於農工商總局的職權,上諭也僅規定為對農工商事務"隨時考察"具奏,顯然它還不具備統一管理全國農工商事務的權力。戊戌變法失敗後,農工商總局即被取消。
20世紀初,清政府實行"新政"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於1903年8月設立商部,作為統轄全國農工礦商諸業的最高領導機構。商部仿日本下分設保惠、平均、通藝、會計四司,分別管理招商、農務、路礦、工商等方面事務。新設商部要求實行服務性管理,要求在"所有商人求見或投遞稟牘及面訴商情自當輸誠以待,破除京外衙門吏阻隔之弊"。1906年7月實行官制改革時將商部改為農工商部。1907年6月,將原屬農工商部的交通及郵政事務單獨劃出,新設郵傳部作為最高交通運輸管理機關。地方商務管理機關則漸有垂直之象,先是商務局改隸商部與地方督撫雙重領導,其後於1908年5月各省設立的勸業道也被置於督撫與商部雙重管轄之下。
"新政"時期工商管理體制的又一重大變化是設立商會,實行商會自治管理。中國古代自唐朝始,政府要求同一地區的同業商人組織行會,一方面負責管理本行對內對外事務,另一方面又代表本行業商人接受政府分配的各項攤派任務。其對本行業的管理主要出於維護本地區本行業的行業壟斷利益,對本行業成員的原料、市場及生產規模實行限制性分配,不允許行業外人員從事本行經營,以避免內外競爭,因而具有較強的行業與地域狹隘性。此外,由於行會為政府所扶持,因而也是政府勒奪商人的一個中介機構。1904年1月公布的《商會簡明章程》改變了古代這種狹隘的行業管理模式。首先,商會是更大地域范圍內所有工商業者的聯合會,不再是較小地域某一具體行業的組織。依《商會簡明章程》,商會最高可於省范圍內組織。其次,商會的對工商業的管理方法不再是行會的壁壘式限制性管理,而是廣泛地聯絡工商業者,為工商業者提供諸工商信息、商務合同公證、商務仲裁以及引導商家採用新式記帳方法等項服務,以促進工商各行業的共同發展。再次,商會還應當協助政府對工商業活動實行調控,對商人"攸關民生日用各物,無故高抬藉端壟斷等情",予以稽查並適當處理,以維護社會利益。
北洋政府直接繼承並發展了清末確立的近代工商管理體制。1912年,主管工商業、農業與交通的三大經濟部門的分別確定為工商部、農林部與交通部。1913年,工商與農林兩部並為農商部,與清末無異。至於商會自治管理體制,1915年北洋政府修訂公布《商會法》不僅重申了商會參與工商管理的職能,而且還明確規定,"(省)總商會、商會得聯合組織全國商會聯合會",進一步將商會的組織范圍擴展到全國。
(二)初步實行了從行政特許經濟到自由主義法制經濟的轉型鴉片戰爭以後的清朝被迫開放了對外貿易,但對國內的工商業經濟仍然很大程度地保留了古代的行政特許權制度。如在甲午戰爭以前,礦業、鐵路、輪船運輸等仍只能由政府經營,私商經營必須獲得政府的行政特許,如1872年清政府同意以民營企業身份出現的輪船招商局向政府作若干"報效"為條件,特許其開辦輪船運輸。其他工商業雖一般允許私商經營,但也存在著不成文的"專利"壟斷特許制度。如上海機器織布局獲得了"十年之內只准華商附股搭辦,不準另行設局"的專利,以致"從1882年到1891年的十年時間,中國沒有出現一家私人資本主義紡織廠";天津電報局成立時,獲得了清政府批準的經營商用電線和架設電線的專項特權。甲午戰爭以後,尤其是清末實行新政以來,清政府在絕大部分經濟領域實行了較大程度的開放,允許並鼓勵私商自由經營,初步形成了資本主義自由經營傾向。
1895年,清廷電令各省督撫准許"內河行小輪以杜洋輪攘利",但尚未制定為法律。1898年,清政府始公布《內港行船章程》,規定"中國內港嗣後均准特在口岸注冊之華各項輪船,任便按後列之章,專作內港貿易"。1896年初,御史王鵬運奏請清政府"特諭天下,凡有礦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請開采,地方官認真保護,不得阻撓",為清政府批准。1898年8月頒行的《礦務鐵路公共章程》以法律的形式明確賦予了私商自由經辦鐵路與采礦的權利。
(三)開始引入了近代資本主義經濟組織形式--公司制,並將其法律化在十九世紀中期以前,中國民營經濟組織的最高形式就是合夥。因合夥形式是一種資本所有權與經營權合一,共同出資共同經營的聯合,因而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合夥制共同經營的特點限制了資金籌集的規模,難以滿足近代工商業社會化生產對資金的需要;其次,合夥制要求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風險很大的無限與連帶的清償責任,從而影響到投資者的積極性;最後,合夥企業的經營決策由各合夥人協商一致通過方能作出,難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情況與激烈的市場競爭。由於合夥制的局限,再加上清政府對早期軍事工業及其配套的民用工業的壟斷政策,因而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以前清朝近代工業的組織形式仍以官辦為主,民營企業極少。
洋務運動中的官辦企業繼承了古代官辦手工作坊的一切弊端,再加上政府委派的官辦企業管理人員對近代機器工業的無知,造成了官辦企業無法進行哪怕是簡單的再生產,故而清政府不得不引入了西方公司制中的股份制,將官辦企業租賃給私商,或在官辦企業中注入商股。最早引入私商股份的是1872年成立的輪船招商局。到甲午戰爭前,就已經形成了清末第一次"公司熱"。
為了保證政府對這些股份化公司的控制,清朝廷遲遲不願意頒布以保障商股利益,限制公權干預公司營運為主旨的公司法,而是以權利義務關系極其模糊的所謂官督商辦與官商合辦的體制來操縱這些實行了股份化的企業。所謂"官督商辦",即公司資本全部由私商以股份方式籌集,但股東權利必須受政府的監督乃至干預。對這種企業管理模式,李鴻章在1872年在輪船招商局成立時概括了其大致原則。他說:"由官總其大綱,察其利病,而聽該商等自立條議,悅服眾商";"所有盈虧,全歸商認,與官無涉"。由於清朝政府對官督商辦的企業管理體制缺乏明確具體的法規,因而作為洋務專家的李鴻章的上述表述遂成為清朝官督商辦制的基本原則。這一原則雖引入了股份公司制,但卻與西方近代真正的股份公司制度有著很大的區別。西方的股份公司的最高權力來自股東大會,股東大會上即使是政府股東也只能依其出資份額享有權利,政府對公司的具體經營事務並無干涉之權。但在李鴻章確定的上述原則中,政府即使不投入任何股份,也有權干預公司經營,而且對公司盈虧不負任何責任。此外,由於沒有相應的法規明確規定官商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必然導致政府委派到公司的官員盡可能地擴張其權力,從而造成官商之間更多的糾紛與矛盾。實際情況則是,在官督商辦公司里,公司的總辦(督辦)、會辦、幫辦等高級管理人員"均由大憲札委";商股則完全處於無權地位,"一切惟總辦之言是聽","商股雖經入股,不啻途人,即歲終分利,亦無非仰人鼻息;局費之當裁否?司事之當用與否?皆不得過問";許多公司都不按期召開股東大會,即使召開股東大會,"但都是敷衍塞責而已"。近代《公司法》的缺乏還使得各公司沒有獨立從事民事活動的法人資格,從而任官宰割;不可能形成體現近代公司董事會、監事會、經理人員的權力相互分立,相互制約的運作機制,其衰敗的結果也就成為必然。投資者的權益得不到法律的保障,以及公司的因無序運作造成的衰敗使得公司形象大受影響,"人人視公司、股份為畏途"。晚清興起的第一次"公司熱"很快消退下去了。
1904年公布的《公司律》第一次在法律上肯定了公司的地位,並為公司提供了法律保障。《公司律》共131條,它"在立法原則上取諸英美法系",規定了合資公司、合資有限公司、股份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四種法定公司形式。其中合資公司為無限責任公司,與中國傳統的合夥非常類似,從而照顧到了中國的傳統經營習慣。公司內部組織有股東會議、董事局、查帳人(相當於監事會)、總辦(相當於總經理)等機構,基本照搬了西方近代企業的內部組織架構,在法律上完全排除了政府對公司內部事務的干預。政府只負責公司的登記注冊,以及公司及其主管人員違反法律時予以適當處罰。股東的權利被置於該律中的顯要位置,小股東的利益得到了特別的保護。如第100條規定,召開股東"會議時有一股者得一議決之權",但若1人有10股以上,則公司章程須"酌定1人10股以上議決之權之數,如定10股為1議決之權或20股為1議決之權,依此類推"。這一規定顯然在於保護小股東的權利,防止公司經營壟斷於少數人之手,對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階段眾多中小投資者來說,具有很大的鼓勵與保護作用。
《公司律》的公布使中國社會出現了第二次"公司熱"。1892-1901年和1902-1911年兩個10年中,前10年共設廠礦109家,資本3418.4萬元;後10年設廠礦380家,資本8814.4萬元,分別為前10年的3.5倍和2.5倍。新開設的公司中,股份有限公司居於多數。"1904年-1908間,清政府商部注冊的公司共計約265家,其中股份有限公司有154家,占公司總數的58%"。
(四)近代財政管理制度的形成
中國古代財政管理制度主要有兩大特點:其一是皇帝對財政收支的隨意性使得國家的財政預算計劃不具有恆定的法律效力。其二是財政管理高度集權中央,地方沒有相對獨立的財政。雖有"漢之上計,唐之上供、留州,但於支出時區別用途,未嘗於收入時劃分稅項"。這一體制固然便於將全國財政依實際需要實行統籌調配,並利於維護國家的統一,但另一方面又必然會導致政治上的過度集權與專制,地方各項事業難於發展,以及地方官員不得不於體制外尋求非法財源而必然滋生的腐敗。而當中央政府權威下降時,地方割據政權就會實行事實上的財政獨立,並加劇財政的混亂與不穩定性。
清初,強大的中央集權政府建立了高度集權的統收統支的財政體制。戶部為中央財政總管機關,布政使司及各府州縣為地方財政機關。收入項目無中央與地方的劃分,但支出項目則有此區別。每年冬季,各省布政使司都分別編造清冊,將本省當年財政節余銀數,以及第二年應需開支的費用預先估算,稱為"冬估",大致相當於下年度的概算,經總督巡撫具名報戶部。戶部據此冊進行審核,然後確定下年度各省的財政支出計劃,相當於全國預算。各省根據戶部核準的預算,徵收賦稅後,存留本省開支數,剩餘銀兩,全部解交戶部或協濟鄰省。次年上半年,各省布政使司在規定時間內根據所屬各州縣造送的收支奏銷草冊核造總奏銷冊,送呈督撫報戶部審核。戶部再於年度匯總奏報皇帝。此種奏銷制度即類似於全國決算。
太平天國運動以後,督撫專權,截留稅收,創設厘金,遂開財權外傾之漸。《馬關條約》與《辛丑條約》的簽訂後,清廷要求各省無論窮富,均須分攤賠款,因而聽任各省督撫巧立名目,多方搜刮。從此,戶部再無從了解更無從控制各省財政收支情況,各省乃至各州縣財政各自為政,即使在京各衙門也是自收自支,國家財政陷入極端混亂之中。1906年,載澤等出洋考察憲政大臣將西方近代財政制度也作為憲政的內容進行了考察,從而促使了清末財政制度的近代化改革。
清末對財政制度改革是作為預備立憲的措施之一。據憲政編查館、資政院向皇帝會奏的《憲法大綱及議院法、選舉法要領及逐年籌備事宜折》中所附"九年預備立憲清單",自1908年至1917年,政府將先後頒布《清理財政章程》,調查各省歲入歲出總數,試辦各省預算決算,會查全國歲出歲適入確數,頒布《地方稅章程》與《國家稅章程》,試辦全國預算與決算,確定皇室經費,最後確定預算與決算。在清朝滅亡前,清政府基本按這一計劃建立了近代財政管理制度。1.加強中央財政集權,為實行統一的預決算制度作準備
近代統一的預決算制度必須建立在中央政府對各省財政狀況有確切的了解和實際控制能力的基礎上,因而清末對財政管理體制的改革首先是加強中央的財政控制權。1908年12月,清政府公布《清理財政章程》,要求在度支部下設立清理財政處,各省設立清理財政局,"專辦清理財政事宜"。清理財政處、局的主要職責,是清查、統計各省出入款項,調查財政利弊,並負責財政預決算的編制及冊籍造送、稽核。各省出入款項,截至光緒三十三年(1908)年底止,概作舊案。各省舊案歷年未經報部者,分年開列清單,依清初財政體制並案銷結。各省出入款項,自光緒三十四年(1909年)至宣統二年(1910年)年底止作為現行案,仍由布政司呈請督撫按舊制將全年出入款項分別造冊報銷,但清理財政局應將光緒三十四年的全年財政收支,以及宣統元年、二年季度財政收支情況作出調查報告外,以作預算準備。各省收支款項自宣統三年起作新案,由清理財政局於宣統二年編造次年預算報告冊,宣統四年起編造上年決算報告冊,呈由督撫咨送到度支部。宣統五年,由新召開的國會議決全國預算案。度支部奏請批準的《清理財政辦法》則進一步要求"在京各衙門款項,分別經收,隨時報明度支部",原"各省官銀號所出紙票,……應由(度支)部稽核","各省關涉財政事件,除非常變故外,遇變通成法,須先咨(度支)部籌商,並分別內銷、外銷,咨部辦理",各省分管財政的"藩司""歸(度支)部考核",等等。
2.建立統一的財政預算制度
1911年2月12日,清政府公布《試辦全國預算章程》。該章程基本按照《清理財政章程》設定的預算程序,要求自宣統三年起,各省、京中各衙門及軍隊向度支部分別呈送國家歲入、歲出預算報告冊,由度支部匯總編制全國歲入歲出總預算案,奏交內閣行政會議政務會集議後,送資政院議決。各省地方歲入與歲出預算報告冊也應呈送度支部,由度支部審核後交各省編制地方歲入歲出預算案,送交諮議局議決,再咨報度支部及中央主管各部。1911年初,資政院依章程覆核修正後議決通過宣統四年的總預算案,是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近代意義的國家預算。
近代中國建立的財政預算制度相對古代預算制度最大的進步在於預算案必須由國會通過,且具有非國會不得擅自修改變動的法律效力,從而制約了皇帝對財政的隨意支配權。其次,統一了財政權。新的預算制度不僅在法律上改變了地方財政自收自支的混亂狀況,而且還首次將皇室財政納入了國家統一預算。
3.劃分國家財政與地方財政
近代資本主義國家的財政體制的特徵之一是劃分國家財政與地方財政,以體現政治上的地方分權。清末預備立憲既然要實現地方分權,就必須建立地方財政。《諮議局章程》規定,諮議局的職權有議決本省歲出歲入預算與決算事件、稅法與公債事件,這是最早規定地方財政制度的法律。《清理財政章程》要求"各省預算報告冊內,應將出款何項應屬國家行政經費,何項應為地方行政經費,劃分為二","國家行政經費系指廉俸、軍餉、解京各款以及洋款、協餉等項,地方行政經費系指教育、警察、實業等項"。《試辦全國預算章程》要求各省編制地方歲入與歲出預算案,送交諮議局議決後,咨報度支部及中央主管各部。雖然由於辛亥革命的爆發,清政府未能制定公布計劃中的"國家稅章程"與"地方稅章程",但其開啟的劃分國家財政與地方財政的近代化改革則由北洋政府繼承下來。1912年冬,北洋政府財政部即擬定《國家地方政費標准》,劃分國家(中央)支出與地方支出項目。1913年又制定《國家稅和地方稅草案》,並於次年修正公布,劃分國家(中央)收入與地方收入項目,從而基本形成了國家財政與地方財政的劃分體制。
(五)近代金融制度的初步形成自古代入近代,中國自有的金融組織只有傳統的錢庄、票號。錢庄是由米店、土布店等商業組織兼營貨幣兌換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其資本形式一般為獨資或合夥,實行無限責任制。由於其籌集資本的能力非常有限,因而很少經營放款業務。鴉片戰爭以後,錢庄由於充當外國商人在中國傾銷洋貨、收購原料的金融買辦而有所發展,同時也受到外國金融勢力的控制與壓迫。十九世紀末期,當中國民族工商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後,錢庄雖然開始為民族工商業提供金融支持,但由於其資本組成仍實行獨資或合夥形式,不僅資金規模弱小,而且利息卻非常之高,很難滿足民族工商業的需要。另一方面,由於政府對金融調控能力的缺乏,對錢庄沒有制定頒布相應的管理法規,致使錢庄的經營活動一直處於無政府狀態。如各錢庄自行發行紙幣很少有現金准備,也沒有發行限額,因而在出現紙幣信用發生危機時常常因客戶擠兌導致錢庄連鎖性倒閉,既損害了民眾的利益,也使商業停滯,市面蕭條。此外,盡管清末流通的貨幣基本為銀元,但錢庄卻頑固地堅持以銀兩為計帳單位,給人們的日常經濟生活帶來輾轉折算的麻煩和虧耗的損失。"推其原因,不外銀兩與銀元有兌換之摺合手續,從中可以牟利耳。" 票號則是以經營匯兌為主,兼營存放款,其資本形式一般也是獨資或合夥,因而其資金的籌集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制,而且在選擇合夥人時又特別注重籍貫(票號多為山西人所營),因而較之錢庄具有更大的封閉性與狹隘性。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捻軍截斷了南方各省及海關向北京解運京餉的路線,票號趁機承攬了各南方地方政府向北京匯解京餉的業務,因而其勢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由於其實力雄厚,清地方政府與軍隊也經常向票號借款。庚子變亂中,票號曾資助過逃亡中的慈禧,取得了清政府的信任,因而此後中央政府的大部分款項都存入票號,票號事實上取得了代理國庫的特權,其勢力達到極盛。為政府提供金融服務雖然也是近代銀行尤其是國家銀行的業務之一,但票號的匯率與利息卻遠高於近代銀行。據粵海關監督奏銷匯費折片稱:"與銀號再三酌核,力求減省,議定每千兩費銀40兩",匯率高達4%;"凡稅項運餉撥款,都不計利息,……票號就以他人的存款,存放其他商家,年利約一分二厘","充分表現了封建高利貸資本的寄生性"。此外,由於各地銀兩成色不能統一,而國家又缺乏統一的計量標准,票號便自行規定銀兩成色的計量標准,對其認為不夠標准者進行評估與折價,即所謂"平色",以此牟利。由於各票號的"平色"標准不一,這就更加加劇了這種利用貨幣的不統一性而牟取暴利的封建性。"它雖然也兼營對工商業的存放款業務,但"存放規模遠比匯兌業
㈧ 學習經濟法對生活中的啟示
問題太泛泛了。。具體想要問什麼呢?要心得體會類的文章嗎?找本經濟法的教材,看前言就曉得咯。。。
希望能夠幫到你,謝謝。
㈨ 經濟法論文該注重什麼問題寫啊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叢歷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攔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簡鄭答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㈩ 《經濟法》從法律的確度圍繞伏公司結構進行寫3000字大專論文
1.關鍵詞規范
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片語,通常以與正文不同的字體字型大小謹啟編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選3~8個,多個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隔,按詞條的外延(概念范圍)層次從大到小排列。
關鍵詞一般是名詞性的詞或片語,個別情況下也有動詞性的詞或片語。
應標注與中文關鍵詞對應的英文關鍵詞。編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後。中文關鍵祥灶如詞前以「關鍵詞:」或「[關鍵詞]」作為標識;英文關鍵詞前以「Key words:」作為標識。
關鍵詞應盡量從國家標准《漢語主題詞表》中選用;未被詞表收錄的新學科、新技術中的重要術語和地區、人物、文獻等名稱,也可作為關鍵詞標注。關鍵詞應採用能覆蓋論文主要內容的通用技術詞條。
2.選擇關鍵詞的方法
關鍵詞的一般選擇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論文寫作後,從其題名、層次標題和正文(出現頻率辯御較高且比較關鍵的詞)中選出來。
論文正文
要點
⑴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問題-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方法與步驟;
d.結論。
為了做到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常常將正文部分分成幾個大的段落。這些段落即所謂邏輯段,一個邏輯段可包含幾個小邏輯段,一個小邏輯段可包含一個或幾個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層次。論文的層次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五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