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微觀經濟學名詞解釋
你大概看看吧:
經濟學——研究如何實現稀缺資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類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滿足的一門社會科學。
資源的稀缺性——指相對於人類無限多樣性的需要而言,經濟資源數量總是相對不足的,取用時要付出代價。
規范分析——研究經濟活動「應該是什麼」以及社會經濟問題應該是怎樣解決的。
實證分析——描述經濟現象「是什麼」以及社會經濟問題實際上是如何解決的。
需求——消費者在一定價格條件下願意並且能夠購買的某種商品或勞務的數量。
需求量的變化——某種商品價格的變化引起的對該商品需求量的變化。
需求水平的變化——在商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需求的變化。
需求定律——商品的價格和需求量之間示範方向的變動關系。
供給——生產者在某一時刻和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上對某種商品或勞務願意並且能夠提供的數量。
供給定律——商品價格與供給量成正比。
均衡價格——一種商品的需求價格和供給價格相一致的價格,即需求數量等於供給數量的價格。
均衡數量——需求價格等於供給價格時的供給量和需求量稱為均衡數量。
需求價格彈性——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或勞務價格變動因其本身需求量的變動程度。
需求交叉價格彈性——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或勞務價格變動引起另一種商品或勞務需求量變動的程度。
需求收入彈性——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者收入的變動引起某種商品或勞務需求量變動的程度。
蛛網模型——運用彈性原理解釋某些生產周期較長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時發生的不同波動情況的一種動態分析理論。
蛛網穩定條件——供給彈性等於需求彈性,市場價格變動對供給量和需求量的影響相同
。
效用——商品或勞務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或慾望的能力。
邊際效用——某商品的消費量每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所引起的總效用的增減量。
消費者剩餘——消費者願意為某種商品或勞務支付的價格與其實際支付的價格的差額。
消費者偏好——影響和制約消費者行為的重要主觀心理因素。
消費者均衡——在一定收入、一定價格條件下,共賣各種商品的一定數量的消費者所能
獲得的總效用最大的狀態。
無差異曲線——用來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所有組合的點的軌跡。
邊際替代率——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增加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消費數量
時所要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
恩格爾系數——食物消費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
價格-消費曲線——連接所有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的軌跡形成的曲線。
收入-消費曲線——在消費者偏好和商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收入變化所引起的消費者均
衡點的變化軌跡。
收入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的變化,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的
變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
替代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化,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變
動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
吉芬品——指需求量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的特殊的低檔物品。
攀比效應——較為典型的連帶外部正效應,消費者的一種趕時髦的偏好,即想擁有一種
其他消費者已擁有的商品。
虛榮效應——較為典型連帶外部負效應,消費者想擁有隻有少數人才能享用的或獨一無
二的商品的偏好。
保留工資——
洛倫茨曲線——用縱軸表示社會財富百分比,橫軸上將所有人口按照從低收入到高收入
從左向右排列,將每一百分比的人口所擁有的社會財富的百分比積累起來,相應的點連
成的曲線。
基尼系數——是用來評價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標,是經濟社會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有
了可測性和可比性。為絕對均等線OY與洛倫茨曲線之間的面積與絕對均等線以下面積之
比。G=A/(A+B)
人力資本——指人們以某種代價獲得並在勞動力市場上具有一種價格的能力或技能。
機會成本——生產者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其他可能的最大收入。或者
人力資本進行其他活動所創造的最大價值。
在職培訓——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形式,對已具有一定教育背景並已在工作崗位上從事
有酬勞動的各類人員進行的再教育活動。
一般培訓——職工經培訓後的技術知識和技能及可以用於原廠商,又可以用於其它廠商
。
專門培訓——職工經培訓後的技術知識和技能只能用於原來的廠商。
生命周期儲蓄動機——人進行儲蓄的動機來自於對生命周期的理解,通常人們喜歡將收
入均軍分配在所有時期上。為了退休後能消費而儲蓄。
鍾型收入曲線——人在青少年和老年時期的收入低於平均水平,而在中年時的收入高於
平均水平,以收入為縱軸,年齡為橫軸形成的曲線。
永久收入理論——
目標儲蓄——
確定性前景——
不確定性前景——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連續將某一生產要素地投入量增加到一
定數量之後,總產量的增量及邊際產量將會出現遞減現象。
等產量線——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同一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組
合的軌跡。
邊際技術替代率——技術水平不變條件下,等產量線上一種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種投入要
素的比例。
產出彈性——技術水平和投入價格不變的條件下,若其他投入量固定不變,單獨變動一
種投入的數量時,這種投入的相對變動所引起的產量的相對變動。
生產力彈性——技術水平和投入價格不變的條件下,所有投入要素都按照統一比率變動
時的產出相對變動。
替代彈性——技術水平和投入價格不變的條件下,邊際技術替代率的相對變動引起的投
入碧綠的相對變動。
規模報酬——在技術水平和要素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當廠商所有投入要素都按照統一比
例變動後產量變動的情況。
生產函數——一定時期內,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中所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
與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
技術進步及類型——能夠使一定數量的投入組合產出更多產品的所有因素共同作用的過
程。分為資本使用性技術進步、勞動使用性技術進步、中性技術進步。
成本——廠商進行生產活動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價格或生產要素所有者必須得到的報酬或
補償。
隱含成本——應付給廠商自有生產要素,但實際上沒有付的報酬。
增量成本——由於某項生產決策而產生的相關成本,即總成本的增量。
經濟利潤——又稱超級利潤,廠商銷售產品的總收益減去按機會成本計算的生產成本的
余額。
學習曲線——也叫進步函數,是用來反映平均成本隨累計生產量增加而降低的成本變動
情況的一條曲線。
生產經濟區——在等產量途中,將分別代表要素投入的邊際產量等於0的投入組合點連接
起來的曲線即為脊線,脊線之間的區域為生產經濟區。
規模經濟——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平均成本逐步下降的趨勢。
范圍經濟——多產品企業的聯合產出超出單一產品企業產出的總和。即聯合成產超出分
別產出之和。
成本彈性——技術水平和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總產量沿擴展線的相對變動所引起的總成
本的相對變動。
企業——存在已久的經濟組織形式,是一個為了獲取利潤而從事生產和銷售活動的經濟
單位。價格機制的替代物,替代市場進行資源配置的組織。
交易成本——為了交換活動而耗費的成本。
創新——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或者通過企業家的活動將一種生產要素的新組合引入
生產體系。
利潤最大化——
現金——指企業庫存現金可以隨時用於支付的存款以及現金等價物,具體包括庫存現金
、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和現金等價物。
現金等價物——企業持有的期限短、流動性強、易於轉換為已知金額現金和價值變動風
險很小的投資。
損益表——
現金流量表——以現金為編制基礎,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現金的流入和流出,表
明企業獲得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能力。
委託-代理問題——指委託人和代理人均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並且兩者的效用最大化
目標往往是不一致的。表現為道德風險、追求銷售收入最大化、在職高消費。是由於信
息不對稱、不確定性、不完備契約導致。
委託-代理理論——針對現代企業制度中顯示存在著的委託-代理問題產生的理論。
信息不對稱——指契約關系中的一些參與人擁有而另一些參與人不擁有信息的狀況。
不完備契約——指一個契約不能准確描述與交易有關的所有未來可能出現的狀態,以及
每種狀態下契約雙方的義務。
剩餘索取權——企業收益在支付要素報酬和投入品價格之後的剩餘收入的索取權。
市場——一組為買賣某種商品而相互發生聯系的廠商和個人,或指同種商品由供求雙方
作用形成價格的「地方」。
市場結構——指某種商品或勞務在市場上的競爭程度,影響其主要因素:廠商數目多寡
和產品的差別程度。
完全競爭——純粹競爭,不存在任何壟斷因素的市場情況,不受任何障礙和干擾的市場
結構。
停止營業點——市場價格為MC與AVC的交點時,只能收回可變成本,是停止營業點。
廠商短期供給曲線——完全競爭市場上,MC曲線位於AVC曲線最低點以上的部分。
平均收益——廠商出售一定數量商品後,從每一單位商品中得到的貨幣收入。
邊際收益——廠商每多銷售一單位商品帶來的總收益的增加值。
邊際物質產品——生產技術以及其他生產要素數量不變的情況下,最後追加一單位要素
時總產量的增加量。MPP
邊際產品價值——最後追加一單位要素時增加的邊際物質產品的銷售值。VMP=P.MPP
邊際要素成本——最後追加一單位可變生產要素所引起的廠商總成本的增加量。
一般均衡——所有市場同時達於均衡的狀態。
帕累托最適度——生產資源的任何配置已不可能使任何一個人的處境變好,並使另一個
人的處境變壞,已使集合體的效用達到最大值的狀態。
壟斷——獨占,是市場處於完全由一家廠商所控制,市場上只有一個供給者的市場結構
。
壟斷競爭——廠商間存在著產品差別,競爭與壟斷因素並存,以競爭因素為主的市場結
構。
自然壟斷——某些產品需大量固定設備投資,規模經濟十分顯著,成為自然壟斷。
銷售成本——
尋租——通過尋求或維持在行業內的壟斷地位來尋求和維持業已存在的租金的活動。
寡頭壟斷——寡佔。壟斷與競爭因素並存,並以壟斷因素為主的一種市場結構。市場上
存在為數不多的幾家壟斷性廠商,進行著激烈的競爭。
古諾均衡——雙頭市場上的廠商反應曲線相交的點,稱為古諾均衡,各廠商在給定競爭
對手的產量時,實現了自己最大利潤的產量,此時任一廠商都不會有改變產量的沖動。
價格領導——一個行業的價格通常由某一廠商率先制定,其他廠商跟著定價或變價。
卡特爾——在寡頭壟斷市場上,如果少數廠商在統籌分配市場份額,決定出售產品的價
格或條件,控制出口的數量和質量,分享利潤或收益,交換技術、商標或專利等方面達
成公開的聯合協定。
差別定價——價格歧視,指廠商在相同時間內以相同產品向不同的購買者所取不同的價
格,或在充分考慮生產、銷售以及風險的變動後,相同產品的銷售價格與其邊際成本不
相稱。
撇油法——在開始階段採用高價的短期定價策略,以便將浮在面上的油先撇起來。
成本加成定價——所定的價格應能涵蓋取得或生產產品的成本,再加上足以使企業按目
標回報率獲得的利潤。
基本競爭模型——由以下三部分組成: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消費者;理性的
、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廠商;完全競爭的市場。
市場失靈——現實經濟運行中,市場機製表現出自身難以克服的許多缺陷,市場經濟沒
有達到經濟效率的運行狀態。
外部性——當廠商或者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到他人,卻沒有得到補償或給予支付的情況
。
時間外部性——目前的某項經濟活動對未來時期可能造成的額外受益或損失。
空間外部性——某項經濟活動在一定空間上對周圍經濟主體造成的額外受益或損失。
貨幣外部性——能通過市場價格體現出的外部性。
技術外部性——不能通過市場價格體現出的外部性。
科斯定理——如果產權是明確界定的,而且談判協商的交易成本為零,則無論初始有哪
一方擁有產權,都能帶來資源的有效配置。
公共物品——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場力量實現有效配置的產品,有極
端正外部性。
准公共物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競爭性,但可以排他,如消防、醫療、交通等。
公共資源——具有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公益物品——政府強制消費的物品,如義務教育等。
公害物品——政府禁止消費的物品,如毒品。
污染許可證交易——政府對付污染造成的外部性的手段,使廠商擁有許可證才能排污,
但是許可證可以交易。
⑵ 中級微觀經濟學消費者行為部分里需要掌握哪些名詞解釋
你大概看看吧:經濟學——研究如何實現稀缺資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類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滿足的一門社會科學。資源的稀缺性——指相對於人類無限多樣性的需要而言,經濟資源數量總是相對不足的,取用時要付出代價。規范分析——研究經濟活動「應該是什麼」以及社會經濟問題應該是怎樣解決的。實證分析——描述經濟現象「是什麼」以及社會經濟問題實際上是如何解決的。需求——消費者在一定價格條件下願意並且能夠購買的某種商品或勞務的數量。需求量的變化——某種商品價格的變化引起的對該商品需求量的變化。需求水平的變化——在商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需求的變化。需求定律——商品的價格和需求量之間示範方向的變動關系。供給——生產者在某一時刻和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上對某種商品或勞務願意並且能夠提供的數量。供給定律——商品價格與供給量成正比。均衡價格——一種商品的需求價格和供給價格相一致的價格,即需求數量等於供給數量的價格。均衡數量——需求價格等於供給價格時的供給量和需求量稱為均衡數量。需求價格彈性——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或勞務價格變動因其本身需求量的變動程度。需求交叉價格彈性——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或勞務價格變動引起另一種商品或勞務需求量變動的程度。需求收入彈性——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者收入的變動引起某種商品或勞務需求量變動的程度。蛛網模型——運用彈性原理解釋某些生產周期較長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時發生的不同波動情況的一種動態分析理論。蛛網穩定條件——供給彈性等於需求彈性,市場價格變動對供給量和需求量的影響相同。效用——商品或勞務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或慾望的能力。邊際效用——某商品的消費量每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所引起的總效用的增減量。消費者剩餘——消費者願意為某種商品或勞務支付的價格與其實際支付的價格的差額。消費者偏好——影響和制約消費者行為的重要主觀心理因素。消費者均衡——在一定收入、一定價格條件下,共賣各種商品的一定數量的消費者所能獲得的總效用最大的狀態。無差異曲線——用來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所有組合的點的軌跡。邊際替代率——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增加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時所要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恩格爾系數——食物消費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價格-消費曲線——連接所有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的軌跡形成的曲線。收入-消費曲線——在消費者偏好和商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收入變化所引起的消費者均衡點的變化軌跡。收入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的變化,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的變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替代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化,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變動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吉芬品——指需求量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的特殊的低檔物品。攀比效應——較為典型的連帶外部正效應,消費者的一種趕時髦的偏好,即想擁有一種其他消費者已擁有的商品。虛榮效應——較為典型連帶外部負效應,消費者想擁有隻有少數人才能享用的或獨一無二的商品的偏好。保留工資——洛倫茨曲線——用縱軸表示社會財富百分比,橫軸上將所有人口按照從低收入到高收入從左向右排列,將每一百分比的人口所擁有的社會財富的百分比積累起來,相應的點連成的曲線。基尼系數——是用來評價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標,是經濟社會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有了可測性和可比性。為絕對均等線OY與洛倫茨曲線之間的面積與絕對均等線以下面積之比。G=A/(A+B)人力資本——指人們以某種代價獲得並在勞動力市場上具有一種價格的能力或技能。機會成本——生產者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其他可能的最大收入。或者人力資本進行其他活動所創造的最大價值。在職培訓——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形式,對已具有一定教育背景並已在工作崗位上從事有酬勞動的各類人員進行的再教育活動。一般培訓——職工經培訓後的技術知識和技能及可以用於原廠商,又可以用於其它廠商。專門培訓——職工經培訓後的技術知識和技能只能用於原來的廠商。生命周期儲蓄動機——人進行儲蓄的動機來自於對生命周期的理解,通常人們喜歡將收入均軍分配在所有時期上。為了退休後能消費而儲蓄。鍾型收入曲線——人在青少年和老年時期的收入低於平均水平,而在中年時的收入高於平均水平,以收入為縱軸,年齡為橫軸形成的曲線。永久收入理論——目標儲蓄——確定性前景——不確定性前景——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連續將某一生產要素地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數量之後,總產量的增量及邊際產量將會出現遞減現象。等產量線——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同一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組合的軌跡。邊際技術替代率——技術水平不變條件下,等產量線上一種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種投入要素的比例。產出彈性——技術水平和投入價格不變的條件下,若其他投入量固定不變,單獨變動一種投入的數量時,這種投入的相對變動所引起的產量的相對變動。生產力彈性——技術水平和投入價格不變的條件下,所有投入要素都按照統一比率變動時的產出相對變動。替代彈性——技術水平和投入價格不變的條件下,邊際技術替代率的相對變動引起的投入碧綠的相對變動。規模報酬——在技術水平和要素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當廠商所有投入要素都按照統一比例變動後產量變動的情況。生產函數——一定時期內,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中所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與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技術進步及類型——能夠使一定數量的投入組合產出產品的所有因素共同作用的過程。分為資本使用性技術進步、勞動使用性技術進步、中性技術進步。成本——廠商進行生產活動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價格或生產要素所有者必須得到的報酬或補償。隱含成本——應付給廠商自有生產要素,但實際上沒有付的報酬。增量成本——由於某項生產決策而產生的相關成本,即總成本的增量。經濟利潤——又稱超級利潤,廠商銷售產品的總收益減去按機會成本計算的生產成本的余額。學習曲線——也叫進步函數,是用來反映平均成本隨累計生產量增加而降低的成本變動情況的一條曲線。生產經濟區——在等產量途中,將分別代表要素投入的邊際產量等於0的投入組合點連接起來的曲線即為脊線,脊線之間的區域為生產經濟區。規模經濟——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平均成本逐步下降的趨勢。范圍經濟——多產品企業的聯合產出超出單一產品企業產出的總和。即聯合成產超出分別產出之和。成本彈性——技術水平和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總產量沿擴展線的相對變動所引起的總成本的相對變動。企業——存在已久的經濟組織形式,是一個為了獲取利潤而從事生產和銷售活動的經濟單位。價格機制的替代物,替代市場進行資源配置的組織。交易成本——為了交換活動而耗費的成本。創新——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或者通過企業家的活動將一種生產要素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利潤最大化——現金——指企業庫存現金可以隨時用於支付的存款以及現金等價物,具體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和現金等價物。現金等價物——企業持有的期限短、流動性強、易於轉換為已知金額現金和價值變動風險很小的投資。損益表——現金流量表——以現金為編制基礎,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現金的流入和流出,表明企業獲得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能力。委託-代理問題——指委託人和代理人均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並且兩者的效用最大化目標往往是不一致的。表現為道德風險、追求銷售收入最大化、在職高消費。是由於信息不對稱、不確定性、不完備契約導致。委託-代理理論——針對現代企業制度中顯示存在著的委託-代理問題產生的理論。信息不對稱——指契約關系中的一些參與人擁有而另一些參與人不擁有信息的狀況。不完備契約——指一個契約不能准確描述與交易有關的所有未來可能出現的狀態,以及每種狀態下契約雙方的義務。剩餘索取權——企業收益在支付要素報酬和投入品價格之後的剩餘收入的索取權。市場——一組為買賣某種商品而相互發生聯系的廠商和個人,或指同種商品由供求雙方作用形成價格的「地方」。市場結構——指某種商品或勞務在市場上的競爭程度,影響其主要因素:廠商數目多寡和產品的差別程度。完全競爭——純粹競爭,不存在任何壟斷因素的市場情況,不受任何障礙和干擾的市場結構。停止營業點——市場價格為MC與AVC的交點時,只能收回可變成本,是停止營業點。廠商短期供給曲線——完全競爭市場上,MC曲線位於AVC曲線最低點以上的部分。平均收益——廠商出售一定數量商品後,從每一單位商品中得到的貨幣收入。邊際收益——廠商每多銷售一單位商品帶來的總收益的增加值。邊際物質產品——生產技術以及其他生產要素數量不變的情況下,最後追加一單位要素時總產量的增加量。MPP邊際產品價值——最後追加一單位要素時增加的邊際物質產品的銷售值。VMP=P.MPP邊際要素成本——最後追加一單位可變生產要素所引起的廠商總成本的增加量。一般均衡——所有市場同時達於均衡的狀態。帕累托最適度——生產資源的任何配置已不可能使任何一個人的處境變好,並使另一個人的處境變壞,已使集合體的效用達到最大值的狀態。壟斷——獨占,是市場處於完全由一家廠商所控制,市場上只有一個供給者的市場結構。壟斷競爭——廠商間存在著產品差別,競爭與壟斷因素並存,以競爭因素為主的市場結構。自然壟斷——某些產品需大量固定設備投資,規模經濟十分顯著,成為自然壟斷。銷售成本——尋租——通過尋求或維持在行業內的壟斷地位來尋求和維持業已存在的租金的活動。寡頭壟斷——寡佔。壟斷與競爭因素並存,並以壟斷因素為主的一種市場結構。市場上存在為數不多的幾家壟斷性廠商,進行著激烈的競爭。古諾均衡——雙頭市場上的廠商反應曲線相交的點,稱為古諾均衡,各廠商在給定競爭對手的產量時,實現了自己最大利潤的產量,此時任一廠商都不會有改變產量的沖動。價格領導——一個行業的價格通常由某一廠商率先制定,其他廠商跟著定價或變價。卡特爾——在寡頭壟斷市場上,如果少數廠商在統籌分配市場份額,決定出售產品的價格或條件,控制出口的數量和質量,分享利潤或收益,交換技術、商標或專利等方面達成公開的聯合協定。差別定價——價格歧視,指廠商在相同時間內以相同產品向不同的購買者所取不同的價格,或在充分考慮生產、銷售以及風險的變動後,相同產品的銷售價格與其邊際成本不相稱。撇油法——在開始階段採用高價的短期定價策略,以便將浮在面上的油先撇起來。成本加成定價——所定的價格應能涵蓋取得或生產產品的成本,再加上足以使企業按目標回報率獲得的利潤。基本競爭模型——由以下三部分組成: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消費者;理性的、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廠商;完全競爭的市場。市場失靈——現實經濟運行中,市場機製表現出自身難以克服的許多缺陷,市場經濟沒有達到經濟效率的運行狀態。外部性——當廠商或者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到他人,卻沒有得到補償或給予支付的情況。時間外部性——目前的某項經濟活動對未來時期可能造成的額外受益或損失。空間外部性——某項經濟活動在一定空間上對周圍經濟主體造成的額外受益或損失。貨幣外部性——能通過市場價格體現出的外部性。技術外部性——不能通過市場價格體現出的外部性。科斯定理——如果產權是明確界定的,而且談判協商的交易成本為零,則無論初始有哪一方擁有產權,都能帶來資源的有效配置。公共物品——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場力量實現有效配置的產品,有極端正外部性。准公共物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競爭性,但可以排他,如消防、醫療、交通等。公共資源——具有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公益物品——政府強制消費的物品,如義務教育等。公害物品——政府禁止消費的物品,如毒品。污染許可證交易——政府對付污染造成的外部性的手段,使廠商擁有許可證才能排污,但是許可證可以交易。
⑶ 微觀經濟學試題,名詞解釋~
效用
是經濟學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一般而言,效用是指對於消費者通過消專費或者享受閑暇等使自屬己的需求、慾望等得到的滿足的一個度量。
價格消費曲線
是指在一種商品的價格水平和消費者收入水平為常數的情況下,另一種商品價格變動所對應的兩種商品最佳購買組合點組成的軌跡。也就是當某一種物品的價格改變時的消費組合。
技術系數
即為生產一定量某種產品所需要的各種生產要素的配合比例。有可變技術系數與不變技術系數之分
邊際技術替代率
是指在產量保持不變的前提條件下,增加一單位某種生產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種要素的數量。
委託人—代理人問題
是由於委託人不能確知代理人的行為而產生的問題,它是指經理或工人可能追求他們自己的目標而以犧牲所有者的利益為代價
替代效應
是指,當消費者的滿足水平保持不變時一種商品價格變化所引起的需求數量的改變。
⑷ 微觀經濟學名詞解釋——消費者均衡,等產量線,生產者均衡,公共物品,逆向選擇
消費者均衡是研究單個消費者在既定收入條件下實現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是指在既定收人和各種商品價格的限制下選購一定數量的各種商品,以達到最滿意的程度,稱為消費者均衡。消費者均衡是消費者行為理論的核心。
等產量線定義: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同一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組合的軌跡 反映的是兩種投入和一種產出的關系。它是一條無差異曲線。 兩種投入的不同組合,帶來的產量是無差異的。
所謂生產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成本下,如何實現產量最大化。所謂產量最大化是在既定成本下實現產量最大化。
公共物品即具有非競爭性、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場力量實現有效配置的產品。
所謂「逆向選擇」應該定義為信息不對稱所造成市場資源配置扭曲的現象。經常存在於二手市場、保險市場。雖然「逆向選擇」的含義與信息不對稱和機會主義行為有關,卻超出了這兩者所能夠涵蓋的范圍之外,「逆向選擇」是制度安排不合理所造成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扭曲的現象,而不是任何一個市場參與方的事前選擇。
⑸ 微觀經濟學名詞解釋有哪些
1. 經濟人
從事經濟活動的人所採取的經濟行為都是力圖以自己的最小經濟代價去獲得自己的最大經濟利益。
2. 需求
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
3. 需求函數
表示一種商品的需求數量和影響該需求數量的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函數。
4. 供給
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價格水平下願意並且能夠提供出售的該種商品的數量。
5. 供給函數
供給函數表示一種商品的供給量和該商品的價格之間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
6. 均衡價格
一種商品的均衡價格是指該種商品的市場需求量和市場供給量相等時的價格。
7. 需求量的變動和需求的變動
需求量的變動是指在其它條件不變時由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所應起的該商品需求數量的變動。需求的變動是指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它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需求數量的變動。
8. 供給量的變動和供給的變動
供給量的變動是指在其它條件不變時由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所應起的該商品供給數量的變動。供給的變動是指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它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供給數量的變動。
9. 內生變數和外生變數
內生變數指一個經濟模型所要決定的變數。外生變數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決定的已知變數。
10. 靜態分析
根據既定的外生變數值來求得內生變數值的分析方法。
11. 比較靜態分析
研究外生變數變化對內生變數的影響方式,以及分析比較不同數值的外生變數下的內生變數的不同數值。
12. 動態分析
需要區分變數在時間上的先後差別,研究不同時間點上的變數之間的相互關系。
13. 彈性
當一個經濟變數發生1%的變動時,由它引起的另一個經濟變數變動的百分比。
14. 弧彈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需求量的變動對於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
15. 點彈性
表示需求曲線上某一點上的需求量變動對於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16. 需求的價格彈性
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17. 供給的價格彈性
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供給量的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供給量變化的百分比。
18. 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
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相對於它的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百分比。
19. 替代品
如果兩種商品之間能夠相互替代以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慾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替代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
20. 互補品
若兩種商品必須同時使用才能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慾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互補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互補品。
21. 需求的收入彈性
需求的收入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消費者收入量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消費者的收入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22. 恩格爾定律
在一個家庭或在一個國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佔的比例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用彈性的概念來表述它則可以是:對於一個家庭或一個國家來說,富裕程度越高,則食物支出的收入彈性就越小;反之,則越大。
23. 效用
效用是指商品滿足人慾望的能力,或者說,效用是指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時所感受到的滿意程度。
24. 基數效用
表示效用大小的計量單位被稱作效用單位。
⑹ 微觀經濟學名詞解釋 價格消費曲線 是什麼意思啊急
即消費抄者收入和一種商品如桌子的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另一種商品如椅子的價格上漲或下降,所導致的可以購買的桌子和椅子的個數發生改變,在固定的收入下,所能購買的兩種商品數量的變化,比如,我的收入是100,一開始可以買4張桌子加5把椅子,後來椅子漲價了,我的100快只能買3張桌子和4把椅子了 ,由這樣的組合點組成的曲線就是消費價格曲線了
⑺ 微觀經濟學考試中的名詞解釋經常考的有哪些
微觀經濟學重點概念1.1.經濟人從事經濟活動的人所採取的經濟行為都是力圖以自己的最小經濟代價去獲得自己的最大經濟利益。1.2.需求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1.3.需求函數表示一種商品的需求數量和影響該需求數量的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函數。1.4.供給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價格水平下願意並且能夠提供出售的該種商品的數量。1.5.供給函數供給函數表示一種商品的供給量和該商品的價格之間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1.6.均衡價格一種商品的均衡價格是指該種商品的市場需求量和市場供給量相等時的價格。1.7.需求量的變動和需求的變動需求量的變動是指在其它條件不變時由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所應起的該商品需求數量的變動。需求的變動是指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它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需求數量的變動。1.8.供給量的變動和供給的變動供給量的變動是指在其它條件不變時由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所應起的該商品供給數量的變動。供給的變動是指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它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供給數量的變動。1.9.內生變數和外生變數內生變數指一個經濟模型所要決定的變數。外生變數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決定的已知變數。1.10.靜態分析根據既定的外生變數值來求得內生變數值的分析方法。1.11.比較靜態分析研究外生變數變化對內生變數的影響方式,以及分析比較不同數值的外生變數下的內生變數的不同數值。1.12.動態分析需要區分變數在時間上的先後差別,研究不同時間點上的變數之間的相互關系。1.13.彈性當一個經濟變數發生1%的變動時,由它引起的另一個經濟變數變動的百分比。1.14.弧彈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需求量的變動對於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1.15.點彈性表示需求曲線上某一點上的需求量變動對於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1.16.需求的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1.17.供給的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供給量的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供給量變化的百分比。1.18.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相對於它的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百分比。1.19.替代品如果兩種商品之間能夠相互替代以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慾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替代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1.20.互補品若兩種商品必須同時使用才能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慾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互補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互補品。1.21.需求的收入彈性需求的收入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消費者收入量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消費者的收入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1.22.恩格爾定律在一個家庭或在一個國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佔的比例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用彈性的概念來表述它則可以是:對於一個家庭或一個國家來說,富裕程度越高,則食物支出的收入彈性就越小;反之,則越大。1.23.效用效用是指商品滿足人慾望的能力,或者說,效用是指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時所感受到的滿意程度。1.24.基數效用表示效用大小的計量單位被稱作效用單位。1.25.序數效用效用的大小是無法具體衡量的,效用之間的比較只能通過順序或等級來進行。1.26.邊際量一單位的自變數的變化引起的因變數的變化量。1.27.總效用和邊際效用總效用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從一定數量的商品的消費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總和。邊際效用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增加一單位商品的消費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1.28.消費者均衡消費者均衡是研究單個消費者如何把有限的貨幣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購買中以獲得最大效用。1.29.消費者剩餘消費者剩餘是消費者在購買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時願意支付的最高總價格和實際支付的總價格之間的差額。1.30.無差異曲線無差異曲線是用來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的。或者說,他時表示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相同效用水平或滿足程度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的。1.31.商品的邊際替代率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增加一單位某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時所需要的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被稱為商品的邊際替代率。1.32.預算線預算線又稱為預算約束線、消費可能線和價格線。預算線表示在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的價格給定的條件下,消費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買到的兩種商品的各種組合。1.33.替代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動,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的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稱為替代效應。1.34.收入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變動,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的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稱為收入效應。1.35.正常物品正常物品是指需求量與收入呈同方向變化的商品。對於正常物品來說,替代效應與價格呈反方向的變動,收入效應也與價格呈反方向的變動,在它們的共同作用下,總效用必定與價格呈反方向的變動,正因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1.36.低檔物品低檔物品是指需求量與收入呈反方向變化的商品。對於低檔物品來說,替代效應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動,收入效應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而且,在大多數場合,收入效應的作用小於替代效應,所以,總效用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動。相應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1.37.吉芬物品吉芬物品是一種特殊的低檔物品。作為低檔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應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動。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於,它的收入效應的作用很大,以至於超過了替代效應的作用,從而使總效應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線呈現出向右上方傾斜的特殊情況的原因。1.38.期望效用消費者的期望效用就是消費者在不確定條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種結果的效用的加權平均數。1.39.不確定性不確定性指經濟行為者在事先不能准確地知道自己的某種決策的結果。或者說,只要經濟行為者的一種決策的可能結果不止一種,就會產生不確定性。1.40.生產者生產者亦稱廠商或企業,它是指能夠做出統一的生產決策的單個經濟單位。1.41.生產函數生產函數表示在一定時期內,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生產中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與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1.42.生產要素生產要素一般被劃分為土地、資本、勞動和企業家才能四種類型。1.43.固定投入比例生產函數固定投入比例生產函數也被稱為里昂惕夫生產函數。他表示在每一產量水平上任何一對生產要素投入量之間的比例都是固定的。1.44.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一般形式為:Q=ALαKβ其中的參數α和β的經濟含義是:當α+β=1時,α和β分別表示勞動和資本在生產過程中的相對重要性,α為勞動所得在總產量中所佔的份額,β為資本在總產量中所佔的份額。1.45.生產的短期和長期短期指生產者來不及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至少有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固定不變的時間周期。長期指生產者可以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的時間周期。1.46.總產量總產量指與一定的某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相對應的最大產量。1.47.平均產量平均產量指平均每一單位某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所生產的產量。1.48.邊際產量邊際產量指增加一單位某種可變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產量。1.49.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在生產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在連續等量地把某種可變生產要素加到其他一種或幾種數量不變的生產要素上去的過程中,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小於某一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增的;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連續增加並超過這個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這就是邊際報酬遞減規律。1.50.等產量曲線等產量曲線就是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同一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組合的軌跡。1.51.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在兩種生產要素相互替代的過程中,普遍的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在維持產量不變的前提下,當一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不斷增加時,每一單位的這種生產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遞減的。這一現象被稱為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1.52.等成本線等成本線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產要素價格條件下生產者可以購買到的兩種生產要素的各種不同數量組合的軌跡。1.53.等斜線等斜線是一組等產量曲線中兩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相等的點的軌跡。1.54.擴展線在生產要素的價格、生產技術和其它條件不變時,如果企業改變成本,等成本線就會發生平移;如果企業改變產量,等產量曲線就會發生平移。這些不同的等產量曲線將於不同的等成本線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產均衡點,這些生產均衡點的軌跡就是擴展線。1.55.規模報酬規模報酬分析涉及的是企業的生產規模變化與所引起的產量變化之間的關系。詳見書P147。1.56.機會成本一般地,生產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它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1.57.顯成本企業生產的顯成本是指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所需要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1.58.隱成本企業生產的隱成本是指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1.59.經濟利潤和正常利潤企業的所有的顯成本和隱成本之和構成總成本。企業的經濟利潤是指企業的總收益和總成本之間的差額。正常利潤是指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家才能的報酬支付。1.60.短期成本在短期,廠商的成本有不變成本部分和可變成本部分之分。具體的講,廠商的短期成本有以下七種:總不變成本、總可變成本、總成本、平均不變成本、平均可變成本、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1.61.長期成本在長期,廠商的所有成本都是可變的。廠商的長期成本可以分為長期總成本、長期平均成本和長期邊際成本。1.62.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在企業生產擴張的開始階段,廠商由於擴大生產規模而使經濟效益得到提高,這叫規模經濟。當生產擴張到一定的規模以後,廠商繼續擴張生產規模,就會使經濟效益下降,這叫規模不經濟。或者說,廠商產量增加的倍數大於成本增加的倍數,為規模經濟。相反,廠商產量增加的倍數小於成本增加的倍數,為規模不經濟。顯然,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都是由於廠商變動自己的企業生產規模所引起的,所以,也被稱作內在經濟和內在不經濟。1.63.外在經濟和外在不經濟外在經濟和外在不經濟是由企業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它影響廠商的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位置。1.64.市場與行業市場是物品買賣雙方相互作用並得以決定其交易價格和交易數量的一種組織形式或制度安排。行業指為同一個商品市場生產和提供商品的所有的廠商的總體。1.65.完全競爭市場完全競爭市場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第一,市場上有大量的買者和賣者。第二,市場上每一個廠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質的。第三,所有的資源都具備完全的流動性。第四,信息是完全的。1.66.完全競爭市場廠商所面臨的需求曲線完全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是一條由既定的市場價格水平出發的水平線。1.67.總收益總收益指廠商按一定價格出售一定量產品時所獲得的全部收入。1.68.平均收益平均收益指廠商在平均每一單位產品銷售上所獲得的收入。1.69.邊際收益邊際收益指廠商增加一單位產品銷售所獲得的總收入的增量。1.70.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是廠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1.71.收支相抵點廠商無經濟利潤但能實現正常利潤的均衡點也被稱為收支相抵點。1.72.停止營業點廠商的平均收益等於平均可變成本,廠商可以繼續生產,也可以不生產,也就是說,廠商生產或不生產的結果都是一樣的。由於在這一均衡點上,廠商出於關閉企業的臨界點,所以,該均衡點也被稱作停止營業點或關閉點。1.73.成本不變行業成本不變行業是這樣一種行業,該行業的產量變化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變化,不對生產要素的價格發生影響。1.74.成本遞增行業成本遞增行業是這樣一種行業,該行業的產量變化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變化,會導致生產要素價格的上升。1.75.成本遞減行業成本遞減行業是這樣一種行業,該行業的產量變化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變化,反而使生產要素的價格下降了。1.76.生產者剩餘生產者剩餘指廠商在提供一定數量的某種產品時實際接受的總支付和願意接受的最小總支付之間的差額。1.77.消費者統治消費者統治指在一個經濟社會中消費者在商品生產這一最基本的經濟問題上所起的決定性作用。這種作用表現為:消費者用貨幣購買商品是向商品投貨幣選票。西方學者認為,這種消費者統治的經濟關系,可以促使社會的經濟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從而使全社會的消費者都得到最大的滿足。1.78.不完全競爭市場在西方經濟學中,不完全競爭市場是相對完全競爭市場而言的,除了完全競爭市場以外的所有的或多或少的帶有一定壟斷因素的市場都被稱為不完全競爭市場。不完全競爭市場分為三種類型,它們是壟斷市場、寡頭市場和壟斷競爭市場。其中,壟斷市場的壟斷程度最高。寡頭市場居中,壟斷競爭市場最低。1.79.壟斷市場壟斷市場是指整個行業中只有唯一一個廠商的市場組織。具體地說,壟斷市場的條件主要有這樣三點:第一,市場上只有唯一的一個廠商生產和銷售商品;第二,該廠商生產和銷售的商品沒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廠商進入該行業都極為困難或不可能。1.80.自然壟斷有些行業的生產具有這樣的特點:企業生產的規模經濟需要在一個很大的產量范圍和相應的巨大的資本設備的生產運行水平上才可能得到充分的體現,以至於整個行業的產量只有由一個企業來生產時才有可能達到這樣的生產規模。而且,只要發揮這一企業在這一生產規模上的生產能力,就可以滿足整個市場對該種產品的需求。在這類產品的生產中,行業內部總會有某個廠商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其它優勢,最先達到這一生產規模,從而壟斷了整個行業的生產和銷售。這就是自然壟斷。1.81.壟斷廠商的需求曲線和收益曲線由於壟斷市場中只有一個廠商,所以,市場的需求曲線就是壟斷廠商所面臨的需求曲線。壟斷廠商的AR曲線和需求曲線d重疊,都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1.82.價格歧視以不同的價格銷售同一種產品,被稱為價格歧視。如果廠商對每一單位產品都按消費者所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出售,這就是一級價格歧視。一級價格歧視也稱為完全價格歧視。二級價格歧視要求對不同消費數量段規定不同的價格。壟斷廠商對同一種產品在不同市場上(或對不同的消費群)收取不同的價格,這就是三級價格歧視。1.83.壟斷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是這樣一種市場組織,一個市場中有許多廠商生產和銷售有差別的同種產品。市場上大量的生產非常接近的同種產品的廠商的總和稱作市場集團。1.84.非價格競爭在壟斷市場上,由於每一個廠商生產的產品都是有差別的,所以,壟斷場上往往通過改進產品品質,精心設計包裝,改善產品售後服務以及廣告宣傳等手段,來擴大自己產品的市場銷售份額,這就是非價格競爭。1.85.生產集團壟斷競爭市場上大量的生產非常接近的同種產品的廠商的總和稱作市場集團。1.86.壟斷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壟斷競爭廠商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是比較平坦的,相對地比較接近完全競爭廠商的水平形狀的需求曲線。d需求曲線表示:在壟斷競爭生產集團中的某個廠商改變產品價格而其它廠商的產品價格都保持不變時,該廠商的產品價格和銷售量之間的關系。D需求曲線表示:在壟斷競爭生產集團的某個廠商改變產品價格,而生產集團內的其他所有廠商也使產品價格發生相同變化時,該廠商的產品價格和銷售量之間的關系。1.87.理想的產量和多餘的生產能力一般把完全競爭企業在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最低點上的產量稱作為理想的產量,把實際產量與理想產量之間的差額稱作為多餘的生產能力。1.88.寡頭市場寡頭市場又被稱為寡頭壟斷市場。它是指少數幾家廠商控制整個市場的產品生產和銷售的這樣一種市場組織。1.89.純粹寡頭行業和差別寡頭行業根據產品特徵,可以把寡頭行業分為純粹寡頭行業和差別寡頭行業。在純粹寡頭行業中,廠商之間生產的產品沒有差別。在差別寡頭行業中,廠商之間生產的產品是有差別的。1.90.占優策略無論其他參與者採取什麼策略,某參與者的唯一最優策略就是他的占優策略。1.91.占優策略均衡由博弈中的所有參與者的占優策略組合所構成的均衡就是占優策略均衡。1.92.納什均衡在一個納什均衡里,任何一個參與者都不會改變自己的最優策略,如果其他參與者均不改變各自的最優策略。1.93.囚犯的困境略。見書P2441.94.無限期重復博弈所謂無限期重復博弈是指相同結構的博弈可以無限次的重復進行下去。1.95.有限期重復博弈有限期重復博弈是指相同結構的博弈有限次重復進行。1.96.邊際產品增加使用一單位要素所增加的產量。1.97.邊際產品價值它表示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廠商增加使用一單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VMP=P*MP1.98.邊際收益產品它表示一般情況下廠商使用要素的邊際收益。MRP=MR*MP1.99.邊際要素成本邊際要素成本是增加一單位要素使用所增加的成本。MFC=[L*W(L)]』=W(L)+L*[dW(L)/dL]1.100.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研究的是單個(產品或要素)市場。一般均衡即將所有相互聯系的各個市場看成一個整體來加以研究。局部均衡就是單個市場或部分市場的供求與價格之間的關系和均衡狀態的分析。一般均衡就是就一個經濟社會中的所有市場的供求與價格之間的關系和均衡狀態進行分析。1.101.瓦爾拉斯定律在一定的假設條件全部得到滿足時,一般均衡體系存在均衡解。1.102.超額需求函數、不動點定理瓦爾拉斯通過計算方程數目和未知數數目來證明一般均衡的存在是錯誤的。本世紀二三十年代,西方經濟學家用集合論、拓撲學等數學方法證明,一般均衡體系只有在極其嚴峻的假設條件下才可能有解。證明的基本思路是:設整個經濟中包括n種商品(要素和產品)。從家戶的效用最大化行為出發,可以得到每種產品的需求和每種要素的供給;從廠商的利潤最大化行為出發,可以得到每種產品的供給和生產要素的需求。用每種產品和要素的需求減去相應的供給,可得到每種商品的超額需求。這些超額需求都是價格體系即價格向量的函數。由於所有價格同時按比例變化不會改變超額需求的值,故可以通過變換將原價格向量集合「壓縮」為標准價格向量集合。於是超額需求函數確定了從標准化價格向量集合到超額需求價格向量集合上的一個映射;如果再「構造」一個從超額需求向量集合回到標准化向量集合的映射,並將這兩個映射「復合」起來,則得到一個從標准化價格向量集合到其自身的映射。根據布勞爾不動點定理,標准化價格向量集合在一定的條件下存在一個不動點。而這個不動點就是一般均衡價格向量。1.103.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實證經濟學研究經濟體系是怎樣運行的,它對經濟行為作出有關的假設,根據假設分析和陳述經濟行為及其後果,並試圖對結論進行檢驗。規范經濟學試圖從一定的社會價值判斷標准出發,根據這些標准,對一個經濟體系的運行進行評價,並進一步說明一個經濟體系應當怎樣運行,以及為此提出相應的經濟政策。1.104.福利經濟學福利經濟學屬於規范經濟學范疇,它是在一定價值判斷的前提下,提出經濟行為的標准,並探討怎樣才能使經濟活動符合這個標准。具體而言,它從生產資源有效配置和國民收入在社會成員之間的分配這兩個方面研究一個國家實現最大社會經濟福利所須具備的條件和國家為增進社會福利應採取的政策措施。1.105.帕累托最優狀態如果對於某種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所有的帕累托改進均不存在,即在該狀態上,任意改變都不可能使至少一個人的狀況變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狀況變壞,則稱這種資源配置狀態為帕累托最優狀態。1.106.帕累托最優條件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所必須滿足的條件被稱為帕累托最優條件。它包括交換的最優條件、生產的最優條件以及交換和生產的最優條件。1.107.契約曲線契約曲線分為交換的契約曲線(或效率曲線)和生產的契約曲線(或效率曲線)。交換的契約曲線表示兩種產品在兩個消費者之間的所有最優分配的集合。生產的契約曲線表示兩種要素在兩個生產者之間的所有最優分配狀態的集合。1.108.生產可能性曲線生產可能性曲線是最優產出量的集合的幾何表示。1.109.社會福利函數需要知道在效用可能性曲線上每一點所代表的社會福利的相對大小,或者更一般地說,需要知道效用可能性區域或整個效用空間中每一點所代表的社會福利的相對大小:這就是所謂的社會福利函數。(課本)社會福利函數(socialwelfarefunction)是社會福利水平與所有社會成員的效用水平之間的關系,它表明一個社會對效率與公平雙重目標的偏好,它由社會無差異曲線構成。社會無差異曲線的統一特性是它必定關於從原點出發的45度射線對稱。不同的倫理觀念形成不同的社會福利函數和無差異曲線。(上海財大財政學演示文稿)1.110.社會無差異曲線社會無差異曲線。每一條社會無差異曲線都代表一定的社會效用水平,其曲線上每一點的斜率都表明社會對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邊際替代率。每條曲線上各點代表的是福利水平相等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各種組合。位置越高的無差異曲線,代表的福利水平越高。(人大)。1.111.不可能性定理在非獨裁的情況下,不可能存在有適用於所有個人偏好類型的社會福利函數。1.112.市場社會主義市場社會主義是一種試圖將生產資料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以實現社會主義的理論。它出現於20世紀30年代,由旅美波蘭經濟學家奧斯卡•蘭格首次系統闡述。在西方左翼學者提出的種種市場社會主義模式中,影響較大的是英國學者戴維•米勒的「合作制的市場社會主義」、美國學者約翰•羅默的「證券的市場社會主義」和美國學者戴維•施威卡特的「經濟民主的市場社會主義」。(人民網)1.113.市場失靈在現實資本主義經濟中,看不見的手的原理一般來說並不成立,帕累托最優狀態通常不能得到實現。換句話說,現實的資本主義市場機制在很多場合不能導致資源的有效配置。這種情況被稱為所謂的市場失靈。1.114.反托拉斯法從1890年到1950年,美國國會通過一系列法案,反對壟斷。其中包括:謝爾曼法(1890)、克萊頓法(1914)、聯邦貿易委員會法(1914)、羅賓遜—帕特曼法(1936)、惠特—李法(1938)和塞勒—凱弗維爾法(1950)。統稱反托拉斯法。1.115.公共管制壟斷常常導致資源配置缺乏效率。此外,壟斷利潤通常也被看作是不公平的。這就使得有必要對壟斷進行政府幹預。政府對壟斷的干預是多種多樣的。統稱為公共管制。1.116.外部影響單個消費者或生產者的經濟行為對社會上其他人的福利的影響。1.117.科斯定理只要財產權是明確的,並且其交易的成本為零或很小,則無論在開始時將財產權賦予誰,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是有效率的。1.118.公共物品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競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物品。只不具有排他性但卻具有競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資源。119.外在性:又稱為外部經濟影響,指從事某種經濟行為的經濟單位不能從其行為中獲得全部收益或支付全部成本。
⑻ 跪求微觀經濟學名詞解釋
長期平均成本:是長期內廠商平均每單位產量花費的總成本。
正常利潤:是指企業主如果把資源用於其它相同風險的事業所可能得到的收入,它屬於機會成本性質。
洛倫茲曲線:先將一國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隊,然後考慮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將這樣的人口累計百分比和收入累計百分比的對應關系描繪在圖形上,即得到洛倫茲曲線。
洛倫茲曲線用以比較和分析一個國家在不同時代或者不同國家在同一時代的財富不平等,該曲線作為一個總結收入和財富分配信息的便利的圖形方法得到廣泛應用。
引致需求:對生產要素的需求.
邊際產量是指,其他生產要素投入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一個單位一種生產要素投入所帶來的總產量的增加量。又稱為邊際產品或邊際產出。
邊際收益是指增加一單位產品的銷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後一單位產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負值。
邊際收益產品是指由於使用額外一單位投入品所帶來的總收益的增加。它等於投入的邊際產品乘以廠商的邊際收益。
邊際產品價值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廠商增加一單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產品的價值。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又稱邊際收益遞減規律,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一種投入要素連續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產值後,所提供的產品的增量就會下降,即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會遞減。
寡頭壟斷:又稱寡頭、寡佔,一種由少數賣方(寡頭)主導市場的市場狀態。
寡頭壟斷是同時包含壟斷因素和競爭因素而更接近於完全壟斷的一種市場結構。
完全壟斷是指整個行業中只有一個生產者的市場結構。
在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的價格既定的條件下,當消費者選擇商品組合獲取了最大的效用滿足,並將保持這種狀態不變時,稱消費者處於均衡狀態,簡稱為消費者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