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有哪些漏洞
例如,「勞動力的使用價值是勞動,(僱傭)工人向資本家出賣自己的勞動」就是漏洞專。
馬克思主屬義政治經濟學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
在1891年重新出版馬克思的早期著作《僱傭勞動與資本》時,恩格斯把原稿中的「工人為取得工資而向資本家出賣自己的勞動」修改為「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並且強調這是「牽涉到全部政治經濟學中的一個極重要的問題。」
但《資本論》中仍然還有錯誤的語句。
例如:「勞動力的使用價值即勞動本身不歸它的賣者所有,正如已經賣出的油的使用價值不歸油商所有一樣。」「從他進入資本家的工場時起,他的勞動力的使用價值,即勞動力的使用,勞動,就屬於資本家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9頁,第210頁.)
科學的定義和表述為:
①勞動力的使用價值是勞動能力。
②(僱傭)工人向資本家出賣自己的勞動力。
② 馬克思經濟學的一個問題
資本主義工資不是勞動的價值或價格,但卻表現為勞動的價值或價格。
在表面上看來,資本主義工資好像是勞動的價值或價格,但從本質上說,工資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而不是勞動的價值或價格。因為勞動力是商品,而勞動不是商品,根本沒有價值或價格。之所以說勞動不是商品,沒有價值,是因為:第一,勞動如果是商品,那麼它在出賣之前就應當存在,並屬於工人所有,但實際上,勞動是在勞動者和資本家的交換關系發生之後才進行的,在交換之前,勞動根本不存在。第二,勞動如果是商品,就應該有價值。而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商品的勞動決定的。這就等於說,勞動的價值由勞動決定,這是毫無意義的同義語的反復。第三,勞動如果是商品,有價值,那麼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資本家就應當付給工人全部勞動報酬,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就不存在了。
總之,勞動是勞動力的發揮,勞動不能獨立存在,不能作為商品來買賣。勞動力是人的勞動能力,它附在活著的人體內,成為某種獨立的存在物,可以成為商品,用來買賣。因此,資本主義工資的實質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但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工資卻總是表現為勞動的價值或價格。資本主義工資總是表現為勞動的價值或價格的原因在於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本身。因為:第一,資本家與工人之間進行的勞動力買賣同其他商品買賣一樣,也是首先以直觀的形式在人們知覺上表現出來的,購買者給出賣者一定數量的貨幣,出賣者給購買者一種與貨幣不同的商品。由於勞動能力是看不見的,人們看到的只是工人為資本家勞動,這就必然造成一種假相,似乎工人出賣的是他的勞動。第二,勞動是工人謀生的手段,因此,雇傭工人很容易把工資看成是勞動換來的。第三,資本家往往是在工人勞動之後支付工資的,這種工資支付方式也使工資表現為勞動的價值或價格。第四,工資的實際運動也造成資本家支付的工資是勞動價格的假相。如工資往往隨勞動時間長短、勞動效率的高低而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也使工資表現為勞動的價值或價格。
③ 1.西方的經濟學家是怎麼評價馬克思經濟學的好差
好或差這種二元評價方法太簡單了
學術上說,只有贊同和反對
西方大多數經濟學家回是反對的,他們批答判馬克思本身就是無產階級,所以當然批判資產階級。裡面有些主觀因素,畢竟,被人說自己的社會制度不好,誰能開心啊?
不過不可否認,馬克思裡面些許觀點還是被西方經濟學家贊同的。
④ 馬克思經濟學問題
單選:A D A A D A C A A B C
多選:ACD BC AC CD ABCD ABCD AC AB
老大要給加分啊。
⑤ 誰可以說出馬克思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一些明顯漏洞嗎純學術的!
都是計劃經濟!不適應現代的資本市場.不靈活.
⑥ 1.西方的經濟學家是怎麼評價馬克思經濟學的好差
西方經濟學家分析社會主義經濟模式運行的效率,生產的目的以及價格決定的方式與回資本主義經答濟的不同,同時也分析社會主義作為一種經濟制度是否比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更優越以及是否能取代資本主義。
西方的評價完全是從客觀條件出發,不同於我國看待資本主義的方式。
⑦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偽科學嗎
首先,要回答,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不是偽科學,因為他具有一切科學的內涵。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主要問題
物質資料生產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而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是在人類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形成和存在的。
離開了人類的物質資料生產,也就不存在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相互關系,更不會產生反映生產關系發展變化的客觀經濟規律,因此物質資料生產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
人們要滿足物質生活需要,維持自己的生存,就需要有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物質生活資料,這些只有通過物質資料的生產才能獲得。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是人類從事其他各種社會活動的先決條件。因此物質資料生產又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生產要素
生產要素是進行物質資料生產所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和因素,人們為了實現物質資料的生產而進行的勞動過程,必須具備三個簡單的生產要素:勞動者的勞動、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生產過程中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總和,就是生產資料,它是任何社會中人們進行物質資料生產必備的物質條件。生產要素的內容是隨著社會發展而發展的。
生產力
生產力的構成,概括地說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產經驗、勞動技能和科學知識,並實現著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者。勞動者是生產力的主體,在生產力中是起主導作用的因素,是社會生產力中最根本的力量。物的因素是生產資料,即人們在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總和。在生產過程中,作為勞動資料重要構成部分的生產工具對於生產力的發展有著特殊的作用。勞動對象作為生產力中勞動加工的對象,它的數量和質量是決定生產力的重要因素。人們常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是因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先進生產力不斷取代落後生產力的歷史進程,而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是科學技術的應用。科學技術越是廣泛的應用於生產,就越能提高生產力的水平。科學技術推動著生產力的發展變化。
生產關系
在社會生產中,人們結合起來進行生產,就形成了社會生產關系。社會生產關系就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也叫經濟關系。生產關系的內容,包括人們在一定生產資料所有制基礎上所形成的,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關系。
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辨證關系。在這個辨證關系中,生產居於首要地位,起著主導的決定的作用,一定的生產決定著一定的分配、交換和消費;而分配交換和消費並不是單純消極地由生產所決定,它們又積極影響和反作用於生產,促進或制約著生產的發展。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
在社會生產中,生產力是生產的物質內容,而生產關系則是生產的社會形式。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發展和變化,決定著生產關系的發展和變化。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狀況,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它決定著人類社會由低級形態向高級形態的發展,一種舊的生產關系向另一種新的生產關系的過渡。關於這點分工和協作便是一種有形體現。一般來說,分工和協作是勞動過程的兩個側面,有分工就有協作,分工越是發展,生產專業化程度越高,協作也就越加發展和密切。分工協作的產生和發展,可以使生產資料得到更好的利用和節約,促進生產力諸因素得到更有效的結合;意味著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加強,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從而是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
經濟規律的特點和類型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經濟制度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逐漸發展演變。人類社會已經經歷了五種基本社會經濟制度,即五種社會生產關系,包括原始社會經濟制度、奴隸制經濟制度、封建主義經濟制度、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它是共產主義社會的低級階段)。在五種經濟制度的更迭中,人們總結出一些特點及規律。
經濟規律的特點:
(1)經濟規律是人們的生產關系運動的規律,和人們的經濟活動相聯系。
(2)經濟規律是在一定的經濟條件的基礎上產生和發生作用的,當這種經濟條件消失時,這些經濟規律也就隨之消失。
(3)經濟規律作為生產關系運動的規律,在階級社會里。不同階級對發現和利用經濟規律的程度和態度是不相同的。
經濟規律的類型:
(1)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所共有的規律。
(2)幾個社會形態共有的經濟規律。
(3)某個社會形態所特有的經濟規律。
在一定社會形態中存在和發生作用的各種經濟規律,組成該社會的經濟規律體系。基本經濟規律在一個社會形態的經濟規律體系中,是起主導作用的經濟規律,它對該社會生產總過程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都起著決定的作用。
⑧ 馬克思主義的漏洞
馬克思主義的兩大基石是唯物辯證法和剩餘價值論。
首先世界的本原到底是物質的還是意識的,科技哲學家和科學史專家普遍認為,即使再爭論一萬年,也還是誰也說服不了誰,因為人類目前的認識水平和科技水平遠沒有達到真正了解世界本原的地步。科學家們的普遍看法是:爭論這種事情是毫無意義的,還不如做點實在的科研工作。
馬克思的一分為二的辯證觀雖然不能說是錯誤的,但卻是片面的。因為根據生態觀,既然生態系統是一個系統,在一個生態系統里,看問題就應該系統、全面、辯證,而不是僅僅是辯證、一分為二。辯證觀只是生態觀的子集,生態觀超越辯證觀,比辯證觀更優越,更全面、更系統、更具科學性。例如希特勒是好人和壞人,全面系統地看,他就是一個壞人。而根據辯證觀,則要一分為二地看,他即有好的方面又有壞的方面,因而無法知道是好人還是壞人。
剩餘價值論說工人在剩餘勞動時間生產剩餘價值。剩餘勞動時間被馬克思從整個生產過程中剝離出來,而實際上,剩餘勞動時間是根本無法剝離出來的,因為風險成本是不可能用數字和具體數目的錢來統計和計算的。馬克思的剩餘價值計算沒有考慮資本家的投資風險、風險成本以及風險回報,有風險,就得有風險回報。投資越多,風險越大,風險回報就應該更多。假設投資一百萬,這一百萬中包括原材料成本、工人工資、廠房設備損耗等,除成本後最後獲利十萬,十萬包括稅收和風險回報。風險回報不能用具體數字來計算,假如來一次地震、來一次經濟危機、或被別的廠家競爭打垮,則整個工廠可能倒閉,資本家血本無歸;而工人則不必承擔風險,產品生產出來後,工資如果拿到手,產品賣不賣得出去,腐不腐爛,那是資本家的事情。所以,不能說一個產品中包含多少具體的風險成本;也不能說,某資本家獲利十萬,則這十萬中包括一萬或幾萬具體數目的風險回報。如果馬克思非要說這十萬中包含一萬剩餘價值,則資本家也可以說這一萬不是剩餘價值,而是其中的投資風險回報,甚至可以說這十萬全部是風險回報。
⑨ 西財經濟學2劉詩白的那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不是就詩他的那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是,現在西財考研用的是一卷本的《政治經濟學》了,還是劉詩白的。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第三第四版沒有區別,都可以用。
不過說實話,馬克思的經濟學本身就是漏洞百出的。高鴻業編的西方經濟學也是屬於九流經濟學教材,實在不可取。
宏觀看曼昆的,微觀看范里安的;對你幫助會非常大,即使沒有接觸過入門級教材,這兩本都可以直接看懂。
⑩ 現在值得研究的是為什麼捍衛馬克思經濟學的人都這么傻
越來越頻繁的經濟危機似乎證明,資本主義御用經濟磚家才是笑話。也沒見人去指責。似乎說明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