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微觀經濟學比較優勢原理的例子

微觀經濟學比較優勢原理的例子

發布時間:2021-01-21 18:42:11

『壹』 微觀經濟學,能舉幾個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例子嗎要詳細說明啊。

貿易主要是來比較優勢,很基礎的貿源易理論,李嘉圖的年代就有說明。

具體的要看可以參考一般的國際貿易的課本最前面幾章,或者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與賦稅原理》。

比如:a一小時寫100個軟體或擦200塊玻璃,b一小時寫50個軟體或擦20塊玻璃。

絕對優勢:a每一項都比b強

比較優勢:相對來說b在寫軟體上更有優勢,因為擦玻璃效率更糟糕。

『貳』 經濟學十大原理各舉一個身邊的例子

原理一:人們面臨交替關系
這個可以歸納為一句諺語:「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為了得到我們喜愛的一件東西,通常就不得下放棄另一件我們喜愛的東西。如考慮一個學生必須決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寶貴的資源——時間。她可以把所有的時間用於學習經濟學;她可以把所有的時間用語學習心理學;她也可以把時間分配在這兩個學科上。她把某一個小時用於學習一門課時,她就必須放棄本來可以學習另一門課的一小時。而且,對於她用於學習一門課的每一個小時,她都要放棄本來可以用於睡眠、騎車、看電視或打工賺點零花錢的時間。
還可以以考慮父母決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他們可以購買食物、衣服,或全家度假。或者他們也可以為退休或孩子的人學教育儲蓄一部分收入。當他們選擇把額外的一美元用於上述物品中的一種時,他們在某種他物品上就要少花一美元。
當人們組成社會時,他們面臨各種不同的交替關系。典型的交替關系是「大炮與黃油」之間的交替。我們把更多的錢用於國防以保衛我們的海岸免受外國入侵(大炮)時,我們能用於提高國內生活水平的個人物品的消費(黃油)就少了。
原理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如考慮是否上大學的決策。收益是使知識豐富和一生擁有更好的工作機會。但成本是什麼呢?並不是住房和伙食的錢,因為即使你離開了學校,你也需要有睡覺的地方,要吃東西。只有在大學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貴時,貴的這一部分才是上大學的成本。實際上,大學的住宿與伙食費可能還低於你自己生活時所支付的房租與食物費用。在這種情況下,住宿與伙食費的節省是上大學的收益。真正上大學最大的成本——你的時間。當你把一年的時間用於聽課、讀書和寫文章時,你就不能把這段時間用於工作。對大多數學生而言,為上學而放棄的工資是他們受教育的最大單項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但航空公司可以通過考慮邊際量而增加利潤。假設一架飛機的乘客票價是500美元,即將起飛時仍有10個空位。在登機口等退票的乘客願意支付300美元買一張票。航空公司應該賣給他票嗎?當然應該。如果飛機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雖然一位乘客飛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邊際成本僅僅是這位額外的乘客將消費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汽水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錢大於邊際成本,賣給他機票就是有利可圖的。
原理四: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當蘋果的價格上升時,人們就決定多吃梨少吃蘋果,因為購買蘋果的成本高了。同時,蘋果園主決定僱傭更多工人並多摘蘋果,因為出售蘋果的收益也高了。
原理五: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當你的一個家庭成員找工作時要與也在找工作的其他家庭成員競爭。當各個家庭購物時,他們也相互競爭,因為家庭都想以最低的價格購買最好的東西。因此,在種意義上說,經濟中每個家庭都與所有其他家庭競爭。盡管有這種競爭,但把你的家庭與所有其他家庭隔絕開來並不會過得更好。如果是這樣的話,你的家庭就必須自己種糧食,自己做衣服,蓋自己住的房子。顯然,你的家庭在與其他家庭交易的能力中受益匪淺。無論是在耕種、做衣服或蓋房子方面,貿易使每個人可以專門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活動。通過與其他人交易人們可以按較低的價格買到各種各樣的物品與勞務。
原理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價格既反映了一種物品的社會價值,也反映了生產該物品的社會成本。由於家庭和企業在決定購買什麼和出賣什麼時關注價格,所以,他們就不知不覺地考慮到了他們行動的社會收益與成本。結果,價格指引這些個別決策者在大多數情況下實現了整個社會福利最大化的結果。
原理七: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如某一個地方只有一口井。這口井的所有者對水的銷售就有市場勢力——他是一個壟斷者。這口井的所有者並不受殘酷競爭的限制,可以隨意定價。在這種情況下,規定壟斷者收取的價格有可能提高經濟效率。另一個辦法,就是政府再造一口井或多個,以競爭來制約個人的私利。
原理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1993年,平均美國人的收入為2.5萬美元。同一年,平均墨西哥人的收入為7000美元,而平均奈及利亞人的收入為1500美元。這種平均收入的巨大差別反映在生活質量的各種衡量指標上。高收入國家的公民比低收入國家的公民擁有更多電視機、更多汽車。更好的營養、更好的醫療保健,以及更長的預期壽命。
原理九: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1921年1月,德國一份日報價格為0.3馬克。不到兩年之後,由於期間貨幣量每月增加了3倍,1922年11月,一份同樣的報紙價格為7000萬馬克。
原理十: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
例如,當政府減少貨幣量時,它就減少了人們支出的數量。較低的支出與居高不下的價格結合在一起就減少了企業銷售的物品與勞務量。銷售量減少又引起企業解僱工人。因此,對價格的變動作出完全的調整之前,貨幣量減少就暫時增加了失業。

『叄』 微觀經濟學 比較優勢

你好!答案是A,比較優勢是相對成本較低的產品,對於貝塔,生產穀物比阿爾法成本高20%,但生產牛肉比阿爾法高30%,所以生產穀物具有相對優勢。經濟數學團隊幫你解答,請及時採納。謝謝!

『肆』 微觀經濟學中舉幾個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例子

貿易主要是比較優勢,很基礎的貿易理論,李嘉圖的年代就有說明。

具體的要看可以參考一般的國際貿易的課本最前面幾章,或者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與賦稅原理》。

比如:a一小時寫100個軟體或擦200塊玻璃,b一小時寫50個軟體或擦20塊玻璃。

絕對優勢:a每一項都比b強

比較優勢:相對來說b在寫軟體上更有優勢,因為擦玻璃效率更糟糕。

『伍』 微觀經濟學的十大原理是什麼

1.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People face tradeoffs

2.某些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所放棄東西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3.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4.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人們如何相互交易How people interact

5.貿易能使每個人的狀況變得更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6.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最好方法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7.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整個經濟如何運行 How the economy as a whole works

8.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ce goods and services

9.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10.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捨Society faces a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陸』 利用微觀經濟學的十大原理,描述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

1
A以P為縱軸,Q為橫軸作出直線即可
B 令QS=QD,得P=100即為均衡價格 Q=200即為均衡數量
C消費者剩餘=1/2*Q*(300-P)=20000
生產者剩餘=1/2*Q*P=10000
總剩餘為以上兩者之和,30000
D買者征T的稅,相當於買者的買價高了T,作出QS=2P,QD=300-(P+T)的圖進行同樣的分析即可,買方價格變大,賣方價格變小,銷售量減少
至於剩餘,三者都會減少,因為市場被稅收管制扭曲了

2. 補貼可以看作是一種負的稅收,同稅收一樣也會扭曲市場機制,因而,單從社會福利角度分析,家電下鄉未必是一個好政策,因為社會總福利減少了。單看補貼的直接後果,的確是消費者和生產者的福利都增加了,然而,這個總增加量恆小於政府的補貼量。換句話說,補貼只在短期對老百姓有好處,長期看來,政府有可能會在之後對老百姓或生產者收更高的稅收。故長期看來,補貼不一定對老百姓有好處。政府若在老百姓身上彌補損失,則生產者獲益,否則是老百姓獲益。

『柒』 微觀經濟學之比較優勢,求例子

曼昆的書上講交易的原因時分析了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的原理。說一個人/國家內可能同時擁有生產所容有產品的絕對優勢但不能同時擁有所有產品的比較優勢?因此交易是必定會發生的。

但是我想如果兩個人/國家在幾種產品的生產效率比例相同的時候兩者的比較優勢不就完全相同了么?比如A一天可以製造10個水桶或者50個水壺。而B一天可以製造15個水桶或75個水壺。這樣兩者的比較優勢不就完全一樣了么?交易還何從進行?

『捌』 微觀經濟學原理(比較優勢)

i agree with u too.its 2 units.

『玖』 微觀經濟學的比較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外教寫的看不明白,求解釋!

先翻譯一下標題吧來,自意思是:從具有非絕對優勢(這里的意思就是比較優勢comparative)的貿易中獲利。
第一小段:日本在生產汽車和生產鋼鐵都有優勢的情況下,任然可以通過貿易獲利,同樣,馬來西亞也可以。並且題中給了....cars(2>0.5)意思是指單位時間內日本能生產2輛車,而馬來西亞能生產0.5輛車;(3>1)意思是指單位時間內日本能生產3個單位鋼鐵,而馬來西亞能生產1各單位鋼鐵。
接下來解釋比較優勢:既然日本在生產汽車和鋼鐵都有優勢,為什麼他還要和馬來西亞貿易呢。因為日本汽車的生產效率是馬來西亞的4倍,鋼鐵是馬來西亞的3倍,相比起來,生產汽車更有優勢,所以日本應該將更多精力放在汽車的生產上,產出跟多的汽車;相同的,馬來西亞雖然兩方面生產都不如日本,相比起來,他的鋼鐵生產要好那麼一點,所以馬來西亞應該生產鋼鐵。
比較優勢里有這么句話:兩優取其重,兩劣取其輕,意思就是兩個都好,你選更好的那個做,兩個都差,你選稍微強那麼一點的來做。具體的例子,你的課本上估計會給出時下比較熱門的故事來介紹這個原理,這樣做能使兩者都受益。

閱讀全文

與微觀經濟學比較優勢原理的例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