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五版課後答案。。
已發送,注意查收..
Ⅱ 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 高鴻業 第五版課後習題答案
宏觀經濟學 (Macroeconomics) 猶如一幅「巨型圖畫」;它描述和說明整個經濟的運行情況。而我專們知道,屬 微觀經濟學 (Microeconomics) 是有關該巨型圖畫各個組成部分的學科;微觀經濟學描述和說明構成整個經濟體的各個組成部分(家庭、企業和政府)的運行情況。
宏觀經濟學試圖解釋所有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水平綜合在一起時所表現出的行為;這一價格水平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 的變化稱為 通貨膨脹率 (inflation rate)。當價格水平下降時將出現 通貨緊縮 (Deflation),這種現象並不常見。一種產品相對於另一種產品的價格稱為 相對價格 (relative price);微觀經濟學試圖解釋相對價格的內容。
此外,宏觀經濟學關心的是整個經濟體的 總收入和 總產出的行為;而微觀經濟學關心的是組成整個經濟體的單個經濟單位的收入和產出。宏觀經濟學將經濟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其 就業率和失業率;而微觀經濟學關心的是單個公司的僱傭和解僱行為。
Ⅲ 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五版答案
已發送
郵箱錯誤
Ⅳ 求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五版課後答案
么有啊
Ⅳ 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五版高鴻業課後題答案。求求求。
1、解答:政府轉移支付不計入GDP,因為政府轉移支付只是簡單地通過稅收(包括社會保障稅)和社會保險及社會救濟等把收入從一個人或一個組織轉移到另一個人或另一個組織手中,並沒有相應的貨物或勞物發生。例如,政府給殘疾人發放救濟金,並不是殘疾人創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為他喪失了創造收入的能力從而失去生活來源才給予救濟的。購買一輛用過的卡車不計入GDP,因為在生產時已經計入過。購買普通股票不計入GDP,因為經濟學上所講的投資是增加或替換資本資產的支出,即購買新廠房,設備和存貨的行為,而人們購買股票和債券只是一種證券交易活動,並不是實際的生產經營活動。購買一塊地產也不計入GDP,因為購買地產只是一種所有權的轉移活動,不屬於經濟意義的投資活動,故不計入GDP。
2、解答:社會保險稅實質是企業和職工為得到社會保障而支付的保險金,它由政府有關部門(一般是社會保險局)按一定比率以稅收形式徵收的。社會保險稅是從國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會保險稅的增加並不影響GDP ,NDP和NI,但影響個人收入 PI。社會保險稅增加會減少個人收入,從而也從某種意義上會影響個人可支配收入。然而,應當認為,社會保險稅的增加並不影響可支配收入,因為一旦個人收入決定以後,只有個人所得稅的變動才會影響個人可支配收入DPI。
3、如果甲乙兩國合並成一個國家,對GDP總和不會有影響。因為甲乙兩國未合並成一個國家時,雙方可能有貿易往來,但這種貿易只會影響甲國或乙國的GDP,對兩國GDP總和不會有影響。舉例說:
1/31
甲國向乙國出口10台機器,價值10萬美元,乙國向甲國出口800套服裝,價值8萬美元,從甲國看,計入GDP的有凈出口2萬美元,計入乙國的有凈出口 – 2萬美元;從兩國GDP總和看,計入GDP的價值為0。如果這兩個國家並成一個國家,兩國貿易變成兩個地區的貿易。甲地區出售給乙地區10台機器,從收入看,甲地區增加10萬美元;從支出看乙地區增加10萬美元。相反,乙地區出售給甲地區800套服裝,從收入看,乙地區增加8萬美元;從支出看,甲地區增加8萬美元。由於,甲乙兩地是一個國家,因此該國共收入18萬美元,而投資加消費的支出也是18萬美元,因此,無論從收入還是從支出看,計入GDP的價值都是18萬美元。
4、解答:(1)項鏈為最終產品,價值40萬美元。
(2)開礦階段生產10 萬美元,銀器製造階段生產30萬美元,即40 – 10 = 30萬美元,兩階段共增值40萬美元.
(3)在生產活動中,所獲工資共計:7.5 + 5 = 12.5萬美元,在生產活動中,所獲利潤共計(10 - 7.5) + (30 - 5) = 27.5 萬美元
用收入法共計得的GDP為12.5 + 27.5 = 40 萬美元。
可見,用最終產品法,增殖法和收入法計得的GDP是相同的。
5、解答: (1)1998年名義GDP = 100×10 + 200×1 + 500×0.5 = 1450美元
(2)1999年名義GDP=110×10 + 200×1.5 + 450×1 = 1850美元
(3)以1998年為基期,1998年實際GDP=1450美元,1999年的實際GDP= 110×10 + 200×1+ 450×0.5 = 1525 美元.這兩年的實際GDP變化百分比=(1525 - 1450) / 1450 = 5.17%
(4)以1999年為基期,1999年實際GDP= 1850美元,1998年
2/31
實際GDP= 100×10 + 200×1.5 +500×1 = 1800美元,這兩年實際GDP變化百分比=(1850 - 1800)/1800 = 2.78 %
(5)GDP的變動由兩個因素造成:一是所生產的物品和勞務的數量的變動,一是物品和勞務價格的變動。「GDP的變化取決於我們用哪一年的價格作衡量實際GDP的基期的價格」這句話只說出了後一個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
(6)用1998年作為基期,1998年GDP折算指數=名義GDP/實際GDP=1450/1450=100%,1999年的GDP折算指數=1850/1525=121.31%
6、解答:(1)A的價值增加為5000–3000 = 2000美元
B的價值增加為500–200 =300美元
C的價值增加為6000–2000 = 4000美元
合計的價值增加為2000 + 300 + 4000 = 6300美元
(2)最終產品價值為2800 + 500 + 3000 = 6300美元
式中2800,500,3000分別為A,B,C賣給消費者的最終產品
(3)國民收入為6300 – 500 = 5800美元
7、解答:(1)國內生產凈值=國內生產總值–資本消耗補償,而資本消耗補償即折舊等於總投資減凈投資後的余額,即800–300 = 500 億美元
Ⅵ 中國人民出版社第五版宏觀部分西方經濟學課後答案
高鴻業還是曼昆的呀?數~據~~圈·論壇上有這兩個人的課後習題答案,你根據你的需要查找吧!
Ⅶ 求! 高鴻業 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五版課後答案
宏觀經濟學高鴻業第五版課後練習答案
第12章
11.(1)GDP=40
(2)賣給銀器製造商階段產生了10萬美元增值,製成項鏈階段產生了30萬美元,則GDP=10+30=40
(3)工資=5+7.5=12.5
利潤=2.5+25=27.5
GDP=12.5+27.5=40
12.(1)1998年名義GDP=100x10+200x1+500x0.5=1450
(2)1999年名義GDP=110x10+200x1.5+450x1=1850
(3)1999年實際GDP=110x10+200x1+450x0.5=1525
GDP變化=(1525-1450)/1450=5.17%
(4)1998年實際GDP=100x10+200x1.5+500x1=1800
GDP變化=(1850-1800)/1800=2.78%
(5)不完整。因為GDP的變動有兩個因素,一是所生產的物品和勞務數量的變動;二是物品和勞務價格的變動
(6)1998年折算數=1450/1450=100%
1999年的折算數=1850/1525=121.3%
13. (1)國民生產凈值=GNP-(總投資折舊-凈投資)
=4800-(800-300)=4300
(2)凈出口=GNP-(消費+總投資+政府購買)
=4800-(3000+800+960)=40
(3)政府稅收減去轉移支付後的收入=政府購買+政府預算盈餘
=960+30=990
(4)個人可支配收入=NNP-稅收+政府轉移支付=NNP-(稅收-政府轉移支付)
=4300-990=3310
(5)個人儲蓄=個人可支配收入-消費=3310-3000=310
14. (1)儲蓄=DPI-C=4100-3800=300
(2)因為:I+G+(X-M)=S+T
所以:I=S+(T-G)-(X-M)=300-200-(-100)=200
(3)政府支出G=1100
Ⅷ 求 西方經濟學 宏觀部分 高鴻業版 第五版 課後答案
同求同求~~
Ⅸ 求:高鴻業版《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五版的課後習題答案
也發給我一下哈,非常感謝啦,[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