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用經濟學解釋利益

用經濟學解釋利益

發布時間:2021-01-22 00:06:10

『壹』 生活中有什麼經濟學現象可以用經濟學原理解釋

市場價格,政府的政策,比如,大豆的價格,

『貳』 急求一篇:用經濟學知識解釋身邊的某一經濟現象!!!!謝謝

很多想了解經濟學的人們都有一種苦惱,就是現在的經濟學有太多的數學公式,尤其是高等數學的普遍應用,更使得經濟學遠離平民.按理說經濟學就是要能夠明白無誤地解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各種經濟現象,但是,一定要把它用高等數學的語言表達出來,大概有兩個動機:一是要顯示自己學問的高深;二是存心不讓普通的讀者看懂.
當然,我們並不反對經濟學研究的數學化,對於具體經濟問題的理論研究和闡述,確實需要科學的工具,但是如果是向普通的讀者講解經濟學原理,那就應該像《經濟學演義》那樣,盡可能避開數學的表達方式.
無論如何,能夠把過去我們認為高深的學問用通俗的語言和形式表達出來,在當今這個時代也算是創新了.學者們真的願意摘下眼鏡,脫了長衫,為我們寫一些平民化的東西,也就很難能可貴了【 石油 】 自從海灣戰爭結束後,石油的價格就在不停的上漲,從戰前的每桶15$到戰後的42$,再後來一直到2008年突破100美元大關.石油的價格伴隨著我們90後一起成長,在這段成長歷程上參雜著許多經濟學知識……
1、 由於石油的價格在不斷上漲,汽車的價格不得不不斷下跌,因為石油和汽車是互補商品,汽油價格上漲人們減少了對汽油的需求量,即減少了對大排量汽車的使用,而汽車生產商為了讓消費者購買汽車,只能選擇降價處理.既體現了企業的權衡取捨,也體現了消費者的權衡取捨.
2、 在石油價格上漲、汽車價格下跌的過程中,電動車、自行車等無需使用石油的交通工具和小型節油汽車的價格再慢慢攀升,這是因為這類交通工具與大排量汽車互為替代商品,人們在減少對大排量汽車使用的同時增加了對它們的使用.
3、 由於工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石油的使用急劇上升,對環境的破壞也越來越深,溫室效應、大氣污染、光污染等各類污染在侵食我們的地球,終於在冰川融化的時候人們想起了保護,於是各國紛紛採取措施,努力地保護環境.其中,我國首先在海南省進行了燃油稅改革的試行,試行結束後發現效果明顯,於是2009年1月1日在全國范圍內展開.燃油稅的改革提高了汽油、柴油等的價格,利用它們價格的升高減少人們對它們的使用,既體現了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也體現了經濟學中的平等----多用多給,少用少給.驗證了《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分冊》中第7頁的「許多政策改變了人們面臨的成本或利益」.
二、 經濟體制 我國從建國直到1978年,一直採取的是中央計劃經濟,由國家計劃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分配給誰.1978年後,我國實行了在政府宏觀調控下的市場經濟,旨在當更好的發展我國經濟.當市場的「那隻看不見的手」失靈時,政府就利用政府職能,對市場經濟進行宏觀調控,這充分體現了《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分冊》中第一篇第一章----經濟學十大原理中的原理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和原理七: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打字不易,望採納!

『叄』 用經濟學原理解釋 薄利多銷

分析如下:

1、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2、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對稱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

3、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對稱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

4、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科學的對稱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參考資料:網路:經濟學)

『肆』 以最小代價取得最大利益,即利益最大化,這一理論是否適用於所有社會(用經濟學理論解釋或者人類學解釋

人類的需求永遠不會停止<- 這是基本假設, 後面的都對, 除非這句被推翻(給出證明內人類的需求真正停止容)

然後
引伸, 在同一財富下, 人類的希望保持最多的財富, 不希望少掉

引伸, 決策時, 選項間的利益總是希望要最多, 首先利益是一個經濟物品

和社會,文化,時代沒有關系, 引伸題目的論據.

這是簡化版, 我不喜歡打很多字

『伍』 用微觀經濟學解釋生活中的經濟現象

例如:谷賤傷農,薄利多銷、多銷不一定多得——需求價格彈性

需求價格彈性的含義:需求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因為我的家在農村,所以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在豐收的季節的農民的收入反而卻下降了,這就是經濟學里的一個經典的問題——「谷賤傷農」。

對於糧食來說,能賣多少錢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糧食的產量,另一個是糧食的價格。糧食所取得收入為產量與收入的乘積表示。

這兩個因素並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由一條價格需求曲線所決定的。

即價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少。在生活中,糧食是一種必須品,其彈性系數較小,也就是說需求量對價格變化並不明顯;

當糧價下跌時,對糧食的需求量會增加,但是增加的比例會小於價格的變化量。

原因在於,糧食的彈性系數小於一,因為對糧食的需求量是由人的生理需求決定。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糧食上的花費所佔的比例已經越來越少了,這也就導致了人們對糧食價格變化的不敏感。

看到這一現象,我們也大致就可以理解上述問題了,當糧食產量大幅度增長時,農民就會競相降價去賣掉手中的糧食。

而由於糧食的彈性系數很小,農民如果想把手中的糧食全部都賣掉的話,那麼他們就會大幅度地降低價格,所降價格的的幅度一定會大於糧食產量增加的幅度。

這就出現了糧食產量增加卻收入不增加的現象,這也正是經濟學上的「谷賤傷農」現象。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存在經濟學的現象,所以,我們更應該練就一雙火眼去發現它們。

同時,更應該學以致用,學有所用,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自己做一個好的理財,去真正地成為一個「理性人」。

拓展資料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

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

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

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

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有效的。

『陸』 請用經濟學原理解釋濫竽充數的經濟利益

此人濫竽充數的邊際成本是一條命,邊際收入是一條好命,邊際收入大於邊際成本,有經濟學利益

『柒』 為什麼用經濟學原理來解釋很多人類行為,幾乎沒有一件事情是稱得上賺錢的

經濟學的第一原則來就是資源源的最優分配,不是每個人都賺一大筆錢
但是首先,最優分配資源,要求全民具有共產主義精神,要求每個人大公無私,按照社會最優解獲取資源,而我們知道社會里既有大公無私的人,又有自私自利,損害公共利益的人,這是人的復雜性的表現,社會科學很難用一個什麼模型來普遍描述人的行為,只能建立在各種假設上。
其次,資源≠金錢,財富≠金錢,經濟學里管現金叫流動性,是各種各樣財富中被過度符號化了的,最不靠譜的一個部分,賺錢≠盈利,也≠成功。如今一提到經濟學,大眾往往將其等同於成功學,等於致富經,這實在是對經濟學沒有理解的表現

『捌』 用經濟學解釋人為什麼自私

「人是自私的」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基本假定。這里,「人」指的是回經濟學所研究的答,參與經濟活動的主體,包括參與經濟活動的「個體的人」,也包括參與經濟活動的「特定人群的組合」。「自私」的意思是說,在經濟活動中,人的目標總是追求自身利益(效用)的最大化。應該指出的是,這里的「自私」和「利他」並不是矛盾的,但是「利他」並不是目的,也是為了達到「自身效用最大化」的一種選擇,比如捐獻、施捨等

『玖』 運用經濟學原理分析漲價帶來的利益落入誰的腰包

十七大之後中國宏觀經濟政策一、十七大之後中國宏觀經濟走勢要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得從價格全面上揚討論起。漲價是我國十五年來第一次出現的價格全面上漲。我們講價格體系實際上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種價格就是消費品價格。食品、服裝、家電、傢具價格等等,叫消費品價格,就是我們講的CPI,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物價。那麼,消費品價格如果漲得太快的話,我們就擔心會不會出現通貨膨脹。通貨膨脹這個概念是和消費品價格聯系在一起的。第二個價格就是投資品價格。有時候我們把它叫生產資料價格,像鋼材、水泥、鋁合金的價格等等。如果投資品價格漲得太快,我們就擔心會不會出現經濟過熱的問題,所以經濟過熱是和投資品價格聯系在一起的。第三種價格就是資產價格。資產價格在我們國家主要包括兩種價格:一個是股票價格,一個是房子價格。如果資產價格漲得太快的話,我們就擔心會不會出現經濟泡沫,所以經濟泡沫是和資產價格相聯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說我們所講的價格體系包括了三種價格,它的漲價會給我們帶來三種不同的問題,消費品價格漲得太快我們就擔心通貨膨脹的問題;投資品價格漲得太快我們就擔心投資過熱的問題;資產價格漲得太快我們就擔心經濟泡沫的問題。現在我們國家基本上是全面漲價,消費品價格漲得非常快,最高的麵粉達到了9.9%,也是15年來最高。投資品價格漲得也很快,有的投資品漲價達到了80%的幅度。資產價格漲得就更快,像房價、股價都漲得很快,股票價格從去年年初的1000多點今年最高上到6100點,房價有些省已經翻了一番,像北京,2003年我們的價格平均6500/平米,今年6月份統計是13000/平米,據說還有水分。所以價格的全面上漲所引發的通貨膨脹、經濟過熱、經濟泡沫成為現在宏觀層最主要的壓力。壓力這么大,我們就要研究為什麼在2007年開始出現這樣的問題,原因到底在哪裡?按照經濟學的討論,一般來講貨幣增長太快了就會引發價格上漲。因此,價格上漲實際反映的是我們經濟生活中的貨幣供給太多了。貨幣供給太多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流動性過剩。價格上漲既然和貨幣供應太多有關系,那就必然涉及到我們央行的貨幣供給問題。央行供給貨幣主要有兩個口子,一個口子就是再貸款,也就是中央銀行給商業銀行貸款。商業銀行給企業貸款、給居民貸款,他們沒有錢貸的時候就可以向央行申請貸款。央行就給商業銀行貸款,這個貸款活動叫再貸款。再貸款是我國貨幣供給出來的一個口子,2006年這個口子我們多出來3.2萬億人民幣,也就是06年年底中央銀行給商業銀行有存有貸,沒有還回來的還有3.2萬億人民幣。這是一個貨幣出來的口子。貨幣過分供應的第二個口子叫外匯占款。什麼叫外匯占款呢?就是外匯流到中國,無論是日元、美元,還是歐元在中國是不能流通的,必須到我們的中央銀行兌換人民幣,那就是中央銀行為了收購這些外匯就必須發一些貨幣,來的外匯越多,它發行的人民幣就越多,所以外匯占款是我們國家貨幣供應的重要問題。2006年這個口子一共出了2.9萬億人民幣,也就是說06年外匯占款這個口子一共多發了2.9萬億人民幣。那麼這兩個口子是中國貨幣供應過剩的主要口子。從06年的現狀看,這兩個口子,再貸款的口子並沒有多發多少貨幣,因為實際上沒有超過03年,主要是另外一個口子,外匯占款的口子發行人民幣太多。尤其是近幾年來我們每年的外匯占款發行的數量一直在增加,所以我們分析發現央行供應貨幣這兩個口子,主要是因為外匯占款供應貨幣太多。大量的貨幣流向市場,貨幣太多,流動性過剩引起價格上漲。為什麼外匯占款貨幣太多?因為外匯來的太多了。外匯為什麼來得太多了,因為我們國際收支嚴重超標了。一個國家的外匯多少是由它的國際收支決定的。國際收支簡單理解就是指一個國家外匯收入和外匯支出。一般來講國際收支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就是產品在一個國家的有進有出。就是我們講的國際貿易,在統計上我們叫正常項。產品在中國流進和流出,如果流出去比流進來的多叫順差,順差就標志著的產品流向世界,外匯流入中國。如果流到中國的產品多,流出來的少,叫逆差,逆差就標志著外匯流向國際而產品流入中國。兩個差相等的話叫貿易平衡。我們在產品流進流出這個項目下長期是順差,06年這塊的順差是1700多億美金,就是正常項目下流向中國的外匯是1700多億。國際收支的另外一個部分就是資本在中國的流進和流出。如果國際資本流到中國的多,我們流出去的少,我們就是凈流入國;如果中國資本流出多,我們叫凈流出國。06年我們在資本項目下凈流入了700多億美金。那就是國際收支有兩個部分,一個是正常項目下我們流進來的1700多億美金,一個是資本項目下流進來的700多億美金,加起來2500多億美金,這2500多億美金流到中國之後迫使中國銀行必須發行人民幣來收購這些外匯。那就是國際收支失衡導致了央行外匯占款太大,外匯占款太大就標志著大量的貨幣流向了社會。所以這次價格上漲主要是貨幣供應太大,貨幣供應太大的主要原因是外匯占款這個口子流出來太多,而外匯占款之所以流出來太多,就是因為中國國際收支嚴重失衡。國際收支嚴重失衡引發了大量外匯流入中國,迫使我們銀行發人民幣,導致貨幣供應太大,最後貨幣流動性過剩,價格全面上漲。因此,我們要解決這次價格全面上漲問題我們所出台的第一個措施就是解決國際收支失衡。解決國際收支失衡也成為中共十七大以後宏觀上的一個重要問題。所以十七大報告裡面提出一個重要的論斷「我們要實現兩個平衡,國內經濟和國際經濟兩個平衡」。國際經濟平衡就是指國際收支平衡,如果國際收支不平衡,國內經濟不可能平衡,提出要解決兩個平衡問題,那就是要解決國際收支失衡。(一)解決價格全面上升的一個首要的措施就是解決國際收支失衡問題。這是我們在宏觀上的第一個大問題。怎麼解決國際收支失衡問題?剛才講順差太大引發了國際收支失衡,所以解決國際收支失衡的第一個內容就是解決順差過大。要解決順差過大的問題,那就是減少出口或加大進口。首先是減少出口,我想提醒大家,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第一次調整出口政策,從過去的盲目擴大出口轉向適度出口,現在發現出口不是越多越好,出口太多了會引發國內經濟嚴重失衡。我們在十七大報告中再也找不到過去積極擴大出口這樣的提法,而且強調尋找加工貿易新方式、新法。既然要減少過度出口,就必然涉及到過去鼓勵出口的政策,就是出口退稅政策。過去為了鼓勵出口,我們搞了一個重大政策就是出口退稅政策,現在看來,要調整出口過剩問題,已經做了三個方面的調整:一是把出口退稅由原來的中央財政買單下放到地方財政買單。這樣有的地方沒有錢退就不退了,拖也好,賴也好,反正不退了,企業覺得出口沒有利益就會減少。二是大幅度降低出口退稅的比例。前後集中降了兩次,一次是3月1日,一次是11月1日,11月1日降低出口退稅涉及到了2800多種出口產品。大家知道我們現在出口產品就是3000多種,降低了2800多種產品的退稅,有的下降很大,下降了80%。我們好多企業就是靠出口退稅得以獲利的,當出口退稅大面積下降的時候出口沒有意義,他就會減少出口。所以就像我們現在取消糧食產品的出口退稅一樣,大量取消出口退稅就是降低過度出口。這條對於過度依賴出口的地區和企業將有重大影響,08年1、2月份就可以顯示出來了。三是有些產品現在不僅不退稅,而且提高出口關稅。比如高污染、高消耗資源的產品,要提高出口關稅。我們國家資源非常短缺,資源類產品出口不僅影響資源短缺問題,而且又引發了我們順差太大。所以凡是高消耗資源,高污染環境的產品現在不是所謂退稅問題,要提高出口關稅,像鋼鐵、煤炭都遇到這些問題。所以我們已經調整了出口退稅政策,減少過度出口,這是解決順差太大的一個方面問題。其次是擴大進口。把進口擴大了,順差也會降下來,所以我們要擴大進口。08年以後,我估計我們在進口政策上將做較大調整。過去是把出口作為目標而限制進口,尤其是一些技術類和資源類產品我們不能再限制進口了,要更大規模的進口。過去擴大出口是要佔領國際市場,現在擴大進口要全球配置世界資源,這是我們對外政策的重大調整。所以我們要減少出口,擴大進口,盡量減少,我們的順差太大了,因為順差太大了引發了我們國際收支失衡,國際收支失衡引發了人民幣多發,引起了一系列問題,這是解決國際收支失衡的第一個問題。解決國際收支失衡的第二個問題就是解決資本在中國流進流出所引發的凈出口問題。具體來講也就是解決外資太多問題。現在看來不是外資越多越好,這也是我們改革開放30年以來第一次調整外資。要從過去的盲目吸引外資轉向有選擇的吸引外資。所謂「有選擇的吸引外資」就是沒有技術含量,沒有品牌效應的外資我們不需要了。外資過度進入已影響了我們國內經濟,我們要調整,所以你們在中共十七大政治報告里再也看不到什麼大力吸引外資的提法,而是強調我們要重新研究吸引外資的新方式、新方法。因為外資過多了不一定是好事,尤其是沒有技術含量的,沒有品牌效應的外資,我們不再吸引它。既然要調整吸引外資政策,就必須調整外資優惠政策。在某種意義上講我們將取消外資優惠政策,對外資將不再實行優惠政策,而是實行國民待遇政策。也就是外資到中國來和中國的企業享受同等國民待遇。如果長期給外資優惠就是對本土企業不公平,所以我們將逐漸調整對外資的優惠政策。08年1月1號兩稅合並就標志稅收優惠將逐漸喪失。我們對外資的稅收優惠除了技術類和資源類還存在以外,基本上稅收優惠消失了。08年年底以前取消外資包括在土地各方面的所有優惠。通過這個法來解決我們的國際收支失衡問題。同時,為了減少我們外資過度進入,我們強調中國的資本輸出,如果中國資本的走出去也會減少資本項目下我們所謂外資太多的問題。我們現在叫雙順差,就是產品上我們是出口多,進口少,資本上是外資來的多我們走出去的少,叫雙順差,產品順差和資本順差,導致國內經濟嚴重失衡。因此,要調整出口政策和外資政策。這是中共十七大以後一個大家要關注的重要問題。現在已經開始調整,但是07年調整的效果不是太好。07年我們國際收支失衡比06年還要大,比如說順差,我們6月份出口差不多是1600多億順差,每個月都超過200多億。按照這樣一個演算法,年底我們肯定在2300億之上。外資進入仍然增長,6月份統計已經突破了600億,我估計年底之前至少得900億以上,07年我們的國際收支失衡嚴重程度要遠遠大於06年。06年已經引發了這么高的價格上漲,07年如果我們國際收支失衡還這么嚴重的話,08年的壓力還很大。所以有的同志問我股市會不會掉下來,你就看我們的數字就知道了。大量外匯流入迫使我們發行人民幣,人民幣大量發行,都沖向股市,這不是我們要怎麼打壓的問題,是沒有法的問題。這是經濟規律。所以我們必須要解決國際收支失衡。但是07年為什麼解決得不太理想呢?一個主要約束條件使得我們不敢對國際收支失衡下太狠的調控法。什麼東西在約束我們?就是失業的問題。因為出口的背後是就業機會,外資的進來也是就業機會,你減少出口就等於減少就業機會,減少外資等於減少就業機會,出現大規模失業怎麼?失業問題會引發社會問題。為了研究這個問題我們曾經調研過珠三角和長三角兩個典型城市,一個是珠三角的東莞市,一個是長三角的慈濟市,這兩個城市的外地人口都是本地人口的七倍,而且是指生活了五年以上的外來人口。這些人為什麼會在這些地方生存,一個是出口,一個是外資。你要減少出口、減少外資就等於要減少就業機會,引發了失業怎麼?它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所以我們現在知道要解決國際收支失衡,但不敢大規模的解決,因為就業的問題在約束著我們。所以美國同學告訴我說:你們太傻了,你們凈干傻事,你們大規模補貼你們中國企業,搞那麼高的出口退稅,所以中國產品在美國賣得才比較便宜,誰買這種便宜的產品?美國人民。你們補貼你們中國企業,等於補貼美國人民。我說:我知道這是傻事,但我們沒有法不幹。為什麼?中國改革開放把全體人民致富慾望都調動起來了,致富慾望一旦調動起來必須有就業支撐才行,沒有就業支撐會出問題的。所以你們認為我們干傻事我們依然得干。也有人說:正因為你們中國企業出口產品價格很便宜,所以這種便宜產品才平抑了世界物價,使得全世界15年高速增長沒有出現通貨膨脹。就是因為中國產品便宜,而且大規模的出口造成了世界價格的便宜,尤其對美國、對歐洲。我說:你終於為中國說了一句公道話,問題是美國不這樣看,它還強迫我們人民幣升值,所以我們要繼續調整。我們不調整是不可能的。這次解決國際收支失衡應該就是中共十七大以後宏觀上一個重要的問題。你要大規模解決國際收支失衡而不至於引發失業,怎麼呢?那就是必須要啟動國內市場,只有把國內市場啟動起來了,才能彌補我們解決國際收支失衡所帶來的這種壓力。用啟動國內市場來彌補出口方面減少所引發的就業問題。在某種意義上講,我們解決國際收支失衡的力度取決於國內市場啟動,國內市場啟動起來了,我們才能解決國際收支失衡,國內市場沒有啟動起來,我們就不敢大規模解決國際收支失衡,因為一解決就會引發大規模失業,而不解決國際收支失衡就是流動性過剩,價格全面上漲,通貨膨脹,經濟泡沫都會壓過來。啟動國內市場還不能去啟動投資市場,主要啟動消費需求才行。因為投資需求本來就很旺盛,如果你一啟動的話就很麻煩,關鍵是啟動消費需求。所以中共十七大政治報告明確提出來「要把增長模式從過去的出口、投資、消費轉向消費、投資、出口」,因為你要解決國際收支失衡,關鍵是要啟動消費需求。怎樣啟動消費需求?消費需求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叫居民個人消費,消費需求的首要組成部分是居民個人消費。啟動消費需求就要啟動居民個人消費。怎樣啟動居民個人消費?居民個人消費與居民收入聯系起來,只有收入增長了消費才能起來。所以要啟動居民個人消費就必須提高居民個人收入,居民個人收入不提高,居民個人消費就起不來,所以我們要啟動居民個人消費必須提高居民個人收入。怎麼樣提高居民個人收入?中共十七大提出來三個提高:一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國民收入由三部分構成,財政收入、企業利潤、居民個人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就是說現在居民收入增長太慢,而國家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增長較快,國家財政收入每年增長1萬多個億,07年我們國家財政收入一定突破5萬個億。但居民收入處於非常平緩增長的過程中。怎樣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比如說適當的把一部分財政收入轉向居民收入的提高;討論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問題,前幾天討論的時候我主張,居民個人收入繳納起征點應該提到3000塊錢以上,大家看到昨天人大審議這個草案的時候是2000塊錢起征點,那就是2000塊錢以下的人不用交稅,不用交稅了就等於居民收入增長了。我想在08年會有很多調整,主要調整法就是繼續增長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分配的比例。二是提高勞動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在初次分配中大致分為工資和企業利潤。9年多來勞動收入增長非常緩慢,企業利潤增長還可以。所以提高勞動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就是要適當調整工資和利潤的相互關系,要適當增加工資收入。最近我參加一個國際研討會,一個老外問我一個問題,說:你們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為什麼社會主義國家的勞動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沒有利潤增長快?而且遲遲不動呢?我們資本主義已經做到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工資收入也要和利潤增長成比例才行啊,而你們是長期利潤增長而工資增長慢。我說:你說是什麼原因?他告訴我說:因為你們缺乏機制安排。在我們國家有強大的工會,利潤提高了,工資沒有提高,工人就不幹了,罷工。而你們沒有這樣。我覺得他講的有道理。所以我們要提高勞動分配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勞動力供大於求,張三不幹李四來干,價格根本提不上來,那靠什麼機制呢?靠政府?政府的壓力太大了。我們要研究一個長效機制,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利潤的增長,工資也應該增長。但不管怎麼樣我們現在必須提高勞動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三是提高財產性收入在人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什麼意思呢?人們收入有兩部分組成,一個叫勞動性收入,一個叫財產性收入,我們國家現在財產性收入太低了,在美國人的收入中財產性收入佔40%,而我國的財產性收入不到2%。太低了,僅僅靠勞動性收入很難提高人民的收入。所以中共十七大明確提出來「要創造條件提高人們的財產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動產收入,一個是不動產收入。不動產就是土地、房子,動產就是股票、債券等等。所以這里我要提醒大家,我們從來沒有過打壓股市和打壓房市的任何企圖,我們是健康發展的,要提高人們財產性收入。只有收入提高了,居民的個人消費才能提高,居民個人消費起來了,才能啟動消費需求。因為,居民個人消費是消費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啟動消費需求的第一個方面。消費需求除了個人消費之外還有一部分叫居民的公共消費。居民的公共消費和居民個人消費統稱消費需求。我們除了啟動居民個人消費以外還有啟動居民的公共消費。怎樣啟動居民的公共消費?居民的公共消費就是公共產品消費,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社會保障、基礎設施,這都叫公共產品。提高居民的公共消費就是要提高居民對公共產品的消費。但是公共產品不是老百姓拿錢的,是政府拿錢的,所以要啟動居民的公共消費需求就是政府要投資。政府投資,政府錢從哪來呀?在稅收不動的條件下我們還得想法來尋找財源,能夠增加公共產品的投資,啟動公民的公共產品的需求,所以前一段時間中國經濟學界一直在討論一個問題,就是在稅收不動條件下採取什麼法再找點錢用於居民的公共消費。找來找去找了兩條:一條,中央企業必須交利潤。中央企業利潤交給財政,財政干什麼呢?用於投資居民的公共消費。我們過去為了保護國有企業搞的政策利改稅,只交稅,不交利,你不交利等於就不是我的企業,所有權表現為利潤,國有企業必須交利潤。所以大家看到國務院已經決定了08年交的比例,哪些交10%,哪些交5%,哪些暫時不交,央企拿一部分利潤出來,中央可以用於居民的公共消費。這是一部分財源。

『拾』 用經濟學解釋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條件是什麼

條件應是MR=MC
從邊際收益-邊際成本分析法來看
MR與MC的交點E就是廠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均衡點,此時的產量Q便為最佳產量,如果廠商選擇的產量小於Q,那麼廠商處於MR>MC的階段,這表明廠商每增加一個單位的產量所得到的收益大於其所付出的成本增量,權衡得失,廠商講選擇繼續增加產量,以獲得更多的利潤。但由於MR始終保持不變,MC不斷增加,MR>MC的狀況會逐漸轉化成MR=MC。相反,如果廠商選擇的產量大於Q,那麼廠商處於MR<MC的階段,這表明廠商每增加一個單位的產量所得到的收益增量小於其所付出的成本增量。權衡得失,廠商將不斷減少產量,以增加利潤。但是由於MR始終保持不變,MC不斷減少,MR<MC的狀況便會逐漸轉化為MR=MC。由此可見,無論是增加產量還是減少產量,廠商始終都在尋找一個最優的產量點,只要廠商實現了這一最優產量,他便能夠從產量的調整過程中,可能得到利潤增加的全部好處,或可能避免利潤減少帶來的損失。這個最優產量點便是MC=MR的均衡產量點。
我們還應注意到,在MR=MC的均衡點上,廠商可能是盈利的,也可能是虧損的。如果廠商是盈利的,那麼這時的產量所帶來的利潤一定是最大利潤;如果廠商是虧損的,那麼這時的產量所帶來的虧損異地是最小的虧損。

閱讀全文

與用經濟學解釋利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