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下論述參考答案經濟學里的燈塔
燈塔作為公共物品,是不能由市場提供,因為市場上的廠商追求的原則是收益最大化。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靠政府
2. 關於經濟學
重農學派
重農學派是十八世紀50~70年代的法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學派。重農學派以自然秩序為最高信條,視農業為財富的唯一來源和社會一切收入的基礎,認為保障財產權利和個人經濟自由是社會繁榮的必要因素。
重農學派的稱謂
重農學派在鼎盛時期以「經濟學家」稱謂。其成員之一杜邦·德·奈穆爾於1767年編輯出版了一本題名為《菲西奧克拉特,或最有利於人類的管理的自然體系》的魁奈著作選集,首次提出了源於希臘文「自然」和「統治」兩字的合辭作為他們理論體系的名稱。但在當時,這個新名稱沒有得到通用。斯密在1776年發表的《國富論》中,依據他們「把土地生產物看作各國收入及財富的唯一來源或主要來源」的學說,把他們稱為「農業體系」,漢語則意譯為「重農學派」。
重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魁奈是重農學派的創始人和首領。有人曾認為古爾奈也是創始人之一,但古爾奈除了經濟自由放任的主張外,並沒有樹立任何重農學派的主要論點。魁奈無疑地首創了重農主義所有的理論。他的代表作《經濟表》,就是這一理論體系的全面總結。
18世紀50~70年代,在魁奈的周圍逐漸出現了一批門徒和追隨者,形成了一個有較完整理論體系和共同信念的派別,而且是一個有明確的綱領和組織的政治和學術團體。他們有定期討論學術問題的集會,有作為學派喉舌的刊物—《農業、商業、財政雜志》和《公民日誌》。
杜爾哥是繼魁奈之後的重農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深受魁奈的影響但不是魁奈的門徒,也幾乎沒有參加所謂「經濟學家」們的派系活動。他的《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是重農主義的重要文獻。他發展、修正了魁奈和其徒黨的論點,使重農主義作為資產階級思想體系的特徵有更加鮮明的表現。在他那裡重農主義發展到最高峰。
重農學派與社會制度
重農主義體系實際上是第一個對資本主義生產進行分析,卻又是封建制度、土地產權統治的資產階級的翻版。封建主義是以資產階級生產的角度來加以說明,而資本主義則以大農業改造封建制度的臆想來發展。這樣,封建主義就具有資產階級的性質,資產階級社會獲得了封建主義的外觀。這個實質和外觀的矛盾出現於重農主義幾乎所有的理論中。
重農學派在當時法國的宮廷、貴族、達宮中獲得聲譽,甚至在巴黎所謂社會顯貴名流的社交場合中,以稱道農業改革和穿著帶有農家色彩的裝束為時尚。在法國以外的當時歐洲若干國家的統治者,如俄羅斯的葉卡捷琳娜二世,瑞典的古斯塔夫三世,托斯卡納的利奧波德二世,西班牙的查理三世,奧地利的約瑟夫二世,那不勒斯的斐迪南一世等也對他們的學說和主張發生一定的興趣。但也因此他們的學說引起了革命的或進步的啟蒙思想家們的反感。伏爾泰在《有四十個埃居的人》中,對於他們學說的臆想進行了無情的諷刺與嘲弄。
另一方面,重農學派也欺騙了他們自己。他們中絕大多數是達官、貴人,他們的利益和法國當時的封建制度,甚至和波旁王朝是密切地聯系在一起的。他們絕沒有認識到,他們所鼓吹的是一個與現存的封建社會相對立,並且只有消滅現存社會才能建立起來的新資本主義制度;而總以為他們所企求的只是對舊制度的改良,而改良的目的是鞏固現存的制度。
[編輯本段]重農學派的觀點和主張
自然秩序
自然秩序是重農主義體系的哲學基礎,是在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前啟蒙學派思想影響下形成的杜邦·德·奈穆爾在為重農主義體系下定義時,明確地稱之為「自然秩序的科學」。
重農主義者認為,和物質世界一樣,人類社會中存在著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這就是自然秩序自然秩序是永恆的、理想的、至善的。但社會的自然秩序不同於物質世界的規律,它沒有絕對的約束力,人們可以以自己的意志來接受或否定它,以建立社會的人為秩序。後者表現為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各種政治、經濟制度和法令規章等等。
重農主義者認為如果人們認識自然秩序並按其准則來制定人為秩序,這個社會就處於健康狀態;反之,如果人為秩序違背了自然秩序,社會就處於疾病狀態。他們認為當時的法國社會就由於人為的社會秩序違反了自然的社會秩序而處於疾病狀態,而他們的任務就是為醫治這種疾病提出處方。
重農主義的自然秩序學說第一次確認在人類社會存在著客觀規律,從而為政治經濟學提出了認識客觀規律的任務。這一認識成為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傳統,創立了把社會經濟看作是一個可以測定的制度的概念。這概念意味著社會經濟受著一定客觀規律的制約;經濟范疇問存在著相互的內在聯系;事物的發展具有理論上的可預測性。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全部理論和政策就是建立在這一概念上的。但由於他們的階級局限性,重農主義者既把人類社會客觀規律看做永恆的規律,又把社會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的規律看成同樣支配著一切社會形式的抽象規律。
重農主義的自然秩序,實質上是被理想化了的資本主義社會。人身自由和私有財產是自然秩序所規定的人類的基本權利,是天賦人權的主要內容。自然秩序的實質是個人的利益和公眾利益的統一,而這統一又只能在自由體系之下得到實現。於是重農主義者就從自然秩序引伸出經濟自由主義。
「自由放任」的准則,可能最早溯源於與柯爾貝爾同時代的法國商人勒讓德而由古爾奈予以箴言化,但只是到了重農學派才真正地成了標識著新時代的戰鬥口號。
純產品學說
純產品學說是重農主義理論的核心。他們的全部體系都圍繞著這一學說而展開;一切政策也以之為基礎。重農主義者認為財富是物質產品,財富的來源不是流通而是生產。所以財富的生產意味著物質的創造和其量的增加。在各經濟部門中,他們認為只有農業是生產的,因為只有農業既生產物質產品又能在投入和產出的使用價值中,表現為物質財富的量的增加。工業不創造物質而只變更或組合已存在的物質財富的形態,商業也不創造任何物質財富,而只變更其市場的時、地,二者都是不生產的。農業中投入和產出的使用價值的差額構成了「純產品」。
重視農業是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傳統。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創始人布阿吉爾貝爾自稱為農業的辯護人,認為農業是一個國家富強的基礎。重農主義者繼承了這一傳統,並以「純產品」學說論證了農業是一個國家財富的來源和一切社會收入的基礎,為這一傳統觀點提供了理論基礎。
純產品學說是重農學派的剩餘價值學說。重農學派實際上是以農業資本來概括一般資本,以農業資本主義經營來概括資本主義生產。租地農場主,作為產業資本的實際代表指導著全部經濟運動。農業按資本主義大規模經營方式經營,土地直接耕作者是雇傭工人。生產不僅創造使用價值,而且也創造價值,而生產的動機則為獲得 「純產品」即剩餘價值,而地租則是其具體的表現形式。
在「純產品」的基礎上,重農學派提出了廢除其他賦稅只徵收一種單一地租稅的主張。他們認為 「純產品」是賦稅唯一可能的來源。「純產品」歸結為地租,於是地租就是唯一能負稅的收入。在復合稅制下,賦稅的負擔即使不直接加在地租上,也會通過轉嫁間接地歸於地主。因此不如直截了當地取消一切雜稅,改而徵收單一地租稅。由於簡化租制會減少徵收費用,這種改革實際上減輕了地主的負擔。
資本的流通和再生產
在分析社會財富、資本的流通和再生產的嘗試上,重農學派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既分析了資本在勞動過程中藉以組成的物質要素,研究了資本在流通中所採取的形式;又在此前提下,把社會總產品的生產,通過貨幣的中介,在社會三個階級間的流通過程,表現為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過程。同時,在再生產過程中,包括了對各社會階級收入來源,資本和所得的交換,再生產消費和最終消費的關系,農業和工業兩大部門之間的流通等等的分析。這些都在魁奈的《經濟表》中得到了全面表達。
重農學派的崩潰
魁奈的去世和杜爾哥免職後對他所推動的改革的反動,標志著這個學派的迅速崩潰。1776年《國富論》的出版給重農學派以致命的打擊,在理論上和政策主張上,斯密的經濟思想成為以後的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的傳統思想。而1789年法國大革命後,制憲會議從杜爾哥改革方案得到啟發的財政政策,只能是這一體系的「迴光返照」而已。
重農學派與中國古代文化
從16世紀起,大量中國古代文化典籍通過傳教士進入歐洲。到了17世紀,對中國文化的推崇和對中國商品的消費成為時尚,形成遍及歐洲的「中國熱」。「中國熱」對18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當時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如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狄德羅、霍爾巴赫、魁奈等,非常崇拜中國文化,將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人道主義價值觀、民主觀、平等觀、自由觀、博愛觀等視為他們建立理想秩序的重要思想來源。霍爾巴赫宣稱,法國要想繁榮必須以儒家的道德代替基督教的道德。伏爾泰則說,「在這個地球上曾有過的最幸福的、並且人們最值得尊敬的時代,那就是人們尊從孔子法規的時代」,「在道德上歐洲人應當成為中國人的徒弟」①。伏爾泰甚至感慨,在歐洲各國還是森林中的野人的時候,中國人已經能夠用完善而明智的制度治理國家。他深以不能生活在中國那樣的國度為憾。在這樣的背景下,重農學派的領袖魁奈和杜爾哥在建立重農學派理論體系的過程中受到了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影響。
魁奈當時被尊稱為「歐洲的孔子」。魁奈十分尊崇孔子,他曾經撰寫《孔子簡史》,對孔子進行了高度的評價。在將孔子與古希臘聖賢比較時,明顯褒揚前者而貶抑後者,說孔子的《論語》遠遠勝過古希臘聖賢的哲學。儒家哲學中的重農思想,顯然對魁奈重農觀念的建立產生過重要影響。魁奈以御醫身份進入凡爾賽宮後,通過龐巴杜夫人,敦促路易十五於1756年模仿中國古代皇帝,舉行了顯示重視農業的儀式「籍田大禮」。在宣揚重農學派思想觀念的刊物《農業、商業、財政雜志》和《公民日誌》的文章中,大量引用的不是歐洲的文獻而是中國的典籍。在杜幫編輯的魁奈及其門徒的論文專集《重農主義,或最有利於人類的管理的自然體系》中(該書第一次提出「重農主義」概念),為了顯示其神聖和權威,居然將出版地點標明為「北京」。作為重農學派理論基礎的「自然秩序」思想的形成,也受到中國古代哲學的深刻影響。1769年,魁奈出版了《中華帝國的專制制度》,該書的第八章標題即為《中國的法律同作為繁榮政府的基礎的自然法則相比較》。魁奈將中國作為一個實行自然法則的理想國度,通過對中國的制度實踐的考察,闡述了自由主義的經濟學精神。魁奈的自然法則觀念,同中國古代哲學中道家的「道法自然」和儒家的「天行健」觀念一樣,都體現了對自然的敬畏。可以確定,中國古代文化至少是魁奈自然秩序觀念的重要來源之一。
杜爾哥是重農學派的另一個重要代表人物,按馬克思的評價,杜爾哥的理論體系使「重農主義體系發展到最高峰」②。杜爾哥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在經濟學說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熊彼特認為,「它已經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經濟理論體系」,「杜爾閣的理論骨架,即使不談它比《國富論》在時間上領先,也顯然比《國富論》的理論骨架更勝一籌。」③而杜爾哥此書的寫作,與中國和中國文化有著直接的關系。1763年,有兩位留學法國的中國青年高類思和楊德望完成了學業,正准備回國。「當時的法國經濟學家一般都認為中國是開明政治的策源地;人們都希望這兩位中國青年能夠讓他們的歐洲東道國不斷地了解中國的內部情況。」④於是杜爾哥向他們提出了52個經濟問題,這就是杜爾哥的《中國問題集》,擬讓他們回國後在研究本國經濟制度的基礎上予以回答,以幫助法國思想家全面系統而真實地掌握中國的經濟情況。「為了使他們能夠明白這些問題的目的和意義,我又在這些問題前面寫了一篇關於社會的各種勞動和財富的分配的簡略分析。」①這就是《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的直接起因。杜爾哥所提出的問題及作出的分析都與他所掌握的中國經濟知識有著不同程度的聯系,或者是希望從中國的實踐中得到解釋,或者是受中國的情況的啟發而予以發揮,或者是直接從中國古代文化中汲取了營養。所以有研究者說,杜爾哥的《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一書,「蒙受中國的影響最深。」②
在一定意義上,重農學派是中國古代文化與現代西方經濟學之間的一座橋梁。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游歷法國期間,與魁奈和杜爾哥有著多次接觸。斯密正是在這些接觸中產生對經濟學的研究興趣並著手制定《國富論》的寫作計劃的。與魁奈和杜爾哥的討論對斯密構思其研究思路和形成其寫作框架具有重要的幫助,而重農學派對中國文化的傾慕也對斯密產生了一定影響。在斯密的《國富論》中,對中國資料和文獻的大量引用可以作為一個證據
重商主義(mercantilism,也稱作「商業本位」,16至18世紀)。
重商主義是十八世紀在歐洲受歡迎的政治經濟體制。它建立在這樣的信念上:即一國的國力基於通過貿易的順差--即出口額大於進口額--所能獲得的財富。封建主義解體之後的16~17世紀是西歐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一種經濟理論或經濟體系,反映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經濟理論和政策體系。15-18世紀中在歐洲流行,後為古典經濟學取代。認為一國積累的金銀越多,就越富強。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禁止金銀輸出,增加金銀輸入。重商主義者認為,要得到這種財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農業、商業和製造業;發展對外貿易壟斷;通過高關稅率及其它貿易限制來保護國內市場;並利用殖民地為母國的製造業提供原料和市場。該名稱最初是由亞當·斯密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國富論》)一書中提出來的。但一七七六年亞當·斯密在他的著作中抨擊了重商主義,他提倡自由貿易和開明的經濟政策。但是,直到十九世紀中葉英國才廢棄以重商主義哲學為基礎的經濟政策。
一、重商主義產生的時期及背景
歷史上對國際貿易的研究和理論在最早的時候幾乎都是出自重商學派的著作。
重商主義是資產階級最初的經濟學說。產生和發展於歐洲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反映這個時期商業資本的利益和要求。它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進行了最初的理論考察。
15 世紀末,西歐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的瓦解時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開始萌芽和成長;地理大發現擴大了世界市場,給商業、航海業、工業以極大刺激;商業資本發揮著突出的作用,促進各國國內市場的統一和世界市場的形成,推動對外貿易的發展;與商業資本加強的同時,西歐一些國家建立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運用國家力量支持商業資本的發展。隨著商業資本的發展和國家支持商業資本的政策的實施,產生了從理論上闡述這些經濟政策的要求,逐漸形成了重商主義的理論。
重商主義(Mercantilism)是西歐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時期(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具體地說,在15—18世紀初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種經濟哲學。重商主義又分為早期的重商主義和晚期的重商主義兩種。
重商主義拋棄了西歐封建社會經院哲學的教義和倫理規范,開始用世俗的眼光,依據商業資本家的經驗去觀察和說明社會經濟現象。它以商業資本的運動作為考察對象,從流通領域研究了貨幣 —— 商品 —— 貨幣的運動。
二、重商主義的貿易觀點和經濟思想
1、認為貴金屬(貨幣)是衡量財富的唯一標准。一切經濟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金銀。除了開採金銀礦以外,對外貿易是貨幣財富的真正的來源。因此,要使國家變得富強,就應盡量使出口大於進口,因為貿易出超才會導致貴金屬的凈流入。一國擁有的貴金屬越多,就會越富有、越強大。因此,政府應該竭力鼓勵出口,不主張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進口。
2、由於不可能所有貿易參加國同時出超,而且任一時點上的金銀總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國的獲利總是基於其他國家的損失,即國際貿易是一種「零和博奕」。
三、重商主義的局限性
1、重商主義的政策結論僅在某些情況下站得住腳,並非在一般意義上能站得住腳;
2、重商主義把國際貿易看作一種零和游戲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
3、重商主義把貨幣與真實財富等同起來也是錯誤的。正是基於這樣一個錯誤的認識,重商主義才輕率地把高水平的貨幣積累與供給等同於經濟繁榮,並把貿易順差與金銀等貴金屬的流入作為其唯一的政策目標。
重商主義主張政府應該控制國家的經濟,以便損害和削弱對手的實力,增強本國的實力。15世紀初,正當文藝復興運動進入初期發展階段之時,重商主義興起。到了17世紀,隨著文藝復興運動的衰落,重商主義也逐漸開始崩潰。從時間上看,重商主義可以說與文藝復興運動同步。同一時期產生兩種社會思想——人文主義和重商主義,其中有其深刻的根源,即當時社會上追求商品生產更快發展,追求商業資本的迅速增加和貨幣資本的不斷積累,已成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這是重商主義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然而,重商主義的產生和更深層次的背景,則是在追求商業資本增加、追求貨幣積累這股強大潮流沖擊下,所引起的西歐經濟形式和社會階級關系的變化。新經濟的發展,引起了社會各階層的變化,舊式貴族變成了真正的商人,它正反映了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過渡的變化。重商主義就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產生的。
四、重商主義的發展階段
重商主義的發展經歷了早期重商主義和晚期重商主義兩個階段。
① 早期重商主義產生於 15 ~ 16 世紀,在對外貿易上強調少買,嚴禁貨幣輸出國外,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貨幣運動,以貯藏盡量多的貨幣,因而又被稱為貨幣差額論。
② 晚期重商主義盛行 17 世紀上半期,強調多賣,主張允許貨幣輸出國外,認為只要購買外國商品的貨幣總額少於出售本國商品所得的貨幣總額,就可以獲更多的貨幣。 晚期重商主義為保證對外貿易中的出超,採取保護關稅的政策。由於晚期重商主義力圖控制或調節商品的運動並發展工場手工業,又被稱為貿易差額論。
早晚期重商主義的差別反映了商業資本不同歷史階段的不同要求。重商主義促進了商品貨幣關系和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的發展,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成長與確立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五、重商主義的主要內容
(1)一個國家的財富必不可少的是貴金屬,如金銀等。這個國家如果沒有貴金屬礦藏,就要通過貿易來取得。
(2)對外貿易必須保持順差,即出口必須超過進口。因此,伊麗莎白一世不僅採取許多有利於貿易發展的措施,同時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重商主義的發展可分為兩個階段:15~16世紀為早期重商主義時期,16世紀下半期到17世紀為晚期重商主義時期。早期重商主義主張採取行政手段,禁止貨幣輸出和積累貨幣財富。晚期重商主義與早期不同的是,認為國家應該將貨幣輸出國外,以便擴大對外國商品的購買。不過他們要求,在對外貿易中謹守的原則是購買外國商品的貨幣總額,必須少於出售本國商品所獲得的總額,其目的仍是要保持有更多的貨幣流回本國。因此,晚期重商主義者主張,對外貿易必須做到輸出大於輸入,以保持出超。
六、圖書《重商主義經濟學》
作者: [瑞典]馬格努松
譯者: 王根蓓 / 陳雷
ISBN: 9787810495882
出版社: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定價: 32.0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01-5-1
簡介 ······
本書的內容包括重商主義:為中文版而作、譯者的話、導論、第一部分古典重商主義、早期西班牙的重商主義:欠發達的首次分析、重商主義的升值、重商主義的歷史與社會概念、重商主義:一種尋租社會
第六章斯圖亞統治早期的弗吉尼亞煙草;第二部分現代重商主義、重商主義與國家構建經濟學、歷史經濟學與重商主義思想在英國的復活:1870-1920、20世紀20年代與30年代早期的美國官方思想中的新重商主義、新重商主義的概念;第三部分反思、總結性反應、人名對照表。
3. 請問經濟學: (1)效用÷慾望=幸福 (2)效用÷幸福=慾望 (3)慾望×幸福=效用 這些內
行為經濟學是作為實用的經濟學,它將行為分析理論與經濟運行規律、心理學與經濟科學有機結合起來,以發現現今經濟學模型中的錯誤或遺漏,進而修正主流經濟學關於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設的不足。狹義而言,行為經濟學是心理學與經濟分析相結合的產物。廣義而言,行為經濟學把五類要素引入經濟分析框架:(1)「認知不協調-C-Dgap」;(2)「身份-社會地位」;(3)「人格-情緒定勢」;(4)「個性-偏好演化」;(5)情境理性與局部知識。傳統的西方經濟學建立在「理性人」假設的基礎上。「經紀人既會計算、有創造性並能追求最大利益的人是進行一切經濟分析的基礎」(卡爾·布魯內),傳統西方經濟學由此其對於微觀經濟主體的理性規律的研究,可見理性人假設是傳統西方經濟學理論的基石。而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由於傳統經濟學說在一些理論推演過程中始終陷入「瓶頸」以及在解釋及指導現實經濟生活時表現得欲振乏力,以理查德·泰勒為首的一批經濟學家開始對作為傳統理論對理論的立論根本的「理性人」假設提出置疑。他們嘗試將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引入到經濟學研究中來,提出了將非理性的經濟主體作為微觀研究的對象,從而開創了對微觀經濟主體非理性規律進行研究的先河,行為經濟學由此誕生。隨後大批學者對這一嶄新的領域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與信心並積極投身於其研究中。一般認為行為經濟學正式創立於1994年,已故著名心理學家阿莫斯·特維爾斯基(AmosTversky),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Kahneman),里查德·薩勒(RichardH.Thaler),馬修·拉賓(MatthewRabin),美籍華人奚愷元教授等是這一學科的開創性代表。以行為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Kahneman)和維農·史密斯(V.Smith)因在行為經濟理論和實驗經濟學方面的傑出研究而獲得2002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為標志,行為經濟學有力地展現了其存在價值、學術地位以及廣闊的研究前景。綜上,行為經濟學作為經濟學領域一門嶄新的學科,通過對傳統經濟理論的立論假設的根本性革新,開拓出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與方向,真正實現了經濟學對於「人」的研究。其研究領域與經濟社會的運行和各微觀經濟主體的真實選擇密切相關,注重從實證中搜集研究信息而不再一位拘泥於理論的推導;同時採取嶄新的研究手段,將其它社會科學學科的研究成果引如到經濟研究中來,實現了多視角對經濟主體決策因素的度量。行為經濟學理論的發展使得運用經濟理論成功指導實踐的目標變得真實與可行。雖然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行為經濟學的理論框架尚不完善,也缺乏完整的結構。很多時下的行為經濟學理論模型都只是在傳統經典模型的基礎上加上一些有關人們行為決策的假設——這雖然可以「令模型的結果在一些強調充滿活力和規劃的互動的場合中較之那些強調理性的傳統模型更加精確」,卻也往往令模型更難於被人們理解與接受。(ColinF.Camerer,GeorgeLoewenstein《BehavioralEconomics:Past,Present,Future》)但其所帶來的廣闊的研究前景和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思路絕對值得我們投入與期待-------【書籍】1.行為經濟學的開山之作:不確定狀況下的決策:啟發性和偏差,卡尼曼著(行為經濟學領域諾貝爾經濟學家獲得者)2行為經濟學新進展3.賭客信條入門篇:1.羅伯特.弗蘭克的《牛奶可樂經濟學》,該書目前已經出到第三部。在起初的一部當中,通過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進行深入淺出的解釋,通俗易懂,適合初學者閱讀。2.奚愷元的《別做正常的傻瓜》,在上文中我已經介紹過,奚教授通過一些淺顯的事例生動地刻畫出了行為經濟學的相關概念,如認知偏差、交易效用偏見、損失厭惡等等。3.丹.艾瑞里的《怪誕行為學》,這本書的中譯本剛剛出版不久。此書作者由於年少時的不幸遭遇,對於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和常人有所不同,喜歡探索這個世界中存在的一些非理性的現象,並從中尋找原因,並提出一些避免出現不良後果的建議。這本書非常精彩,建議反復閱讀。4.《贏者的詛咒》,此書的副標題為經濟學中的反常現象,顧名思義,本書就是描述社會中存在的一些違反「常理」的現象,通過行為經濟學的視角,用相關理論來進行解釋,如互惠、最後通牒、心理帳戶等等。提高篇:行為宏觀經濟學:阿克洛夫、希勒《動物精神》:阿克洛夫是01年諾貝爾獎(因為在信息經濟學方面的貢獻獲獎)得主,曾經在多校教授過多次行為宏觀經濟學課程。希勒則是在研究非理性金融方面的成就而為許多人所熟悉。他們很早就想編著一部行為宏觀經濟學的教材,現在終於得以實現。凱恩斯在《通論》當中就曾經高度重視過心理學的作用,第12章「長期預期狀態」也被譽為行為經濟學的經典。從某種層面上而言,也算是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為宏觀經濟學奠定微觀基礎。阿克洛夫的《行為宏觀經濟學講義》,這份講義在網上可以下載的到。阿克洛夫的思想可以集中地在這些講義當中得以體現。行為博弈論:柯林.卡梅洛的《行為博弈》:柯林.卡梅洛可謂是天才的人物,年紀輕輕地就獲得博士學位。不過起初在頂級期刊上發表文章並不頻繁,在90年代後卻加速遞增。由他的軌跡可以大致發現行為經濟學的發展歷程。行為制度經濟學:阿蘭.斯密德的《制度與行為經濟學》,本書個人覺得邏輯不是很嚴謹,似乎與此人是半路出家有關,原本似乎是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不過作為了解也不錯。幸福經濟學:奚愷元的《撬動幸福》:不用多介紹,了解奚愷元的應該都知道奚愷元是幸福經濟學的先驅者之一,在此方面頗有建樹。是行為經濟學領域中的兩個華人領軍人物之一。另一個是行為金融領域的黃明。桑塔菲學派:其實桑塔菲學派的研究本身可以歸入到行為演化經濟學的領域,只不過這個學派的研究有點特殊,故單獨列出來。1.鮑爾斯的《微觀經濟學:行為、制度與演化》:這本書的英文版是05年完成的。鮑爾斯從微觀的各個視角,綜合地運用了行為經濟學的各種理論來進行分析,當然其中不可缺少的就是「行為演化」的思路。2.《走向統一的社會科學》和《人類的趨社會性及其研究》:這兩本都是浙大跨學科研究中心本世紀初翻譯的一些桑塔菲學派的論文合集,其中可以發現Bowles和Gintis的關於互惠和合作的相關經典文獻.如果想更深入地了解,建議閱讀英文原版。3.《》:這本書是三位經濟學家(Bowles,Gintis,Fehr)和一位演化生物學家(Boyd)的合著,在本書中,通過經濟學和生物學的手段,四位大師生動地描繪了人類合作的基礎。本書目前沒有中文版,只有英文版。實驗經濟學:1.弗農.史密斯的《經濟學中的理性》:史密斯是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主要成就集中在實驗經濟學方面。他認為經濟學要考慮生態理性,同時也要考慮建構理性。他也信仰蘇格蘭哲學,感覺上他繼承了哈耶克的傳統,既考慮了市場的擴展秩序—由看不見的手引導的匿名交易,也考慮了人格化交易—即由「社會規范」引導的,諸如中世紀馬格裡布的交易形式。2.Daniel.Friedman的《經濟學實驗室》,這本書也是一本不錯的書,可以讓人眼前一亮,推薦閱讀。此外,如果還想繼續有所深入學習行為經濟學的,建議閱讀《》和《》這兩卷手冊。
4. 實驗經濟學實驗室使用哪些軟體
這些不可少
Eviews、SPSS、SAS、
ERP-U861系統、審計之星、SAP BO,這些最好也要有
Z-Tree 等
5. 問個經濟學問題
本來所有人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欠錢,只是這1000塊是循環債務而已,旅客僅僅是出了這個錢讓這個債務能流動起來而已
6. 急!!!微觀經濟學問題,懸賞求助
:完全競爭市場1.市場:從事物品買賣的場所或接洽點。是物品買賣雙方相互作用並得益決定其交易價格和交易數量的一種組織形式或制度安排。(有形市場/無形市場)。分類:完全競爭市場,不完全競爭市場。
2.行業:同一個商品市場生產和提供商品的所有廠商的總體。行業類與市場相同。
3.完全競爭市場:市場上有大量的賣者和買者,產品同質,並實現了資源完全流動,完全信息的市場。完全競爭市場上的賣者和買者都是價格的接受者。
4.廠商面臨的需求曲線:描述市場上對某一個廠商的產品的需求狀況的曲線。
5.完全競爭廠商所面臨的需求曲線:是一條水平的直線。廠商是價格的接受者,在既定價格下廠商的產量是隨意,因為單個廠商的產量對於郵大量賣買者的市場來說是微不足道的。
6.總收益:廠商按一定價格出售一定量商品所獲得的全部收入。公式:TR(Q)=P"Q
7.平均收益:平均每一單位產品銷售所獲得的收益。公式:AR(Q)=P
8.邊際收益:廠商增加一單位銷售所獲得的收益增量。公式:MR(Q)= P+ dP/dQ"Q=P(1-1/ed)
9.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是廠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條件。公式:MR=MC
10.收支相抵點:當廠商使MR=MC獲得利潤最大均衡時,若在MR=MC的產量Q*上,使得AC=P,那麼,廠商的利潤將為0,此點成為收支相抵點。(要附圖)
11.停止營業點:當廠商使MR=MC獲得利潤最大均衡時,若在MR=MC的產量Q*上,使得AVC=P,那麼,廠商的利潤將為負,此點成為收支相抵點。此時,廠商的收入全部用來彌補可變成本(要附圖)
12.生產者剩餘:廠商在提供一定量的某種商品時,實際接受的總支付與願意接受的總支付的差額。(圖)
13.成本不變行業:該行業的產量變化所引起的要素需求變化,不對生產要素價格產生影響。
14.成本遞增行業:該行業的產量增加所引起的要素需求增加,會導致生產要素價格產上升。
15,成本遞減行業:該行業的產量增加所引起的要素需求增加,會導致生產要素價格產下降。
16.消費者統治:在一個經濟社會中,消費者在商品生產這一基本問題上,所起的決定性作用。這種決定性作用表現為「貨幣選擇」。完全競爭市場長期均衡狀態證明了這一點。
第六章:不完全競爭市場1.不完全競爭市場:除了完全競爭市場外,所有的或多或少帶有一定壟斷性質的市場被稱為不完全競爭市場。分類:完全壟斷市場,寡頭壟斷市場,壟斷競爭市場。
2.壟斷市場:整個市場只有唯一的廠商的市場組織。特徵:它的產品無相近替代品,其他廠商無法進入,無潛在競爭者,有完全的價格決定權。
3.自然壟斷:有些行業,生產的規模經濟效益需要達到很大的產量范圍和相應巨大資本設備的生產運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體現,以至於整個行業產量只有一個企業生產出來時,才有可能達到這樣的規模,且可滿足市場需求。行業內總會出現某廠商憑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其他優勢先達到這一規模,從而壟斷整個行業,形成自然壟斷。
4.壟斷廠商需求曲線:由於市場上只有一個廠商,壟斷廠商需求曲線即為市場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
5.壟斷廠商收益曲線:平均收益曲線與需求曲線重合,邊際收益曲線在需求曲線下方,總收益曲線呈倒U型。(畫圖)
6.價格歧視:為獲得更大利潤以不同價格銷售同一種商品。
7.一級價格歧視:廠商對每一單位商品都按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保留價格)出售。廠商佔有了所有的消費者剩餘。
8.二級價格歧視:對不同的消費數量段收取不同價格。廠商部分佔有消費者剩餘。
9.三級價格歧視:壟斷廠商對同一商品在不同市場上,或對不同消費群體收取不同價格。壟斷廠商根據不同需求價格彈性劃分不同市場,定價/產量原則:MR1=MR2=MC ; P1/P2=(1-1/ed2)/(1-1/ed1)
10.壟斷競爭市場:一個市場上有許多廠商,生產、銷售由差別的產品。這些產品都是非常相近的替代品,且廠商進入、退出市場比較容易。壟斷競爭市場在現實中存在比較多,廠商有一定的定價權。
11.生產集團:在壟斷競爭理論中,把市場上大量的生產非常相近同種產品的廠商的總和叫做生產集團。
12.虛構的產品差別:以消費者的主觀和想像為基礎的產品差別,如:廣告,商標造成的產品差別。
13.壟斷競爭產商需求曲線:d——某廠商改變價格,其他廠商價格不變時,該廠商價格與銷售量之間的關系。是該廠商主觀的、事前的、預測的需求曲線。D——某廠商改變價格,其他廠商價格也改變時,該廠商價格與銷售量之間的關系。是客觀的、事後的、實際的需求曲線。(圖)
14.理想的產量:把完全競爭企業長期平均成本LAC最低點的產量稱為理想的產量。(圖)
15.多餘的生產力:把實際產量與理想產量之差稱為多餘的生產力。
16.非價格競爭:由於壟斷競爭市場上產品的差異性,廠商往往通過改進產品品質、精心設計商標和包裝、改善售後服務、廣告宣傳等手段來和其他廠商競爭,擴大自己的銷量。
17.寡頭市場:少數幾家廠商控制整個市場的產品生產和銷售的一種市場組織形式。其他廠商很難進入該行業。分類:純粹寡頭行業——產品無差別,差別寡頭行業——產品有差別。
18.古諾模型:只有兩個寡頭廠商的簡單模型,又稱「雙寡頭模型」。它假定每一個廠商都被動的以自己的產量去適應對方的產量,並同時決策。雙寡頭模型結論可推廣到n個寡頭廠商的情況。
19.古諾均衡:只有兩個寡頭廠商,且每一個廠商都被動的以自己的產量去適應對方的產量並同時決策時,所達到的均衡。公式:QA=QB=1/3Q
20.斯威齊模型:又稱彎折的需求曲線模型。它描述了寡頭市場上價格剛性的現象。它假定一個廠商價格提高時其他廠商的價格保持不變,而當這個廠商價格降低時其他廠商會跟著一起降價。所以,場上面臨一條彎折的需求曲線和間斷的邊際收益曲線。
21.博弈論:描述和研究行為者之間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種決策理論。
22.占優策略:無論其他參與者採取什麼策略,某參與者的唯一最優策略就是他的占優策略。
23.占優策略均衡:由博弈中的所有參與者的占優策略組合艘構成的均衡。
24.博弈均衡:所有參與者都不想改變自己策略的一種狀態。
25.納什均衡:在一個納什均衡里,任何一個參與者都不會改變自己的策略,如果其他參與者不改變自己的策略。
26.無限重復博弈:同以博弈在時間的變化中,無限期的重復下去,參與者誰也不知道哪一期為最後一期。
27.有限重復博弈:同以博弈延時間變化只重復有限的次數。
28.卡特爾:在寡頭市場上,廠商之間達成協議,成立合作性質的卡特爾,共謀卡特爾整體利益最大化,且每個成員都獲得一定好處。
29.囚犯的困境:個人理性導致機體非理性的代表,不合作狀態是均衡。(支付矩陣圖)
7. 經濟學實驗有哪些
經濟學的實驗的話還是比較多的,因為它那個本身也是一個理論
8. 急求幾個經濟學概念!在線等待!
1. 什麼是行為經濟學?基本觀點有哪些?
行為經濟學又稱為「心理學的經濟學」或「心理學和經濟學」,就是在心理學的基礎上研究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的經濟學分支學科,其核心觀點如下:對經濟行為的研究必須建立在現實的心理特徵基礎上,而不能建立在抽象的行為假設基礎上;從心理特徵看,當事人是有限理性的,依靠心智賬戶、啟發式代表性程序進行決策,關心相對損益,並常常有框架效應等;當事人在決策時偏好不是外生給定的,而是內生於當事人的決策過程中,不僅可能出現偏好逆轉,而且會出現時間不一致等;當事人的這些決策模式和行為特徵通過經濟變數反映出來,結果市場有效性不再成立,各種經濟政策需要重新考慮。從這些基本觀點看,行為經濟學似乎是對新古典經濟學的反叛。
---------------------------------
2. 試簡要說明行為經濟學的硬核和保護體?
行為經濟學強調當事人認知能力的局限和偏好的內生性,強調決策作為一個學習過程的動態變化,這種對人的基本假定構成了其與新古典經濟學不同的硬核。盡管行為經濟學堅持主觀價值論,堅持理性假定,但通過對理性經濟人本身的挑戰,並通過利用心理學構造自己的行為基礎,導致行為經濟學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派別出現在當代經濟學的叢林。我們可以把行為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的硬核進行對比,
類別硬核保護帶研究方法
新古典經濟學理性經濟人假定;偏好和稟賦分布外生;主觀價值論;交易關系為中心等均衡;邊際效用或產量遞減;要素和產品自由流動;要素和產品同質;價格接受者等方法論個體主義;邊際分析方法;靜態和比較靜態分析為主;線性規劃和動態規劃
行為經濟學有限理性當事人假定;可能追求利他行為和非理性行為;偏好和稟賦內生;學習過程;主觀價值論等非均衡;非線性效用函數;要素和產品異質;隨機性;路徑依賴;現實市場和組織;有限套利等方法論個體主義;演化分析;非線性規劃;實驗和微觀計量為主
從表一可以看出,通過假定有限理性和偏好、稟賦內生化,即使在主觀價值論下,行為經濟學仍然表現出和新古典經濟學非常不同的理論硬核:首先,行為經濟學徹底改變了新古典經濟學中靜止的理想化的理性經濟人假定,代之以演化的有限理性的現實當事人假定,通過假定的改變,行為經濟學家眼中的當事人不再僅僅自利,人們會考慮利他,也可能沖動,採取非理性行為等;在行為經濟學中,偏好的內生和演化帶來了異常行為及其相伴隨的學習過程,按照阿克洛夫的說法,這會導致近似理性,或學習中的理性。在這些基本假定的指導下,行為經濟學從選擇及相應的決策行為出發分析問題,這種分析能夠單一針對某種具體行動,比如消費,也可同時分析某幾個行動,比如消費和生產。而新古典經濟學只能從交易出發來分析問題。其次,硬核的差異也會反映到保護帶上,行為經濟學不再需要假定要素產品同質,也不再需要假定市場充分流動或充分套利,有限理性的當事人本就不同,面臨復雜環境不可能實現完美套利,也就不可能獲得一種線性效用函數關系。在行為經濟學家看來,決策過程中可能出現路徑依賴,可能出現隨機選擇,而不像新古典經濟學那樣假定均衡存在。
按照拉卡托斯等人的科學哲學觀,硬核和保護帶構成了科學研究相互區別的綱領。行為經濟學的硬核和保護帶都和新古典經濟學不同,就產生了一種特定的研究綱領,並且這種研究綱領會反映到研究方法上。為了研究貫徹上述研究綱領,行為經濟學家需要尋找恰當的方法及方法論來理解現實的當事人的行為的心理基礎。心理學在20世紀中葉的發展給經濟行為的研究帶來了契機。一些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開始在實驗室中測試實驗對象的動機、環境特徵和行為之間的相互關系,以此來揭示當事人決策的規律。這些學者對新古典經濟學把心理學和當事人決策行為人為割裂非常不滿,於是從重復檢驗新古典經濟學理性經濟人所需的各項假定入手,逐步反駁其理論硬核。這種早期的實驗研究給經濟學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但行為經濟學自身也很脆弱,因為實驗數據能否在統計上顯著反映總體的特徵是存在爭議的,並且實驗數據也很容易被實驗者操縱。藉助於麥克法登等人對微觀計量經濟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各種計算機模擬和計算技術的出現,行為經濟學家開始藉助新的工具來研究行為問題,比如採用市場數據研究金融市場上當事人的行為;採用場分析(fielddata)研究特定類別當事人的經濟行為等。
-------------------------------------------
3. 什麼是決策?決策類型有哪些?
什麼是決策
「決策」一詞的英語表述為Decision-making,意思就是作出決定或選擇。時至今日,對決策概念的界定不下上百種,但仍未形成統一的看法,諸多界定歸納起來,基本有以下三種理解: 一是把決策看作是一個包括提出問題、確立目標、設計和選擇方案的過程。這是廣義的理解。二是把決策看作是從幾種備選的行動方案中作出最終抉擇,是決策者的拍板定案。這是狹義的理解。三是認為決策是對不確定條件下發生的偶發事件所做的處理決定。這類事件既無先例,又沒有可遵循的規律,做出選擇要冒一定的風險。也就是說,只有冒一定的風險的選擇才是決策。這是對決策概念最狹義的理解。以上對決策概念的解釋是從不同的角度作出的,要科學地理解決策概念,有必要考察決策專家西蒙在決策理論中對決策內涵的看法。
二)決策類型
由於企業活動非常復雜,因而,管理者的決策也多種多樣。不同的分類方法,具有不同的決策類型。
1.按決策的作用分類
(1)戰略決策。是指有關企業的發展方向的重大全局決策,由高層管理人員作出。
(2)管理決策。為保證企業總體戰略目標的實現而解決局部問題的重要決策,由中層管理人員作出。
(3)業務決策。是指基層管理人員為解決日常工作和作業任務中的問題所作的決策。
2.按決策的性質分類
(1)程序化決策。即有關常規的、反復發生的問題的決策。
(2)非程序化決策。是指偶然發生的或首次出現而又較為重要的非重要復性決策。
3.按決策的問題的條件分類
(1)確定性決策。是指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只有一種自然狀態時的決策。即決策的條件是確定的。
(2)風險型決策。是指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自然狀態,但每種自然狀態所發生概率的大小是可以估計的。
(3)不確定型決策。指在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自然狀態,而且,這些自然狀態所發生的概率是無法估計的。
-------------------------------------
寫不下了,以下從簡
寫不下了,以下從簡
寫不下了,以下從簡
4 什麼是不確定型決策?簡要說明其決策的類型和原理?
http://info.ceo.hc360.com/2005/11/04082418631.shtml
--------------------------------
5. 什麼是風險型決策?簡要說明其決策准則的類型和原理?
http://cache..com/c?word=%B7%E7%CF%D5%3B%D0%CD%3B%BE%F6%B2%DF&url=http%3A//www%2Efjtu%2Ecom%2Ecn/fjnu/courseware/0431/course/%5Fsource/web/lesson/char11/j3%2Ehtm&b=0&a=19&user=
---------------------
6. 什麼是效用?試說明效用理論的類型和原理
效用(英文: Utility),在香港被譯為功用,是經濟學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一般而言,效用是指對於消費者通過消費或者享受閑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慾望等得到的滿足的一個度量。
效用理論
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5971
----------------------------------
7. 什麼是效用曲線?試簡要說明效用曲線的類型和原理?
無差異曲線,可能性曲線等等
http://www..com/s?wd=%D0%A7%D3%C3%C7%FA%CF%DF%C0%E0%D0%CD&cl=3
----------------------
8. 試簡要說明新古典經濟學選擇理論的弱點?
新古典經濟學的選擇理論有兩個致命弱點:一是它假定程序不變,即不同期望的偏好獨立於判斷和評價偏好的方法和程序;二是假定描述不變,即不同期望的偏好純粹是相應期望後果的概率分布的函數,不依賴對這些給定分布的描述。但是,卡尼曼和特維斯基等人經過廣泛的實驗研究發現,決策程序以及決策對象或環境的描述本身的確影響到當事人的偏好,偏好既不滿足完備性假定,也不滿足傳遞性假定,比如當事人決策時出現損失厭惡、框架效應、偏好逆轉、後悔厭惡、過度信心、從眾、攀比、炫耀、成癮等等。
9. 學習經濟學有什麼意義
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相關的基礎專業知識,了解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熟悉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中外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了解經濟學的學術動態;具有運用數量分析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進行社會經濟調查、經濟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
在實際經濟方面的工作中,經濟學多是通過數學模型來驗證各種經濟變數之間的關系。像保險、股票、利率這些經濟變數的預測就是通過數學模型進行預測的,所以該專業的很多畢業生進入各類金融機構(如期貨市場、外匯市場)做技術分析工作。
(9)在一個理想的經濟學實驗室里擴展閱讀
經濟學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資本論》、西方經濟學、統計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經濟學說史、發展經濟學、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線性代數、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
產業經濟學關心的主要是壟斷行業的運行機制以及各壟斷公司的競爭行為,以後想去大型企業工作的考生可以選擇這個專業。很多大公司都設置有專門的市場研究部門,這些部門就是利用專業的經濟學理論來分析現有行業情況,得出分析結果,然後作出企業的決策。
10. 急求 從經濟學的「選擇」概念
1. 什麼是行為經濟學?基本觀點有哪些?
行為經濟學又稱為「心理學的經濟學」或「心理學和經濟學」,就是在心理學的基礎上研究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的經濟學分支學科,其核心觀點如下:對經濟行為的研究必須建立在現實的心理特徵基礎上,而不能建立在抽象的行為假設基礎上;從心理特徵看,當事人是有限理性的,依靠心智賬戶、啟發式代表性程序進行決策,關心相對損益,並常常有框架效應等;當事人在決策時偏好不是外生給定的,而是內生於當事人的決策過程中,不僅可能出現偏好逆轉,而且會出現時間不一致等;當事人的這些決策模式和行為特徵通過經濟變數反映出來,結果市場有效性不再成立,各種經濟政策需要重新考慮。從這些基本觀點看,行為經濟學似乎是對新古典經濟學的反叛。
---------------------------------
2. 試簡要說明行為經濟學的硬核和保護體?
行為經濟學強調當事人認知能力的局限和偏好的內生性,強調決策作為一個學習過程的動態變化,這種對人的基本假定構成了其與新古典經濟學不同的硬核。盡管行為經濟學堅持主觀價值論,堅持理性假定,但通過對理性經濟人本身的挑戰,並通過利用心理學構造自己的行為基礎,導致行為經濟學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派別出現在當代經濟學的叢林。我們可以把行為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的硬核進行對比,
類別硬核保護帶研究方法
新古典經濟學理性經濟人假定;偏好和稟賦分布外生;主觀價值論;交易關系為中心等均衡;邊際效用或產量遞減;要素和產品自由流動;要素和產品同質;價格接受者等方法論個體主義;邊際分析方法;靜態和比較靜態分析為主;線性規劃和動態規劃
行為經濟學有限理性當事人假定;可能追求利他行為和非理性行為;偏好和稟賦內生;學習過程;主觀價值論等非均衡;非線性效用函數;要素和產品異質;隨機性;路徑依賴;現實市場和組織;有限套利等方法論個體主義;演化分析;非線性規劃;實驗和微觀計量為主
從表一可以看出,通過假定有限理性和偏好、稟賦內生化,即使在主觀價值論下,行為經濟學仍然表現出和新古典經濟學非常不同的理論硬核:首先,行為經濟學徹底改變了新古典經濟學中靜止的理想化的理性經濟人假定,代之以演化的有限理性的現實當事人假定,通過假定的改變,行為經濟學家眼中的當事人不再僅僅自利,人們會考慮利他,也可能沖動,採取非理性行為等;在行為經濟學中,偏好的內生和演化帶來了異常行為及其相伴隨的學習過程,按照阿克洛夫的說法,這會導致近似理性,或學習中的理性。在這些基本假定的指導下,行為經濟學從選擇及相應的決策行為出發分析問題,這種分析能夠單一針對某種具體行動,比如消費,也可同時分析某幾個行動,比如消費和生產。而新古典經濟學只能從交易出發來分析問題。其次,硬核的差異也會反映到保護帶上,行為經濟學不再需要假定要素產品同質,也不再需要假定市場充分流動或充分套利,有限理性的當事人本就不同,面臨復雜環境不可能實現完美套利,也就不可能獲得一種線性效用函數關系。在行為經濟學家看來,決策過程中可能出現路徑依賴,可能出現隨機選擇,而不像新古典經濟學那樣假定均衡存在。
按照拉卡托斯等人的科學哲學觀,硬核和保護帶構成了科學研究相互區別的綱領。行為經濟學的硬核和保護帶都和新古典經濟學不同,就產生了一種特定的研究綱領,並且這種研究綱領會反映到研究方法上。為了研究貫徹上述研究綱領,行為經濟學家需要尋找恰當的方法及方法論來理解現實的當事人的行為的心理基礎。心理學在20世紀中葉的發展給經濟行為的研究帶來了契機。一些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開始在實驗室中測試實驗對象的動機、環境特徵和行為之間的相互關系,以此來揭示當事人決策的規律。這些學者對新古典經濟學把心理學和當事人決策行為人為割裂非常不滿,於是從重復檢驗新古典經濟學理性經濟人所需的各項假定入手,逐步反駁其理論硬核。這種早期的實驗研究給經濟學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但行為經濟學自身也很脆弱,因為實驗數據能否在統計上顯著反映總體的特徵是存在爭議的,並且實驗數據也很容易被實驗者操縱。藉助於麥克法登等人對微觀計量經濟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各種計算機模擬和計算技術的出現,行為經濟學家開始藉助新的工具來研究行為問題,比如採用市場數據研究金融市場上當事人的行為;採用場分析(fielddata)研究特定類別當事人的經濟行為等。
-------------------------------------------
3. 什麼是決策?決策類型有哪些?
什麼是決策
「決策」一詞的英語表述為Decision-making,意思就是作出決定或選擇。時至今日,對決策概念的界定不下上百種,但仍未形成統一的看法,諸多界定歸納起來,基本有以下三種理解: 一是把決策看作是一個包括提出問題、確立目標、設計和選擇方案的過程。這是廣義的理解。二是把決策看作是從幾種備選的行動方案中作出最終抉擇,是決策者的拍板定案。這是狹義的理解。三是認為決策是對不確定條件下發生的偶發事件所做的處理決定。這類事件既無先例,又沒有可遵循的規律,做出選擇要冒一定的風險。也就是說,只有冒一定的風險的選擇才是決策。這是對決策概念最狹義的理解。以上對決策概念的解釋是從不同的角度作出的,要科學地理解決策概念,有必要考察決策專家西蒙在決策理論中對決策內涵的看法。
二)決策類型
由於企業活動非常復雜,因而,管理者的決策也多種多樣。不同的分類方法,具有不同的決策類型。
1.按決策的作用分類
(1)戰略決策。是指有關企業的發展方向的重大全局決策,由高層管理人員作出。
(2)管理決策。為保證企業總體戰略目標的實現而解決局部問題的重要決策,由中層管理人員作出。
(3)業務決策。是指基層管理人員為解決日常工作和作業任務中的問題所作的決策。
2.按決策的性質分類
(1)程序化決策。即有關常規的、反復發生的問題的決策。
(2)非程序化決策。是指偶然發生的或首次出現而又較為重要的非重要復性決策。
3.按決策的問題的條件分類
(1)確定性決策。是指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只有一種自然狀態時的決策。即決策的條件是確定的。
(2)風險型決策。是指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自然狀態,但每種自然狀態所發生概率的大小是可以估計的。
(3)不確定型決策。指在可供選擇的方案中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自然狀態,而且,這些自然狀態所發生的概率是無法估計的。
-------------------------------------
寫不下了,以下從簡
寫不下了,以下從簡
寫不下了,以下從簡
4 什麼是不確定型決策?簡要說明其決策的類型和原理?
http://info.ceo.hc360.com/2005/11/04082418631.shtml
--------------------------------
5. 什麼是風險型決策?簡要說明其決策准則的類型和原理?
http://cache..com/c?word=%B7%E7%CF%D5%3B%D0%CD%3B%BE%F6%B2%DF&url=http%3A//www%2Efjtu%2Ecom%2Ecn/fjnu/courseware/0431/course/%5Fsource/web/lesson/char11/j3%2Ehtm&b=0&a=19&user=
---------------------
6. 什麼是效用?試說明效用理論的類型和原理
效用(英文: Utility),在香港被譯為功用,是經濟學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一般而言,效用是指對於消費者通過消費或者享受閑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慾望等得到的滿足的一個度量。
效用理論
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5971
----------------------------------
7. 什麼是效用曲線?試簡要說明效用曲線的類型和原理?
無差異曲線,可能性曲線等等
http://www..com/s?wd=%D0%A7%D3%C3%C7%FA%CF%DF%C0%E0%D0%CD&cl=3
----------------------
8. 試簡要說明新古典經濟學選擇理論的弱點?
新古典經濟學的選擇理論有兩個致命弱點:一是它假定程序不變,即不同期望的偏好獨立於判斷和評價偏好的方法和程序;二是假定描述不變,即不同期望的偏好純粹是相應期望後果的概率分布的函數,不依賴對這些給定分布的描述。但是,卡尼曼和特維斯基等人經過廣泛的實驗研究發現,決策程序以及決策對象或環境的描述本身的確影響到當事人的偏好,偏好既不滿足完備性假定,也不滿足傳遞性假定,比如當事人決策時出現損失厭惡、框架效應、偏好逆轉、後悔厭惡、過度信心、從眾、攀比、炫耀、成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