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經濟學為什麼你期待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在當今飛速發展的經濟社會中,為了更好的生存和適應社會,每個人都會期待和努力去尋求自己的人生目標。
正因為有了這個「目標」,人就有了追求喝期待,就會為自己的追求去努力,去奮斗,最終會獲得應有的碩果。
❷ 付出的最少得到的最多在經濟學中這屬於什麼
價值與價復格是不同的,並不僅僅表制現為價值是「生產價格」在統計上的平均。實際上有價格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如商品渡讓的過程中只要不吞噬勞務(勞動與可變資本相交換),本身是不會增值的,如藝術品賣家把出土文物渡讓給藝術品買家,如沒有出現資本吞噬勞動的新增過程,系統整體的價值量是不會增值的。正如1千萬元渡讓到另一個人手中,並不會使系統增值到2千萬了么?翡翠本身不具有價值,只有可能有高價格,消耗在其中的只有普通的自然力,而不是與現在的社會發生社會關系的勞動,也不存在與現代人的支配與被支配的社會關系。當藝術品行業,利潤率較高,就會在大量的資本擁入此行業,這樣就會改變勞務與資本交換的比例,資本就會吞噬勞動使系統整體、社會整體的價值量增值,相反如何利潤率下降,或者虧損的人較多,就會有大量的資本流出此行業,同樣勞務也會減少。並且有些藝術品只有詁價,連渡讓一筆價值量都沒有發生,這么會與系統整體的價值量增值有關?
❸ 一階差分後得到的平穩時間序列具有什麼經濟學含義
等你到了這個時候,自然就會知道的了,還是把
❹ 經濟學原理計算題
1、一天Barry理發公司得到400美元理發收拿友畝入。在這一天,其設備折舊價值為50美元。在其餘的350美元中,Barry向政府交了30美元的銷售稅,,作為工資拿回家220美元,留100美元在公司以在未來增加設備。在拿回家的220美元里交了70美元的個人所得稅,根據信息計算下列指標:
(1)國內生產總值 (2)國民收入 (3)個人收入 (4)個人可支配收入
2、花揶菜的供求如下:
供給:Q=4P-80
需求:Q=100-2P
(1) 求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
(2) 計算均衡時的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
(3) 計算總剩餘
3、下列圖表信息如下:
皮薩 拿鐵咖啡
年份 P Q P Q
2005 $10 400 $2.00 1000
2006 $11 500 $2.50 1100
2007 $12 600 $3.00 1200
(1)計算每年的名義GDP
(2)計算每年的真實GDP(2005年為基期年)
(3)計算GDP平減指數
4、利用FC + VC = TC,完成下列表格的數據,並寫出計算過程。
Q VC TC AFC AVC ATC MC
0 $50 n/a n/a n/a
1 10 $10 $60.00 $10
2 30 80
3 16.67 20 36.67 30
4 100 150 12.5 37.50
5 150 30
6 210 260 8.33 35 43.33 60
5、CPI籃子消森:{10 磅牛肉, 20 磅雞肉},在2004年CPI籃子的費用是120 美元,以2004年為基年
(1)計算2005年的CPI
(2)2005年告猛到2006年以CPI計算的通貨膨脹率是多少
牛肉價格 雞肉價格
2004 $4 $4
2005 $5 $5
2006 $9 $6
❺ 主流經濟學的AS曲線如何得到
如果價格總水平決定的實際工資低於勞動市場的均衡水平,那麼勞動的需求量超過充分就業量,因而勢必造成貨幣工資提高,從而使得實際工資趨向於勞動市場的均衡水平。這說明當經濟達到充分就業時,勞動量處於充分就業水平。
綜合上述兩個方面,可以得到主流經濟學派的短期總供給曲線ASs在達到充分就業的潛在產量水平前的區域內是向右上方傾斜的,而當產出超出潛在水平時,曲線就變得很陡。(2)在長期內貨幣工資具有完全的伸縮性。如果價格總水平提高,實際工資下降,那麼廠商願意僱用更多的勞動力,但勞動者並不願意在這一實際工資下哄廠商所需要的勞動。結果,貨幣工資必然會升高到勞動市場再次處於均衡狀態為止。如果價格總水平下降,實際工資隨之提高,廠商會減少勞動使用,這時,勞動者會降低貨幣工資,以促使實際工資降,直到實現充分就業為止。這表明,無論價格總水平多高,經濟總處於充分就業水平,即長期總供給曲線是一條垂直的直線。(3)短期和長期總供給曲線與總需求的均衡具有明顯的政策含義。在短期內,總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意味著經濟可以處於低於充分就業的水平,此時增加總需求,導致均衡產出水平增加。長期,總供給曲線是一條垂直的直線,增加總需求只會影響價格而不增加總產出。
❻ 在經濟學中,為什麼價格等於邊際曲線時,企業獲得最大利潤
首先,您的問題本身是不嚴謹的,「價格等於邊際成本,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版」僅適用於完權全競爭市場,因為,只有在這樣的市場結構下,企業是價格的接受者,其邊際收益MR = P(價格)才是成立的。如果搞清楚這一點,P = MC(邊際成本)時,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就不難理解了。直接根據企業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MR = MC就可以得到上面的結論了。
❼ 經濟學原理問題
應該是 0
我的看法是,由於漁民手裡頭有魚了,他就必須盡快賣出去,導致了他不回能隨意定價。否則每拖延答一分鍾,他的魚就變質,魚變質後,需求量就不斷減少。
也就是說,他的魚從出水的一瞬間起,就開始隨時間貶值,而且對於這條魚的需求量也不斷減少,這種情況下,那裡有價格彈性?
再舉個例子,在夏天,你手裡拿支冰棍,要賣出去。天氣很熱,沒有保溫,冰棍在融化,你說你的冰棍是否有價格彈性?我估計,只要有人說要買,你肯定馬上成交,還敢跟對方討價還價?
如果是黃金就不同了。反正價格不合意,就囤積起來,等到了心目中價格再賣,也是無所謂。
❽ 經濟學中使用的那些數據一般是從哪裡得到的
數據來源:<<新中國五十五年統計資料匯編>>,各省、市、地區統計部門及其各經濟信息網,國家統計局網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資料庫。但很多都是通過一些高校、研究所、政府網站才可以進的去。市場上有賣的《新中國統計年鑒》,花錢可以買到。要不就是認識人可以得到你想要的統計資料!http://e.acmr.cn/,上去看,有時日限定的,用戶名sju 密碼284656。第一次回答,覺的我答的最好就把分給我啦,我急用分!
❾ 羅伯特福格爾是什麼時候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
1926年羅伯特?福格爾出生在美國的紐約市。
福格爾是幸運的。在他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階段,都遇到了世界第一流的經濟學家的指導。
在哥倫比亞大學喬治?J?斯蒂格勒和卡特?古德里對福格爾影響很大,福格爾在寫碩士論文時曾請古德里賜教。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給予福格爾的指導最多的老師有微觀經濟理論的阿巴?樓納和弗里茨?馬奇魯,宏觀經濟理論和經濟增長理論的伊夫賽?多瑪,數理經濟學的劉大中等。
指導他博士論文的西蒙?庫茲涅茨,對福格爾影響最大。在學生們眼中,「他說話和氣,中等身材,人們在他班上不用很長時間就會發現他是一位頂尖的智者,不僅通曉經濟學,而且也在歷史、人口統計、統計學及自然科學方面有廣博的知識。他的經濟增長課程覆蓋現代技術變化史、人口統計和人口理論,以及利用國民收入總量進行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等分布的比較研究」。庫茲涅茨的課程很有價值。他反復指明經濟學的中心統計問題並非隨機誤差而是數據中的系統性偏誤,而且他傳達一些對付那個問題的一些強有力的方法,特別是重視靈敏度分析的作用。
在福格爾離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時候,他已制定了自己今後十年的兩個研究方向。第一是測量主要科技革新,主要政府政策及主要環境和制度變化對經濟增長道路的影響。第二是提倡更多利用經濟學的數學模型和統計方法以研究經濟史家們集中注視的長期復雜過程。這兩項目標密切相關。提倡新方法的最好論據是證明在研究具體問題時,例如鐵路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這些方法比傳統方法優越。新方法有可能以一種方式陳述主要分析問題,使它們便於測量,識別為解決爭議之點所需證據的種類,發展既適合問題又適合現有證據的測量技術,評估研究成果的可靠性。
福格爾的計劃在實施過程中得到有關教授的關心和支持,他們給予他盡可能的財力和物力的幫助。甚至當福格爾還是一名未經考驗的新助理教授時,列昂納爾?W?麥克肯齊提供了幾名研究助理,一名計算機程序員和他所需要的所有計算機機時。
福格爾1958年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開始執教,但於1959年又轉到羅切斯特大學。1964年他進入芝加哥大學,1965年在那裡任經濟史教授。1965年,他同時兼任羅切斯特大學的教授職位,1975年他把兩個職位都辭去,而到哈佛大學任教授。但是,對他來說,既要任人口經濟學中心的理事,又要兼瓦格林基金會的理事,所以,1981年,他還是回到了芝加哥大學。福格爾1977年曾任經濟學會會長,1980年任社會科學史學會會長,1978年以後又一直任國立經濟研究局的項目理事。
羅伯特?福格爾以他在計量經濟史方面出色的工作,榮獲了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福格爾的《鐵路和美國經濟增長:計量經濟史學論文集》的出版,標志著「歷史計量學」或「新定量經濟史學」的誕生。這是把新古典經濟學的原理同統計推斷原理相結合的一門新學科,用以考察這樣的反事實性問題:如果鐵路從來就不存在,美國的經濟增長率會是多少?對那些反對這一問題的人說來答案是:所有歷史研究實際上都是提出反事實性問題,不過是採用含蓄的而不是直率的方式罷了。
在圍繞「新經濟」史學的興起而展開的熱烈討論中,福格爾堅定地維護《美國經濟史新釋》和《「科學」史學與傳統史學》中明確制定的方法。不僅如此,對於19世紀美國鐵路的經濟影響,福格爾推翻了不少過去的研究;與恩哲爾曼齊心協力,重新考察了美國奴隸制經濟學。美國史是以其受到熱烈的爭論而著名的課題,而《苦難的時代:美國黑奴制經濟學》要算是迄今在美國史方面出版的一本爭議最大的書。康拉德(A.H.Conrad)和邁耶爾(J.R.Meyer)發表在《政治經濟學雜志》1958年4月、10月號上的那篇文章《南北戰爭前的南方奴隸制經濟學》,最先與那種認為奴隸制是一種無效益、不贏利的生產方式的正統觀點唱反調。福格爾和恩哲爾曼接受了這篇經典文章的論點,進而嚴加抨擊像種族主義者那樣地死死維護正統觀點的那些人;堅持認為奴隸制具有相當的效益,並且惟有像南北戰爭那樣的超經濟力量才可能導致它解體。他們的書已多次被譯成別種文字。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對這本書的各種評論文獻就遠遠超過了原書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