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微觀經濟學基本內容的框架圖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B. 簡述微觀經濟學的體系框架與主要研究內容
微觀經濟學主要講的是企業、居民、產品市場和市場要素以及分析專單個生產者如何將屬有限的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潤;單個消費者如何將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消費上以獲得最大的滿足;分析單個生產者的產量、成本、使用的生產要素數量和利潤如何確定;生產要素供應者的收入如何決定;單個商品的效用、供給量、需求量和價格如何確定等等。
C. 微觀經濟學的內容框架體系及核心思想
微觀經濟學理論的核心理論框架,思想: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最顯著的不同在於各自關注的對象、視野不同。微觀,顧名思義,為小為微,在研究對象上主要為個體、單個的經濟行為者,比如單個消費者、生產者,單個商品、生產要素市場。沒有一個市場只存在唯一的經濟行為者。如果一個國家、城鎮擁有生產者、消費者,但不同身份背後卻是同一個自然人,那麼這個國家、城鎮沒有必要存在市場,因為所有權不同的物品交換不可能出現。小農自給自足的小商品經濟是市場經濟的一種,但如其名所昭示那樣,它的交換范圍是「小」的,即不充分的商品交換。微觀經濟學的「微」並不是指交換范圍和交易成熟程度。當然,微觀經濟學的「微」不能小到市場上只存在唯一的經濟行為者。
微觀經濟學曾經有兩個最主要的假設,一是「經濟人」,二是「完全信息」。現在人們已經充分意識到完全信息在目前來說無異於天方夜譚,因此局部修正了「完全信息」這個假設,「局部信息」取而代之。並由此催生出信息經濟學。經濟人內涵是指在特定條件下,人會追求最低的經濟代價獲取最大經濟利益,古語「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較取其重」是也。
微觀經濟學通過對個體經濟行為者的研究來說明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構成市場的基本要素是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奠定這個論調的可以追溯到馬歇爾,他創造地將需求、供給曲線放入同一個坐標中,二者的交點即為均衡價格——一個可以使供需雙方於某時點都達到滿足的平衡價格。這個簡易的靜態模型是所有經濟學人入門的第一個敲門磚,含義簡單明了且實用。根據這三個基本要素,衍生出消費者需求論、生產者的生產論、成本論和市場論和為達到最終均衡的福利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最終要證明完全競爭下的市場機制能夠實現帕累托最優,市場失靈是市場環境摩擦的結果,要糾正失靈必須建設一個完全競爭的交易機制。這也是微觀經濟學索要闡述的核心思想。
但我們看到,微觀經濟學中暗含的「人同此心」假設使得很多微觀政策在實踐上效果不佳甚至南轅北轍。
重點定理:布雷利-邁爾斯第二定理,第三定理
D. 西方經濟學框架
其實本無所謂西方經濟學還是政治經濟學之分,那時計劃轉軌的時代高鴻業等老先生為了在國內開設現代非馬克思經濟學課程又為了避免意識形態問題而發明的詞彙。
現在流行的框架:
(一)微觀經濟學:假定資源是稀缺的、人是理性自利的,討論兩個微觀主體企業和消費者分別在自己的預算約束下進行利益最大化的選擇問題。(1)消費者在自己的收入預算約束下根據自己的偏好和商品的滿足自己偏好的特性與價格來做出能夠讓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的決策。某種商品價格的變化引起消費量的變化可以分解為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正常商品的替代效應大於收入效應得情況下,我們就能推導出一條反映商品價格和商品需求量反向相關的需求曲線。(2)生產者在成本約束下根據自己的技術函數(投入產出函數)決定投入量的選擇,利用類似的思路可以推導出一條反映產量和商品價格之間正相關關系的供給曲線。假定市場可以出清,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都是完全競爭的市場,那麼我們的供給曲線就是一條直線,如果市場不是完全競爭的,我們就會有關於壟斷的探討了,供給曲線就向右上方傾斜,反映產量和商品價格之間由於壟斷因素(產品差異或者市場不準入)造化的正相關關系。
有了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如果他們相交於某一個點,這個點就是傳說中的均衡點,在這個點上商品的價格是均衡價格、商品的產量是均衡產量,市場是出清的。如果消費者的偏好和企業的選擇集都是凸性的,如果做出調整,不是消費者受損就是廠商受損,說明市場均衡產量也是帕累托有效率的。
說來說去就是一句話,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能夠實現市場出清,而且是有效率的。
阿羅和德布魯也證明了n種商品n個消費者和生產者的情況下市場也可以實現出清,裡面用到很多數學,老子是搞不懂…
市場如果因為外部性、自然壟斷等原因不能實現出清,那就引出了所謂制度經濟學和公共經濟學的議題。
(二)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由馬歇爾開創,由阿羅德布魯一般均衡完善。總之,到現在很結構完整,框架完善。宏觀經濟學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宏觀經濟學主要討論:經濟在長期和短期增長所有取決於的因素,包括關於通貨膨脹、就業等問題的討論。要理解宏觀經濟學,需要記住兩個基本學派的劃分,他們根本假設並不很一致,導致很多結論不同,互相爭吵不休。
古典學派:假定市場由於理性預期等因素是可以實現出清的,所以政府並不需要干預宏觀經濟,只要控制貨幣發行量為理性驚人提供一個合理穩定的政策預期就好。其基本的分析工具是AD-AS曲線。
凱恩斯學派:假設市場由於工資剛性(粘性)的問題無法自動實現出清,至少在短期是這樣的。長期中工資是可以調整的,凱恩斯學派和古典學派之間並沒有很大的分歧。但是,短期,由於上述原因,政府必須採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來干預經濟。他的分析手段除了AD-AS之外,還有就是希克斯發明的分別代表貨幣市場均衡是產品市場均衡的LM和IS曲線,他們之間的互動可以解釋利率(貨幣的價格)和產出之間的互動關系。
由於這個基本的差別,兩派對通脹原因、就業與通脹關系、政策有效性等上問題爭論得不可開交。最近的新凱恩斯學派和理性預期學派分別代表了凱恩斯和古典學派的前沿成就。爭論仍在繼續,我們拭目以待。
除了短期經濟問題中的爭論這些問題,宏觀經濟學也關心長期經濟增長的問題。由哈羅德最先提出了一個關於最優經濟增長率,但是哈羅德假定技術不變後來推導出了一個哈羅德陷阱,對經濟的長期增長持悲觀的態度。索羅發展了哈羅德模型,引入了技術可變的因素,得出了技術進步是引起長期經濟增長的唯一因素,他的模型也成了分析經濟增長問題的經典模型和基礎。最新的成果是由拉姆齊、卡斯、庫普曼發展出來的RCK模型。
如果不管考慮一個國家內部的經濟也考慮外部的因素,就是開放的宏觀經濟學,也是國際經濟學的基礎。
現代最新的經濟學發展趨勢:
前些年新制度經濟學大行其道,這些年博弈論後來居上。今年諾獎得主馬斯金、邁爾森、郝維茨等三人都是搞博弈論中的機制設計理論的。一派不數學,一派基本就是泛函和拓撲輪的一個外展。現代經濟學研究又都離不開以計量經濟學位基礎的實證建模。計量經濟學在傳統的OLS模型的基礎上,也對非穩定的時間序列數據、面板數據進行單獨的模型分析;對解釋變數為非連續變數的二元離散選擇模型構建了probit和logit模型。
基本就是這樣的。也是對自己這些年學習的一個梳理,有錯誤各位海涵。
E. 簡述微觀經濟學的體系框架與主要研究內容。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有效的。
F. 微觀經濟學的基本框架
微觀經濟學抄的核心是「襲價格機制」。消費者選擇理論解釋了「需求曲線為什麼向下」,廠商理論解釋了「供給曲線為什麼向上」,完全競爭市場理論在供求曲線的基礎上,構建了「比較靜態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價格管制、稅收、補貼、貿易等政策對價格、交易量和福利的影響。
然而,之前完美的價格機制,會因為三方面原因失靈。第一,競爭(博弈)結構存在壟斷、寡頭等時,價格機制會失靈,因此要研究非完全競爭市場,以及專注於「策略性相互依存」的博弈論;第二,存在信息不對稱時,價格機制會失靈,因此要研究信息經濟學,諸如逆向選擇、道德風險問題;第三,存在外部性時,價格機制會失靈,因此要研究外部性,諸如稅收與補貼的運用、科斯定理、公共品的提供等。
G. 微觀經濟學的內容框架體系及核心思想論文
對邊際生產力論文的探討
一、邊際生產力理論的局限性
邊際生產力理論是新古典經濟理論的基石。邊際生產力理論是用於闡明在生產中相互合作的各種生產要素或資源所得到的報酬的一種方法。通常情況,當其他要素數量不變,而單位某種生產要素離開(或加入)生產過程時所引起的商品產值的減少(或增加)量,就等於該種生產要素一個單位的服務報酬或其他報酬。這里很明顯,決定生產要素的報酬是取決於生產過程中的技術條件。在新古典理論中,一般用生產函數來表明這種投入和產出的技術關系。邊際生產力理論用數學公式來表達就是:
廠商的生產函數是Y=F(x[,1],x[,2],x[,3],x[,4]……),Y是生產過程中的產出,x[,1],x[,2]……是生產過程中的投入,F是生產函數。一般情況下,生產函數滿足下面假設:產出對生產要素的投入滿足一階偏導數大於零,二階偏導數小於零,即附圖。一階偏導數大於零表示,在其他投入不變的情況下,任何一種生產要素等量增加,必然帶來實物產出的增加,即邊際產品大於零,這一點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可以說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個公理,廠商沒有必要在產量減少時增加一種要素的投入量。二階偏導數小於零也就是生產函數的凸性假設,表明一種生產要素的邊際產品會隨該要素的投入量增加而遞減的,這是一個比一階導數大於零較強的假定,這就是經濟學中常常使用的邊際產品遞減規律。「實際上這並不是一個規律,而是大多數生產過程所具有的共同特性」。(註: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上海三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95頁。)在生產過程中,任何一種要素的報酬超過了在少使用這種要素時損失的產值時,那麼就會少使用一單位該種生產要素,並且如果這種不平衡沒有消除,就會繼續減少使用這種生產要素,直到相等為止,即:附圖,(註:實際上應該要素的報酬應該等於要素的邊際生產收入(marginal revenue of proct),而不是邊際產值(value ofmarginal proct),由於新古典的邊際生產力理論主要是研究是完全競爭市場,因此二者在量上是相等。)其中w[,i]是x[,i]這種生產要素的報酬(價格),P為產品的價格。這個結論可以很簡單地從給定生產函數和廠商利潤最大化的條件下得出。
邊際生產力理論有兩要素形式和多要素形式來說明生產要素的需求量。兩要素是指總資本和總勞動,在這種形式下,生產函數的形式是Y=F(L,K),L、K分別是生產過程中投入的勞動和資本的數量。多要素是指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可分辨要素的種類,就是在本文開始部分所採用的那種形式。兩要素形式可以使邊際生產力理論進行簡化,但是這個模型存在著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如何將一個廠商投入的不同質的勞動和不同質的資本進行加總,(註:加總問題是邊際生產力理論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難,邊際生產力需要一個總量勞動和資本的概念,資本的加總只能通過對其價值(格)進行加總的形式來實現,而資本的價格受到資本的邊際生產力(利息率)的影響,即維克賽爾效應,從而使邊際生產力理論成為一個循環論證。)這也是在上個世紀劍橋資本爭論最為激烈的一個問題。多要素形式避免了對不同的勞動和資本進行加總,但這種形式卻遠離現實,因為這種形式會使生產函數連續可微分的性質難以成立:許多廠商的投入要素都是固定比例,不可能單獨地增減一種生產要素而不增減其他的生產要素,即生產要素之間不存在替代性,這樣沒有辦法得出一種要素的邊際生產力,因此邊際生產力的理論適用范圍非常有限。本文在這里分析的是邊際生產力理論的適用范圍,因此,在這里採用的是兩要素生產模型,將廠商的投入抽象地分為勞動和資本,而如何將異質的資本和勞動加總的問題給拋開,而抽象地認為勞動和資本是同質的。這樣邊際生產力的模型就可以描述成:對於一個廠商的生產函數Y=F(L,K),勞動者的報酬也就是工資附圖,資本的報酬也就是利潤(息)率附圖。
二、總額相符問題(Adding-up Problem)
邊際生產力在直覺上非常容易被人接受的,因為它體現了一個基本的經濟理論原理,那就是其他要素固定不變時,一種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從而使廠商的利潤最大化。但是這里存在著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每個要素的每一單位都按照相應的邊際生產力得到相應報酬,那麼廠商的產量是否等於所有的生產要素的邊際產品,這就是Y=MP[,L]×L+MP[,K]×K。在1894年,威克斯蒂德在《論分配法則的協調》中詳細地論述了這一觀點,「這些分配份額加起來等於每個廠商的凈產量。」(註:《帕爾格雷夫經濟學詞典》第1卷,經濟科學出版社,1986年,第22-23頁;熊彼特:《經濟分析史》(第3卷),商務印書館,1996年,第407-409頁。)這個結論的詳細描述是:在生產函數是一次(線性)齊次性時,各種投入的生產要素的邊際產品乘以其投入量的總和正好等於其產值,這就是總額相符,也就是歐拉定理(Euler's theorem),從而使邊際生產力在理論上更加完美。如果用產品的價格和生產要素的報酬來表示,就可以得到各種投入要素的報酬總和正好等於總產值。(註:在歐拉定理Y=MP[,L]×L+MR[,K]×K兩邊同時乘以產品的價格P,就可以得到Y×P=w×L+r×K。)廠商的(超額)利潤等於廠商的收入(總產值)減去各種生產要素的報酬總和(總成本),即總額相符,廠商的利潤為零。但是這里存在著一個條件,就是生產函數必須是線性齊次的,即生產是規模報酬不變的。
在新古典經濟理論中,通常用生產函數的齊次性來表示規模報酬。齊次性是一個數學概念,它表明一個函數F(x,y)如果滿足條件:P(ax,ay)=a[n]F(x,y),這個函數就是n次齊次性。如果n=1時,就是一次齊次性,也稱為線性齊次性,即F(ax,ay)=aF(x,y)。如果一個生產函數是n次齊次生產函數,那麼當n>1時,該生產函數就是規模報酬遞增,n<1時,是規模報酬遞減,n=1時,是規模報酬不變。這就意味著總額相符只有在規模報酬不變時,才能成立。同樣可以容易證明出:當n<1時,即存在規模報酬遞減時,廠商的總產值就小於各種生產要素的得到報酬總和,存在著「總額不足」;當n>1時,即存在規模報酬遞增時,廠商的總產值就大於各種生產要素的得到報酬總和,存在著「總額過剩」。那麼,誰來彌補「不足」和得到「過剩」呢?很明顯,這兩種情況下,邊際生產力理論存在著重大的缺陷,因為它與規模報酬遞增和遞減相矛盾,除非可以證明資本主義經濟中不存在著這兩種情況。在經濟中存在規模報酬遞減的可能不大,如果存在規模報酬遞減,就可以把大企業分割成小企業來生產,而在現實經濟中很少出現這種現象。所以一般認為經濟是規模報酬不變和遞增的。
三、規模報酬遞增現象的存在性
規模報酬遞增是現代經濟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從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來看,生產是逐漸集中,大規模生產可以實行分工,採用先進設備,聘請高級專家,節省管理費用,都能提高生產效率,這些足以表明現代化的生產肯定是存在著規模遞增現象。斯密最早提出分工會導致專業化,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使規模報酬呈遞增。斯拉法在《經濟學雜志》1926年12月發表了《競爭條件下的報酬規律》,指出「在純粹競爭的條件下,只要產量增加伴之有內部經濟,廠商便不會處於完全均衡狀態」,「遞增收益也是同完全競爭的假設不協調的」。從此也就揭開了不完全競爭理論的序幕。也有一些經濟學家承認存在著規模報酬遞增現象,但是「根據復制的觀點,不變規模報酬是最自然現象,但這並不等於說其他情況不可能發生……遞增的規模報酬通常在一定的產量范圍內適用。」用復制來說明不變規模報酬的存在是有疑問的,這種復制是遠離現實的,因為在現實世界,人們基本上看不到廠商擴大產量的方法是在原有規模上擴大,而不是去建造新廠復制原來的工廠,范里安這種認為不變規模報酬是犯了形而上學的錯誤。但是不管怎麼很難否認規模報酬遞增的存在。
四、邊際生產力理論對規模報酬遞增的解釋
既然規模報酬遞增是現代化生產中必然存在的現象,那麼邊際生產力理論必然要對這種與其相矛盾的規模報酬遞增給以解釋。
一種解釋認為經濟中不存在規模報酬遞增的現象,之所以產生規模報酬遞增,是由於有一種促使規模報酬遞增的生產要素被人們忽視了,只要加入新的生產要素,生產函數就不會存在規模遞增現象:兩種要素的生產函數解釋不了現實經濟的真實情況,在現代經濟中,生產要素也在多元化,科學技術、知識、教育等因素加入到生產函數中去,生產函數成了Y=F(L,K,T,I,E……),從而使生產函數變得越來越復雜,這樣處理之後,生產函數就成為線性齊次性,就可以滿足於總額相符,從而就使邊際生產力學說更加完美,甚至進一步找出科技、知識、教育等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來。這種學說存在著一個明顯的錯誤,根據生產要素的性質,生產要素起著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生產過程的投入物,二是要在生產過程中得到相應的報酬。盡管我們可以通過復雜的計算得出科技、知識和教育的邊際生產力,但是是誰根據這些要素的邊際生產力而得到它的報酬呢?是工人,還是資本家,還是科學家?另外,科技和知識都是體現在勞動和資本中,不能從勞動和資本中獨立出來,生產函數的形式應該是Y=F[L(T,I,E……),K(T,I,E……)],這樣,從數學的邏輯上分析,自變數之間必然是獨立的,即有完全的自由度。如果技術、知識、教育和勞動、資本之間存在著相關性,它們就不可能同時作為生產函數的自變數,即同時成為生產要素。因此,用多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使之成為線性齊次性,從而可以使之滿足總額相符的方法,是存在著邏輯矛盾。 答案補充 五、結論
因在經濟中普遍存在規模報酬遞增現象,邊際生產力理論在決定生產要素的報酬時,不能實現總額相符,從而出現一個「余值」,這個余值卻不知道歸誰所有.很明顯,邊際生產力理論是和規模報酬遞增相矛盾的。如果考慮到資本和勞動的異質性,問題變得更加復雜,在邊際生產力理論中所要求的資本數量和資本的邊際生產力(利息率)呈反向關系就由於「技術的再轉轍」不能得到保證。問題的根源在於邊際生產力理論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它抽象掉了分配過程中的社會關系,而把分配完全歸因於生產過程中的技術因素。在資本生產過程中,資本家控制著資本,從而也就控制著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選擇,從而規模報酬遞增是資本家在追求利潤最大化時,通過資本積累而進行技術選擇的必然結果。而資本體現的不僅僅是一種技術關系,同時也體現著生產過程中的社會關系,不是像邊際生產力理論中所表現的那樣,資本和勞動是平等的,進而得出資本家可以雇傭工人,支付給工人工資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工人僱傭資本,支付給資本家利息這種假想的生產方式的結果是相同的這樣矛盾的結論來。
H. 高鴻業版 微觀經濟學 的基本框架是怎樣的
書的第一章把框架列出來了。
微觀部分:
先講消費者,偏好,效用,消費效用最大化及購買決策。
後講市場,要素投入最大化
最後消費,市場聯合起來講福利經濟學,帕累托最優,生產可能性曲線。
宏觀部分:
一來認識GDP,接著講投資儲蓄,推到IS曲線,
接下來講貨幣市場,推到LM曲線,最後IS,LM曲線聯合起來講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的影響。
最後把IS,LM擴大到國際市場,考察一國的產出。
當然其中一部分介紹了宏觀經濟增長模型,這個是考試重點。
好了就說這么多,需要問什麼可以給我發消息,我會給你解答。
怎麼沒有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