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已經41歲了,想考中國社科院的經濟學博士,請問如果考上了,是全日制讀還是在職讀好呢
老哥,很中肯的說,考個全日制對於你來說投資太大了。導師、考試、時間。全是問題。怎麼可能不影響生活?如果考上了當然在職讀好一些,如果沒考上念個課程也就算了。
㈡ 考博社科院的經濟學原理怎麼復習
經濟學原理的復習方法:
1、以課本為本,以考綱為綱,把課本吃透。考題肯定回是根據指定的教材出答,不是根據某家出版社的教輔材料出。平常的考試題目,幾乎百分之百都可以在課本中找到原型——當然經過多層的綜合和深化。
2、三遍讀書法。第一遍應該以整體瀏覽為主,爭取明白全書概要,不要求理解每個具體知識點;第二遍才細致的理清重點難點;第三遍就是重新梳理,記憶背誦知識點。這樣三遍下來,這本書才算基本上看過了。
3、書看得差不多了,知識體系也整理好了,接下來開始做題。做題必須把握一個原則:先求精,再求多;先求慢,再求快;先求質量,再求數量。
4、背題。所謂背題,是一個比較形象的說法,並不是說一定就要把整個題目背下來。而是做了以後,把做過的練習冊.試卷等等都保存起來,以後每隔一段時間拿出來看一看。
5、復習中需要閱讀大量的學習資料,想讓閱讀更有效率的同學,可以通過《精英特全腦快速閱讀軟體》來提高記憶力和學習效率。堅持就會有收獲,祝你成功!
㈢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博士好就業嗎
社科院的復產業經濟學屬於工業經濟制系,每年大概招8個人左右,平均分據我所知大概在350—360分左右,可以參加復試,具體是哪年的分數我忘了,主要還是看當年的報考人數級考試分數來確定復試分數線,就業應該不錯,感覺學這個專業還是挺有用的,具體情況最好自己親自去社科院研究生院找個研究生問問,據說現在社科院開始限制研究生院的學生畢業後留所了,也就是畢業後得自己去找工作,希望我說的對你有用
㈣ 請問,經濟學博士,有兩個求職方向:是去省級社科院當研究員好,還是去大學當一名教師好
女的話,都大學,穩定,找個老公,有一個教職,做些項目,日子有面子有里子。
男的話,分為兩種情況:
情商高的,文筆不錯的,有些野心的,可以進省級社科院,以內參求名,然後找機會從政。
情商不高,文筆一筆的話,那可以在大學與研究員中任選,大學穩定些,瞅漂亮MM機會多些,新鮮些;研究員封閉些,做些文飾工作,穩定而無趣些。
看樓主的資源與稟賦了。
相信樓主能找到最優方案的,呵呵
㈤ 經濟學考博需要考試科目是什麼
考試科目
一、理論經濟學:
1、政治經濟學方向:
科目1:西方經濟學研究;科目2:政治經濟學研究;科目3:英語
2、世界經濟方向:
科目1:西方經濟學研究;科目2:世界經濟研究;科目3:英語
二、應用經濟學:
1、金融學方向:科目1:西方經濟學研究;科目2:金融與保險研究;科目3:英語
2、產業經濟方向:科目1:西方經濟學研究;科目2:中國經濟分析;科目3:英語
3、國際貿易方向:科目1:西方經濟學研究;科目2:國際貿易研究;科目3:英語
(5)社科院技術經濟學考博輔導書擴展閱讀:
培養目標:
使畢業生具備扎實的現代經濟學理論基礎和數理、定量等分析技術,能夠發現和提出有價值的研究課題,以及建立計量模型和進行經驗實證的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具備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能夠在學術文獻的閱讀中找出現有文獻存在的缺陷和問題,並作出恰當的評價。能夠較為深入的了解本國經濟環境和制度背景的特殊性,明確已有理論模型分析本國經濟問題時存在的局限性和前提條件差異。
能夠掌握引入開放假設的理論模型和分析框架,能夠分析各國經濟環境的差異性及決定性因素,並對世界經濟中重大事件的國際影響有相應的分析和理解。
㈥ 社科院產業經濟學考博難不難
原先有三個,分別是:020101政治經濟學020105世界經濟020205產業經濟學以上三個老的都是在上世紀八九內十年代給的博士點。容2006年又新增了5個,分別是:020102經濟思想史020103經濟史020104西方經濟學020106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03050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讀了有點用的,還是世經產經,再要不就西經。社科院的經濟方面學科,在全上海排第四。上海社科院是全國最牛的地方社科院,有自己的出版社,只有中社科比上社科強。當然上海的復旦財大也比上海社科院強不少,這是大實話。
㈦ 你好,同求社科院法學所的考博專業真題,民商法和經濟法的。怎麼能買到謝謝。
eahera,lgh,l;ea,h;lea,hl;,esl;h,l;teshmkltr;s,elktmhk;letsrstes
㈧ 請問跨專業考取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博士或者金融學博士,筆試需要加試科目嗎請指教。
提問就不對啊,「考取」是考上了的意思啊?你是想報考吧?需要加試的。
㈨ 社科院的產業經濟學博士好考嗎
工資?!來就業?!同學你是真決心做學自術嗎?如果是就不要考慮這些,否則還是創業吧,只有自己創業才能獲得經濟自由,其他的一輩子都是工薪階層罷了。
按照國際慣例,讀書不能太功利的。因為即使博士也只是一種學習的經歷、一種人生歷程罷了。中國之前一直批評美國博士畢業找不到工作是資本主義的弊端。現在回頭看,其實很正常。尤其中國13年來的高校大擴招與學術大躍進後,博士某種程度上已經是大眾化教育的組成部分和普通勞動者。而且教育部推崇 專業博士——也即不把博士當做知識精英,而只是技工而已。
不過,如果不進「三站」(學士後流動站、碩士後流動站、博士後流動站),一般是7年。同時,理論上一旦成為「本碩博」連讀的學生,也可對外稱「博士生」或被美稱為「博士」,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十幾歲的少年也可以被稱作「博士」的原因。
另,關於「三站」,可搜索 山東大學學士後流動站 溫州大學碩士後流動站 清華大學博士後流動站,相對比較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