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經濟:什麼是通脹率
通貨膨脹率??通貨膨脹(Inflation Rate),是一種貨幣現象,指貨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內所需要的貨幣量而容引起的貨幣貶值現象。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是不同的經濟范疇,但兩者又有一定的聯系,通貨膨脹最為直接的結果就是物價上漲。
通貨膨脹率是貨幣超發部分與實際需要的貨幣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的程度;而價格指數則是反映價格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相對數。
經濟學上,通貨膨脹率為:物價平均水平的上升速度(以通貨膨脹為准)。以氣球來類比,若其體積大小為物價水平,則通貨膨脹率為氣球膨脹速度。或說,通貨膨脹率為貨幣購買力的下降速度。
在實際中,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計算通貨膨脹,而是通過價格指數的增長率來間接表示。由於消費者價格是反映商品經過流通各環節形成的最終價格,它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對貨幣的需要量,因此,消費者價格指數是最能充分、全面反映通貨膨脹率的價格指數。目前,世界各國基本上均用消費者價格指數(我國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即CPI來反映通貨膨脹的程度。
『貳』 通脹率怎麼算
你看新聞里的 CPI就行抄了,你沒數據襲,算不出來
通脹一般來說使用的是CPI,消費者價值指數
也可以用GDP平減指數
CPI分八大類,通過調查價格變化,按照不同權重計算出來的,計算方式很簡單,但是數據採集不容易。
『叄』 經濟學 通貨膨脹率從高到低分為哪幾種
什麼是通貨膨脹?西方經濟學對通貨膨脹的定義是多種多樣的,這主要是因為對通貨膨脹下定義的角度不同.為了便於分析和理解,我們選取美國經濟學家萊得勒和帕金的理論,通貨膨脹是一個價格持續上升的過程,也等於說,是一個貨幣價值持續貶值的過程.由於在社區這個經濟模型中,名義價格是恆定不變的,那就意味著貨幣的持續貶值.如果放任貨幣貶值,社區積分對版友的吸引力會大大降低,從而導致社會供給減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社區的對策是,利用積分押寶的高命中率和高回報率,來促使貨幣升值,通過這個對沖來解決這一問題.所謂滯脹,是指經濟生活中出現了生產停滯、失業增加和物價水平居高不下同時存在的現象。它是通貨膨脹長期發展的結果。西方各國在戰後的50-60年代,實施通貨膨脹政策,對經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那時,通貨膨脹一般表現為需求過多、商品供應不足、物價上漲,在需求的刺激下,經濟增長和就業能保持一個較高的水平。但是,進入60年代和70年代以後,由於通貨膨脹的刺激作用越來越減弱,而對經濟的消極影響漸漸上升,終於出現了經濟增長速度下降,失業率上升,但物價依然上漲的滯脹局面。對此,西方各經濟學流派都作出種種理論上的解釋。其中,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主義者直接批判凱恩斯主義的通貨膨脹政策,認為滯脹是長期實施通貨膨脹政策的必然結果,以增加有效需求的辦法來刺激經濟,實質上是過度的發行貨幣,經濟中的自然失業率是無法通過貨幣發行來消除的。實際上,一國經濟如果長期處在通貨膨脹狀態下,人們的收入增長速度慢於物價上漲,實際工資下降,社會購買力萎縮,必然出現需求不足、商品積壓、生產下降;在國內物價水平高於國際市場水平時,來自國外的需求也在下降;由於大量生產性資本在通貨膨脹情況下轉向商品投機,實際生產投資減少。在生產下降,社會總供給減少的同時,由擴張性的財政金融政策導致的過多供應的貨幣卻不會自動退出流通,而是以加快流通速度的態勢給市場造成強大的通貨膨脹壓力,物價上升難以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採取緊縮措施,則生產受到進一步削弱,市場商品供給進一步減少,而緊縮政策最終達到收縮貨幣應量的目的,遠不如刺激政策影響貨幣供應量增加那樣快,於是,滯脹就難以很快解決。許多國家的這種局面都持續了十餘年,嚴重影響了經濟和社會的正常發展。通貨膨脹是物價水平普遍而持續的上升。按照通貨膨脹的嚴重程度,可以將其分為三類:第一,爬行的通貨膨脹,又稱溫和的通貨膨脹,其特點是通貨膨脹率低而且比較穩定。第二,加速的通貨膨脹,又稱賓士的通貨膨脹,其特點是通貨膨脹率較高(一般在兩位數以上),而且還在加劇。第三,超速通貨膨脹,又稱惡性通貨膨脹,其特點是通貨膨脹率非常高(標準是每月通貨膨脹率在50%以上)而且完全失去了控制。另外還有一種受抑制的通貨膨脹,又稱隱蔽的通貨膨脹。這種通貨膨脹是指經濟中存在著通貨膨脹的壓力,但由於政府實施了嚴格的價格管制與配給制,通貨膨脹並沒有發生。一旦解除價格管制並取消配給制,就會發生較嚴重的通貨膨脹。
『肆』 經濟學中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有哪些
什麼是通貨膨脹經濟效應
通貨膨脹經濟效應是指通貨膨脹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可以具體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
1、短期內,通貨膨脹能否刺激經濟增長取決於經濟系統中是否存在一定量的可以利用的閑置資源。
2、長期中,經濟系統中的生產能力通常是不斷提高的,當生產能力得到擴大時,總需求也會相應地擴張,帶動實際產出水平的提高和通貨膨脹率的提高。
3、通貨膨脹預期會削弱通脹的經濟增長效應。如果通貨膨脹成為一種經常的現象,社會公眾都會對通貨膨脹形成預期。此時,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增長效應會減弱。
2、通貨膨脹的產出效應。在短期,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可促進產出水平的提高,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卻會導致產出水平的下降。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對就業的影響是清楚的,它會刺激就業、減少失業;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在通常情況下,會減少就業。在長期,上述影響產量和就業的因素都會消失
在通貨膨脹期間,債權人要求債務人補償他國出借的款項購買力的下降而遭受的損失。從而市場利率或名義利率水平中包含於通貨膨脹率。在貨幣市場達到均衡時,通貨膨脹率等於名義貨幣增長率減去實際貨幣需求增長率。如果貨幣在長期內持續高速增長,通貨膨脹與名義貨幣增長就會緊密相關,通過發行貨幣來彌補預算赤字會導致通貨膨脹。
『伍』 關於通貨膨脹的幾個現實經濟學問題
答:
(1)房產商並不會虧的,在房屋購買以後就是購買者同銀行發生聯系了,也就是說是銀行幫購買者向房地產商墊付了購房款,所以房產商不可能虧。另一方面,即使是銀行也不會虧,因為銀行的存貸款利率不可能制定在通脹率以下,也就是說銀行的利潤一定是正的,當通脹率更高的時候銀行可以相應的提升存貸款利率一保證實際利率為正,從而保持利潤水平。
(2)已在第一問中涉及,銀行必須保證實際利率為正的情況下保持利潤,所以存貸款的利率一定高於通脹水平,但是居民存款利率有可能低於通脹水平從而使居民在銀行存錢的實際利率為負。
(3)中國一定是要鼓勵消費的,中國之前的經濟發展的結構是主要依靠外需來支撐國民經濟的發展,但是這樣做帶來了極大的風險,在外部經濟情況不好的時候外需受到影響則我們得國民經濟就會受到比較大的沖擊,而調整結構,依靠內需來支撐國民經濟就會從根本上使上述風險降低,並且能夠切實提升國民福利水平。
(4)中國的貿易順差是一種貿易不平衡,是由中國的國情決定的。具體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中國是人口大國,有很大的人口紅利,即勞動力成本低廉;中國技術水平落後,高新技術產業不發達,這樣中國相對於其他國家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更適合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相關理論可以查閱國際經濟學中的產業間貿易理論。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中國的人民工資水平較低,加上分配不平均,(相關證據可參考中國的基尼系數)造成國內需求不足,這就使得中國必須依靠外需來維持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單單是這種經濟結構不足以造成今天的中國擁有巨大的貿易順差,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因為意識形態的原因對中國進行高科技產品的出口禁令,說白了就是美國進口咱東西卻不願意把東西賣到中國來,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已經到手的美元不能及時地花出去,但是放在手裡有巨額的利息損失,於是用來購買美元國債。這樣中國與美國的實際的貿易狀況是中國用低廉勞動力生產的產品購買了美國的債券,這就是國際投資。
『陸』 通貨膨脹的原因 宏觀經濟學
在經濟學上,通貨膨脹意指整體物價水平持續性上升。一般性通貨膨脹為貨幣貶值或購買力下降,而貨幣貶值為兩經濟體間之幣值相對性降低。前者用於形容全國性的幣值,而後者用於形容國際市場上的附加價值。兩者之相關性為經濟學上的爭議之一。
成因:
(一)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 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過渡增長所引起的通貨膨脹,即"太多的貨幣追逐大小的貨物",按照凱恩斯的解釋,如果總需求上升到大於總供給的地步,過渡的需求是能引起物價水平的普遍上升。 所以,任何總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的具體原因
(二)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 成本或供給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貨膨脹,即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又稱為供給型通貨膨脹,是由廠商生產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價格總水平的上漲,造成成本向上移動的原因大致有:工資過渡上漲;利潤過渡增加;進口商品價格上漲。 ⑴工資推進的通貨膨脹 工資推動通貨膨脹是工資過渡上漲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動價格總水平上漲,工資是生產成本的主要部門。工資上漲使得生產成本增長,在既定的價格水平下,廠商願意並且能夠供給的數量減少,從而使得總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 在完全競爭的勞動市場上,工資率完全由勞動的供求均衡所決定,但是在現實經濟中,勞動市場往往是不完全的,強大的工會組織的存在往往可以使得工資過渡增加,如果工資增加超過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則提高工資就會導致成本增加,從而導致一般價格總水平上漲,而且這種通脹一旦開始,還會引起"工資---物價螺旋式上升",工資物價互相推動,形成嚴重的通貨膨脹。 工資的上升往往從個別部門開始,最後引起其他部分攀比。 ⑵利潤推進的通貨膨脹 利潤推進的通貨膨脹是指廠商為謀求更大的利潤導致的一般價格總水平的上漲,與工資推進的通貨膨脹一樣,具有市場支配力的壟斷和寡頭廠商也可以通過提高產量的價格而獲得更高的利潤,與完全競爭市場相比,不完全競爭市場上的廠商可以減少生產數量而提高價格,以便獲得更多的利潤,為此,廠商都試圖成為壟斷者。結果導致價格總水平上漲。 一般認為,利潤推進的通貨膨脹比工資推進的通貨膨脹要弱。原因在於,廠商由於面臨著市場需求的制約,提高價格會受到自身要求最大利潤的限制,而工會推進貨幣工資上漲則是越多越好。 ⑶進口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 造成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進口商品的價格上升,如果一個國家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依賴於進口,那麼,進口商品的價格上升就會造成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其形成的過程與工資推進的通貨膨脹是一樣的,如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期間,石油價格急劇上漲,而以進口石油為原料的西方國家的生產成本也大幅度上升,從而引起通貨膨脹。
(三)需求和成本混合推進的通貨膨脹 在實際中,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並不是單一的,因各種原因同時推進的價格水平上漲,就是供求混合推進的通貨膨脹。 假設通貨膨脹是由需求拉動開始的,即過渡的需求增加導致價格總水平上漲,價格總水平的上漲又成為工資上漲的理由,工資上漲又形成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
(四)預期和通貨膨脹慣性 在實際中,一旦形成通貨膨脹,便會持續一般時期,這種現象被稱之為通貨膨脹慣性,對通貨膨脹慣性的一種解釋是人們會對通貨膨脹作出的相應預期。 預期是人們對未來經濟變數作出一種估計,預期往往會根據過去的通貨膨脹的經驗和對未來經濟形勢的判斷,作出對未來通貨膨脹走勢的判斷和估計,從而形成對通脹的預期。 預期對人們經濟行為有重要的影響,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預期會導致通貨膨脹具有慣性,如人們預期的通脹率為10%,在訂立有關合同時,廠商會要求價格上漲10%,而工人與廠商簽訂合同中也會要求增加10%的工資,這樣,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每單位產品的成本會增加10%,從而通貨膨脹率按10%持續下去,必須然形成通貨膨脹慣性。
『柒』 宏觀經濟學,請盡量簡要回答通貨膨脹、通貨緊縮、滯脹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區別比較
1、含義和本質不同:通貨膨脹是指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經濟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通貨緊縮是與通貨膨脹相反的一種經濟現象,是指在經濟相對萎縮時期,物價總水平較長時間內持續下降,貨幣不斷升值的經濟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持續小於社會總供給。
2、表現不同:通貨膨脹最直接的表現是紙幣貶值,物價上漲,購買力降低。通貨緊縮往往伴隨著生產下降,市場萎縮,企業利潤率降低,生產投資減少,以及失業增加、收入下降,經濟增長乏力等現象。主要表現為物價低迷,大多數商品和勞務價格下跌。
3、成因不同:通貨膨脹的成因主要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貨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通貨緊縮的成因主要是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長期的產業結構不合理,形成買方市場及出口困難。
4、危害性不同:通貨膨脹直接使紙幣貶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沒有變化,生活水平就會下降,造成社會經濟生活秩序混亂,不利於經濟的發展。不過在一定時期內,適度的通貨膨脹又可以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發展。通貨緊縮導致物價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對居民生活有好處,但從長遠看會嚴重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費心理,導致惡性的價格競爭,對經濟的長遠發展和人民的長遠利益不利。
5、治理措施不同:治理通貨膨脹最根本的措施是發展生產,增加有效供給,同時要採取控制貨幣供應量,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和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等措施。治理通貨緊縮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綜合運用投資、消費、出口等措施拉動經濟增長,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正確的消費政策,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
與通縮的聯系
1、二者都是由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與發行量不平衡造成的。
2、二者都會使價格信號失真,影響正常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經濟秩序,因此都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
而滯漲是結合了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兩者的不良影響。
停滯性通貨膨脹,簡稱滯脹或停滯性通脹,在經濟學、特別是宏觀經濟學中,特指經濟停滯,失業及通貨膨脹同時持續高漲的經濟現象。就是指物價上升,但經濟停滯不前。它是通貨膨脹長期發展的結果。
(7)經濟學通脹率擴展閱讀:
通貨膨脹起因
紙幣是國家或地區強制發行並使用的,在貨幣流通的條件下,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數量,多餘的部分繼續在流通中流轉,就會造成通貨膨脹。
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國家貨幣發行量的增加。政府通常為了彌補財政赤字,或刺激經濟增長(如2008年四萬億刺激計劃),或平衡匯率(例如中國的輸入型通貨膨脹)等原因增發貨幣。
通脹可能會造成社會財富轉移到富人階層,但一般情況下的通貨膨脹都是國家為了有效影響宏觀經濟運行而採取措施無法避免的後果。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溫和良性的通貨膨脹有利於經濟的發展。通貨膨脹是個復雜的經濟現象,其成因也多種多樣。
直接原因。不論何種類型的通貨膨脹,其直接原因只有一個,即貨幣供應過多。用過多的貨幣供應量與既定的商品和勞務量相對應,必然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出現通貨膨脹。
『捌』 通脹率是啥意思
通脹率的計算比較復雜,簡單的說.就是物價上漲率。通脹率等於物價上漲率。國際上普遍認為,物價漲幅超過3%.就意外著該國爆發嚴重的通貨膨脹。
一定程度的通脹,如低通脹率,對經濟的發展是有促進作用的,都是嚴重的通脹不利於經濟發展,對人們說話水平也有消極影響。所以現在各國政府都喜歡維持低通脹率。
對於百姓而言,通脹的消極作用是非常明顯的,直接意味著實際財產的損失,所以對於平民而言,通脹率越低越好,甚至出現通貨緊縮。
對於企業而言,通脹對大部分企業的影響比較小,因為物價上漲,那麼商品價格也會上漲,企業收益可能也會隨之增加,但是如果長時間的高通脹率必然影響居民購買積極性,企業可能面臨商品滯銷,生產成本上升的危險。
而對於政府而言,除了導致政府公信力下降外,搞通脹率對其可謂好處大大的。歷來通脹,政府可謂均是始作俑者。通脹根源在於政府發行貨幣過多,導致貨幣購買力下降。而居民喪失的購買力便流入政府手中。所以,超發貨幣導致通脹,是政府掠奪社會財富的絕好方法。中國現階段,政府通過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投資需要錢。除了稅費等收入外,發動印鈔機印錢是其重要來源。十年來,中國廣義貨幣量翻了幾十倍,平民財富被不停的稀釋。貨幣超發意味著高通脹的爆發,但是中國近十年未爆發嚴重的通脹,原因在於房地產吸納超發貨幣有效的抑制了通貨膨脹的爆發,所以高房價源於抑制通脹,根在貨幣超發。而今,中國房地產以走到了末路,再也無法承載中國經濟在危機邊緣生存,而政府繼續超發貨幣,通脹率持續居高。。。潛伏在中國十年的經濟危機可能爆發出來。所以從今天的現狀來看,不管是企業,國民,政府。通脹越低自然越好。。因為經濟危機一旦爆發,原子彈試的鏈式反應會瞬間進行。。。房價的悲哀,民生的調畢,官員的腐敗,生態,環境問題 ,民族經濟國有經濟,外國投機……一系列問題都會爆發。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成果,將會瞬間化為灰燼,人民的是生活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我們的經濟水平可以回到以前,但是被污染的環境,被耗盡的資源,被扭曲的人心。。。再也回不去了。那時我們也喪失了從頭再來的本錢。
可以說,2012是中國命運的轉折點,未來十年,我們是繼續發展還是一倔不振,就在於這十年。而通脹率不是根源,卻是一個可以洞察全局的風向標,通脹率持續居高,意味著政府繼續掠奪財富,國企繼續浪費資源,民族經濟繼續哀號遍野,而中國依舊國富民窮。。。。。。
中國的國情永遠有別於世界常規,通脹率總是一組數據,高低好壞其實都是浮雲,中華民族之未來才是重點!
『玖』 通貨膨脹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濟持續增長與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是宏觀經濟學中的悖論。因為一個經濟體無法在經濟持續增長的時候保持較低的通貨膨脹率。
經濟的持續增長必然帶動需求的強勁,而需求的強勁必然使物價指數上升,造成通貨膨脹就是既成事實了。
通貨緊縮往往與經濟低迷和需求不足聯系在一塊,原因和通貨膨脹與經濟持續增長的關系是一樣的。
但是正所謂物極必反,當經濟持續增長造成的通貨膨脹達到極限之後,經濟就會崩潰,進入通貨緊縮和低增長時期。
而通貨緊縮到了極限,經濟就會在需求的刺激下逐漸恢復。此所謂一個經濟周期。如是周而復始,概莫能外,而如何削峰填谷避免經濟大起大落也就成為經濟學家重要的研究課題了。
(9)經濟學通脹率擴展閱讀:
一、通貨膨脹原因:
紙幣是國家或地區強制發行並使用的,在貨幣流通的條件下,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數量,多餘的部分繼續在流通中流轉,就會造成通貨膨脹。
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國家貨幣發行量的增加。政府通常為了彌補財政赤字,或刺激經濟增長(如2008年四萬億刺激計劃),或平衡匯率(例如中國的輸入型通貨膨脹)等原因增發貨幣。
通脹可能會造成社會財富轉移到富人階層,但一般情況下的通貨膨脹都是國家為了有效影響宏觀經濟運行而採取措施無法避免的後果。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溫和良性的通貨膨脹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通貨膨脹是個復雜的經濟現象,其成因也多種多樣。
1、直接原因。不論何種類型的通貨膨脹,其直接原因只有一個,即貨幣供應過多。用過多的貨幣供應量與既定的商品和勞務量相對應,必然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出現通貨膨脹。
2、深層原因。
(1)需求拉動
即由於經濟運行中總需求過度增加,超過了既定價格水平下商品和勞務等方面的供給而引發通貨膨脹。
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過度增長所引起的通貨膨脹,即"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貨物",按照凱恩斯的解釋,如果總需求上升到大於總供給的地步,過度的需求是能引起物價水平的普遍上升。
在我國,財政赤字、信用膨脹、投資需求膨脹和消費需求膨脹常常會導致我國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的出現。我國1979年至1980年的通貨膨脹的成因即是由財政赤字而導致的需求拉上。
所以,任何總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的具體原因。
(2)成本推動
成本或供給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貨膨脹,即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又稱為供給型通貨膨脹,是由廠商生產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價格總水平的上漲,造成成本向上移動的原因大致有:工資過度上漲;利潤過度增加;進口商品價格上漲。
二、表現形式
一般說,通貨膨脹必然引起物價上漲,但不能說凡是物價上漲都是通貨膨脹。影響物價上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作家三盅說:通貨膨脹書寫價格歷史,供求關系描繪價格波段。(The decision of the price history is inflation and the decision of the price curve is supply-demand relation.)
1、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為限度,如果紙幣發行過多,引起紙幣貶值,物價就會上漲。
2、商品價格與商品價值成正比,商品價值量增加,商品的價格就會上漲。
3、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商品供不應求時,價格就會上漲。
4、政策性調整,理順價格關系會引起上漲。
5、商品流通不暢,市場管理不善,亂收費、亂罰款,也會引起商品價格的上漲。可見,只有在物價上漲是因紙幣發行過多而引起的情況下,才是通貨膨脹。
『拾』 通貨膨脹的原因是什麼<西方經濟學>
(一)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
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過渡增長所引起的通貨膨脹,即"太多的貨幣追逐大小的貨物",按照凱恩斯的解釋,如果總需求上升到大於總供給的地步,此時,由於勞動和設備已經充分利用,因而要使產量再增加已經不可能,過渡的需求是能引起物價水平的普遍上升。
所以,任何總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的具體原因
(二)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
成本或供給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貨膨脹,即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又稱為供給型通貨膨脹,是由廠商生產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價格總水平的上漲,造成成本向上移動的原因大致有:工資過渡上漲;利潤過渡增加;進口商品價格上漲。
⑴工資推進的通貨膨脹
工資推動通貨膨脹是工資過渡上漲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動價格總水平上漲,工資是生產成本的主要部門。工資上漲使得生產成本增長,在既定的價格水平下,廠商願意並且能夠供給的數量減少,從而使得總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
在完全競爭的勞動市場上,工資率完全由勞動的供求均衡所決定,但是在現實經濟中,勞動市場往往是不完全的,強大的工會組織的存在往往可以使得工資過渡增加,如果工資增加超過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則提高工資就會導致成本增加,從而導致一般價格總水平上漲,而且這種通脹一旦開始,還會引起"工資---物價螺旋式上升",工資物價互相推動,形成嚴重的通貨膨脹。
工資的上升往往從個別部門開始,最後引起其他部分攀比。
⑵利潤推進的通貨膨脹
利潤推進的通貨膨脹是指廠商為謀求更大的利潤導致的一般價格總水平的上漲,與工資推進的通貨膨脹一樣,具有市場支配力的壟斷和寡頭廠商也可以通過提高產量的價格而獲得更高的利潤,與完全競爭市場相比,不完全競爭市場上的廠商可以減少生產數量而提高價格,以便獲得更多的利潤,為此,廠商都試圖成為壟斷者。結果導致價格總水平上漲。
一般認為,利潤推進的通貨膨脹比工資推進的通貨膨脹要弱。原因在於,廠商由於面臨著市場需求的制約,提高價格會受到自身要求最大利潤的限制,而工會推進貨幣工資上漲則是越多越好。
⑶進口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
造成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進口商品的價格上升,如果一個國家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主要依賴於進口,那麼,進口商品的價格上升就會造成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其形成的過程與工資推進的通貨膨脹是一樣的,如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期間,石油價格急劇上漲,而以進口石油為原料的西方國家的生產成本也大幅度上升,從而引起通貨膨脹。
(三)需求和成本混合推進的通貨膨脹
在實際中,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並不是單一的,因各種原因同時推進的價格水平上漲,就是供求混合推進的通貨膨脹。
假設通貨膨脹是由需求拉動開始的,即過渡的需求增加導致價格總水平上漲,價格總水平的上漲又成為工資上漲的理由,工資上漲又形成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
(四)預期和通貨膨脹慣性
在實際中,一旦形成通貨膨脹,便會持續一般時期,這種現象被稱之為通貨膨脹慣性,對通貨膨脹慣性的一種解釋是人們會對通貨膨脹作出的相應預期。
預期是人們對未來經濟變數作出一種估計,預期往往會根據過去的通貨膨脹的經驗和對未來經濟形勢的判斷,作出對未來通貨膨脹走勢的判斷和估計,從而形成對通脹的預期。
預期對人們經濟行為有重要的影響,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預期會導致通貨膨脹具有慣性,如人們預期的通脹率為10%,在訂立有關合同時,廠商會要求價格上漲10%,而工人與廠商簽訂合同中也會要求增加10%的工資,這樣,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每單位產品的成本會增加10%,從而通貨膨脹率按10%持續下去,必須然形成通貨膨脹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