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乘數怎麼表示西方經濟學中的稅收乘數是怎麼表示的
1購買支出乘數
以△g表示支出的變動,kg表示(購買)支出乘數,則:
kg=△y/△g=1/(1-β)
此式中β仍代表邊際消費傾向,可見,購買支出乘數和乘數相等。
kg為正值,它等於1減邊際消費傾向β的倒數。
2稅收乘數
Kf=ΔY/ΔT
其中Kf表示稅收乘數,ΔY表示收入數量,ΔT表示稅收變動額。
3轉轉支付乘數
三部門下:K = b(1-t)/[ 1-b(1-t)]
四部門下:K =b(1-t)/[1-b(1-t)+m]
4 平衡預算乘數
kb=kg+kt。(其中kg叫購買乘數,kt叫稅收乘數)
㈡ 西方經濟學的乘數怎麼求概念是什麼(二到四部門經濟)有沒有簡單...
乘數是指支出的變化所引起的國民收入變化的倍數。這里的支出有投資,政府購買,轉移支付,版稅收等,因權此乘數也就有了投資乘數,政府購買乘數,稅收乘數,轉移支付乘數之分。求乘數的時候必須先求國民收入的均衡公式,即IS曲線的公式。然後根據IS曲線,先固定其他變數,再變化你所要求的那部分支出的變數就可以得出乘數了。你說有沒簡單的方法。呃。。這個,貌似經濟學上只有兩種方法,那就是支出法與收入法,而且其實這兩個還是一樣的。。。。
已經發送了,是[email protected]
㈢ 西方經濟學里乘數的概念
乘數亦稱來倍數這個概念最源早是由英國經濟學家卡恩在1931年提出的。
乘數是指總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國民收入增加的倍數,或者說是國民收入增加量與引發這種增加量的總需求增加量之間的比率。
乘數主要有:
1.投資乘數。投資乘數是指,投資變動l單位引起國民收入變動多少。
2.政府支出乘數。政府支出乘數是指,政府支出變動1單位引起國民收入變動多少。
3.稅收乘數。稅收乘數是指,稅收變動1單位引起國民收入變動多少。
4.政府轉移支付乘數。政府轉移支付乘數是指,政府轉移支付變動1單位引起國民收入變動多少。政府轉移支付乘數與稅收乘數的值相等,是因為其也是通過影響消費支出來影響國民收入的,但是符號與稅收乘數相反。
5.平衡預算乘數。平衡預算乘數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時以相等數量增加或減少時國民收入變動對政府支出變動的比率。
6.對外貿易乘數。對外貿易乘數是指,出口變動l單位引起國民收入變動多少。
㈣ 經濟學中支出乘數是怎麼計算的呢
Y=C+I+G
C=α+βY,其中β=MPC
於是Y=α+βY+I+G
(1-β)Y=α+I+G
Y=(α+I+G)/(1-β)
上式兩邊關於Y對G求導,有
dY/dG=1/(1-β)=1/(1-MPC)
這個就是政府支出乘數了。
㈤ 在宏觀經濟學中的乘數是什麼
在宏觀經濟學中的乘數是收入的變化與帶來這種變化的支出的初始變化之間的比率專。用公式表示為屬k=y/J ,其中Y 表示國民收入的變化,J 表示支出的變化。描述宏觀經濟中的經濟規律,主要是用來說明經濟運行中,總支出如消費、投資等發生變化時可能對整個社會的總產出即國民收入產生數倍的變化。
㈥ 宏觀經濟學里有關「乘數」,到底是怎麼算
稅收,一個是定量稅收,一個是比例稅收.你說的高書是考慮的是定量稅收,其他是考慮比例稅收
㈦ 宏觀經濟學中的六個乘數
乘數效應的產生的基礎是對於消費c的定義。(1)如果你把c看成一個自變數的話,那麼,c、版i、g增加多少,權y就會增加多少,也不會存在乘數效應。(2)但是乘數效應提出的背景是凱恩斯的簡單國民收入決定模型。該模型建立在凱恩斯的絕對收入決定理論。根據絕對收入決定理論,消費絕對的由可支配收入決定。基本公式是:c=a+by.其中,c代表消費;a代表自發消費,即不管收入多少為了維持生存都要有的消費;y代表可支配收入;b代表邊際消費傾向,即收入增加一單位消費增加的比例,0<b<1。把c=a+by代入y=c+i+g
中,y=(i+g-a)/(1-b)。此時,乘數效應產生了。增加一單位政府支出g,會帶來收入y的1/1-b倍的增加。政府支出乘數kg=1/1-b。投資乘數ki=1/1-b。還有乘數效應是一種「雞生蛋,蛋生雞」的過程,即投資增加導致收入增加,收入增加進一步導致投資增加,這樣隨著國民經濟的運行不斷循環,從而導致收入y的多倍增加。假定b=0.8.那麼經過無數輪的投資和國民收入的相互影響。增加一單位的g。會引起y增加,0.8+0.8^2+0.8^3+...=1/1-0.8倍。
㈧ 經濟學里 什麼簡單乘數
1.乘數:宏觀經濟學的一個術語,指每單位外生變數(如政府支出或銀行儲備)的變化所帶來的引致變數的變動情況。簡單乘數就是乘數。
2.MPC: 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e( MPC) 邊際消費傾向 可支配收入增加一美元時人們消費的增加量。注意,它與平均消費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不同,後者是總消費與可支配總收人的比率。
3.在宏觀經濟學里收入的變化與帶來這種變化的支出的初始變化之間的比率。用公式表示為k=y/J ,其中Y 表示國民收入的變化,J 表示支出的變化。例如,k=2,那麼,每年的支出流量比如說投資持續增加,將導致每年國民收入的流量增量為投資增量的一倍。支出乘數包括投資乘數、政府購買乘數等。
乘數作用可通過初始支出後的一系列事件來說明。以投資為例,投資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增加的收入中將有一部分花費在其他商品和勞務上,這意味著生產這些商品和勞務的人的收入增加,隨後他們也將花費一部分增加的收入。如此繼續下去,每一輪的收入總量越來越小。顯然,最終引起的收入增量的大小取決於每一階段有多少收入用於消費,即取決於這一系列事件中有關人員的邊際消費傾向。投資乘數之值等於1 /(1-邊際消費傾向);或者,由於邊際消費傾向與邊際儲蓄傾向之和等於1,所以乘數之值等於l / 邊際儲蓄傾向。所以邊際儲蓄傾向越大,乘數之值越小。乘數是簡單的收入—支出模型中的一個基本特徵。
㈨ 經濟學中支出乘數是怎麼計算的呢
支出乘數計算公式:
k=dy/dg
dg代表政府購買支出增加額;dy表示由dg引起的國民收入變動量。
政府購買支出乘數是指國民收入變化量與引起這種變化量的最初政府購買支出變化量的倍數關系,或者說是國民收入變化量與促成這種變化量的最初政府購買支出變化量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