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5分鍾讀懂經濟學
首先,因為你打開了這篇文章,所以我要恭喜你。如此無聊的題目你還願意看,說明你很有求知慾,這一點你就比沒打開文章的那些人強,堅持下去,你一定會有所成就。
其次,不要被經濟學這三個字嚇住,經濟學其實是很有趣的,就貫穿在我們的生活中,之所以大家不願意學,是因為專家的水平太低,講不清楚。有些道理,不用講,大家也都明白,只是沒有系統了解。
再次,學經濟學有什麼用呢?至少可以唬人吧,比方說,你去相親,女孩問你喜歡說什麼,你看了我這篇文章,就可以說,最近正在研究經濟學,一定要說的風輕雲淡。比你說打游戲要好的多。
最後,因為我也是門外漢,這篇文章寫不了多深入,但是,我爭取不說錯,應付搞對象,絕對是夠用了。
以上的廢話已經浪費了一分鍾,我們現在只有四分鍾了。
閑話少敘,馬上開始。
原理一: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這個意思是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是面臨很多取捨的,比方說,是找工作還是考研,先買房子還是先買車,早餐吃煎餅還是肉夾饃,到底是娶劉詩詩還是高圓圓。因為人們面臨抉擇,所以才有經濟學,經濟學就是研究怎麼抉擇才是劃算的。
你看,這就是經濟學原理一,簡單吧,我們繼續說。
原理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東西
意思是,你干一件事情或者得到一件東西的成本,不僅僅是花的錢,還有為此放棄的東西。
舉個例子,一個人陪老婆看一場電影,成本不僅僅是電影票、爆米花,還有這個人因此放棄的東西,如果這個人是蓋茨,可能是沒有參加會議,損失幾百萬美金。如果是超人,可能因此沒辦法拯救世界,成本是全人類的生命。如果是你,可能還賺錢,因為如果不去看電影,你就要去鬥地主,會比電影票輸的還多。
術語叫「機會成本」,如果不看電影,干別的事,這件事賺的錢,就是看電影的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如果你是理性的,你就應該考慮邊際量。
啥叫邊際量呢?你花30萬辦了個兒童游樂場,玩一次50塊錢。來了個孩子,只有10塊錢,讓不讓他玩?如果是理性的話,讓他玩,因為你因此付出的成本幾乎為0。玩一會兒,你啥也不損失,頂多臟一點。
這個原理就是這個意思,不要考慮已經投出的成本,只需考慮當前需要付出的成本。
當然了,這個例子可能不恰當,實際上,你還要考慮其他顧客,最終還是不應該讓他玩。
原理四: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這個原理簡單。就是說,政策和價格變化,人們會因此改變做法。
比方說,草莓20塊錢一斤,你可能捨不得買,但是超市促銷,10塊錢一斤,你就會買一斤。
還有,地鐵通票2塊錢,你就願意坐地鐵,但是漲到7塊錢,你可能會選擇公交車,或者換一個工作地點。
這個原理雖然簡單,但是也很重要,商家或者政府通過價格或者政策的改變,可以調節人的行為。
原理五: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這一點,要改變有些人不正確的觀念。
只要買賣是雙方自願的,對雙方都是有益的。也可以說,買賣雙方不存在誰賺錢的問題,因為誰都得到了好處,如果沒好處,為啥要交易呢?所以,你賣了東西,別人賺了你的錢,你還賺了人家東西呢,東西也是錢,也可以說,你也賺了錢。
由此可見,反對日貨等行為是十分荒謬的,中日都沒有好處。
如果真愛國,就應該生產出比日貨更好更便宜的商品,供國人使用,用這種方法,讓日貨沒有市場。
抵制日貨是蠢,至於砸自己同胞的車,就純粹是流氓。
原理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自由市場可以使資源得到最合理的分配(使用價格工具),也就是所謂的「無形的手」。這里就不細說了,總之,自由市場要好過計劃經濟,可以使資源得到最合理的分配。想想,壟斷商品的價格有多貴就知道了。
原理七: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注意,政府的監管有時有好作用,主要是兩個方面。
第一,保證自由市場的秩序,比如產權的確立,也就是確保市場足夠的自由。
第二,要做一些公共事務,比如弱勢群體的救助等。
當然,也有無政府主義者,認為完全不需要政府,政府只能是搗亂,這也是一個流派。一般認為,政府還是有用的,別管的太寬就行。
原理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就是說,一個國家,生產的東西(包括服務)越多,生活水平就越高,這好像是不言自明的。
要注意,金融行業不直接產出可使用的商品,所以,美國如果沒有強大的工業能力作為後盾,不可能僅靠金融行業稱霸全球的,
道理很簡單,光做買賣,填不飽肚子,最終還是得有人種地。
原理九: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這個不用說了,多印一倍的錢,物價就得漲一倍。
所以,印鈔票就相當於多收稅。
原理十: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捨
這個意思是,如果要增加就業,就得印鈔票,就會通貨膨脹。如果少印鈔票,抑制通貨膨脹,失業率就會上升。
㈡ 想找一本能夠介紹日常經濟現象的書,淺顯易懂,而且能讓人有恍然大悟的感覺,有什麼書可以推薦啊
呵呵,你算問對人了,我是國貿的學生。
以下是我看過的,非常好看的書:
馬歇爾·傑文斯的《邊際謀殺》,《致命的均衡》。這是我們微觀經濟學老師強烈推薦的「讓你看後愛上經濟學的小說」。用經濟現象解釋命案以及殺人者心理並找到兇手。很不可思議吧?但是看後絕對會讓你心服口服。相當好看!里邊的一些經濟學現象,如果沒學過經濟學的剛看起來可能會有點吃力。但是多看幾遍的話,就算沒學過的也能很容易理解的。
「《邊際謀殺》是美國百所大學經濟學系指定課外必讀。這本奇案中的經濟學,不僅經濟學者讀得津津有味,一般讀者也把書中用經濟學原理為破案憑據的主角——經濟學教授史庇民視為福爾摩斯。」
「《致命的均衡》對於對經濟學有興趣的讀者來說,不僅大增讀趣,不少難題且因此豁然貫通,因此絕不感其累贅,反有不勝之喜的感覺。」
《牛奶可樂經濟學》---最妙趣橫生的經濟學書。
《生活中的經濟學》——用經濟學來解釋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現象。這也是我們老師推薦的書。這本書很神奇,連在超市結賬選擇哪個隊伍排都可以用經濟學來解釋呢。
《在小吃店遇見凱恩斯》這本是被譽為像小說一樣好看的經濟學書。
我介紹的書絕對好看,不騙你的,我就是看了這些書才對自己的專業產生濃厚興趣的!
㈢ 教你讀懂日常經濟學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教你讀懂日常經濟學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版:
乍看起來權,本書和經濟學沒有太大關系。宏觀經濟學的關鍵主題,比如通貨膨脹、失業率、
利率、經常賬戶赤字,都是淺嘗輒止。但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本書講的是經濟學里最根本的
東西—你和你的日常生活。經濟學往往從飛機的角度看待「經濟」,也就是從上往下「鳥瞰」,這
樣一來,經濟制度的輪廓倒是看清楚了,可地上棲居的人卻變得如螻蟻一般大小。本書反其
道而行之,從下往上看,於是人恢復了正常大小,研究的主題也變成了人與「制度」的相互影
響。 偉大的英國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稱經濟學是研究人類日常交易活動的科目。美國經濟學家赫布?斯坦(Herb
Stein)亦曾給國民生產總值下過一個著名的定義,說是10億人早晨起來去工作,之後就有了
GDP。本書的重點,就是這種「日常經濟學」:工作,閑暇與時間不夠用,家庭和家務事,購物
與節約,母親和孩子,孩子和教育,以及幸福和可能對幸福造成威脅的東西—犯罪、征稅、健
康和衰老。這些東西瑣……
㈣ 有哪些可以指導日常生活的經濟學原理
沉沒來成本。所謂沉沒成本,就是源已經失去的,後悔也回不來的,再心疼損失只能傷到自己的。典型的就是買了電影票之後發現電影不好看。這時候要是心疼電影票的錢,堅持把電影看到底,只是浪費自己的時間。這樣的事情,其實很多。再例如:家裡買了不合用的桌椅,捨不得處理掉,結果浪費了家裡的空間。我們千萬要識別生活中的沉沒成本,不要因為心疼這些沉沒成本,讓自己蒙受更多的損失。再說一個沉沒成本:給孩子買了文具,孩子不喜歡,用起來也確實有點不太好。但由於心疼花掉的錢,捨不得換更合適的,一直讓孩子將就,也就耽誤了孩子的學習。
㈤ 怎樣用經濟學知識解釋身邊的日常生活
推薦閱讀《經濟學的詭計》一書
㈥ 從零開始讀懂經濟學 pdf
《從零開始讀懂經濟學》是2014年4月11日立信會計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斯凱恩。
經濟學往大了說是「經世濟民之學」,往小了說是「經濟實惠之學」,人人都能從經濟學中淘到自己需要的寶貝。對個人來說,經濟學是~門高明的成功學與幸福學。
蕭伯納,是英國著名的戲劇家,192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說過一句名言:「經濟學是~門使人生幸福的藝術。」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那麼究人類的幸福也應該是經濟學的必由之路和歸宿點。
這種幸福感在經濟學大家身上可見一斑。美國著名非主流經濟學家加爾布雷斯幸N~NT97年,新自由主義大師弗里德曼幸福地度過了94年的光陰。 「從這兩位大師的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經濟學的魅力,可以感受到真正的經濟學精神對於我們的建設性作用。」中國經濟學家盧周來這樣評價兩位大師。
㈦ 從零開始讀懂經濟學主要內容
《從零開始讀懂經濟學》內容簡介:
世界經濟發展格局變幻莫測,各類經濟現象撲朔迷離,經濟學術語晦澀艱深,經濟學理論不知所雲?面對「經濟學」這個龐大的科學概念,你還在感到茫然和迷惑嗎?看著一系列經濟學圖表、公式、數據分析,你是否很頭疼?其實,了解經濟學並不難。經濟學也可以變得妙趣橫生。《從零開始讀懂經濟學》是一本通俗的大眾經濟學讀物。它從最基礎的概念開始,將經濟理論和經濟現象相結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對經濟學做了細致全面的解析。引導每一位讀者入門,從此讓你面對經濟學不再望而生畏。本書包含經濟學基礎原理、經濟學常用術語、市場經濟學、市場結構經濟學、消費經濟學、生產要素經濟學、廠商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貿易經濟學、金融經濟、經濟形勢11篇內容,包羅萬象,是經濟學愛好者的首選讀本。
㈧ 學習日常經濟學有何啟發和收獲
1、在邊際上思考問題,在權衡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後再行動。這意味著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要考慮到:我多做這些工作是否給自己或別人帶來了好處,是現在做帶來的好處多成本低還是明天做,是我一個人做還是讓別人和我一起做等等,只有這樣思考過後,投入的單位資源才能得到最大的產出。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作為一個學生,現在看了一天書已經很困了,但這一章還剩下20頁沒看完,心裡不甘,那是應該堅持看下去呢,還是先睡覺,明早提前一會起再看呢?當然應該明早看,前提是如果不是明天就要考試的話。因為現在可能是10分鍾才能看上1頁,但明早兩分鍾就足以了,而現在睡覺又可以使他的生理效用最大化,顯然是馬上睡覺更明智,這一點對熬夜加班的同志們有同樣意義。
2、拋棄沉沒成本再進行決策。沉沒成本是已經發生,但無論如何都不能收回的成本,比如買股票時的成本價,不管你後面怎樣操作,這個價都是不變的。但很多人出於不肯吃虧的心理,只要是成本那就不管怎樣都要追回來。所以這才有了無數股民一直從6000點站崗到1600點,原因就在於他們對自己的買入價至死不忘,而完全對大勢的變化視而不見,最後只能用「反正這錢我暫時不用,看好中國經濟長期發展,一定會回本解套」等理由來麻醉自己。
3、做事情時要將所有的機會成本也包括在總成本中,再來比較各個選擇的優劣。機會成本就是你用同樣的資源不做某件事而去做其他事情所能帶來的最高收益。比如,某小販在鬧市有一個門面,自己做個小生意,通常來說因為門面是自己的,這個成本都算做0,算起來收入也還過得去,但其實這個門面若租出去其租金是很可觀的,因此如果這個小販的經營效率比別人低,若他放棄做老闆,隨便出去打份工,工資加租金收入可能還要比原來開店的收入高出一截,那這時很明顯就應該租出這個門面,自己去做打工仔。
4、經濟活動的本質在於不損害其它人利益的前提下,爭取自己和社會最大的利益,所以政府在制定游戲規則時要善於用利益之鏈來對市場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約束,而不是簡單地以行政命令提倡或禁止,這樣各經濟主體才能自覺自願,市場效率才能提高。比如在排污水的問題上,很多地方都是以行政命令要求一定要建污水處理廠,並不時抽調大量環保局人員去查,但企業自身並沒有動力去做,結果和政府躲貓貓,想盡辦法偷排或建了污水廠但就是不用。與其這樣,勞民傷財,不如控制總量,設立排污權交易制度,讓各企業在排污總量不變的前提下,自由調劑各自具體的排污量,同時明確各河段的監管權歸當地的居民,重獎舉報,嚴懲偷排,這樣一來政府也就不用費事操心了。
5、政府的最大作用在於維護好市場秩序,讓它不失靈,其它的事情讓市場去做會更有效。但時至今日在中國搞了這么多年的市場經濟後,仍有相當多的政府不明白這個經濟學基本原理,盡管有著好的出發點,卻經常「好心」做出了「壞事」,比如去年蘭州市政府做出了限制牛肉麵價格的舉措,還要行政認定一些店家為「正宗蘭州牛肉麵」。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牛肉麵可是競爭性的商品,絕對不牽涉國家安全,也不是政府負責的公共產品的范疇,限價只能降低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並造成潛在尋租的空間,增加社會成本,弊遠大於利,因為很明顯好吃的牛肉麵吃的人多了自然可以提價,反之則只有降價,消費者會自然促成能使市場出清的價格水平,此外全蘭州那麼多家面館,要共謀定高價損害消費者利益也是非常不現實的。
6、產權的明晰將極大的提高生產力。舉個簡單的例子,改革開放以後實行分田到戶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全國的耕地並沒有多一畝,勞動力數量也沒有增加,但人們由沒飯吃馬上就過度到能吃飽了,這不就是產權的威力嗎?另外,改革開放早期的工廠承包,出現的「一包就靈」的例子,也是同樣的道理。反之,若產權不清,就會極大的降低勞動者尤其是企業家的勞動積極性,健力寶的衰退就是一個很好的反面典型。
7、學會利用貿易或交易來最大化自己的福利。很多人都有一個習慣,喜歡工作生活中所有事情都自己親手做,舉個例子,某人是街上賣燒餅的小販,但小孩的自行車不甚胎被扎破了,要補胎,於是這個賣燒餅的師傅放棄了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自己把胎補好了,結果當然孩子是很高興,但第二天由於睡眠不足,每個小時少做了一個燒餅,假設師傅工作10個小時,每個燒餅利潤1塊,而到修車攤上去補胎只要5塊錢,顯然讓修車師傅修比自己修可以增加燒餅師傅5塊錢收入,所以省錢也不一定要所有事情都親力親為,那樣很可能勞民傷財,要懂得術業有專攻這個淺顯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