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最新txt全集下載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⑵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原理為什麼從商品開始
《資本論》首章的工作結構是對初版進行調整後所得,名稱也是這時 候馬克思才加進去的.之所以如此,是為了進一步完結早已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承諾的分析。
啟示我們:
第一,《資本論》辯證法規定乃是起步和釀成 於「商品」中的。
第二,馬克思文本結構是開放的,就首章而言,所要完成的是「商品本身」的大寫規定剖解,在指向性上,其始終與歷史發展同步,即堅持商品精 神現象學批判(馬克思暫名為「拜物教批判」)工作進路。
第三,商品辯證法是實踐化的批判規定,是活的工作邏輯,旨在消除自足,堅持始終在生長運動現象中認 識存在規定,把握存在的整體發展。
第四,歷史唯物主義是實踐化的形成歷程,它從歷史中發掘社會存在(規定),統一歷史存在和社會存在。
第五,基於發生學邏輯的深剖:從商品開始,說明價值之道和價值之德,或者說價值規律的內容與形式!!人們一向對《資本論》首篇結構輕描淡寫、敷衍了事,那是因為缺乏「一部整史」的工作觀念。學者們不明白:規律的內在結構是「質-量-形式」的規定性。這種結構是馬克思制訂《資本論》首章邏輯安排形式的基礎。和《<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一樣,《資本論》首章執行的是「預先要說出的那些結論」。這是對《資本論》邏輯的一個預演和鳥瞰,以此為跳板,《資本論》首篇邏輯的工作主旨是生產「價值規律」,達成這個問題上的客觀批判過程與主觀批判過程的統一。而如此一來,整本著作就有了堅實基礎。
最後,也是最為重要 的一點:統一化研究對象和理論范疇用語,例如「生產方式」(在歷史中逐漸形成起來並累積發展的社會生產)和「勞動一般」,「生產關系-交換關系」(社會再生產)和「價值(形式)」,使理論分 析具有明確的可操作性。
————————————————
在具體工作體例上,《資本論》首章運用的邏輯是「存在批判-本質批判-概念批判-精神現象學批判」。這么做,則是為了使人們能夠認清資產階級「物的科學」之本質,從而把研究路向徹底扭轉為「事的科學」之工作需要。《資本論》的工作以對「物的存在」的批判為開局,這裡面首先談到的即是政治經濟學對象的認識形式及其質和量的規定。「歷史發生學」移在了第二節,這裡面討論的是「一定社會發展階段上的生產」(規定),側重點在於揭示「生產關系的質、量統一」。接續的第三節是表述的重點,通過對「系統發生學」及相關的「現象發生學」的把握,全面揭示「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的質、量統一」。並且,第三節內容側重在「量的運動關系」的闡述方面。其實,這是對第一、二節內容的直接補充。因此還談不上從正面來闡發「系統發生學」和「現象發生學」,這些內容就有必要予以「再次補充」,於是有了首篇結構的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三節內容說明「價值形式」,這其實是全部形式規定的理解基礎。總的來說,這是一個成熟的研究範例,據此,辯證法具象化為歷史的實踐的工作方法(馬克思稱為「我的辯證方法」),而又藉助工作提 升,使唯物主義規定不再束縛在象牙塔中,成為直接蘊涵實踐批判的歷史的「階級科學」.這一解析解開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偉大構造和發生奧秘。
參考文獻:
許光偉:《資本論》商品章的邏輯解析,《江漢論壇》, 2014(7):50-57
許光偉:《資本論》的邏輯究竟怎樣練成——兼談如何寫《保衛<資本論>》,《經濟理論與政策研究》第8輯,經濟科學出版社 2015年。P16-P36
⑶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原理高手進哈~~
第一,農業產品的價格相對於工業和高科技產品來說,價格是相對穩定的。初期的資本主義社會農業的資本構成低,對於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來說,是有利可圖的。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在高科技的低投入和高產出使得整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平均利潤上漲很快,但是農業卻維持一個相對比較低的增長幅度。農業的生產率不會有數十倍乃至上百倍的增長,而且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一般有相對穩定的人口和市場,在農業產品價格上的變化也會相對很少。
因此書本裡面這個說法其實並不是說資本主義農業的利潤下降了,而是相對於其它行業來說,增長太慢,以至於在初期高於社會平均利潤,而現在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已經低於社會平均利潤了。
第二也是如此,同樣是資本有機構成提高了,利潤提高了,但是農業相對於其它產業,提高得卻慢了,因此並不矛盾。
舉個例子:同樣是300美圓的投入。
投入到一塊地,80年代能產出1000美圓的收入,2007年能產出5000美圓的收入。但是如果投入到高科技行業,300美圓的原材料,80年代可能只能生產出一堆低價值的電子管,但是2007年能生產出價值10000美圓的CPU(CPU的原材料無非是一些矽片和金屬而已,少得可憐。)這樣一比較,就很清楚了。
地租方面,所有租種地都要交納地租,但是根據地的性質有高或低。可以理解成:基礎值(劣質地租)+級差地租I+級差地租II=實際交納地租
例子:遠離城市的農業劣質地只交納基本地租;城市周邊的優良地要交納基本地租+級差地租I+級差地租II。
這樣解釋應該明白了吧
⑷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最新txt全集下載
規律只能隨客觀事物本身的性質、內容和所依賴的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⑸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原理明確指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出自哪裡
為1843年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提出。
1843年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提出不是國家決定市民社會而是市民社會決定國家的命題,這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理論的胚芽。這里的"市民社會"主要指現實的經濟生活。
隨著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研究和對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批判,在1844年他和恩格斯合著的<神聖家族>中,市民社會概念進一步具體化了,已接近於"生產關系"概念。在1845~1846年他們合寫的標志歷史唯物主義創立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形成了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概念,明確指出。
(5)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原理pdf擴展閱讀: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相關要求規定:
1、原始氏族社會以生產資料公有制和平等合作、共同消費的關系為基礎,社會秩序由氏族成員按歷來習俗進行調整,因而沒有專門的武裝集團和暴力機構這樣的政治上層建築。
2、隨著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私有制和階級的出現,產生了以私有觀念為核心的觀念上層建築。為了維護統治階級在經濟上的利益,鎮壓被剝削階級的反抗,相應地形成了以國家政權為核心的具有強制手段的政治上層建築。
3、每一社會形態的上層建築都是適應自己經濟基礎的需要而建立的。上層建築一經產生便具有相對獨立性,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和一定的歷史繼承性。
⑹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一. 填充題(把正確答案填在空白處。每空1分,共10分)
1.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目的是要 .
2. 商品的價值量取決於 (蘊藏在商品中的無差異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而商品必須按照 (等價) 的原則進行交換。
3. 資本周轉速度與周轉時間成 (反比 ) ,而資本周轉速度與周轉次數成 (正比) .
4. 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內容,包括 全球化、 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
5.我國應實行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並存) 的所有制結構,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 (經濟體制) 。
二. 單項選擇題(在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在其編號上打√。每題1分,共10分)
1. 商品價格的變化
A. 與商品價值的變化成正比,與貨幣價值的變化成反比
B. 與商品價值的變化成反比,與貨幣價值的變化成正比
C. 與商品價值的變化成正比,與貨幣價值的變化無關
D. 與商品價值的變化成反比,與貨幣價值的變化無關
(A)
2. 假定工人勞動力的日價值為4元,工人每小時創造1元價值,工人每天工作8小時,則剩餘價值率為
A. 100% B.200% C.300% D.400%
(A)
3. 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是指在C:V中
A. C的比重不斷增大
B. V的比重不斷增大
C. C與V按相同比例上升
D. C與V按相同比例下降
(C)
4. 生產資本按其價值周轉方式不同可分為
A. 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B. 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
C. 固定資本和流通資本 D. 流動資本和流通資本
(B)
5. 土地價格用公式表示,等於
A. 地租/農業資本量 B.地租/利息率
C. 地租/利潤率 D.地租/平均利潤率
(D)
6. 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
A. 主體部分 B.重要組成部分
C.有益補充部分 D.起主導作用的部分
(B)
7. 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是
A. 實行企業承包制度
B. 實行股份合作制
C. 實行企業租賃制度
D.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D)
8. 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收入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條件是
A. 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水平還不高
B. 社會主義還存在舊的分工
C. 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還是謀生手段
D. 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
(A)
⑺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原理,資本主義經濟產生問題
行會里行東與學徒、幫工的分化是指行東成為不勞動的資本家,而學徒和幫工成為無專產工人,從屬封建依附關繫到僱傭關系,另外商人包買主用貨幣買下分散勞動者的產品,到最後演化為包買主付給工資,讓生產者生產物品,這也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農村的資本主義也是類似發展,這三個方面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源頭,因為這些是簡單的為賣而買的生產,所以是簡單生產,也就是初級的、一般的生產,但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需要大量無產自由工人和有組織的雄厚貨幣資本,這就是說,需要用暴力剝奪農民的財富,也就是圈地運動,這也就是資本原始積累,所以不是自發的,但是是必然的。
⑻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直接去下資本論
⑼ 政治經濟學原理和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原理區別
政治經濟原理是指世界所有的相關原理,而馬克思政治經濟原理是政治經濟原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