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法的產生和背景

經濟法的產生和背景

發布時間:2021-01-25 05:29:06

經濟法產生的背景是什麼

經濟法與社會法產生的背景
對於經濟法產生的背景在國內外法學界主要有以下四種觀點回:
1
認為經濟法是答在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以後才產生的
2
認為近代經濟法產生於19世紀末,但並不否認「市民革命以前的經濟法」的存在
3
認為隨著國家與法律的產生,經濟法也就產生了;到了壟斷資本注意階段經濟法形成一個新的法的部門
4
認為作為一個獨立的法的部門的經濟法產生於古代社會

Ⅱ 如何理解經濟法產生的規律

經濟法產生背景問題是經濟法學研究的基本論題之一,然而,我國以往對該論題的探討存在標准不一、各行其是的缺陷,動搖了經濟法體系的根基。事實上,作為部門法的經濟法只能是國家針對市場缺陷進行干預,謀求個人利益與社會公益協調共生的歷史產物。在此前提下,各國經濟法產生的具體歷史背景又不盡相同,中國的經濟法產生背景尤其復雜:一方面,市場經濟以及相應的私法精神不夠發達,另一方面,缺乏自律的干預又時有發生。
一、通說的缺陷
國內各種教材或著作在論及經濟法產生背景時,通常存在如下缺陷:
1.分別闡述不同地域或國家經濟法產生發展過程,一般是美國—德國和日本—中國,有的還涉及到東歐和蘇聯經濟法產生發展情況,但並沒有給出一個具體結論。從科學角度看,這種論述方法是不妥當的,更讓人感覺到似乎世界范圍內經濟法產生背景千差萬別,無可比性。
2.關於「經濟法」的含義標准不統一。由於「經濟法」這一概念可以在經濟法規范和經濟法部門甚至經濟法學等多重含義上來理解,因此,含義不同,結論就不盡相同,甚至相去甚遠。如果把經濟法理解為單純的經濟法規范,必然得出經濟法與國家、法律同時出現的結論。這種思路的缺陷在於,表面上以歷史沿革為主線,實際卻無視歷史事實,更無法將經濟法同其他法律部門相區分,最終喪失了經濟法的獨立性;如果把經濟法理解為法律部門,則經濟法產生不過是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以後的事情。
可見在明確闡述經濟法產生背景問題上,統一經濟法的含義是關鍵性的前提。否則,表面上製造經濟法基礎理論研究虛假的繁榮,實際上卻無益於該學科的發展。從其他法律學科研究的啟示來看,將經濟法理解為部門法,進而考察經濟法產生的背景,才是合適的。
3.論者前後標准不一。其典型的思路是將近代以前的「經濟法」界定為經濟法規范,而將現代意義上的經濟法界定為獨立的部門法。例如,「國家出現以後,便要對社會經濟進行一些這樣那樣的干預、管理,發生國家經濟管理關系,並以法的形式予以調整。這種調整國家經濟管理關系的法,便是早期的經濟法……那時的經濟法不是作為獨立部門法而存在的現代意義上的經濟法,嚴格地說,它只是經濟法性質的法。」[1]這種對近代以前「經濟法」採取「寬容」態度的本意也許在於表明經濟法並非在現代社會突然產生,而是有著歷史發展的漸進性和必然性。但作為科學研究的態度,這種寬容是不可取的。筆者認為,經濟法並無近代以前和現代意義上經濟法之分。
正如李昌麒先生所言,學者們對經濟法產生的表述並無實質區別[3],而這正好可以作為我們探討經濟法產生背景的共同平台和基本前提。基於此,下文將進行經濟法產生一般背景比較分析,對學者達成共識的事實不再贅述,而只是針對共識本身進行更為細致的解析、梳理,總結經濟法產生背景的共性和個性。目的只是尊重事物發展的「求同存異」的基本規律,並應用於我國經濟法的基礎理論研究。
二、經濟法產生一般背景比較分析
馬克思主義認為,事物是共性與個性的矛盾統一,經濟法產生也遵循這一規律,即經濟法產生背景雖然表面看來千差萬別,但仍有共性的規律可循,分析如下:
總體上,經濟法產生有兩個淵源,即以美國為代表的暫稱之為和平主義的自然演進型經濟法與以德日等為代表的戰爭經濟法(包括蘇俄),前者常被稱為經濟法產生的「常態」,後者則為「非常態」。的確,在前者,經濟法產生與戰爭並不直接關聯,而是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向壟斷時期過渡的必然產物,是在和平(美國本土遠離戰爭策源地)的環境中,國家順應經濟發展的歷史階段,調整經濟管理職能,有目的立法的結果,並與二戰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一脈相承。學界通常將競爭法比作經濟憲法和經濟法誕生的標志,而最早在美國產生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1890)便是這個論斷的注腳。而該法既與經濟危機對策無關,也與戰爭無涉。而在後者,經濟法產生卻往往直接與戰爭的蓄意發動、戰時保障以及戰後重建等戰爭諸要素相關,體現出濃重的戰爭法味道,更與戰後和平發展時期作為一種經常的國家適度干預手段的經濟法不同。
但是這樣的表述並不否認兩個經濟法產生淵源存在的共性。實際上,只要我們承認,經濟法產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國家干預經濟的一種新型手段,而暫不考慮具體國家基於何種目的進行干預,我們就應得出二者之間存在共性的必然結論,即經濟法產生背景源於兩個基本的前提:市場經濟和社會公益的追求。首先,不論美國還是德日等國,在經濟法產生之時都是以市場經濟體制為前提的。不同的是美國素有自由的傳統,其市場經濟在沒有外界力量介入的情況下自然生長,充分發展,至壟斷產生,負面影響凸顯,國家以「看得見的手」主動進行干預。德日等國的資本主義則是在外界力量介入下(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產生的,並因為其發展時間較短,又較多地具有封建色彩,因而也成為戰後經濟民主化、自由化的重要原因。前者可稱為市場主導型,後者可稱為政府主導型。其次,經濟法本質在於國家針對市場的天然缺陷進行必要干預,將個體正當利益的追逐限制在社會公益的前提下,追求二者的協調統一。表面上看,美國經濟法中才真正體現出社會公益,即維護自由競爭秩序,從而維護美國的自由傳統,而德日經濟法由於戰爭法的味道濃厚,其體現的不過是被軍閥、財閥控制的政府或國家的利益,而與社會公益有天壤之別。但本質上各國經濟法立法都是統治階級謀求自身利益和社會利益協調的反映。

Ⅲ 簡述經濟法的產生和市場經濟的關系

市場經濟發展到社會化大生產階段,國家自覺或被動地承擔起組織,協調經濟的職能,相應的經濟學說形成。
社會化生產與生產關系的矛盾,社會化導致現代國家對經濟生活的介入廣泛而深入,"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協同。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要從以下三點把握這個概念:
(一)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三)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

Ⅳ 研究經濟法產生背景的意義

經濟法是國家從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對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活動進行干預,管理和回調控的法律規答范。而經濟法之所以會產生,是為了為了彌補民法的各種不足,經濟法應運而生。可以說,經濟法就是為了彌補民法的不足,是自由資本主義在其發展到一定階段完全由民法對市場經濟進行法律調整遇到障礙的必然結果。單純以私法手段對市場經濟進行法律調整已不能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需要,經濟法突破了經濟是市民的私事,國家不幹預的觀念,在尊重市場主體私權利的前提下,以適度公權力手段對市場經濟進行必要的法律調整。它是社會化生產與社會關系矛盾運動的產物;是生產力要求國家干預市場和政府參與經濟的反映;是經濟管理的現代化與現代國家介入經濟生活的必然產物。所以研究其歷史背景具有重大的意義。

Ⅳ 美國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

(一)西方經濟法產生發展的歷史背景
「經濟法」一詞最早見於法國空想主義者摩萊里的著作《自然法典》中,現代意義上的經濟法出現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盛行重商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主張政府對本國經濟給予扶助,甚至不惜通過戰爭以打擊?排擠外國的同業競爭者?這一時期,經濟法缺乏產生的現實基礎?自18世紀到19世紀末,資本主義處於自由市場階段,多數資本主義國家崇尚亞當·斯密古典市場經濟理論和理性主義國家職能說?資本主義國家在社會經濟領域國家充當「守夜人」的角色,政治統治成為國家的中心職能?國家雖然也要對一些社會經濟進行管理,但從屬於國家的政治統治[1]?這一時期,西方國家的行政法尤其是民商法得以高度發展,行政法和民商法的發展沒有為國家干預意義上的經濟法留下多少餘地?自19世紀末到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的各種矛盾日益激化,經濟危機連續發生?特別是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使不少國家遭到重創?各國政府為了解決危機帶來的問題,紛紛打破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絕對界限而全面介入經濟生活?這時期主流經濟學是國家干預主義說,代表人物為凱恩斯?他在1936年發表的《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系統提出了國家干預經濟的一系列觀點和政策主張?可見,從自由競爭發展到壟斷階段以後,「看不見的手」已不能完全適應市場需要,要解決市場中存在的問題,只能運用國家干預經濟的手段?由於政府介入經濟生活,打破了傳統的市民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劃分界限,在經濟生活中出現了單純的公法和私法手段都不能解決的經濟關系?這種經濟關系需要一個新的法律部門來調整,這就是經濟法?20世紀70年代後,國家干預主義遭到質疑,以供給學派為代表的經濟自由主義卷土重來時期,凱恩斯主義的統治地位被新經濟自由主義所取代?供給學派不反對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必要的干預,但堅決反對國家過多和全面的干預?認為經濟生活應以市場直接的自我調節為主,國家間接的宏觀調節為輔?
(二)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法產生發展概況
西方資本主義經濟法產生之前,調整經濟關系的主要是民商法?最初,資本主義國家十分重視市場秩序規制立法,20世紀中期以來,西方國家都強調對經濟實行宏觀管理與監督,著手制訂各種不同的計劃,試圖在「無形之手」和「國家之手」之間找到一個最佳點[2]?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市場競爭自由與政府調控權威相得益彰?德國經濟法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世紀末至一戰前),這時期的主要立法是1894年德國頒布了反不正當競爭的第一部法律——《保護商標法》,1896年出台了《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斗爭法》?第二階段(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頒布的經濟法有《一般授權法》?《關於限制契約的最高價格的通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當時的魏瑪共和國為了恢復被戰爭破壞的經濟,一方面廢除了戰時經濟統製法,另一方面又沿襲戰時經濟法的立法原則,先後頒布了《卡特爾規章法》?《煤炭經濟法》?《鉀鹽經濟法》?《防止濫用經濟權法令》等一系列經濟法,從而開創了把經濟法這個概念明確用於立法本身的先例[3]?第三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二戰後德國分裂為東德和西德?西德在美國自由民主思想的影響下,走上了「第三條道路」,實行社會市場體制?戰後初期,根據佔領軍的指令,實行《反卡特爾法》?1966—1967年德國發生了經濟危機,為了保障經濟持續增長,頒布了《促進經濟穩定和增長法》,該法是實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法律?日本政府藉助經濟法通過兩種方式介入市場,亦即經濟法通過兩種方法反作用於經濟基礎:其一,維持競爭秩序,發揮市場機能;其二,國家對整個國民經濟及市場運行予以規制,發揮政府調控作用[4]?日本經濟法產生發展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兩次世界大戰期間),20世紀初期,日本資本主義經濟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壟斷資本主義逐漸形成和壯大?日本的卡特爾在明治中期已產生,最初,日本對卡特爾採取保護與扶植的政策?日本政府先後頒布《出口組合法》和《重要出口商品生產組織法》,它們屬於規制未加入卡特爾的組織使之從屬於卡特爾的強制卡特爾法,1931年《重要產業統製法》和1932年《工業組合法》也是促進卡特卡的法律[5]?第二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二戰後,日本統治者在恢復和發展經濟的過程中,非常重視運用經濟手段調整和管理經濟,制定了大量的經濟法?為了防止已被解散的財閥復活壟斷資本,日本政府於1947年頒布了《關於禁止私人壟斷和確保公正交易的法律》,還頒布了《排除經濟力量過度集中法》?1952年始,日本進入20年高速發展期,這時期的重要立法有《企業合理化促進法》?《中小企業基本法》?《農業基本法》?《消費者保護基本法》等?20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圍繞擺脫危機?振興經濟?通過立法活動不斷完善原有的各種經濟法,這一時期主要的立法有《投機防止法》?《穩定國民生活緊急措施法》?《石油供應適度化法》?《關於能源使用合理化的法律》?《中小企業破產互助法》?美國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世紀末至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前),產業革命完成後,美國出現了對自由競爭產生極大妨礙的壟斷,引起了人們普遍憂慮和不滿?美國政府審時度勢,主動出面干預,頒布了一系列反壟斷和反限制競爭的法律?主要經濟立法有:1890年國會通過了《保護貿易和商業免受非法限制與壟斷之害法》,後又通過了《克萊頓法》和《聯邦貿易委員會法》?第二階段(自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29年世界性經濟危機使美國經濟遭到毀滅性的打擊?羅斯福上任後,通過頒布經濟立法全面干預經濟生活?這期間,美國頒布了70多部經濟法令,如《緊急銀行條例》?《金融改革法案》?《產業復興法案》?《土壤保護法》?《新農業法》?《國家勞動關系法》?《恢復和救濟法》等[6]?第三階段%26lt;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26gt;,二戰後,美國運用凱恩斯主義理論,自覺用經濟立法作為國家干預經濟的法律手段則成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存在和發展的一種經常性和必然性手段?這時期的主要經濟立法有1981年《經濟復興稅法》?《經濟復興法》和1986年《稅法》等?

Ⅵ 經濟法產生於西方國家的歷史背景

其實所謂經濟法只是我國的稱呼,西方國家不叫經濟法,因為西方是使用海洋專法律系統,屬所以西方的經濟法是很多法律和條款的組合。如果要論這些條款的最初成文,就要追溯到大航海時代。明確規定關於法律的事件記得是《鬱金香泡沫》以及《龐氏騙局》之後才有國家第一次進行現代意義上的經濟法律,在中古時代經濟法是融入民法中的。

Ⅶ 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

經濟法產生:
哲學上:個人本位——社會本位
西方經濟學上:自由競爭——壟專斷干預
制度經濟學:自由交換—屬—產權界定
法律上:私法自由——社會法的干預
對象上:平等主體——弱勢群體
權利上:一般權利——特別權利
責任上:一般賠償——懲罰性賠償
事實上:自由行為——法律規定(的事實)

經濟法的發展:
1 私權的進一步社會化
2 公權的進一步民主化
3 平等公平的進一步實質化

Ⅷ 關於經濟法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經濟法產生的條件: 經濟法產生的主觀條件;經濟法產生的客觀條件;生產集中與壟斷是經濟法產生的內在原因;戰爭的需要是經濟法產生的直接原因。

Ⅸ .經濟法在產生和發展過程中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經濟法在產生和發展的過程當中,首先會受到國內政治環境的影響。同時也會受到國內經濟發展速度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經濟法的產生和背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