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經濟學:舉例說明價格管理的後果
價格管制分為價格上限和價格下限兩種
價格上限指 為一種商品版制定最高權價,其價格不得高於最高價
它的意義在於,如果最高價低於均衡價格,則根據供求曲線需求會大於供給(東西便宜了 人們自然會購進更多的商品,而供應方會縮減生產),這會導致商品市場供不應求。這體現了價格上限對市場的限制性約束,且可以預見,物品短缺時,賣者必然在大量潛在買者中配給稀缺物品。這樣會導致市場效率降低(想像下大家都為了買某樣東西而排長隊的場景吧),所以一個自由競爭市場中的配給機制會更有效率且更為客觀。
如果最高價高於均衡價格,則設置價格上限沒有意義。
價格下限指 為某種商品制定最低價格。這種情況普遍存在於西方的最低工資保障法中,為了讓勞動力享受更高的待遇,西方國家一度要求企業為所勞動者提供最低支付限額的保障。但是從此後的結果上看,這樣的政策最終導致部分企業無法按照限制價格支付勞動力,勞動力市場供過於求,企業會從中挑選較好的勞動力,提高了一些人的待遇,同樣使另一些人找不到工作。
如果最低價格低於均衡價格,則設置價格下限沒有意義。
總而言之,價格管制國家通過監管手段控制市場的一種手段,但會擾亂正常的市場信號,造成供不應求或者供過於求。
② 用經濟學原理分析原理分析為什麼有的商品會降價,而有的商品則很少降價,舉例說明
這問題太泛了…………
說說其中一個原理吧:理性人面臨權衡取捨
商品版儲存是需要權成本的,還沒有賣出的商品降價盡快出售就可以加快資金回籠,再說降價前的都仍你賺夠啦。本來用於儲存的成本(包括機會成本)也就減少了。就是說如果降價的損失小於你的儲存成本(包括機會成本),那麼降價是可以的。這例子夠簡單了吧
至於為什麼有的商品則很少降價…………要看看是哪一類的咯,自來水和汽水就是兩種性質不同的商品了……有點一言難盡啊。如果是一般商品的話……我推介你看看《怪誕行為學》你自然會明白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我也只是經濟學菜鳥呀,哈哈
③ 管理經濟學的薄利多銷,漲價滯銷案例分析答案
薄利多銷是指低價低利擴大銷售的策略。「薄利多銷」中的「薄利」就是版降價,降價權就能「多銷」,「多銷」就能增加總收益。
在銷售市場有可能擴大的情況下,通過降低單位商品的利潤來降低商品的價格,雖然會使企業從單位商品中獲得的利潤量減少,但由於銷售數量的增加,企業所獲利潤總額可以增加。只有需求富有彈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銷」。
實行薄利多銷的商品,必須滿足商品需求價格彈性系數減銷售量增長率後的數值必須大於1。因為對於需求富有彈性的商品來說,當該商品的價格下降時,需求量(從而銷售量)增加的幅度大於價格下降的幅度,所以總收益增加。
④ 經濟學:「替代品漲價,該產品也相應漲價」求分析過程!!!
所有替代品和互補品的價格變動過程其實都是供求關系,其實不需要那麼教條的
⑤ 用經濟學規律對物價上漲現象進行解釋
(1)經濟中商品、服務價格普遍的持續上漲稱為通貨膨脹。對此一般有2種解釋。專
(2)首先是貨屬幣主義解釋,認為貨幣增發過多,超過了經濟中需要的數量造成價格普遍上漲,弗里德曼概括為「過多的貨幣追求過少的商品。」
(3)凱恩斯主義解釋。又分為需求拉動型,成本推動型和結構性通貨膨脹。先說需求拉動型,這種通脹是因為經濟中需求過多,人們對於這些商品都有購買慾望,大家都想買自然價高者得。成本推動型又可細分為2種類型,一種是因為工資推動,大家工資都漲了,都有錢了,商品價格自然水漲船高。另一種是利潤推動,經濟中壟斷廠商有壟斷定價權,可以通過提高價格獲取超額利潤,這樣也會形成通脹。最後就是結構性通脹了。這種理論認為經濟中存在2種部門,1們生產率高,自然應該獲得高工資。另一部門勞動生產率低,本來應該工資要少點的但是人都要比,他們會要求工資向高收入部門看齊,這樣的結果就是工資上漲速度超過了生產率增長的速度,貨幣量過多,通脹也會相應發生。
⑥ 從經濟學的角度解釋物價上漲原因
具體的物價上漲原因有以下幾點:
1.供求規律的長期表現形式為供不應求;
2.人民幣升值,導致出口減少,進口增加; 但是目前的情況是一年之內人民幣對美圓的匯率上漲了5%,也就是增值了5%,現在我國的各種工業產品大部分是出口銷售,國內自己人消費的其實很少,因為大家的錢都拿去買高價房了,誰還有多餘的閑錢用來自己消費???
3.寡頭壟斷行業造成商品不能充分競爭;
4.國家宏觀調控,包括提高或降低銀行利率,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造成大量資金流入市場,刺激經濟增長,經濟增長必然帶動物價上漲;
5.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是指太多貨幣追逐太少的商品造成的超額需求狀況; 其實通貨膨脹有3種解釋,這只是其中一種。
6.生產要素價格,其中土地是最關鍵的,屬於不可再生資源。受國家嚴格控制,導致土地的取得成本大幅增加,因此,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帶動其相關的產業鏈條同時受影響; 當然房地產價格上漲還有很大原因是因為炒房引起的。
7.國家財政購買力度,包括國家政策性銀行,國家認為某種商品的價格高了,就減少對某種商品的購買,反之道理一樣。
8.物價指數,資金具有投資回報率或資金價值,也就是折現率和本金化率.說白了就是未來的錢不如現在的"錢"值錢,未來同樣的錢購買力不如現在買的東西多;
9.國際經濟對我國有很大影響,包括外匯儲備情況。目前我國大概有2000萬億美圓的外匯儲備。自從加入WTO以來,跟國際經濟的聯系越來越密切了。
10.這一條本人認為非常關鍵。美國大型金融投機集團對中國30年改革開放成果的掠奪。
中國外匯制度改革以來,尤其2007年,人民幣對美圓上升5%,這是美國控制的。目的是象90年代對日本進行經濟掠奪一樣。舉個例子:2006年1美圓=10元人民幣,美國人在2006年用1美圓換了10元人民幣,用這10元人民幣買了上海一套房子,2007年上海房價翻一翻,美國人把房子賣了得到20元人民幣,而2007年人民幣升值,假設1美圓換8元人民幣了,美國人再將20元人民幣換成美圓就是2.5美圓。如此可見,美國人的1美圓在一年時間就變成2.5美圓,他賺了中國多少???2.5倍的利潤啊。而且這2.5美圓回到美國又可以繼續投資美國,美國經濟又可以發展了,美圓重新升值。還有1美圓換成人民幣10元投資固定資產後,市場上就少了10元流通,中央銀行就會發行10元人民幣來彌補這個空擋,而這2.5美圓走了以後留給中國的卻是市場上多了10元人民幣,還不通貨膨脹才怪。中國被掠奪後,人民幣再度貶值。就跟日本一個結局,看著吧,朋友,有你哭的那一天......
再來看看價值規律,它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綜合了供求規律和競爭規律.
商品價格的本質是價值,價值是凝結在商品內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決定價值量的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價值規律的作用:
1.自發的調節生產和流通;
2.自發的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提高生產率;
3.造成貧富兩極分化.
通常所說的物價其實就是生產價格,而生產價格是由部門平均生產成本加上社會平均利潤構成的價格.生產價格就是價值的轉化形態.
⑦ 生活中經濟學對比舉例,,比如 不同尺碼的的服裝價格一致,同商品卻不同價格。。。類似於這樣的例子
質量不同,廠家不同,價格當然不同。
⑧ 求需求價格彈性等於1時,是降價好還是漲價好的例題 要有具體數額的舉例 因為我不明白彈性等於1的意義
需求價格彈性抄等於1時,漲價或者襲降價都一樣。
需求的價格彈性在經濟學中一般用來衡量需求的數量隨商品的價格的變動而變動的情況。
需求的價格彈性的計算公式是
需求的價格彈性=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價格變化的百分比
⑨ 請利用經濟學原理說明如何提高商品價格
根據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來決定:
1、需求價格彈性>0,應該降價
2、需求版價格彈性<0,應該漲權價
3、需求價格彈性=0,無所謂降價、漲價
需求的價格彈性在經濟學中一般用來衡量需求的數量隨商品的價格的變動而變動的情況
需求的價格彈性的計算公式是:
需求的價格彈性=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價格變化的百分比
⑩ 需求富有彈性的商品要想增加總收益應當降價還是提價舉例說明。
應該降價。
這個是西方經濟學中的基本原理。如果是需求富有彈性,那麼也就是說內,容消費者的需求量因為消費品的價格變動而變化很大,比如說金銀首飾,如果價格一旦上漲,那麼消費者就會對他的需求減少,因為自己的經濟實力有限,而這些東西又不是必需品。
而對於不富有彈性的商品應該漲價,是因為需求量對商品的漲跌反映不大,比如說大米等一類生活必需品,如果大米漲價,那麼消費者也不可能不買,這樣才會獲利最大。
當然這個是純粹理論的,在真正的市場中,還有存在行為心裡學的影響,比如說富有彈性的黃金,雖然價格一路飆漲,但是需求量還是不斷上漲,是因為人們存在追漲投資的心態,怕踏空。但是書中的原理是我上文所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