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每年電商雙十一都要促銷,背後隱藏的經濟學原理是什麼
需求隨價格波動。
通貨膨脹中,按照理論,物價上漲,居民需求上升!經濟學家認為人民為了避免在未來以更高的價格買入商品,會大量地購物!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認為,在經濟衰退中,增加貨幣的供給量能夠刺激消費!
奧地利經濟學派則認為,在經濟衰退中,只要生產力的提升使某一商品的價格下降到某一水平,消費需求即可上升!
這里不做主觀評價!你來決定!
紳士望著美女的腿,說:「我覺得左腿很美!但是又覺得右腿很美!」
美女:「真理在這中間。」
❷ 如何從經濟學角度來分析雙十一
我不懂什麼是經濟學,但是有一點,雙十一能成為熱潮的原因是因為跟線下超市開店促銷活動是一個道理,便宜,實惠。並且前期推廣宣傳做的好,完全的利用了客戶的消費心理,非常的成功。
❸ 如何從雙十一的角度分析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主要因素
原理一:激勵理論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激勵是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某種東西,諸如懲罰或獎勵的預期。
由於理性人通過比較成本與利益做出決策,因此,他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利用節日做促銷其實是一個比較老套的營銷手段了。元旦、中秋、國慶、聖誕,只要是個節日,我們都能看到商場里五花八門的打折促銷。但是,「雙十一」促銷之所以比歷史上的任何一個節日促銷都要成功,就是因為電商們不僅僅採用了傳統的價格激勵,還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心理激勵。
首先,別忘了11月11日最原始的意義是光棍節。而這一意義也被精通心理學的營銷者們運用到了促銷理念中。「光棍節,我們除了購物還能做什麼」、「把談戀愛的錢用來給自己買件像樣的衣服」、「趁著還沒有另一半的時候盡情虐待自己的錢包吧」。很多單身的男女們並不是受到價格的吸引,而是被這樣的帶有濃重的惺惺相惜之意的言論給拉到了光棍節的購物大軍中。
另外,大多數的人在決定自己的行為時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即在社會群體的無形壓力下,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與大多數人保持一致。原本電商們就有一大群忠實的消費群體,即使沒有所謂的「購物狂歡節」,他們也習慣了網上購物。平日常常要買的商品突然間鋪天蓋地地打起了折,這使得他們成為了最先受到激勵的一批人。在他們狀若癲狂的行為的影響下,他們周圍很多原先並不了解這個活動,甚至幾乎從不進行網上購物的人也不知不覺打開網頁,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大撈一筆」。
更加重要的是,很多消費者(尤其是女性)在這種強有力的激勵下會失去理性消費的約束,造成大量的過度消費。「光婚節妻子瘋狂消費,導致婚姻危機」,「一女子光混節狂拍一萬多元,用光全部積蓄」。節後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這些案例似乎有點極端,但也證明了,
在全民消費的激勵之下,很多人在光棍節當日的消費是超出了自己的預算約束的。
原理二:需求價格彈性
需求定理表明,一種物品的價格下降將使其需求量增加。
需求價格彈性則是衡量需求量變動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如果一種物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很大,那麼這種物品的需求就是富有彈性的。
11日當天,很多網店的商品折扣低至五折、三折甚至一折,我們也許會感到疑惑:他們真的能賺錢嗎?還是不惜虧本也要隨促銷的大流?當運用需求價格彈性這一工具來進行分析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在這場促銷大戰中,大部分賣家的收益是遠遠超過他們平日里的收益的。
我們很容易就能推知,不同於大米、食鹽這些缺乏彈性的生活必需品,服裝首飾等的需求量往往極易受到價格的影響。當價格變動時,這類商品的需求量變動的比例將大於價格變動的比例,即需求價格彈性大於1。而針對這些需求富有彈性的商品,採取適度的降價手段將有利於提升銷量,增加收益。這也正好解釋了為什麼衣服、飾品、化妝品、傢具等購買決策易受價格影響的商品,也正是「雙十一」當天折扣最凶的商品。
總結
很多生活中的事物看似難以理解、琢磨不透,但運用經濟學的原理便能很輕松地得到解釋。
就如這次電商們所創造的網路購物奇跡,深刻地體現了經濟學中的激勵理論和需求價格彈性理論,而反過來說,這些經濟學中最基礎的理論,也為電商們此次營銷策略的成功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撐。
❹ 雙十一經濟現象解釋價值規律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雙十一」現象
如今的
11
月
11
日早已不是幾年前網友用來調侃的「光棍節」
。在以阿里巴
巴旗下的淘寶、天貓為主力軍,京東、蘇寧易購、當當、亞馬遜等為配角的電商
們的大力推廣下,
「光棍節」儼然已成為了全民公認的「消費節」
。事實上,早在
2009
年,
淘寶就率先發起了所謂的
「
1111
購物狂歡節」
,
2009
年
11
月
11
日淘寶
網當天的銷售額達到
1
億元。次年,淘寶延續上一年的營銷方式,在
11
日當天
收獲了
9.36
億元的銷售額。
2011
年淘寶和天貓的銷售額再次急劇飆升,達到了
53
億元,
其中天貓
33.6
億元,
淘寶
19.4
億元。
直至
2012
年,
「
1111
購物狂歡節」
又一次刷新了其歷史記錄。
據統計至
11
月
12
日
00
:
00
為
止,
阿里巴巴集團
「雙
十一」促銷的總銷售額達到了
191
億元,其中天貓
132
億元,淘寶
59
億元。與
去年相比,天貓今年的業
績同比增速為
292%
,而淘寶為
204%
。
「雙十一」當
天,支付寶交易筆數超
1
億筆,最高峰時處理交易數達
20.5
萬筆
/
分鍾。這些數
據讓人們在乍一眼看到時驚訝得合不攏嘴,
而回過頭想想卻又不得不承認,
自己
也的確曾為這些驕傲的業績作出過小小的貢獻。
「雙十一」現象是營銷學上的一個經典案例,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本文並不
是要從營銷學的角度探討阿里巴巴的營銷手段的高明之處,
而是試圖運用經濟學
原理來簡單分析「雙十一」快遞爆倉的原因所在。
原理一:激勵理論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激勵是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某種東西,諸如懲
罰或獎勵的預期。
由於理性人通過比較成本與利益做出決策,
因此,
他們會對激
勵做出反應。
利用節日做促銷其實是一個比較老套的營銷手段了。元旦、中秋、國慶、聖
誕,只要是個節日,我們都能看到商場里五花八門的打折促銷。但是,
「雙十一」
促銷之所以比歷史上的任何一個節日促銷都要成功,
就是因為電商們不僅僅採用
了傳統的價格激勵,還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心理激勵。
首先,
別忘了
11
月
11
日最原始的意義是光棍節。
而這一意義也被精通心理
學的營銷者們運用到了促銷理念中。
「光棍節,我們除了購物還能做什麼」
、
「把
談戀愛的錢用來給自己買件像樣的衣服」
、
「趁著還沒有另一半的時候盡情虐待自
己的錢包吧」
。很多單身的男女們並不是受到價格的吸引,而是被這樣的帶有濃
重的惺惺相惜之意的言論給拉到了光棍節的購物大軍中。
另外,大多數的人在決定自己的行為時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即在社會群體的
無形壓力下,
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與大多數人保持一致。
原本電商們就有一大群忠
實的消費群體,即使沒有所謂的「購物狂歡節」
,他們也習慣了網上購物。平日
常常要買的商品突然間鋪天蓋地地打起了折,
這使得他們成為了最先受到激勵的
一批人。
在他們狀若癲狂的行為的影響下,
他們周圍很多原先並不了解這個活動,
甚至幾乎從不進行網上購物的人也不知不覺打開網頁,
看看是不是真的能
「大撈
一筆」
。
更加重要的是,很多消費者(尤其是女性)在這種強有力的激勵下會失去理
性消費的約束,造成大量的過度消費。
「光婚節妻子瘋狂消費,導致婚姻危機」
,
「一女子光混節狂拍一萬多元,用光全部積蓄」
。節後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這
些案例似乎有點極端,
但也證明了,
在全民消費的激勵之下,
很多人在光棍節當
日的消費是超出了自己的預算約束的。
原理二:需求價格彈性
需求定理表明,
一種物品的價格下降將使其需求量增加。
需求價格彈性則是
衡量需求量變動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如果一種物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
應很大,那麼這種物品的需求就是富有彈性的。
11
日當天,很多網店的商品折扣低至五折、三折甚至一折,我們也許會感
到疑惑:
他們真的能賺錢嗎?還是不惜虧本也要隨促銷的大流?當運用需求價格
彈性這一工具來進行分析之後我們就會發現,
在這場促銷大戰中,
大部分賣家的
收益是遠遠超過他們平日里的收益的。
我們很容易就能推知,
不同於大米、
食鹽這些缺乏彈性的生活必需品,
服裝
首飾等的需求量往往極易受到價格的影響。
當價格變動時,
這類商品的需求量變
動的比例將大於價格變動的比例,即需求價格彈性大於
1
。而針對這些需求富有
彈性的商品,
採取適度的降價手段將有利於提升銷量,
增加收益。
這也正好解釋
了為什麼衣服、
飾品、
化妝品、
傢具等購買決策易受價格影響的商品,
也正是
「雙
十一」當天折扣最凶的商品。
總結
很多生活中的事物看似難以理解、
琢磨不透,
但運用經濟學的原理便能很輕
松地得到解釋。
就如這次電商們所創造的網路購物奇跡,
深刻地體現了經濟學中
的激勵理論和需求價格彈性理論,
而反過來說,
這些經濟學中最基礎的理論,
也
為電商們此次營銷策略的成功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撐。
❺ 雙十一包含的經濟學原理
雙十一的購物狂歡,從經濟學的角度講,其實是一種激勵機制下的「蝴蝶回效應」。答激勵是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某種東西,諸如懲罰或獎勵的預期。由於理性人通過比較成本與利益做出決策,因此,他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雙十一」促銷之所以如此成功,與電商們的大力「割肉」不無關系。雙十一打破了市場規律,它唯五折是從,通過近乎行政命令的方式對特定時期的商品進行價格限定,刺激市場消費。
❻ 怎樣從經濟學角度分析雙十一
雙十一的商品打折銷售體現了價格對於供需關系的影響,即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❼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雙十一為什麼這么火
主要是抓住了人們的心理,雙十一商品促銷,根據市場經濟規律,商品(正常品)價格下降,需求增多,加上群眾作用,雙十一這幾年越來越火 不乏跟風效應 商家通過大量宣傳對人們進行心理激勵,使得電商行業一度升溫。
❽ 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分析雙十一現象
如今的11月11日早已不是幾年前網友用來調侃的「光棍節」。在以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天貓為主力軍,京東、蘇寧易購、當當、亞馬遜等為配角的電商們的大力推廣下,「光棍節」儼然已成為了全民公認的「消費節」。事實上,早在2009年,淘寶就率先發起了所謂的「1111購物狂歡節」,2009年11月11日淘寶網當天的銷售額達到1億元。次年,淘寶延續上一年的營銷方式,在11日當天收獲了9.36億元的銷售額。2011年淘寶和天貓的銷售額再次急劇飆升,達到了53億元,其中天貓33.6億元,淘寶19.4億元。直至2012年,「1111購物狂歡節」又一次刷新了其歷史記錄。據統計至11月12日00:00為止,阿里巴巴集團「雙十一」促銷的總銷售額達到了191億元,其中天貓132億元,淘寶59億元。與去年相比,天貓今年的業績同比增速為292%,而淘寶為204%。「雙十一」當天,支付寶交易筆數超1億筆,最高峰時處理交易數達20.5萬筆/分鍾。這些數據讓人們在乍一眼看到時驚訝得合不攏嘴,而回過頭想想卻又不得不承認,自己也的確曾為這些驕傲的業績作出過小小的貢獻。
「雙十一」現象是營銷學上的一個經典案例,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本文並不是要從營銷學的角度探討阿里巴巴的營銷手段的高明之處,而是試圖運用經濟學原理來簡單分析「雙十一」快遞爆倉的原因所在。
原理一:激勵理論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激勵是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某種東西,諸如懲罰或獎勵的預期。由於理性人通過比較成本與利益做出決策,因此,他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利用節日做促銷其實是一個比較老套的營銷手段了。元旦、中秋、國慶、聖誕,只要是個節日,我們都能看到商場里五花八門的打折促銷。但是,「雙十一」促銷之所以比歷史上的任何一個節日促銷都要成功,就是因為電商們不僅僅採用了傳統的價格激勵,還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心理激勵。
首先,別忘了11月11日最原始的意義是光棍節。而這一意義也被精通心理學的營銷者們運用到了促銷理念中。「光棍節,我們除了購物還能做什麼」、「把談戀愛的錢用來給自己買件像樣的衣服」、「趁著還沒有另一半的時候盡情虐待自己的錢包吧」。很多單身的男女們並不是受到價格的吸引,而是被這樣的帶有濃重的惺惺相惜之意的言論給拉到了光棍節的購物大軍中。
另外,大多數的人在決定自己的行為時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即在社會群體的無形壓力下,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與大多數人保持一致。原本電商們就有一大群忠實的消費群體,即使沒有所謂的「購物狂歡節」,他們也習慣了網上購物。平日常常要買的商品突然間鋪天蓋地地打起了折,這使得他們成為了最先受到激勵的一批人。在他們狀若癲狂的行為的影響下,他們周圍很多原先並不了解這個活動,甚至幾乎從不進行網上購物的人也不知不覺打開網頁,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大撈一筆」。
更加重要的是,很多消費者(尤其是女性)在這種強有力的激勵下會失去理性消費的約束,造成大量的過度消費。「光婚節妻子瘋狂消費,導致婚姻危機」,「一女子光混節狂拍一萬多元,用光全部積蓄」。節後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這些案例似乎有點極端,但也證明了,在全民消費的激勵之下,很多人在光棍節當日的消費是超出了自己的預算約束的。
原理二:需求價格彈性
需求定理表明,一種物品的價格下降將使其需求量增加。需求價格彈性則是衡量需求量變動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如果一種物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很大,那麼這種物品的需求就是富有彈性的。
11日當天,很多網店的商品折扣低至五折、三折甚至一折,我們也許會感到疑惑:他們真的能賺錢嗎?還是不惜虧本也要隨促銷的大流?當運用需求價格彈性這一工具來進行分析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在這場促銷大戰中,大部分賣家的收益是遠遠超過他們平日里的收益的。
我們很容易就能推知,不同於大米、食鹽這些缺乏彈性的生活必需品,服裝首飾等的需求量往往極易受到價格的影響。當價格變動時,這類商品的需求量變動的比例將大於價格變動的比例,即需求價格彈性大於1。而針對這些需求富有彈性的商品,採取適度的降價手段將有利於提升銷量,增加收益。這也正好解釋了為什麼衣服、飾品、化妝品、傢具等購買決策易受價格影響的商品,也正是「雙十一」當天折扣最凶的商品。
總結
很多生活中的事物看似難以理解、琢磨不透,但運用經濟學的原理便能很輕松地得到解釋。就如這次電商們所創造的網路購物奇跡,深刻地體現了經濟學中
的激勵理論和需求價格彈性理論,而反過來說,這些經濟學中最基礎的理論,也為電商們此次營銷策略的成功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撐。
❾ 從經濟學角度看,雙十一什麼都不買,是虧了嗎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激勵是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某種東西,諸如懲罰或獎勵的預期。理性人會通過比較成本與利益做出決策,因此,他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利用節日做促銷其實是一個比較老套的營銷手段了。元旦、中秋、國慶、聖誕……只要是個節日,我們都能看到商場里五花八門的打折促銷。但是,「雙十一」促銷之所以比歷史上的任何一個節日促銷都要成功,就是因為電商們不僅僅採用了傳統的價格激勵,還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心理激勵。簡單來說,無非就是類似「把談戀愛的錢用來給自己買件像樣的衣服」這樣的宣傳。就是在這種全民消費的激勵之下,很多人在雙十一當日的消費超出了自己的預算約束。
價格彈性
需求定理表明,一種物品的價格下降將使其需求量增加。需求價格彈性衡量的是需求量變動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如果一種物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很大,那麼這種物品的需求就是富有彈性的
11月11日當天,很多網店的商品低至5折、3折甚至1折,我們也許會感到疑惑:他們真的能賺錢嗎?還是不惜虧本也要隨促銷的大流?當運用需求價格彈性這一工具來進行分析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在這場促銷大戰中,大部分賣家的收益是遠遠超過他們平日里的收益的。
顯然,商家絕對不會對大米之類的剛性消費品進行降價促銷,一方面利潤微薄,另一方面相關產品的促銷對於銷量的影響並不明顯。不同於大米、食鹽這些缺乏彈性的生活必需品,服裝首飾等的需求量往往極易受到價格的影響。我們看到,恰恰是這一類——衣服、飾品、化妝品、傢具等易受價格影響的商品,成為了「雙十一」促銷的主流。
❿ 淘寶雙十一能反映出什麼微觀經濟學原理(越詳細越好!謝謝!)
當淘寶的生意紅火了時,物流公司的物品就供過於求,導致物流公司物流壓力增大。淘寶的銷量增加則人們的所需消費品就得到了滿足,實體店裡的同類商品就會少了一部分消費者去購買,實體店的生意受到網購的沖擊就會出現生意相對慘淡,這樣商場的盈利就會減少,盈利減少了就會想法拉來顧客。可能會打折促銷,做活動促消,羊毛都是出在羊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