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古典主義,是指新古典宏觀經濟學還是新古典宏觀綜合
新古典主義作為一個獨立的流派名稱,最早出現於十七世紀中葉歐洲的建築裝飾設計界,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傢具設計界。
從法國開始,革新派的設計師們開始對傳統的作品進行改良簡化,運用了許多新的材料和工藝,但也保留了古典主義作品典雅端莊的高貴氣質。這一風格很快取得了成功,歐洲各地紛紛效仿,新古典主義自此成為歐洲家居文化流派中特色鮮明的重要一支,至今長盛不衰。
興起於18世紀的羅馬,並迅速在歐美地區擴展的藝術運動。新古典主義,一方面起於對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藝術的反動,另一方面則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為信念。新古典主義的藝術家刻意從風格與題材模仿古代藝術,並且知曉所模仿的內容為何。
Ⅱ 宏觀經濟學問題 新古典增長模型
1.
is
lm
只用於分析短期經濟變化,所以有2個假設
(a)及物價不變,而由於is
lm中的is是由keynesian的模型的均衡點得出來的因此繼承了keynesian模型的物價短期內不變的,如果根據ad
as
模型如果ad下降或增長都會對物價造成影響(而is
lm中假設as為水平線)。
(b)由於物價不變於是可以得出i=r
的結論及實際利息等於真實利息。見公式
物價不變就是其中的
pi=0
2.流動性偏好是在開放經濟中出現的,其具體現為 mundell–fleming
model中的
bp斜度如圖越是垂直則流動性越弱,bp為全部資金流動的平衡點,也就是
ka+nx=0(資金流入等於出口逆差或相反)
3債券收益率和價格呈反比,假設面值100元的債券賣95元則實際利率為(100-95)
/
95=
5.26%
你就可以看到如果價格從95漲到99則實際利率就會下跌到(100-99)/99=1.01%
4,但是is-lm中的利率是一個市場總體利率的加權平均結果,歸根結底就是人們在不同的利率下的投資意願。
真正的市場利率則由,風險,通脹率,時長等決定。在is-lm中刻意忽略通脹的影響(假設b)
5不過以下是is-lm圖形的來源。
bp沒有圖形解釋,是由基本公式推算
nx=-ka
nx-im(e)-my=-f(i-i*)
i=(i*-nx/f+nx(e)/f)+(m/f)y
其中im(e)為匯率
和進口的關系式
,f為流動性,m為進口和收入的關系·,和i*為海外利率
可見bp的位置和
海外利率,基礎出口,匯率有關
而斜度和人們的進口意願和貨幣流動性有關
因為is-lm是短期模型,而短期基本上假設人們的意願不變,因此基本只和流動性有關。
說了這么多累死我了,應該值100分了吧,有什麼問題歡迎追問。
Ⅲ 新凱恩斯主義與新古典宏觀經濟理論的區別
我根據找到的資料整理了一下這個問題的解答思路:
[綜述]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成為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兩大主流學派,這兩個學派的根本分歧是承不承認市場的不完整性,承不承認政府幹預的必要性。
[具體區別]
一、新凱恩斯主義
新凱恩斯主義堅持市場的不完善性,認為追求自身利益的經濟主體不可能對未來能洞察一切並據此行動,因此一切經濟資源的價格難以迅速調整並達到市場出清。經濟從非均衡走到充分均衡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過程,在此期間,經濟回遭受損失,因此,政府的政策干預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盡管該學派的理論結構並不景緻、完善,而且說法不一,缺乏統一的理論體系,但精神實質也始終是一句話:政府幹預是必要的。
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堅持市場的完善性,認為追求自身利益的經濟主體對未來具有理性預期並據此行動,因而一切經濟資源的價格會迅速調整,達到市場出清,經濟自動趨向均衡。這樣,政府對經濟是一切干預都是不必要的,也是無效的。如果政府才卻超越人們預期的突如其來的政策干預行動,盡管短期內可能使經濟偏離均衡,取得某種小,但只會使經濟走想更大的非均衡,政府對經濟的任何干預都是利少弊多。不管他們的理論結果多麼精緻、完善、精神實質始終是一句話:徹底的經濟自由。
新凱恩斯主義堅持市場的不完善性,認為追求自身利益的經濟主體不可能對未來能洞察一切並據此行動,因此一切經濟資源的價格難以迅速調整並達到市場出清。經濟從非均衡走到充分均衡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過程,在此期間,經濟回遭受損失,因此,政府的政策干預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盡管該學派的理論結構並不景緻、完善,而且說法不一,缺乏統一的理論體系,但精神實質也始終是一句話:政府幹預是必要的。
[評價]
這兩派的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我們不能說誰是誰非,而只能說那一派的觀點和主張較符合真實世界。從這一點看,新凱恩斯主義可能比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更符合實際些。根本原因在於,新古典宏觀經濟學關於經濟主體在經濟活動中能理性預期的假定條件實在太苛刻。眾所周知,人們在市場活動中為了自己的利益,盡管力求掌握一切可能獲知的信息,不斷修整與其中是一切錯誤。但由於大千世界的千變萬化,一切經濟現象無刻不在變動中,加上人們總有某種為自己利益而欺騙和損害別人的機會主義傾向,因而對所有經濟活動主體來說,信息總是不完全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作為一種理論抽象,盡可能作出理性預期和市場出清假定,但現實生活中永遠不存在這些假定的情況。可能正因為如此,所有市場經濟國家政府都沒有按新古典經濟學派的主張去做,對經濟的形形色色干預從未間斷過,哪怕是在經濟自由注意呼聲最強烈的年代中,政府始終擔任在著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角色。
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的新凱恩斯主義無疑繼承了傳統凱恩斯主義的衣缽,但力圖克服傳統凱恩斯主義的不足,尋找價格粘性和市場非出清的微觀基礎,竭力證明這種「粘性」和「非出新」同樣是經濟主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結果。他們找了五花八門的「理由」來說明這種「結果」,這些「理由」有些看來很不充分,證據不足,但有兩點是值得肯定的:一是這些「理由」都是從經濟主體為追求自己最大利益出發的,因而是合乎經濟學基本原理的,也是能使凱恩斯宏觀經濟學建立在一個扎實的微觀基礎上;二是這些「理由」盡管各不相同,說法各異,但都是從實際生活中來的,是現實經濟生活的某種反映。
顯然,新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分歧和區別,並不在於認為經濟主體在經濟活動中要不要「理性預期」或力求「理性與其」,而在能不能「理性預期」或做到「理性預期」,也不在於認為要不要「市場出清」,而在於能不能「市場出清」。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從這一標准看,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可能比新凱恩斯主義離真理更遠些。
Ⅳ (宏觀經濟學)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和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有什麼區別到底哪些是外生因素哪些是內生因素
說明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和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的主要區別
內生增長理論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揭示經濟增長率差異的原因和解釋持續經濟增長的可能。
盡管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為說明經濟的持續增長導入了外生的技術進步和人口增長率,但外生的技術進步率和人口增長率並沒有能夠從理論上說明持續經濟增長的問題。
內生增長理論是基於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發展起來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的突破在於放鬆了新古典增長理論的假設並把相關的變數內生化。
在引進技術創新、專業化分工和人力資本之後,內生增長理論得出以下結論:技術創新是經濟增長的源泉,而勞動分工程度和專業化人力資本的積累水平是決定技術創新水平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政府實施的某些經濟政策對一國的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影響。
索洛模型通過引入市場機制和改變資本一產出比率為常數的假定,發展了哈羅德一多馬模型,但索洛仍然沒將技術進步作為重要因素納入模型,這是一個重大缺陷,因為技術進步在促進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是現實中一個明顯的事實。
內生變數是在經濟體系內部由純粹經濟因素影響而自行變化的變數,通常不被政策因素所左右,如市場經濟中的價格、利率、匯率等變數。
外生變數是在經濟機制中受外部因素主要是政策因素影響,而非經濟體系內部因素所決定的變數。
供參考。
Ⅳ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假定前提有哪些
我覺得兩個假定應該是:1、市場出清。即價格長期內會不斷調整,使供給與需求趨向於均衡狀態,市場最終會存在一個供求相等的均衡點。
2、長期價格具有伸縮性和短期價格具有粘性,即長期內價格是可以變化的,而在短期內價格是不容易變化的。
這兩個假定對古典理論的展開有重要的意義。另外還有「理性人」假設也很重要,人都是理性的、利己的,不斷的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Ⅵ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有哪些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 (1)一個經濟學流個體利益最大化。(2)理性預期。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對經濟變數做出的在長期中平均來說最為准確的,而又與所使用的經濟理論、模型等相一致的預期。包含3個含義:①做出經濟決策的經濟主體是有理性的。②為正確決策,經濟主體會在做出預期時力圖獲得一切有關的信息。③經濟主體在預期時候不會犯系統錯誤,即使犯系統錯誤,它也會及時有效地進行修正,使得在長期而言保持正確。(3)市場出清。勞動力市場上的工資和產品市場上的價格都具有充分的靈活性,可以根據供給情況迅速進行調整。所以勞動力市場和產品市場都不會存在超額供給。(4)自然率。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主要觀點:(1)宏觀政策的無效性。其原因在於理性預期。貨幣主義僅僅反對凱恩斯主義的財政政策,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則更進一步。(2)適應性預期錯誤論,其原因是人們進行預期時候不但要根據過去的事實,還要考慮將來的變化。(3)反對凱恩斯主義的「斟酌使用」的或者對經濟運行進行「微調」的政策。這個觀點的理論基礎是「盧卡斯批判」。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又稱作「新古典主義」、「貨幣主義Ⅱ」,是由貨幣主義和理性預期學派發展演化而來的一個經濟學流派。
Ⅶ 急急急,新古典綜合經濟學與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區別
新古典綜合派是從實證經濟學的手段和目標的統一角度考慮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的結合的;新古典綜合派認為,要解決資本主義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在對需求進行分析的同時,還需要對供給進行分析。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一般都接受以下四個命題:(1) 私人經濟是可以自身穩定的;(2) 貨幣在長期是中性的;(3) 貨幣在短期也是中性的;(4) 凱恩斯主義積極干預的經濟政策是有害的。
Ⅷ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有哪些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
傳統凱恩斯主義不能夠解釋20世紀70年代的滯脹,於是促進了貨幣主義和理性預期的發展,形成以盧卡斯為首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其四個假設條件如下:
1、個體利益最大化。
2、理性預期。即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對經濟變數做出的在長期中平均說來最為准確的,而又與所使用的經濟理論、模型相一致的預期。包含3個含義:
(1)作出經濟決策的經濟主體是有理性的。
(2)為正確決策,經濟主體會在做出預期時力圖獲得一切有關的信息。
(3)經濟主體在預期時候不會犯系統錯誤。
通俗的說,理性預期的意思是在長期中,人們會准確地趨向於預期到經濟變數所應有的數值。
3、市場出清。即勞動力市場上的工資和產品市場上的價格都具有充分的靈活性,可以根據供給情況迅速進行調整。所以勞動力市場和產品市場都不會存在超額供給。
4、自然率。
(8)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擴展閱讀
一、新古典宏觀經濟模型的政策含義(政策無效性)
假設:波動根源是貨幣沖擊。在A點,價格P0被完全預見到,產出和就業處於長期均衡。提高貨幣供給,理性當事人形成預期時會考慮這個信息並完全預見到貨幣供給的提高對一般價格水平的影響,產量和就業不變。
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觀點:
1、能預期到的貨幣供給的變化將只改變價格水平,而對實際產量和就業沒有影響。
2、只有未預期到的貨幣供給的變化才影響實際產量。
Ⅸ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假定前提有哪些
從重商主義開始到今天,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整個過程中,尤其是20世紀以來,政府幹預和經濟自由兩大思潮的分歧和爭論從未停止過。凱恩斯革命前,主張經濟自由的新古典理論始終居上風;凱恩斯革命後,主張政府幹預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成了主流,但主張經濟自由的聲音仍相當強烈。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成為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兩大主流學派,這兩個學派的根本分歧是承不承認市場的不完整性,承不承認政府幹預的必要性。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堅持市場的完善性,認為追求自身利益的經濟主體對未來具有理性預期並據此行動,因而一切經濟資源的價格會迅速調整,達到市場出清,經濟自動趨向均衡。這樣,政府對經濟是一切干預都是不必要的,也是無效的。(1)如果政府才卻超越人們預期的突如其來的政策干預行動,盡管短期內可能使經濟偏離均衡,取得某種小,但只會使經濟走想更大的非均衡,政府對經濟的任何干預都是利少弊多。(2)不管他們的理論結果多麼精緻、完善、精神實質始終是一句話:徹底的經濟自由。新凱恩斯主義堅持市場的不完善性,認為追求自身利益的經濟主體不可能對未來能洞察一切並據此行動,因此一切經濟資源的價格難以迅速調整並達到市場出清。(3)經濟從非均衡走到充分均衡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過程,在此期間,經濟回遭受損失,因此,政府的政策干預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盡管該學派的理論結構並不景緻、完善,而且說法不一,(4)缺乏統一的理論體系,但精神實質也始終是一句話:政府幹預是必要的。這兩派的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我們不能說誰是誰非,而只能說那一派的觀點和主張較符合真實世界。從這一點看,新凱恩斯主義可能比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更符合實際些。根本原因在於,新古典宏觀經濟學關於經濟主體在經濟活動中能理性預期的假定條件實在太苛刻。眾所周知,人們在市場活動中為了自己的利益,盡管力求掌握一切可能獲知的信息,不斷修整與其中是一切錯誤。但由於大千世界的千變萬化,一切經濟現象無刻不在變動中,加上人們總有某種為自己利益而欺騙和損害別人的機會主義傾向,因而對所有經濟活動主體來說,信息總是不完全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作為一種理論抽象,盡可能作出理性預期和市場出清假定,但現實生活中永遠不存在這些假定的情況。可能正因為如此,所有市場經濟國家政府都沒有按新古典經濟學派的主張去做,對經濟的形形色色干預從未間斷過,哪怕是在經濟自由注意呼聲最強烈的年代中,政府始終擔任在著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角色。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的新凱恩斯主義無疑繼承了傳統凱恩斯主義的衣缽,但力圖克服傳統凱恩斯主義的不足,尋找價格粘性和市場非出清的微觀基礎,竭力證明這種「粘性」和「非出新」同樣是經濟主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結果。(5)他們找了五花八門的「理由」來說明這種「結果」,這些「理由」有些看來很不充分,證據不足,但有兩點是值得肯定的:一是這些「理由」都是從經濟主體為追求自己最大利益出發的,因而是合乎經濟學基本原理的,也是能使凱恩斯宏觀經濟學建立在一個扎實的微觀基礎上;二是這些「理由」盡管各不相同,說法各異,但都是從實際生活中來的,是現實經濟生活的某種反映。顯然,新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分歧和區別,並不在於認為經濟主體在經濟活動中要不要「理性預期」或力求「理性與其」,而在能不能「理性預期」或做到「理性預期」,也不在於認為要不要「市場出清」,而在於能不能「市場出清」。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從這一標准看,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可能比新凱恩斯主義離真理更遠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