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通俗解釋

經濟學通俗解釋

發布時間:2021-01-25 21:24:34

㈠ 求經濟學原理中的「消費者剩餘」及「邊際效用」的通俗解釋!要通俗易懂的,最好能舉幾個例子

消費者剩餘
又稱為消費者的凈收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時願意支付的最高總價格和實際支付的總價格之間的差額。消費者剩餘衡量了買者自己感覺到所獲得的額外利益。
在自願交易的條件下,消費者通過選擇最優的消費數量可以使得自身的情況得到改善。藉助於上面推導的消費者需求曲線可以很好地說明如何度量經濟交換多得的好處。
首先,從改變對消費者需求曲線的理解開始。需求曲線不僅表示價格與商品的需求量之間的關系,也可以理解為在購買特定數量時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但對消費者而言,市場價格是給定的,所以在其支付願意與實際支付之間存在一個差值,這就構成了一種「心理剩餘」。消費者為得到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願意支付的數額與實際必須支付的數額之間的差被稱為消費者剩餘。[1]
消費者總剩餘可以用需求曲線下方,價格線上方和價格軸圍成的三角形的面積表示。
邊際效用
指在一定時間內消費者增加一個單位商品或服務所帶來的新增效用,即總效用的增量。也就是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著消費者對某種物品消費量的增加,他從該物品連續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稱為邊際效用。
在經濟學中,效用是指商品滿足人的慾望的能力,或者說,效用是指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時所感受到的滿足程度。在對這種"滿足程度"的度量上,分出了基數效用和序數效用兩大派別。基數效用論者採用邊際效用分析方法,序數效用論者採用無差異曲線的分析方法。
遞減規律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著消費者對某種物品消費量的增加,他從該物品連續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越來越小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普遍存在,被人們稱為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㈡ 怎樣通俗的理解經濟學

經濟危機是指經濟系統沒有產生足夠的消費價值。也就是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通俗來講,就是說消費能力或者說購買力的下降導致產品供小於求,生產資料無法被使用搜索從而引起生產過剩和通貨膨脹,失業大量增加,社會崩潰。

㈢ 你對經濟學的理解是什麼

經濟學是研究價值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規律的理論。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自然科學、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同一的客觀規律。

㈣ 求經濟學常識通俗講解

請參來看曼昆 經濟學自原理 緒論部分 經濟學十大思維
http://ishare.iask.sina.com.cn/search.php?key=%BE%AD%BC%C3%D1%A7%D4%AD%C0%ED+%C2%FC%C0%A5&from=index&format=

㈤ 通俗舉例解釋這3個政治經濟學原理,

1】「一般勞動」和「無差別」,是不勞而獲的白眼狼,對物質產生過程的否定。否定了人類文明在「眼見之變化」的血汗實際性。2】偏頗的否認了:自己生活在物質需求的文明世界,只立於商販為投人所好的純商業倒賣立場說的話。3】價值和使用價值,不要忘記都是對人說的。沒有了使用價值在先,便沒有任何生物的存在,這是顯而易見的。
舉例: 1】藝術品。2】商販。3】人愛需求。

㈥ 經濟學是什麼意思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對稱經濟學就是科學經濟學。

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對稱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而不是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停留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層面的,是政治經濟學而不是科學的經濟學。

(6)經濟學通俗解釋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學是中國人根據中華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對稱邏輯思維方式創立的具有高度原創性的新的經濟學範式,在理論基礎、體系結構、實踐功能方面同現有的西方經濟學流派有本質的不同;既反映人類一般經濟規律、又反映中國經濟特殊規律,能有效解釋中國經濟現象、指導中國經濟發展、成為中國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理論基礎的經濟學理論體系。

在全球化時代,中國經濟學應是西方經濟學合乎邏輯的發展,是對後者的相容和超越;中國經濟學代替西方經濟學成為人類經濟學的主流,是通過空間交替展示時間之矢的人類經濟思想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中國經濟學是東方經濟學的代表,也是東方經濟學的典型形態。

中國經濟學是範式概念,而不僅僅是地域概念,對稱、非線性、復雜系統論是中國經濟學範式的基本特徵。中國經濟學範式就是對稱經濟學範式。

改革開放以前在中國推行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或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改革開放以後在中國流行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等都不是中國經濟學;僅僅提出建構中國經濟學的設想,而沒有形成中國經濟學範式和體現中國經濟學範式的經濟學體系,也不是中國經濟學。

㈦ 經濟學是否需要通俗易懂

許多人批評經濟學已經變成了堆砌的數學表達式,那些無比復雜的數學模型及其假設離現實越來越遙遠,認為經濟學需要通俗易懂。而另一些人認為經濟學與其他科學一樣在走向成熟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為了其嚴謹性和嚴密性使用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的數學工具。
從大眾的角度來說,一方面,經濟環境對生活水平的影響很大,而大眾相信經濟學是研究經濟運行機制的學問,因此普通人也需要了解經濟學,試圖以此改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大眾相信政府依靠經濟學工具制定決策,至少每個政府決策很可能對經濟產生巨大的後果,為了分析政府政策的效果以及對自己的影響,大眾有了解經濟學的需求。然而,大多數人並不具備討論經濟學的必備工具和基礎。大多數人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不去掌握這些工具,而是要求經濟學通俗易懂。這樣的要求合理嗎?
==== 為了突出問題的矛盾所在進行補充 ====
其實這個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更能突出矛盾所在:物理學和大眾距離遙遠,看起來並不影響政府決策,因此不會有什麼人要求物理學需要通俗易懂;然而經濟和大眾距離很近,幾乎就是每日生活都在感受的,或者說每個人都是經濟體的局部觀察者和決策者,然而有一個特殊的決策機構似乎在依據一套稱作「經濟學」的理論在進行決策並且影響巨大,那麼公眾是否就有權要求政府公開他們做出決策的依據以及背後的邏輯,而這套邏輯完整地說應該就是用數學嚴格表述的「經濟學理論」以及各種應用了復雜的「計量經濟學」的實證研究,遠遠超出了大眾的理解范圍,這樣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就像是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一個黑箱,不知道裡面運行的邏輯是什麼,豈不是非常危險?於是這些人便要求經濟學應該「通俗易懂」,否則各路專家出來「忽悠」也不知道說的是真是假,大眾只有被漁利。

㈧ 通俗易懂的解釋「什麼是經濟學」

研究價值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規律的理論
就是研究錢去哪裡,錢怎麼來的,錢該怎麼用,錢應該怎麼用的理論

㈨ 哪位高手指點下,通俗解釋下:在經濟學中,什麼是生產型消費者謝謝

生產消費者是著名的經濟學家比爾·奎恩(Bill
Quain)博士在《生產消費者力量》提出的一個概念。專
它是由Procer(生產者屬)和Consumer(消費者)兩個詞彙組成,意指一種生產者即消費者,或消費者即生產者的現象。
在隱形的經濟中所發生的大量活動基本上都沒有痕跡、沒有經過測量也沒有產生報酬。這就是產消合一的經濟。只要我們既生產又消費我們自己的產品時,我們就是在進行產消合一。

㈩ 經濟學有沒有更通俗的解釋

從人人都在談論經濟的中國到經濟學脫離人間煙火的歐美,這就是經濟學與現實生活的距離。經濟學研究看上去越來越深奧,卻離人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遠。採用抽象數學工具來解釋經濟現象,並沒有取得比經濟學原理更理想的結果。反而加深了人們對經濟學的疏離感。中國的經濟學家大多隻是使用一些西方經濟學原理級別的理論來對復雜的中國經濟問題發表意見,這在西方那些動輒使用數理經濟模型和計量經濟方法的學者們視為不入流。這里固然存在對於數學工具掌握不足的問題,但根源在於,中國經濟還處在轉型階段,算不上是純粹的市場經濟,那些用在研究競爭性較充分的市場經濟的數學工具,都無法徹底解決問題的模型,如果用在二元經濟的中國,幾乎完全缺乏應用的前提條件。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工具對於解釋中國經濟現象,不是太復雜而是過於簡單到無法使用了。如果生搬硬套,將會把研究對象的真實面貌徹底扭曲變形,而得出的結果也必然是不可信的。在應用西方經濟學模型的時候,很難採用其完整的理論體系,更多的是借鑒一些分析工具,使用在較微觀問題的分析中。經濟學家嘗試用數學、社會實驗的方法來模擬更為復雜的經濟現象,形成了一些理論體系,但在經濟學界內部也未完全達成一致看法。那些模型看上去更像是精巧的玩具。書中「海盜分金」的例子很說明問題:5個海盜准備分100兩黃金的贓物,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盡可能多得,他們確定了一個規則,5個海盜按順序依次說出自己的分贓建議,如果多數人同意,就按其建議分,否則,這個海盜就要被殺死。如果你是第1個提出建議的海盜,你的建議是什麼。按照博弈論的模型,這個問題的正確解決方法是倒推,即先考慮最後一個海盜的反應是什麼。那麼按照理論的推演,第5個海盜必然希望最後留下的人越少越對自己有利,因此,他對第1個海盜的建議的反應必然是「反對」。再往前推,第4個海盜會考慮清楚,當輪到他提建議時,第5個海盜一定會反對,他就只能去死,所以他一定要避免輪到自己提建議,所以他對其他人的建議就只能是「同意」。那麼,第3個海盜會想,輪到他的時候,第4個人會同意,第5個人反對,那麼加上自己,就是2:1,所以,他會提出100兩黃金全部歸自己。再往前推,第2個海盜提建議時,第1個海盜已經死了,剩下4個人,他知道第4和第5個人的立場,而第3個人想獨吞黃金,一定會反對,這樣就是2:2,沒達到多數票,自己還得死,所以他也會做出避免輪到自己提建議的決定,也就是他會同意第1個人的建議,這時,第1個海盜該提什麼樣的建議就很明顯了,他一定會要求100兩黃金歸自己,而這時的投票必然是3:2,達到多數票,通過。這個結論看似很精妙,但在現實中出現時,卻不一定就是這樣的結果。如果每個海盜都具有如此嚴謹的思維模式,利弊計算得如此精確,那麼當第1個海盜在琢磨其他人可能的對策時,其他人也同樣能知道他的對策。我們可以設想一下,當第1個海盜提出全部拿走黃金時,除了第2個海盜,其他三個人必然是一致反對的。接著是第2個海盜被犧牲,這是必然結果,第3個海盜如願以償拿走了全部黃金,游戲結束。這就是現實結果和理論推導的結論的差異,根源在於,第4個海盜並不一定總是說YES,再者,其實在實際生活中,沒有誰會像經濟學家那樣用理論模型把收益和損失算得清清楚楚,更常見的是感情沖動、文化習俗等方面的因素在主導人們的決策和行為。經濟學家滿足於找到適當的模型來解釋一個現象,對此,有一個笑話似乎很貼切:「成為優秀經濟學家的秘籍說起來一點不復雜,你要牢牢地抓住顯而易見的東西,並且有意識地對它們進行復雜而深奧的闡述。」很多經濟學的研究成果看上去就是這樣。但是,經濟學畢竟教給我們分析現實生活的框架和思路,幫助我們找到大致正確的方向。經濟學是什麼?也許這個問題並不重要。那些經濟學模型只是分析經濟問題的結果,本身未必能作為解決另外一個經濟問題的工具。我們在學習這些模型的過程,實際上只是學習經濟學的數學解決方法。除了抽象的數學方法,還存在其他的經濟學思維方式,一旦掌握了這些方法,人們就會剋制不住地想要利用它去洞查這個世界的所有真相。這才是經濟學的樂趣和終極目的所在。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通俗解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