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急!西方經濟學一道題!
屬於平衡預算擴張的手段
一方面,政府支出的乘數=1/(1-MPC)=5
另一方面,稅收的乘數=-MPC/(1-MPC)=-4
所以平衡預算乘數=1/(1-MPC)-MPC/(1-MPC)=1 恆成立
故△Y=10億
『貳』 經濟學為什麼沒用
經濟學真的有用嗎?
1~綜觀世界富翁TOP100排行榜上的人,能數出幾個是經濟學出身的呢?
哈佛商學院培養不出傑克韋爾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也培養不出比爾蓋茨;同樣,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培養不出柳傳志,中國社會科學院也培養不出王石。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農民對市場的理解和把握,極有可能比受過系統訓練的經濟學博士更深刻、更准確。因為市場中真正有用的知識,乃是哈耶克、波拉尼所說的默會的知識,在具體的時間、地點的私人化的知識。 經濟學只能通過領會這些知識的網路,根據對個人行動的觀察,對市場活動作出某種解釋;經濟學只能解釋市場體系,而不可能解決市場活動的具體問題,比如,一個小販,是販賣西瓜合適,還是販賣蘋果更賺錢,對於這個最簡單的問題,經濟學往往派不上用場。
個人感覺經濟學多是誇誇其談的理論學科,並無太大的實際意義。
2~可能正是不能解釋小販的問題,經濟學家就去對付很復雜、很宏觀的問題
當代中國,甚至世界,所有社會科學中最自負的莫過於經濟學家。然而,這是不是一種理性的自負?甚至可能是一種致命的自負?
樂觀的自負
人們從事經濟活動,是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而市場之所以形成一種和平地造福於人類的秩序,乃是無數代的人們,透過無數的個人之間的
交換,藉助無數完全是偶然形成的細小規則,從而形成的一種復雜的體系。
經濟學當然應該對這種體系作出解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只能僅限於對其進行解釋。
但經濟學家並不甘心,他們試圖操縱市場體系。他們認為,人類的理性既然已經對自然世界作出了合理的、有效的解釋,據此可以充分地利
用、組合自然因素,創造出自然中不存在的東西,那麼,他們的理性,也可以在解釋市場之後,操縱市場。
經濟學在20世紀不斷失敗的歷史證明了,這是一種過於樂觀的自負。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早在經濟學正式作為一門系統理論成型之前,市場就已經誕生了,並且運轉得一點不比今天差。幾千年來,沒有經濟
學,人們照樣進行經濟活動,而且可能比沒有經濟學時更好。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農民對市場的理解和把握,極有可能比受過系統訓練的經濟學博士更深刻、更准確。因為市場中真正有用的知識,乃是
哈耶克、波拉尼所說的默會的知識,在具體的時間、地點的私人化的知識。 經濟學只能通過領會這些知識的網路,根據對個人行動的觀察,
對市場活動作出某種解釋;經濟學只能解釋市場體系,而不可能解決市場活動的具體問題,比如,一個小販,是販賣西瓜合適,還是販賣蘋
果更賺錢,對於這個最簡單的問題,經濟學往往派不上用場。
經濟學博士冷笑,我本來就不是干這個的。我受訓練是為了解決大問題,比如,指點這個公司如何管理,那個公司應該生產什麼才賺錢。
我的回答很簡單:哈佛商學院培養不出傑克韋爾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也培養不出比爾蓋茨;同樣,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培養不出柳
傳志,中國社會科學院也培養不出王石。 宏觀與微觀
經濟學家也許會說,這些都是微觀問題,我們是研究宏觀問題的,我們的概念工具是總需求、總消費,是經濟增長率,是貿易余額,等等。
哈!有哪位大俠預測到美國經濟從前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過山車似的變化,請舉手。
格林斯潘根據經濟學理論,前兩年覺得經濟過熱了,就加息,現在為了刺激經濟,又在降息,有多少道理?或許目前美國經濟急劇減速就是
格林斯潘加息惹的禍?
一個簡單的道理,如果你解釋不了販賣西瓜合適,還是販賣蘋果好,你就不能解釋美國經濟為什麼增長,又為什麼減速了。 同樣,格林斯
潘也無法真正地向我們解釋清楚,他為什麼要加息,又為什麼要降息?於是,所有中央銀行的行為都籠罩在一種神秘氣氛中,他們的解釋更多
地像是巫師的咒語。
但是,經濟學家們年年仍然堅韌地提出無數關於增長的預測,當然沒有一個准確的,於是他們就想到一個聰明的辦法,把各種預測數據平均一
下,然而,這並不能平均出一個正確的結論,只不過是錯誤的相加而已。
可能正是不能解釋小販的問題,經濟學家就去對付很復雜、很宏觀的問題。這是人類的天性,所謂畫鬼容易畫人難。要不然,何以越是古
典,人類所思考的問題越是宏觀,盡是天人之際之類的大問題。 不過,如果你根本不能解釋小販的問題,又叫我們如何相信你能解決由幾
億個小販、大販相互作用構成的所謂宏觀問題?
一個根本的問題是,這些所謂的宏觀問題是真正的問題嗎?它們存在嗎?
復雜的系統
形形色色搬弄總需求、總供給的經濟學家們的抱負之所以不能實現,原因非常簡單:經濟體系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
更嚴重的是,經濟活動主體是無數分立的活生生的人,他們的偏好、趣味、計劃、目標,各不相同而又彼此互動,因而是變動不居的。 主流
經濟學的做法,就是把我不能處理、無法量化的一切因素都排除在外,不管這些因素是否跟經濟活動有關,只要我不能處理,我就把它歸到外
生變數中——多麼美妙的一個詞,跟歷史規律一詞一樣,它散發出的魅力簡直是令人不可抗拒——然後,沉浸到抽取掉了一切活生生因素的虛
構、死寂的、也即所謂理性的世界中;然後,對虛構的世界中抽象的人進行一番數學推導;然後,得出一個據認為很科學的結論,並用這個結
論來指點現實。其結局如何,不問可知。 至於計量經濟學,那不過是古老神秘主義的數字崇拜的把戲。畢達哥拉斯相信宇宙是由數字構成
的,計量經濟學就是現代的畢達哥拉斯。 當然,這些宏觀理論並不僅僅是智力游戲,相反,它們既然是一種觀念——哪怕是一種錯誤的觀
念,就必然對人類活動產生影響。
根據20世紀的政治經濟史,形形色色的宏觀理論,只不過是給政府多了一個控制經濟活動的工具而已。
一個簡單的歷史事實是,所謂的宏觀經濟學是跟20世紀各種各樣的政府控制、干預活動同步成長起來,這可能決不是偶然的。
『叄』 宏觀經濟學題目,求解答求解答~~~!!題目如下
答:根據乘數原理,當邊際消費傾向為0.8時,政府購買的乘數為5,稅收乘數為負專4。因此在一個屬資源未充分利用的封閉經濟中,如政府一方面課征10億元的財產稅,並將此稅收用作采購,二者對國民收入的影響不能互相抵消,政府采購支出的影響大於稅收的影響。根據公式 ,政府購買10億元可增加國民收入50億元,根據公式 ,課征10億元將使國民收入下降40億元。二者相互作用,將使國民收入增加10億元。
『肆』 充分就業就是經濟中不存在失業者,這句話對嗎你對經濟學中的失業概念是如何理解的
這種觀點是不對。
充分就業並不等於全部就業,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失業。但所有的失業均屬於摩擦性的和結構性的,而且失業的間隔期很短。通常把失業率等於自然失業率時的就業水平稱為充分就業。
充分就業,也稱作完全就業,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假設,指的是除了正常的暫時不就業(比如工作轉換等),所有的人都找到合適的職務,沒有浪費現象。在充分就業情況下,仍然會存在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充分就業與一定的失業率並存。
充分就業是凡是願意並有能力工作的人都得到了一個較為滿意的就業崗位,與之相對應,失業是指願意並有能力工作的人沒有得到就業崗位,失業是想得到就業崗位而被動地失去了就業機會,那些有工作能力而又不願意工作的人不被視為是真正嚴格意義上的失業,因而通常叫做自願失業,那些處在法定勞動年齡段兩端(如18歲--60歲)之外的人口也不認為是失業人口。
達到充分就業的經濟措施: 刺激私人投資,為擴大個人消費創造條件;促進國家投資,通過公共工程、救濟金、教育費用、軍事費用等公共投資,抵補私人投資的不足;政府通過實行累進稅來提高社會消費傾向。
『伍』 宏觀經濟學總供給曲線水平的區域表明()A.資源沒有被充分利用 B.經濟增長能力已達到了極限 C.國民收入減少
A 凱恩斯的理論
1)貨幣工資W和價格P具有「剛性」 ——不能調整。即貨幣工資不會輕易變動。提出背景:經濟大蕭條,勞動力和資本大量閑置。存在大量失業人口和生產能力。當產量增加時,對勞動的需求增加,但是貨幣工資和價格水平均不發生變化。
(2)凱恩斯研究的是短期的情況:沒有時間來調整貨幣工資和價格。
凱恩斯主義總供給曲線是一條水平的總供給曲線,這表明,在既定的價格水平時,廠商願意供給社會所需求的任何數量產品。凱恩斯的總供給曲線如圖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此時總供給曲線AS是一條水平線。水平的總供給曲線表明,在現行的價格水平下,企業願意供給任何有需求的產品數量。
之所以存在這種情況是因為,凱恩斯認為,當社會上存在較為嚴重的失業時,廠商可以在現行工資水平之下得到它們所需要的任何數量的勞動力。當僅僅把工資作為生產成本時,這就意味著生產成本不會隨產量的變動而變動,從而價格水平也就不會隨產量的變動而變動。廠商願意在現行價格之下供給任何數量的產品。隱含在凱恩斯主義總供給曲線背後的思想是,由於存在著失業,企業可以在現行工資下獲得他們需要的任意數量的勞動力。他們生產的平均成本因此被假定為不隨產量水平的變化而變化。這樣,在現行價格水平上,企業願意供給任意所需求的產品數量。
應該指出的是,這種情況僅僅存在於失業較為嚴重時,例如,1930年代大危機時期的情況,因此,它僅僅是一種特例。凱恩斯提出這種觀點與他的理論產生於1930年代大危機時期和運用了短期分析方法是相關的。
『陸』 經濟學中的租金到底是什麼意思書上說供給者用他的經濟租金來支付賦稅消費者沒有支付更高價格,那麼供
經濟租金是指從要素的所有收入中減去那部分不會影響要素總供給的要素收入的一部分要素收入,它類團做伍似於生產者剩餘,等於要素收入和其機會成本之間的差額。例如一塊土地種大豆可得收入1200元,但若改種小麥可胡嫌得收入1000元,則其差額200元就是經濟租金。
長期來看,經濟租金實際上就是利潤(經濟租金=要素收入-機會成本)。由於在完全競爭市場,長期不塌或存在利潤,因此經濟租金一定來源於壟斷。
『柒』 利用經濟學原理,解釋「為什麼企業降低工資,有能力的員工比沒有能力的員工最先
利用經濟學原理解釋。現在是一種營銷的手段。為了降低企業能,有能力的員工比沒有能力的員工。應該是留的都是有能力。
『捌』 經濟學有沒有更通俗的解釋
從人人都在談論經濟的中國到經濟學脫離人間煙火的歐美,這就是經濟學與現實生活的距離。經濟學研究看上去越來越深奧,卻離人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遠。採用抽象數學工具來解釋經濟現象,並沒有取得比經濟學原理更理想的結果。反而加深了人們對經濟學的疏離感。中國的經濟學家大多隻是使用一些西方經濟學原理級別的理論來對復雜的中國經濟問題發表意見,這在西方那些動輒使用數理經濟模型和計量經濟方法的學者們視為不入流。這里固然存在對於數學工具掌握不足的問題,但根源在於,中國經濟還處在轉型階段,算不上是純粹的市場經濟,那些用在研究競爭性較充分的市場經濟的數學工具,都無法徹底解決問題的模型,如果用在二元經濟的中國,幾乎完全缺乏應用的前提條件。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工具對於解釋中國經濟現象,不是太復雜而是過於簡單到無法使用了。如果生搬硬套,將會把研究對象的真實面貌徹底扭曲變形,而得出的結果也必然是不可信的。在應用西方經濟學模型的時候,很難採用其完整的理論體系,更多的是借鑒一些分析工具,使用在較微觀問題的分析中。經濟學家嘗試用數學、社會實驗的方法來模擬更為復雜的經濟現象,形成了一些理論體系,但在經濟學界內部也未完全達成一致看法。那些模型看上去更像是精巧的玩具。書中「海盜分金」的例子很說明問題:5個海盜准備分100兩黃金的贓物,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盡可能多得,他們確定了一個規則,5個海盜按順序依次說出自己的分贓建議,如果多數人同意,就按其建議分,否則,這個海盜就要被殺死。如果你是第1個提出建議的海盜,你的建議是什麼。按照博弈論的模型,這個問題的正確解決方法是倒推,即先考慮最後一個海盜的反應是什麼。那麼按照理論的推演,第5個海盜必然希望最後留下的人越少越對自己有利,因此,他對第1個海盜的建議的反應必然是「反對」。再往前推,第4個海盜會考慮清楚,當輪到他提建議時,第5個海盜一定會反對,他就只能去死,所以他一定要避免輪到自己提建議,所以他對其他人的建議就只能是「同意」。那麼,第3個海盜會想,輪到他的時候,第4個人會同意,第5個人反對,那麼加上自己,就是2:1,所以,他會提出100兩黃金全部歸自己。再往前推,第2個海盜提建議時,第1個海盜已經死了,剩下4個人,他知道第4和第5個人的立場,而第3個人想獨吞黃金,一定會反對,這樣就是2:2,沒達到多數票,自己還得死,所以他也會做出避免輪到自己提建議的決定,也就是他會同意第1個人的建議,這時,第1個海盜該提什麼樣的建議就很明顯了,他一定會要求100兩黃金歸自己,而這時的投票必然是3:2,達到多數票,通過。這個結論看似很精妙,但在現實中出現時,卻不一定就是這樣的結果。如果每個海盜都具有如此嚴謹的思維模式,利弊計算得如此精確,那麼當第1個海盜在琢磨其他人可能的對策時,其他人也同樣能知道他的對策。我們可以設想一下,當第1個海盜提出全部拿走黃金時,除了第2個海盜,其他三個人必然是一致反對的。接著是第2個海盜被犧牲,這是必然結果,第3個海盜如願以償拿走了全部黃金,游戲結束。這就是現實結果和理論推導的結論的差異,根源在於,第4個海盜並不一定總是說YES,再者,其實在實際生活中,沒有誰會像經濟學家那樣用理論模型把收益和損失算得清清楚楚,更常見的是感情沖動、文化習俗等方面的因素在主導人們的決策和行為。經濟學家滿足於找到適當的模型來解釋一個現象,對此,有一個笑話似乎很貼切:「成為優秀經濟學家的秘籍說起來一點不復雜,你要牢牢地抓住顯而易見的東西,並且有意識地對它們進行復雜而深奧的闡述。」很多經濟學的研究成果看上去就是這樣。但是,經濟學畢竟教給我們分析現實生活的框架和思路,幫助我們找到大致正確的方向。經濟學是什麼?也許這個問題並不重要。那些經濟學模型只是分析經濟問題的結果,本身未必能作為解決另外一個經濟問題的工具。我們在學習這些模型的過程,實際上只是學習經濟學的數學解決方法。除了抽象的數學方法,還存在其他的經濟學思維方式,一旦掌握了這些方法,人們就會剋制不住地想要利用它去洞查這個世界的所有真相。這才是經濟學的樂趣和終極目的所在。
『玖』 沒有基礎沒有能過經濟學,看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可以看懂嗎,要怎麼才能學好這兩門
不學微觀經濟學,直接學宏觀經濟學,是不可取的。
一、學習者不學微觀經濟學,直接學宏觀經濟學,是無法掌握經濟學全面理論的;
二、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並分不開,「宏觀」是在「微觀」的基本思維基礎上發展的;
三、雖然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但宏觀經濟學中的總量
,是微觀經濟學中個量的總和。沒有個量的疊加,就沒有總量;
四、 宏觀經濟學雖主要考察就業總水平、國民總收入等經濟總量,但「微觀」研究的某個組織、部門或個人在經濟社會上怎麼樣作出決策,但這些決策會對經濟總體有重要影響;
五、雖然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則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但價格對國民收入的影響十分巨大。尤其在居民的實物收入形態下,國民所擁有的實物價格不同,收入高低有較大差異。
六、從學習微觀經濟學,再引申到宏觀經濟學,是一個嚴密的邏輯過程。微觀經濟學中,從供求均衡開始,到市場的兩大主體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行為;又從消費者和生產者的關系中,引出了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再通過這兩個市場找到一般均衡;市場由於信息不對稱以及外部性等問題就會有市場失靈的問題;當市場失靈時就需要一個政府宏觀調控了,就引出了宏觀經濟學的相關內容了。
因此,建議先學微觀經濟學,再學宏觀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