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從經濟學角度談旅遊城市為什麼物價高
因為外來人口多,由於旅遊推動了餐飲、商品等多個行業的消費購買水平,使物價自然上升了。
Ⅱ 如何從經濟學角度理解旅遊經濟發展和形成,
人們對旅遊的興趣和需要是其發展的前提,但市場經濟的存在才是旅遊業方興未艾的根本原因。
1.旅遊業滿足了消費者的心理需要。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的慾望分為五個層次: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實現的需要。在生產力較低的年代,人們首先要滿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如溫飽、安全等。
2.旅遊業具有很強的「乘數效應」。簡單地說,就是自變數變化一個單位,應變數就會變化五個單位,一種經濟量的變化,可以導致其他經濟量的倍數變化。某一行業的發展,可以帶動其他五個行業的發展。如汽車業的發展會帶動鋼鐵、玻璃、塑料、橡膠、運勢等行業的發展。旅遊業的發展,可以帶動餐飲、交通、住宿、娛樂、購物等等的發展,與此同時,上述行業的發展,又會增加對汽車、飛機、輪船、鋼材、石油、建築、農產品輕工業品等等的需求,由此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需求市場。統計資料顯示,對旅遊業每1元的投入,就會有5元的產出,其乘數效應遠高於其他行業。
3.旅遊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隨著自動化、現代化的高度發展,剩餘勞動力越來越多。失業率一直是困擾各國政府的頭等大事,過高的失業率必然會影響社會的穩定。因此,各地政府都將就業問題擺在政府工作的首位。在高度機械化的社會,解決就業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因為第三產業能夠提供眾多的就業機會。在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均超過了第一、第二產業。旅遊業就是典型的第三產業,且具有很強的乘數效應,能帶的一大批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直接或間接提高大量的就業崗位。
4.消費者、企業和政府都樂意推動旅遊業的發展。在市場經濟中,只要有市場需求,並且這個行業的投資回報率能夠達到或超過社會平均利潤率,就會有相應的供給,不管是否合法。所以,隨著我國生產力的持續發展,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出門旅遊的人會越來越多,旅遊業將有龐大的市場需求。
二、經濟環境對旅遊業的影響。
個人收入對旅遊文化的影響。個人收入對旅遊文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心理、行為和產品三個層面。
1.一般情況下,人們旅遊需要的強烈程度與收入的高低成正比。收入越高,旅遊需求越強烈。旅遊需要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需要,只有當個人的收入達到一定的水平時,這一需要才會產生。
2.個人收入不但影響著旅遊者的旅遊需求,同時還直接決定著旅遊目的地與活動類型的選擇、出遊時間的長短。
3.個人收入對旅遊體驗行為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旅遊追求的目標、旅遊目的地、住宿條件、旅遊交通工具的選擇等。高收入遊客一般追求豪華的體驗與感受,對旅遊服務於設施的要求較高,常常把追求旅遊需求的實現放在首要地位;中等收入旅遊者則注重追求旅遊中的樂趣,對旅遊服務、旅遊設施不做過分的要求,只要能達到中等檔次即可;低收入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常常將經濟因素放在首位,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少的花費獲得最大的旅遊效益。個人收入對旅遊體驗產品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旅遊產品價格的敏感度和旅遊產品類型的選擇上。低收入者特別關注旅遊產品的價格,對產品的選擇還停留在傳統的觀光型旅遊產品上;中等收入者則主要嚮往溫馨安靜、游樂性強的文化類旅遊產品;高收入者追求山水風光和人文景觀相結合的度假型旅遊產品,其平均旅遊消費較高,是高檔旅遊產品的消費者。
三、經濟形態對旅遊業的影響
1.自然經濟社會。在自然經濟社會,旅遊者外出旅遊主要出於兩種心理需求:第一,外出求知求學激發了審美意識;第二,因官場失意縱情山水而帶動了休閑行為的產生。
2.商品經濟社會。商品經濟形態促進了旅遊體驗心理和體驗行為的不斷深入與完善,最終使旅遊成為一種大眾化的審美愉悅行為。商品經濟社會經過了農業經濟社會、工業經濟社會和服務經濟社會三個發展階段。在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發展的時代,居民家庭收入普遍提高,個人自由支配的閑暇時間越來越多,旅遊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人們對自由時間的擁有開始由單純的恢復體力轉向休閑娛樂和旅遊。隨著服務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發展到一個一追求生存質量為特徵的高層次階段。人們對旅遊體驗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以尋求心靈的港灣和精神家園為基礎的現代愉悅性旅遊成為旅遊的一個重要標志。
四、市場經濟與旅遊業
當整個旅遊市場做大後,各相關行業都可以享受到規模經濟帶來的「外在經濟」效應,即常說的「搭便車」。
旅遊行業要重視品牌建設。品牌一詞來源於古挪威文字,是「烙印」的意思,這非常形象地表達了品牌的含義,即如何在消費者心中留下烙印。品牌是一個綜合、復雜、抽象的概念,從表象上看,品牌是用來識別一個(或一群)賣主的商品或勞務的名稱、術語、記號、象徵或設計,或其組合。在注冊旅遊產品的商標時,為了避免別人的搶注或侵權等「搭便車」的行為,有經驗的企業或團體往往會把有相近意思的文字和圖案一並注冊。
從市場營銷的角度看,企業的市場觀念發展到現在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觀念變化,即生產觀念、銷售觀念、營銷觀念。在第一階段,以賣方為主體的產品供不應求階段,只重視生產。在第二階段,由於產品供過於求,企業的重點工作就有兩個,銷售和生產。第三階段是營銷觀念的階段,即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顧客需要什麼,就提供什麼。產品要有特色,不做第一,只做唯一。必須開發有特色的旅遊產品,方能吸引顧客。
Ⅲ 用經濟學基礎的角度分析旅遊淡季對航空公司的影響
最簡單的回答:
旅遊淡季時,消費者對旅遊的需求降低,同時對航空服務的需求降低,使航空公司利潤下降,這時航空公司會用降低價格或其他非價格手段吸引顧客,同時也會減少開支(比如減少航班量)。
Ⅳ 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國慶黃金周旅遊熱
「黃金周」長假引發了旅遊熱,其積極作用人們看得很清,談得很多:
1、 ——促進了交通、信息、景區、住宿、餐飲、購物、娛樂、安全等服務設施的配套組合,推動了旅遊產品的調整優化(如國內度假產品的啟動、環城市休憩帶的形成),加速了旅遊消費從單一觀光型向觀光度假型的轉變。
2、——擴大了城鎮居民的休閑消費需求,帶動了交通客運、網路電訊、餐飲零售、金融保險、文化文物、休閑娛樂、體育健身、農業林業和城建園林等相關行業/部門的建設,拉動內需、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增長。
3、 ——加快了溫、冷旅遊地的開發、建設,促進了人流、消費流、資金流、信息流從中心城市向邊遠地區的流動,帶動了城郊、農村和山區的發展。
4、——激醒了國民、主要是城鎮居民的旅遊意識,豐富了人們的休閑生活,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品質。
5、 ——由上而下各級政府假日協調機構的建立和城市假日旅遊信息系統的啟動。促進了「大旅遊」格局的形成,提高了旅遊行業的服務、協調和管理水平。
然而,「黃金周」旅遊熱的負面作用也不可低估。
1、——著名的景區景點,無論是自然的、歷史的,還是新建的,幾乎無不是「黃金周」內車水馬龍、人滿為患,節後車馬稀少、門庭冷落。特別是世界遺產、國保、國寶級景點,超負荷的接待與經營無疑會加速資源的損耗、環境的破壞,嚴重地損害了旅遊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2、 ——在「黃金周」內出遊,景點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既導致旅遊質量下降,又增加了不安全因素,長此下去勢必挫傷國民對旅遊持續消費的積極性。 ——如按照「黃金周」的需求量建設交通、住宿等旅遊供給設施,勢必造成常年性的過剩;如不能滿足「黃金周」的集中需求,則勢必形成客房爆滿、車船擁塞。前者形成企業的經營性虧損,後者引起企業的破壞性運營,兩者同樣導致經營成本提高。這種兩難境地使旅遊企業長期陷入低利甚至虧損運行窘境,損害了旅遊企業可持續的經營基礎。
3、 ——「黃金周」期間如果不採取行政限價措施,勢必消費價格上漲、甚至暴漲,導致遊客不滿;但這種行政式的限價違背供求規律,不符合市場經濟法則。「黃金周」期間的突擊性、超負荷供給,勢必加大企業的經營成本(能源、設備損耗、人力成本),如果強制限價必然影響企業群體的近期效益和長遠利益。這一矛盾在全面走向市場經濟體制的條件下,勢必越來越突出。
4、——「黃金周」期間旅遊、娛樂、餐飲、購物的集中花費,盡管使消費市場火爆一時,但是社會的總消費量在一定時段內基本上是一個恆數。節日期間消費的火速升溫總是伴隨著節後的急劇降溫。
Ⅳ 經濟學角度分析旅遊業
上網站 別人幫你代下論文 這種論文一大把
Ⅵ 用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為什麼旅遊景點的東西買不得
社會必要勞抄動時間決定價襲值。價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價值是價格決定的基礎。
價值與價格的背離,對於大多數正常商品而言,一般情況下,是屬於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情況;
在充分競爭條件下,商品的價格主要取決於使用價值和供求關系:使用價值方面,例如,同類產品中質量較好的可以有較高的價格,又例如,對於奢侈品,其價格往往取決於其給人們在榮譽感、自我滿足感等心理方面帶來的效用,而不完全取決於其本身的物質意義上的使用價值,如果將使用價值的內涵擴大而涵蓋心理方面的價值,那麼使用價值決定價格仍然是說得通的。至於供求關系方面,同一種商品淡旺季的價格差異是一個例子。
在不完全競爭條件下,如存在壟斷時,價值與價格的關系是會出現分離的,因為定價權被獨占的緣故。就如旅遊景點的東西,有充分的地理優勢,基本不存在競爭,所以價格遠高於商品本身的價值。
Ⅶ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出去旅遊時成本與心理收益哪個更
您好
經濟來說其實也是要因人而益。分長遠利益和短期利益,你去旅遊,版會花錢 會花時間權,如果說你很有錢 。這個錢的成本就很低了,如果說你在打發時間 希望時間過的更快。那這個時間就收益了,反之你在工作,沒有什麼存款 時間就是你所缺的。錢正是你沒有的。所以成本變的很高了。還有很多潛在收益和成本 如運行的收益,在外面旅遊不確定性高帶來的風險也算是風險成本吧。肯定也會考慮在內的,這些收益與成本使用你短時間做出選擇,當然 有些成本和收益是你想不到的。還有些不確定性的成本與收益。比如出門遇貴人。在外遭車禍,只是在經濟理論上論事。
Ⅷ ,從經濟學角度看,節事活動與旅遊業的關系
從經濟學角度看,節事活動與旅遊業的關系:
節事活動可以給旅遊業帶來機遇與發展
旅遊業也使節事活動更加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