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威尼斯商人經濟學

威尼斯商人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1-01-26 21:43:48

⑴ 《威尼斯商人》的全文概括!!!

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為了幫助好友巴薩尼奧成婚,向猶太人高利貸者夏洛克借了三千金幣。夏洛克因為安東尼奧借給別人錢不要利息。

影響了他的生意,又侮辱過他,所以借機報復,在借約上戲言三個月期滿還不上錢,就從安東尼奧身上割下一磅肉抵債。安東尼奧因船失事,不能如期還錢,夏洛克就提起公訴,要安東尼奧履行借約。

失敗後夏洛克見陰謀失敗,也只好答應了,並遵依判決,改信基督教。就這樣,鮑西婭巧妙地挽救了安東尼奧的生命。同時,鮑西婭及尼麗莎戲弄了他們的丈夫。她們要求用戒指作為替安東尼奧辯護的報酬,然後回到了家中。

等她們的丈夫回來時,她們責備他們忽視了結婚戒指的意義,並咬定了一定是他們把它們送給了別的女人。一連發窘的解釋後,終於真相大白。每個人都有一個滿意的結局,除了那個想害人反害己的夏洛克。

(1)威尼斯商人經濟學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從十六世紀初期開始,英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專制王朝執行了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的政策,得到新興資產階級的支持,王室和資產階級之間,形成了暫時的聯盟。到了十六世紀後期,在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統治下,英國出現了經濟繁榮和政治安定的局面。

十六世紀九十年代,是莎士比亞創作的早期。這時,英國社會基本上保持著表面的繁榮。作為一個資產階級作家,莎士比亞對於解決當時社會上和生活中的矛盾,充滿著信心,因此他這一時期的創作,大都帶有愉快樂觀的色彩。他在八部喜劇以及正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宣揚了資產階級人文主義的生活思想。

⑵ 威尼斯商人主要內容

劇情大要

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Antonio),為幫助好友巴薩尼奧(Bassanio)娶得波西亞(Portia),而與仇家——放高利貸的猶太人夏洛克(Shylock)借錢。答應若無法還錢,就割下自己的一磅肉抵債。不料,他的商船在海上遇險,因而無法如期還款,被夏洛克告上了法庭。

一再遭對方侮辱歧視,女兒潔西卡(Jessica)又跟羅倫佐(Lorenzo)私奔,因此夏洛克懷著深仇大恨,來到威尼斯法庭。他斬釘截鐵的拒絕和解,堅決按照借據條款,從安東尼奧身上割下一磅肉,這時劇情達到扣人心弦的最高潮。

另一方面,在幽雅的貝爾蒙莊園,美麗富有的少女波西亞(Portia)發出嘆息:她的終身大事必須取決於父親生前設置的金、銀、鉛三個彩匣,選中正確彩匣的求婚者就是她的丈夫。波西亞被父親剝奪了婚姻自主權,為此感到苦惱。所幸她情意所鍾的巴薩尼奧選中了鉛盒,有情人終成眷屬。

以上的兩條情節線在『法庭訴訟』一幕中匯合在一起,裝扮成法學博士的波西亞在千鈞一發之刻大呼『等一下!』並向夏洛克指出,借據上只說他可取安東尼奧的一磅肉,但可沒說他能拿安東尼奧的一滴血。夏洛克自然無法只割安東尼奧的肉而不令他流血,聰慧的波西亞運用機智救了丈夫好友的性命。

打贏官司後,波西亞惡作劇的向沒認出她的丈夫,討了結婚戒指作為勝訴的酬勞,回家後再假意責怪他,引起一場喜劇性的吵嘴。最後在巴薩尼奧的恍然大悟中,本劇圓滿落幕。

簡介

該劇的劇情是通過三條線索展開的:一條是鮑西亞選親;一條是傑西卡與羅蘭佐戀愛和私奔;還有一條是「割一磅肉」的契約糾紛。

劇本的主題是歌頌仁愛、友誼和愛情,同時也反映了資本主義早期商業資產階級與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表現了作者對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法律和宗教等問題的人文主義思想。這部劇作的一個重要文學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這一惟利是圖、冷酷無情的高利貸者的典型形象。

部分節選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下冊第13課)和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

(2)威尼斯商人經濟學擴展閱讀:

劇情考證

據 Capell的考據,威尼斯商人劇本是從義大利人 Ser Gio-vanni Fiorentino的作品『II Pecorone』(《大綿羊》或譯為《笨蛋》,1378年)的義大利故事集中獲得靈感。

索求「一磅肉」的故事是取自1596年希爾維(Alexander Silvayn)出版的《雄辯家》(The Orator)。

波西亞擇婿的方法,是采自英國十三世紀拉丁文的一部小說集「 Gesta Romanorum 」,潔西卡私奔的情節出自1470年的《Tales of Massuccio di Salerno 》。

1589年,英國劇作家馬洛(Christopher Marlowe)就已經寫過《馬爾他的猶太人》(The Jew of Malta)的劇本。

歷史背景

猶太人在逾越節(Passover)食用基督徒的肉,是中古世紀的傳說。基督徒普遍相信猶太人曾加害耶穌基督。歐洲人一提起猶太人,就聯想到放高利貸,猶太人可以放貸給基督徒,《舊約聖經·申命記》記載:「借給外邦人可以獲利,只是借給你弟兄不可取利。」

但基督徒是被嚴禁放高利貸的,1179年,拉特蘭第三屆大公會議規定,高利貸者要被逐出教會。猶太人因放高利貸普遍遭到社會排斥,英王愛德華一世在位其間曾下令將猶太人逐出英國。1492年,猶太人被逐出西班牙。

1509年,康布雷聯盟戰爭爆發,猶太人為逃難而來到威尼斯,群居在一家舊式的鑄鐵廠,這些猶太人被規定要穿著黃色衣服或帽子。1541年,威尼斯當局將猶太人安排在另一塊聚居區,即後來著名的紅桌,有七層樓高。

後來猶太人被准許成為威尼斯市民,並且可以從事貿易活動。早期歐洲的銀行家幾乎都是猶太人,居住於義大利北部倫巴底,英語的Bank 是從義大利文的Banca 演變而來。


⑶ 威尼斯商人中主要故事情節

主要復故事情節:威尼斯商人安制東尼奧為了幫助好友巴薩尼奧成婚,向猶太人高利貸者夏洛克借了三千金幣。夏洛克因為安東尼奧借給別人錢不要利息,影響了他的生意,又侮辱過他,所以借機報復,在借約上戲言三個月期滿還不上錢,就從安東尼奧身上割下一磅肉抵債。

安東尼奧因船失事,不能如期還錢,夏洛克就提起公訴,要安東尼奧履行借約。

(3)威尼斯商人經濟學擴展閱讀

《威尼斯商人》在藝術上具有「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恩格斯語)。其表現在作品中,就是具有三條平行、交錯發展的故事情節線索,構成了作品生動、豐富的藝術情節。首先是圍繞安東尼奧和夏洛克有關簽立契約、照約割肉的故事情節而展開的第一條線索。

其次是圍繞破落的貴族青年巴薩尼奧與聰明美麗的富家小姐鮑西婭「選匣擇婿」的故事情節而展開的第二條線索;最後是圍繞夏洛克的女兒傑西卡同基督徒羅蘭私奔的愛情故事情節而展開的第三條線索。

這三條故事情節線索都圍繞著威尼斯和貝爾蒙特兩個不同的背景展開,在劇中時而平行、時而交錯地向前發展,把三個獨立發展的故事情節索密地交織在一起,構成了該劇本情節的豐富性和生動性。

⑷ 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的寫作背景和當時的情況

從16世紀初期開始,英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專制王朝執行了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的政策,得到新興資產階級的支持,王室和資產階級之間,形成了暫時的聯盟。

從16世紀90年代的後幾年開始,英國社會的各種矛盾逐漸尖銳化起來:在農村,「圈地運動」在加速進行;在城市,資本主義手工工場大量出現,導致手工業者和貧民的狀況不斷惡化。

1596年以後寫的幾部喜劇里,雖然調子還是愉快樂觀的,但社會諷刺因素已有所增長。這時完成的《威尼斯商人》就是莎士比亞早期喜劇中最富有社會諷刺色彩的一部。劇情改編自義大利短篇小說《傻瓜》。

(4)威尼斯商人經濟學擴展閱讀:

主要人物介紹:

1、夏洛克

他是高利貸資本的代表,是一毛不拔的守財奴,是客居義大利威尼斯的猶太富翁。但愛財如命的夏洛克在這場戲的開頭卻一反常態,不要比借款多幾倍的還款,而要一塊無用的人肉,可見其心胸狹窄,復仇心極重,一遇機會便要瘋狂報復對他不利的人,非要置對手於死地不可,可見其冷酷無情。

2、鮑西婭

這是作者極力歌頌的人文主義者的形象。她是一個富豪貴族的孤女。她是個博學細心,有修養的新時代的女性,她的談吐文雅,又機智勇敢,隨機應變,她為了援助丈夫的朋友,女扮男裝,作為出庭的法律顧問,判決夏洛克的案件,有膽有識,既維護了法律的尊嚴,執法如山,又置惡人於死地,大快人心。

3、安東尼奧

他是新興的資產階級的商人,作者對他是有所美化的。作者寫他珍重友情,為了朋友而向高利貸者借錢並為此死而無怨;他寬宏大量,面對夏洛克的無恥陰謀,竟逆來順受。

⑸ 《威尼斯商人》的創作背景

從16世紀初期開始,英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專制王朝執行了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的政策,得到新興資產階級的支持,王室和資產階級之間,形成了暫時的聯盟。到了16世紀後期,在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統治下,英國出現了經濟繁榮和政治安定的局面。

但是,從16世紀90年代的後幾年開始,英國社會的各種矛盾逐漸尖銳化起來:在農村,「圈地運動」在加速進行;在城市,資本主義手工工場大量出現,導致手工業者和貧民的狀況不斷惡化;1594—1598年間,又連續發生澇災和嚴寒,農業歉收,物價飛漲,農民和城市貧民紛紛起來反抗。

這一時期,資產階級的力量也更加強大,它同王室的暫時聯盟瓦解。莎士比亞開始感到他的人文主義理想和英國現實間的矛盾,因此1596年以後寫的幾部喜劇里,雖然調子還是愉快樂觀的,但社會諷刺因素已有所增長。

這時完成的《威尼斯商人》就是莎士比亞早期喜劇中最富有社會諷刺色彩的一部。劇情改編自義大利短篇小說《傻瓜》。


(5)威尼斯商人經濟學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夏洛克

他是高利貸資本的代表,是一毛不拔的守財奴,是客居義大利威尼斯的猶太富翁。但愛財如命的夏洛克在這場戲的開頭卻一反常態,不要比借款多幾倍的還款,而要一塊無用的人肉,可見其心胸狹窄,復仇心極重。

夏洛克對別人的謾罵反唇相譏,冷靜和自信的態度活靈活現。敗訴以後他又想要三倍的還款,貪吝的本性又復原了,守財奴的本相暴露無遺。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惡魔。 同時,他也是一個在基督教社會里受欺侮的猶太人。夏洛克對安東尼奧的報復有合理而又復雜的動機。

2、鮑西婭

這是作者極力歌頌的人文主義者的形象。她是一個富豪貴族的孤女。她是個博學細心,有修養的新時代的女性,她的談吐文雅,又機智勇敢,隨機應變,她為了援助丈夫的朋友,女扮男裝,作為出庭的法律顧問,判決夏洛克的案件,有膽有識。

3、安東尼奧

他是新興的資產階級的商人,作者對他是有所美化的。作者寫他珍重友情,為了朋友而向高利貸者借錢並為此死而無怨;他寬宏大量,面對夏洛克的無恥陰謀,竟逆來順受;面對死的威脅,他具有古羅馬英雄那樣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氣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威尼斯商人



⑹ 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里的主要矛盾和沖突是什麼

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里的主要矛盾和沖突是資本主義早期商業資產階級與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安東尼奧與夏洛克的對抗戰是商業資本與高利貸資本的對抗,也是新興資產階級人文主義道德原則和高利貸者極端利已主義信條的對抗。

莎士比亞的偉大,在於他在當時一個對猶太民族充滿敵視與偏見的社會環境中,並沒有把夏洛克寫成寓言式的純粹邪惡的化身,而是在譴責夏洛克的「復仇」的同時,也描寫了夏洛克所遭受的歧視,揭示出夏洛克在「惡」的背後的「怨」和「恨」,用現實主義的大手筆間接地揭示出造成人物沖突的宗教根源,使這出喜劇暗含了深刻的悲劇性。

(6)威尼斯商人經濟學擴展閱讀

《威尼斯商人》以被社會摒棄的猶太人夏洛克的形象,在人物心靈與社會問題之間相互觀照,讓自以為仁慈的人和被他們視為魔鬼的人相互為鏡,有預見性地提出了各種社會問題,為世界文學的創作和批評開拓了空間。

《威尼斯商人》是莎早期喜劇創作向悲劇創作過渡的重要作品。這部作品既有喜劇的歡樂色彩和氣氛,又有悲劇的深刻思想和內容,是悲喜劇的統一體。在劇中,作者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構造了奇特而又不同凡響的藝術結構,形象地再現了當時封建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新舊交替時期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奇妙的宏觀世界。

⑺ 《威尼斯商人》 (故事梗概)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比較早期的喜劇作品。故事的主人公看似是仗義疏財,又一身正氣的安東尼奧。但是很多讀者也認為,這部戲劇的主要凸顯了鮑西亞的智慧和才情。但是也有人認為,這部戲劇主要是為了諷刺夏洛克的心胸狹窄和鄙夷貪婪。那麼莎士比亞究竟想通過《威尼斯商人》向大家展現的是什麼呢?



3、心胸狹窄和鄙夷貪婪的夏洛克

夏洛克是一個自私貪婪又冷酷無情的放貸者。他因為安東尼奧所有商船沉沒而破產時,趕緊落井下石。夏洛克拒絕接受加倍償還欠款的請求,一定要割取安東尼奧身上的肉。無論法庭上的人如何祈求他,他都無動於衷。

可是最終,他不僅沒有如願以償的看到自己想要的結局,反而失去了財產。而且自己的女兒,也同基督教徒私奔。

雖然夏洛克的人設,是一個反面人物。但是他最終的結局,並沒有讓讀者們覺得大快人心。反而對他有一些同情和憐憫。

因為這部戲劇可以看出當時的英國人對猶太人的歧視。猶太人不信奉基督教,而且經常被貼上唯利是圖的標簽。但實際上,當時很多法律對猶太人的生活有很大限制,所以他們只能生活在貧民窟一帶。如果想離開貧民窟,必須要給自己貼上自己是猶太人的記號。他們的生活很艱難,所以只能靠放高利貸維持生計。可是放高利貸卻是基督教所不允許的。所以猶太人非常受英國人的排斥。

其實夏洛克這個人物雖然有很多缺點,但是卻不得不說,這也是時代和當時的法規造成的。他自己本身也是一個受害者。所以夏洛克這個人物並不會讓讀者覺得惡貫滿盈。所以他的結局反而容易引發讀者們的惻隱之心。

二、《威尼斯商人》的創作背景和作者想表達的願景

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中,具有諷刺意義的作品並不多。可是《威尼斯商人》算是一部諷刺意義比較深刻的作品。

莎士比亞創作《威尼斯商人》時,英國正處於階級矛盾銳化的時期。由於連年的水災造成農作物欠收,而且物價飛漲,農年和普通工人生活艱難。而有資產者又在農村圈地,造成農民連基本溫飽都不能解決。

雖然莎士比亞屬於資產階級的作家,但是他一直崇尚人文主義。所以他對於這種兩極分化很嚴重的經濟現象產生擔憂。他寫下這部《威尼斯商人》,也是為了諷刺一些資產階級者的貪婪和麻木。而安東尼奧的形象卻是另一些資產階級的代表,而這一類正直善良,能夠正視金錢的人物,得到了弘揚。

其實莎士比亞的目的在於讓人們正視金錢觀。雖然金錢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但卻並不是最重要的。這部劇中所刻畫的鮑西亞選親的故事,還有安東尼奧為了巴薩尼奧而兩肋插刀的故事,恰恰也是為了去宣揚愛情和友情的價值都超過了金錢的價值。

雖然這部劇看似從三條主線來寫的,但實際上,莎士比亞的主題仍舊是一個,那就是能夠正視金錢觀,並且做一個正直善良又珍視感情的「威尼斯商人」。







⑻ 威尼斯的商人主要內容20字,急需

威尼斯商人講述了夏洛克這一惟利是圖、冷酷無情的高利貸者的形象。該劇的劇情是通過三條線索展開的:一條是鮑西亞選親;一條是傑西卡與羅蘭佐戀愛和私奔;還有一條是「割一磅肉」的契約糾紛。

劇本的主題是歌頌仁愛、友誼和愛情,同時也反映了資本主義早期商業資產階級與高利貸者之間的矛盾,表現了作者對資產階級社會中金錢、法律和宗教等問題的人文主義思想。這部劇作的一個重要文學成就,部分節選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

(8)威尼斯商人經濟學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從16世紀初期開始,英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專制王朝執行了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的政策,得到新興資產階級的支持,王室和資產階級之間,形成了暫時的聯盟。到了16世紀後期,在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統治下,英國出現了經濟繁榮和政治安定的局面。

但是,從16世紀90年代的後幾年開始,英國社會的各種矛盾逐漸尖銳化起來:在農村,「圈地運動」在加速進行;在城市,資本主義手工工場大量出現,導致手工業者和貧民的狀況不斷惡化;1594—1598年間,又連續發生澇災和嚴寒,農業歉收,物價飛漲,農民和城市貧民紛紛起來反抗。

⑼ 威尼斯商人的主要人物形象是

夏洛克:

他是高利貸資本的代表,是一毛不拔的守財奴,是客居義大利威尼斯的猶太富翁。但愛財如命的夏洛克在這場戲的開頭卻一反常態,不要比借款多幾倍的還款,而要一塊無用的人肉,可見其心胸狹窄,復仇心極重,一遇機會便要瘋狂報復對他不利的人,非要置對手於死地不可,可見其冷酷無情。

鮑西婭:

這是作者極力歌頌的人文主義者的形象。她是一個富豪貴族的孤女。她是個博學細心,有修養的新時代的女性,她的談吐文雅,又機智勇敢,隨機應變,她為了援助丈夫的朋友,女扮男裝,作為出庭的法律顧問,判決夏洛克的案件,有膽有識,既維護了法律的尊嚴,執法如山,又置惡人於死地,大快人心。

(9)威尼斯商人經濟學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從16世紀初期開始,英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專制王朝執行了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的政策,得到新興資產階級的支持,王室和資產階級之間,形成了暫時的聯盟。到了16世紀後期,在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統治下,英國出現了經濟繁榮和政治安定的局面。

作品主題

莎士比亞的偉大,在於他在當時一個對猶太民族充滿敵視與偏見的社會環境中,並沒有把夏洛克寫成寓言式的純粹邪惡的化身,而是在譴責夏洛克的「復仇」的同時,也描寫了夏洛克所遭受的歧視,揭示出夏洛克在「惡」的背後的「怨」和「恨」,用現實主義的大手筆間接地揭示出造成人物沖突的宗教根源,使這出喜劇暗含了深刻的悲劇性。

閱讀全文

與威尼斯商人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