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通過學習經濟學思維課程對你有什麼啟發
人類是經濟的動物,所以我支持Roy_JR網友說的:思維比較有條理和邏輯性
另一位網友說的雖然有道理,但是因為管理經濟學不容易考慮到人性、人心、好惡,所以純粹按照管理經濟學去管理,經常出大問題~~
至於前者,舉例來說,當水公司對於漲水價樂此不疲,學了管理經濟學就知道,民眾雖然因為漲價而節約用水,但整體而言,水公司收入仍是增加,這是價格彈性。
B. 經濟學啟示是什麼
經濟學的啟示就是總結的經濟學十大原理,樓主可以網路經濟學十大原理,網路就有,源自曼昆的《經濟學原理》
經濟學十大原理:
1.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2.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3.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4.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5.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6.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7.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8.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9.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10.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
(其中前6條是微觀部分原理,後面四條是宏觀部分)
希望對你有幫助~
C. 運用任何行為經濟學理論談談對今後人生的啟迪與感悟 2500-3000字
根據下面經典的,從行為經濟學中總結出的這些信條,結合自己生活中的一兩個例子分析一下啦!!
希望對您能有幫助!!
從著名的十大效應中談談我的啟示
行為經濟學堪稱真正的「經世之學」,它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通。投資、理財、購物、決策,甚至人生規劃、政策制定都要用到它。掌握行為經濟學的關鍵原則,對我們的生活,甚至人生是相當有益的。這是我當初選擇它的原因。
通過我的一學期的學習和認識,我覺得行為經濟學作為實用的經濟學,行為經濟學是將行為分析理論與經濟運行規律、心理學與經濟科學有機結合起來,發現現今經濟學模型中的錯誤或遺漏,進而修正主流經濟學關於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設的不足,使我受益頗豐,其中最生動有趣,最讓我受益終身的莫過於著名的經濟學十大效應。
一.蝴蝶效應: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蝴蝶效應是說,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有些小事可以糊塗,有些小事如經系統放大,則對一個組織、一個國家來說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塗。
二.水桶理論:所謂「水桶理論」也即「水桶定律」,其核心內容為:一隻水桶盛水的多少,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恰恰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根據這一核心內容,「水桶理論」還有兩個推論: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夠高,那水桶才能盛滿水。其二,只要這個水桶里有一塊不夠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滿的。
三.青蛙現象:把一隻青蛙直接放進熱水鍋里,由於它對不良環境的反應十分敏感,就會迅速跳出鍋外。如果把一個青蛙放進冷水鍋里,慢慢地加溫,青蛙並不會立即跳出鍋外,水溫逐漸提高的最終結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為等水溫高到青蛙無法忍受時,它已經來不及、或者說是沒有能力跳出鍋外了。青蛙現象告訴我們,一些突變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們的警覺,而易致人於死地的卻是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對實際情況的逐漸惡化,沒有清醒的察覺。我們的組織和社會生存的主要威脅,並非來自突如其來的事件,而是由緩慢漸進而無法察覺的過程形成。人們目光短淺,只看到局部,而無法縱觀全局,對於突如其來的變化,可以從容面對,對於悄悄發生的大的變化,而無法察覺,最終會帶給我們更加嚴重的危害!
四.鱷魚法則:其原意是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隻腳。譬如在股市中,鱷魚法則就是:當你發現自己的交易背離了市場的方向,必須立即止損,不得有任何延誤,不得存有任何僥幸。
五.羊群效應:頭羊往哪裡走,後面的羊就跟著往哪裡走。在一群羊前面橫放一根木棍,第一隻羊跳了過去,第二隻、第三隻也會跟著跳過去;這時,把那根棍子撤走,後面的羊,走到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樣,向上跳一下,盡管攔路的棍子已經不在了,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沖右撞,但一旦有一隻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應」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
六.鯰魚效應:以前,沙丁魚在運輸過程中成活率很低。後有人發現,若在沙丁魚中放一條鯰魚,情況卻有所改觀,成活率會大大提高。這是何故呢? 原來鯰魚在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後,就會「性情急躁」,四處亂游,這對於大量好靜的沙丁魚來說,無疑起到了攪拌作用;而沙丁魚發現多了這樣一個「異已分子」,自然也很緊張,加速游動。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魚也就不會死了。在激勵下屬成長的同時,別忘了給自己充電,保持強勁的勢頭發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分清主次,讓工作越游越歡,最好能到上一層去攪動一番。
七.刺蝟法則:兩只睏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於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只刺蝟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溫暖而又不至於被扎。刺蝟法則主要是指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八.手錶定律:手錶定律是指一個人有一隻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鍾,而當他同時擁有兩只時卻無法確定。兩只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准確的時間,反而會使看錶的人失去對准確時間的信心。對於一個人不能同時選擇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否則他的行為將陷於混亂。在人生的每一個十字路口,我們都要面對「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苦惱。在面對矛盾選擇的時候,我們推薦使用「模糊心理」。所謂「模糊心理」,就是在一個很難決策的情況下,以潛意識的心理為主要基調,做出符合潛意識心理的選擇。心理學研究表明,「模糊心理」實際上是人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積累的一種心理沉積。也許你並不能說出一條明確的原因,但是通過心理的潛意識,一般情況下可以做出最符合個體心理需求的決定。這里說的潛意識,實際上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一印象。「模糊心理」在矛盾選擇面前,能夠提供給我們最安全的心理保護,因而是值得提倡的。 核心理念:更多選擇、更多標准會讓人無所適從。應用要訣:明確目標、不受干擾;懂得取捨,該放則放。
九.破窗理論: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個很乾凈的地方,人會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疑的拋,絲毫不覺羞愧。這真是很奇怪的現象。心理學家研究的就是這個「引爆點」,地上究竟要有多臟,人們才會覺得反正這么臟,再臟一點無所謂,情況究竟要壞到什麼程度,人們才會自暴自棄,讓它爛到底。 任何壞事,如果在開始時沒有阻攔掉,形成風氣,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個小缺口沒有及時修補,可以崩壩,造成千百萬倍的損失。
十.鳥籠邏輯:掛一個漂亮的鳥籠在房間里最顯眼的地方,過不了幾天,主人一定會做出下面兩個選擇之一:把鳥籠扔掉,或者買一隻鳥回來放在鳥籠里。這就是鳥籠邏輯。過程很簡單,設想你是這房間的主人,只要有人走進房間,看到鳥籠,就會忍不住問你:「鳥呢?是不是死了?」當你回答:「我從來都沒有養過鳥。」人們會問:「那麼,你要一個鳥籠干什麼?」最後你不得不在兩個選擇中二選一,因為這比無休止的解釋要容易得多。鳥籠邏輯的原因很簡單:人們絕大部分的時候是採取慣性思維。所以可見在生活和工作中培養邏輯思維是多麼重要。
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將把從《行為經濟學選修課》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學以致用,讓生活更加豐富 、多彩!
D. 學習政治經濟學部分對我的啟示
馬克思主義的政治來經濟學研究生產源關系的本質和內在規律。
1、理論意義
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最深刻最詳細的證明和運用,也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邏輯根據。只有學好政治經濟學,才能完整地掌握馬克思主義。
2、實踐意義
政治經濟學揭示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經濟的本質區別、資本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發展為共產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學好政治經濟學,才能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共產主義理想;才能老老實實干社會主義,不走歪門斜道。
3、人生意義
政治經濟學涵蓋了當今社會的經濟現象,現代社會是用經濟學的語言寫成的。學好政治經濟學才能明確各種所有制單位(國企、私企和個體等等)的特點,作出適合自己的就業選擇。
E. 談談你對每日學點經濟學的認識對你學習與生活的啟示及建議
我是金融專業的學生,不可否認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了解一些經濟知識,不僅是作為知識的儲備,它在生活中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你的一些決策。經濟學的一些觀點和分析方法也會鍛煉我們的思維。生活中的意義就更加明顯的,經濟學使你的資金支配更有利於實現最大效用。學經濟學會讓我們對生活中一些熱點問題有不同的見解看法。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是經濟學中的經典著作。
F. 學習《經濟學原理基礎》對我的啟發
是不是浙江建設學院的
G. 學習日常經濟學有何啟發和收獲
1、在邊際上思考問題,在權衡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後再行動。這意味著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要考慮到:我多做這些工作是否給自己或別人帶來了好處,是現在做帶來的好處多成本低還是明天做,是我一個人做還是讓別人和我一起做等等,只有這樣思考過後,投入的單位資源才能得到最大的產出。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作為一個學生,現在看了一天書已經很困了,但這一章還剩下20頁沒看完,心裡不甘,那是應該堅持看下去呢,還是先睡覺,明早提前一會起再看呢?當然應該明早看,前提是如果不是明天就要考試的話。因為現在可能是10分鍾才能看上1頁,但明早兩分鍾就足以了,而現在睡覺又可以使他的生理效用最大化,顯然是馬上睡覺更明智,這一點對熬夜加班的同志們有同樣意義。
2、拋棄沉沒成本再進行決策。沉沒成本是已經發生,但無論如何都不能收回的成本,比如買股票時的成本價,不管你後面怎樣操作,這個價都是不變的。但很多人出於不肯吃虧的心理,只要是成本那就不管怎樣都要追回來。所以這才有了無數股民一直從6000點站崗到1600點,原因就在於他們對自己的買入價至死不忘,而完全對大勢的變化視而不見,最後只能用「反正這錢我暫時不用,看好中國經濟長期發展,一定會回本解套」等理由來麻醉自己。
3、做事情時要將所有的機會成本也包括在總成本中,再來比較各個選擇的優劣。機會成本就是你用同樣的資源不做某件事而去做其他事情所能帶來的最高收益。比如,某小販在鬧市有一個門面,自己做個小生意,通常來說因為門面是自己的,這個成本都算做0,算起來收入也還過得去,但其實這個門面若租出去其租金是很可觀的,因此如果這個小販的經營效率比別人低,若他放棄做老闆,隨便出去打份工,工資加租金收入可能還要比原來開店的收入高出一截,那這時很明顯就應該租出這個門面,自己去做打工仔。
4、經濟活動的本質在於不損害其它人利益的前提下,爭取自己和社會最大的利益,所以政府在制定游戲規則時要善於用利益之鏈來對市場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約束,而不是簡單地以行政命令提倡或禁止,這樣各經濟主體才能自覺自願,市場效率才能提高。比如在排污水的問題上,很多地方都是以行政命令要求一定要建污水處理廠,並不時抽調大量環保局人員去查,但企業自身並沒有動力去做,結果和政府躲貓貓,想盡辦法偷排或建了污水廠但就是不用。與其這樣,勞民傷財,不如控制總量,設立排污權交易制度,讓各企業在排污總量不變的前提下,自由調劑各自具體的排污量,同時明確各河段的監管權歸當地的居民,重獎舉報,嚴懲偷排,這樣一來政府也就不用費事操心了。
5、政府的最大作用在於維護好市場秩序,讓它不失靈,其它的事情讓市場去做會更有效。但時至今日在中國搞了這么多年的市場經濟後,仍有相當多的政府不明白這個經濟學基本原理,盡管有著好的出發點,卻經常「好心」做出了「壞事」,比如去年蘭州市政府做出了限制牛肉麵價格的舉措,還要行政認定一些店家為「正宗蘭州牛肉麵」。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牛肉麵可是競爭性的商品,絕對不牽涉國家安全,也不是政府負責的公共產品的范疇,限價只能降低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並造成潛在尋租的空間,增加社會成本,弊遠大於利,因為很明顯好吃的牛肉麵吃的人多了自然可以提價,反之則只有降價,消費者會自然促成能使市場出清的價格水平,此外全蘭州那麼多家面館,要共謀定高價損害消費者利益也是非常不現實的。
6、產權的明晰將極大的提高生產力。舉個簡單的例子,改革開放以後實行分田到戶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全國的耕地並沒有多一畝,勞動力數量也沒有增加,但人們由沒飯吃馬上就過度到能吃飽了,這不就是產權的威力嗎?另外,改革開放早期的工廠承包,出現的「一包就靈」的例子,也是同樣的道理。反之,若產權不清,就會極大的降低勞動者尤其是企業家的勞動積極性,健力寶的衰退就是一個很好的反面典型。
7、學會利用貿易或交易來最大化自己的福利。很多人都有一個習慣,喜歡工作生活中所有事情都自己親手做,舉個例子,某人是街上賣燒餅的小販,但小孩的自行車不甚胎被扎破了,要補胎,於是這個賣燒餅的師傅放棄了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自己把胎補好了,結果當然孩子是很高興,但第二天由於睡眠不足,每個小時少做了一個燒餅,假設師傅工作10個小時,每個燒餅利潤1塊,而到修車攤上去補胎只要5塊錢,顯然讓修車師傅修比自己修可以增加燒餅師傅5塊錢收入,所以省錢也不一定要所有事情都親力親為,那樣很可能勞民傷財,要懂得術業有專攻這個淺顯的道理。
H. 經濟學對學習和生活的啟示
經濟學對學習和生活的啟示:
需求與價格的關系
不要對一樣東西有過剩的需求
否則會提高自己的成本
沉沒成本
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
要活在當下
I. 經濟學學完之後對生活和學習有什麼啟示
學完經濟學之後,可以結合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等內容的一些基本觀點,應用到應用到生活中。
J. 請運用我們學過的經濟學知識來解釋我們身邊某個現象,並談談給我們帶來的啟示300字
為什麼飛機要分經濟艙和商務艙?因為消費者剩餘,和效用,還有價格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