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有{ }和{ }
威廉·配第 亞當·斯密
Ⅱ 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有威廉·配第、亞當·斯密、李嘉圖、布阿吉爾貝爾、西斯蒙第等等。
古典政治經濟學是西歐資本主義產生時期的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產生於17世紀中葉,完成於19世紀初。主要成果是奠定了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並在不同程度上探討了剩餘價值的各種形式,如利潤、利息和地租等問題。受歷史條件的限制,它把經濟關系和各種經濟范疇都看成是自然的、永恆的,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庸俗的因素。古典政治經濟學在英國從威廉·配第開始,中經亞顫好轎當·斯密的發展,到李嘉圖結束;在法國從布阿吉爾貝爾開始,到西斯蒙第結束。
古典政治經濟學又稱古典經濟學、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一般指英國古典經濟學,其傑出代表和理論體系的創立者是亞當·斯密,他所著的《國富論》把資本主義經濟學發展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書中批判了重商主義把對外貿易作為財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觀點,斯密把經濟研究從流通領域拓展到生產領域。
同時亞當·斯密批判了重農學派認為只有農業才創造財富的片面觀點,認為一切物質生產部門都創造財富。
古典經濟學分析了自由競爭的市場機制,將其看作一隻「看不見的手」支配著社會經濟活動;反對國家干預經濟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則;分析了國民財富增長的條件、促進或阻礙國民財富增長的原因。
凱恩斯理論出現以前的經濟思想主流學派,由亞當·斯密在1776年開創。主要追隨者包括大衛·李嘉圖、托馬斯·馬爾薩斯和約翰·穆勒。一般說來,該學派相信經濟規律(特別如個人利益襪緩、競爭)決定著價格和要素報酬,並且相信價格體系是最好的資源配置辦法。古典經濟學,經濟理論體系。17世紀下半葉產生於英、法兩國。主要代表為茄肆英國的配第、亞當·斯密和李嘉圖,法國的魁奈等。它反對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對經濟作了初步科學分析,奠定了勞動價值論的基礎,揭示了社會的階級結構和階級間利益對立。但看作永恆的生產方式,沒有認識其局限性。
Ⅲ 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古典經濟學理論產生和發展的重心主要在英國和法國。
在英國內,從威廉.配容第(1623—1687年)開始,到大衛.李嘉圖(1772—1823)結束;
在法國,從布阿吉爾貝爾(1646—1714)開始,到西斯蒙第(1773—1842)結束。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英國的亞當.斯密和法國重農學派的創始人魁奈(1694—1774)。
Ⅳ 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資產抄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簡稱「古典經濟學」.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利益的經濟理論體系.17世紀下半葉產生於英、法兩國.主要代表為英國的配第、亞當·斯密和李嘉圖,法國的魁奈等.它反對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作了初步科學分析,奠定了勞動價值論的基礎,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結構和階級間利益對立.但把資本主義看作永恆的生產方式,沒有認識其歷史的局限性.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威廉·配第
《賦稅論》(1662)、亞當·斯密
《國富論》
(1776)
大衛·李嘉圖
《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1817)、魁奈
《經濟表》
(1759)
Ⅳ 馬克思主義三大理論來源及代表人物
理論來源:德國的古典哲學,英國的政治經濟學和歐洲空想社會主義
資本主義社會實踐的發展,使得各種社會現象的物質根源越來越清晰地顯露了出來,使得用社會存在去說明社會意識成為可能。
無產階級的斗爭實踐呼喚著馬克思主義哲學,這種斗爭實踐也迫切需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
自然科學的發展和成果,沖破了形而上學世界觀,為唯物辯證地考察自然提供了前提。
代表人物:
德國古典哲學:康德、黑格爾的辯證唯物主義、費爾巴哈的唯心主義、費希特、謝林。
古典政治經濟學:威廉·配第、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布阿吉爾貝爾、西斯蒙第。
空想社會主義:聖西門、傅立葉、羅伯特·歐文
(5)科學的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含兩個組成部分,即為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在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內,有兩種不同的趨向:
①按照黑格爾主義、弗洛伊德主義、存在主義的精神解釋和發揮馬克思主義,被稱作黑格爾主義馬克思主義、弗洛伊德主義馬克思主義和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
②按照新實證主義、結構主義的精神解釋和發揮馬克思主義,被稱作新實證主義馬克思主義和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
西方馬克思主義認為,馬克思主義逐漸不適應歷史運動,並對非馬克思主義獲得的成就加以排斥,因而經常處在不理解工人階級和其他階級的變化發展的經驗的危險之中。為了防止和克服這種危險,西方馬克思主義斷然反對教條主義,主張由每一代來重新發現、重新創造馬克思主義。
在「重新發現」和「重新創造」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不同趨向和流派,都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某個方面,而指責、否定其另一個方面;都把馬克思和恩格斯、列寧對立起來,並按照自己的需要批評恩格斯和列寧闡述的某些原理。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不同趨向和流派,在分析研究發達資本主義社會出現的新情況和新現象的基礎上,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痼疾和問題,探索了西方革命的途徑,並且批評了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弊端和缺陷。
但是,由於它們脫離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因而沒有能夠為現代西方社會指出一條擺脫資本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
馬克思主義是一套關於階級斗爭的學說,爭取人類解放的學說。要實現人類解放,就要消滅私有制,而這以無產階級革命為手段,正如毛澤東所說,「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十月革命乃至後來的中國革命都是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的實踐。
就革命道路方面馬克思主義者存在分歧,但就主張革命道路而言,國際的托洛茨基派別是繼承馬克思的革命學說且以無產階級為基礎的。
總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品質所決定的。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深入學習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將之應用於中國的具體的環境,使之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聯,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要使命。
馬克思主義最大的存在意義就是告訴我們,觀察任何一件事情一定要從實踐開始,實事求是,不怕一切思想束縛,哪怕是曾經認為是正確的,後來被證明是行不通或不合時宜的,都要改正,只要我們的目標不變,採取何種形式都不重要。
馬克思主義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不是一種對社會的預測或規范,在學習馬克思主義時不應當先入為主的認為馬克思主義是某種社會制度的代言人。馬克思主義觀察世界的方法是一流的,用好了它,則無往而不勝。
Ⅵ 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古典經濟學理論產生和發展的重心主要在英國和法國。代表人物如下:
在英國,從威廉.配第(1623—1687年)開始,到大衛.李嘉圖(1772—1823)年結束;
在法國,從布阿吉爾貝爾(146—1714)開始,到西斯蒙第(1773—1842)結束。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英國的亞當.斯密和法國重農學派的創始人魁奈(1694—1774)。
形成時期:《古典政治經濟學》是西歐資本主義產生時期的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產生於17世紀中葉,完成於19世紀初。
主要成果:主要成果是奠定了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並在不同程度上探討了剩餘價值的各種形式,如利潤、利息和地租等問題。受歷史條件的限制,它把經濟關系和各種經濟范疇都看成是自然的、永恆的,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庸俗的因素。
Ⅶ 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和上升時期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利益的經濟理論體系。產生於17世紀中葉,完成於19世紀初。
英國的配第和法國的布阿吉爾貝爾代表這個過渡的開始,並標志著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產生。
配第的經濟著作包括《賦稅論》(1662年)、《獻給英明人士》(1691年)、《愛爾蘭的政治解剖》(1691年)、《政治算術》(1690年)、《貨幣略論》(1695年)等。他在近代最先提出勞動價值論,並在地租形式上研究了剩餘價值。布阿吉爾貝爾是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創始人、重農學派的先驅。
他的經濟著作包括《法國詳情及補篇》(1695年、1707年)、《論財富、貨幣和賦稅的性質》(1705年)、《穀物論》、《法國的辯護書》(1707年)等。他堅決抨擊重商主義政策,提出農業才是創造財富的源泉。他也是勞動價值理論的最初奠基人和自由競爭的熱情擁護者。不過,配第和布阿吉爾貝爾還都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
法國在布阿吉爾貝爾以後,於18世紀中期形成重農學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魁奈、米拉波、杜邦等。他們自稱為「經濟學家」,有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和明確的綱領,定期集會並創辦刊物。
魁奈是重農學派的創始人,主要經濟著作有:《租地農場主論》(1757年)、《穀物論》(1757年)、《經濟表》(1758年)。他提出自然秩序的理論,實際上承認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存在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他的純產品學說是重農學派理論體系的核心。他把農業看作唯一的生產部門,認為農業中生產出來的產品,扣除補償種子和勞動者及農業資本家的生活資料耗費以後,所剩餘的部分形成純產品。純產品是自然力參與工作的結果,是由自然所賦予的。他認為,只有生產純產品的勞動才是生產勞動。他的純產品學說是剩餘價值理論的最初的萌芽。
魁奈依據純產品學說,把社會成員分為生產階級、不生產階級和土地所有者階級。他是最早把社會分為階級,並試圖以此分析社會現象的經濟學家。魁奈還在《經濟表》中分析了社會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做出了最初的科學說明。重農學派的另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杜爾哥使重農學派經濟理論發展到最高峰。他在生產階級和不生產階級內部又劃分為資本家和工人,把資本家定義為通過墊支資本,使用別人勞動而獲取利潤的人,把工人定義為失去生產資料、只靠勞動謀生的人。他強調純產品是土地對於勞動者勞動的賜予,明確說明純產品由農業工人創造而為土地所有者佔有,比魁奈更為正確地理解到剩餘價值問題。重農學派把經濟分析從流通領域轉到生產領域,從而為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奠定了基礎。
斯密是古典政治經濟學中傑出的代表,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建立者。他總結了配第以來政治經濟學的發展,並第一次把經濟知識歸結為一個統一和完整的體系,並加以豐富和發展。斯密的主要經濟學著作是《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他系統地論述了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原理,強調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批評了重商主義和重農主義的財富觀,指出財富即是一國所生產出來的商品總量,財富的源泉是任何部門的勞動。
他指出,增加國民財富主要依靠兩種方法:
第一、是提高勞動生產力,為此,需要加強勞動分工;
第二、是增加生產工人的人數,為此需要增加資本。他第一次正確地把資本主義社會劃分為三個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和地主階級,並系統地分析了工資、利潤和地租這三種收入。他正 確地把利潤和地租看作是從工人勞動所創造的價值的一種扣除,即資本家和地主不勞而獲的收入。他還對重商主義、重農主義理論進行了評述,描述了羅馬帝國崩潰以來歐洲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並研究了國家財政及賦稅原則。
李嘉圖是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一位最傑出的代表,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完成者。李嘉圖的主要經濟著作是《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1817年)。他建立起一個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的經濟理論體系。他更堅決和一貫地堅持以生產商品時所耗費的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的原理,並從這個原理出發,研究工資、利潤和地租這三種收入之間的關系。他把工資歸結為工人維持自身及其後代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把利潤同工資相對比,看作是工人所創造的商品價值在工資以外的部分,把地租看作利潤的派生形式,是地主所佔有的利潤中的一個部分。
他揭示了工資和利潤的對立、利潤和地租的對立,從而在客觀上也初步揭示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與對立、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與對立。他和斯密一樣,主張經濟自由主義,並在斯密自由貿易論、國際貿易論基礎上,闡述了比較成本學說。
西斯蒙第是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完成者。他的主要經濟著作是《政治經濟學新原理》(1819年)。他站在法國小生產者的立場上,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矛盾,指出了資本家的利潤是對工人的掠奪,這種掠奪使社會階級兩極分化。資本主義使用機器,導致工資下降,加深了無產階級的貧困。
他批評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只研究財富,無視人的享受,從而導致貧者更貧,富者更富。由於資本主義生產無限擴大,廣大勞動者收入不足以致消費不足,從而使產品不能實現,產生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他對資本主義生產過剩經濟危機的必然性的論述,是對古典政治經濟學的重要貢獻。
Ⅷ 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
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創始人,重農學派的先驅者。他揭露封建地主對農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抨擊法國封建王朝的賦稅制度與政策,對法國農民的困苦處境表示深切的同情。
布阿吉爾貝爾是重商主義的堅決反對者。他認為,貨幣不是財富,只是為便利流通的交換手段。貨幣可以不用金銀來充當。在商品價格穩定的情況下,貨幣也可以用紙幣來代替。真正的財富是土地的產物。只有農業才是創造財富的源泉,農業是社會各部門的基礎。
布阿吉爾貝爾是勞動價值論的最初奠基人之一。馬克思認為:「他用個人勞動時間在各個特殊產業部門間分配時所依據的正確比例來決定『真正價值』,並且把自由競爭說成是造成這種正確比例的社會過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43頁)。布阿吉爾貝爾繼W.配第之後,雖然不是有意識地,但實際上把商品交換價值歸結為勞動時間。
布阿吉爾貝爾是自由競爭的早期的熱烈擁護者。他認為,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破壞了客觀的自然規律,其結果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嚴重的損害。
布阿吉爾貝爾承認商品生產和交換的必要性,然而他又認為貨幣破壞了商品生產和交換的進行。他的沒有貨幣的商品生產和交換的幻想反映了小生產者的觀點。 法國重農學派的創始人。1756年和1757年,他在《網路全書》上發表了《租地農場主論》和《穀物論》兩篇文章,闡述法國農業衰落,農產品價格低和農民生活困苦的原因。1758年,他仿照人體血液循環的情況說明社會資本再生產原理,發表了著名的《經濟表》。他的經濟理論受到社會的注意,在他的周圍出現了一批門徒和追隨者,其中著名的有V.R.米拉波侯爵(1715~1789)、P.S. 杜邦·德·奈穆爾(1739~1817)、P.P.邁爾西埃(里維埃爾的,1720~1793)等人。他們自稱為「經濟學家」,形成為一個學派。他們不但是一個具有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共同認識的派別,而且是一個有明確綱領和組織的政治和學術團體。他們定期集會,討論他們即將發表的論文,創辦刊物,宣傳自己的思想和主張。他們對重農主義理論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重農學派創立了自然秩序的理論。自然秩序是重農學派的經濟理論的出發點和基礎。重農主義一詞的原文是由希臘文「自然」和「統治」兩詞構成。杜邦·德·奈穆爾在給他們的體系下定義時,明確地稱它為「自然秩序的科學」。重農學派的自然秩序思想是在法國啟蒙主義思想家影響之下形成的。重農學派認為,人類社會存在著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這就是自然秩序。自然秩序是最合理和自然的,它是超越社會現象而永恆存在的。人類社會如果順著自然秩序行事,社會便處於健康狀態,如違反自然秩序,社會便處於疾病狀態,社會便要蒙受其害。實際上重農學派的自然秩序不過是理想化了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秩序。他們認為,人身自由和財產私有是自然秩序所規定的人類基本的自然權利。為了實現這種自然權利,政府對於人民經濟生活不要加以干預,而要實行自由放任。這充分表現了重農學派的自然秩序的階級性質。重農學派承認人類社會發展存在著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促進了經濟科學的發展。但他們的自然秩序帶有封建外觀。他們把自然秩序看作是上帝為了人類幸福而安排的秩序,認為只有強而有力的開明君主才可以充當社會良醫。當社會處於健康狀態時,「開明君主」把自然秩序的概念灌輸給人們;當社會處於病態時,他進行醫治,使社會回到自然秩序上來。
純產品學說是重農學派理論體系的核心。重農學派認為只有農業是唯一的生產部門。土地生產出來的產品才是社會財富。魁奈區別了財富的擴大和財富的增加,他認為,工業並沒有使財富增加,只是把各種生產資料耗費和勞動耗費相加,使之成為一種新的使用價值,使財富擴大,並沒有創造出新的財富,只有農業才創造出新的財富。在農業中,生產出來的產品,除了補償種子以及勞動者和農業資本家的生活資料的耗費之外,還有餘額。重農學派稱這種余額為「純產品」。他們認為,在農業生產中,「自然」參加了工作,其他經濟部門中「自然」不參加工作。在農業中,「自然」雖然參加工作而不要求任何補償,所以「純產品」是「自然賜予」人類的。重農學派的純產品學說,把經濟分析從流通領域移到生產領域,直接從生產領域分析「純產品」的生產,從而為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奠定了基礎。魁奈把「純產品」歸結為農業勞動生產者所創造,只有創造「純產品」的勞動才是生產勞動,因而他的純產品學說是剩餘價值理論的最初萌芽。但魁奈只從使用價值角度把握農業中產生了「純產品」,只研究了剩餘價值的一個特殊形態即地租,還不了解剩餘價值的一般形態。重農學派以純產品學說為基礎,把社會成員分為三個階級:生產階級,即從事農業生產的階級;土地所有者階級,即從生產階級那裡取得「純產品」的階級;不生產階級,即從事工商業的階級。雖然重農學派對社會階級結構分析有嚴重錯誤,但他們是最早把社會分為階級,並試圖以此分析社會現象的經濟學家。
魁奈最主要的貢獻是在《經濟表》中分析了社會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馬克思指出:在魁奈《經濟表》中,「無數單個的流通行為,從一開始就被綜合成為它們的具有社會特徵的大量運動,──幾個巨大的、職能上確定的、經濟的社會階級之間的流通」(同前,第24卷,第398頁),從而對社會資本再生產和流通作了最初的科學說明。 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完成者。他揭露了資本主義矛盾,批判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只研究財富,而無視人的享受,認為政治經濟學應把人們的物質福利作為研究對象。他反對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所宣揚的經濟自由主義。他認為,自由競爭導致私人利益增加而使公共利益遭受損失,使資本家加強對工人的掠奪。
西斯蒙第對資本主義制度作了批判。他揭露資本家的利潤是對工人的掠奪。這種掠奪使社會階級兩極分化,形成了無產階級。他還指出,資本主義生產使用機器,導致工資下降,加深了無產階級的貧困。但西斯蒙第並不理解資本主義剝削的根源,而只從分配的角度來說明資本主義剝削。西斯蒙第的主要功績在於論證了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的必然性。他認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在於由收入不足導致的消費不足,從而使產品不能得到實現,發生經濟危機。但他不理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在於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佔有之間的矛盾,而認為經濟危機是生產和消費之間矛盾的結果。
作為當時法國小生產者的代表,西斯蒙第幻想採用宗法和行會原則組織社會,以消除資本主義社會矛盾,他贊頌宗法式農民,美化手工業者社會。他試圖通過國家干預來實現自己的理想。西斯蒙第的小資產階級的浪漫主義經濟思想體系既是反動的又是空想的。
Ⅸ 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有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
古典政治經濟學又稱古典經濟學、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一般指英國古典經濟學,其傑出代表和理論體系的創立者是亞當·斯密,他所著的《國富論》把資本主義經濟學發展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書中批判了重商主義把對外貿易作為財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觀點,斯密把經濟研究從流通領域拓展到生產領域。
(9)科學的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擴展閱讀:
古典經濟學產生前夕的經濟思想是「重商主義」;14~15世紀,隨著貿易特別是海外貿易的迅速發展,產生了重商主義思想。
重商主義的研究視野集中在流通領域,研究商業和對外貿易,論證商品貨幣關系,對當時的資本主義原始積累起了重要的作用。成理論體系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在英國是由威廉▪配第創始,亞當▪斯密集大成,大衛▪李嘉圖最後完成的。
Ⅹ 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17世紀中葉至19世紀30年代初,反映英國資產階級利益和要求的經濟思想。自然規律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哲學基礎。英國古典經濟學傑出的代表斯密和李嘉圖,都認為新的科學不是他們那個時代的關系和需要的表現,而是永恆的理性的表現,新的科學所發現的生產和交換的規律,不是歷史地規定的經濟活動的形式的規律,而是永恆的自然規律,而這些自然規律是從人的本性中引伸出來的。斯密和李嘉圖都把自核基坦然規律歸結為作為人類社會基礎的個人人性的表達。他們所謂的個人是當時正在向資產者轉變的一般市民,而他們的人性就是利己主義。勞動價值論它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重大理論貢獻。商品價值決定於鋒枯勞動的思想不始自英國古典學派。在商品發展的初期,對於早期共同體間和嗣後發展的共同體內部的交換,勞動成為交換價值的標準是最初的常識。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功績在於,在這種認識經層層掩蔽因素湮沒之後,重新予以發現和發展,從而奠定了近代勞動價值論的基礎。剩餘價值論英國古改桐典政治經濟學的另一個重要理論貢獻是對剩餘價值的各種具體形式作了研究。古典經濟學者們把整個生產過程說成為物化勞動和勞動之間的交換過程,從而把和活勞動相對立的資本說成為藉助於活勞動來進行自我增殖的價值。配第從他的勞動價值論和維持工人必要生活資料的工資論出發,把地租作為全部剩餘價值的一般形式,再把利息作為剩餘價值的派生形式,從地租引伸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