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城鎮經濟學

城鎮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0-11-25 15:53:57

經濟學問題有哪些

城市先進的工業化與農村落後農業生產的二元化是造成我們目前經濟發展不健康的原因。

作為財富產出的城市,市場的作用不夠完善,宏觀調控不夠細化專業規范,農村依然是粗放型增長為主。

㈡ 城市經濟學是什麼、有什麼區別於普通經濟學

城市經濟學(Urban Economics) 城市經濟學是研究城市在產生、成長、城鄉融合的整個發展過程中的經濟關系及其規律的經濟學科。
城市經濟學以城市的產生、成長,最後達到城鄉融合的整個歷史過程及其規律,以及體現在城市內外經濟活動中的各種生產關系為研究對象。 我國目前把城市經濟學作為二級學科區域經濟學下面的三級學科。

㈢ 從經濟學的角度,談談對城市化概念的認識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它不僅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而且科學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發展的特殊規律,並且對於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也提出了科學的預見。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概念提出以來,學術界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解讀。正確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也只有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出發,才能正確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避免陷入新自由主義的理論陷阱之中。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堅持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辯證統一的原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在社會生產中,始終存在著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兩個方面及其對立統一關系。從人類社會發展的總過程來看,生產力的不同發展階段決定著生產關系的不同性質;但是,在一定的社會形態下,生產關系及其具體形式對生產力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甚至決定性作用。因而,片面強調生產力的決定作用是一種庸俗機械的唯物主義觀點,片面強調生產關系的反作用或決定作用則是一種唯意志論和唯心主義觀點。所謂供給側,總是相對於需求側而言的,它主要是指社會生產這一方面。而任何社會生產都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有機統一。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於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辯證統一的基本原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一方面必須從生產力的角度來認識供給側,另一方面又必須注重從生產關系的角度來認識供給側。分析當前中國經濟所表現出來的供給側方面存在的問題,不能停留在生產力這個層面上,而是必須深入認識生產關系這個層面存在的問題,應該地從完善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這個角度出發去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內容。必須高度重視已經形成的社會生產關系體系對於我國社會生產力所產生的巨大能動甚至決定性作用。僅僅從生產力角度來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社會經濟發展是一個歷史的范疇,其中既存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運動這樣的一般規律,同時,不同性質和階段的社會條件下的經濟發展又具有不同的特殊規律。因而,僅僅從抽象的、一般意義上去談經濟發展是沒有意義的;僅僅從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出發去解釋和解決特殊條件下的經濟發展問題則是無效的。因而,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一方面必須注重借鑒國外的經驗與教訓,另一方面又必須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反對任何形式的本本主義和教條主義。只有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運用於對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科學分析,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向和原則。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不能迷信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和制度基礎。建立在社會化大生產基礎上的生產資料公有制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比資本主義私有制更為廣闊的空間和前景。同時,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之上的社會生產計劃,能夠避免資本主義生產無政府狀態所產生的周期性經濟危機和社會經濟資源的巨大浪費,從而能夠更加有效地保持社會生產的快速和可持續發展。建立在按勞分配原則基礎上的收入分配製度,能夠避免社會財富佔有和收入分配的兩極分化,從而不僅能夠保證社會公平和正義,極大地煥發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而且也避免了資本主義條件下的人民群眾的消費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從而為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因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必須遵循的路線和道路原則是: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原則和方向,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發展道路。同時,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看來,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經濟發展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其特殊性在於它以追求無止境的價值增殖或賺錢為目的,因而,剩餘價值規律支配著資本主義經濟增長的全部過程,剩餘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發展生產力是資本獲得剩餘價值的手段,與此同時,生產力的發展又與資本的內在要求相矛盾的。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表現在各個方面:第一,生產力發展的基本含義在於同一勞動時間內生產的商品,從而單位商品的勞動量及價值量必然下降,可是資本追求的卻是剩餘價值,而不是物質財富。這樣,資本生產的商品越多,單位商品的價值以及剩餘價值就越少,從而平均利潤率具有一種下降的內在趨勢,這就迫使資本必須加快積累並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而勞動生產率的進一步提高,使同一單位的資本獲取的剩餘價值會更少,平均利潤率進一步趨於下降。這就形成一種循環,正是這一循環推動著資本主義的技術創新和經濟發展。第二,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商品的實現以及剩餘價值的實現需要一系列嚴格的前提條件,這些條件最重要的是:必須有足夠的市場購買能力來消化或購買大量生產出來的商品。可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恰好不能保證這一條件,原因在於資本主義條件下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與生產供給相比總是不足的,因為資本積累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以及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必然造成財富佔有在資本一方和勞動一方的兩極分化。除此之外,資本主義生產還表現為一種無政府狀態,即使是資本之間的相互需求也具有不確定性和經常的不平衡。因而,生產之間的矛盾以及生產與最終消費之間的矛盾,是一個標準的資本主義經濟模型無法解決的問題。於是,這些矛盾總是以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的方法來進行一種強制性的解決。第三,資本為了獲得利潤或收益的最大化,在職能資本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一個龐大的信用制度和信用系統。信用的發展一方面促進了資本的集中和一定階段的經濟增長,但是另一方面它又創造出一套投機和欺詐機制,使現實資本地轉化為虛擬資本,從而產生了國民經濟金融化,並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的兩極分化,最終必然產生金融危機並進一步引發經濟危機。因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自身的矛盾會產生周期性的經濟危機,並最終給廣大民眾帶來深重的災難。因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不能朝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方向去改,絕不能如資本主義社會那樣盲目迷信市場的力量,而應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三、解決供給側問題需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任何社會的經濟增長和發展在不同的條件下具有不同的模式,而經濟增長和發展模式是由一定的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決定的。一定性質的社會生產關系構成了一定社會的基本經濟制度,它決定了一定社會的經濟增長和發展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徵。同時,一定經濟制度下的不同發展階段,社會生產關系具有不同的具體形式,從而形成不同的經濟體制,而一定的經濟體制決定了一定的經濟增長和發展模式。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表現出一系列問題:對外貿易增長乏力、部分產能嚴重過剩、產業結構失調、技術創新能力不足、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脫節、資源生態危機等等。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些問題都具有供給側的性質。因而,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切合實際的。但必須深究的問題是,產生供給側問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對於當前的中國經濟問題可以從多種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但是,必須抓住中國經濟發展的「牛鼻子」,這個「牛鼻子」,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所形成的特殊經濟體制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特殊經濟增長模式。從中國經濟體制和經濟發展模式的角度來看,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在於地方政府在實際職能上的企業化。這種經濟發展模式一方面造就了中國經濟在一定階段的高速增長,另一方面又是產生一系列問題的根源。正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中指出的那樣,全面深化經濟體制的核心問題是進一步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其中,如何處理好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尤為重要。因而,改革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模式才是治本之策。經濟體制和經濟發展模式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特別是地方政府的行為模式。如何通過改革,使地方政府一方面在經濟增長中繼續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又能夠貫徹落實中央制定的綜合改革和發展目標,這是能否解決供給側問題以及能否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重要環節和關鍵。四、供給側改革既應強調供給又要關注需求,既要著眼當前又要立足長遠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社會經濟發展過程表現為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等四個環節同時存在並且相互轉化的過程。這四個環節之間存在著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對立統一關系,但是生產在其中始終起著支配的作用,社會生產過程的性質和特點始終決定著經濟發展的性質和特點。因而,必須始終重視生產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決定性地位,同時又必須高度重視分配、流通和消費對於生產的巨大反作用。只有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這個基本理論出發,才能全面認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分配、流通和消費方面的改革的辯證關系,也才能認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豐富內涵和重要意義。僅僅從供給或需求的角度來看待經濟發展問題是片面的,把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割裂開來更是錯誤的,必須全面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我國經濟的突出問題在於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加大,而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直接來源於企業的活力不足。企業活力不足的根源在於企業生產的商品或服務沒有市場,企業生產的商品或服務沒有市場是因為它們生產的東西與市場的需求之間存在矛盾。而供求之間的矛盾既來源於供給側,也來源於需求側。因而,在強調和注重供給側改革的同時,必須進一步重視需求側的作用和需求側的改革,其中,投資體制的改革和收入分配製度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只有把供給側的改革與需求側的改革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改善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僅如此,還必須正確理解和處理好長期經濟變數和短期經濟變數之間的關系。從一般意義上來說,供給側地具有長期的性質,而需求側地具有短期的性質。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供給側也存在短期的經濟變數,需求側也具有長期的效應。就供給側方面來說,不僅存在產業結構、技術創新能力、在價值鏈中的地位等長期經濟變數,也存在產品庫存、過剩產能、產品質量等短期經濟變數。就需求側方面來說,出口、消費和投資不僅具有短期經濟效應,同時也會產生長期經濟效果。因此,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一方面必須注重影響長期經濟變數的經濟體制方面的改革,另一方面又必須採取有關政策措施解決短期經濟變數方面存在的問題;既要把這兩個方面區別開來,又要對它們進行全面統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實踐表明,無論是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還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都沒能科學地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因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依據這兩種經濟學理論所制定的,無論是新自由主義政策還是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由於沒有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或經濟制度所固有的內在矛盾,從而也未能消除資本主義所固有的周期性經濟危機。因此,我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堅決抵制這兩種經濟學理論和思潮的干擾,必須堅定不移地依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來制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各方面具體政策。望採納我的回答。

㈣ 西安交大城市學院 經濟學類

建議你直接進學校網頁查詢 http://www.xjtucc.cn/

應用經濟系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應用經濟系成立於2004年9月。該系現有專職專任教師40餘名, 其中正副教授26名,有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6名,80%教師具有國內外著名大學的碩士以上學歷,部分教師來自業務部門,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應用經濟系下設經濟與貿易、金融與財稅、營銷與物流三個教研室,現主要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含國際商務)、金融學(含保險、投資)、市場營銷、財政學(含稅收)、統計學」等5個本科專業。該系建有經濟管理模擬實驗室、手工模擬實驗室、ERP模擬沙盤實訓室等,使學生能夠結合專業課程學習進行模擬訓練。

該系教育教學突出應用型特色,貫徹 「高質量、復合型、國際化、開放式、市場化」的人才培養理念 ;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強化學生的專業動手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英語應用能力、溝通交際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積極探索「3+1」培養新模式和實踐性教學體系改革;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社團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加強校企合作,與民生銀行、陝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學有限公司、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永安保險公司、天安保險公司、陝西班博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西北機器製造廠、陝西通用鍋爐製造有限公司、陝西興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20多單位簽訂了實習協議,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做到理論教學與業務實踐的融合,實現了「實習+就業」的一條龍培養。

該系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經濟學基礎、微觀與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與保險、應用統計學、財政與稅務、外貿英語函電、進出口實務、報關與商檢實務、國際商法、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金融市場與投資、國際金融與結算實務、保險業務、銀行與保險營銷、金融企業會計、市場營銷、消費者行為、銷售技巧與策略、市場調研與企劃、營銷策劃、現代商務談判技巧、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品牌與廣告、公關社交與禮儀等。

該系現有在校本科生1870餘名,學生在學院各類文體活動、學術活動、社會工作等方面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發揮著中堅作用。例如,該系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05級畢業生英語四級合格率高達100%。

該系新生入學後不分專業,前兩年與管理類學生按經管大類共同培養,二年級末按照就業市場的新變化和學院專業分流的有關規定,由學生自由選擇專業,按所選專業完成後兩年專業課程的學習。

㈤ 歷史上城市的產生和發展有哪些經濟學的解釋

城市的產生,兩種理論:
1. Classical Location Theory (古典選址理論)
最簡單的模型:假設廠商的生產函數長期穩定(即個投入要素的比例不變),勞動力平均分布,生產要素集中度高,運輸成本很高,運輸單位生產要素和單位產成品的成本相同,都和運輸的距離成正比。舉個例子:生產1t 鋼需要 鐵礦石 + 煤炭,鐵礦石只有從地點A可得,煤炭只有從地點B可得,鋼材的市場在地點M, 那這個鋼材生產廠商的選址應該在三角形ABM的重心G,才能使運輸成本最小化。假如所有鋼材生產廠商都選址在G,G就成了一個煉鋼城市。這個模型很簡單,也可以假如運輸線路、要素替代率等等因素,但這個模型無法同時解釋所有人的行為,因此不能分析一般均衡,也不能在一般意義上解釋聚集經濟。
2. Theories of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聚集經濟理論)
按照聚集區域的大小,分為廠商內部規模經濟,行業地域化經濟(Localization Economies), 城市化經濟(Urbanization Economies),區域聚集經濟
這其中形成城市的因素主要是三個優勢(Marshallian Factors)
1) 人的聚集(Proximity to People),有三種優勢
第一,Labour Market Pooling
從勞動者的角度講,因為每個廠商的周期是不同的,如果你在一個有很多廠商的大城市,你的失業可能性遙遠小於只有一個廠商的小城市,這叫保險動機(Insurance Motive)。另外,多家廠商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會提高你的工資水平。
從廠商的角度而言,在自己面臨搞市場需求,需要很大的勞動力投入時,在一個有很多勞動力的大城市,你可以按照市場工資水平僱用到足夠的工人,這種優勢大於在由你獨自控制的小城市通過調整工資水平所獲的的優勢。詳見Krugman(1991)。
第二,專業化。這是一個動態過程,專業分工效率越高的地方工資水平高,引效率高的專業勞動力,這又吸引了專業化的廠商……
第三,人的學習因素。大城市居民有更多機會和其他人接觸,有更多機會獲得經驗,利於學習提高勞動力質量。
2)商品和要素的專業化。簡單來說,在大城市消費者有更多消費品的選擇,廠商有更多專業化要素投入的選擇(比如零部件),也有更大的市場。
3)知識溢出(Knowledge Spillovers)Jaffe et al (1993)用美國專利引用的地區分布數據說明了Knowledge Spillovers在小范圍地區才有顯著性(highly localized)。這種信息的正外部性不僅存在於行業內部,更來源於其它行業,其帶來的技術創新促使城市形成。
關於這三個優勢的實證,見Rothensal and Strange (2001),在不同區域范圍內支持了全部理論。另有Ciccone and Hall(1996), 結論是如果城市人口密度加倍,城市單位勞動力生產效率提高6%,全要素生產效率提高4%。

城市的發展,主要是城市的動態增長(growth),有三種理論:
1. Marshall-Arrow-Romer 或 MAR理論。這種理論主要是說一個行業的在一個城市專業化、壟斷化有利於這個行業/城市增長。認為壟斷能使創新的正外部性內部化,從而鼓勵創新促進增長。
2. Porter理論。同意專業化對增長的貢獻,但不同意壟斷的貢獻。認為一個行業中的廠商在某城市的激烈競爭會使不創新的廠商破產,因此鞭策廠商不斷創新,促進增長。
3. Jacob理論。認為一個城市的行業多樣化(diversity)有利於城市增長。一個是因為很多創新的靈感來源於其他行業,另一個因為其他行業的發展提高了城市居民的收入,從而擴大本行業在這個城市的市場需求。
關於這三種理論的實證,Glaeser et al(1992)和Henderson et al(1995)提出了相反的結論。Glaeser et al支持Jacob的行業多樣化理論和Porter的競爭理論,反對了MAR。但是這篇文章的實證方法有些問題,比如只考慮了每個城市六個最大的行業,沒有區分成熟、新興行業,沒有加入某些控制變數等等。Henderson et al對這個問題再次進行了研究,認為成熟行業MAR理論成立,Jacob理論不成立,而新興行業兩種理論都部分成立,即:一個城市的多樣化有利於吸引新興行業的入駐,但對這個行業在這個城市的發展沒有顯著作用(起作用的是專業化)。

㈥ 城市經濟學中怎樣定義城市規模的

按城市聚居人口大小可以區分城市規模大小,各國的具體分級標准不盡一致。我國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城市為小城市,其中20萬以上5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小城市,2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小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上100萬以下的城市為中等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
城市規模包括兩個內容:城市總規模和單個城市規模。

總規模
城市總規模是指一個國家城市的數量,城市人口總量及佔全國總人口的比重,它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的城市化水平。
單個城市規模
單個城市規模是指每個城市的人口數量、用地面積和社會經濟實力。
密切關系
城市總規模與單個城市規模之間的密切關系可用以下函數表示:城市總規模=城市數量×單個城市規模。
城市規模指城市人口規模和用地規模。但因用地規模隨人口規模而變,故通常以城市人口規模(人口總數)來表示。關於制約城市發展規模的因素,松巴特(W.Som- bort)在分析資本主義經濟進程時,運用遞進分析方法研究了決定城市發展規模的因素為:①取決於生活資料供給區域產品數量和剩餘產品數量;②若生活資料供給區域大小和總產品數量一定,則取決於剩餘產品所佔的比率;③若生活資料供應區域大小和剩餘產品比率一定,則受土地肥沃程度和農業技術水平制約;④若剩餘產品比率和土地條件一定,則受生活資料供給區域廣度的制約;⑤生活資料供給區域的廣度受交通技術條件制約。該理論的核心是:農村區域所能提供剩餘農產品的數量,是城市人口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農村能養活多少非農業人口,城市就可能發展到多大規模。在現代生產水平下,農業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人類的食品結構更加復雜,食品生產技術不斷提高,城市人口規模不再完全依賴於農村所能提供的農產品數量。即使世界上某個城市發生糧食短缺,現代市場信息和運輸手段也會很快從其它地區運來進行調劑。故松巴特的理論失去了現實意義。以後又有人用「門檻」理論來解釋城市發展規模。近年西方和蘇聯一些學者從經濟效益和人均勞動生產率出發,認為城市規模越大,效果愈佳,主張發展大城市,從根本上否定城市合理規模的存在。而另一些學者認為,城市合理規模是客觀存在的,是指有利於發揮城市職能作用,便於安排生產、生活及各項設施,並能收到最佳效果的城市人口規模。從技術經濟角度(如城市市政設施基建投資或建設造價與經營費用)以及行為心理和社會學因素考慮,人口為5~7萬和10~20萬是中小城市兩個最佳規模。世界各國提出的城市合理規模的人口指標為:5~7萬人到20~30萬人(蘇聯),25~35萬人(美國),15~30萬人(日本),25萬人左右(英國),30~50萬人(法國)。上述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在中國學術界也有所反映。但從中國具體情況看,大力發展中小城市,控制(或限制)大城市及特大城市的發展,是今後相當長時期內的一項基本國策。
按城市聚居人口大小可以區分城市規模大小,各國的具體分級標准不盡一致。聯合國將2萬人作為定義城市的人口

下限,10萬人作為劃定大城市的下限,100萬人作為劃定特大城市的下限。這種分類反映了部分國家的慣例。中國在城市統計中對城市規模的分類標准如下:市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為小城市,50萬~100萬的為中等城市,100萬~300萬的為大城市,300萬~1000萬的為特大城市,1000萬以上的為巨大型城市。

㈦ 對城市經濟學的認識

1城市經濟的作用及其運行問題

經濟學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這是人類社會的共識。經濟的發展帶動全局的發展。城市經濟是指城市空間范圍內,以非農人口和非農產業為主體的經濟形式、經濟活動或經濟體系。城市經濟的作用①城市經濟是各部門經濟在城市空間范圍內的重要紐帶。②城市經濟是國民經濟和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支柱。③城市經濟的發展,加深了社會分工,促進社會生產力的進步。④城市經濟對其經濟腹地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扶持、引導和推動作用。

現代經濟的主要特徵①空間上的集聚性與規模性。空間集聚性是城市的本質特徵,也是城市經濟的本質特徵。②系統上的綜合性與網路性。現代城市經濟系統通常都包括工業、建築、房地產、金融保險以及信息等系統。城市經濟系統是這些系統的綜合。這些系統之間、各系統內部各單位之間都存在種種經濟關系,他們相互關聯與交融,使城市經濟又具有網路性的特點。③運行商的開放性與外部性。④績效上的高效性與裂變性。城市的人均投資低於農村,而投資取得的效益卻比農村高。城市經濟的高效性,使得城市經濟以較高的速度不斷增長和發展。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質的飛躍,呈現裂變性的特徵。

城市經濟運行的問題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空間集聚與城市化的問題。②城市空間規模增長管控問題。③城市經濟空間與城市經濟空間的合理配置問題。④城市空間范圍內產業結構問題。⑤城市空間范圍內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問題。

對上述城市經濟運行問題的分析探討,是城市經濟學的主要任務。城市經濟學的研究內容包括空間集聚與城市化經濟、城市空間規模經濟與增長管控城市空間的合理配置、城市空間內的產業結構、城市經濟增長與發展、城市土地經濟、人口經濟財政金融經濟、管理經濟、住宅經濟、福利經濟、基礎設施經濟、交通經濟、物流經濟、環境經濟以及城市與區域經濟等。

2城市經濟學學科的發展

城市經濟學是隨著現代城市及城市經濟的迅速發展而逐漸產生和發展的。多數學者認為,1965年美國人威爾帕·湯普森編寫的《城市經濟學導論》的問世標志著城市經濟學的誕生。西方城市經濟學發展非常迅速。在黨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為適應城市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形勢的需要,城市經濟學才被介紹到我國,並且發展迅速,很快確立了它的學科地位,成立了研究城市經濟學的學會及系所,取得了相當數量的研究成果,培養了大批城市經濟學科理論與實際人才。我國城市經濟領域的權威性學術團體——中國城市經濟學會的宗旨包括:開展城市經濟理論前瞻性理論研究,總結城市發展經濟經驗,傳播城市現代化建設理論信息,推動全國學術研究成果交流,繁榮城市經濟,促進城市發展。

我國城市經濟學學科發展的新形勢:(1)學科理論基礎和理論體系研究將會進一步加強。(2)城市經濟學研究將會更加註重實踐性並將直面重大問題。當今城市社會的城市化規律與方針政策問題城市經濟增長中經濟組織結構、社會政治制度結構的作用及其對策、城市經營與管理問題、城市競爭力問題以及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等實踐實踐中迫切需要研究解決的難題,都是目前的研究熱點。(3)研究方式、手段以及方法將有大的變革。①個性化研究開始出現,「群體化的跨空間協作研究」也正在興起,出現了跨地域乃至跨國界的全球同步合作研究。②計算機應用更加頻繁和突出。建立城市經濟學數量經濟模型,採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進行大量的數據統計分析。③由專門化研究走向綜合研究趨勢明顯。在中觀層次和空間范疇上對城市經濟問題進行跨學科、跨部門的綜合研究將成為必然選擇。(4)城市經濟比較研究也將成為一個趨勢。城市經濟研究將逐步擺脫對單一城市的研究,開始注重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不同城市的比較研究,尤其是發達國家經濟增長與發展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研究。

㈧ 城市經濟學里 「大城市統計區」的概念

大都市統計區(United States 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s,簡抄稱MSA) 是在美國核心襲都市人口密度相對較高,和地區全體經濟有密切關系的地理區域。這些地區並沒有法律地位,由美國人口普查局和其他聯邦政府機構出於統計目的使用。核心都市區域人口超過5萬人的,可被定為大都市統計區。有些相鄰的大都市統計區被合稱為聯合統計區(Combined Statistical Area,簡稱:CSA)。人口多於1萬但少於5萬的,則是小城市統計區(United States Mic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s,簡稱µSA) 。

㈨ 空間經濟學的產生影響

空間經濟學是一門區域科學、城市經濟學、國際貿易學、經濟地理學、經濟史學等眾多學科融合和交叉的學科。這些不同領域的研究者,現在有了一個共同的平台,可以盡興地借他山之石攻其玉,同時也可以為這個更廣泛的研究領域貢獻各自的智慧,為新學科的發展而努力。
藉助於空間經濟理論,我們可以考慮中國區域收斂和非均衡發展問題。譬如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國已有珠三角這個製造業中心,其他地區是否還可以建成珠三角似的製造業中心?「中心—外圍」理論告訴我們有時多中心和單中心的地理都是穩定的——如果過去已有製造業中心,自然它會得到維持;如果起初沒有,則未必會形成中心。事實上亦是,長三角的製造業中心地位得以維持,而東北或中西部至今也沒有形成新的製造業中心。當然,東北和中部地區一些省份也有很好的工業基礎,強化這些基礎也有望成為次級中心。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多中心地理應是一種穩定均衡結構。中國實施開發西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戰略,有助於這種多中心地理穩定均衡的實現。
用空間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我們可以考慮在中國為什麼是在這個地方而不是在那個地方形成了諸如廣州或上海或北京的經濟體?為什麼上海周邊還會有諸如杭州、南京之類的次級城市?在中國應有多少個類似於珠三角或長三角之類的城市層級體系?隨著人口增長和變遷,經濟如何從單中心地理演化成多中心地理?中國如今的城市空間結構與改革開放前相比,與新中國建立前相比,是如何演變的?未來趨勢可否預測?空間經濟學將會大大拓展我國城市經濟學與區域經濟學的研究領域、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不僅是經濟學者和經濟地理學者,史學家也可以在這方面大有作為。空間經濟學的核心主線是集聚,為什麼一個特定的行業集聚在一個特定的地方?是歷史偶然事件的影響、循環累積的自我實現機制和預期的作用。歷史和偶然事件是產業區位的源頭,而循環累積過程猶如滾雪球般的效果導致產業長時期地鎖定在某個地方。城市的起源和成長也同理。城市本身就是生產要素的集聚地,是各種優質生產要素在空間上的集聚。我國史學界最近十年來對美國城市化的研究成果豐碩。美國是目前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它在將近一百年的時間內完成了城市化進程,速度之快,程度之高,令世人矚目。美國的經驗對中國目前的城市化道路很有借鑒意義。在對美國城市化的研究過程中,一些學者注意到中美部分城市和區域雖然在城市化發展的水平和程度上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它們在城市化進程中存在著某些相似之處,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並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㈩ 城市經濟學的出路

淺議城市經濟學的整體性與理論框架

一、整體性問題是一個哲學問題

(一) 世界整體性的根源和表現

我國古代哲學家早有"宇宙同源"的思想,認為宇宙源於"元"、"氣"、"一"等等。近代唯物主義認為宇宙的統一性就在於它的物質性,物質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

現代系統論的產生,實際提出了"宇宙同構"的思想,認為世界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統的形式存在著的。其中最基本的系統形式應該可稱之為"點輻射"或"點衍生"形式。"點輻射"的常態存在形式就是"中星-衛星"結構。大到太陽系、小到原子都是這種結構。現代區域的存在形式越來越看的清楚,是以"城市"為"中星",以周圍次級城鎮村為"衛星"的地理結構。"點衍生"的常態,在自然界表現為門、綱、目、科、屬、種系統,在社會表現為行政、宗法、宗教各類系統,在經濟領域表現為產業結構、管理結構各類系統,如此等等

馬克思主義哲學提出宇宙的普遍規律三條,現代思維科學提出"老三論"、"新三論",實際是共同提出了一個"宇宙同律"的非常重要的思想。城市經濟的發展是一部極其豐富的哲學教科書。城市經濟中存在的各種現象的相互關系及其發生、發展都可以用哲學上的"三條規律"和"老三論"、"新三論"得到完整解釋。城市經濟學自己所揭示的城市化規律、城市發展規律也都具有普遍性。城市經濟學的教學科研任務歸根到底也就是要充分、正確地揭示和闡釋這些普遍規律,以指導城市工作者的實踐。

(二)世界整體性的機制和過程

世界的整體性的提出是由於物質的永恆的運動、發展和變化。其運動、發展、變化的基本形式和軌跡就是空間維的輻射和時間維的衍生,而"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物質的本質屬性和根本規律

世界的整體性之所以持續維系而不崩潰,乃在於世界萬事萬物的普遍聯系性,牽一發而動全身;世界萬事萬物的相互依存性和相互作用,一損俱損,一榮俱榮;還在於宇宙演變過程中形成的結構的層次性和有序性。城市經濟的存在就具有這種內外整體性。城市與鄉村是一個整體。城市內部也是一個整體,任何城市要素都是普遍聯系的、互相依存的和具有有序的層次結構性的。

世界的整體性又不是凝固的、一成不變的定式,它是發展變化的。其一般規律是由無序到有序、由不甚緊密到緊密、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城市經濟的整體性也是如此。所以,以下結論是真理:

任何整體性描述形成之日就是它開始過時之時。

理論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樹長青!

但是,人們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又離不開對客觀事物的整體把握,又離不開理論的抽象,怎麼辦呢?

二、世界整體性的系統把握與辨識

(一) 系統分類

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統的形式存在著,因此首先可以和必須進行系統分類,要分清系統的層次性及其相互關系。認識城市經濟對城市系統首先進行正確的分類是前提性條件。其一、從城市經濟的外部聯系和關繫上,不難看出宏觀經濟、中觀經濟、微觀經濟分類的必要性和科學性;其二、從城市經濟的內部聯系和關繫上,不難看出多角度多層次分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 概念建構

任何事物的系統存在形式都需要用概念加以抽象把握,任何事物的本質和現象及其運動變化規律也都需要運用概念加以抽象把握。世界的整體性反映為人的認識的整體性,便需要用概念體系的整體性來表達。任何科學體系無不表現為它的科學范疇體系,而此科學的"完整性"無不要以它所建構的范疇體系是否完整來檢驗和表達。

根據自然科學和現代思維科學的發展,我們不難看出,學科範疇系統的形成一般存在以下軌跡:首先是"主體"概念和"客體"概念的產生;然後,從主體概念中衍生出"結構"、"功能"等概念。(結構一般是事物特點和性質的根據,而功能是事物地位、作用、效益的基礎。)從客體概念中衍生出"環境"、"空間"、"條件"等概念;從二者的結合上,自然產生"發展(變化)"及其規律性的概念;在"有人系統"中,"管理"和"經營"的概念也就應運而生了。在自然科學中,其體系的形成主要是前三方面概念和范疇的運用、變化和組合;在社會科學、農業科學中,其科學體系的形成則無非就是上述四方面的基本概念和范疇的運用、展開、衍生和排列組合。

城市經濟學是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出生"較晚的一門經濟學,80年代初才由西方傳入中國,發育尚未完全成熟,其理論體系自然還處於見仁見智階段。本人的《城市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就是根據以上認識形成的。根據城市經濟的特點、研究需要和本人的經驗乃有發展、結構、環境、效益、區域、管理六篇及其相關18章的出現。這個學科範疇、概念體系的建構,當然還不能說已經十分完美,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

(三) 相關分析

系統分類與概念建構 是否科學、合理、完備,很重要的檢驗工具就是系統之間與概念之間的相互聯系和關系的分析。從這種分析中,可以看出系統之間和概念之間相互接近、相互依存的程度和層次性。不過,這種分析也要分層次進行。

首先是兩維關系的分析,也就是兩要素之間的相互依存(或正向、或負向、或線形、或非線形)關系。例如城市化率與人均GDP便具有正相關關系,而第一產業比重與人均GDP則具有負相關關系;而城市人口、生產要素密度與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是先正向而後負向的。這些相近的概念就必須有序"編織"在一起進行系統研究

其次是多維關系分析,這是兩維關系分析的必然,是對事物要素相關關系進行整體分析的要求。從上述兩維分析中,不難看出城市化率、人均GDP值、第一產業比重具有多維連帶關系,經濟密度、經濟效益、GDP 值也具有多維連帶關系。再如,警力成本、犯罪損失、社會成本之間,環境污染損失、環保投資、社會成本之間也都是多維相關關系。

多維關系有的可以進行定量分析,有的則只能進行定性分析。本書的六篇其相互關系就是如此。第1篇是"發展",後面5篇(結構、環境、效益、區域、管理)均與發展相關,無一例外;同樣地,第2篇"結構",與其前後的5 篇(發展、環境、效益、區域、管理)也是息息相關的,無一例外;如此類推。也就是說,各篇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互相依存的整體。同樣地,全書18章也都不是孤立的,也是互相聯系、互相依存的整體。

再次是矩陣聯系和關系,這是多維聯系和關系的標准模式。這種聯系的普遍性在產業界已經首先得到充分揭示和證明。作為對客觀事物進行反映的理論體系,其實也具有這種內在聯系的奧秘。發現和整理這種標准聯系,有助於理論體系建構的科學化和完備。本書曾為此做過嘗試,是否成功有待後來者評說和完成。

三、城市經濟學理論整體性的把握與探索

根據以上認識和探討,我們用矩陣的形式把全書內容作了7×7的排列,其中,1-6各排各列的內容,皆摘自原書六篇。每列的內容即每篇的內容提要,每行的內容則是每篇可以寫入而沒有寫入,相當於"輸出"到其他各章(各列)的內容。第7行第7列是進一步考慮到內容的完整性新補充進去的。我們試圖用這個理論矩陣來說明自己對城市經濟學的整體性及其各部分相互聯系和關系的理解。下面就是這一矩陣體系:

綜觀上述理論矩陣的形成,我們體會以下特點:

1、是城市發展歷史邏輯和城市經濟學研究方法邏輯的統一。歷史邏輯可以從矩陣的主對角線去看,可以發現體系結構遵循從"城市發展"的歷 史開始,繼而有結構、環境的城市問題,20世紀60年代之後,城市效益、城市區域、城市管理問題相繼進入城市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而方法邏輯可以從行列關系來看,發現城市經濟學理論分析蘊涵著的系統方法,即從城市經濟學研究對象總的目標系統出發,有層次有先後地分化出具體的研究子系統,並指出了這些子系統之間相互關系,從而更深刻更全面地揭示了城市經濟學研究對象的規定性。

2、它是理論研究和實踐分析的統一。正如該書自序中已經指出的,本書體系的出現也不完全是邏輯推理的產物,它是作者有感於城市發展中存在的現實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有針對性的安排。例如,城市化的客觀規律問題、城市基礎產業的地位和作用問題、城市空間結構問題、公共經濟問題、城市規模效益問題、城市環境問題、外部經濟問題和城市區域問題等等,這些問題正是傳統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沒有關注或很少關注的。而這些問題恰恰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各國城市經濟發展中大量發生的,急需理論的指導,特別是我國自70年代末改革開放之後,城市經濟的發展更需要理論指導的支持。這些實際感受對這個理論體系的形成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它是演繹法和歸納法的統一。演繹法是指由研究對象的界定到科學范疇的展開,城市經濟學是研究城市系統經濟運行、經濟關系及其規律的科學,在這個研究對象的界定下,將經濟學的研究分為六大范疇展開,並用理論矩陣形式加以表現,體現了演繹法的具體運用;而該矩陣通過對城市發展、城市結構、城市環境、城市效益、城市區域、城市管理6行6列的綜合研究,最後都歸結到城市系統經濟運行、城市系統經濟關系和城市系統經濟規律的研究,體現了歸納法的應用。

4、它是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的統一。城市經濟學從一般理論范疇歸屬來看是屬於應用經濟學,即一般認為它是運用理論經濟學原理分析解決城市經濟問題的。但是,由於城市經濟學所要揭示的空間經濟問題、外部經濟問題、聚集和擴散經濟問題、分布問題等等,往往不能直接在傳統經濟學理論體系中找到系統的原理,不得不在一邊研究城市經濟的實際應用問題時,一邊同時研究這些實際應用問題所涉及的經濟學基礎理論問題。實際上,應當也有一門能夠解決城市經濟問題、區域經濟問題、產業經濟問題等中觀性經濟問題的理論經濟學,但是,這一學科還遠遠沒有形成,從而使城市經濟學在完成城市經濟實際問題的研究任務的同時,不得不涉及理論經濟學問題的研究。從這一意義上說,城市經濟學的某些內容又是理論經濟學。這個矩陣對作為理論經濟學的中觀經濟學的誕生也許會有一定幫助。

閱讀全文

與城鎮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