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經濟類專業畢業論文如何選題及實例
經濟類專業畢業論文的選題和寫作 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是結束在校學習過程的最後步驟。在兩年或是三年的時間里,我們系統地學習了經濟類類專業的基礎課、專業課和相關的技能課程。這些課程是一個緊密聯系、密切相關的一個統一整體。了解課程之間的關系,並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行綜合能力的訓練,也是教學計劃所要求的。而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實際上正是我們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某一問題的過程,能否順利地完成畢業,將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們是否具有了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因此,撰寫畢業論文的過程也是我們進行自我檢查的過程。 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知識的吸收過程,但吸收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知識的輸出——將所學的各種知識轉化為能力,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解決社會實踐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我們所解決的問題越多,社會就會更多地承認我們的價值。反之,很難接受我們。完成畢業論文,正是我們對社會所提出的問題的回答,是我們接受社會檢查的最佳途徑。一篇文章的寫作無非是兩個問題:一是寫什麼,二是怎麼寫。應如何去進行經濟類專業的畢業論文的寫作?這是我們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特別是對於那些初次提筆寫文章的同學來講,畢業論文的寫作往往使他們感到手足無措,在此,我們針對經濟類專業的畢業論文寫作,提出一些參考意見,以利於畢業論文寫作順利完成。 一、畢業作業的形式 總的來講,經濟類專業的畢業作業的文體形式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是用來進行科學研究和描述科學研究成果的文章,對於經濟類專業來說,學術論文主要是闡述作者在研究經濟類理論、方法等方面所獲得的新見解。若只是重復別人的觀點,就不稱其為學術論文。學術論文在寫作上要求很高,它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嚴密的邏輯性,論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應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因此,它需要具備較豐富的理論知識和佔有較詳細、充足的第一手資料。 2、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是根據調查研究成果寫出來的反映客觀事物的書面報告。它通過對某一工作、事件、問題、經驗、教訓等進行周密的調查,在佔有充分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引出正確的結論。選擇此種形式的畢業作業文體,是以佔有較充分的實際資料為前提條件的,同時寫作時還應注意: ⑴所調查的單位或事項應具有普遍代表性。 ⑵調查報告必須要反映問題,總結出經驗教訓。 寫調查報告時,不僅要敘述某一單位在某一方面是如何去做的,更要總結出有什麼先進經驗值得推廣,有什麼教訓值得吸取。若只是敘述流水賬,那麼,該調查報告是沒有意義的。 3、經驗介紹 經驗介紹類似於調查報告,二者的區別主要在於作者闡述的角度不同。調查報告通常是以第三者身份進行闡述的。經驗介紹通常以當事人的身份進行闡述,可以介紹成功的經驗,但要進行總結,也可以介紹失敗的教訓,但要找出原因,並探求對應的措施。至關重要的是,經驗介紹具有啟發性和指導性,切忌空洞、無意義。 二、寫作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 1、要以三個代表思想理論為指導 在寫作畢業論文時,應探討中國特色的、適合我國國情的經濟類理論和方法。 2、要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在寫作中應注意克服下面幾種傾向: ⑴缺乏正確理論的指導,只是對實際情況的羅列。 ⑵缺乏以實踐為基礎的理論空談。 ⑶理論與實際的簡單相加。 3、應具有嚴格的科學性 ⑴在立論上不能帶有個人的好惡偏見,不能主觀臆造,而應老老實實地從實際出發,得出符合實際情況的結論。 ⑵論據要建立在周密觀察、充分佔有各種所需材料的基礎上,以此做為立論的依據。 ⑶在論證上要經得起推敲,使其嚴謹而富有邏輯性。 4、要有一定的創建性 在進行畢業論文的寫作時,我們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和借用別人總結的現成資料,但應當注意:借用並不意味著照抄照搬,而是要靈活運用,有所繼承、有所舍棄,要有一定的創見性。即在畢業論文之中要有自己的見解,其出於所學的理論知識,源於借用的各種資料,但又有獨到之處。 5、要保證真實性 真實性是完成畢業論文的必要保證。這里所講的真實性,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⑴各種資料必須要真實可靠,不能自己編造。 ⑵切忌照搬抄襲。
B. 如何選區域經濟學專業的畢業論文題目
僅提供個思路,供你參考。一般來說,區域經濟與產業經濟的研究是相互結合的,可以將其看成是兩個座標系,它們之間存在著交叉點,這些交叉點就是研究的問題和方向。現在,你又增加了一個金融座標,於是選擇的內容就會更多了。比如,可選不同區域間,金融業對外向型經濟的支持作用;不同區域間,金融業對工業、科技、農業、現代物流業、甚至教育業、文化產業等等產業的影響、支撐,以及現狀研究等。
想說的是,如果想寫出好論文,還是調查研究後選個好題目為好。就算論文沒寫好,只要調查研究了,有了收獲了,也就夠了。
C. 經濟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求助
提供幾個選題,你參考下吧:
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
經濟虛擬化的金融業治理
電子商務中的交易成本
虛擬經濟非穩定特徵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網路金融風險特徵與管理分析
D. 經濟學畢業論文的題目要怎樣確定才好
問導師,讓他給你定一個大的方向,然後你再擬定幾個題目讓導師選,這樣後期不會出現大的問題,切記不要自己瞎整
E. 經濟學專業論文有哪些選題
四.流通經濟學:
1.現代流通方式研究
2.WTO背景下我國商貿流通領域大力推進連鎖、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的現實意義
3.有關商業物流的問題研究
4.傳統商流與現代物流的區別與替代
5.對外開放與農村流通產業連鎖化發展
五.消費經濟學:
1.我國居民收入差距問題研究
2.深化我國分配製度改革問題研究
3.拓寬消費領域和優化消費結構研究
4.我國消費結構問題研究
5.收入分配合理性的界定及調節
6.對可持續性消費的研究
7.休閑消費問題研究
8.擴大農民消費的對策
9.
六.其他可供選擇的論文題目
1.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2. 我國市場信用體系建設研究
3. 我國國民信用體系建設研究
4. 我國金融混業經營問題研究
5. 新型工業化道路研究
6. 壟斷與反壟斷問題研究
7. 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及體制改革研究
8. **省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研究
9. 勞動收入與非勞動收入問題研究
10. 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問題研究
11. 農村勞動力合理流動問題研究
12. 公司融資與公司資本結構關系研究
13. 股市投機問題研究
14. 公司治理與民營企業現代化改造
15. 環境、資源經濟問題研究
16. 生態經濟研究
17. 我國建立期貨基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8. 西方主流宏觀經濟理論與馬克思宏觀經濟理論的比較研究
19. 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20. 經濟「軟實力」的內涵與打造
21. 城鄉貧困問題研究
22. 教育與經濟發展問題研究
23. 企業成長與企業戰略
24. 「**省模式」研究的回顧
25. 城市化與工業化互動研究
26. 中國農業產業化研究
27. 住房貸款風險防範研究
28. 中國農業規模化經營
29. 中國投資管制體制改革研究
30. 民工與勞動力流動
31. 中國社會保障體制改革
32. 民工慌問題
33. 中國醫療社會保險體制改革
34. 勞動者權益保護
35. 中國養老社會保險體制改革
36. 社會誠信與經濟發展
37. 中國失業保險制度
38. 國有企業改革
39. 中國經濟轉型時期政府的經濟職能
40. 國有企業公司治理
41.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政府的經濟職能
42. 中國居民儲蓄持續增長的原因、影響與調整
43. 市場經濟中政府的經濟職能
44. 中國當前居民消費不足的成因與對策
45. 自然壟斷行業的競爭與管制
46.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比較研究
47. 中國現階段經濟中的壟斷與反壟斷研究
48.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與中國的對策
49. 反壟斷法與行政壟斷
50.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各個行業的影響
51. 地方保護主義
52. 中國未來的勞動力成本變化趨勢
53. 行業壟斷問題
54. 中國的收入分配狀況
55. 跨國公司
56. 拉美經濟發展教訓對中國的警示
57. 彩電行業的價格戰研究
58. 中國居民地區之間收入差距研究
59.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化
60. 中國城鄉居民之間收入差距研究
61. 農業經濟、工業經濟與知識經濟的比較研究
62. 中國城市居民之間收入差距研究
63. 1990年以來國際上企業並購浪潮
64. 中國農村居民之間收入差距研究
65. 論國際政治對國際經濟的影響
66. 收入分配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67. 法治、倫理與市場經濟的運行
68. 中國地區經濟發展差距研究
69. 東亞經濟奇跡的經驗與教訓
70. 新經濟地理學與區域經濟發展
71. 東亞的文化傳統與經濟發展
72. 技術創新、制度創新與經濟增長
73. 西方經濟學與中國經濟
74. 論出口貿易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
75. 評新經濟自由主義
76. 中國的失業問題
77. 評新制度經濟學
78. 中國經濟的周期性波動
79. 評增長極理論
80. 中國銀行業市場結構、市場行為與市場績效
81. 平衡增長戰略與不平衡增長戰略的比較研究
82. 論金融自由化與金融風險的關系
83. 西方經濟學中的政府幹預理論演變
84. 論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的條件與進程
85. 負的外部性內在化的一般途徑
86. 人民幣匯率定價機制與目前匯率水平
87. 可持續發展與科學發展觀
88. 金融業分業經營與混業經營研究
89. 綠色GDP
90. 中國利率管理體制改革問題
91. 對近期物價指數上漲的研究
92. 國有商業銀行不良債權處置研究
93. 人民幣匯率、對外出口和國際經濟關系有關問題
94. 中國創業投資發展
95. 高等教育產業化問題
96. 中國資本市場功能有效性檢驗
97. 新經濟有關問題
98. 論中國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
99. 中部崛起經濟發展戰略
F. 經濟學專業畢業論文題目選擇
當代中國經濟轉型下促進體育消費的對策
[摘要] 在經濟取得快速發展的前提下,我國居民生活水平和結構也相應的發生了較大變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使體育開始成為一種商品進入市場,並按照經濟規律運行。人們用貨幣購買自己所需要的體育,體育成為一種消費應運而生,萌發出勃勃生機,並日益發展成為人民日常消費的組成部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將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極。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體育產業己日趨重要,而體育消費將是體育產業發展的核心。體育消費在居民生活消費中所佔的地位也將大大提高,逐漸增加的體育消費已說明了這一點。本文就當代中國經濟轉型下促進體育消費的對策做了相關探索。
[關鍵詞] 經濟轉型 體育消費
一、當代中國社會經濟的轉型的特徵
我國體育產業成長於社會經濟轉型期,當代中國經濟仍處於轉型階段。社會經濟的轉型不是社會制度轉型,而是社會結構轉型,即社會的結構性變化。當代中國社會經濟轉型具有如下特點:
1.政府和市場的雙重啟動,在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過程中,政府和市場表現為兩種不同的推動力量
這兩種力量的有機結合,是世界現代化過程中的一個成功範例。我國實行的是漸進式的改革,經濟的市場化進程始終表現為一種政府倡導,試點推廣的過程。在市場經濟逐步發育成長過程中,由於存在「市場失靈」,所以政府的有效干預是必須的,又由於還存在「政府失靈」,因而市場經濟成長壯大的前提是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綜觀我國的改革歷程,我們的經濟改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我們的政治體制改革卻舉步不前,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市場經濟的發展。
2.轉型進程中的非平衡狀態
從本質意義上說,當代中國經濟和社會轉型是一個整體推進的現代化變革過程,經濟和社會轉型明顯地表現為不平衡特點,甚至成為結構性轉型的重要制約因素,這種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首先表現在地域上,即存在東部、中部、西部之間的「梯形發展格局」;另外表現為城鄉之間的不平衡,農村的經濟發展與社會事業的進步遠遠落後於城市;再次表現為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之間的不平衡。我們國家社會改革滯後,社會事業欠發達,在某種程度上社會事業已成為制約經濟增長的瓶頸。
二、經濟轉型期體育產業的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1.社會經濟轉型期體育產業的發展可帶動相關產業的增長
體育產業與其他許多產業有著比較密切的產業關聯度,在與其他產業的行業邊緣交叉上可形成許多新興產業,大力發展體育產業,能夠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拉動整個經濟增長。
前蘇聯著名經濟學家瓦西里·里昂節夫曾經提出一個著名的部門關聯數學模型(里昂節夫矩陣),藉此模型,通過分析部門間產品的直接及多次間接相互消耗關系,可以定量計算出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產業關聯度,美國經濟學者曾藉此模型推算出體育產業與6個聯系較為緊密的行業之間的產業關聯度。
表 體育產業與其他行業之間的產業關聯度
與體育產業有產業關聯度的不僅限於這6個行業,在美國經濟結構現有的42個部門中,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的關聯度被列為第8位,說明與體育有關聯的部門較多。體育產業的產業關聯性一方面表現為與其他產業的直接與間接的消耗關繫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該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行業邊緣交叉上,可以形成許多新行業,積極發展體育消費可以推動這些新行業的發展。
2.體育產業正成為推動我國社會經濟轉型期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國已基本達到小康社會。如果按GDP年均增長7%測算,我國人均GDP到2018年將達到2516美元,完成工業化任務;到2030年人口將到達峰值15.5億人,人均GDP將達到5400美元左右,進入中等發達國家水平,2040年左右進入富裕國家行列,根據體育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新世紀我國經濟的基本走勢,21世紀應是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壯大並走向繁榮的世紀,體育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對推動我國經濟在新世紀的持續增長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三、經濟轉型期我國體育消費存在的問題
1.體育消費水平偏低
盡管我國體育消費最近幾年發展速度較快,也取得了較大成績。但從整體上來看我國體育消費水平偏低,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我國城市居民體育消費占居民總消費的比例還非常低,據調查結果表明:在被調查的7個城市中,即使是體育消費水平最高的上海,2004年的人均體育消費為305.68元,人均總消費為8,167.65元,體育消費占總消費的比例為3.74%;而體育消費水平最低的鄭州,2004年人均體育消費為146.25元,人均總消費為5,213.36元,體育消費占總消費的比例只有2.81%;其他5個城市(吉林、福州、成都、蘭州和廣州)的這一比例也都不超過3%;而且我國城市居民的體育消費水平基本上保持在對體育實物的消費上。而經濟發達國家人們日常生活中用於體育消費方面的開支通常占整個社會消遣和娛樂消費的30%~40%。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有效體育需求不足,決定了以體育消費需求為基礎的體育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是有限的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
2.城市化水平低影響體育消費的擴大
城市化水平過低有三個方面的不利影響:一是抑制了體育產業的發展,就體育消費品,尤其是體育服務消費品供給不足;二是廣大農民的收入不高,體育消費難以啟動;三是城鄉差距過大,農民的生活方式、消費習慣天然地對體育消費需求不足。城市是體育消費活動、體育產品的聚集地,將直接影響體育消費水平。城市較之鄉村發展體育產業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更好一些,如果對城市功能填平補齊,建設完善,使之接近發達國家城市的水平,那麼,城市對於體育消費、體育產業現期的直接作用將是巨大而現實的,會在較短時間內奏效。而目前我國城市化水平過低,對於體育消費的啟動與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制約著體育消費的擴大,這是影響我國體育消費浪潮規模和質量的又一重要因素。
3.缺乏體育消費環境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國(包括全國范圍內,除我國台灣、中國香港特區、中國澳門行政區,各系統、各行業、各種所有制形式)共有符合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要求的各類體育場地85,0080個,以2003年底全國總人口129227萬人(不含港澳台地區)計算,平均每10萬人擁有體育場地65.8個。與西方國家差距很大,如義大利,每10萬人有212個,芬蘭是457個,德國是240個,瑞士是220個,日本是260個,韓國是100個。我國非但數量少,而且開放率低,全部向居民開放的只有41.2%。場館種類單調,籃球、排球、門球場地就占總量的87%,制約了其他項目的開展。體育場地設施是體育消費的場所,是體育消費發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物質保障。我國目前體育場地數量少、開放率低和場館種類單一,從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居民置身於體育消費浪潮中的參與性。
四、促進我國居民體育消費發展的對策
1.培育體育消費的主體——體育消費者
體育消費的主體是具有體育消費能力和消費需要的個人或家庭,培育體育消費者,就是要培育其體育消費能力和消費需要。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主要取決於收入水平,這一點早已被理論和實踐所證明。因此,增加居民收入是提高體育消費能力、促進體育消費發展的關鍵所在。這就要求大力發展生產力,特別是大力發展和培育服務業,提高就業水平,增加居民總收入。隨著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有力地推動了包括體育消費在內的消費需求的增長。但是,我國居民收入在總量不足的情況下,還存在分配嚴重不均和社會保障不足的缺陷,二者均對居民消費產生了嚴重不利影響。貧富差距過大會造成體育消費規模不足和結構滯後;而社會保障的缺失將使得居民消費信心不足,不敢消費,不利於體育消費的發展。因此,在增加居民收入水平總量的同時,還必須調整收入結構,把縮小城鄉二元收入差距、增加廣大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放在重要位置,這樣才能培育出具備體育消費能力的消費者。
2.發展體育消費的客體——體育消費資料
發展體育消費的客體就是要做大作強體育消費資料市場,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提高滿足體育消費主體需求的能力。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體育消費作為體育產業的出發點和歸宿,要求體育產業必須圍繞體育消費的要求,以體育消費的需求為軸心,既要追求經濟效益,更要堅持社會效益。因此要滿足我國人民不斷增長的體育消費需求,就必須重視對我國體育產業及和體育有關的產業的開發和利用。要發展體育產業,關鍵的措施就是制定和調整體育產業政策。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從實際出發,發展各具特色的項目,讓不同地區、不同收入階層的群眾共享體育產業發展的成果。例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應圍繞大型體育賽事,帶動相關服務業的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一些邊遠地區則可以利用當地的優勢開展有特色的賽事和健身活動,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如「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國際性公路自行車賽事,已連續三年成功舉辦,成為青海省對外開放的「金名片」。
3.增加體育消費的時間和空間保障
體育消費行為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狀態下進行,餘暇時間和場館設施是體育消費過程的時間和空間保障,是體育消費過程的必要條件。在居民具備體育消費能力和消費需要的前提下,這種時空保障變得不可或缺。各類體育場館,應加速向經營型轉變,使有限的體育設施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可實行企業化管理,逐步做到有償使用,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打破傳統封閉的自我服務體制,確實提高體育設施的使用效率。國家在加強場館建設的同時,應通過提供優惠政策等形式鼓勵企業、集體、個人等社會力量興建各種類型的娛樂場所,切實走國家、集體、個人多元投資模式,用經濟手段,市場法規管好用好體育設施,建立自我投資,自我受益的良性循環的運行機制。
4.體育消費統籌規劃
我國居民體育消費的重要特點是發展不平衡,存在體育消費的二元結構,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體育消費水平相差迥異,這與我國二元經濟結構和消費結構是緊密相關的。從城鄉來看,我國居民體育消費主要集中在城市,城市居民的體育消費規模、消費結構、消費觀念等都遠遠超過農村居民;從地區來看,我國居民體育消費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發達省市,其中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塘地區又是主要的體育消費市場,而廣大中西部地區居民的體育消費水平十分有限。我國東部沿海和城市地區是市場經濟比較成熟的地方,居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觀念都比較發達,因此,可以充分發揮「看不見的手」的作用,放寬政策,打破壟斷,引進外資、啟動民間資本發展體育市場,促進該地區居民體育消費的進一步發展。廣大農村和欠發達地區市場經濟的力量還很弱,有必要加強政府引導和扶持,政府有必要加大對該地區的投資力度,增加居民收入,改善體育消費環境,培育體育消費觀念以促進該地區居民體育消費的快速發展。這樣,確保了效率和公平,必將對我國居民體育消費規模和結構產生積極的影響。
有問題可以在來找我
G. 經濟類專業怎樣選擇畢業論文題目
你好,1、××地區(省、市、縣等)旅遊市場營銷策略研究
是我的專長,這個可以幫得到你,發信了,查收
H. 請問經濟類專業畢業論文如何選題及實例拜託了各位 謝謝
三、經濟類畢業論文的選題 確定怎樣的論文題目,即選定一個什麼樣的論題,這是撰寫畢業論文時首先會碰到的一個問題。 確定一個論文的題目寥寥幾個字,該是非常容易的吧?也不盡然。不要小看那幾個字、十幾個字的題目,它是論文的「眉目」,能夠顯精神、傳神韻,見水平。作者研究的方向、成果、文章的內容、意義,全篇的格調、色彩等,在好的論文題目上就大體都反映出來了。一般來說,先研究後定題則「易」,先定題再研究則「難」。 既然論題來自研究,是研究之後的必然結果,那麼,平常的學習和研究就要得其法,要善於發現問題。思維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問題裝得多,思索、鑽研得深,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論文」的「論題」自然就產生了。 那麼,我們應當怎樣選擇畢業論文的題目呢? ⑴經濟類專業的畢業論文題目,應在本專業的范圍以內選擇,否則難以檢驗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在經濟類專業范圍以內可供選擇的題目很多,我們應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及佔有的資料來選擇,因為對於自己感興趣的題目,平時學習所花的時間較多,內容也比較熟悉,而且興趣可以引發出創造性的見解,這是寫作畢業論文的先決條件。否則,光憑興趣而無資料佔有做保障,文章也不會成功。 ⑵結合自己的能力,選擇大小適中的題目。只有選擇與自己的能力相適應的題目才能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如果好高騖遠,脫離了自己的實際水平,選擇題目過大過難,很可能半途而廢。當然,過分保守,也是無益的。本來自己已經佔有了一定的資料,專業基礎知識也比較厚實,又有較好的研究能力,甚至對某些問題已有一定的見解,但由於選擇了一個較細小偏易的題目,這勢必影響自己真實水平的發揮。 ⑶充分考慮客觀條件的影響。如:能否搜集到充足、有用的資料、調查場地、指導教師的專業水平等條件,在一定程度上也都影響著畢業論文的寫作。 四、經濟類論文材料的重要性及如何搜集材料 詳細地佔有材料,這是一切研究工作的起點。科學研究本質上是一種發現:發現事物內在的規律,揭示其蘊含的真諦。而規律總是存在於大量的現象之中的。真諦,總是蘊含在紛繁的材料之內的。因而詳細地佔有材料,從這些材料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結論,這就是一切科學研究的宗旨。因此,首先是佔有材料,然後從材料中引出結論至關重要。 既然材料如此重要,那麼如何搜集材料呢?搜集材料的方法很多,象剪貼書報,上網瀏覽,寫筆記、實地社會調查、實驗操作等,都是很好的方法。但最方便、最靈活的方法還是制論點摘要卡片。它內容單一,使用方便,利於保存。做的時候摘要要規矩,作者篇名、出處(書名、出版年月、頁碼或刊名,期數等)要逐項寫出,不能短缺,內容要忠於原文,准確無誤。 五、經濟類論文的基本格式與要求 論文的結構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謀篇布局,是有規律可循的。規范的經濟類論文結構一般應有論文的前置部分(多數要求中英文對照)、論文的主體部分、論文的文尾三大部分構成。前置部分主要包括標題、內容摘要、關鍵詞,主體部分包括緒論(或引論)、本論、結論,文尾部分包括致謝、附註說明、參考文獻。 ㈠標題 標題又稱題目、題名。它是以最確切、最簡潔的詞語反映文中最重要的特定的內容的邏輯組合。論文標題一般要滿足:一是准確概括論文內容,力求題文相符;二是標題要有創新、引人入勝;三是盡量簡明扼要,使讀者一目瞭然,容易記住。 ㈡內容摘要是對經濟類論文內容以第三者的獨立角度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一般應有陳述的對象、方法、結論等,但側重於結論。內容摘要自身要能夠獨立成篇,是一篇可獨立使用的完整短文,以不超過300字為宜。 ㈢關鍵詞 摘錄關鍵詞是為了便於文獻標引與檢查,揭示出論文將圍繞哪些方面展開論述的。一般應選取3——8個詞作關鍵詞。 ㈣正文 1、緒論或引言 它是畢業論文的開場白(或)前言,一般只是交代清楚寫作的緣由,提出論證的問題,引出本論,所以提出論證的問題是緒論的核心部分。提出問題要明確具體、開門見山,不要離題萬里,更不要用很長的篇幅去寫自己的心得與感受,這部分在整篇論文中所佔的比例要小。 2、本論 它是畢業論文的主體,是展開論題、表達作者成果的部分,是內容最豐富、最集中的地方。這部分對緒論中提出的問題要進行具體的闡述和論證。它要求材料要豐富、典型、新穎,觀點和材料要高度統一;論證要符合邏輯規律。本論的結構有兩種基本形式:一是並列式,二是推進式。 3、結論 結論是畢業論文通過嚴密論證得到的結果,是全文的收尾部分。這里必須十分強調的是:結論應該是緒論中提到的、本論中分析論證的,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必然結果。結論的措詞,要嚴謹科學、恰如其分,它既與緒論中提出的、本論中論證的內容完全一致,又不能在文字上重復。 ㈣字數、字體、序號要求 1.字數:本科不低於8000字,專科不低於6000字 2.字體:正文標題用黑體、三號字列印,標題下面不再標明作者姓名。正文一般用宋體小四號字列印。文章中的一級標題用黑體、四號字列印,並且前後要一致。參考文獻五號宋體。(具體祥見範文)全文的文字格式要統一。獨立成行的標題後面不再加標點符號。 3.序號:全文的序號編排要規范。各層次系統為: 第一層:一、二、三、…; 第二層:(一)(二)(三)…; 第三層:l. 2. 3… ; 第四層:(l)(2)(3)…; 第五層:1) 2) 3) …。 第一、二層次標題應單獨成行,第三、四、五層次標題可與文章其他內容同列一行。每頁要編頁號,置於右下角。 ㈤致謝 ㈥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指論文寫作過程中所參閱的各種資料,應附在論文末尾加以說明。參考文獻目錄按引用順序排列,但可以省略引注的頁碼。參考文獻有多種意義:作為闡發作者見地的佐證或背景資料;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或經典論述;表示對他人理論或成果的繼承、借鑒或商榷等,反映作者對情報吸收、利用的程度。 六、經濟類論文寫作中注意的問題 ㈠要力求出新 寫論文最忌「人雲亦雲」,蹈人舊轍。俗話說,文章最忌隨人後。一雷同就全無價值了。所以,要力求出新,有屬於自己的東西,要有新「意」,觀點新穎頗有見地;「角度」要新,論述別致,善於歸納,富於總結性。 ㈡觀點和材料相統一 闡明自己的觀點時要有材料的支持;擺材料的時候考慮所要說明的觀點。這二者,即觀點和材料,論點和論據,一定要相結合,相統一。 ㈢先擬訂提綱,然後動筆 這對論文寫作是絕對必要的,論文的精神就在其綱目、間架之上,提綱好不好,對論文寫作影響極大。所以要在擬提綱上多花時間和力氣,先不忙動筆,先把提綱搞細密,搞扎實,與其修改論文,不如多修改提綱。 ㈣行文用語講究分寸 論文要准確、精密、嚴謹。根據不足,不可隨意下斷言;把握不準,不要說絕、說死。結論的語言要簡練、明確,經得起推敲。
麻煩採納,謝謝!
I. 你好,請問經濟學專業的畢業論文該怎麼選題目
論文的6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2.論文的人稱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
3.論文的線索:1以時間轉移為線索2以一人為線索3以一事為線索4以一物為線索
4.論文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J. 經濟類論文怎麼選題
如何找到自己的經濟類畢業論文選題:
在經濟類畢業論文選題時,我們首先要學會如何去發現一個好的問題,在知道靈感後,根據自己的所學知識以及經驗積累,盡快入手撰寫畢業論文。一般來說選題靈感大致的來源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真實世界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接觸哪些問題,比如在你今天實習的路上,有一個特別的現象引起了你的思考,這時你該想到如何把它和你的經濟專業知識去聯系起來;
第二個方面是通過大眾傳媒,網路渠道等報道的時事新聞,展開的對經濟問題的一系列思考;
第三個方面是在與人溝通和交流中,你通過他人的語言、行為等方面所感悟的問題。
第四個方面是通過閱讀一系列經濟類文獻,寧對立面所展示的問題產生自己的見解。
不知道大家看完上面這些經濟類畢業論文選題有沒有得到靈感,或者已經對自己的題目有了想法呢?論文其實並不難寫,難的是有想法。論文完成後不要忘記去查重,現在學校一般都非常重視畢業論文學術不端行為的。如果查重幾次後還未通過要求的重復率,那可能就會被推遲畢業哦,因此大家務必認真對待論文查重,且要選對查重工具進行查重。
以上就是關於「經濟類畢業論文選題參考大全 速進!」的全部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