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經濟學最有趣的地方在哪裡
我能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學的嗎?就是稀里糊塗就學了,我最想學的是生物工程。學回之前你永遠不知答道哪個專業是幹嘛的,換個口味也可以的。可能就是想研究那些經濟規律什麼的扒。經濟學這個專業進入我的候選列表就是聽哥哥說一個經濟學家能預測出股票走勢覺得很酷,並且覺得我也可以那麼酷。真正學了發現確實有不少好玩的東西,但是像預測股票走勢這種事,我覺得跟經濟學沒太大關系。主要就是研究前人通過無數的數據發現的各種經濟規律,這些規律看起來簡單,但是他們發現這些規律的過程還是比較不容易的,所以經濟學家也是數學家。而現在 再讓我們自己去研究出來什麼規律用以解釋現在的經濟現象,估計很難了。學了經濟之後,對日常生活中的經濟現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對於個人的價值有了經濟學意義的評判,說實話,沒以前當理科生時那麼多雄心壯志了,覺得無論做什麼,只要掙錢了花錢了就是貢獻,開心最重要。也可能不夠熱愛吧,如果還熱愛的話應該考研考博繼續鑽研什麼的,畢竟學的還少。總之沒什麼特別好玩的,但不管哪個專業,只要學得進去知識,學到以前不知道的東西,都會開心。
希望採納
『貳』 有哪些比較有趣的經濟學方面的書
牛奶可樂經濟學
牛奶可樂經濟學 經濟學的。很有趣的 牛奶可樂經濟學 作者: 作者:(美)羅伯特弗蘭克 羅伯特 內容介紹 為什麼牛奶裝在方盒子里可樂卻裝在圓盒子里? 為什麼牛奶裝在...
這本書不錯,我們老師也推薦我們看,並且從生活中常見的列子來講經濟學知識和原理
下面是鏈接
http://wenku..com/view/a9baab4ffe4733687e21aaa0.html
『叄』 經濟學有哪些有趣的經濟學原理
經濟矢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
王見定 李穎伯
{摘要} 按照傳統的經濟學理論,經濟變數是以標量的形式出現的。本文提出:經濟變數實質上是一種矢量。但又不同於物理學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規律。資源的有效配置其實是經濟矢量合成的一種形式。本文以一些實例對經濟矢量合成的法則進行說明,並進一步闡述這一理論在經濟活動中的指導意義。(內容簡介:經濟學新理論)
4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構成一個5噸的混恁土構件;一個缸的發動機、一個底盤、一個車身構成一輛轎車;一個顯像管、一個復雜的線路和一個殼體構成一個精美的電視機;一個美容師半個小時的勞務加上對各種美容美發器械及化妝品的使用,產生了一個時髦的發型;一位外科大夫4個小時的手術以及四個同事的合作、醫療器械和各種葯物的使用完成了一個心臟手術....這些都是經濟矢量合成的事例。
混凝土4噸和1噸盤鋼是兩種不同的經濟變數,像這樣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經濟變數,我們定義為經濟矢量。4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構成了一個5噸的混凝土構件,可以看成兩種經濟矢量的合成。它們之間的比例是一定的,是由構件的用途決定的,而且這種比例將隨著生產的發展而變化(當然在一段時間內是相對穩定的)。如果現在有5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也只能構成5噸的混凝土構件,多生產的1噸混凝土在這一組合中是無用的。這就是經濟矢量的合成法則。這個法則對於不同的經濟矢量之間是不同的。這種經經濟矢量的合成可以在多個經濟矢量中進行。例如一個發動機、二個車身、二個底盤也只能構成一輛轎車,其中的一個車身、一個底盤是多餘的。以上例子已說明了經濟矢量概念是客觀的,也說明經濟矢量是按一定法則合成而產生社會的綜合效益。這種法則在一定時期具有相對穩定性,它取決於合成商品和勞務的質量要求,也取決於屆時的生產水平。
通常,我們在經濟學教科書中見到的資源的有效配置,實際上也可看成是一種經濟矢量合成的實例,有效的含義就在於不進行多餘的生產。當然一種商品和勞務是否是有效的,還取決於價格和周圍的環境。例如:一輛賓士轎車,就它的發動機、底盤、車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設施都是可以說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但其10萬美元的價格,相對一般市民來說,就不能說是完全有效的。而對於中產階級來說卻可以看成是一種有效的配置。或者就環境而言,在經濟發達國家的美國、西歐它可能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當然也不能超過一定的數量)。而在那些經濟正處在發展中乃至落後的地區,它就不能算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
世界上,任何國家,不管它是發達的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都面臨著對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對資源的有效配置。資源不同程度的無效開發和無效配置,將造成有效資源的大量浪費、環境的嚴重污染乃至經濟危機。
近20年來,社會主義國家都面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就實質而言,就是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開發,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國進行的下崗再就業工程實質上就是全國范圍內進行的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活動。所謂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是某些地區、某企業、某產品基本上達到了某些資源的有效配置。我們認為,當這種有效配置的覆蓋面達到50%的時候,由於經濟活動的慣性,全國經濟將出現全面好轉,展示強大的生命力。就一個地區而言,整個經濟活動達到80%的有效將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發達國家美國也至少有20%的無效生產,它需要通過調整,甚至破產來達到有效。
參考文獻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
{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
{3}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譯本,三聯書店,1957.
{4}克萊因:《凱恩斯的革命》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0.
{5}羅賓遜、伊特韋爾:《現代經濟學導論》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2.
{6}高鴻業、吳易乙:《現代西方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0.
{7}王見定:《國民經濟行業排列的有序化與經濟矢量》,第51屆國際統計大會論文集,土耳其,1997.
{8}王見定、李穎伯:《經濟矢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國際社會和經濟發展大會論文集,墨西哥,1998.
{9}王見定:《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統一》,前沿科學,2008年第二期,北京,2008.
『肆』 經濟學有趣么求助!
首先回抄答你第一個問題,經濟學襲考題,當然你指的應該是初級宏微觀,每道題都是要寫很多字的,因為經濟學的每個概念都是很豐富的,而且是相互聯系的,出題者是希望你對這概念不是一知半解的,而是理解比較全面的。如果你真的學的比較扎實,你會發現,每一個名詞你都能聯想到很多,自然就會滔滔不絕了。
說經濟學數學要求高,其實得從經濟學的發展來說,因為經濟學剛開始的研究都是定性的,發展到現在國家對於定量的分析更為注重,經濟學學的越深就是搞數學模型,搞數據分析,搞圖形分析了。到中級和高級宏微觀,也就是碩博階段。數學方法的研究在高校就比較看重了,畢竟你的論文裡面沒有數據和模型那不能堪稱為論文。
經濟學分支很多,如果你去研究數量經濟學,數理經濟學,統計學等分支,肯定是偏重數學的。但是如果你研究經濟思想史之類的就不太關注數學了。
『伍』 有沒有有關於經濟學一些有趣的書籍
如果你還沒有一定的經濟學基礎,建議先看看最基本的經濟學原理,這方面講的好版的有《一權課經濟學》
另外有趣的書最近很流行的有《牛奶可樂經濟學》都是從身邊的例子來做經濟分析的,這個好像出到第三本了,還有《魔鬼經濟學》主要講行為經濟學方面。讀來都十分有趣,而且收獲不少。
『陸』 經濟學有趣嗎
如果你平時,對生活中和經濟相關的問題有所好奇,經濟學便有趣。
『柒』 有哪些講經濟學的比較有趣的故事書
吳曉波《跌盪一百年》,可讀性較強的中國經濟史,學術性不強,當小說看看吧,裡面有很多關於經濟學的小故事。
『捌』 經濟學里有什麼有趣或者奇葩的結論
經濟學一般可以劃分為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兩部分,前者論述如何解決經濟問題,後者論述應該如何解決經濟問題(注1) .規范經濟學回答"應該是什麼"這類問題,涉及價值判斷,是不能被證偽的,因而脫離了科學的界限;實證經濟學回答"是什麼,為什麼"這類問題,它獨立於任何特別的倫理觀念或規范判斷,其終極目的是發展一種能夠對觀察到的和尚未觀察到的現象作出合理的、有意義的解釋和預測的"理論"或"假說"(注2) ,是能夠被證偽的,因而是一門科學.Popper說的好:"衡量一種理論的科學地位的標準是它的可證偽性或可反駁性或可檢驗性"(注3) .本文只在實證經濟學范圍內討論宏觀經濟學.\x0d實證經濟學又通常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部分.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經濟行為人(economic agent)的個體行為以及其行為之間的相互作用(注4) ,而宏觀經濟學則主要研究整體經濟,以產出、失業、通貨膨脹這些大范圍內的經濟現象為研究對象,其目的是對產出、失業以及價格的變動作出經濟解釋 (注5).我們也可以這樣認為,宏觀經濟學就研究兩件事--長期的經濟增長和短期的經濟波動.\x0d在Friedman看來,實證經濟學主要劃分為貨幣理論和價格理論.貨幣理論論述一般價格水平,總產量和總就業的周期波動和其他波動以及諸如此類的問題;價格理論論述不同用途上的資源配置,一種產品與另一種產品的相對價格
『玖』 經濟學中 一些有趣的觀點
1、邊際效應遞減規律:
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當把一種可變的生產要素同其他一種或幾種不變的生產要素投入到生產過程中,隨著這種可變的生產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單位生產要素所帶來的產量增加量是遞增的,但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後,增加一單位生產要素所帶來的產量增加量是遞減的。技術水平和其他生產要素的投入數量保持不變是邊際收益遞減規律成立的前提條件。
陽光、空氣、水對我們而言是維持生命的必備條件,對我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們對這些必備條件的價值評價卻低得可憐,幾乎不值錢。珠寶鑽石對我們而言沒什麼大用,卻價值極高。這體現了經濟學中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2、「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論里最經典的例子之一。講的是兩個嫌疑犯(A和B)作案後被警察抓住,隔離審訊;警方的政策是"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如果兩人都坦白則各判8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判10年;如果都不坦白則因證據不足各判1年。
在這個例子里,博弈的參加者就是兩個嫌疑犯A和B,他們每個人都有兩個策略即坦白和不坦白,判刑的年數就是他們的支付。可能出現的四種情況:
A和B均坦白或均不坦白、A坦白B不坦白或者B坦白A不坦白,是博弈的結果。A和B均坦白是這個博弈的納什均衡。
這是因為,假定A選擇坦白的話,B最好是選擇坦白,因為B坦白判8年而抵賴卻要判10年;假定A選擇抵賴的話,B最好還是選擇坦白,因為B坦白判不被判刑而抵賴確要被判刑1年。
即是說,不管A坦白或抵賴,B的最佳選擇都是坦白。反過來,同樣地,不管B是坦白還是抵賴,A的最佳選擇也是坦白。結果,兩個人都選擇了坦白,各判刑8年。在(坦白、坦白)這個組合中,A和B都不能通過單方面的改變行動增加自己的收益,於是誰也沒有動力游離這個組合,因此這個組合是納什均衡。
囚徒困境反映了個人理性和集體理性的矛盾。如果A和B都選擇抵賴,各判刑1年,顯然比都選擇坦白各判刑8年好得多。當然,A和B可以在被警察抓到之前訂立一個"攻守同盟",但是這可能不會有用,因為它不構成納什均衡,沒有人有積極性遵守這個協定。
3、「谷賤傷農」:
豐收本來是好事,由於供求關系的影響,供大於求,商品不值錢,糧食豐產,反而對農民不利。
4、經濟學中的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是氣象學家洛倫茲1963年提出來的。
其大意為: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其原因在於: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映,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
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蝴蝶效應在經濟生活中比比皆是:中國宣布發射導彈,港台100億美元流向美國;泰銖實行自由浮動,引發亞洲金融危機和全球性股市下挫.
這是我目前能想到的,另外如果你對經濟學感興趣,但又不是學這個專業的話,建議你先讀下《魔鬼經濟學》這本書,每一種經濟和社會現象都會有多種原因,撇開人所共知的主要原因不談,而去探討那些隱藏在現象背後的原因,這種敘述方式應該會吸引你吧。
『拾』 經濟學當中的有趣現象有哪些
牲豬的死亡導致豬肉數量減少,這就是as。豬肉價格上漲導致購買數量減少,這就算ad。gdp是國版民生產權總值,即一國在一定時期內(通常是一年),生產的最終產品的總值。包括外國人在本國生產的產品總值,不包括本國人在國外生產的產品的總值。如我們說中國的經濟規模是世界第二,這就是用gdp做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