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產業結構法

經濟學產業結構法

發布時間:2021-01-28 17:22:40

Ⅰ 為什麼產業經濟學領域的相關范疇和思想基本上關乎產業結構領域

現代西方經濟學中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新興應用經濟理論體系。 產業經內濟學從作容為一個有機整體的「產業」出發,探討在以工業化為中心的經濟發展中產業間的關系結構、產業內企業組織結構變化的規律以及研究這些規律的方法。 產業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產業內部各企業之間相互作用關系的規律、產業本身的發展規律、產業與產業之間互動聯系的規律以及產業在空間區域中的分布規律等。《產業經濟學》,是19世紀末期應用經濟學領域的重要分支。

Ⅱ 我們通常所說的產業結構指的是什麼

產業是指國民經濟中的各行各業.每個產業部門都是由於社會分工而專出現的為滿足某屬類社會需要而從事一定生產和服務活動企業的集合體.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分工的深化,總會有新產業問世,舊產業的淘汰.
產業結構用經濟學的語言來表述,是指國民經濟中各產業部門的相互關系和數量比例.產業結構體現國民經濟中各個產業之間的關系.一方面,表現為產業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如工業部門給農業部門提供工具,農業部門給工業提供糧食.另一方面是產業部門之間的數量比例,比如機械部門生產若干機床,需要電力部門提供多少電,鋼鐵部門提供多少鋼材...等等.
人們在研究產業結構時,需要對產業結構進行分類,往往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而採用不同的標准,常見的有三次產業的劃分,也就是將國民經濟中的產業部門分為第一次產業\第二次產業第三次產業,這是根據這些產業部門出現的順序進行的產業劃分.還有的根據生產中所需的不同生產要素的集約程度,將產業劃分為資金密集\技術密集或勞動密集型產業.
在一國經濟中,有什麼樣的產業結構,哪種產業起主導作用,產業之間的關系是否協調,對一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關系重大.

Ⅲ 求助產業結構高度化衡量指標的經濟學解釋

一、以產業高度化、結構協調為重點推進區域工業化進程近年來內蒙古經濟高速增長,主要是工業經濟拉動的。第一,能源產業高速發展,內蒙古目前已成為國內的能源輸出大區,煤炭、電力高速發展的勢頭仍將持續,鄂爾多斯市的東勝、准格爾煤田儲量大、質量優,准格爾旗的高嶺土儲量在國內是最大的,質量也是最好的,完全有條件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工業陶瓷、建築陶瓷、日用陶瓷基地,煤炭、高嶺土,蘇里格天然氣田儲量為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現在僅是遠距離向外地輸送,成本高,效益低。呼倫貝爾盟的煤——電——銅冶煉加工,赤峰的煤——電——鉛鋅錫冶煉加工,都可以有力地推動區域的產業結構高度化進程,有效壯大地方經濟實力。第二,呼和浩特的河西公司、包頭的內蒙古第一機械廠、內蒙古第二機械廠等國內重點軍工企業,具有強大的機械精密加工技術,為國防事業、航天事業做出過重大的貢獻。抓住航天產業發展的契機,突出內蒙古的地域優勢,以信息技術和新材料技術推動內蒙古的信息產業、新材料產業、機械產業和其他相關產業發展,不僅可以直接創造巨大的效益,而且可以有力地推動全區的產業高度化進程,促進內蒙古跨入工業大省(區)、進而躍入工業強省(區)的行列。第三,畜產品加工業發展強勁,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鄂爾多斯、鹿王、仕奇、伊利、草原興發、蒙牛等以羊絨、羊毛、牛奶、牛羊肉為原料的畜產品加工企業迅速崛起,成為國內的馳名商標,對帶動畜牧業產業結構調整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二、以發育市場體系、建立健全地方金融體系為重點,健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區域經濟功能在市場體系發育的進程中,中心市場、專業市場的作用日益突出,並成為影響地區經濟活力和綜合實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的經濟成長也進入了以重化工業為主導的經濟成長新階段,作為國內自然資源最密集地區之一的內蒙古正在向國內最重要的能源、重化工業基地邁進,能源、重化工業是資本密集型的產業三、體現民族區域自治原則,適應市場經濟規范,實現體制創新目前,內蒙古自治區的經濟發展不同程度地受到計劃經濟時期體制因素的制約。這些體制因素既不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的通行規范,更不利於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發展經濟應打破條塊分割,以資產為紐帶,組建以能源--原材料--高耗能工業為主體、高新技術產業化為主體的企業集團,按照現代市場經濟的運行要求,打破煤、電、高耗能工業之間的行業壁壘,以地方政府進行能源--原材料--高耗能工業發展的統一規劃和項目指導,面向國內外招商引資,組建股份制的企業集團。這樣,不僅有利於克服企業各自為戰、開發效益低、環境成本高的問題,有利於資源的綜合開發、綜合利用,從而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加強環境保護,而且有利於將主體投資方與社會資本有效結合起來,改變目前國有壟斷企業「一股獨大」的畸形法人治理結構,使內蒙古的資源轉換戰略從依附型的被動運行模式過渡到自組織--自生長型的良性運行軌道,並以此為基礎,在5至10年內形成一批可以在國內、國外上市的大型企業集團,通過國內外資本市場的有效開發促成內蒙古區域經濟的新騰飛

Ⅳ 用產業經濟學原理分析當前中國的產業結構升級問題

如果教給老師的話,直接抄。如果真正有用。多思考

Ⅳ 如何理解產業經濟學的理論體系

產業經濟學的理論是以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發展和產業規制等為主要內容完整的理論體系,微觀經濟學是其理論基礎,產業組織理論是其核心,博弈論已成為其重要分析方法。

Ⅵ 產業經濟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1、投入產出分析法
投入產出法是研究經濟系統各個部分間表現為投入與產出的相互依存關系的經濟數量分析方法。投入是進行一項活動的消耗,如生產過程的消耗包括本系統內各部門產品的消耗(中間投入)和初始投入要素的消耗(最初投入)。產出是指進行一項活動的結果,如生產活動的結果是為本系統各部分生產的產品(物質產品和勞務)。投入產出分析應用於國民經濟體系中產業聯系,是通過已編制的投入產出表和建立的相應的線性代數方程體系,來分析產業間各種重要的比例關系和部門間生產技術和經濟聯系。投入產出法在進行產業經濟分析時,有幾個鮮明的特點。(1)投入產出分析從國民經濟是個有機整體的觀點出發,綜合研究各個具體產業部門間的數量關系(技術經濟聯系),既有綜合指標,如社會總產品、中間產品、國民收入、積累基金等,又有按產業部門的分解指標,兩者有機結合。(2)投入產出分析從生產消耗和分配兩個方面來反映產品在產業部門之間的運動過程,也就是同時反映產品的價值形成過程和使用價值運動過程。(3)產業經濟分析通過各種系數如物資消耗系數、勞動消耗系數、生產基金佔用系數、生產性積累佔用系數等經濟系數,一方面反映在一定技術水平和生產組織條件下,國民經濟產業部門間的技術經濟聯系;另一方面用以測定和體現社會總產品與中間產品、社會總產品與最終產品之間的數量聯系,既反映部門之間的直接聯系,又反映部門之間的全部間接聯系。(4)投入產出表本身是一個矩陣,由此建立的線性方程組完全可以由電子計算機進行運算,這不僅可以保證分析的准確和及時,而且還可以進一步擴展與數學規劃和其他數量經濟相結合,發展成經濟預測和計劃擇優的經濟數學模型。

2、跨國比較分析方法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庫茲涅茨建立了經濟發展類型的跨國比較分析方法,包括時序分析和截面分析。時間序列分析是縱向角度分析各國產業結構隨經濟發展的演變趨勢,而截面分析則從橫向角度分析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的產業結構,進一步揭示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之間的關系,它們相互補充。

3、時間序列分析方法
將對研究對象的相關指標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排列的統計數據進行分析的方法稱為時間序列分析法,它被廣泛應用於宏觀經濟學研究中,用於揭示經濟長期趨勢及其變化規律和經濟周期波動。在產業經濟學中,時間序列分析主要用來揭示產業結構的演變規律和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科林·克拉克在威廉·配第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搜集與整理了若干國家的統計資料,按照年代的推移,分析勞動力在三次產業之間移動的趨勢;庫茲涅茨在1971年出版的《各國的經濟增長》書中分析了約17個國家1801—1967年的經濟時序數據,其中包括了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變化,考察伴隨經濟發展,國民收入和勞動力在產業間的分布變化規律;霍夫曼則依據20個國家的時間序列數據,著重分析製造業中消費資料工業和資本資料工業的比例關系,即「霍夫曼比例」,深入到產業內部,對第二產業結構演變規律和發展階段作了開創性研究。

4、截面分析方法
分析比較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研究對象在同一時間點上,或研究某一對象在同一時刻內部結構的數量指標的方法稱為橫斷面分析法。庫茲涅茨在《各國的經濟增長》里分析了57個國家1950—1965年的5個經濟截面,他建立的經濟截面分析方法是根據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大小把國家分成5-8組,採用「未加權等差中值」計算每組國家某個經濟指標的數值,並進行統計回歸,分析經濟水平與經濟結構變化的關系; 1975年世界銀行副行長錢納里教授在《發展的型式1950~1970》中把經濟截面分析的國家樣本擴大到101個,將分析樣本進一步擴展到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用勞動力和產值指標等,對人均收入和三次產業變動間關系作了徹底的考察和驗證,並深入到工業和服務業內部,對其結構變動作了細致分析,形成了用途較為廣泛的結構轉變分析方法。

Ⅶ 克拉克的三次產業結構分類法的基本內容怎樣如何理解其中次的含義

三次產業分類法概述

三次產業分類法是紐西蘭經濟學家費歇爾首先創立,1935年著《安全與進步的沖突》中提出對產業的劃分方法。

英國經濟學家、統計學家克拉克在費歇爾的基礎上,採用三次產業分類法對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實證分析,總結出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化規律及其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人類經濟活動的發展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即初級階段,人類的主要活動是農業和畜牧業;

第二階段開始於英國工業革命,以機器大工業的迅速發展為標志,紡織、鋼鐵及機器等製造業迅速崛起和發展;

第三階段開始於20世紀初,大量的資本和勞動力流入非物質生產部門。

費歇爾將處於第一階段的產業稱為第一產業,處於第二階段的產業稱為第二產業,處於第三階段的產業稱為第三產業。即把產業門類劃分為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這一產業分類方法提出後,得到廣泛的認同,並一直沿用至今。可以講,所有的傳統產業經濟理論都是建立在三次產業劃分基礎上的。因此,其理論貢獻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就像任何理論的提出都有其現實的背景,從而具有某種歷史規定性一樣,三次產業劃分的提出也不例外。這種劃分法,是以工業時代的產業經濟發展為現實背景的。當時,經濟發達的美國、英國、法國、德國還處在以工業化為主導的階段,其劃分的依據是物質生產中加工對象的差異性。也就是,第一產業的屬性是取自於自然界;第二產業是加工取自於自然的生產物;其餘的全部經濟活動統歸第三產業。
[編輯]
三次產業分類法的缺陷

1、有些產業的歸類尚存在爭議。

2、第三次產業內容過於繁雜。
[編輯]
三次產業分類法的局限性

進入80年代,信息技術及以其為核心的現代高技術群迅速壯大,人類產業活動的規模和方式有了巨大變化,三次產業分類理論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具體表現包括:

• ①需求結構升級使產業范圍擴大,產業正涵蓋起愈加豐富的社會生活領域,包容進越來越多的形式、日益多樣的分工和專業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人類經濟活動。產業活動愈來愈成為非單純的生產、生活資料和服務的供給部門,其聯接社會生活各部分以及各部分與其外部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的作用不斷加強。

• ②產業經濟分析和產業政策的制訂與實施要求拓展產業分類理論。伴隨著生產力的飛躍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社會分工的規模和深度提高,生產的社會化和經濟的一體化發展,導致生產和消費過程社會化,第三次產業長足發展,並且其中不同的部門和行業有不同的表現,不僅其他產業內部不斷有新的部門分離出來進入第三次產業,第三次產業內部也出現了分化和重組。隨著社會信息化過程的展開,第三次產業中的部分部門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依託,而傳統意義上的第三次產業內部活動從數量到性質都發生重大變化,產業分類急需變革。

• ③圍繞信息產業化浪潮展開的「第四次產業」討論和以尋求可持續發展途徑為目的而展開的「環境產業」、「資源產業」、「生態可持續工業」、「高技術產業」的討論,把一批新興產業的歸屬、地位、本質揭示問題提到產業經濟研究的熱點中來。

• ④產業細分是制訂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政策和戰略規劃的需要。現有的產業分類理論,不能明確界定信息產業、環境產業等新興產業的內涵、產業的范圍和地位等,則制訂有針對性的政策扶持新興產業發展就缺乏理論依據和指導。三次產業分類理論的上述局限,導致了整個產業結構理論體系的局限,削弱了其解釋現象和指導實踐的能力,有必要加以拓展。
[編輯]
中國三次產業的劃分

1、第一次產業:農業,林業,蓄牧業,漁業

2、第二次產業 :工業,建築業

* 工業:採掘業,製造業,自來水、電力、蒸氣、煤氣的製造和供給業

3、第三次產業:流通部門、服務部門

* 流通業
* 為生產和生產服務的行業
* 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各行業部門
* 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行業部門

克拉克的三次產業結構分類法 - Google 搜索

Ⅷ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中產業結構知識點在哪章

產業結構是指各產業的構成及各產業之間的聯系和比例關系。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由於分工越來越細,因而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生產部門。這些不同的生產部門,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會在增長速度、就業人數、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等方面表現出很大的差異。因此,在一個經濟實體當中(一般以國家和地區為單位),在每個具體的經濟發展階段、發展時點上,組成國民經濟的產業部門是大不一樣的。各產業部門的構成及相互之間的聯系、比例關系不盡相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產業的構成、各產業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內的結構特徵概括為產業結構。

我國的三次產業劃分是:
第一產業: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和漁業)
第二產業:工業(包括採掘業,製造業,電力、煤氣、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和建築業
第三產業:除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第三產業可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門,二是服務部門。具體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流通部門,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
第二層次: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保險業,地質勘查業、水利管理業,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農、林、牧、漁服務業,交通運輸輔助業,綜合技術服務業等。
第三層次: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包括教育、文化藝術及廣播電影電視業,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科學研究業等。
第四層次:為社會公共需要服務的部門,包括國家機關、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以及軍隊、警察等。

Ⅸ 產業經濟學 產業結構

產業組織理論主抄要是為了解決馬歇爾沖突的難題,即產業內企業的規模經濟效應與企業之間的競爭活力的沖突。
傳統的產業組織理論體系主要是由張伯倫、梅森、貝恩、謝勒等建立的,即著名的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理論範式(又稱SCP模式)。
SCP模式奠定了產業組織理論體系的基礎,以後各派產業組織理論的發展都是建立在對SCP模式的繼承或批判基礎之上的。

Ⅹ 從經濟學的角度如何調整我國當前不平衡的產業結構

在市場經濟條件抄下,對產業結構產生決定性作用的是市場需求結構,需求結構的變動將引導產業結構升級。當前我國產業結構失衡的主要原因是需求結構不合理:城鄉收入差距擴大,城市收入分配結構不合理,城鄉分割制度以及消費品供給制度的制約。
為解決產業結構失衡狀況,必須實現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提高農村人均收入;改革城市的消費品配給制,擴大居民私人消費領域;實施積極的消費政策;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產業結構產生決定性作用的是市場需求結構。需求結構由收入水平來定位,一個國家(地區)收入增長緩慢、收入結構不合理,將會抑制有效需求,從而抑制需求對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拉動作用。同時,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也影響著收入提高並促使收入分配趨於合理。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產業結構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