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經濟學中知道數量、固定值和可變成本怎麼算平均總成本
總成本一一總可變成本=固定成本TC一一TVC=TFC(總可變成本+固定總成本)/總產量=總平均成本 (TVC+TFC)/TQ= AC即:總成本/總產量邊際成本為每增加一單位產量時所要增加的成本MC=△TC/△Q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總產量 AFC=TC/Q平均可變成本=可變成本/總產量 AVC=AC/QMC(邊際成本)、AC(平均成本)、AVC(平均可變成本)AFC(平均可變成本)曲線關系
① MC、AC、AVC三條曲線是U形且MC交AC於最低點;MC交AVC於最低點
②AFC是反函數,始終處於下降趨勢
一、短期成本曲線之間的關系
①總成本與邊際成本:TC曲線上任一點切線的斜率是MC,MC>0、MC=0、MC<0,TC分別表現遞減、最小值、遞增
②總成本與平均成本TC曲線上任一點和原點的連線的斜率是AC,當AC達到期最大時,TC和原點的連線正好也是TC的切線。
③平均成本與邊際成本MC>AC時,AC遞減增;MC<AC時,AC遞增;MC=AC,AP取得最小值
二、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的關系
MC曲線和AC曲線都是U型的,造成這種形狀的原因都是由於投入要素的邊際成本的遞減或遞增,但這兩種成本的經濟涵義和幾何涵義不同,MC曲線反映的是TC曲線上的各點切線的斜率。而AC曲線則是TC曲線上各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所以MC曲線比AC曲線更早到達最低點。MC曲線與AC曲線相交於AC曲線的最低點上。在這一點,MC=AC,就是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在這一點之左,AC在MC之上,AC一直遞減,AC>MC,就是邊際成本小於平均成本。在這一點之右,AC在MC之下,AC一直遞增,AC<MC,即邊際成本大於平均成本。AC是隨MC的變動而變動的,當MC下降到一個更低點時,相應的AC也要跟著下降,但它同前面較高水平計算平均值,因此就必定大於MC,以至當MC到達最低點以後轉而遞增,在其未達到平均值時,AC仍在MC之上,並且AC仍繼續遞減,直到與遞增的MC相交,AC才到達最低點,而後轉向遞增。
而過這一點之後,情況相反,AC還是隨MC的變動而變動,當MC上升到一個更高點時,相應的AC也要跟著上升,但它同前面較低水平計算平均,因此就必定小於MC,即邊際成本大於平均成本。
1、總成本與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
總成本TC是產量的函數,由於沒有考慮固定成本這一因素,總成本曲線從原點出發,表明產品產量為零時,TC為零,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也相應增加,總成本曲線的形狀主要決定於投入要素的邊際生產率,也就是邊際成本率。平均成本(AC)是每單位產品的成本,等於總成本與產品產量的比值。也就是:AC=TC/Q=f(Q)/Q。在幾何意義上AC是TC曲線上的任一點與原點O的連線的斜率。AC曲線形狀為U型,表明平均可變成本隨產量增加先遞減後遞增,其成U型的原因也是投入要素的邊際成本先遞減後遞增的
2、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
一般來說,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是:最初在產量開始增加時由於各種生產要素的效率未得到充分發揮,因此,產量很小。隨著生產的進行,生產要素利用率增大,產量的增長速度大於成本的增長速度,所以邊際成本隨產量的增加而遞減。當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由於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的作用,邊際成本又隨產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不考慮最初的短暫情況,那麼,它的變動規律主要表現就是:邊際成本先是隨產量增加而減少,當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就隨產量增加而增加,因此,邊際成本曲線也是一條先下降而後上升的「U」形曲線。
供參考。
『貳』 微觀經濟學的可變成本和總成本與價格的關系
可變成本是總成本的一部分,而價格與成本相輔相成,表現為總成本和利潤之和。
(一) 可變成本是總成本的一部分。總成本,是指企業生產某種產品或提供某種勞務而發生的總耗費。總成本由總固定成本和總可變成本構成。其中可變成本是指在總成本中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動的成本項目,主要是原材料,燃料,動力等生產要素的價值,當一定期間的產量增大時,原材料,燃料,動力的消耗會按比例相應增多,所發生的成本也會按比例增大,故稱為可變成本。可變成本等於總成本減固定成本。
(二)價格和成本是相輔相成的,其表現為總成本和利潤之和。企業要生存和發展,是要通過出售商品,收回所耗費的成本,並取得利潤,才能保證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因此,價格和成本是相輔相成的。在價格體制改革以前,我國大部分企業的計價方法都採用成本計價法,該時期可以說成本決定了價格。即在企業產品定價時,是在核算總成本的基礎上,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潤來確定產品價格。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的發展,價格形成機制也有改變,絕大部分產品將主要通過市場來定價,單靠成本信息作為制定商品價格的作用越來越弱,但總價格體現為總成本和利潤之和這一關系並沒有改變。因此當單位產品價格高於單位產品成本時,該單位產品的生產經營才有利可圖;而當單位產品價格低於單位產品成本時,該單位產品的生產經營即處於虧損狀態。
『叄』 在經濟學中可變成本與固定成本的區別
固定成本(又稱固定費用)相對於變動成本,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版定業權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
固定成本的特徵在於它在一定時間范圍和業務量范圍內其總額維持不變,但是,相對於單位業務量而言,單位業務量所分攤(負擔)的固定成本與業務量的增減成反向變動。
固定成本總額只有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才是固定的,這就是說固定成本的固定性是有條件的。這里所說的一定范圍叫做相關范圍。如業務量的變動超過這個范圍,固定成本就會發生變動。
『肆』 經濟學中,固定成本什麼意思
固定來成本(又稱固自定費用)相對於變動成本,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
固定成本的特徵在於它在一定時間范圍和業務量范圍內其總額維持不變,但是,相對於單位業務量而言,單位業務量所分攤(負擔)的固定成本與業務量的增減成反向變動。
固定成本總額只有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才是固定的,這就是說固定成本的固定性是有條件的。這里所說的一定范圍叫做相關范圍。如業務量的變動超過這個范圍,固定成本就會發生變動。
『伍』 微觀經濟學成本論中固定成本、可變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變成本、邊際成本的演算法
總成本抄=固定成本+可變成本
平均成本=(固定成本+可變成本)/數量
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數量
平均可變成本=可變成本/數量
邊際成本=(固定成本+數量加1下的可變成本)/數量加1-(固定成本+數量的可變成本)/數量
邊際成本的概念就是數量每加1個以後增加的變動成本
『陸』 工程經濟學總成本費,經營成本,固定成本,可變成本有何區別和聯系
總成本費用=固定成本+可變成本=經營成本+折舊、攤銷、財務費用
『柒』 微觀經濟學問題。邊際成本和可變成本有什麼區別不都是由於產量增加而引起變化的嗎
題主的理解抄還不到位哦,可變襲成本是一次生產中隨產量變化而變化的所有成本,而每多生產一單位產品所需成本則為邊際成本。例如生產一鍋茶葉蛋吧,鍋和燃料等無論生產放多少雞蛋都要投入的部分就是固定成本(假設水和調味料都固定吧),而可變成本就是所有雞蛋的成本,假設一鍋10個吧,那可變成本是10個雞蛋,但邊際成本依然是1個雞蛋,而且邊際成本是固定的。現在放寬假設,連茶葉也是可變成本了,那可變成本就是10個雞蛋和要放的茶葉,但邊際成本就是一個雞蛋和為了讓多出來的雞蛋入味要加的茶葉,這是邊際成本很可能是遞減的,因為每多生產一個茶葉蛋所需的額外的茶葉量在減少。
『捌』 經濟學題目只有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怎麼求數量
固定成本+可變成本=單位價格*數量,可求出保本時最低的銷售數量。
供參考。
『玖』 微觀經濟學關於可變成本與固定成本的問題
呵呵,我覺得你把題意理解錯了,你的知識掌握的並不錯,題目的意思是:企業能回無償解僱一部答分勞工,那潛台詞就是,有一部分員工是企業不能解僱的,無論那是什麼原因,反正他們已經和廠房機器成了一樣的性質,不能改變,所以說他們是部分固定成本,而可以解僱的那部分人就成可變成本了。
如果對了,記得給分啊,謝啦
『拾』 如何區分經濟學里的固定投入和可變投入
那些不隨著產來量而上升的就是固定自投入(或叫固定成本),那些隨著產量而上升的就是可變投入(或叫可變成本).舉個例子,機器、廠房屬於固定成本,不管你生產或不生產,生產1個或100萬個,這些成本都是不變的,都是你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添置的.而比如原材料(比如蛋糕店的麵粉、汽車工廠用的橡膠、奶製品廠商用的牛奶等),就屬於可變成本的范疇,生產的越多,這些成本就越大,生產的越少,這些成本就越少.以二維數軸顯示的話,固定成本是一條水平直線,不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化,而可變成本是一條曲線(因為存在要素報酬遞減規律,所以它是曲線,不是直線),隨著產量的上升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