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高鴻業西方經濟學第六版微觀部分的答案與解析,百度雲微盤私信都可以,懸賞一百真的不幫個忙嗎
第六版的答案還沒有出來,只有第五版的,PDF,可以參考一下,網頁上下載
Ⅱ 求高鴻業宏觀經濟學視頻或其他資料,百度雲
推薦你到精博考試網上去下載,現在只有他們那邊有高鴻業西方經濟學第六版的視頻教程,第五版的教材是由人大博士後導師主講的,講的真的很精彩!
Ⅲ 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課後習題答案
我以前也是用這本書,記得那時我們是去圖書館借的答案。你也去學校圖書館找找,說不定能找到你要的。
Ⅳ 急求《西方經濟學》(包括微觀和宏觀部分)高鴻業主編 第五版的課後答案,要完整的,PDF版本的最好啦
第五版課後習題及答案,課後習題詳解。聖才考研上邊都有,資料很全,找不到的話我可以直接發給你。
Ⅳ 誰能給發一份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的詳細答案
1、微觀經濟:研究的是經濟活動個體決策者的行為及後果。說明現代西方經濟社會市場機制的運行和作用,以及改善這種運行的途徑。
宏觀經濟:研究的是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後果。宏觀經濟中運行的主要問題:經濟波動及與此相聯系的就業與失業問題;價格水平和與此相聯系的通貨膨脹問題;經濟增長問題。
2、需求的概念:消費者在某一特定時間內在每一個價格下對一種商品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數量。Qd=f(p)
需求的價格弧彈性表示需求曲線上點之間的彈性;需求的點彈性是需求曲線上某一點上的需求量變動對於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3、影響需求的價格彈性的因素: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的用途的廣泛性;商品對消費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費支出在消費者預算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所考察的消費者調節需求量的時間。
4、均衡:經濟中的有關變數在一定條件下所達到的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均衡價格:一種商品的市場供給量相等時的價格。均衡數量:均衡價格水平下相等的供給與需求的數量。
5、總效用(TU):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消費一定量的商品所獲得的總的滿足程度。
邊際效用(MU):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商品的消費所引起的總滿足程度的變化。 效用函數: U = f ( X1 , X2 )
6、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在一定時間內,在其他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是遞減的。
7、無差異曲線:給消費者帶來同等程度的滿足水平或效用指數的兩種商品的各種不同組合的軌跡。
等產量線:經濟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生產同一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組合的所有軌跡。
8、預算線:在消費者收入和商品價格既定的條件下,消費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購買到的兩種商品的不同數量的各種組合。預算線的方程:I = P1X1 + P2X2
9、廠商:生產商品和勞務以獲得最大利潤的經濟組織,它能作出統一的經營決策。
廠商的形式:單一業主制、合夥經營制、公司制。
10、供給函數:表示一種商品的供給量和該商品的價格之間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商品的供給表是表示某種商品的價格和於各種價格水平相對應的該商品的供給數量之間關系的數字序列表。Q S = f(p)
11、消費者剩餘是消費者在購買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是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和實際制度的總價格之間的差額。
12、生產函數:表示在一定時期內、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生產中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和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
13、總產量指與一定的可變要素勞動的投入量相對應的最大產量。 邊際產量指增加一單位可變要素勞動投入量所增加的產量。
14、市場的外部性:(一)概念:廠商(或個人)的經濟活動對他人造成的影響而又未將這些影響計入市場交易的成本和價格之中。(二)類型:正外部性:是某個經濟行為主體的活動使他人或 社會受益,而受益者無須花費代價。負外部性:是某個經濟行為主體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損,而造成外部不經濟的人卻沒有為此承擔成本。
15、生產某一單位的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總成本是廠商在短期內生產一定數量的產品對全部生產要素所支出的總成本。
平均成本是廠商在短期內平均每生產一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邊際成本是廠商在短期內增加一單位產量時所增加的總成本。
16、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是指在短期生產過程中,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一種可變要素投入量的連續增加,它所帶來的邊際產量先是遞增的,達到最大值以後遞減。
17、市場:是物品買賣雙方相互作用並得以決定其交易價格和交易數量的一種組織形式和制度安排。
18、國內生產總值GDP是經濟社會即一國或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或勞務)的市場價值。
19、國民收入的兩種方法:1)收入法2)支出法。
20、投資乘數:是指收入的變化與帶來這種變化的投資支出的變化的比率。
21、失業率:指勞動力中沒有工作而又在尋找工作的人所佔的比例,失業率波動反映了就業的波動情況。 失業的影響:社會影響、經濟影響。
22、通貨膨脹:當一個經濟中的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連續在一段時間內普遍上漲時稱這個現象為通貨膨脹。
結構性通貨膨脹:是在沒有需求拉動和成本推動的情況下,由於經濟結構因素的變動而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上漲。
23、經濟周期:國民總支出、總收入和總就業的波動。
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鼓勵技術進步、鼓勵資本形成,增加勞動供給。
24、財政政策:為促進就業水平提高,減輕經濟波動,防止通貨膨脹、實現穩定增長而對政府支出、稅收和借債水平所進行的選擇。
25、完全競爭市場:1)市場上有大量的買者;2)市場上每一個廠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品質的;3)所有的資源具有完全流動性;4)信息是完全的。
邊際要素成本(MFC):增加一個單位要素使用量所引起的總成本的增量。
平均要素成本(AFC):按要素使用量平均計算的總要素成本。
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邊際要素成本=平均要素成本。
26、機會成本:生產一定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27、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MRS):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一種商品消費數量的連續增加,消費者為得到每一單位的這種商品所需要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是遞減的。
28、GDP和GNP關系: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本國公民在國外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價值總和- 外國公民在本國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價值總和。
根據不同市場結構的特徵,將市場劃分為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市場和壟斷市場
一、各種類型的必須具備的條件
1、完全競爭市場必須具備的條件:(1 )市場上有大量的買者和賣者(2)市場上每一個廠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質的 (3)廠商進入和退出一個行業是完全自由和毫無困難的。 (4)信息是完全的
2、壟斷競爭市場的條件:(1)有大量的企業生產有差別的同種產品,這些產品彼此之間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2)企業數量非常多,以至於每個廠商都認為自己的行為影響很小 (3)廠商的生產規模比較小,因此,進入和退出一個生產集團比較容易
3、寡頭市場的條件:(1)市場上由少數幾家廠商控制整個市場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2)每個廠商的產量在全行業的總產量佔一個較大的份額 (3)廠商的決策能相互影響 (4)進入一個行業比較困難
4、壟斷市場的條件:(1)市場上只有唯一的一個廠商生產和銷售商品 (2)該廠商生產和銷售的商品沒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3)其他任何廠商進入該行業極為困難或不可能
二、各類型市場下廠商的收益規律
1、完全競爭市場下,由於廠商是價格的接受者,所以需求曲線是一條既定市場價格水平出發的水平線,所以,AR=MR=P,TR=PQ
2、壟斷競爭市場下,廠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產品的價格,因此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的,但比較平坦,
3、壟斷市場中廠商是價格的制定者,面臨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
三、均衡狀態
1、完全競爭市場
短期均衡條件:MR=SMC。MR=AR=P
長期均衡條件:MR=LMC=SMC=CAAC=SAC
MR=AR=P
短期內可能獲得利潤,也可能虧損
長期內,單個廠商無超額利潤
2、壟斷競爭市場
短期均衡:MR=SMC
長期均衡MR=LMC=SMC
AR=LAC=SAC
短期內可能獲得利潤,也可能虧損
長期內無超額利潤
3、壟斷市場
短期均衡:MR=SMC
長期均衡:MR=LMC=SMC
短期內可能獲得利潤也可能虧損,長期內獲得超額利潤
四、各類型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
遞減
1、生產要素市場:消費者是供給者,生產者是需求者,四種生產要素:勞動、土地、資本、企業家才能
2、馬歇爾理論:國民收入是各生產要素共同努力創造出來的,在創造國民收入的過程中,各生產要素相互間處於一種共同合作與彼此依賴的關系。所以,國民收入是一國全部生產要素的純生產總額,同時也是一國全部生產要素所得的唯一源泉。生產要素各自所得的份額就是它們各自的價格。生產要素價格的確定原則和方法,馬歇爾以為與一般商品的價格決定相同,取決於生產要素的供給和需求。
3、需求方面:對完全競爭廠商來說,使用要素的邊際收益等於邊際產品價值,邊際成本為要素價格,完全競爭廠商使用要素的原則是邊際產品價值=要素價格,而要素價格=P*MP.因此,WP=P*MP.
由此得到其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要素需求隨價格下降而增加。
4、供給方面:
供給原則:供給資源的邊際效用與保留自用的資源邊際效用相等
隨著勞動力價格上漲,總收入增加,勞動者會出更多時間工作已獲得更多的經濟回報,但當收入到達一定程度時,工資上漲對勞動者吸引有限,此時替代效應大於收入效應,勞動者願意將更多的時間資源在閑暇上。
混合經濟制度
混合經濟制度是在基本經濟制度既定的條件下,為促進稀缺資源的合理配置,而由一系列有機聯系並相互制約的機制,制度、組織、決策等方式而形成的復合體制,相對於計劃經濟,市場經濟,混合經濟制度以市場調節為基本手段,當市場失靈時政府進行宏觀調控。
優勢:1.混合經濟制度以市場調節為基礎,因為它保留了市場經濟在優化資源配置,調高生產效率的作用。2.政府通過參與經濟調控,有利於解決市場失靈問題,如壟斷、外部效應,促進社會公平。3.通過財政和貨幣政策的調節,促進經濟增長和勞動生產的提高,消除經濟周期。
劣勢:1.混合經濟制度下也會存在市場失靈的問題,據以表現為a:不完全競爭如壟斷、寡頭可存在,導致較高的價格和較低的產量b:外部效應可存在是私人活動水平與社會所需求的最優水平不一致c:生產要素決定的要素價格不一定產生公平的收入分配,從而產生不公平現象d: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對稱,降低了經濟主體的效用和利潤。2.混合經濟制度下會存在政府失靈的問題a:政府對經濟的過度干預,會降低市場資源配置的效率b:政府壟斷會促進社會的不公平c:政府過度控制經濟資源容易滋生「錄租」行為,造成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