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幾道關於微觀經濟學中博弈論-納什均衡的題目
首先支付矩陣會看嗎?每個括弧前面的數代表了縱向(以下我稱甲)的報酬,內後面的數是橫向容(以下用乙代替)的報酬。
第1題:甲U,乙L是NE 按定義依次檢索即可,乙已知甲選擇U策略,則在此條件下,他選L可以得到最高的報酬3,反之在甲已知乙選L時,他將選擇提供4報酬的策略U(M和D分別只能提供2和3)。
第2題:沒有NE
第3題:第3題顯然沒有NE,如果有那麼猜拳就可能成為雙贏的游戲了,而實際上,猜拳是零和游戲。
綜上可以看出,所謂NE就是給定對方的策略時,自己可以做出一個策略,並且對方不會因為我的決策而改變策略的一種狀態。
㈡ 怎樣區分微觀經濟學的決策和博弈論的決策,以及一次性博弈和重復博弈
就是按照定義來判斷呀 博弈的定義不是很清楚的嗎 還可以結合博弈的幾個要素 博弈即一些人、組隊或者其他組織,面對一定的環境條件,在一定的規則下,同時或先後,一次或多次,從各自允許選擇的行為或策略中進行選擇並加以實施,各自取得相應結果的過程。
至於一次性博弈和重復博弈 各自定義也將的很清楚呀 一次性的就是雙方一次選擇就結束 ,重復博弈實際上就是同一個博弈反復進行所構成的博弈過程,其中構成重復博弈的一次性博弈也稱為原博弈或階段博弈
多看些博弈的書 就算不是作為教材類的也會很快明白這些的 算是比較基礎的概念哦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㈢ 博弈論在微觀經濟學運用中有哪點些優點
國內外經濟學的經典教材可以分為入門教材、中級微觀、中級宏觀和高級微觀、高級宏觀等。初級入門教材一般是針對初學者,所以大多舉案例和現象,加以文字解釋,偶爾添加二維圖案。高級教材注重數理邏輯,而二維圖案及文字已難以表達、解決所說明的問題,故多用數學證明或代數方程,夾雜現在數學工具。中級教材則介乎其中,界定甚為模糊。教材難度不同,跨度也相差很大。越是高級,則越多分歧,也越追求數理邏輯隻眼睛,反不如低級實用。下面主要對在考碩、考博中常用的國外和國內教材進行簡要說明。 一、入門教材 1、曼昆《經濟學原理》(第4版中文版為北大版) 曼昆屬於新古典凱恩斯主義學派,研究范圍偏重宏觀經濟分析。 《經濟學原理》為大學低年級學生而寫,主要特點是行文簡單、說理淺顯、語言有趣。文中應用大量的案例和報刊文摘,與生活極其貼近;復雜的數學用的很少,而且自創歸納出「經濟學十大原理」,非常方便幾乎沒有接觸過經濟學的人閱讀。通過此書,讀者可以了解經濟學的基本思維、常用的基本原理,並用於分析生活中的經濟現象,非常值得一讀。 2、薩繆爾森《經濟學》(多家版本) 薩繆爾森是新古典綜合學派的代表人物,研究范圍橫跨經濟學、統計學和數學多個領域,對政治經濟學、部門經濟學和技術經濟學有獨到的見解。目前經濟學各種教科書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採用有它1947年的《微觀經濟分析》,發展糅合這凱恩斯主義和傳統微觀經濟學而成的「新古典綜合學派」理論框架。他一直熱衷於把數學工具運用於靜態均衡和動態過程的分析,以物理學和數學論證推理方式研究經濟。 全書結構宏偉,篇幅巨大,可謂博大精深。讀完該書,可了解經濟學所探討問題在經濟學體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對經濟學有一個玩唄的人是框架。 3、斯蒂格利茨《經濟學》及系列輔助教材(人大版) 斯蒂格利茨在信息經濟學成就甚高,次數可作為前二者的補充,前二者所涉及的經濟學內容主要是以價格理論及邊際分析為基礎,不包括不對稱信息經濟學、不確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利茨之《經濟學》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 盡管上述三位作者政策傾向不同,但教材相當可觀和公允,很適合做入門教材。 4、高鴻業《西方經濟學》(人大版) 眾多院校考研指定參考書,該書通俗易懂,很適合中國人胃口,必讀。 此外,我國宋承先、尹伯成、梁小民等編著的經濟學教材,可以選讀。 二、中級微觀教材 1、平狄克《微觀經濟學》(人大版) 該書是標準的中級微觀教材,在美國多個大學供 MBA採用。此書內容適中,主題廣泛,均是各部分理論之要點,不旁及其他分歧內容,其中定價部分較為詳細。圖形清晰,語言流暢。所採用數學工具甚淺,有函數但不涉及微分,只用差值。曲線只用標准凹形曲線,不涉及擬凹部分、線性仿射內容,成本函數也均為線性。自然的,這本書對於背景迥異的學生來說應該都是適用的。建議想此書應該通讀,可作進階只用。 2、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三聯版) 此書是及規范的中級微觀教材(美國哈佛、伯克等大學經濟學本科指定教材)。內容易懂而深刻,相當關注技術細節問題,比平狄克要更深一些。要求讀者有一定的數學造詣,但此書刻意避免大量應用數學公式,大部分數學推導放於附錄,微分運用相當少,適宜學完平狄克後重點閱讀。可做平狄克中各部分理論內容之拓展。 3、曼斯菲爾特《微觀經濟學》(人大版) 該書內容、難度與平狄克《微觀經濟學》相仿,惟編排次序不同。體系稍顯龐雜,不如平狄克之明晰,然也為國外通行教材。若修習平狄克有不明之處,則可先參照此教材,或先修學其他國內出版之書籍,如北大系列教材之周慧中《微觀經濟學》,北大版朱善利之《微觀經濟學》等。 三、中級宏觀教材 微觀的特點是精深,宏觀則是駁雜,因為宏觀流派很多,觀點各不相同。 1、曼昆《宏觀經濟學》(人大版) 此書秉承曼昆《經濟學原理》之優點,以簡單、淺顯為特點。雖然只用到很少量的數學知識,但對原理及內容均提煉得甚為簡潔。前半部分寫得相當清晰。可讀完薩繆爾森《經濟學》,並略懂一點微觀後直接學習。是以一個循環學習,即以此書入手,修完《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後,再回頭重修此書,有提綱挈領之用。其缺點是作者似乎限於門戶之見,對真實周期學派、奧地利學派等其他學派提得很少。 2、多恩布希《宏觀經濟學》(人大或其他版) 此書是標準的中級宏觀教材,數正統教材。體系清楚,描述正確,通行於美國各大學多年。此書採用凱恩斯IS-LM體系為框架,對各個流派評價及描述相當公平。推薦必讀。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隆重推出最新的第8版新版,不僅保持了該教材的上述特點,作者還進行了精心的修改、補充。 3、薩克斯《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三聯版) 薩克斯成功處理了南美高通貨膨脹的問題,整本書注意細節而有條理,很適宜讀完多恩布希《宏觀經濟學》後進一步閱讀,以拓展知識。 4、克魯格曼《國際經濟學》(人大版) 此書是一本討論開放宏觀經濟的經典教材,包括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兩個部分,滲透克魯格曼的經濟思想,所採用框架為AS-AD框架,可作IS-LM框架的補充。推薦閱讀。 此外,還有:羅伯特·霍爾《宏觀經濟學》(人大版),整本書顯得有點凌亂,適宜讀過其他中級宏觀再做印證之用,不屬必讀范圍,巴羅《宏觀經濟學》(清華影印英文版),巴羅的宏觀經濟學造詣很深,主要研究領域在經濟增長理論,不屬必讀范圍。 四、高級微觀經濟學 1、范里安《微觀經濟學(高級教程)》(經濟管理出版社) 這是范里安在《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的基礎上的標准高級教材。每章均相當簡短但精要,閱讀時需要對中級教材有比較深入的學習。接近研究生一年級水平。推薦閱讀。 2、安德魯·馬斯—科萊爾《微觀經濟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本書是最近十餘年來歐美經濟學接最具影響力的高級微觀經濟學教科書。原著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以來,受到了經濟學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全書系統全面的介紹了高級微觀經濟理論的各個方面,涉及的論題豐富、信息量大,是公認的微觀經濟理論的「聖經」。本書被國外幾乎所有的一流大學採用,是經濟學專業研究生的必讀書籍。本書邏輯脈絡清晰、寫作風格嚴謹、分析方法精湛,以空前的深度和廣度闡述了微觀經濟學所有重要的論題,不僅對經典理論進行了充分論述,而且對最新理論也給予了深入的分析,並展示了一些前沿論題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3、平新喬的《微觀經濟學十八講》(北大版) 本書包括了消費者選擇、企業行為、市場產業組織、博弈論、信息經濟學與公共經濟學等基本內容,反映了微觀經濟學在世紀之交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作者在大量閱讀近三十年來經濟學文獻,並聯系中國實際後所寫出的一份講稿。其內容涉及微觀領域較多,引入大量的數學運算,除文字內容外,強調邏輯推理。在國內中高級教材中屬中上之作,接近國外大學本科高年級水平。最大的優點是書後附有大量需要運算的習題,均需花時間讀書和思考才能解決,很適宜學習訓練,對從中級到高級過度有幫助。 此外,還有張定勝《高級宏觀經濟學》(武大版)、蔣殿春《高級宏觀經濟學》(經濟管理出版社)等。 五、高級宏觀經濟學 1、羅默《高級宏觀經濟學》(商務版第1版,上財版第2版) 目前通用的研究生宏觀經濟學教材之一,是做經濟理論研究的較好參考書,其特色是大幅增加了對內生增長理論、真實經濟波動理論和後凱恩斯學派的市場微觀調節理論的介紹。嚴格地說,這是一本節余種基於高級之間的教材,技術難度不是很高(只是用到了拉格朗日方法),但結構清晰,敘述簡明清楚,並且和前沿接軌,是一本相當不錯的宏觀經濟學,特別是新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教材。全書深入淺出,清楚明了,尤其是基礎方法運用恰當,適合於經濟學、管理學各專業研究生的宏觀經濟學教學。對不同觀點、不同教材能夠做到恰當處理,自成體系,被國內許多院校指定為考博參考書。 2、布蘭查德、費希爾《宏觀經濟學(高級教程)》(經濟科學出版社) 即使在目前的英文是解壓是最優秀的宏觀經濟學教材之一,雖說出版於1989年,但現在讀來仍是相當前沿。此書難度很高,並且引進較早,市面已經難覓蹤跡。有精力可以讀一讀。 此外,薩金特《動態宏觀經濟理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壟六堂《高級宏觀經濟學》(武漢大學出版社)等適合於作為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的宏觀經濟學教材,同時也可以作為專門研究經濟學的專業人員的參考書。
㈣ 微觀經濟學 博弈論 納什均衡 佔有策略均衡到底什麼區別呢
我不是來很確定您說的源是不是占優策略均衡。如果是占優策略的話,那麼占優策略一定是納什均衡,但是反之不成立。
我認為可以從如下兩種角度上來理解,佔有策略是假設你們未達到均衡狀態無論對方選擇什麼策略。你的最優策略就是占優策略。當所有人選擇了最優策略之後達到的均衡就一定是納什均衡。而納什均衡則是假設已經達到了均衡狀態,其中任意一方偏離均衡狀態,在假定人是理性的前提下,這種偏離都是不利於偏離一方的。
第二個角度是,占優策略告訴了你如何達到均衡的過程,只要所有人選擇了占優策略,那麼自然就會達到佔有策略均衡,而這個均衡也符合納什均衡的定義。而納什均衡就沒有告知如何達到均衡狀態,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博弈有多個均衡狀態,納什均衡並沒有告知如何從一個均衡到另一個均衡就如同它沒有告知如何從一般狀態達到納什均衡一樣。
㈤ 請教微觀經濟學和博弈論之間的關系....有追加!
我沒有注意到有關於微觀經濟學的分類,參考網路裡面的介紹: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也算是一個對微觀經濟學的分塊吧。
Game Theory用數學方法研究策略應對,力圖使決策人獲取最大的利益。博弈論在微觀經濟學中主要應用於行為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比較有名的就是寡頭定價模型)。博弈論是一種方法科學(在多人的經濟行為中如何制定科學的策略來獲取最大利益),提供給行為人一種科學制定策略的方法。GT也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方式,就是如果每個人只從個人的角度去制定策略可能結果並不。
GT的數學理論很強,概念和假設也非常合理,運用在經濟學裡面,給經濟學家思考經濟問題一個新的思路。
不過博弈論畢竟不是經濟學,沒有必要在所有的領域都運用博弈論。至於上不上檔次,你可以看一下長尾理論,別人沒有博弈論不也很成功地解釋了很多經濟問題。
以上見解僅供參考。
㈥ 微觀經濟學博弈論題目
社會主義部分主要是看劉偉老師的課件,習題,論文。現在本科生用的是《經濟學教程-----中國經濟分析》北大出版社,2005.可以參考一下。\r\n資本主義部分崔老師的那本一定要看的,另外方敏老師的講義習題都要看。\r\n書目:\r\n初試部分:\r\n\r\n微觀經濟學\r\n\r\n必備資料: \r\n\r\n張元鵬編的課本和課後習題\r\n 劉文祈及張元鵬本科生習題作業及答案\r\n 歷年真題微觀部分\r\n 微觀經濟學題庫 微觀經濟學《模擬五套題》\r\n 博弈論部分:(屬於微觀的重點內容) \r\n張微迎遍的《博弈論及信息經濟學》及課後習題\r\n歷年真題\r\n 張元鵬編的課後習題博弈論部分\r\n劉文祈及張元鵬本科生習題博弈論部分 經濟博弈論習題指南\r\n宏觀經濟學 \r\n必備資料: \r\n 張延宏觀經濟學講義\r\n多恩布希課後習題 \r\n歷年真題宏觀部分\r\n 宏觀經濟學題庫\r\n高級宏觀經濟學增長理論:\r\n 張延索羅增長模型講義 \r\n索羅模型課後習題 \r\n 歷年真題 \r\n政治經濟學 資本主義部分 \r\n必備資料:崔建華老師遍的《政治經濟學原理》教材及課後習題\r\n 方敏講義 資本主義部分題庫 \r\n社會主義部分 必備資料:劉偉論文(電子版,紙版) 劉偉講義(電子版)\r\n 高教版《政治經濟學》(只看社會主義部分)\r\n吳樹青主編《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r\n 谷書堂主編《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r\n 雎國余政治經濟學講義\r\n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專題筆記 歷年真題
㈦ 微觀經濟學求助:幾種競爭形勢比較及博弈論
您好,這道題非常經典涵蓋了很多博弈論的概念,如Nash equilibrium, subgame equilibrium, Cournot Modle of Duopoly, Stackelberg model of Duopoly.
下面將分別詳細每道問題
1)所謂的古諾均衡,特指Cournot在1838年於Researches into the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the Theory of Wealth.提出的雙頭壟斷模型均衡。其中的關鍵思想是在信息對稱的情況(包括觀察到總需求以及對對方的理性預測還有期待對方做出理性行為)下古諾假設雙頭同時做出各自最大利潤產量的決定。
在這里我們假設這兩個公司風別為1和2。他們分別的產量為Q1,Q2。在做出產量決定的時候,1公司先假定2公司選擇了Q2產量,因此公司1的利潤函數W=P*Q1-20Q1,(以下所有的*都表示乘號)運用一階條件可得如下等式,2*Q1+Q2=60。又因為這兩個公司的對稱性,所以我們可以直接寫出公司2的一階條件2*Q2+Q1=60。聯立以上兩個式子,可以解出Q1=Q2=20,P=40,W1=W2=400。
2)在這個問題中就不再是古諾均衡了,因為雖然在此處兩個公司雖然也是做出產量決定,但是他們做出決定不再是同時做出,而是先1公司做出決定,然後二公司再做出決定。我們要在這里展示的是公司1因為這種機制獲得了優勢,而公司2卻受到了損害。也就是說讓公司1知道公司2擁有更多的信息實際上損害了公司2的利益。而這種雙頭模型是由Stackelberg於1934年提出。
在這個游戲中1公司先做決定,所以2公司只能在1公司做出決定後考慮到1公司選擇的產量再選擇他自己的最優產量(也就是博弈論中非常著名的backward inction approach)。和問題1)中相似,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等式2*Q2+Q1=60,又可以寫成Q2(Q1)=(60-Q1)/2。作為公司1在信息完全對稱的條件下,他能夠預測到公司2會按照這樣的規則確定公司2的最優產量於是現在公司1的利潤函數就變成如下W=P*Q1-20Q1=(80-(Q1+Q2))Q1-20Q1,求利潤函數的一階條件就可得Q1=30,Q2=15,P1=P2=35,W1=450,W2=225。
非常的明顯相較於第一問,公司1獲得了優勢,而損害了公司2的利益。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公司1知道公司2會考慮到公司1的產量來決定公司2的產量,而公司1又不能在公司2決定了產量之後改變其產量所導致。如果我們將這個游戲拓展為infinite horizen repeated games,這樣第二問的結果會與第一問的結果所重合。(具體請參看《Game Theory for Applied Economists》Robert Gibbons)
3)如果形成了卡特爾的話也就是說兩個企業和二唯一了雙頭變成了壟斷了,那麼我們就可以得到合並公司後的利潤函數如下W=PQ-20Q,運用一階條件可得Q=30。但是這兩家公司如何分配產量呢?這個問題本身如果放在現實中來考慮的話並不是很好回答,因為其中可能涉及到很多因素。但是在這里我們假設沒有別的因素干擾同時又假設這兩個公司是對稱的所以他們應該平分總產量,也就是Q1=Q2=15。利潤風別為450。比第一問的情況更為優越。
4)但不幸的是這種組織並不穩定,因為給定其中的一方遵守這個協定,對於另一方而言最優的選擇是不遵守這個協定,因為游戲雙方都知道對方不會遵守這個協定因此這個卡特爾是不可能存在的(除非有其他外部因素強制實行)。
假定公司1遵守這個協定,對於公司2而言它的利潤函數如下W=(65-Q2)Q2-20Q2,運用一階條件可得Q2=22.5。因此公司2會背離這個協定。兩個公司都不是傻瓜,所以這個卡特爾公司不復存在。
以上解答中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請追問或者參見如下書籍第一,二章(此書淺顯易懂,非常有意思):
《Game Theory for Applied Economists》Robert Gibbons
㈧ 微觀經濟學中的博弈論案例,求解,選修課作業。謝謝
假設維修好後用戶的獲益為M(M>L+c>c+t)
維修員
誠實 不誠實
用戶 接受 M-[p(L-c)+c+t] , t M -(L+t), t+p(L-c)
不接受 (1-p)[M-(c+t)] , (1-p)t 0 , 0
問題1,不存在純粹的NE,
維修員{不誠實;用戶(不接受)}<維修員{誠實;用戶(不接受)}<維修員{誠實;用戶(接受)}<維修員{不誠實;用戶(接受)}
用戶{不接受;維修員(不誠實)}<用戶{接受;維修員(不誠實)}<用戶{接受;維修員(誠實)}
2,假設A概率x,C概率y
{M-[p(L-c)+c+t] }x+{(1-p)[M-(c+t)] }(1-x)=[M -(L+t)]x
ty+[ t+p(L-c)](1-y)=(1-p)ty
全是字母,你可以自己算
3、4略,求出(x,y)再分析是怎麼變化的
弄那麼多字母比較起來太麻煩,同時沒有用戶利益的量化導致右下方表格的數據難以同相連格比較。
這個題目主要是計算出收益函數,應該分不同的情況先分別計算出來,然後才能做出博弈表格,方便直觀分析和計算。
㈨ 博弈論和微觀經濟學有什麼不同
博弈論屬於微觀經濟學
㈩ 微觀經濟學博弈論
96、01,並研究它們的優化策略。博弈論現在已經成為經濟學的標准分析工具之一,研究經濟行為中的博弈行為的過程與結果。之後納什完善了博弈論,證實了均衡點的存在,形成了納什均衡。94,他曾和摩根斯坦寫過著作《博弈論與經濟行為》。博弈論的開創人是馮·諾依曼博弈論屬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考慮個體的預測行為和實際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