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試述從資本循環的角度研究資本運動與從資本周轉的角度研究資本運動的區別 最好用徐禾的《政治經濟學概論
者的側重點或考察角度不同。後者的著眼點在於,考察資本運動過程所必須經歷的階段,以及與各階段向對應的職能形態、資本循環運動連續不斷的條件。 前者主要考察資本運動的速度,影響資本周轉速度的因素,及周轉速度對價值增殖的影響. .........還有你說的徐和是你們學校的教授嗎??我不是很了解,政經概論有很多版本的,有很多作者都是翻抄別人書上的,直接無視掉,中國大學有些概念都是國外很多年前就有的,翻譯的亂七八糟,但名稱一定就沒人改了。 你問的問題說簡單點就是。。1比如說買雨傘,雨傘開始是各種原料,將有價值的資本(貨幣和工人製作經驗技巧等)轉移其中,當你購買時,你的資本轉化成了雨傘的使用價值,而貨幣所表達的資本概念轉移到了製作雨傘人的手裡如此循環往復如果你買了之後發現雨傘質量不好,又退了回去,這就影響了雨傘資本的轉化與價值的轉移,這就是我理解的從資本周轉的角度研究資本運動。。。2如果連續幾個禮拜都下雨,則造成雨傘售賣大增,而所謂資本轉移速度必然加快,如此,在極端情況下,賣傘者也多了,而作為雨傘價值衡量尺度的貨幣也降低(但注意其價值並沒變,規定?貌似,)而資本轉移速度也因雨傘製造者減少而降低,那這個過程 就是我理解的 從資本循環的角度研究資本運動。 手打好累,你不用抓住概念,這種問題只會在考試中sb老師才出的,要想學好政治經濟得靠實際學習,你可以到企業實習的, 給你推薦一本《納什平衡》 (*^__^*)
『貳』 經濟學基礎練習題
6、一個企業所獲得的一定數量的產品收入是以放棄用同樣的經濟資源來生產其他產品時所能獲得的收入作為代價的,由此便產生了( d )的概念。
a、固定成本 b、變動成本 c、邊際成本 d、機會成本
10、建立(d )是進行實證分析所必需的具體方法。建立經濟模型的過程也是經濟理論形成的過程。
a、市場機制 b、均衡模型 c、經濟理論 d、經濟模型
2、漢唐時,江蘇某地因盛產金屬錫而得名錫山縣,但錫山縣的錫礦資源最終被開采耗盡,無錫可采,錫山縣最終被改名為無錫。這一現象被稱為( a )。
a、資源的稀缺性 b、慾望的無限性 c、資源的無限性 d、慾望的有限性
4、效用論通常被成為( c )。
a、成本理論 b、生產者行為理論 c、消費者行為理論 d、生產理論
一、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每小題1分,共10分)
題號
1對
2錯
3錯
『叄』 經濟學基礎習題
1.答:生產要素(經濟資源)是指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資源。生產要素具體劃分為四類:勞動、資本、土地和企業家才能。生產函數(proction function)是指在一定的技術水平條件下,一定時期內廠商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要素的數量與它們所能生產出來的最大產量之間依存的函數關系。2.答: 把等產量線與等成本線合在一個圖上,那麼,等成本線必定與無數條等產量線中的一條切於一點。在這個切點上就實現了生產要素的最適組合。3.答: 第一,在資本量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勞動量的增加,最初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都是遞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後就分別遞減。所以總產量曲線、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都有是先上升而後下降。第二,邊際產量曲線與平均產量曲線相交於平均產量曲線的最高點。在相交左側,平均產量是遞增的,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MP>AP);在相交右側,平均產量是遞減的,邊際產量小於平均產量(MP<AP);在相交時,平均產量達到最大,邊際產量等於平均產量(MP=AP)。第三,當邊際產量為正數時(MP>0),總產量就會增加;當邊際產量為零時(MP=0),總產量停止增加,並達到最大;當邊際產量為負數時(MP<0),總產量就會絕對減少。